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在单位工会的组织下参加了电影《钢铁意志》的观影活动。
结果电影刚开场才十分钟,我就受不了屏幕上的内容,已经在看着手机上的《鞍钢厂志》地铁老人手机脸了.jpg要拍主旋律电影,鞍钢确实是个很好的题材。
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
它从被新政权接收、逐渐恢复、发展壮大的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成就。
如果要一一详述这些成就,不拍一两季纪录片大概是不够的。
因此摄制组在本片中选用了大量没有具体原型的“代表人物”推进情节发展。
赵铁池(鞍钢厂长转业前居然只是个连长,这其实也是个槽点)、程时勋代表李大璋、郝希英等一批因为有根据地时期小工业管理经验,被委任的新鞍钢管理层;孙雪飞(韩雪)和那几个救出来的知识分子代表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阶层(韩雪的定位总觉得有点尴尬,一会是扫盲教师,一会是工程师,一会汇报工作时又感觉是厂长秘书-_-||);孟泰、王崇伦则代表的工人阶层(这俩人倒是真的有历史原型,也有一定戏份)。
图 1 历史上的新鞍钢开工前合影。
电影里鞍钢正式投产布景则只挂了朱毛画像,这点倒可以理解化用人物的做法,一方面甩掉了大量的背景负担,有力浓缩了剧情,另一方面却也让人物脸谱化和情节简单化起来。
主角军人出身?
那就照着李云龙一比一描呗,演成一个蛮干硬上,动不动拍桌子发火的大老粗一点没错,还能让配角发挥些余热。
什么?
身边的配角也是军人,也想在钢厂工作?
不行,这样人物形象就撞车了,还是安排你开幕领便当吧(笑),不行就帮你找个转世灵童,啊不,是安排后辈继承你遗志的桥段。
这戏居然还有女主?
那就再设计一条钢铁直男不配谈恋爱的感情线,凑出些笑点。
钢厂开工没有配件?
那就立刻安排老工人拖家带口献零件的情节,就凸显一个鱼水情深。
好了,剧情跨度太长,实在连不上来了?
这不是还有女主在么,演完你那场戏别忙着发微博,快来念旁白救场……于是整部电影在情节上就用一段段违和感的旁白,将各种烂俗的桥段黏合而成,观看体验极为不适。
我觉得有句话可以成为主旋律电影的评价尺度:“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是故事里的普通人,火焰则是故事中的主线或某项伟大事业。
有时候火焰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形态变化,也并不精彩。
就好像《钢铁意志》这部片子里摄制组极力想拍的“鞍钢”其实是在本溪钢铁厂取景的。
舍得掏出四五十块钱看电影的城市中产,肯定也早在电视上见惯了“大国工匠”、“大国奇观”,不想在电影院里再温故一遍剧场版。
图 2 图为武装护厂的工人这时将镜头对准“众人”乃至“个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鞍钢确实是有相应素材的。
它既是新中国工业成就的集大成者,更是工业管理经验的先行探索者。
在这方面,《史林》有篇文章《初掌大工厂:中共对鞍钢的接管与早期复产》写得很不错。
文章提到,面对恢复生产后面临着缺机器、缺资本、缺专家,缺干部的局面,以至于陈云曾称在鞍钢中只有政治厂长而无技术厂长。
对此,鞍钢乃至以上的东北局花了极大的心思克服困难,对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以及工厂干部的管理都对症下药。
确保革命传统的韧性与建设之间的张力不被破坏。
到了1952年,不仅残存在鞍钢的设备全部恢复生产,工厂员工总数也达到了6.76万人之多,遑论之后的《鞍钢宪法》。
在这点上,电影虽然给了劳模工人、知识分子不少镜头,但显然还不够。
因为这些情节基本是服务于“火焰”的主题,讲了人们怎么做,却没有介绍为什么。
图 3 图为工作中的孟泰比如说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孟泰杀猪给知识分子补充营养的情节。
剧中孟泰在解释自己的做法时,只用为了服务整个炼钢的大局之类的说法一笔带过。
但这合理吗?
