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不错,但剧情不那么吸引人。
刚开始还行,比较期待这个题材的故事,但看到后面,觉得越来越没意思。
现在到25集了,说实话我现在看着剧就觉得很无聊很烦躁,开剧不易,我会看完的,但想到还有8集才看完就有点痛苦。
本来我是最喜欢明凤的性格的,但她为一个臭男人改变了自己的思想,从她决定留下来,之后的剧情真是看得我很气、越来越气。
现在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万曦万曦万曦,可是这个男人真的不值得呵,他之前怎么打你的你都不记得了?
他对别人比对你好多了。
之前看剧透后来闫万曦瞎了,明凤以为他喜欢焦玉,假装自己是焦玉照顾他,想到这个剧情真是心梗,编剧想说无论思想多么先进的女性都会被环境同化吗?
我反正是看出来恋爱脑害死人。
这剧最出名的一个场面就是春分一个传统女性对“贞洁重于性命”的反抗吧,我一直看一直看就是在等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结果看了3/4这个剧情还没出现,而明凤的转变气死我。
我搜这剧的讨论,好多帖子居然在讨论闫万曦最后爱的是谁,我想说,who cares?
男人的爱到底算个什么玩意儿?
得不到又怎样,得到了又怎样?
即使最后他承认爱你那你这么多年受的苦呢?
这么多年他可是一直在让你委屈,如果这就是爱的话,那世界毁灭吧,我受够了。
2021.05.11更新已看完。
⭐给结局的春分,大结局的拍摄方式我很喜欢,维持三星,不然这个剧情一路看下来真的想降分。
本来最喜欢的角色是明凤,但这条线的剧情发展把我气死了。
结局闫万曦就说了他一直想着明凤,就把你感动成这样了吗?
要是他早就知道焦玉为他而死而明凤一直陪在他身边,他挂念的又会是谁呢?
他说过爱芷君,说过爱焦玉(可能有的人会说是为了气走明凤),但即使到结局,他也没对明凤说过一个爱字啊。
挂念,挂念有什么特殊的吗?
他本来就该挂念,有一个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
可是六年来也没见他怎么挂念,六年都没有认出自己的妻子真是搞笑。
爱不爱的重要吗?
他对芷君的怀念,对焦玉的真情流露,他对她们是如何温柔,对你呢?
最开始的强迫+暴力,后期依然打骂,去死吧。
把以前写的贴上来。
同样是《金枝玉孽》的原班人马,同样是描写女人的故事。
《火舞黄沙》给我的感觉和《金枝玉孽》截然相反。
女人,究竟是为什么活着?
是明凤说的,嫁了个男人,自己就是他的血和肉?
然后,不管什么,默默地陪着自己爱着的男人六年?
虽然他一直以为是另外的人?
是春分说的,女人为什么要为男人活着?
所以,即使自己断掌,自己被预言说“无儿无女孤寡终老”,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哪怕被马贼欺辱?
是焦玉说的,在最后关头愿意为一生只有那个疼爱自己的男人贡献生命?
于是,宁愿用自己全部的爱让马贼给自己一枪结束所有?
我不知道, 当阎万曦跟明凤说,他爱的只是焦玉,一辈子最爱她,所以,愿意陪她死时,我的心纠住了,我看着明凤从恨这个男人,到把这个男人当作她的全部生命, 在这个男人只是聋的时候,充当他的耳朵,帮他打理所有事物; 在这个男人被马贼弄瞎了双眼时,要选择自己最爱女人去死的时候, 她庆幸阎万曦走向她,她要成全她最爱的男人和她最爱的男人的女人的爱情。
可是,最终,她活了下来,她被当作焦玉一直呆在阎万曦身边六年。
一直到最后,阎万曦终于明白了陪伴她六年的女人终究是谁。
当春分从屈服自己断掌的命运,把男人当作她的全世界时, 东阳、焦玉为了宋家长房,要她打种时, 她以为那个男人是她的全世界。
结果,她错了, 她和东升真正爱了,她决定爱了,为自己的命运争取,不去相信预言。
她还是错了, 东升爱她,但是同样复仇, 于是,两人又那样错过了, 她以为自己的爱可以让东升回头, 直到马贼将她侮辱,她才明白了很多…… 她说,女人为什么要为男人活?
