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量调得很高,才适合一个人看电影。
很多电影我都是塞着耳机、调大音量一个人看完的,就算有的电影剧情不够吸引人,我也不愿意快进,我喜欢拖沓的长镜头和没有意义的对话,现实也不过如此,总有许多难以延续的恋情和并不真诚的问候。
有的人习惯安静观察,有的人喜欢滔滔不绝,但更多的人是一半一半,选择性沉默或者一直扯淡。
我很喜欢电影第一幕两个杀手的对话,他们并没有讨论政治,也没有谈论自己,他们只是在找聊天的话题,也许心里有些不确定的担忧,也许预感到自己的死期,他们在无聊的对话中等待,直到他们被 No.1Psychopath爆头。
触不及防的死亡或许是最好的,没有悔恨,也没有想念,生命结束得干净利落。
好脾气的人总是能够压住自己的火气,善良的人总是愿意原谅曾经伤过自己的人,正常的人总是努力表现得乐观、优秀,但是电影里的Psychopath说:“没用的人才热爱和平。
”我喜欢平淡安静的人生,就算漫长无聊也没关系。
大部分时间,我很热爱和平,我不愿意和别人吵架,很少花时间去反叛,也对批判、评论不感兴趣,所以,我算得上是一个没用的人。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庸常与疯狂之间的摇摆,就像电影里那个缺乏灵感的作家一样,没有争吵、没有枪战、没有心爱的宠物,日子总是保持着空白剧本的状态。
也许每个人都有厌倦和平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做疯子的勇气。
有人说这片子是黑帮片,有人说是喜剧片,有人说是反暴力,有人说是讲友情;其实这片子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对电影本体的又一次尝试性解构,以及对好莱坞的嘲讽。
麦克唐纳的剧本一向天马行空,充满着对传统的破坏,他获得奥斯卡的短片Six Shooter和他的长片处女作In Bruges皆是如此。
我一向比较懒,也就不整体思路了,想到哪说哪:1.本片主人公叫做Martin,是个来自爱尔兰酒鬼编剧,本片导演兼编剧叫做马丁·麦克唐纳,也是爱尔兰人;这是怎样的自恋?
当时就想起来查理·考夫曼,另一个神经质编剧,在Adaptation里,主人公也叫查理·考夫曼,他还给自己造了个双胞堂兄弟叫唐纳德·考夫曼,更可笑的是他和不存在的兄弟唐纳德一起拿到了奥斯卡提名。
2.一开始,方片J杀手出现,他是一号神经病;中段,Billy干掉女友,塞了一张方片J,他是七号神经病——字幕调皮地打出:也是一号;回环出现了。
3.Hans在读Martin的剧本时说:你这个本子里的女人怎么都没说上几句话就没了。
Martin回应:这社会对女人来说很残酷的。
返回真实的电影:Martin女友把Martin赶出去后,只在Billy的臆想中被打掉了脑袋;Hans的老婆被爆头;Billy和黑社会老大的共有女友被Billy干掉;6号神经病黑人女杀星离开了5号神经病抱兔男,出场不过几分钟,在Billy的想象中她还是第一个被干掉的;遛狗的胖妹——加布蕾·塞德贝,Precious的女主角——被恐吓了一下就没影了;这部电影里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是如此,巧妙的呼应。
4.Martin发现Billy的真实身份后,说:我才不会和杀女人的人交往。
Billy脸上闪过失望;过了一会,车被点着了,爆炸了,Martin当时那种痛彻心扉痛失基友的表情太可笑了,然后Billy突然嬉皮笑脸地说:我给黑社会老大打电话了。
之后很多Billy的行为都是在将故事引导到自己的设想之中。
5.Billy的设想中,最后黑社会老大被自己射了一箭,然后被爆头;真正的结局,是他自己故意走向被爆头的命运;反讽。
6.Billy咽气之前,和小狗击掌,和刚刚绑架小狗时的情节对应。
7.在编导的字幕打出后,突然出现了一个胶片烧毁的画面,随后五号神经病给Martin打电话说你辜负了我,我要干掉你;Martin在紧张过后突然平静下来;这个结尾和Hans对Martin剧本中越共大兵突然穿越成为释广德的情节的本质是一样的,又是反好莱坞。
8.贵格教徒Hans的反应:女儿和老婆被杀都是一副木讷的表情;在Martin的剧本里,教徒取了个白人,实际上,Hans娶了个黑人。
黑帮老大也说了句:So the Polack Married a Nigger。
9.Hans的名字叫基耶洛夫斯基,Billy和Martin在电影院里看北野武。
先说这些,再想起来再说。
