喜欢这部剧不同视角的讲述很有意思。
三个人里面,Mira最“恋爱脑”,她其实并不坏,只是爱情本位,爱在她眼里高于世俗道德,天真好像小孩,不能理解为什么她单纯的爱会得不到Tim的正向反馈,更不能接受Tim在小说里把她写成荡妇。
她乐于为爱付出,有情饮水饱。
她对“爱”以外的感知是很迟钝的,和天晖相处的时候特别明显。
Emma更接近婚后的普通人,相夫教子,有了小孩之后更多精力会在小孩身上, 说是七年之痒也好中年危机也好,跟丈夫的感情趋近于亲情。
而且男方原生家庭问题多多,多少有点女强男弱。
一方面她有比较多人能共情的感情洁癖,无法接受精神出轨,但为了女儿和感情,可以考虑原谅,可惜Tim小说里对婚姻的描述抹杀了她为家庭的付出。
这段婚姻让她疲惫,反而在离婚之后,她会更从容地面对自己和Tim。
Gina在和Day少的关系里是慢慢成长的,从一个懵懂的女孩,到可以独当一面的事业女性。
一开始她站的比较低,抬头看对方温柔多情,但和他并肩的时候,好和坏都会一并收入眼中。
对感情也是一样,从前她以为自己可以接受Day外面花天酒地只要能回到她身边,到发现白月光,认识到自己其实需要的是完整的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地抽身离开。
当然她心里还是爱Day的,她留下一切却唯独希望D能记住她。
最后提一下女儿的角色,这部剧里对女儿的刻画不会很工具人。
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这个年龄的叛逆和任性,小孩子真的不是你想让她怎么样她就能怎么样。
很久很久没有混迹豆瓣,也很久没有写影评了。
因为最近的假期有空连续看了两部电视剧《不够善良的我们》和《婚后事》,特别是《婚后事》,看的过程中竟然感同身受得让我如此压抑痛苦甚至一度想弃剧,但是处女座的完美主义让我咬咬牙坚持了。
这个过程中还实在是压抑得受不了跑去看了两集知否再回来的o(╥﹏╥)o可能太多共鸣,也可能是太写实,每一个Emma压抑到情绪失控和Mira恋爱脑卑微自伤的场景都仿佛在写很多个曾经的自己,或许今天坐在这里写下这篇影评的目的也在于此,仅仅只是记录而已。
年轻的时候谁不是莽撞冲动,谁不是恋爱大过天,正如其他影评所说,Mira身上有的那种青春活力那种勇往无前正是每个疲惫中年都向往的,她们仿佛不怕伤不怕痛,爱就要轰轰烈烈的爱一场,尽管现在有多少流量引导女人要做“大女主”人设,要清醒要爱自己,可是同样身为女人的我,也会为身边有Mira这样的人感动得落泪。
她明媚可爱,情感丰富,能够让跟她在一起的人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活着。
结合着《不够善良的我们》一起看,于是乎我发现,简庆芬身上就没有这种所谓的“生命力”。
她是男人眼中很适合结婚的“好嫁风”,连简自己也说,我是何太太是布布妈妈是好媳妇是一个爱护地球的好人,但是,唯独她没有她自己。
她迷惘她想自救,所以才会想起平行宇宙的Rebecca,她靠着只字片语的IG去想象R的单身生活到底如何精彩。
而所有人都觉得她生活富足家庭安稳,还要给自己找一个所谓的假想敌,而因此跟安稳安分的何瑞之各种找茬,其实就是大部分人眼里的“作”。
简的行为能够理解,何的无奈厌烦也能理解,当“岁月静好”被破坏之后,彼此之间的内耗会演变成一种“冷暴力”,正如Tim不理解Emma的经济压力、亲子疏远,Emma也无法理解Tim为何会写一本婚外情小说寻找出口寄希望于对方理解自己、拯救自己。
所以简之后的出轨,除了一部分原因是报复何的冷暴力之外,其实更多的只是想把自己从这种日复一日的枯燥乏味无人问津中拯救出来,去感受自己还是在真实地、用力地活着。
这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莫名想起简的那句,“那当然不是爱啦”,那么问一下你们是在“做恨”吗?
