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种蜜蜂
20.000 especies de abejas,花蜂二万种(港),20,000 Species of Bees
导演:埃斯蒂巴利斯·乌雷索拉·索拉格伦
主演:索菲娅·奥特罗,帕特里夏·洛佩斯·阿奈斯,安·加巴拉因,马特克瑟罗·卢比奥,伊兹亚尔·拉兹卡诺,萨拉·科萨尔,米格尔·加尔塞斯,尤纳克斯·海登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巴斯克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8岁露西亚生来就与众不同,她对自己要成为男孩还是女孩举棋不定。露西亚的母亲安妮正在经历自己的事业和感情危机,她带着孩子利用暑假回到与养蜂生产息息相关的母亲家中,并对小镇所有人隐瞒孩子的情况。然而露西亚认为这是她向所有人展示自己女孩形象的完美时机,哪怕人们一直以为她是男生。入围金熊奖的《两万种蜜蜂》以明亮的孩童视角..详细 >
这个电影名这个题材真的很吸引我,但看完感觉平淡的有点失望……
开始还以为TA是个双性人,原来只是心里想成为女孩啊
#Berlinale 73。其实可以算三星半吧。前半个小时昏昏欲睡,中间一个小时如坐针毡,最后半个小时又觉得还不错。标准或者说优秀的视听,画面很美,但叙事节奏实在太慢了,非我杯茶。小孩们的演技都太好了,最后哥哥喊lucia那里还是很动容。感觉对性别认同的挣扎没有表现得太明显,太过克制以至于什么都没有了。最大的感慨是欧洲家长对孩子的宽容实在比东亚家长好太多。如果我和我家人说我想死我下辈子要换个性别,甚至只是说我不要结婚,他们都会觉得我疯了而不是说你已经很好了。
三星半吧,中间有一段节奏太慢看得有点闷,探讨的话题很有意思,孩子们的演技超级棒
真是一部特别柔软的电影,Lucía对于身份认同的挣扎与困境展现得极其细腻,两个小时的时长完全不觉得冗长,跟着电影里生活的琐碎,慢慢的让我走进了Lucía的心里,好想给Lucía一个拥抱告诉她这完全没关系,做你自己就对了。Lucía的朋友不会觉得这是错误的而去纠正她,哥哥愿意叫她“Lucía”这个名字,连小孩子都理解的事情,为什么成年后的大人不愿意理解呢?
浅尝辄止的讨论,有点《阿尔卡拉斯》的影子但导演功力还没有做到能够超越成片的水平,三位女演员表现强悍
关于小孩子的性别认同,以一眼能望到底的家庭情节剧形式。一切都过分直白和老套:蜂蜡-可塑性、游泳池和卫浴间所区分的身体差异、名字里内含的二元传统……两个小时的流水帐实在让人如坐针毡。
拍长了,挺无聊的
#HKIFF#好厉害的女性群像,港影节这边把最佳女演员颁给本片全体女演员是有道理的。妈妈抱起孩子直接走进大雨中和丛林里呼喊名字那两段最有张力,固有的性别见解很容易就落入对他人下定义的桎梏之中,名字在这里就是某种意义上身份的代表,Lucía的名字在结尾字幕如愿以偿,正如导演在线上见面会上所说的那样,要去拥抱世界的多样性。
自己生活都过不好的人,就不要再生小孩了….所以亲爱的妈妈,为什么你不知道我是谁呢?
(3.5/10)#柏林73rd主竞赛(4/18)柏林今年品控不太行啊。前两幕特别差,空有政治正确的壳子,却对处于叙事中心的小孩毫不关心,用手持来简省构图和摄影。结尾更是到了石破天惊的逆天程度,可以提前锁定年度难绷场面,给我看笑了。
将露西亚置放于叙事中心,又像借了块人形立牌一样对其漠不关心,唯一的功能在于提供一种“刺激”,以供导演记录下所有与其视线交汇的人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很像联合国资助拍摄的电影,空泛、圆滑、面面俱到又本末倒置。
补标。从始至终没有讲孩子在想什么,是因为作者本身的不理解,于是就不得不加入成年人的视角和故事来填补时长。@HKIFF
我们对抗性别刻板印象的方法是把留长发穿裙子的人类称为女人吗?
只能说女导演还挺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太零碎了,看的又累又无趣。
从性别认同问题切入,讲了一个儿童自己的声音如何被听见的故事。小演员表演封神,眼睛里全是故事。
看到38分钟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格外敏感,原来“她”是男儿身。家人的相处,他者的眼光,小小跨性别者的身份认知和改变:我的名字是露西亚,不是艾多。
吃不了细糠
中间有些无聊,叙事太慢了。从孩子的视角探究性别的电影之前不是没有,但借助“蜜蜂”这一意象体现出三代女性的传承意味,这在父权叙事体系之下就有另一层含义了。结尾感动,一声声“露西娅”代表家人的认可,不得不说欧美的父母真的很开明
好的教育是要从心底理解孩子的迷茫,得先接受他们才能让他们克服恐惧接受自己。而不是要等到发生意外时才愿意喊出她的名字。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不仅是一句安慰,也是一种尊重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