一句话评论本片很好的协调了黑暗、血腥、讽刺、人物冲突,让这个剧本看起来好像是昆汀·塔伦蒂诺·与艾伦·索金作品的综合体。
——Indiewire自从《改编剧本》之后最好的一部关于编剧的戏中戏电影,影片富有才气及恶趣味。
——collider.com幕后制作 影片是出生在伦敦的爱尔兰导演马丁·麦克唐纳(1970生)的第二部电影作品。
他的首部作品《杀手没有假期》(2008)是一部古怪搞笑的杀手喜剧,虽然在票房上无所作为但备受影评人称赞,imdb评分也闯入了top250,被誉为近年来最优秀的黑色犯罪喜剧片。
它还为事业一度陷入泥潭的爱尔兰男星科林·法瑞尔赢得了一座意义非凡的金球奖影帝奖杯。
时隔四年之后,马丁·麦克唐纳与科林·法瑞尔再次携手,带来了这部更加暴力和恶搞的《七个变态人格》。
影片与《杀手没有假期》一样选择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上举行了首映,并且收获“午夜疯狂”单元(该单元以放映惊悚恐怖功夫类型片为主)的观众选择奖。
影片的暴力性以及风格突出的大段台词令人想起昆汀·塔伦蒂洛的早期作品。
事实上,早在进入电影界之前,作为一名舞台剧作家的马丁·麦克唐纳就常被拿来同昆汀作比较。
马丁·麦克唐纳表示自己相当幸运,由于所写的舞台剧有机会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上演,这给了他相当可观的收入,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并且每四年拍一部电影。
“我是个懒人”,在多伦多宣传影片时马丁宣称。
在《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变态人格》之间的四年间,他只写了一出舞台剧,名叫《A Behanding in Spokane》,由克里斯托弗·沃肯与山姆·洛克威尔主演,2010年在百老汇上演了一段不长时间。
马丁承认,这部舞台剧并不很成功。
不过这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两个“变态”,后来沃肯与洛克威尔都加盟了在2011年开拍的《七个变态人格》。
《杀手》与《变态》的剧本创作是在同一段时间。
马丁先拍了《杀手》作为“练手”,之后他才能准备好——作为一名导演,去掌握和把控《变态》中必须用到的那些更加昂贵和复杂的动作场面。
如果非要为影片找出一个中心思想,马丁说,这是关于“人们心中创作故事的渴望,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的一种焦虑”。
“很多人形容这是一部塔伦蒂诺式电影,但是我感到,或者说我希望,这只是从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暴力这一单方面来说。
”麦克唐纳接着举出了芝加哥著名女作家崔西·莱茨(Tracy Letts 作品包括《美国的天使》、《怀疑》和《八月:奥塞奇》)的例子,他认为她是当代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
“我希望我的所有作品能够拥有某种道德观。
并不是说我会在晚上为这个问题转辗反侧。
但是当我坐下来开始写关于端着枪的变态分子的电影,我并不希望单纯写一部简单的关于‘持枪变态’的电影。
尽管是一部喜剧,我仍然希望它能够感人,并且不那么空洞。
” 谈到塔伦蒂洛时,麦克唐纳有些犹豫。
“《低俗小说》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我没有拍出任何任何这样水平的东西”,“话没错,但是他(昆汀)最近的几部电影让我搞不懂。
我受不了《无耻混蛋》。
这不是他的水平,这不是那个曾经拍出《低俗小说》的人的水准。
马丁·迈克唐纳的哥哥约翰·迈克尔麦克唐纳也是一名编剧和导演,两个人的关继十分亲密又充满了竞争性。
后者去年执导了处女作《坏守卫》由《杀手没有假期》的布兰·丹格里森主演,刷新了爱尔兰本土影片的票房纪录并且口碑爆棚。
当这部影片票房超过《杀手没有假期》的那一晚,“他等不及地在半夜给我打了电话”,马丁描述说“自从那之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如今哥俩都住在伦敦,每个月会定期打两次网球——没错,输的那一方会心情很不好。
已经有人把这对兄弟称为“爱尔兰的科恩兄弟”,尽管他们从不在一起拍电影。
影片主演访谈 你是怎样加入这部电影的?