焦玉是个可怜的女人,一辈子强势,视儿子为自己的全部生命, 直到一场意外,儿子死在了阎万曦枪下。
这个时候,她像母亲,她要为儿子复仇。
可是,她爱上了仇人,仇人也爱上她。
她不能面对自己,面对黄泉下的儿子, 所以,宁愿自己那样的死去,虽然,那个男人不知道她死了…… 这三个女人,都是断掌,只是,一个天生,两个是后天原因有的。
只是,命运,让人叹息…… 喜欢这部剧……
这是一部2006年的TVB剧,放在2023年看,或许能提供新的视角。
如何去呈现“封建性”这剧一开局就是火刑的剧情,要烧死奸夫淫妇。
由闫家族长闫万曦下令,对宋东升和茅小卓处以“点天灯”刑罚。
之后,一场雨救了主角宋东升,茅小卓不幸惨死。
对这类剧情我一贯持有警惕。
因为,用这样的情节来表现封建社会对人的禁锢,尤其是对女性的压迫,能增加戏剧效果,尤其是制造视觉冲击,但这并非每天发生的事情。
换句话说,凌迟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但只有极少数人会被处以凌迟,却不能因此说大多数人没有遭遇封建压迫。
离开了这些酷刑场面,很多剧似乎无法去表现在封建社会,或者说民国以前的社会每个普通平民日常会遭遇的结构性矛盾和冲突。
但这部剧中,这一点并不突兀。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黄土高原上的经商大族闫家铺。
这个条件带出了什么信息呢?
远离京畿,地处苦寒,却不是严格的与世隔绝,对外经商,附近有军阀雄踞,常年混战,以至于闫姓宗族势力依靠财富积累、土地占据而坐大一方,控制大量人口。
因此,他们可以以宗族名义去制定规矩,把违反了“男女大防”的人送去“点天灯”。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具有了一定合理性,不至于显得突兀。
对比之下,在一些古代背景的小说或者剧中,动不动就把人处以火刑,或者浸猪笼,有些发生地竟然是各自富庶之地的名门甚至京城,殊不知,在封建社会,但凡不是穷乡僻壤,地方宗族势力滥用私刑,地方巡抚一定会介入,这就使得剧情对于封建的表现力变得无效。
对于通奸,最常见的处理流程是报官。
当然,对于很多爱惜名誉的大家族来说,可能会私下处理,但绝不敢轻易杀人。
因此,“点天灯”和贞节牌坊作为悬在闫家铺的大山,是能够真正反映封建性的。
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
女主家春分和计明凤在嫁上山的过程中遭遇了马贼,二女合力杀了马贼,如《末路狂花》一般。
如此不让须眉的英雄事迹,却不能被闫家铺的男人知道。
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男人最在意女人是否贞洁,但凡无法证明清白,便被视为“失贞”,从此作为人的价值就会丧失。
因此,春分与明凤结成了秘密联盟。
后来,预言果然得到了证实。
家春分再次被马贼抓走,回到闫家铺后,遭遇了大众的嫌弃,甚至在干旱时期,闫家老爷一句话,就令众人将家春分抓去点天灯(因为是主角得到搭救而未死)。
这符合一些学者对西方“猎巫”的相关研究。
一些自发的猎巫运动,经常发现在自然灾害前后,人们因为生存危机而需要发泄恐惧的情绪,也需要寄托于自然神灵,就会用“猎巫”,杀死他们认为带来灾害的人,以此获得情绪上的稳定。
无论实际上是否有效,对于情绪是有效的。
但这说到底还在“贞节牌坊”的框架之内。
“几座大山”的具体意象那么,还有什么呢?
家春分备嫁时,她的母亲说:“能够嫁上山(“山上”指闫家铺),吃上白米饭,哪怕做个妾室,也是福气。
”随后不久,马贼洗劫家家寨,春分的双亲皆死于马贼之手。
这说明什么呢?
家春分出生的家家寨,生产力低下——吃不到白米饭,安全得不到保证。
而山上,这些都相对有很大的保障。
春分刚刚到山上,其年幼的小叔东晓在学堂失踪,其名义上的婆婆焦玉一怒之下责打了她。
之后,东晓被找到,是一场误会。
焦玉仍然坚持赶走了春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焦玉知道,春分的丈夫东阳因为生理问题而无法完成人事,她不愿意耽误春分的青春。
谁知,春分却千里迢迢回来,在宋家门口哭闹,更险些病死。
与此同时,计明凤千方百计要她不爱的丈夫闫万曦给她一纸休书,她好名正言顺地离开这次被包办的婚姻。
一个宁死也要做宋家媳妇,一个敢于刀捅亲夫反抗婚姻,为何二女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答案已经出现在了前文,因为春分已经一无所有,家家寨已经空无一人,她除了“闫家铺宋家小媳妇”的身份,再没有其他社会身份,因此宁愿死也要守护住这一点点身份。
而明凤不同。
她本来就是因为哥哥欠了闫家铺的钱而被送到了这里,不仅是包办婚姻,还是不太光彩的包办婚姻。
她读过洋书,价值感来源不在于“闫少奶奶”的身份,她也可以回到计家,继续做计家大小姐。
这也为她后来对于失聪失明又失去地位的闫万曦不离不弃做了铺垫——她早期的心理建设令她每一步都可以自己做决定。
这便是封建社会常见的现象:社会身份差异。
除此之外,闫家铺宋氏和闫氏的宗族冲突,是“大姓小姓”的缩影。
宋东升在茅小卓死后被赶出闫家铺,他本意要复仇。
他想要去上海,经商,却连西安都未能走出。
之后只好回到了闫家铺。
尽管复仇的念头未断,却充满被迫回来的无奈。
复仇的火烧了谁?