(笑鼠)作为一个曾经的伪文青,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文了,这么些年来,毕业工作结婚生娃,有时候看到别人写小作文还会嫌弃的不去细看,现在写什么也没有逻辑,不会跟年轻人一样用思维导图写写大纲再下笔,很难得有这么一段时间可以完整的看完两部电视剧并且写下评论,就当作记录一下吧,埋头向前,偶尔也要抬头看看月亮。
当房贷车贷孩儿贷各种生活杂事向你扑来,有谁又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夫妻之间能够互相体谅自是最好,若做不到,其实你换个人,又真的能够更好吗?
不去做无谓的假设,曾经我们或许都是Mira,以后也可能变成Emma,无论是哪个,我都爱每个阶段的——我自己。
《婚后事》第4集用女儿视角来看待父母婚姻,原本担心小朋友的演技会不会不是很好,谁知道在自己的视角里演得是最好的。
看来男主和女主的视角,对于孩子的处理都加工过,认为小朋友不懂事,不明白大人的世界,搞到她永远装出一副“单纯”的样子。
父母离婚,最无辜的永远都是孩子。
对于没恋爱、结婚的观众来说,可能不明白剧中的婚姻,比较难代入。
但是观众都是父母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故事太容易代入。
我真的希望作为父母或者未来成为父母的,看到这一集能够好好对待婚姻,不要轻易做出一些伤害子女、破坏家庭的事,因为受伤害的会是自己的孩子!
小星星在天上挑爸爸妈妈来到有爱的爸爸妈妈组成了一个家是美好的蓝色天空和暖阳啊可是 他不知道 一转眼 一切都变了样电闪雷鸣 天也黑了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细腻真实的婚姻生活happy ever after?
快乐,可是然后呢?
小时候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可是之后呢?
大多数的爱情电影都没有告诉过你王子会厌倦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公主呆在厨房里被油烟熏掉了昔日的光彩多巴胺用光之后生活渐渐露出了他原来的真实面目想起师太说 婚姻 不相爱有不相爱的好处男主跟女主可能就是太爱了 所以一场相爱 到最后才变得面目全非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爱情没有解药 婚姻倒是可以通过法律宣布无效成年人 无论经历过什么 日后都当作是人生经历 每一站 不过是每一段 可是 婚姻啊 有一个孩子享受着你们晴天的甜蜜可是 也无辜地承担了暴风雨的洗礼婚姻成功或失败 均属个人造化吊诡之处偏偏有那么一个人在世上 再没有家可是勇敢点吧 孩子你会长大 成为自己的家只能奉劝自己及大众婚姻不易 且行且珍惜
婚后事2024年我看的最好的一部港剧。
拍的真好,对于已婚人士有共鸣的地方太多了。
对于婚姻、爱情的思考也很深刻,一件事情从不同的人的角度去展现出来,非常细腻。
拍摄的手法让我想起了《罗生门》,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还拍摄成《叹息桥》那样的悬疑剧,或者是文艺片,看到后面才发现是一部剧情片。
并且让我对于我的婚姻生活有了思考。
婚后事人物关系开篇演的是一个妈妈 Emma对于出轨老公的报复,什么样的人才会进行报复呢,她一定深爱过,她结婚的初衷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她原本也是眼睛里会有星星,对生活、婚姻充满幻想的女孩, 不是什么悍妻、虎妈、工作狂 。
精神出轨算出轨吗?
就像剧里的“小三”说的一样,现在这个社会对于精神出轨的定义太不同了,有的人觉得算,而有的人不以为然。
有的人可以接受,只要该回家的时候回家,日子还要过的,毕竟精神无法脱离肉体而存在;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她宁愿你肉体出轨就是玩玩,也不愿你只爱她。
就像 Gina ( Emma 的好友,Davey的女友), Davey( Emma 的暗恋者, Emma 前夫的兄弟)拥有过无数个女人,可她没有在意过,或者说就在她马上在意的时候Davey就跟别人结束了,唯一让她无法接受的、让她决定离开的是一段从来没有开始的暗恋。
面对 Davey 的“ 不忠 ”她没有像 Emma 那样反击( 你不让我痛快,我就让你加倍的痛苦 )。
她做了一件 Emma 无法做到的事情,洒脱的说再见。
Emma做不到,Gina为什么可以做到呢?