拍摄《杀手没有假期》的时候是不是马丁·马克唐纳就已经告诉过你?
科林·法瑞尔:是的。
拍《杀手》期间马丁谈到了这个剧本。
他告诉我《杀手》只是一次“彩排”,他想尝试下看看自己究竟是否喜欢拍电影(马丁此前是一位著名的舞台剧编剧和导演,在在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有一个真正想拍的剧本——比《杀手》要好很多,他说的就是《七个变态人格》。
所以在我读到剧本之前,就已经听说了很多。
他是个了不起的作家,这一点是实话实说。
当你第一次读到《七个变态人格》的剧本时有着怎样的反映?
科林·法瑞尔:时不时地,你会遇到一个会让跳脚的剧本,而《变态人格》就是这样。
它先在你脸上抽一巴掌,又将你背摔倒在桌子上,又给你屁股上踢一脚——但总体上是如此过瘾。
我很开心和马丁再次合作,我喜欢《变态》的剧本。
片中的一对基友“马蒂”和“比利”之间的互动一定会在观众那里很讨喜。
描述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山姆·洛克威尔:马蒂和比利的关系类似于《浮世男女》(HurleyBurley 1988)里面的查兹·帕明特里和西恩潘,亦或是《穷街陋巷》里面的哈维·凯特尔同罗伯特·德尼罗,抑或《大街小瘪三》(The Pope of Greenwich Village 1984)当中的埃里克·罗伯茨同米基·洛克。
两个人之间有一种奇怪的相互依存关系,彼此深爱着对方。
他们总会原谅对方,尽管彼此造成了大量的不幸,以及愤怒(笑)。
可以看出来你的角色比利是在一心为马蒂着想…… 山姆·洛克威尔:没错,比利不忍心看到马蒂正在浪费自己作为作家的才华,觉心帮助他。
他看到马蒂正在用酒精毁灭自己。
比利把马蒂当做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不惜做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去帮助马蒂实现。
科林,你如何看待你的角色马蒂?
科林·法瑞尔:马蒂作为一名作家,他遇到的问题是,一旦定下了剧本《七个变态人格》(片中,马蒂在创作一个与影片同名的剧本)的名字,他就爱上了它,但他却写不出来任何一个“变态人格”。
他希望这个故事是关于和平与友爱,但同时主人公是“变态”。
他纠结在这样的设定当中想不出任何办法。
他有个朋友叫做比利——我想也许是他唯一的朋友,还有个女友叫卡娅,我想这也是他唯一的女友(笑)。
马蒂还喜欢喝上几杯,而这在成为一个大问题。
影片中的表演和喜剧都很出色,其中有多少是靠演员现场发挥?
