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我第一次写影评,比起评价我会着重于自己的观影感受,这是一部给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幸福感,我也想给它回一份真实的反馈。
本X——游戏网名,比利时的语言,意思为“我一无是处”。
本X是高等级、高水平的网络游戏《霸王》的玩家,他每天早晨5:45-6:33玩游戏,然后洗漱、早餐、出门上学。
他的真名叫本,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他能在游戏中来去自如,却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关闭游戏界面,一切都变得很难。
一 电影2007年上映,剧本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那时人们对自闭症的认知还未普及,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上学。
可能为了增加真实感,电影拍摄使用了“纪录片”式的旁白解说。
我对这种解说毫无抵抗力。
多年后人们回想当初,带着经年的情感和理智的反思,赋予了那个点更大的思考意义,这让我更加冷静的思考看到的内容。
同时也会被吊起胃口,使观看者更加好奇最终会发生什么。
值得庆幸的是,这部电影对得起内心期待。
二看之前本片有一个吸引我的点,影片中有大量游戏场景,场景在现实和游戏间不断切换。
我对此很感兴趣,立马去找了看。
看了之后我个人的一种理解是,本在用游戏里的逻辑来认知世界,若去除游戏框架支撑,本的真实世界会随时崩塌。
游戏场景因此显得悲壮。
这也很符合自闭症患者的特征,他们的机械记忆和机械理解能力很强,而“心智化能力”很弱,这使他们能够完成机械的任务,而无法无法融入社会环境。
PS.其实回想这部片子使用了挺多拍摄手法,但我不懂就不具体评价。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优秀作品。
三我因为雅君的推荐看的这部电影,据说前三分之二会比较压抑,但“撑过前三分之二,后三分之一就会有华彩出现。
”不过即便有雅君的提醒,并且开了点弹幕陪伴,我的感觉是“真的很压抑,前三分之二,如果你不知道后三分之一有反转的话。
”
看电影前,我已经有了较好的心理建设,但到三分之一时完全有负重前行的那种感觉,被紧张压抑的氛围包裹。
我能有这样的机会体会到本的内心,这对于观众是很难得的经历,可能也是因此,我在后期也完全体会到了本的幸福。
虽然b站弹幕安安静静是不错的陪伴,但其实我有些后悔开弹幕,我会更想完全沉浸在影片中。
而且,也许不开弹幕,影片后期的“华彩”会更惊艳一些。
四最后,本片最触动我的不是教育意义,也不是剧情的反转。
尽管仅凭这两点《本X》已经做得很好了。
最触动我的是本最终获得了幸福,以及他获得幸福的方式。
《本X》给出了一个幸福的真实示范,而他获得幸福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复制的。
本没有主角光环,他和每个平凡人一样,遭受痛苦后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他的父母、老师以及部分同学同情他,却也没有办法帮助他真正走出困境。
能够拯救他的,唯有自己的心,相信世界上存在着美好的事物。
有的时候人需要选择性记忆。
所以我写这篇影评也是想纪录一份美好的感觉,希望他们可以在我身边停留久一点。
当美好出现时,要用力记住她的样子。
幸福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善良就好,温柔就好。
五、关于自闭症自闭症患者的脑结构和正常人有些不同,他们中大多数智力发育低于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智力超群。
但大部分自闭症患者会有某方面天赋,比如影片中本在游戏中水平出色、学习又快又好。
他们对细节敏感,在他们眼中世界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无法将他们联系成整体。
曾有实验让受试者在细节繁多的画中找出某个人物,大多数自闭症患者能很快给出答案,普通人则需要看很久。
这解释了他们对环境要求的固执和刻板,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更像一种排列组合,改变一点细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翻地覆。
他们总是选择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因为哪怕一些常人无法察觉的变化对他们来说都是超负荷的。
有部分自闭症患者可以进行目的明确的正常工作,能够进行目的明确的语言交谈,但是他们不会“闲聊”,缺乏心智化能力是自闭症的另一特征。
有实验表明,自闭症患者的认知目标明确、善于点到点的直线思维,看不到意味丰富的“曲线”。
他们只能理解正确的结果,不能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
这可能是由他们的先天发育决定的,终身努力也许能有所进步,但终究很难赶平均水平。
其实,每个人的脑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自闭症其实没有客观的的诊断标准,患者的脑只是脑结构中的一种极端,也就是所谓的边缘人群吧。
人不以居中而自傲。
这样的边缘人群并非不能接受,尤其是当了解他们的视角,知道他们也有正常的情绪和感受之后。
因此我很感谢这部电影。
六影片的最后,他说,人看见马就会想骑马,却不知道马可能不想被人骑。
如果马能够表达自己......影片中有一幕,本服用了兴奋类毒品,他激动得抱着妈妈大喊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开始语无伦次的表达自己,解释十几年间发生的种种,我才真实的体会到,其实自闭症孩子也是有感情的,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会爱、会感动、会愧疚、会羞愧、会愤怒,会把在意的一切记在心里。
想到这一幕,便不会困惑人为什么要去理解马,而是会告诉他,嗯,我能试着去理解的。
马不会表达也没关系。
好友说,“理解是一个美好的词,也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无论是理解他人,还是理解自己。
”希望每一个人对世界对一份探索、多一份理解。
正因为难,所以需要一直努力,世界因为每一份理解而更美好。
没关系,你有属于你的快乐。
You can have your own happiness.