开头就已经点出,被用来“冲喜”的寡妇茅小卓和宋东升产生了男女之情,因此被处以火刑。
而宋东升复仇的怒火,始终指向下令点火的族长闫万曦。
后来,他和焦玉用计,借力闫、宋两家的宗族斗争,合力将仇人送上天灯台(但是未死)。
在最后一刻,宋东升用一把枪就阻止了处于“杀人狂欢”状态下的大众,救了闫万曦和焦玉。
当日,下令点火烧死小卓的不仅有闫氏族长的闫万曦,当时的宋氏当家主母焦玉也是同意“家法”的。
焦玉会事后给小卓立碑,因为“我也是一个女人”,却不敢在闫宋两家族长公开表决的时候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这缺乏公共意义上的“合法性”。
大家都认可“失贞的女人失去了人的价值”的理念。
宋东升没有杀闫万曦,一来,在这位“闫老板”身边,宋东升发现了他并不是大奸大恶之辈。
二来,他也意识到了,并非闫万曦个人意志导致了茅小卓的死。
而茅小卓的父亲茅土,采取了更为绝决的方法为女复仇——点燃了闫家铺的地下煤矿,导致水源断流,闫家铺很快就无人居住。
显然,茅土的方法更抓住了本质——没有杀任何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摧毁了闫家铺存在的一切存在基础。
包括自然基础和经济基础。
无论以茅土的学识能否思考到“反抗封建”这个维度,他的做法是最有效的。
之后,春分在已经与宋东升分手后生下了二人的孩子——也取名为“小卓”。
开头,茅小卓在一场火中死去,而结尾,另一个名为小卓的女孩在闫家铺的火后诞生。
此时,无论是春分还是她非婚生的女儿小卓,都不会被烧死,因为那个体系已经不存在。
春分和小卓还面临其他的困境:没有了闫家铺的物质保障,她们需要和茅大叔一起打井为生。
有一次,春分更是在一次日寇的扫荡下不知所踪,生死不明。
宋东升知晓后就参加了抗日。
结尾处,老年的春分带着宋东升的骨灰回到了已经成为影城的闫家铺。
二人后来是否重逢,是否历经磨难后厮守,我们无从得知。
但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几轮暴风骤雨的洗礼后浴火重生,这些我们都知道。
问题也来了:闫家铺的人口后来去哪里了?
我们也无从得知。
唯一可以知晓的是,他们走进了历史的洪流中,化为一朵朵浪花。
总结:这剧在批判什么?
贞洁观念——“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
但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现了“封建”这一物质和经济结构的全貌。
春分最初为何没有“说走就走”的潇洒,而现在为什么很多女性有“潇洒离开”的自由。
说到底是两类人的经济基础不同。
如今是否仍然有“封建残余”?
也许会有。
如果要分析一类人的困境,就要去分析他们所处的结构,他们缺少什么,又渴望什么。
在“反封建”主题的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去弄清楚,何为“封建”,帝王皇权是封建,宗族械斗也是封建,但这二者往往是又冲突的,皇权并不希望宗族势力坐大。
千万不要把在封建社会都被当做糟粕的东西,作为“封建糟粕”的典型去批评,这样是缺乏力度的。
还有评论说:“香港导演在2006年就会反思封建了,我们的导演却在2018年还拍《娘道》。
”我们也很早就有了《大宅门》《橘子红了》这样的剧。
很久没看过如此出彩的港剧了!