山姆·洛克威尔:事实上我们是相当严格按照剧本来拍。
不过还是有一些即兴表演,马丁·迈克唐纳希望这部影片的临场发挥程度比《杀手没有假期》要多。
他想要一种更为“凌乱”(messier)的风格,我猜测。
花絮·事先并没有被媒体披露,《海滨帝国》的两位演员迈克尔·斯图巴、迈克尔·皮特以及《德州巴黎》的老牌影星哈利·戴恩·斯坦通客串出演了本片。
·影片中“扮演”邦尼的是一只2岁的狮子狗,性别为母性,在多伦多电影节宣传期间,这位“主演”全程出席。
·本片是《杀手没有假期》时隔四年之后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再次柯林·法瑞尔合作。
两人都来自爱尔兰,其实他们在第一次合作之前就已经相识了五年。
·本片也是导演马丁·麦克唐纳与克里斯托弗·沃肯、山姆·洛克威尔的第二次合作。
后两人之前主演了他的舞台剧《A Behanding in Spokane》。
·影片中黑社会老大查理的角色原定由米基·洛克出演。
但他后来退出了该片,并且对导演麦克唐纳的为人颇有微辞。
最终伍迪·哈里森代替他出演了这个角色。
·麦克唐纳的两部作品《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变态人格》都选择在了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举行首映。
billy是深爱着marty的。
导演在前面埋了不少伏笔。
比如在赴marty生日宴前对着镜子的自言自语,对狗狗说的非常心酸的自我安慰的话,还有当时放的背景歌曲的歌词。
大家有兴趣可以回去再仔细查看一下。
再比如billy的日记。
导演一直都在暗示我们billy暗恋marty。
当然为了给深爱之人提供剧本素材愿意去杀人愿意自己去死更是最大的证据。
但我认为促使billy自我牺牲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了性病。
根据billy和marty在黑老大车来之前,billy论等待的那个在诊所看性病的玩笑,再结合之前billy跟黑老大女朋友做爱时不肯脱下套套,难道大家不觉得这也是导演的暗示吗?
汉斯爱女儿爱到极致,黑老大爱狗爱到极致,兔兔男爱黑人女子爱到极致(但是杀人狂黑人女子爱神马我就知道了),billy爱marty爱到极致,越南人爱人民爱信仰爱到极致。
所以这部影片里,爱到极致才是最大的变态啊!
(我水平真的有限,如果解读有误,千万别对着一个弱智使劲喷啊)
作为以黑色幽默为叙事风格的电影,本片一大特色在于常常让角色处于“尴尬”的状态。
场景一:前边还在恩恩爱爱的劈腿男友反手一枪就打在自己肚子上,还当场打电话叫救护车,声称“不要说我没为你做什么”,一旁是女人惊诧的脸。
场景二:黑帮成员举枪要汉斯把手举起来,却不料汉斯淡定地说,不要。
举枪的(呆滞脸):可这是抢啊。
汉斯:who care。
然后场面十分尴尬,原本凶神恶煞的黑帮成员内心肯定在咆哮,你TM怎么不把手举起来啊!
你这叫我怎么演嘛!
最后汉斯伸手去怀里拿东西,黑帮的终于如释重负地给了他几枪。
场景三:很仗义地让朋友先走的比利等着对方开枪毙了自己,可惜黑帮老大偏爱用一支容易卡壳的枪。
真是尴尬啊。
看到比利死了,反而为他觉得解脱。
总之是部编剧脑洞大开的杰作。
一个爱狗如命的黑帮老大一个只要动动眉毛就让人觉得喜感的男主一个拐卖狗的组织。
一些神经病。
第一个:专门刺杀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辛迪加的中、高级成员的连环杀手,手法干净利落,冷酷无情,而且每次“行凶”后都扔下一张方片钩,如同佐罗的印记Z,有推广品牌,向黑手党宣战的意味(面向超越国际的所有黑手党,乃至泛指一切黑恶势力,因为开场不久比利在跟马蒂提供创作构思建议时就分别提到了源于西西里的Mafia和源于日本的Yakuza)。
因为目标的特定性而特殊,有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意味。
这第一位神经病杀手看似并不神经,更像是罗宾汉似的英雄,而且身份最后才揭露,这是一条暗线。
第二个:爱女惨死于刺客之手的贵格教徒,因为教义不能杀生,于是终生追逐跟踪凶手;凶手因为罪孽感皈依宗教寻求救赎,但为了摆脱他的跟踪通过自刭放弃升入天堂(基督教义自杀者下地狱),但临死前却看到他也毫不犹豫的自刎。
