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忍了很久的片子很多年前的《我爱你》不知道为何这几个月一直蝉联流媒体的前十片子开头的20分钟内小徐就重复着说了两遍让我听了一后很寒的话“你爱我吗我是你从小到大一直想要的那个人吗那么我们结婚吧”结婚...如此庄重的词汇居然这个叫做杜小橘的女人脱口而出而且是两次,对不同的男人相隔不到半年..整个电影不长我就呆坐在屏幕面前看看他们结婚之后乏味无聊的生活除了吵架还是吵架以各种不足挂齿的小事为争端从为什么为什么吵到为什么不为什么的问题杜小橘一直说我那么爱你.....那么那么爱你你爱过我吗,你说阿王毅无言..即便结婚之前有再炙热的爱情也被自己和眼前这个曾经爱过的女子的无理取闹折腾得没了感觉剩下的不是残留的爱也不是新生的愤怒和怨恨而是一种冷漠和无奈婚姻走到这一步除了分手还能够剩下什么恐怖的片子当天晚上我就做了恶梦梦见家里面的某两人死活都要离婚的架势吓呆了也不自觉地流下了几滴眼泪醒过来发现是梦才松了口气结婚的幻想被打破了其实,现实也不过如此到底想得多么清楚了才敢和一个人相伴到老最近听说Hikki也离婚了离婚原因是:“我们都发生了改变,对婚姻和未来生活的看法逐渐出现偏差”原来让Hikki19岁刚到20岁未满之时奋不顾身投入的一段婚姻居然就用以上短短的一句话作了终结一阵无语...原来俩个人的变化是这么可怕足以摧毁先前在神前发誓的坚定和勇气Hikki貌似又要再战歌坛收复她这几年失去的歌姬地位突然想起181920岁的安室奈美惠匆匆的嫁给了年长自己10岁的Sam那一年,所有的杂志都覆盖了他们的照片甜蜜眼神坚毅,十指紧扣没想到一年之后带着儿子离婚,再战歌坛...历史仿佛有点重复..也让人微微感到一丝结婚的恐惧接一个吻能够算清楚误差结一个婚多少人能够算清楚它的方差和风险率
《我爱你》——改编自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光听这名字就够让人毛骨悚然。
电影于2003年上映,由张元执导,徐静蕾和佟大为主演。
虽然相对小说来说,电影总是略显单薄,但故事的核心并没有变。
剧情很简单,一对青年男女由相识到相恋,由结婚到离婚,期间无数次的兵刃相接,充斥着令人窒息的语言暴力。
之所以看着难受,因为这是现实生活中无数迷失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人的真实写照。
电影对于两人相爱的最初并未有过多展现,一切轻描淡写,水到渠成。
小说中却是有的,杜梅(杜小桔)第一次出现在“我”(王毅)面前,她像蒸馏水般清洁,一身果绿,清爽而有活力。
而婚后的杜梅在“我”眼中却俨然另一个人。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是小说站在男主人公的视角对婚后的杜梅的描述。
令人不由得让想起张爱玲的一段话。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为什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大概是因为婚姻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天真幻想。
相爱本来就是一场自我迷醉,你爱的是那个你想象中的爱人,爱的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爱情本身,爱的更是那个因爱情而鲜活的自己。
相爱只是一瞬间的眼缘,相守却是一辈子的承诺。
坠入爱河太容易,相守一辈子太难。
不是人心变了,而是我们历经爱情的短暂眩晕之后,终于落在了柴米油盐的俗世里。
剧中的两人总是在围绕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到最后在杜小桔眼里总能上升到“你到底爱不爱我”的层面,在王毅那里却只落个无理取闹的罪名。
在绝大多数男人眼里,这个神经兮兮的杜小桔实在太作,太不可爱。
但在女人眼中,杜小桔太真实,太像爱情中的自己。
只不过杜小桔坚持自己的“作”,我们却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懂事。
事实上杜小桔真的想通过吵架来分出高下吗?
