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Hannah Gadsby: Nanette,汉纳·加斯比:娜娜,汉纳·加斯比:娜奈特

主演:汉纳·盖茨比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18

《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剧照

《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长篇影评

 1 ) 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开始我不太耐心,我不理解她时不时的笑声,那个笑声让我觉得这个人缩着,有点讨好,不太自信。

我不喜欢这种状态,脱口秀演员处于这种状态会让我没法笑出来。

我几乎要退出这个视频。

但我在洗澡,腾不出手,并且没法立刻找到恰当时长的视频来填补这段时间。

感谢我是在洗澡的时候打开的,否则会是我的损失。

即使如此,她没有一句话是‘过分’的。

她调侃的时候会用包袱或者笑声调节自己的攻击性,她愤怒却记得告诉观众那不是她想要倡导的。

她明明有充足的理由愤怒,但她却做了最正确的发声和引导。

我好喜欢她愤怒的时候连珠炮一样输出,更喜欢她抚摸着自己胸口随便丢两个笑话调节愤怒与气氛。

我喜欢她退场时放的那首歌里唱着:But you'll fight and you'll make it through.还好我没有因为自己的狭隘错过这场秀。

 2 ) Hindsight is a gift

看了两遍,震撼依旧,这才明白为什么开头用了《Bobby Reid》,颇哥特的民谣,反复唱着:Won’t you cut me down? ...开头洗水池旁挂着的连体粉笔字有关此次Nanette专场的灵感由来,后来Hannah在访谈里说到在咖啡店遇见Nanette的一段从兴奋到不快的经历。

那几株向日葵暗示着她将多次提到梵高。

茶杯的特写也和之后讲到的内容隔空呼应。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普通,平淡而得体的好笑,Hannah带着不算特别浓郁的澳式口音,讲塔斯马尼亚的饮食和生活,身为女同的日常边角,安安静静的纳闷,都是笑谈,嘻嘻哈哈。

开头她还说了这么个事:半夜的公交车站,她和一个女孩儿聊天,被女孩的男友大骂滚远点,扬言要爆揍她。

转折是走近发现她是女生:抱歉,太抱歉了,我不打女人的。

他这么说,我搞错了… What a guy! 你怎么不说你不打所有人呢?

她感叹。

故事讲到这里暂时结束了。

她说脱口秀十年了,刚开始铺天盖地地讲女同题材,近来愈发懈怠。

没讲到一半,她宣布计划退出喜剧行业,气氛开始严肃起来,她说自己的工作基于自嘲,但她不想再自嘲了。

她问:你们真的知道自我贬低对于一个已经处于边缘地位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那不是谦虚(humility),那是羞辱(humiliation)。

为了获得发声的许可,她自降一格,但她不想再继续了。

后来她在采访里说自己意识到即使想打破刻板印象,事实上却一直在迎合,伤害和贬低自己,台上所做的努力对现实世界没有任何影响,只能在演出结束后继续过次等人类的生活。

她继续说自我认同,别人给她的标签和歇斯底里,而她认同自己为… tired. 就是累了。

她有点激动而语无伦次地说,calm down, gender-normals. 冷静!

像是自言自语。

继续说笑,real jokes. 关于婴儿的性别区分和思维定势。

大家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把孩子分在对立的粉红和蓝两队,为什么不给他们一点儿时间在同一队?

明明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点比不同点更多。

很简单的一句话,适用于太多对人类简单粗暴进行分类分等的状况。

听听她对蓝色的绝妙理解吧。

她还说喜欢被误认为男人,因为就那么一刻,生活变得特简单:我是最正常的人,人类之王,白种直男。

Just jokes… 笑是有益的,解压而健康。

Tension isolates us and laughter connects us. 笑话是什么,解构到最基本的要素,不过两样,一个铺垫(setup)和一句妙语(punchline)。

一个问题和一个出其不意的答案。

她解说自己的思路:开始于一个刻意植入的问题,给观众紧张,然后释放笑梗。

为什么她讲得好笑?

因为自己从孩童时期就一直在学习消解紧张,对她来说这是生存技能。

毕竟她不需要刻意制造紧张,站在那儿就带来紧张。

笑声越来越少。

她说,我厌倦了紧张,是时候离开了。

But I can’t quit you. 她对观众说,我没有后备方案呐,朋友们。

太沉重了吗?