黄的是漫天飞沙,暴力的却是人心。
以往总是很不爽快港剧把是非善恶的角色简单粗暴地脸谱化,要么好过圣人,要么邪似魔鬼。
即使那几部又长又烂却被奉为TVB经典的家族商战戏也无法另我满意,总有很明显的一正一邪两大男主角在那里搞风搞雨,旁边的配角,君子也罢小人也好,顶多也就是为剧情推波助澜,身边的女人们也都过于平淡,作用也只是为男主角们加点或红袖添香或争风吃醋的感情戏份罢了!
等挡道的配角和坏蛋死翘后,再打出莫名其妙的亲情或正义牌作结局,这些充其量也只是八九十年代的港剧的编剧水平!
当然《金枝欲孽》的横空出世总算让人眼前一亮,不过作为女人斗争大戏,男性角色却又弱化了一些!
但是个人认为,这部戏,虽然黄而不红,却更胜《金枝欲孽》一筹!
里面的角色,无论男人,女人,都很难分辨主角配角,也没有纯粹的好人坏人。
有的只是一个个有血有肉,面对生活苦苦挣扎的真正复杂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与筹谋,也有独特的个性与局限,为了自身渺小的愿望,要不断与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人事斗,机关算尽,悲情同时也精彩。
人前人后,坚强与脆弱,厉害与懦弱,得意与失落,作孽与补偿,爱人与害人,仇恨与恩情,都矛盾而又复杂地如法式热吻般地搅在一起,既销魂蚀骨,又剪不清,理还乱。
确实,要坚持我命由我不由天,里面的人都活得很累,外面的人看得更累!
编剧的功力不容小觑阿!
当然女性角色的更加出色也是一大亮点,无论是明凤的敢爱敢恨,率性执著,焦玉的智慧心机,大气得体,还是春分的善良坚强且最后绝地反击,甚至朗月的勇挑重责,她们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也许有时手段并不光明,目的也往往出于私利,甚至连累无辜,也只能咬碎内疚,吞下果报,依然无奈又顽强地对抗荒谬的宿命,看得让人不由为她们多舛的命运而心焦起伏。
虽然戏的背景用的是封建教条对人性的残忍迫害,其实摆到任何社会规则下,很多东西依然相通,丛林法则从来就是如此,人心也从来如此,还有命运的悖论,道德的困境,人的愚昧无知与对待异己的不宽容等等等等。
特别要说的是里面的配乐灰常之好,既有很符合大漠背景的苍凉空旷之极的音乐,也有符合陕北民风的特色音乐,在有张力的人物对白之时又常常辅以古典音乐,衬托人物内心的冲突斗争,比之以前港剧配乐的老套路,果然进步很多,值得表扬。
当然还有取景好,台词好,结局设置得有新意,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这些大家都说了很多,无须再言了。
总之,以电视形式的各种表现手法而言,算是讲了一个好故事。
不推荐喜欢在影视剧里寻找美好乌托邦和习惯二元对立思维的小盆友们观看!
不敢相信明凤最后爱上了万曦。
在我看来,这简直和驴一样,被鞭子和胡萝卜驯服了野性。
也不必讨论爱情,在生活和女人的悲剧下,爱情太微不足道了。
每个迫不得已嫁给丈夫的女人都必须得爱上他是吗?
哪怕吵架被打,不讲理,被强暴,依然至死不悔?
这是我永远理解不了的爱情。
b站有姐妹说得好,有人对我做出这样的事,我们就是一个进医院一个进局子的交情。
火舞黄沙的确是部被低估的冷门好剧,它的人性刻画心机谋算还要胜金枝欲孽一筹,看剧时常常觉得脑子不太够用,一句话一个镜头都有可能是伏笔,真真假假爱恨情仇很难分辨和断言,同时在家族恩怨情感纠葛中蕴含的对封建吃人礼教的批判使其立意升华。
三个最典型的断掌的女人,在礼教森严贞洁大于生命的旧社会里活出自我。
家春分,最传统最单纯的女人,被批命硬克夫无儿无女的不祥人,一心只想相夫教子,却阴差阳错应了批文“红杏出墙”,被欺骗被辜负却仍然坚守善良本心,最终面对马贼选择放弃贞洁留下性命而完成涅槃重生,为自己而活。
计鸣凤,最优秀最骄傲的女人,读过书的省城姑娘被迫嫁到山上嫁给不爱的人,闹过吵过恨过甚至刺杀过,却阴差阳错还是爱上自己的丈夫,从此一心一意为了万曦,为爱人而活。
焦玉,最聪慧最执着的女人,十五岁嫁给老头做填房还差点被拉着陪葬,侥幸活下来后成长为强势精明的一族之长,为儿子前途机关算尽然而痛失爱子,不惜一切筹谋复仇,然而爱上仇人,最后了断性命,一生为儿子而活。
她们,对代表了三类人,女人追求自由,不只是可以为了自己,也可以为了一切自己在乎的追求的人或事。
当然剧里令人窒息的压迫女人甩锅女人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朗月、芷君、小卓、桂兰、阎少虹等太多被封建迫害的女人很难一一道清。
全剧最虐我是焦玉之死,简直蔡少芬演技大赏!