只是她的装腔作势罢了。
所以她深夜离家出走之后故意弄响旁边的车子,等着被追上来的王毅发现;冷战之后总是期待王毅主动找她说话,甚至恶作剧地把晚归的王毅关在门外;最严重的那一次把刀架在王毅脖子上逼问他到底爱不爱她,也只是为了得出一个说服自己的定论。
来自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杜小桔严重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偏执,她对于爱情和家庭的捍卫是有执念的。
杜小桔一直苦苦验证王毅对她的爱,可怎样才能证明呢?
说出来就是真的吗,女人没有傻到那个程度,她们不停问你爱不爱她的时候,她们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可为什么要问,因为相比捉摸不定的感觉,语言仿佛是可以真正触摸得到的东西。
爱究竟要如何衡量?
他每天对你说着情话就是爱?
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就是爱?
哪个女人对爱没有执念,只是杜小桔的执念来得格外疯狂,所以任何小事都能把她引向歇斯底里。
她明明知道这样的争吵会让两个人越行越远,所以事后她总是心虚,以至于认怂那个的是她,道歉的也总是她。
这一点上王毅是得意的,也就养成了王毅从不反省自己的习惯。
说到底,这是两个活在各自的世界里的人,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对方如何破译你的内心,何况男人和女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本来就存在天生的隔阂。
杜小桔从未向王毅敞开心扉,甚至连她父母的事情也一直隐瞒。
如果王毅了解了杜小桔过去的遭遇,可能杜小桔的各种折腾在他眼中不再不可理喻。
如果王毅能放下大老爷们的脸面,向杜小桔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地推开她,也许杜小桔就会多出许多安全感。
可惜,没有那么多也许。
电影尾声部分的两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两人办理完离婚手续,一前一后走出民政局,故作轻松之下透着一股凝重。
王毅坚持送杜小桔回家,两人难得心平气和地谈话。
在婚姻结束的时候,他们进行了唯一的一次自我检讨,不能说心中没有后悔和遗憾。
告别时,杜小桔要了最后一个拥抱,空气中漂浮着一丝尴尬和不舍。
王毅说,我可以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笑着说,不可以,我不要你当我朋友,眼神忧伤而又倔强。
如果这个时候的王毅问的是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吗,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另一个场景是离婚后的某个夜里,开车经过的王毅发现骑着自行车疯了似的往前冲的杜小桔,他跟朋友合力才把情绪崩溃的她架到车里。
在幽暗的房间里,王毅在床头等待着杜小桔苏醒,难过地哭出声来。
我相信这眼泪中既有对眼前的杜小桔的怜惜,又有着对不可预知的人生际遇的感怀。
当精神错乱的杜小桔睁开眼,温情地凝视着眼前的王毅,仿佛从未分开。
很多人讨论说电影中的王毅根本不爱杜小桔。
王毅究竟爱杜小桔吗?
大概是爱的吧,虽然这份爱让他毫无准备甚至心有不甘地步入了婚姻,但是却不足以让他牺牲自我。
而杜小桔却恰恰因为这份爱完全丧失了自我,所以离婚后的杜小桔出现了精神错乱。
两人对爱的要求一开始就有本质区别,杜小桔要的是藤蔓交缠的爱,王毅则是需要有空间的爱。
对生活平顺的王毅来说,爱情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而对孤苦无依的杜小桔来说,爱情就是她的一切。
一开始便是失衡的。
说到底王毅更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根本无力承担起一个女人对于爱情的全部期待和托付。
王毅就算爱着杜小桔又怎样,到底还是自私占了上风。
所以久别重逢的那一夜温存后,他并没有再为杜小桔做什么,直到很久之后从别人嘴里才知道杜小桔怀孕的事情。
他在泳池呆立半晌,让水慢慢没过身体。
镜头切到杜小桔,她笨重地挺着一个大肚子,脸上是从未看到过的平静安详。
伴随着王菲歌声里的叹息,电影和小说一样,到此嘎然而止。
结局已经不重要。
这是一个充满遗憾,而又并未完全丧失希望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如此,在陌生人面前保持冷静克制,唯独在爱的人面前不可以。
因为爱,所以在乎。