来点轻松的。

说起她十五年前拿到的艺术史学位。

十五年前,艺术史已死并只会deader。

说起梵高向日葵的鲜明黄色可能是吃药副作用的缘故,这些小故事连接到她的思考:创造力意味着你必须受苦?

只是为了让观众享受?

观众给了她很多反馈。

Lesbians give feedback. Man? Opinions. 有人对她大喊,你不该这么敏感。

她倒觉得敏感是长处,帮她走过了人生中非常曲折的路。

这是鼻子被屁教训了?

她不屑:不是我的问题。

讲到一半。

说到喜剧里没有地方安放故事最好的那个部分,结局。

说她和母亲的关系,密友一样相互信任。

你看?

你们没有反应?

没有tension?

她打趣道。

营造紧张才是逗乐的秘诀。

她母亲近来说的一些话是她质疑喜剧的核心原因。

她母亲说,后悔把她当直女养大。

(I raised you as if you were straight. )妈妈不知道这之间的差异,感到很抱歉… 她的人生会变得非常艰辛,希望她能改变,因为世界不会变… 她眼眶红了:没想到我妈成了我故事里的英雄。

讲笑话可以把真实的结尾掐掉。

她习惯让故事在创伤点冷冻,然后封装成笑话变成不断重复的日常,但笑话不能帮助平复伤害。

真实的故事是她没有对奶奶出柜因为依旧感到羞愧。

真实的故事是,97年的塔州,70%的人认同同性恋是犯罪,她认识到自己的同性倾向时已经恐同了,只能内化厌恶自己。

外界播下的自我厌恶的种子,在她青春期的心智中疯狂生长,变得像重力一样自然。

她说她付出了极大代价明白的大于同性恋本身,而是我们如何才能公开地谈论敏感话题。

我们认为辩赢的重要性远大于尊重那些持有异见者。

无知永远会在人群中游走,但hindsight is a gift. 大家把梵高的故事浓缩成穷逼变成功人士的童话,人们相信,梵高是不被世人理解的天才,他生得太超前了。

It’s impossible to born ahead of his time. 早产儿也会追上啊!

原来是文字游戏。

沉默的观众终于笑了。

接着是罕见的关于艺术史的部分,她也抛出了不少观点:艺术家不会创造时代思潮,他们只对其作出反应。

西方艺术史,男人画女人。

现代艺术史也好不到哪里去,门槛毕加索就有厌女症。

来,站队吧!

她大手一挥。

最后,她回到开头,原原本本地讲那个没讲完的故事。

那男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走回来说:我懂了,你是个女基佬,我可以把你往死里打。

他确实那么做了。

他把她爆揍了一顿,没人阻止。

她没有报警,也没去医院,因为她以为这是她应得的。

最糟糕的是,她认为自己是个不正确的女性,所以她应得。

鸦雀无声。

笑梗需要创伤,需要紧张。

这次她不讲笑梗,只讲故事。

她说:这次,这份紧张是你们的,我不再帮忙解决。

你们得学着感受,因为这种压力对非正常的人是时刻存在的。

鸦雀无声。

她经历的暴行不止这一次,多次被打和性侵,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她问:如果与众不同真得这么罪大恶极,不如把我拉到围场后面给我一颗子弹吧!

所以歌里唱:Won’t you cut me down? ...她不希望被当成受害者对待,也相信自己的故事有价值。

相信让步却不崩溃才是真正的强大。

多样性是力量,差异才是老师。

寥寥数语,近乎残忍的真诚,被人生粗暴对待的Hannah却保留了柔软而强大的内心。

她说,毕加索的自大在于他认为他能表达所有的角度。

而我们否认那位17岁被强奸的女孩的角度,是因为我们相信,她的潜能将永远无法与他比肩。

Hindsight is a gift. 17岁的女孩不可能in her prime! Ever! I am in my prime! 她近乎呐喊。

继而擦了擦眼角的泪:你们在这个剧院体验了一小时我的生活,但我一直如此。

她说退出喜剧圈也是因为真实的故事只能通过愤怒讲述,但她无权散播愤怒,也无意于此。

她很清醒,受害者的身份不会让愤怒更有建设性。

从来不会。

笑也不是药,故事才是,笑只是加入苦药的一点点蜜糖。

她只希望自己的故事被听到,感受和理解,被有独立思想的个体接纳。

出人意料的是,这场告别秀让她大红,甚至获得艾美奖提名,2020年疫情爆发前,她受邀去美国又开了一个专场,当时她还打趣,早知道大家对创伤故事那么中意,她得留点儿存货才是。