因为Gina 从小就知道,哭是没有用的,想要玩具,只有很乖靠自己争取才能获得。
长大后对于男人也是,失恋了,哭也没有用,还不如洒脱一点,这样更得体,获得的实际收益更大。
Gina 跟Davey在一起的初衷就不是白头偕老,更像找到一个有些爱自己的金主。
Gina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孩,有的人她哭出来,你就会知道她很痛,内疚,想去补偿她。
可 Gina不是,她总是那么得体,不哭不闹,连最后的分手都是那么和平。
Davey 为什么不留住Gina呢,因为他不够爱,不想跟Gina结婚。
与其在一起她痛苦,还不如分开。
对于 Emma ,Emma肯定是不同的存在,从不轻易开始,因为只要开始就再也无法退回原来的生活,也许会彻底的失去这个人;也从没有放弃照顾,难道他对Emma和她女儿的照顾完全是因为他的好兄弟,不是因为无法割舍的“爱”。
在Gina离开后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可是最后还是选择放弃,即使没有Emma女儿的反对,他们大概也不会在一起吧。
Davey父亲早逝,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女性角色包围着,就像韦小宝一样,经过各种努力终于可以在物质上帮助周围的人。
而他自己呢,他是一个人没有能力长期爱一个人的人。
Tim(Emma的前夫)是一个好爸爸,才子,精神出轨的男人,离异男子,一个复杂的男人。
他不是一个坏人,但也不是一个好人。
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他没有不管混蛋的老爸,但是却让自己的妻子默默的付出,逼到她忍无可忍,逼得她歇斯底里。
他在他的小说里把婚后生活写得犹如毒蛇猛兽,来发泄自己的痛苦。
在他特别无助的时候遇上了一个欣赏他的恋爱脑, 跟这个女孩在一起他能有片刻的喘息 ,他就认为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
在和这个女孩真正的生活在一起后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说明他不爱她,他对于对方的感受没有那么在意,他爱的是那个可以不顾一切爱别人的自己。
婚内出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爱的是谁。
出轨的是自己真正爱的人才好。
无论何时我们要清醒的活着,有时清醒肯定是痛苦的,但只要能真实的面对自己,才能自洽,才能幸福。
这部电视剧拍的真的很好,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婚姻后的事,婚内出轨,恋爱脑,约炮,原生家庭,养老亲子,很丰富。
这部剧让我们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再也不是那个因为一块橡皮,而老死不相往来的阶段,原来分手后还能做朋友,也许是因为没有深爱过,纯粹的感情只有在少年时代才会有吧。
这部剧用不同的视点叙述了同一个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自以为是。
婚后事,是属于两个人的终身修行。
只有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才能愉快的跟另一个人相知相处。
希望我的文字能让看到他的人感受到力量和安慰。
Gina这个角色是在爱情里付出最多的那一个非常客观理性地知道爱这种感情稍纵即逝 没有正常人类会义无反顾舔你一辈子留住一个人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和他做强利益捆绑 尤其是D这样的人所以让自己成为对方最得力的助手 经理人 做到绝对不可替代非常现实真实和聪明本来爱情落到实质关系上绝对的价值匹配 你要什么 我能给什么 我要什么 你能给什么 而且都要有持续付出的意愿Davey要的是自由 事业上台阶 物质这些Gina全部帮助的到他 而且是持续付出Gina要的肯定不止是Davey这个人 她还要物质 婚姻关系Davey一直给不了婚姻 所以没有完全满足过Gina那为什么那么多年Gina不离开呢说残酷点就是G的绝对价值匹配不上D D比她有更多更多的选择她也贵在非常清醒客观 知道一方面Davey人还算大方 