在历史上的孟泰看来合理,因为旧社会不名一文的他通过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在新社会备受尊重。
不仅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还是全国劳模,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
于是产生了工厂命运与他休戚相关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正反馈”体系,杀猪扶助别人渡过难关也算顺理成章。
在屏幕面前的观众看来却不合理,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孟泰不顾妻女苦苦恳求杀猪,之后又把猪肉拱手相送本来地位就高他一头的专家饭碗里,自己只能吃一点残羹冷炙。
这样的故事显然不能让挑剔的观众信服。
明天要上班,就写这么多吧
买票前安利老弟说,是关于建国初期怎么炼钢的电影,关注点也就在这了,只可惜除了需要图纸,高炉得清空,冷却缸不能过热,工人需要毅力,其他一无所知。
对于电影的深度是失望的,很多炼钢细节想要深究,却草草带过,高喊口号似乎就是炼钢所需的一切。
我想真正的第一钢一定比看到的更加困难重重,不止是1块5特效的大雪纷飞,一眼看出的敌特,机密图纸解决了容纳7人以上的高炉只需要把铁块敲掉就好的问题,女主的确是除了洗衣做饭,看男主,识得H2O外没什么了。
演员都是老戏骨了,没啥值得我这个普通观影人点评的,就是不断的跳出电影想,这么敷衍吗?
就这么看起来容易吗?
观众这么好糊弄吗?
最真实的还原历史,才正是体现中国人的钢铁意志吧。
那段历史之所以光辉,不是只因为力量和口号,观众也不止是上世纪的观众,当代主旋律电影,也更该有当代中国该有的水平。
《钢铁意志》观后感背景: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夺取过鞍钢后,急需鞍钢恢复生产,讲述了解放军战士和钢铁工人的故事。
刘烨饰演的连长,按上级命令留在鞍钢恢复生产。
一开始没意识到工作重要性,一心想着回到战场。
后来在政委的开导下,学习如何由战士转变为钢铁工人。
对军人而言,这是一种转型,不仅要学习钢铁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改变。
而且面临着内忧外患:懂钢铁知识的专家少。
内部还有国民党留下的暗处的特务时刻准备破坏。
日本人留下的困难,国民党三年都没有解决。
共产党能行吗?
怎么办?
就是干!
专家少?
那就对专家展示出足够的尊重。
从精神和物质层面都对专家给予最优待遇。
有肉给专家吃,工人们只吃酸菜喝汤。
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专家的尊重换来专家的支持。
另外就是自己成为专家。
厂长一心扑在学习生产中,这样的身先士卒影响了其他工人。
大家拧成一股绳,努力克服困难。
有特务?
战士们凭借打仗一样的灵敏嗅觉,与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特务坚决斗争。
面对日本人留下的大铁坨,工人们选择了最傻的方式——凿!
靠着无数钢铁工人废寝忘食,一点一点手工凿!
国民党三年一事无成,共产党半年出铁水,专家说是因为共产党得人心,忍不住呼喊共产党万岁!
我们共产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和群众是一体的,吃穿住行都不搞特殊,自然得到人心。
当年的战士和工人们就像高炉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新中国的未来。
这种精神可以感染别人,即便已经过了数十年,我依然深受感动,感觉自己好像也被点燃了。
这种电影应该多拍,向我们年轻人介绍当年的奉献和感人故事,让年轻人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对前辈们心怀感恩,带着一样的拼搏精神去努力实现中国梦。