焦玉一生都是为了儿子,先是为了儿子的前途,后是为了儿子报仇,最后也是为了儿子放弃仇恨,可能只有死是她为自己也是为所爱之人做的事。
她说“我选择的不是做一个等待被爱的女人,我选择的是做人的娘亲”,她注定成为阎万曦的朱砂痣,如果鸣凤不是扮了六年焦玉的话恐怕很难听到最后阎万曦的一声挂念。
从鸣凤的角度阎万曦配不上她,但是从焦玉的角度,阎万曦x焦玉又很好嗑,虽然一切始于误杀东晓的愧疚,但是沉着冷静的阎老板为了焦玉冲撞军长,善于权衡利弊的阎老板为了焦玉失尽民心,冷酷无情的阎老板为了焦玉哭过痛过失态过被骗到差点死掉也心甘情愿毫无怨言,阎万曦做过的孽亏欠的人又何止一个,但偏偏为了焦玉不顾一切,甚至智商掉线,如果这都不算爱。
如果从一开始他知道为他死的人是焦玉,他不会等六年,他会立刻回去找她,阎万曦的大男子主义注定了失去的那个会在他心底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很多人说结局的鸣凤和万曦相认是证明万曦爱鸣凤的证据,还有的说和“焦玉”相处六年都没有碰她也没有给她名分,但是鸣凤只是失去音讯,以万曦有责任感的性格怎么可能心安理得和焦玉在一起呢,更何况即使没有鸣凤,焦玉和万曦之间还隔着丧子之痛,他们之间注定了永远有一根刺,如若真的是焦玉活了下来,他们两个也只会互相扶持而不会痛快地相爱相守,万曦和焦玉注定没有结果甚至不能宣之于口的爱情才是最让人唏嘘的。
最后的最后,焦玉拔下发簪,风吹起长发,引导着万曦牵起她的手,她说“我已经没有能力再去照顾一个人了”,也没有能力再爱一个人了,为阎万曦而死,是她唯一给他的回应了,焦玉解脱了。
明凤这个角色真的很酷,黎姿在tvb的角色我第一次get到,Gigi的演技在这部剧里得到了正名,而且爱美神在黄沙漫天蚊虫遍地的黄土高原敬业的拍摄。
鸣凤她聪慧、果敢、倔强、痴情、通透,被马贼抓走,假意奉承,伺机刺杀,还顺道救了春分(也可以说互相救);被迫嫁给“冷血无情”的阎万曦,正面刚、捅娄子、自爆旧情、刺杀,被侮辱也不屈服;在遇到马贼被阎万曦不顾性命相救且阎万曦写休书放明凤走之后,明凤去而复返,我还担心是斯德哥尔摩,结果只是卧薪尝胆。
只可惜她还是爱上了阎万曦,他爱的太苦了,前有芷君后有焦玉,两个人温馨的日子少得可怜,最后在假扮焦玉的六年里她的心里该有多苦,就算最后守得云开,听到了万曦的挂念,可是以后的日子呢,万曦午夜梦回心中挂念的会不会是焦玉,只能感谢结局在拥抱后戛然而止了。
整部剧人设最好是鸣凤,演技最佳是蔡少芬,阿佘的家春分角色发挥不大,好在有结局的爆发是整部剧的点睛之笔,悬崖边面对马贼无路可退, 天生断掌被算命相士批为“命硬克夫,终身难见白头郎;背夫偷汉,无儿无女病卧床” 又怎么样,我偏要活下去,偏要生下孩子!