凶手必然是含着绝望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里由于对西方基督世界文化欠缺了解,我一开始对他当着凶手的面自杀感到莫名其妙——但这恰恰体现了他的偏执的复仇信念:对于饱受自己罪行折磨的凶手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或修行,甚至不是下地狱,而是受害者家人时时刻刻的逼视和责问;而对于复仇者来说,最极端的复仇不是手刃仇家以眼还眼,而是手刃自己,做鬼也不放过你。
这是一个极度冷酷、偏执,为复仇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让自己下地狱)的人,但他的冷静和决断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
这种境界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死谢天”等以死或往生为终结的东方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我们看来毁人最极端不过千刀万剐、食肉寝皮、挫骨扬灰,很难充分体会到这种上天入地也无所遁形的恐怖。
第三个:黑手党查理,典型的黑手党,颠倒是非,冷酷残忍,没有健康的世界观,因为自己的爱犬丢了就大杀四方,连得了癌症的老太太都不放过。
他的人生快乐全部来源于一只小狗,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小狗却不这么认为,甚至和绑架它的比利产生默契。
第四个:越南僧人(借鉴释广德形象),冥想在美国绑架妓女带着炸弹汽油去炸越战老兵集会,现实中却是在越南街头泼油自焚以示抗议。
虽然同事劝他说这样于事无补,但他觉得至少有希望,于是毅然自焚。
又一个以冷静的终结自己生命来实现目标的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的偏执狂。
其实这个形象是汉斯临死前帮助马蒂丰实的,也是汉斯内心的完美投射,所以四号神经病和二号神经病完全是一个路子,自己的生命是可以随时抛弃的。
汉斯在妻子被杀害后立刻平静的坐在凶手对面和他聊天(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局面被第七号完全掌控,他还会钉死凶手不放),在意识到查理手下要去杀害比利和马蒂时,淡定的欺骗他们当着警察的面将自己打死以解救朋友。
颇具墨家死士风骨。
第五、六个:全国流窜刺杀全国流窜连环杀手的连环杀手扎克莱阿和麦琪,扎克莱阿入室盗窃却偶然搭救了法官囚禁的黑人性奴麦琪,从此两人开始了流窜刺杀生涯,刺杀了包括著名连环杀人悬案制造者十二宫杀手(Zodiac)。
颇有些侠盗夫妻、神雕侠侣的意境;可惜后来扎克莱阿不想再杀戮,两人遂分手。
第七个:比利,一个热爱生活、单纯善良、无所事事却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兼具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杀手,看透世态炎凉,有点种族决定论调,认为对罪恶不能有丝毫姑息,对朋友必须两肋插刀。
为了给好友编剧创作灵感不惜化身第一号神经病杀手招惹黑帮,并捎带手的替天行道清理黑帮。
理想主义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包括佐罗似的面罩和标记、最后火并地点的选择(西部荒漠),甚至为马蒂和汉斯专用的枪配上了标签,以及对自己必须最后为了救朋友而牺牲的精准把握;革命英雄主义在于他一手操控了整个局面,完全是树立了一个敌人再去打到,颇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头。
浪漫情怀则非常隐蔽——马蒂因为他杀了女人而与他割席,这看似是比利的一个污点,但其实是更深的一处伏笔:影片开头一号神经病一出场就干掉了两个正在讨论怎么虐杀安吉拉的黑手党,他们是查理派来的,而安吉拉正是查理的女友。
查理曾经在提到女友时表达了“些许”不满,安吉拉在得知比利偷了查理爱犬后立刻当着比利给他打电话告状,还提到了“虽然我们之前不顺利”云云。
可见安吉拉得罪了查理(可能嫌弃查理的爱犬太臭了),查理派人去杀她,结果比利救下了安吉拉顺便和她勾搭上了,以为解救了一位失足妇女,但这位失足妇女对此毫不领情,宁肯出卖比利也要重回查理怀抱继续失足;比利知道她回去找查理也会被射穿眼睛之类的手法虐杀,所以挽救无望,给查理正式下战书,顺道送她一程(射穿胃部是非常痛苦的手法,伤者会在十几分钟内由于胃酸侵蚀主要脏器而死亡)。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侠客似的第一号杀手为什么是神经病——为了帮朋友编剧本而向黑恶势力宣战,偷黑老大的命根子狗,泡黑老大的女友,杀黑老大的手下,并以身殉“职”,可谓理想到分裂,革命到忘我,浪漫到神经。