那次没有创伤故事,一上来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剧透和解构,讲她的日常观察,文化差异,讲艺术史,讲她看画的方式,调侃Louis C.K…. 依旧精彩。

 3 ) 是发声,而不要应声

Hannah的坦诚显然是一种强大。

她调侃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忽略,也挖苦当下流行的LGBTQ骄傲如何脆弱,她讽刺了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更嘲笑了人们对名声的在乎是如何掩盖了对人性的追求。

而在笑完之后,我们才听到,这是一个曾遭遇性侵,曾被排挤,曾经历痛苦,又重新站起来的人,直面虚伪的反击。

我赞同她的吐槽,大概和她一样看不惯整个建立在过时的文化标准基础上的尺度,像是在lesbian中分T/P,在gay里分1/0,我承认它们有其便捷性,但这种遵循传统两性认知的划分,还是在用群体定义个体,没有在增进我们对多元化的理解。

个体可以、也应该是群体多样化的表征,Hannah是女性的一种样子,前大法官金斯伯格也是女性的一种样子,她们没有缺少任何女性化的东西,因为她们正在书写的就是女性化的各种可能性。

另外,属于某种少数群体不代表任何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自我膨胀和自怜自艾一样可悲,个体的尊严依赖于个体的人品道德、言行举止、思维判断、待人接物,和其他身份无关。

与其鼓吹一种虚幻的骄傲,踏踏实实修身养性以提升自尊如何?

黑塞的《荒原狼》里写:这个世界把你吐出来,因为你与众不同。

而什么是“世界”,是那些一心只想把别人放进自己的认知中去度量,害怕差异,无法从中学习的狭隘之人。

所以被吐出来是好事,因为这样你便可以做个人——由你自己定义。

 4 ) 用和牛来做牛饲料你觉得如何?

She didn't play the set. She played the room.通常来说,看单口相声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就完事了,感觉没看够呢?

” 可是,看完 Nanette ,却是如释重负的感觉。

真的太了不起了。

它也不隐藏什么,老老实实地告诉你法门,那就是,讲故事和讲单口相声是不同的。

故事有三幕 - 营造张力(build up),释放张力 (release tension),结局 (resolution);讲单口相声则是两幕式 - 不断营造和消除观众中的张力。

Resolution 的缺失让讲笑话成为了讲故事的缺陷代替。

法门暴露,Nanette 解构了自身。

可是,真正厉害的是,自曝法门之后,Gadsby 仍然营造出巨大张力,挟持了所有观众,然后拒绝为他们消除张力。

这使得在场每个人都感到了极大的不舒服,直到最后一秒。

折磨观众的同时,她用讲故事应有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我不清楚能不能用单口相声的标准评价这一出,但是 Gadsby 对观众情绪的控制,让观众该笑时笑,该闭嘴时闭嘴,手术刀般精确地拆解了单口相声这一母题。

可这一切又是在单口相声这一形式里表现的,笑点精良,制作用心,简直是用上等和牛做牛饲料一般颠覆。

延伸阅读喜剧人 Kumail Nanjiani 谈 Nanette 观感原文链接

 5 ) 汉娜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你知道什么叫奇怪吗,在宝宝的光头上套上粉色发箍。

我当然知道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显然是因为他们漂亮的女宝宝一直被误认为是男宝宝,令他们感到厌烦。

宝宝没有头发,我明白这点。

但重点是,我并不认为,所有光头宝宝都是男生。

我只是把她们视为女性主义的愤青,我给予她们尊重。

讽刺的是,我认为毕加索说得对,假如我们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就能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多元就是力量,差异是我们的老师,害怕差异的人无法进步。

毕加索错在他自恃清高,他以为自己代表各种不同的视角。

我们则错在忽视一个17岁少女的视角,因为我们相信她的能力永远无法超越毕加索。

后知后觉是一种恩赐。

一个17岁少女并不是处在高峰期,从来不是。

我现在才是处在人生高峰期,你敢不敢挑战我的能耐?