因为在乎,所以失了分寸。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很早以前看徐静蕾和耿乐(好像是他)拍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好像也是这样一个下午,只不过那时候是冬天在北京的地铁里,她问他:七年了,我们之间还有爱情吗今天,她问他:你爱我吗,我是你从小到大心里一直想要的那个人吗当内心的某种憧憬与现实发生冲突,会令我觉得很沮丧,很多很多人就是在这里,在一间单位宿舍里,在拥挤的胡同里,每天庸庸碌碌的生活,吵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其实我不喜欢这种电影,很压抑的感觉,没有阳光,房间总是很暗,他们告诉我这就是北京,他们将在争吵中迎来宝宝,迎来未来,共度余生北京的阳光应该是那个样子么,总有点灰暗,打败了我所有的印象,关于温暖明亮的憧憬,毫无疑问他更真实,只是落差会令人心里难受,我实在无法想象挤在那么小的房间里每天扫地叠被子,工作,生活,争吵,这是在过日子啊,这是最最平常最最普通的居家生活在一起生活需要爱情吗?两个人没有爱情也能组成家庭,你能说他们不幸福吗?幸福不幸福又能怎么样呢,日子怎么过也还是会过去,那人们的追求到哪去了?"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但是等到有一房一车,人也变了"在一起总是吵架,分开又觉得内疚,那么还有一种叫做时间的东西,它能磨平你的豪言壮志,它能使你妥协于现实,它能让性格完全迥异的人渐渐习惯在一起,它能带走你的不平静,它能让岁月沉淀出流金的颜色,它能让不幸的人平淡,让幸福的人永恒……说出来,有时候会让大家都觉得幸福,如果那是你喜欢的方式我爱你,和爱情无关,只是因为你,等待你,遇见你,爱上你,心甘情愿都为你。
我相信爱情总是开始在“我爱你”之前……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
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
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
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男人通常不喜欢吵架,也不主动吵架,但他们擅长令女人忍无可忍找他们吵架。
其实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你伤害我,我伤害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好像不闹出点声音的爱情就够伟大,不够悲壮,不够轰轰烈烈。
吵架打架上吊吃药割自己砍别人什么的,十八般武艺真是样样俱全。
最后呢,爱情还在,可人呢?
大多死在了折腾的路上。
闹不动了,或者懒得闹了。
这样的爱情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非要折腾。
我也不知道折腾到最后两个人究竟能得到什么。
大概这种折腾已经成了仪式,成了爱情流程的重要里程碑。
别人折腾我也折腾,或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折腾只是觉得大概需要折腾。
有折腾着就结婚了的,有折腾散的,有折腾的成了仇人的。
反正折腾着折腾着,谁也不知道最初是为什么要折腾了。
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折腾本身。
分手的时候两个人都依依不舍,却有不约而同等如释重负。
我问他们,什么感觉?
回答,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分手以后,他们也一直记挂着对方,再谈恋爱,总会拿新人去何旧人比,比来比去,觉得新人不如旧人。
只好放弃。
而且那几年的折腾,估计他们伤了元气,对谈恋爱这件事情彻底失去了希望。
觉得付出大于收获,觉得谈恋爱就像蜕变,觉得自己终究可能脱不了这层皮。
几天前收到男孩的电话,说他要结婚了,和那个女孩。
我问他,你不怕再像以前一样折腾吗?
她说,不怕,孙子才怕,我爱她,离不开她,让她折腾我总强过让思念折腾我,让生活折腾我。
明白其实。
那折腾不是找事儿。
或许是恋爱的某种状态和无可奈何。
两个人都不确定于是开始彼此折磨。
看对方头破血流的模样然后知道噢原来是真的爱着呢于是赶紧打一巴掌揉三揉地道歉认错赔不是。。
然后享受短暂的和平你来我往和风细雨。。
然后再由谁来挑起新的争端。。
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折腾。。
总有曲解。
总有误会。
总有解释不清。
于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虽然大多数折腾的最后结果是我宣称对本次事件负责,那是因为常常我们在对方的火药点的前一瞬间总能找到瓦解敌人坚固堡垒的那一句话。
真的。
我合计了好多次了。
发动折腾的那个在对方快疯了火了的时候总会说句什么,就四两拨千斤大团圆结局了。
那什么玩意儿想必源自想象力,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看见的美好只是冰山一角。
到最后发现,哪有他妈的冰山啊?