第六号神经病最后找到马蒂寻仇,没想到马蒂在两位挚友的影响下已参透生死,非常平静,第六号若有所思,抱着兔子离开了。
他当然不会杀马蒂,他只和麦琪一起作,只杀全国流窜连环杀人凶手,只想找回麦琪,而且他75年以后就只过抱着兔子思念麦琪的生活了。
《七个神经病》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和黑色幽默的电影,讲述了一群精神病患者在医院里的奇特经历。
这部影片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角色塑造,展现了一个充满惊奇和荒诞的世界。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非常出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和趣味性。
特别是那些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异常荒诞,让人无法理解。
这些角色的设定和表现形式,都让影片充满了荒诞色彩和黑色幽默。
影片的叙事手法也非常独特,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故事切割成多个片段,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拼凑。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复杂度,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角色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影片还通过运用独特的摄影技巧和音效设计,营造出一种充满荒诞感和黑色幽默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角色们的世界。
影片中的主题也非常深刻,探讨了人性、社会、道德等议题。
特别是那些精神病患者,他们的存在和行为方式,反映了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主题的探讨和呈现,让影片具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启示意义。
《七个神经病》是一部充满荒诞色彩和黑色幽默的电影,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角色塑造,成功地呈现了一个充满惊奇和荒诞的世界。
同时,影片也通过探讨人性、社会、道德等议题,让观众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这部影片虽然有些荒诞和黑色幽默,但它的思考和启示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
能编能导的Maitin McDonagh是英国电影圈的奇才。
无论单线还是多线叙事从不遵循传统的手法。
每次看他的片子猜测结局会如何是最大的乐趣,也是最大的折磨。
还想再表态一次:Collin Farrell与其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片里和新人辈出的男星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如再多接一些独立制作的片子那张囧脸天生就适合这种酗酒成性情绪敏感容易失控的失意男子,包括“In Bruges”里落下心理梦魇的职业杀手,这才是适合他的路子。
Christopher Walken 和Robert De Niro 、Al Pacino他们都是这一辈影星里都是最棒的,真心希望他们能多演几年。
Sam Rockwell最切合这种疯疯癫癫的非正常人类。
最大的惊喜是老屁股Tom Waits,出了演唱之外老爷子参演的电影数量不少,虽然基本没有太多重量级的较色但是每次出现都想噩梦一样让人难忘。
那张布满岁月的脸让每一个角色都拥有无比的说服力