我相信没有人敢,毕竟一个受伤后振作起来的女人是最坚强的人。

各位在场的男人,假如你们觉得我今晚是在折磨你们,你对了。

我多少有这个意思。

可是各位,这里是个歌剧院,我为你们带来一个小时的体验,而我经历了一生。

 6 ) 因为喜剧已经无法承载她的表达

为什么要告别,为什么不再愿意用贬低和自嘲的喜剧方式表达,因为有些故事值得被倾听,some stories need to be told properly. "I need to tell my story properly." 但不是以喜剧的方式、也不是以anger or tension. 为什么要不停地撕扯伤口,才能为自己的表演找到合理性?

一个已经是处在边缘的人自嘲,并不是自谦,而是自我羞辱。

以梵高毕加索的艺术野史来揭示男权话语下的正史,连接起个人叙述、艺术史、历史、宗教与社会。

西方艺术史基本上就是男人在为女人画像,在Douglas中她说在男人忙着给所有东西命名的时候,女人通常以三人组的形式出现,赤身裸体。

"Dancing naked in a group of three in the forest is the number one hobby of women of all time." This is not a photograph, it's a painting, so it's a decision. It's a decision that a man made and spend time on. 我们都是父权制下的自闭症患者,因为我们都是被剥夺语言和思维的人。

梵高无法与人交际,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he was mental, 我们却在把心理疾病浪漫化 romanticizing mental illness. 可能我们看到的向日葵,正是因为梵高吃的含洋地黄萃取物的抗癫痫药,让他强烈感知到黄色。

毕加索想要以所有的视角看这个世界,cubism立体主义,而女性的视角却是缺失的,厌女加异性恋,痛恨着自己渴望的东西。

2018年解构喜剧和自己,2020 Douglas中更加从容地解构喜剧,建立艺术、历史、社会与个人的连接。

“Artists don't invent zeitgeists! They respond to it.” 如她所说的,艺术家并不创造时代的潮流,他们回应这个时代。

Hannah也是在回应这个时代了。

 7 ) 我不为Hannah感到抱歉,Hannah希望我们为还深陷困境的她们而痛心

今天花了2个小时,连续刷了2遍《Nanette 2018》我从没感激过这30年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员是如此平稳安全的度过了,我甚至已经不记得距离最近一次感觉自己是特殊群体有多久了,换言之,我在安详中甚至已经忘记有这样一个被人们统称为的特殊群体,也忘记在这群人中还有很多没我幸运的人,她们正经历在炼狱中用沉默嘶吼,在冰冷与冷漠中遭受暴力,在虚拟的爱与保护中放弃自我。

我自己出柜很早,父母不能说是支持,但他们表示理解。

但这种理解实则有2层寓意,1是孩子还小,还不懂爱与冲动,生活与责任,或许未来她自己就变了;2是一对已婚男女自然懂得这种异性婚姻的利与弊,也可能他们自己也拎不清,既然拎不清那就不能下定义给建议,简单的一句随心吧,你快乐就好。

无论是哪一层的含义,他们给的信任与支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了我一个信号,我的性取向都称不上是个问题,就像是猫爱老鼠一样的简单。

所以这一路以来,我从来不对同性话题躲躲藏藏,无论是在校园生活还是工作环境,如果有人询问,我习惯用一种不主动不回避的态度回答“是的”就像回答1+1=2一样的肯定。

现如今我和女朋友已经在一起6年了。

但我不是来撒糖的,我只是先说了结果而已,一切结果后面的条件才至关重要。

我和Hannah的出生背景大不相同,但我也并不想对标Hannah。

如今能有这样的结果,我不觉得全是因为我的努力或者我的运气,是因为很多实实在在的客观因素的集合。

大的背景是我出生在21世纪的法治社会下的中国一线城市。

这是我无压出柜的先决因素,21世纪,在无数前人的努力下,法案被调整,拒绝恐同活动被高歌,互联网传播像是放大镜一样快速集合了这个群体,所谓真理掌握大多数人手中,如今这个群体在某些环境下已经绝不能用少数形容。