连那一角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遐想。
以前人们反应迟钝,发现这一点已经时为时太晚,证都领了,效率高的孩子都有了,得!
将就将就,和谁过不是一辈子。
现在,人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当那什么玩意儿刚给了一点脸色看人们就不答应了,一蹦多高,同林鸟化作分飞燕。
人们总说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好聚好散。
但是我这儿却有更加积极地解决办法,激情没有了,使之化为柔情。
爱情没有了,使之化为亲情。
想法总是乌托邦的,但是,不经意抬头看,满目怆然,不免灰心丧气。
蜚短流长,光怪陆离。
没有爱,只有唉声叹气。
与其说我爱你,还不如现实点儿,我,唉!
你
认识老徐是大概初中或高中的一个暑假,一部叫做《将爱情进行到底》的电视剧,那时候和老徐演对手戏的是后来迎娶王菲的李亚鹏。
那时候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大概情窦初开,认为爱情当中必然有一方是“好人”,另一方是“坏人”。
当时的老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中的好人,而李亚鹏,则是我这种爱情观中很明显的坏人。
不勇敢、没有责任心、轻浮,我当时就想,即便做不成老徐这种好人,也不会做李亚鹏这种坏人。
这种观念一直保持了很久。
几年之后,无意中又看了老徐的另一部电影《我爱你》,这部片子里,和老徐演对手戏的人变成了当初初出茅庐,后来大红大紫的,长着一张婴儿肥的脸蛋的佟大为。
片子很老,大概大家都应该看过。
其实我当时没看懂这部片子是说什么。
说爱情?
里面怎么没有“好人”和“坏人”呢?
可又好像是谁都是“好人”,又好像谁都是“坏人”。
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这部电影本身不真实?
还是爱情不真实?
或者二者兼有?
我开始迷惑,迷惑很多年。
后来,慢慢的长大。
看着身边的人分分合合,喧嚣吵闹,总能够想起这部片子里的一个或者几个镜头,日子长了,也渐渐的麻木了。
其实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你伤害我,我伤害你,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好像不闹出点声音的爱情就够伟大,不够悲壮,不够轰轰烈烈。
吵架打架上吊吃药割自己砍别人什么的,十八般武艺真是样样俱全。
最后呢,爱情还在,可人呢?
大多死在了折腾的路上。
闹不动了,或者懒得闹了。
这样的爱情也没有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非要折腾。
我也不知道折腾到最后两个人究竟能得到什么。
大概这种折腾已经成了仪式,成了爱情流程的重要里程碑。
别人折腾我也折腾,或者我不知道为什么折腾只是觉得大概需要折腾。
有折腾着就结婚了的,有折腾散的,有折腾的成了仇人的。
反正折腾着折腾着,谁也不知道最初是为什么要折腾了。
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折腾本身。
其实,我挺无奈。
看着《我爱你》里面两口子最后动刀动枪烧房子,我就觉得,和最初他们蚊帐里面偷情打滚甜言蜜语怎么这也联系不到一起。
人还是那两个人,可为什么事过境迁,就非得你死我活,互相伤害。
这究竟图的是什么?
认识一对夫妻,三十岁出头,十九岁时谈恋爱,三十岁结婚。
到结婚的时候,两家人已经熟的不得了了。
男方的妈妈和媳妇开玩笑“娃娃是个好娃娃,就是工龄有点长”,这句话被当成笑话,在以后大家都饭局中经常提起。
每当讲起两个人的故事,我都很自然的会心的笑。
两个人谈十一年恋爱,最终能够有一个结果,这样的事情太过理想,可遇不可求,着实让人羡慕。
每每去他们家吃饭,两个人你做饭来我洗碗,和和美美,默契十足,我就在想,看来这不折腾的爱情也挺好的。
平静安详,冷暖自知,幸福在二人的每一次眼神相交中流动,浓情蜜意,连身边的人都被感染,变得柔和了起来。
还认识一对情侣,大学相恋四年,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男的开始还哄着让着,后来日子久了也憋不住火,大干了两次。
每次吵完以后,男的都跑来找我,我每次都得陪着他喝酒,听他和讲故事,故事每次都是大同小异,无非鸡毛蒜皮的小事,事情有多小,大概就和小学时,同桌两个因为胳膊越过“三八线”吵架一样。
没错,就是这么小的事情。
然后就开始吵架,然后痛翻革命家史,一二三四五,八百年前的事情也被提起,翻来覆去的折腾。
苦了我,掏酒钱不说,还得做免费听众,还不能光听,偶尔还得作出质疑、同情、愤慨的表情配合故事的发展。
乃至后来一听说他们打架我就关手机逃路。
你想,我一外人都受不了,他们两个能熬多久。
终于在他们圆房后的第五个年头,分手了。
分手的时候两个人都依依不舍,却有不约而同等如释重负。
我问他们,什么感觉?