物质方面付出意愿是有的 另一方面D客观条件就是好还在上升期Gina应该非常清楚她离开Davey不会有综合分数这么高的男的 加上自己的时间才是真正的真金白银砸在上面了 沉没成本太高她也许能收获平淡的爱情平淡的婚姻 但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其实Davey所谓那些暧昧对象 对Emma的暗恋 等等 都挺不重要 不是主要矛盾 有或没有 都改变不了Davey多偶的本质不管这个是什么造成 是天生还是原生家庭影响 总之事实就是这样如果Gina的内核能够更强一点 心态能更强 说不定谁熬死谁呢 也许有一天两人位置对调 Davey一旦玩不动了也还是会恐慌的Davey和Emma在一起的画面很滑稽就是因为两个人都在假惺惺地相处 实质是体验一下 跟自己想象出来的另一个状态相处D想象出是单偶的多情种 which he never wasEmma想象的是不体面的不控制的没有道德感的更像骚货但不像控制狂的性感尤物都是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好奇罢了 最后发现这不是自己Gina就更加坦诚面对自己 就是首先敢确认关系敢主动付出承认价值匹配不上所以直接妥协 割爱她要的婚姻 忠诚等等以获得其他她想要的这怎么就不是最优解呢总比有些没有认知还停留在纯爱的傻乎乎的小三高很多了看似被动但是他们的关系确实由Gina主动终结的,就是持续为得到想要的自愿买单,然后直到不想要了就潇洒离场。
其实Emma也完完全全是命好 碰到完全适配她 能被她操控和虐待的Tim 她并没有G那么强的爱的能力,她有时候和Mira不相上下地幼稚。
所以物理上的婚姻这种形式,要么是得生孩子必须组建家庭,要么就是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冲动,绝对客观理智的价值匹配和婚姻没啥关系。
太客观清醒的人往往离物理层面的概念越来越远。
婚后事一口气看十集,感慨一下婚姻真的不易,因为爱会消失,但十年的陪伴又是真的。
感触最深的一点是Emma离婚后失眠,模糊中看到Tim的存在,在床的另一边,仿佛触手可及。
其实离婚后最难受的不是失去爱,而是失去记忆中那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外的陪伴,是那片刻的岁月静好。
十年前我的认知出轨是不可原谅的事,绝对不能容忍,十年婚姻生活后的我也真心认可婚姻中的出轨确实是两个人的责任,除了未成年的孩子外没有受害者,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确实没办法接受,分开其实也是更好的选择!
很狗血真的很狗血,中途两度差点看不下去。
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原点,也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是三对夫妻之间的化学反应又真的很迷人😭这部剧真的又怪又香的。
印象很深刻的是Gina第一次在Daevy怀里哭的场景,赖慰玲一开始忍着不哭抬头看Daevy,但是眼泪已经控制不住的表情,呜呜呜太让人心疼了😣他们分手的时候,我觉得挺好的,希望Gina可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最后两个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唉真的是命中注定。
(虽然我也很磕emma和daevy😋Tim和Emma这一对也是,前面真的撕得很难看,复合的时候完全是因为罗仲谦太会演拉扯感了,把我说服了。
直到最后Tim说无论多爱对方,都要尊重对方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爱人但以爱的名义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之上。
我才理解为什么Emma当初跟Gina说,他们之间没有对错。
还有就是叉烧悦真的很气人😾Mira和天晖这一对说实话没啥cp感,但是婚后生活很真实,尤其是跟婚前比起来。
真的没做好准备别生孩子,容易葬送自己葬送爱情,还容易把孩子养坏😥(还好天天挺乖的,也是多亏Mira一直坚持陪他长大)(啊但是Mira前期的恋爱脑真的让人太窒息了,可以追爱但是不能恋爱脑啊大姐!