她撕开了衣服,发出了呐喊,那是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我们为什么要为了男人眼中的贞洁一定要死” ,至此春分完成涅槃重生,而她最后也打破了命数,与爱人重逢,相伴白头,还有了可爱的女儿。
林保怡的演技也牛啊,人物张力大过孙白杨,陈豪的宋东升就太气人了。
这剧后劲太大了,我今天起来心里还是堵得慌,说不出来压不下去,之前看金枝结局和天与地结局都这样,戚其义周旭明的剧结局都可以封神 。
把以前写的日志发上来吧嗯,看了两遍的片子最近每到周末晚上熄灯以后悦就放电视剧给我们看《火舞黄沙》一部从头到尾充满这黄沙的片子整个色彩都是黄黄的从一开始就描绘出了黄土高原上的两个家族闭塞,封闭,保守封建的钩心斗角里面的女人似乎都成了工具没有地位,一直到后来死了很多人以后,还是觉得不能理解一个一辈子想有孩子的女人最后到自杀也没有孩子可是却宁可被人当成荡妇也要说自己有孩子可能这就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下女人的悲哀吧如果放在现代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感觉整部片子都是在围绕点天灯来说还有两集,觉得最后会是一个悲剧,里面的人好好坏坏难分真假每个人都话里有话的样子昨天宿舍里还有人说我们这些人在他们眼里也许就像是傻子一样的吧我们都很佩服编剧,怎么样的人可以做到如此不过里面的一个论断我看了倒是还很震撼黎姿演的那个女人做了很多事情甚至让她的丈夫不能够相信她了可是她还是在为他付出着她说为了爱的人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女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呢?
在那个地方应该就是为了她的丈夫而活的吧春分刚开始的保守,单纯一心的认为父母之命的嫁给了谁那这一辈子就要爱谁黎姿演的那个读过洋书的女人知道一生不应该就是父母之命没说之言所以她抗争但是到了最后保守的春分爱上了另外的人抗争的鸣凤爱上了自己的丈夫甚至包括那个为了持家变得很过分的朗月致死都要维护自己爱的人相比较下伤她们最深的却是那个她们最爱的人看着这些我也在想现在的世界女人是很聪明的可以为了保护爱的人不择手段也很可怕,但是更傻有时候明明知道些什么却还是一头陷进去而也许原因只是那么男人不经意间给的一点点希望是的,就是这一点点的希望让很多聪明的女人变傻明知道事情的真相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想借此骗人骗己几千年来中国可怜可悲的女人啊!!!
可是就是在现在还有人在利用希望这样的女人我不知道叫她们什么同样是希望二字现在有很多女人喜欢很多男人追捧簇拥的感觉就到处挑逗,用言语的肢体的。。。
给别人希望然后装作无辜的样子就好像别人对她穷追不舍的样子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真是无聊的要死难道这样的人就这样以此为乐吗?
她们的生活真是没有其它事情可做了作男人附庸品的女人更可怜!!
一、关于《火舞黄沙》的结局,看到很多人都有了一个误会,就是最后的老婆婆场景。
1.老婆婆的确就是春分。
2.老婆婆看到的场景,是她的记忆片段在熟悉场景中的整合。
3.之前东升对小卓(女儿)说,我一定会找到你娘,然后再告诉你是谁,在这之前我不会死。
他真的做到了。
而且就是在那几年。
(因为东升和春分的拥抱是在东升还穿着军装背着枪的时候。
)4.春分真正冲破了自己的命运。
“红杏出墙,终生难见白头郎,无儿无女病卧床”的语言并没有完全应验,事实上,春分和东升真的白头到老了。
而且也有儿女成长,即小卓。
从2006年的时间来看,这个岁数的春分还能独自出来旅行,说明她的身体真的很好,甚至比东升还好,并非“病卧床”。
5.说东升和春分白头到老的最有力证据是,春分拿出东升的骨灰撒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如果二人没有相见,怎么会有他的骨灰?