回答,打倒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后来,他们分别在两个地方工作,我和他们的联系有一搭没一搭的,断断续续的听说他们又各自有了恋人。
又再一次分手。
然后再接再厉,继续寻找。
寻寻觅觅这么多年,都一直没有很好的归宿。
其实我清楚,他们是互相爱着对方的。
从他们看对方的眼神就能看出来。
分手以后,他们也一直记挂着对方,再谈恋爱,总会拿新人去何旧人比,比来比去,觉得新人不如旧人。
只好放弃。
而且那几年的折腾,估计他们伤了元气,对谈恋爱这件事情彻底失去了希望。
觉得付出大于收获,觉得谈恋爱就像蜕变,觉得自己终究可能脱不了这层皮。
其实故事讲到这里就算结束了。
前段时间,见到第一对夫妻。
依旧恩爱,生活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从他们相依相偎的甜蜜劲来看,在他们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羡慕死了。
后一对呢,据说,一次同学聚会,两人见面,喝了不少酒,说了不少话,流了不少泪,那个晚上两个人都没有回家,几年过去了,生活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才是值得珍惜的,什么才是需要用一生去守护的。
几天前收到男孩的电话,说他要结婚了,和那个女孩。
我问他,你不怕再像以前一样折腾吗?
她说,不怕,孙子才怕,我爱她,离不开她,让她折腾我总强过让思念折腾我,让生活折腾我。
我无语,心说早干嘛去了。
难道非要知道苦之后,才去弥补之前的错?如果老天不给你这个机会,你要拿什么去弥补呢?
其实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会在造人的时候,同时帮你造你个伴侣。
然后在天上面带笑容,默默地看着这两个人互相寻找对方。
然后在两个人找到对方之后,上帝又会在两个人之间设置不高不低的障碍,考验两个人是不是真的找到了对方的心,还是只是找到对方的人。
有些人很遗憾的放弃了这个考验,在余生中不断的忏悔和哭泣,却又没有办法再来一次,或许上帝会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但是第二次终究不是第一次,感觉和品质又差很远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顺利地通过了考验,等待着他们的就只剩下幸福了。
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人,但是我啰嗦的写下这么多东西之后,大概我是想做第二种人的。
其实我明白,但是我无法把我明白的和别人分享。
有的时候,有的事情,的确是无法仅仅通过文字或者语言来交流的,而我尽可能的将我想的一个一个片段揉成一个相对整体的文字,希望可以将心情和人分享。
然后我发现,其实我没有说清楚。
其实,我仅仅是做了一个方向,表达一种态度,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有机会的时候珍惜身边的人,去宽容,去理解,去善待对方。
然后告诉对方,我爱你。
徐静蕾演的女主,我相信只有亲身体验过,全身心投入过爱情的女人,完全没有安全感的女人,极度渴望爱的女人,才会懂。
仿佛只有通过去伤害对方,通过吵架,通过极端的方式,才能从种种表象下证明对方也如自己一般爱着。
仿佛如此得到的,才是最真的爱。
但通过这样方式证明的爱,只能维持短短时间。
一段日子过后,不安全感会再度袭来。
自己就会变的像一只嗜血的野兽,再次扑向对方,索求证明,制造伤害,只有这样,像过山车一样,才能证明爱情存在着。
佟大为演的男主,代表了大部分在爱情里面的男人。
在得到女人之后,面对无理取闹逐渐失去耐心,试图通过理智的分析与探讨,唤醒女人的“正常”,告诉她这么做很可笑很无聊很不可理喻。
他或许在女人哭泣的某个晚上,心理也曾有一些困惑,但自私的那一面不允许让他深入探究。
这不是一个男人能懂的事情,女人心海底针,都是小家子气,没有必要去试图破解,因为本来就无解,要是有解,自己还是顶天立地的男人吗。
他因此更加笃定,女人天生就是这样,不如在心里给对方设一个耐心的限度,如果对方超出了,自己就会以“忍受够了”、“我也给过你机会了”之类话语,潇洒离开,结束一切。