所以最后尝到了柴米油盐的痛苦也算是上了一课一个小点,就是这剧的中英夹杂浓度真的好高😂😂😂从小看tvb的也有点是适应不了这个浓度(小小的吐槽)这部剧虽然狗血,但是运镜、叙事在港剧中都挺新颖的,剧情前后也算是有逻辑每次视角转换都很有意思,会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最后发现,其实真假不重要,因为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视角里就是感受不同的挺有意思的,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1,本剧的特色就是从不同人的角度去分析了同一件事情,证明了一个结论,爱情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真心付出的感情,都是有价值的好感情。
只是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因为对各自的利益影响有好有坏,从而有了对错之分。
2,再一次证明了《繁华》里那句:感情的事,缘自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婚后事》其实就是告诉观众,结婚后,不要玩了,不要与异性朋友走得特别近,这会让另一半产生猜忌,一旦婚后产生了猜忌,这事就不好玩了,没有的事,也会被“猜忌”的心理,压抑的氛围,最后逼得你“搞出事情”来。
结婚后,好好致力于家庭,与外面的野花野草,保持距离,洁身自好,给另一半足够的安全感,另一半才会心安,也给你足够的安全感,两个人共同维护这个“港湾”,才会变成“温馨的家”。
婚姻关系是一对一的,必须是一对一,也只能是一对一。
导演只是把这个“一对二”演出来了,把“一对二”的结局演给大家看。
3,维护婚姻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沟通,双方需要建立一套面对面的沟通,一定要让对方把话说完,把观点表达出来,遇到不同意的地方不要强行打断,可以设置一个说话回合制度,属于自己说话的回合时候,对方不可以打断,有问题可以等到你自己回合再提出来。
4,婚姻中,需要隐私,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哪怕一个杀人犯,杀了人,他也需要被理解,否则你无法了解他,无法知道他再想什么,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与对方沟通?
5,果然,离婚最受伤的是孩子。
管理孩子,其实是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说教,说得多,错的多,因为你自己也做不到啊。
与孩子沟通,互相理解,才能拉进关系。
6,承认自己,比较失败,有很多问题,与自己和解,才是安宁的开始。
某种奇特的广东人生物钟迫使我在电视机大结局晚看完了大结局,即使枪版早在五天前就出完了。
我之前说林肯的剧是文人剧,有点像许鞍华那个路数,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结局大段大段对白,讨论婚姻是否两位一体,爱情是否需要距离,如何面对丧子之痛,友情与爱情是什么关系……连《生命不可承受之轻》都搬出来作为桥段。
把这些放到主要受众是师奶的tvb,也是对收视没有期望。
第十九集通过潘悦的视角去讲述修复。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赚尽口碑的第四集,用叉烧悦的视角去审视离婚。
《婚后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讲家庭创伤的延续。
如何延续?
通过潘悦的视角告诉你,破碎的婚姻对孩童带来的创伤,就是不幸的延续。
罗生门的模式去讲爱情并不罕见,甚至歌仔都有唱。
但加入孩童的视角,一下子把可讲的内容拓展了。
而修补则是在长大后叉烧悦对自己父母的呵斥下完成,形成了一个圆。
虽然是老土的love heals everything,看完还是蛮触动。
我自己心头好还有第六和第七集,从男女视角分别讲述出轨。
两个视角下一边补充细节,一边讲述差异。
男人看到了情欲,女人看到了真爱。
而窝囊流浪文学讲师和文艺女青年这个设定,又像极《男人四十》。
关键是,家嫂风情万种,也拍得住当年的林嘉欣啊!
《婚后事》幕后也颇为有趣。
这是一部“夫妻档剧”,监制和编审是两公婆。
恰巧,剧中也有一对小情侣,职业分别是导演和编剧。
惊诧于这个细节,看完十六集我搜了林肯的访问,结果把细节全对应上了,两人拍拖三月闪婚,没得到父母祝福,育有一女,妻子毒舌,丈夫贪玩…..当时颇为自喜,遂发至豆瓣小组,竟然还得到了监制回复。
结果结局看下来,其实两公婆早有预谋,还加了一个他们度桥《婚后事》的片段,算是大放狗粮了。
本剧并不是没有瑕疵,十二集伊始,节奏基本崩坏,主题盖过了表现(十六集还行)。
但总体我还是buy的。
大概我是林肯受众?