我提到一线城市重点不是分级制度,更不是治安水平,我相信那怕是皇城根下同样存在法海之边。

我真正想说的是社会居民的生活节奏,在这个充斥着板砖人的城市,无论你是在外企、国企、私企,你身边的人都被生活忙碌的团团转,即使是有人问你是不是同性恋,驱动这个问题背后的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八卦、一个好奇、一个证明自己猜对了的成就感等等,我们彼此之间谁又有闲暇去在意别人的生活呢,那只是别人的生活罢了。

剩下的便是自己的努力和运气,看你有没有运气遇到一个开明的父母,看你有没有运气遇到爱你的和你爱的女孩。

真正梳理到努力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Hannah想讲的故事。

回想这些年的努力,我心里根深蒂固了几个执念。

1)我需要过的很好,我必须有很幸福的生活,这样我才能证明两个女孩的生活就是很好,让不看好这种关系的人闭嘴。

但我从来没意识到这也是社会遗留下的待解决问题,为什么男女关系的结合就不需要这样极力去证明什么;2)我需要赚很多钱,这样女朋友的父母也会安心地觉得我们的结合是稳固可靠的。

归根到底我跟Hannah是一样的,内心有着羞愧,觉得一个姑娘跟我像是放弃了什么,然后我需要极力的去弥补一些以此交换。

但对这些执念我没什么好抱怨的,也没感觉到愤怒。

在没看Hannah的告别演出之前我可能会说再给世界一些时间,但现在的我会想说再给自己一些时间,再给我们自己一些时间。

我们在传播,在影响,在改变,在普化,在赋权。

我很抱歉现在还在一个不良成长环境的朋友,我很抱歉那些绝望、难过、愤怒过的朋友。

我没有立场劝你坚持,没有立场建议你做你自己。

但我依旧想给正处于放弃边缘的朋友鼓鼓气,在真正解放之前保护好自己暗度陈仓,有这样的一个大部队,里面有许许多多的Hannah这样的人正在为解放而努力。

最后让Hannah的力量来结尾。

⭐️“你知道梵高为什么画出了向日葵吗?

不是因为梵高经历了痛苦,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全心全意爱着他的弟弟。

在他经历的所有折磨之外,他还有爱作为和世界的连结。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故事。

谢谢。

Do you know why we have the sunflowers? It’s not because Vincent van Gogh suffered. It’s because Vincent van Gogh had a brother who loved him. Through all the pain, he had a tether, a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And that… is the focus of the story we need. Connection. Thank you. ”🌟“我没打算用笑声或者愤怒连结你们,我只希望把我的故事讲出来,让大众听到。

因为,无论你相不相信,我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

我没有力气再美化我的故事了,我也不愿意用愤怒来定义我的故事。

我只希望你,可以和我站在一起,理解我的故事。

I don’t want to unite you with laughter or anger. I just needed my story heard, my story felt and understood by individuals with minds of their own. Because, like it or not, your story… is my story. And my story… is your story. I just don’t have the strength to take care of my story anymore. I don’t want my story defined by anger. All I can ask is just please help me take care of my story. ”🌟“我不想说这些,是因为我不希望你们把我当成一个受害者。

我不是受害者,因为我的故事有它的价值。

我今天把这些故事说出来是因为我希望你们知道,失去了权力不意味着失去人性。

你的韧性才是人性。

只有那些认为他们有权力欺凌权力下端的人才丧失了人性——他们才是软弱的人!