另外就是由于婆婆所见场景乃其记忆片段与场景的整合。
6.果然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二、关于这部剧。
话说当年很爱《金枝欲孽》,其中很大原因也是由于其场景的华丽,初看《火舞黄沙》,为其布景,人物造型都失望了一把。
所以当时也就搁置了该剧。
重看发现,其实那种辽阔的沙漠其实是另一种美,苍茫雄浑,更适合演绎跌宕的人物经历和纷乱的大背景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
林保怡的表现有小小失望。
女主表现普遍不错,可惜没有了张可颐,是个遗憾。
这里面的鸣凤是我最喜欢的黎姿的一个角色了。
东升来看阎万曦,以为一直在身边照顾的人是焦玉,忽然在栅栏外出现了鸣凤的脸,那个场景的设计真是又惊又喜,感动万分。
很喜欢这个精巧的小小设计。
结局的小小bug:林保怡这么多年摸身边人的脸,都没有摸出来是鸣凤还是焦玉,最后一摸又说“是你”,真是够雷。
而且表白的台词设计的也不好,又累赘,又充满bug。
没想到TVB有这么有水准的电视剧。
如果说《金枝欲孽》是带有电影的拍摄风格,紫禁城雪中俯视的雪景,乌鸦栖息的那个神的竿子的仰视。
《火舞黄沙》是话剧。
情节紧张,人物性格鲜明,张力十足。
场景固定,人出去了,再回来。
人不是重要的,人被命运牵引,斗争。
民国三十一年,阎家铺还是封建小社会。
阎老爷是封建的统治者身份,他实行封建家法,只是想掌握权力,杀一儆百,以此发泄民怨。
这纯粹是政治的恶,不仅是道德的恶。
他施行淫威,可以是为了显示没人敢挑战自己的权威。
他对表面的阎老板控制,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一套。
阎老板不断和阎老爷斗争,不惜沿用阎老爷的那一套方法。
宋当家焦玉一方面是封建家庭的族长,对内施压,对外对比自己强大的阎家联合斗争。
她长袖善舞,并没有直接杀人,可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歪曲事实。
宋东升是宋家的年轻人,由于复仇,反抗性最强。
明凤和春分是外来的女人。
明凤是新思想的人,她知道生命可贵,她杀过人。
春分是顺应天命的人,最后和命运斗争成功。
阎家铺的女人受着封建社会神权,王权,族权,夫权。
马贼,是乱世的枭雄。
互相斗的双方,以彼此为存在的依据。
他们会有一刻,误认对方是自己。
神权从来都是被利用的,上层统治者从来不信。
他们只相信权谋。
民国三十一年,阎家铺的精英已经知道外界的风雨飘摇中,自己是一座孤岛。
他们也知道自己会走下坡路。
外面的世界西风东渐。
东阳要去外面学做生意。
所以,阎家铺最后要消失。
这是封建社会在体制上的瓦解。
阎家铺里面的人不会自己推翻,只能被游离边缘的人一把火炸掉,被马贼占领。
那么,守着封建信念的人,就要这肉体上死亡。
那么,有反叛精神的阎老板,他对他爹,焦玉的温情,就是对自己的过去,封建的余温的温情。
最后,他走向明凤,一个读过洋书的人,浴火重生。
所以,活着,等待外面世界的欧风美雨。
社会靠人情,靠的就是一个信字。
原来是心理有杆秤,所以人心有平衡,人果然是非理性的动物。
这部电视剧的开头让我想到了《白鹿原》,同样的背景,不同的故事!
我是看了一个蔡少芬的剪辑来看这部剧的,因此我内心一直很倾向于她所饰演的宋家长房奶奶焦玉。
我不谈其他的剧中人物的好坏,只是来讲一讲我所看到的焦玉。
初出场时,她是宋家当家,却不得不仰仗于阎家当家阎万曦的支撑来帮她震慑五叔那些存心为难的族人,继子还与她事事作对,于是对于可能威胁到她当家地位的继子,她与仆人桂兰想抓住其把柄让他听话,设计给她娶了女主家春分,还顺势让其借种生子!
对于自己的儿子东晓,她严厉而温柔,把儿子教导成了一个善良聪慧的孩子。
在桂兰死前作怪给她添乱的时候我都有时想让她就此消失算了,可她还是百般忍耐耐心待她,还想让儿子给她当继子!
这时的她是想努力当起一个家却内忧外患总有一种无力感却奋力挣扎的宋当家,也是一个爱子如命也教导有方的母亲,更是一个心中有善的普通人。
一场意外让东晓死于阎万曦的枪下,她在祠堂里哭骂之前当家也是东晓他爹的灵位,扑在地上说“你要了我的命吧”那一场戏真的是把我看哭了,东晓葬礼上阎万曦过来祭拜原先她是隐忍的,还维持着两家关系不能决裂的当家风范让他祭拜了,之后问他是以什么身份祭拜时他回答是阎万曦后狠狠打了他一巴掌,之后就精神憔悴不再关心宋阎两家之事!
此时的她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母亲!
为了报仇她联合宋东升设计阎万曦,让他以为她暗恋他多年!
在下药迷倒他准备与他“私通”之时看见了东晓的算盘她放弃了陷害他的做法!
最后被马贼包围之时她放下长发让阎万曦选择了她然后甘愿死于枪下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这期间的她选择成全有情人,依旧爱子如生命为他也放弃了报仇。
这一阶段的她按现代传统标准来讲是最善良的时候!
很多人都在争论阎万曦爱的到底是明凤还是焦玉,并为此说出了无数理由!
我只想说的是,焦玉不爱阎万曦,她最后放弃报仇又替阎万曦而死,并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爱自己的儿子!