总之,不为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爱你。
在我还有勇气的时候,让我先把它说出来。
因为我怕到了最后,连张嘴都不敢。
原来,就是这首歌。
这首王菲的《我爱你》(http://www.1ting.com/player/c1/player_316226.html),——来自张亚东新专辑《潜流》的首曲。
它让我眼前瞬间晕眩。
那些画面都回来了……徐静蕾骑着自行车,在二环路上迷离地行进——这个画面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
佟大为从汽车里看到她,她摔倒,他们把她送回家。
六年了,看过这部电影后的六年,我始终还是没有理解,为什么结果会是那样,这不免有点太过仓促。
《过把瘾就死》充斥着我的童年,或许这也是我心态过于早熟的原因之一。
早熟并不是好事,它让我不那么“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人往往都能够过分地乐观。
《我爱你》也是一样。
命运总是多变,一声闷响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王学兵死了,于是徐静蕾和佟大为暧昧,恋爱,结婚。
同样的对话,只不过换了表述的对象,就是两个结果。
那些缠在佟大为身上的绳子;那把握在徐静蕾手里的菜刀;那些回荡在筒子楼里跌宕起伏的吵架声……其实是因为太过缺乏安全感,才会如此的歇斯底里。
可是安全感是谁给的呢?
谁都给不了。
除了自己。
电影里有太多的疑惑,那时的我根本无法辨别。
如今,我却也是因为这一首歌才明白——原来如此。
“多简单 爱情 像就做完的梦 清楚 模糊 多简单 像第一次问你爱不爱 你说 爱 爱 多美丽 回答 它轻轻的掠过 不愿落下 这一些热的烈的情 和苍白的浮冰 多 无影 啊... 散 散落 那些忽而现又有时隐而不见的飞 啊... 散落... 那些抓也抓不住的才是真的 多简单 爱情 它轻轻的掠过 不愿落下 这一些热的烈的情 都无影 啊 多 透明 啊...散 散落 那些忽而现又有时隐而不见的飞 啊...散落 那些忽而亮转而模糊 隐隐约约飘落 啊... 散 散落 那些忽而现又有时隐而不见的坠 啊... 散落 那些抓也抓不住的才是真的 ”原来,爱情啊,不是徐静蕾那样想尽一切办法就能抓住的,也不是佟大为用逃避和躲开就能平抚的。
爱情,不过就是一句话。
就是这句在交换肉体时候想说但说不出的话;就是这句在失去彼此的时候再说也没有用处的话;就是这句不知该如何运用身体里的勇气换得一切结果的话。
我爱你,那什么是爱呢?
我爱你,那你呢?
二环路上的灯依旧发送着晦柔的光,我在失眠的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只想在情人节说出一句——我爱你。
淡若游丝,可有可无两人争吵,上嘴皮磕下嘴皮重复的话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那曲子从你来我往中出现开始升腾吉他声,貌似于是再也听不到人语,听不到妄言这是我对我爱你的最深印象至今半夜醒来,也时常想起其实想说,一句我爱你,真的如此难么
王学兵出场5分钟就跳水身亡了(确切的说是跳池)。
这个离奇的死法让我觉得:这应该是部我爱看的电影。
——你爱我吗?
——那还用说?
——真的,那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你说呢?
——我不知道所以才问你呢。
——嗯,嗯,我是你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吗?
——当然是啊。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和你好啊。
——那我也是。
——是什么?
说出来。
——是我从小到大都想要的那个人。
——真的?
咱们结婚吧。
女人一旦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决定结婚。
杜小桔是个挺可爱的小女人,我就说她可爱。
什么叫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就她那样儿!