I don’t tell you this… so you think of me as a victim. I am not a victim. I tell you this because my story has value. My story has value. I tell you this ’cause I want you to know, I need you to know, what I know. To be rendered powerless does not destroy your humanity. Your resilience is your humanity. The only people who lose their humanity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ey have the right to render another human being powerless. They are the weak. ”🌟“我视我的言论自由为一种责任。

仅仅因为我可以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并不使我的愤怒更有意义。

愤怒永远没有意义。

笑话不是我们的解药,笑话只是把苦涩的现实裹上了糖衣,故事本身才是最终答案。

Because I take my freedom of speech as a responsibility, and just because I can position myself as a victim, does not make my anger constructive. It never is constructive. Laughter is not our medicine. Stories hold our cure. Laughter is just the honey that sweetens the bitter medicine. ”🌟“我不讨厌男人,但我惧怕他们。

如果我是一整屋男性里唯一的女性,我感到害怕。

如果你觉得我这种害怕只是少数,那么你从来没为女性发声。

I’m not a man-hater. But I’m afraid of men. If I’m the only woman in a room full of men, I am afraid. And if you think that’s unusual, you’re not speaking to the women in your life.”

 8 ) 没有经过过黑暗的日子,就没有办法理解明亮的意义

机缘巧合,老师让我们在课上观看了这个演讲,虽然很多词汇还是不太明白,但是大致还是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的,图片是我写的观后感。

2019.06.26Without experiencing the dark days, there is no way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brightness.那天看完视频,发现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事情其实大同小异的,不管是作为同性恋的人们被歧视,还是“重男轻女”的年代的女生们被忽视,甚至“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文化传统下孩子们的成长,还有“父母都是为你好”的初衷下一代又一代人的被强迫和理解……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伤,精神与肉体的折磨,没有不同,哪个,过了“度”,都会要了命的。

曾几何时,我总是哭着叙述我的过去,每一次都感觉心力憔悴,身心疲惫……每当此刻都会觉得自己是个极度“委屈的孩子”,渴望着有人来“关爱”和“理解”。

而现在,我可以笑着跟别人讲这个故事,就像讲的“别人”的故事一样。

而我跟大家讲我的故事不是为了让你们可怜我,只是分享这些经验教训,给大家一个警戒。

不要再发生和我一样的事情了,也希望你们未曾或不会也陷入“那样的困境”了。

也希望,你们知道,原来我们“这种人”并不孤单。

庆幸的是,你看到了或者听到了这个故事,给了你新的力量,让你不在孤单害怕,不知所措,你可以笑着面对现实,你可以对着镜子给自己加油打气,你可以大喊:我也可以这样的,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就像,我在豆瓣一个原生家庭话题里发表完自己的感概,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群”一样,让我发现,原来我们真的都一样,而且我们也都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感谢他们留下只言片语给我。

)以前还不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呢!

现在,我学着看到自己的内心,跟自己沟通。

没有人教的,就自己去学。

被伤害后学会的,就多长个心眼。

因为真的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我若不想长大,旁人能奈我何?

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可能让问题更糟糕。

(比如我那卑微到尘埃里的自卑性格,让我接二连三的爱上了不同类型的渣男。

时至今日,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根基”不对,才导致遇人不淑。

也不是说都怪人家有问题,我在这里只是想提醒自己,做错事没关系,知错就改就好了,学会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和产生的后果负责。

多看书,多了解自己,总会“拨开云雾见太阳”。

)演讲中她讲到作为一个自由言论者,绝对不可以散播盲目的仇恨。

她是理智的。

我也相信她绝对有资格感到愤怒,但是她却有自己的方法去释放或化解它。

这是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大多数我感觉自己并不是足够的理智,当我讲述我的故事的时候,愤怒促使我带有偏执以及攻击性的言语去形容当事人,这是不公平的。

这点确实值得我好好反思一下,作为一个当事人的我,也不能总觉得自己就是“受害者”。

仔细想想更多时候,我也不是想放大仇恨,也从未想过要报复他们。

我只是不知道怎么真正的释怀。

我想我还需要继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故事,来修复那颗受伤已久的心。

她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自己一生的故事,感概受过伤的人(无论男女)都不容易。

突然间明白,也许我一直寻找的“坚强”,何尝不是“软弱”的那个我呢?