拉拉拉拉拉拉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电影钢铁意志# 电影开始,就向大家介绍了主人公,“战斗英雄”赵铁池,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作为一个在战场上的英雄,临危受命,要到百废待兴的鞍山,投身到鞍钢厂区,执行这样一项特殊且艰难的任务,工作初期,设备的简陋,资源的匮乏,人才的缺少,种种集中在一起,重铸鞍钢似乎都是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铁池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心中的信仰,打击了反动派的阴谋,克服了工业技术上的难关,折服了一群“目中无人”的专家,把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成了。
再到后期提到的抗美援朝战役,在送战友登上火车时,我想赵铁池内心也是极度挣扎的,那时的他也希望自己是一名在一线作战的战士,而不是在二线工作的工人。
直到孟泰大叔带回了前线的战况,从那时起,我想他的心态才是真正转变的开始,鞍钢的成败也同样影响着战场的成败,克服鞍钢的技术难题也就是为这个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
电影中的配角渲染的也恰到好处,平淡的描绘孙雪飞,虽然两人关系在情节中凸显并不热烈,但是漫漫的感情更能凸显难能可贵的情。
最后的最后,祝贺妻子回到鞍山,带来了一位叫雷锋的青年加入鞍钢,真是点睛之笔,我能想到的只有“传承”二字,正是因为一代一代的传承,才能铸成我们强大的祖国。
《钢铁意志》是一部很催人泪下的电影,情节紧凑,战争场面震撼人心,复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历史,特别值得推荐去电影院观看。
倾听历史的声音,心中感慨万分,电影展现解放战争时期国家一穷二白,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爬起来,在一片废墟中建设鞍钢,建的是钢铁,靠的是人民群众钢铁意志夜以继日的奋斗,有了钢铁就有了枪炮国防事业,保卫国家主权和平的生活再也不受欺负,感谢《钢铁意志》还原历史,现在的生活来源于革命前辈的付出,珍惜今天的生活,一代代传承这种钢铁意志。
刘烨饰演的赵厂长从一个部队连长变成一名钢铁工人,本片整条线基本围绕于此。
中间的历史背景较多,有抗日战争,解放东北,与特务周旋,朝鲜战争,当然还有男女主的爱情线。
林永健是里面最喜欢的演员,他使这部主旋律电影变得不枯燥,一些细节还相对好看。
电影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除了 刘烨,林永健和韩雪外,其他演员的形象比较单薄,属于过后就记不起来那种。
编剧想表达的内容过多,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有些赶。
为了刘烨吧。
《守岛人》没能去电影院看很遗憾。
最喜欢的他的一个镜头是看自己兄弟们那一眼,真好,不愧是你烨子。
还有刘烨真帅啊,这么糙这么黑,反而更看到五官了。
题材是好题材,但是拍的不好,浪费了,真是很可惜!
孙雪飞这线奇奇怪怪的。
全片感受不连贯,节奏很奇怪。
那些“悬疑”“谍战”部分bgm配的让我想起猎鹰1949这种。
而且实际毫无悬念😳真是可惜,这样的题材和场景,这样的演员阵容,没拍好
本片主要讲了钢铁直男刘烨军转干的过程,同时试图从个人引出新中国钢铁事业的宏大篇章。
主要人物有军转干部刘烨、知识分子韩雪、老师傅林永健等。
讲实话刘烨这个角色是丰满的,他主要的精神状态有两种:“有你在我还有啥不放心的!
(拍背)”“老子今天还就不信了!
”(拍桌子)。
从最开始认为自己的主战场在抢山头,逐渐意识到炼出好钢也是巨大贡献,最后升华为一句话:I am iron man。
韩雪这个角色主要有三个用途:无脑崇拜刘烨、女权领袖、念旁白。
林永健不知道是干啥的,既不是厂长也不是政委,但总最后一个说话,一直在总结发言。
实话实说,演员都演的挺好,大部分是戏骨型话剧型演法。
只有刘烨和韩雪有点儿不对路。
刘烨还是充满天真,但是岁数大了显得有点傻。
韩雪还是三好学生的形象,看到她就想起脱口秀的norah。
服化道都是专业的、摄影剪辑都很成熟。
但是影片的问题是致命的,首先没有灵魂,没芯儿,都在假装了解炼钢、假装走群众路线。
实际上一到真演炼钢细节都是玩气氛,看完影片对炼钢的知识还不如去一趟首钢园。
其余时间上价值,但都是申论写的挺好其实政策一窍不通甚至毫不关心。
电影结构非常散,相当于50个两分钟的小品拼在一起,或者五十集电视剧预告。
剧本散,想讲的多一个没讲好,既不深也不透,全体浮皮潦草。
风格一阵正剧一阵喜剧一阵煽情,因为太散了所以都不成立。
总的感觉就是绣花枕头,一群专业的人聚在一起,心不在焉的攒了一出,但是谁也没往心里去。
团建、写申论、对付作业、酒席间讲话、拍主旋律电影。