甭管平时怎么会闹,怎么耍小贱性子,老公给个甜枣儿就缺了心眼儿一样的掏心掏肺敬着爱着。
人杜小桔为什么半夜闹腾,诚心找茬儿?
因为缺爱!
为的不就是老公能疼疼抱抱耐耐撒撒娇么王毅这个臭男人怎么就偏不给人机会,死气白咧硬把人家推开?
因为已经不爱了。
所以嘛,结婚可不能草率,起码得摸清对方好哪口儿,爱出什么牌,想清楚了投不投脾气,同不同路儿。
郭德纲说了,男人忽悠女人那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那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那叫——爱情!
一旦结了婚,爱就是两个人的事儿。
自私的人最好别结婚。
故事挺好,讲的是咱们普通小人物,有聚有散。
杜小桔和王毅领了小绿本的那天,对饮,促膝长谈。
王毅说:“我能做你最好的朋友吗?
”杜小桔说:“不能!
”坚决,现实,不错,爱情嘛,分手即陌路。
在豆瓣网上看见一网友评论,觉得不错:大家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互相相爱才能在一起。
可是分手呢? 是不是也应该是两个人都不爱了才分手? 应该没有那么巧的事情。
总是一个人先撤了。
另一个人就伤了。
就像谁说的:爱情象拔河,一方松手了,另一方就摔倒了。
不只我一个人有过一样的经历,很可能勾起更多人无限伤感回忆。
从小说到电影的电影,剧情都不会太差。
吵了闹了,歇斯底里,还是因为那句我爱你。
故事典型化了杜小桔这个角色,这个女人残忍毒辣的性格与其神经兮兮的气质,虚掩着藏在争吵里的细腻和浪漫,野蛮的家庭生活直到让人万分厌恶,招架不住。
可以说,杜小桔堕入了占有欲的泥潭,被浪漫主义冲昏了头脑。
但王毅也没闲着,看似一不小心闹得不可开交,实则不断地淡化自己应有的责任和承诺。
我爱你,吵来吵去都是小桔在爱。
他只是在维护,维护一个空中楼阁似的和谐环境。
很多男人都在维护,或者说忍受,又很容易在商场维护不了忍受不住。
这是个谜,解开了爱的密码,也就可以相濡以沫白头到老了吧。
男人喜欢完成,女人喜欢过程。
男人试图营造着安逸环境,以便释放自己的情感。
而女人需要的是持续地情感互动。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我的?
”杜小桔准确地判断,但是她并不愿意相信;最终王毅依然在维护,片刻的宁静也让他舒适:准备释放久违的爱情。
我爱你就死~
对美帝中产阶级电影拙劣的模仿
给三星是因为剧本和贾玲儿那一吻……主角俩人就操了
很生活很烦躁的电影 我们生活中本来就要面对这些琐碎 竟然还要在电影中经历一边 建议大家不要看啊!
就记得结尾的歌很好听
1.再看一遍,我似乎看到某人的故事,爱到死是一种一无所有,一无所有才会让你爱到死。2.如果还有彼此伤害的力气,何不好好的爱。
一开始觉得徐静蕾那个角色扭来扭去的,累不累啊,真无聊;看到后来却有种蝴蝶飞不过沧海的叹息,电影算不上好,但还是颇有一种生活的铺盖在眼前铺展开来的感觉…当年江珊和王志文《过把瘾》的剧情我早已模糊,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如此,究竟是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本来就不同,还是只是爱得不够?
作死的节奏
这片儿看得我快累死了。。。我觉得徐静蕾特别适合这种角色
吵架戏好玩
真闹...
前半段,看的我心一阵冰凉。
其实这片子里老徐演技是最好的~
爱
拍成電影看著煩透了。演員那時青澀,徐靜蕾吊著嗓子,假得要命。小說我最喜歡結尾,但是這裡的結尾我看得不耐煩。值得一提的,也就王菲那首歌和王朔的原版劇本吧。
看见徐静蕾就头疼
折腾死人不偿命~~
现在的女人已经不这样了 不会这么神经质 没男的活不了
看不懂~~也不想懂~~~~~
看书吧。电影相形见拙。 《过把瘾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