(希望大家都能走出困境,解开心中疑惑,释怀和放下,好好享受活着的每一天。

一起加油💪)

 9 ) 喜剧的涅槃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看荐TheShow)如果你想要看一场轻轻松松的喜剧演出,别选这场。

单口喜剧近些年借了流媒体的东风(Netflix,HBO,Amazon等),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度。

更多优质和平庸的作品,一齐涌现到观众眼前。

在这场热潮中,《娜娜》绝对可以纳入最有革新意义的演出之一。

如果不是唯一的话。

汉娜·盖茨比是一个语言控制的奇才。

但她的能力,区别于其他优秀单口喜剧演员的“巧舌如簧”。

她当然懂得喜剧的基本“技巧”,如何操纵观众心理,搭建紧张氛围,再用反转的包袱抖出笑点。

她很好笑,并且笑点很高级,这毋庸置疑。

特别之处在于:仔细观察她的语言,你会发现,用词极其精巧且准确。

静下心听她传达的内容,你触摸到的不是单薄的观点,而是多维度、层层深入的世界观。

这份纤细敏锐的感受力,来自她敏感内向的性格,来自她的身份认同(作为女同性恋者,生在澳洲东北部一个保守封闭的小镇),以及成长一路所受到的创伤。

《娜娜》是一部浑然天成的作品。

因为这里面有太多技巧之外的东西。

她不再仅仅以一个女性的身份,控诉男权的压迫。

她也不再单纯以同性恋者的身份,反对宗教和主流社会的不包容。

她甚至不再以一个喜剧演员的身份,把自己的故事包装成笑料,取悦观众。

以上这些身份,她都是,但都不是。

因为她打破了所有这一切的条条框框。

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汉娜将喜剧的密码一一拆解给观众。

她证明了自己可以很好笑,可以用自己苦涩的经历逗乐观众。

但同时,她也带观众走到这套幽默公式的背后,理解“笑”意味着怎样的操纵。

而这对于作为操纵者的演员本人,又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演出的最后二十分钟,气氛太沉重了,观众几乎都不敢笑。

这不是单口喜剧,更像是演讲。

我倒觉得,她是个天才,引领我们见证了一场喜剧的涅槃。

(本文原发于公众号:看荐TheShow)

 10 ) 永远的自由。

泪流满面。

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并没有感觉到悲伤,也没有找到哪一句话使我痛苦。

这是一个天才,和林奕含一样。

透过社会的层层枷锁,文化的桎梏,千年来已经成为惯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激发人类的共情。

我们以为我们听得见,看得见女性的生活,听得见看得见这世界上所有的“少数”群体。

其实我们不过是一群可悲的人,被社会塑造,打磨,永久的和一部分人性与自我隔离了。

我们永远也听不见,看不见。

只有在这样的力度,这样的表演中,才能窥见那一点光亮。

我想最终使我流泪的不是她的力量,而是结尾处我感受到的一切。

我感受到这个人,终于超越了无数沉重的,不可见的锁链,她成为了一个永远自由的灵魂。

而这样的自由是我毕生所向往的。

我还在不自觉的塑造自己,迎合社会,玩笑自己的痛苦,认为自己太敏感。

打压自己的愤怒。

我还在这社会的刻板印象中生活。

我也想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灵魂。

当她坐在沙发上端起茶杯的时候,她不再需要父母的认可,不再需要被认同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或一个同性恋者。

不再需要张扬或是谦和,优雅或是愤怒。

不再需要对付自己的压抑,不再需要回避,不再需要倾诉和发泄。

也没有遗憾,悔恨,痛苦,自我贬低和求而不得。

她真正成为了她自己。

其实我以为这样的表演是振聋发聩的,能够超越我们社会隐形的性别隔离,引起全人类的共情。

但是看了豆瓣和油管的评论,很惊讶的发现大多数人讨厌她,嘲笑她。

毫无感触。

那些嘲讽她肥胖,嘲讽她根本不好笑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永远的错过了什么。

我为人类可以有她这样的人存在而感到骄傲。

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永远充满奇迹的人类啊。

《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短评

喜剧和笑声能在多大的程度将人联系起来?观看电影和听喜剧的时候我的笑点有一半时间没有和其他人合拍,这场告别秀里也一次都没笑过,define a comedy?在释放张力后适时纾解能带来多大的快乐?讲出故事,有过那种伤痛的人才能写出/讲出那种伤痛,但舞台“需要”什么样的伤痛?抬头看墙上贴着的梵高和席勒,我感到了难说只有一瞬间的羞耻,甚至突然感到了对所有形式演出和表演的厌恶,从小说诗歌到油画再到游戏动画。人向往接受和被接纳,因此要折断和掩饰,也在寻求各种方式和渠道去表达诉求。去学着“将人和作品分开看”,要活在如何“纯粹”和伪善的世界里才能做到这样?