好久没写长评,晚安。
目测编剧是结过婚的,Day少高光!看起来最渣的人三观最正
前面几集还挺特别的,一段出轨从不同人的角度去看,视角如此不同。实际是Tim精神出轨,Emma亲吻了两人最好的朋友Davey。后面比较有意思的就是第16集天晖和Mira婚后鸡飞狗跳的生活,似乎谁也逃不开婚后的一堆烦心事。看完后的感觉有时候太多文艺的话,有点掉书包刻意。每个人的性格难以改变并会跟随一生,夫妻也不行,所以不能强求。两个人不要靠得太近,互相留有空间才有缓冲的可能。
从17集开始觉得好q癫
十二集之后有点逆天,如此drama又大开大合的恋情和婚姻态度我get不到啊。我们钟意黄碧云的人才不会这样任男人宰割啊!
为什么只敢拍渣男,不敢拍渣女?哦,明白了,拍渣女可能过不了审,拍渣女会被主要受众群体喷,所以只敢拍渣男,把女的塑造成受害者,靠这种低端情节博得眼球,low爆了,难怪港剧近些年没什么出彩的剧,烂透了。【分割】耐不住朋友的推荐,继续往后看,发现还是有些内涵的,不是那种无脑剧,本来是可以到4~5星的水平,但是现在把男人丑化不可原谅,看在有点东西的份上给个三星吧
原本想给总评是低配版的叹息桥的 结果看完后只觉得是戏剧版叹息桥 有叹息桥的珠玉在前 这部剧显得非常“孩子气”无论是演员们表演亦或是剧情演绎都没办法和叹息桥相提并论 表演痕迹太重一直是tvb这些小生们需要突破的一点 当它们自己做主演更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但表演只是这部剧的小问题 最主要还是剧情 丰富的人设并不能填补这空虚的剧情 tvb到最后结局还是那么的团圆 即使上一集闹离婚 只要下一集是大结局 结局的内容一定是复合甚至生娃 这就是tvb剧情最大的通病之一
胭脂滤镜受不了,怎么和叹息桥比?
感觉你们要么就大爱要么就大恨,没有点更复杂的感情吗。强行诠释爱能治愈一切。离婚后的女人有多美美到根本不会变老一点点。
也不是說它有多好,只是確實有別於以往的TVB,換了一種敘事,其實也換了台詞風格。
谁在颠打那么高分
爱情真不值钱啊 每一段叙事都是真爱 每一段叙事都不是终点 真爱之后还有下一段真爱 终点之后还有第二个终点
垃圾
最多算是半部好剧。前半部分通过切换不同当事人的视角,试图呈现婚姻的“罗生门”。几对关系的呈现,更让人看到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完美受害者,也不存在十恶不赦的施害者。所有不幸的、走向崩坏和离散的关系,都是错付和辜负共同摧毁的。可惜前半部分的现实主义到后半段逐渐走向了魔幻主义,港剧一贯的狗血疯癫和都市奇情集体爆发。七角恋都出来了,兜兜转转半生甚至半个地球,世界仿佛就剩下这几个人,互相纠缠在鬼打墙里,走不出各自的情感半径。发小友情可以生出情欲,离婚撕上法庭竟然还能破镜重圆。何德何能,一个海王可以使一个有自毁倾向的妻子回心转意,一个中年渣男可以让离婚的老婆死乞白赖地伺候他病残后半生。果然,这就是男性导演YY的happy ending了。
也有一定意义,不过还是略狗血
罗子溢好过YOYO,YOYO有点over咗,用力过猛,层次感不好
看了开头就有不详的预感,很平庸,很拖沓,但毕竟7.9分,坚持看完一集,弃!注水严重,表演浮夸,怎么还能7.9分。
睇完第一集,俾个三星观望下,有种yoyo本色演出嘎感觉😂😂😂
前几集还行,后面快进了,几个人交换纠缠来去…
唔错。导演好中意镜像。黎诺懿哩个角色,真系,女神同好兄弟结婚,婚事婚后事又系佢帮。。。。。。。。。
这群演员演技基本合格不过距离出彩还差点火候,剧本有点意思,至少不算烂剧,看后面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