#电影钢铁意志#和妈妈一起去看的,从老一辈的钢铁战士身上看到了当年艰苦奋斗的身影,工人不在前线,不上战场,也可以保家卫国。
尽管艰难困苦,但是大家还是齐心协力不畏艰苦的挺过来了,非常振奋感动。
新中国从无到有,看完之后感慨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
喜欢的演员,喜欢的故事,非常棒的历史记录,值得观看。
期待刘烨老师的其他作品。
主旋律电影题材也可以这么新颖!以往都是聚焦于大人物,而这部电影关注工人。电影里面有句话说的很好“我居然傻到说出-工人就是做苦—这样的话。” 这句话有感动到我,在普遍认知里,工人就是做苦力的。然而,它的主题思想是在为工人正名,工人是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的。正因为他们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与齐心协力,新建设才能有更快的发展。另,有点声音不对位,估计后期配音时候修改台词的原因。
其实演得挺卖力,甚至有些罐子的技术细节在里面,但看完很久以后脑子里只剩下任意场合免麦克风演讲的洪亮嗓音
鞍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这些先辈的辛勤付出不能忘。电影不同于传统主旋律电影刻板印象,在人物刻画上有血有肉,特别是感情戏和粉碎敌特的段落对整体叙事有极大提升。
真的是非常开心我的家乡总能被搬上大荧幕,这种虽然家乡逐渐衰败但依然如英雄般受人缅怀敬仰的自豪感懂得都懂。尤其我本人就是鞍钢职工子女,我的姥爷1956年开始在鞍钢的给排水厂担任工会主席。我的爸爸、妈妈、七大舅八大姨们几乎都是鞍钢人,于是无论如何,在外漂泊的我都一定会去看一下这个电影。但是拍都拍了,可不可以再拍好看点嘛,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很好看啊。拍50年代的事不一定非要模仿5、60年代爱国主义电影的风格嘛,咱们可以与时俱进让更多当代人能接受它嘛。整个电影的BGM都非常怀旧,一惊一乍,过分慷慨激昂配合不上并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太过头了。电影呈现的效果虽然一般,我还是浅浅的敬佩和羡慕了一下那个年代的人,他们信仰坚定,并且朝着目标执着前进,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充实和幸福的。期待能有更好的家乡作品吧。
还是在我老家拍的 这剧情 6
韩雪的玛丽苏部分真的大可不必
电影内容太空洞了,竟然还会出现人物旁白,意外出戏。所以炼钢炼到最后,老工人家里到底生了个带把的没有呢?
电影《钢铁意志》题材可以,但是电影剧情很平庸,无聊又尬,根本就没有演出那种钢铁意志,鞍钢精神。
1💩
点映后的推荐:国庆主旋律电影像我们展示了钢铁直男的成长三个过程,从抗拒去鞍钢/到因为战友牺牲,将自己化作熔炉一心为钢/再到最后终身奉献,将鞍钢技术传递,更是传递鞍钢永不放弃的铁人意志!故事中有三段吆喝声,也呼应了鞍钢发展历程,从造不出一口好锅/到开炉造钢/再到最后的和国际竞争的好钢。或许可以给我们还在躺平的一代来一碗醒酒鸡汤,值得一看~
努力最终能得到回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台词包括剧情都有些硬,但是演技好哇,眼睛都会说话~还有充当笑点见证视角的感情戏哈哈哈,太憨了我好喜欢片尾曲!!!
抽到了首场观影,映后主创见面还见到了诺一爸。老工业+主旋律题材,比较典型的献礼片,但也较好的兼顾了可看性。国庆假期可应景看一下。
“鞍钢厂长爱情故事”。真的有特别多剧情很烂俗啊……
就你们自己都不觉得尬吗?还一直买广告位热搜?能不能感动人自己真的没有数,有没有自我感动我们也不敢问呵呵。
口号很多很正确。初代钢铁人了不起,鞍钢历史本身有一定的故事丰度,想歌颂英模弘扬精神拍纪录片或传记片都有足够素材,那些有的没的矫情戏剧化处理大可不必。
哭了好几气儿 记住了一句话,刚子说过,认准了一个人,就要跟他一直走下去。
2.5颗星。剧本平庸,故事的节奏有大问题。配音、台词(尤其是旁白)太令人出戏。题材很好,但效果不佳。
看预告片就不想去看的电影…
这个年代了居然还有这么差的电影,通篇喊口号,脸谱化,五分钟就知道特务是谁,破案也极其简单,浪费时间,粗制滥造的产品,可惜了好演员
教科书级别的视频,充满了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