因为爱自己的儿子,所以不愿意与杀子仇人真做出上床之事,因为她知道东晓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因为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她在放弃报仇之后被马贼围住时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因为爱阎万曦这个理由。
我曾想过,如果没有马贼,焦玉会去哪里?
想到最后还是觉得她可能会自杀于儿子坟前吧!
至于对阎万曦的情感,我认为她是有好感又憎恨着他!
不管什么原因,他是杀子凶手,她当然憎恨他;可是他又在她最脆弱无助的时候安慰她陪着他,她本性不坏,自然不难生出好感,但也只是好感而已!
她一生中最爱的,只有她的儿子一人而已!
焦玉是一个聪明的女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同时又心存善意,尽力去维护她身边的人!
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母亲,一个为儿子付出一切的母亲!
传统封建社会下的女性挽歌,尽显三从四德和传宗接代观念对民国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剧情也十分精彩,家族争夺、儿女情长、乱世恩怨固不用多说,几个女性影形象也塑造的十分成功,敢于挑战男权精明独立的计明凤,顺应天命最终又突破桎梏活下去的家春芬,统揽全局又能为爱奋不顾身的焦玉,编剧牛逼演员精彩,绝对是无线最低估的剧集之一。
看了金枝之后慕名看的,看到14集,只能说当年扑街是有道理的…
编剧真是TVB少见的高水准。
未能再现金枝欲孽的辉煌
赞
女性贞操悲歌。前十集是好看的。后面就是常规的tvb套路了,家族矛盾、多角感情、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最后的结局有些莫名其妙。通篇的黄色滤镜什么鬼。表现西北黄土满天也不必这样吧。难怪几年后会找蔡少芬演皇后,这部剧里的年轻婆婆气场十足。
阎家铺早就该全炸了,里面没一个正常人,除了明凤。这帮人早听明凤的也没这么多事,真替明凤不值,结尾给阎万熙强行洗白,从只要在小玉身边就好到一直担心明凤,怕不是因为宋东升告诉他真相了他才搞这么一出让明凤死心塌地一辈子照顾他一个又瞎又聋的人。阎万熙和焦玉开头结尾性格变化太突兀,剧情走向也越来越离谱,真的是讨厌每一个人,除了明凤,明凤炸了整个阎家铺一个人独美走掉不好吗?什么烂剧情,又臭又长,白瞎了一个女性挣脱枷锁的好主题。
剧情前部分很好,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人性刻画得很精彩,确实显示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但是后面剧情逐渐拉垮,把原本有家族担当、有智慧的女性角色,都变成沉迷于情爱的恋爱脑。到最后,只有春分没让我失望。我追剧到后面越发觉得浪费时间,特别吐槽!!!阎万熙和焦玉的感情线好出戏,尤其是两人一起被绑上天灯的那场戏,阎万熙对焦玉的告白时,我都在快进,真的超心疼明凤这个原本有进步时代观念的女孩…
焦玉散开的长发,明凤疯狂的喊叫,春分竭尽所能的活着。
硬看终于看完了,头尾还可以,前半段突然人设全改,好像改了编剧一样。长房奶奶没了脑子,阎老板脑子也一样,宋东阳好白莲花啊,很多事端都是他搞出来的,竟然还在那里讲大道理,从内到外窝囊废,老婆突然激进但是却很蠢,两个人搞出太多烂摊子了,宋东升最莫名其妙,又当又立,这两个好兄弟一路货色,看的翻白眼。还有国基五叔一流真的好吵,好粗鲁,唯一立住的的是大姑母这个角色,幸好最后三集稍微挽回了一些,总体这样的大叙事不是TVB擅长的领域、亏得有这份心了,但是确实故事讲不太好。
也是在香港的时候看的.算是首播的了.
tvb真的不适合拍主题宏大的悲情剧,还不如平时的喜剧赚人眼泪。叙事极度不合理,情节推动完全是主角们突发奇想闲得蛋疼导致的,阎家铺绝不可能在这样一个时代成为一座舞台剧似的孤岛。
咋说呢...都不知道咋评价...最后一集把我看的震撼坏了,结局非常出人意料,还有老头烧煤也是无比雷人,但是前面就非常郁闷,没法给人动力看下去么,舒朗月名字很好...
垃圾人垃圾事
Ada
剧情画面都很好,然而当年收视很惨淡。。。
结局虐哭!
反复咬牙看到23集。完全没有主线,编剧连个大纲都没有,完全是想到哪拍到哪。无趣至极。
女性角色立体多面 戏也写得干净利落 771的电视剧宇宙与韦家辉相比也不落下风
蔡少芬是最大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