第一个:专门刺杀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辛迪加的中、高级成员的连环杀手,手法干净利落,冷酷无情,而且每次“行凶”后都扔下一张方片钩,如同佐罗的印记Z,有推广品牌,向黑手党宣战的意味(面向超越国际的所有黑手党,乃至泛指一切黑恶势力,因为开场不久比利在跟马蒂提供创作构思建议时就分别提到了源于西西里的Mafia和源于日本的Yakuza)。
因为目标的特定性而特殊,有惩恶扬善的正义化身意味。
这第一位神经病杀手看似并不神经,更像是罗宾汉似的英雄,而且身份最后才揭露,这是一条暗线。
第二个:爱女惨死于刺客之手的贵格教徒,因为教义不能杀生,于是终生追逐跟踪凶手;凶手因为罪孽感皈依宗教寻求救赎,但为了摆脱他的跟踪通过自刭放弃升入天堂(基督教义自杀者下地狱),但临死前却看到他也毫不犹豫的自刎。
凶手必然是含着绝望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里由于对西方基督世界文化欠缺了解,我一开始对他当着凶手的面自杀感到莫名其妙——但这恰恰体现了他的偏执的复仇信念:对于饱受自己罪行折磨的凶手来说,最大的痛苦不是死亡或修行,甚至不是下地狱,而是受害者家人时时刻刻的逼视和责问;而对于复仇者来说,最极端的复仇不是手刃仇家以眼还眼,而是手刃自己,做鬼也不放过你。
这是一个极度冷酷、偏执,为复仇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让自己下地狱)的人,但他的冷静和决断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
这种境界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死谢天”等以死或往生为终结的东方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我们看来毁人最极端不过千刀万剐、食肉寝皮、挫骨扬灰,很难充分体会到这种上天入地也无所遁形的恐怖。
第三个:黑手党查理,典型的黑手党,颠倒是非,冷酷残忍,没有健康的世界观,因为自己的爱犬丢了就大杀四方,连得了癌症的老太太都不放过。
他的人生快乐全部来源于一只小狗,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小狗却不这么认为,甚至和绑架它的比利产生默契。
第四个:越南僧人(借鉴释广德形象),冥想在美国绑架妓女带着炸弹汽油去炸越战老兵集会,现实中却是在越南街头泼油自焚以示抗议。
虽然同事劝他说这样于事无补,但他觉得至少有希望,于是毅然自焚。
有一个以冷静的终结自己生命来实现目标的在常人看来无异于神经病的偏执狂。
其实这个形象是汉斯临死前帮助马蒂丰实的,也是汉斯内心的完美投射,所以四号神经病和二号神经病完全是一个路子,自己的生命是可以随时抛弃的。
汉斯在妻子被杀害后立刻平静的坐在凶手对面和他聊天(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局面被第七号完全掌控,他还会钉死凶手不放),在意识到查理手下要去杀害比利和马蒂时,淡定的欺骗他们当着警察的面将自己打死以解救朋友。
WwW.cnapplemov.cOm 第五、六个:全国流窜刺杀全国流窜连环杀手的连环杀手扎克莱阿和麦琪,扎克莱昂入室盗窃却偶然搭救了法官囚禁的黑人性奴麦琪,从此两人开始了流窜刺杀生涯,刺杀了包括著名连环杀人悬案制造者十二宫杀手(Zodiac)。
颇有些侠盗夫妻、神雕侠侣的意境;可惜后来扎克莱阿不想再杀戮,两人遂分手。
第七个:比利,一个热爱生活、单纯善良、无所事事却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兼具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情怀的杀手,看透世态炎凉,有点种族决定论调,认为对罪恶不能有丝毫姑息,对朋友必须两肋插刀。
为了给好友编剧创作灵感不惜化身第一号神经病杀手招惹黑帮,并捎带手的替天行道清理黑帮。
理想主义在于他对细节的追求,包括佐罗似的面罩和标记、最后火并地点的选择(西部荒漠),甚至为马蒂和汉斯专用的枪配上了标签,以及对自己必须最后为了救朋友而牺牲的精准把握;革命英雄主义在于他一手操控了整个局面,完全是树立了一个敌人再去打到,颇有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头。