8分钟前
  • 亚马乌罗提
  • 还行

我觉得她有理有据地否认了SNL存在的意义。

9分钟前
  • 良疱
  • 还行

她的犀利几乎要溢出屏幕,她潮水般的愤怒被掩藏在她的智慧内省和喜剧演员的职业笑容之下。讲到最后我确实很受感动,这真的是女性特有的力量。柔韧性是属于生命的。礼赞无论性别/性向/个性的生命,你最终会获得独特的力量。

10分钟前
  • Rock.W
  • 力荐

Sted-Up

11分钟前
  • 池 雀
  • 较差

不太喜欢,说教太明显了,说要讲她自己的故事,结果通篇都是宣泄,说自己被直男打前后呼应显得很震撼,但是经不起推敲,到底是因为调戏别人女友被打还是因为拉拉还是长相,最后也没有说明。整个就像是在me too运动下出来政治正确的,尤其在她说all the men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她只是想做强权,不是打倒强权,拿梵高和毕加索也只是为了煽情让自己的发泄显得站得住脚而已。想想水形物语里头,女主和一个同性恋,和一个黑人家庭妇女,最后靠自己的不屈不挠,反抗了强权,找到属于自己的奇迹,这才是应该呼吁的。还有在喜剧里讲道理,我们的相声就是这么没落的。她说因为这么多年做stand up全是用贬低自己博得一笑,所以退出,这个确实是最值得尊敬的,那告别秀,那就别用自己的悲惨来宣泄,不如好好讲讲自己的故事,然我们真正看到你是怎么反抗的

16分钟前
  • 石头左手
  • 较差

澳洲口音真的受不了,一个月之前看的吧讲了什么基本记不清楚了,highlight不错,其他的好像都一般般

19分钟前
  • 花椰菜好吃
  • 还行

有笑有泪,是真的大笑和大哭而不是笑cry。她不志于将欢笑或愤怒用作武器,而只是想将自己的故事分享出来,因为后见之明也是了不起的智慧。不再用self depriciation引人发笑,出柜故事那里她妈妈说希望女儿能改变因为世界不会改变而她不想女儿受伤害,还有她说自己现在就是prime time,很多很多启发。艺术史融入standup也是可以。

23分钟前
  • 妮可Gay得慢
  • 力荐

以为是comedy结果后半程哭到昏厥……I will take care of your story <3

25分钟前
  • Akaashi
  • 力荐

艺术是在苦难中开出的花朵,你永远不会知道创作者在孕育它时浇灌了多少眼泪。

27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英雄!what an honor to hear what you said!

3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一般吧不是很好。

33分钟前
  • 竹意
  • 较差

这tm不是喜剧脱口秀 只为发声又何必挂羊头卖票

35分钟前
  • mkk
  • 较差

可能我就是难搞的姬佬,这是一场很棒的TED而不是好的stand up comedy

39分钟前
  • hezz
  • 还行

不是脱口秀just女性成长史ted

40分钟前
  • so7gum
  • 还行

作为脱口秀其实并不好笑,但是有值得观看的地方

41分钟前
  • 司左左
  • 还行

看哭了

43分钟前
  • Nin
  • 力荐

毫不relate,毫无笑点。把standup comedy搞成骂街那就只能一星了。

48分钟前
  • Ageratum
  • 很差

很棒的故事,最后半小时真的很棒。

53分钟前
  • SyaNHs
  • 还行

fucking boring, you do stand-up comedy or freedom of speech?It's 2018, and we still emphasize on 70% people thinking that homo is a sin?Come on

54分钟前
  • 橙子
  • 很差

一整场下来的女权鸡汤激情演讲,虽然讲的很动人道理也不差,但是作为comedy真的不好笑(希望同性恋艺人工作时都能把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往低放一放,8好意思俺又恐同了

58分钟前
  • 给您添蘑菇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