浪漫情怀则非常隐蔽——马蒂因为他杀了女人而与他割席,这看似是比利的一个污点,但其实是更深的一处伏笔:影片开头一号神经病一出场就干掉了两个正在讨论怎么虐杀安吉拉的黑手党,他们是查理派来的,而安吉拉正是查理的女友。
查理曾经在提到女友时表达了“些许”不满,安吉拉在得知比利偷了查理爱犬后立刻当着比利给他打电话告状,还提到了“虽然我们之前不顺利”云云。
可见安吉拉得罪了查理(可能嫌弃查理的爱犬太臭了),查理派人去杀她,结果比利救下了安吉拉顺便和她勾搭上了,以为解救了一位失足妇女,但这位失足妇女对此毫不领情,宁肯出卖比利也要重回查理怀抱继续失足,比利知道她回去找查理也会被射穿眼睛之类的手法虐杀,所以挽救无望,给查理正式下战书,顺道送她一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侠客似的第一号杀手为什么是神经病——为了帮朋友编剧本而向黑恶势力宣战,偷黑老大的命根子,泡黑老大的女友,杀黑老大的手下,并以身殉“职”,可谓理想到分裂,革命到忘我,浪漫到神经。
第六号神经病最后找到马蒂寻仇,没想到马蒂在两位挚友的影响下已参透生死,非常平静,第六号若有所思,抱着兔子离开了。
他当然不会杀马蒂,他只和麦琪一起作,只杀全国流窜连环杀人凶手,只想找回麦琪,而且他75年以后就只过抱着兔子思念麦琪的生活了。
2013-01-20 09:24:10 来自: marquiswill
看了《三块》之后重温导演旧作,发现很多老面孔。
从这部里山姆的演技就够爆炸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导演马丁的反套路和解构。
开头首先就似乎在揶揄昆汀,一对话痨黑帮被爆头引出1号变态,紧接着剧情开始极为夸张和Drama,因为这是个导演在写剧本啊——明着告诉你,但我就是玩下去。
你以为他致敬昆汀了,甚至到了7号变态完成了闭环,可一切的观感又像是《死侍》,就差直接跟观众说:这个套路你绝逼看腻了,我(借山姆叔口)拍个有意思的吧?
哎,这个套路还是不那么好,我再想一个你再看看?
一切都是戏谑和解构,让这样一部极度戏剧化的电影居然不停吊着观众胃口。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就跪了,这几个哥们儿迟早要拿奥斯卡的。
期待他们几个基友老搭档,能拍出更好的作品吧!
理解不能
戏中戏让人感觉怪怪的。
好犀利的名字 無釐頭的劇情。 呃 就是沒什麼營養的大雜燴。
一般吧,都快忘了故事情节了。。。
巧妙地通過一個轉述的故事,把幻想和現實兩條綫融合起來,似分似合的狀態實在難以把握。然後通過一個角色的嘴,告訴了觀衆一個垃圾劇本是怎麽產生的——不合邏輯的狂妄
雞婆導演和娘們演員揮霍了好劇本。本應石破天驚,最終卻如拉稀。
这种翠绿翠绿的海报好招人喜欢,超爱越南人的故事~ "It might work." 我的笑点不见了么?从头到尾没觉得好笑是肿么回事。
两个字——失败,再两个字——失望
Colin Farrell那纠结的眉毛太打扰我注意力了.....否则可以四星
就这帮演员配神经病剧本能不好看?
45分钟弃,什么东西看不懂
没兴趣看完
其实不错 但或许是对导演期望太高
「You didn't think I was serious just because I carry a rabbit around? 」狗狗超淡定 Ost不错
。。。
会拿多少奖呢?普通观众要好看,好的,给你们。文艺逼要情绪,泪点无数。矫情逼要政治正确,OK。当然了,矫情逼是值得利用反讽去解构的。影评逼要理论,元创作雅柯布森给到够,最后再向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致个敬。确实,最大的毛病是用力过猛。但,真·牛逼!
谁说这是喜剧啊?
有人说这片子是黑帮片,有人说是喜剧片,有人说是反暴力,有人说是讲友情;其实这片子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对电影本体的又一次尝试性解构,以及对好莱坞的嘲讽。
跟被解放的姜戈一样,前半段戏谑,后半段脱力。两周之前看的,谁能帮我回忆一下剧情!
看着剧情简介,我说这一定是一部不一般的片,果然,在漫长的前20分钟就已经验证了。且不管你是黑色幽默,还是基友片,就是连最基本的节奏你都掌握不了的片,你没资格得这么高的评分,而且你还装腔作势,以为暴风雨来临前一定会是不一样的场景,可笑的是,又是一个装逼的文艺得不能再文艺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