本是个天才,我是这么认为,天才都是异于常人的,一个异于常人的人发生这个一个异于常人的事也是可以想像的,在看到电影结尾之前我是这么认为的。
之前看简介的时候就说结尾很出乎意料,从本自杀,再到复活,是有意外,不过只是那么一点点,因为在录像里看本跳下去的时候,我就不相信这是真的,我觉得编剧不会那么轻易放掉一个天才,感觉他的命运不应只是这样。
原来真正的出乎意料是在最后一个镜头。
原来scarlite并不是始终存在,本在火车站并没有和她相认,她坐火车走了。
而后面只是他的幻想。
看到上面有人做的解释,回看一下挺有道理。
我虽然没注意这两点,但也不是没有疑惑,那天ben去火车站回来后,它妈妈看到他很激动,可似乎完全没在意scarlite的到来,而且scarlite只有在和ben单独相处的情况下才会和他聊天,在和他父母在一起是永远只是安静的坐在ben旁边,鼓励的看着他.....最后的一幕解释了一切。
原来那个有创意的自杀是来自它自己,真是天才式的自我救赎。
在看到结尾时我不免开始担心它会不会因此得妄想症。
转念再想,或许他会像《充气娃娃之恋》里的Lars,可能会遇到一个真实的女孩,治好了妄想症,然后让scarlite消失了也不一定啊。
也或者他会像《美丽心灵》里的约翰纳什,虚幻的人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与显示并存。
整个片子对ben被逼迫兴奋剂后的发泄印象很深,他一直很清醒,明白家人的感受,了解母亲的痛苦,说小时候看到妈妈流眼泪就用手把泪水都推回眼睛里,因为不想看到她难过,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会说只是不愿意说。
它一直训练自己,一步一步,每一步都精心计划,生怕出错....他头一次一下子说了那么多,让人更觉压抑。
还有最后一幕,对着空气开心的说话,它选择离开,呆在自己虚幻的世界里,照样可以活的那么好。
这样的结局已是最完美的了。
还有电影原声太好听了,还有那个开头的游戏音乐
我的长头发是我最好的掩饰这样在我不愿意笑的时候它可以代替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我们在虚幻世界中卸下面具在真实世界中做着虚假的自我看多了SUPER HERO的电影有时觉得那太虚幻虚伪并且可笑这都是人们的一个期望只有戴上面具才能真正做回自己而摘下面具呢?
就要不诚实,谦卑,恭维我们都尝试找回自我越寻找就越丢失我们把希望寄托于虚幻世界中越希望就越丧失很能理解BEN,我曾经也那样疯狂过。
只是方式不同,我没有沉迷于游戏。
只是沉迷在一个自己的世界中。
我会发疯地大叫,也会无声地哭泣。
自己对自己说话,徘徊,劝自己生,或是死。
告诉自己一切都结束了,告诉自己要有勇气,就像BEN一样。
亦心疼爱着BEN的家人,爱我的人,也曾受过我给他们的这种痛苦。
他走出来了,用一种有创意的死亡。
我也走出来了,因为寻到另一种寄托。
希望所有迷失的孩子,都能找到回去的路。
最近看了好多电影,看到头脑麻木。
这部是最有感情的。
就像看到自己/
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虚拟世界中的本是80级的英雄,游戏中所向披靡!
现实中的本确实一个笨拙的不会表达出任何感受的抑郁病患者!
片子前半部分看的比较压抑,对于本的懦弱,不予反抗,却自己承受着痛苦,我看的心里很是纠结!
甚至有一种想为他打抱不平的冲动!
对于那俩个吃饱了撑着的人我想说,别人的孤独和忧郁,请你丫的走开!
用片中一句话说:"自闭是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那不是问题",本在死与不死之间挣扎了好久,最终,本还是回到了他那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一张漂亮脸蛋的女孩,虚拟世界中创意的死法,本其实是坚强的,他成功的为自己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就像本的妈妈最后说得:幸运的是,本没有死,活在他自己里!
PS:本的妈妈则是此片的另一大温馨之处,伟大的母爱总是让人动容!
侧重点在红衣服姑娘,我喜欢她那红色外套,也许这很肤浅。
我看过的影片为数不多,但多半都有一个拯救男主角的女神出现。
似乎男人已经习惯了被女神拯救了,而女人也津津乐道这种仙女才会做的事情,争着抢着去当男人的女神。
男人们,你们的女神出现了么?
你觉得被拯救了么?
当然我这不能看成是影评,因为我不专业,甚至不会去客观的做评价,选择性的会逃避一些镜头,视角也不稳定。
我只想说,当你被拯救了,你在乎过你的女神她在哪里么?
她在哪里,一定不是在你的生活里了,因为她已经筋疲力尽了,红色战斗斗篷已经全然退色。
人群里,不出挑了。
红衣服姑娘们,当你们想大包大揽的接下拯救你面前这个男人这项任务的时候,你真的确定你承担得了这份英雄的工作么?
或者换句话说,手边这个男人真的值得你去这样做么?
那些拯救了你们ex的女神现在在哪里?
在哪里?
你能回答出来么?
我曾经想当一个红衣服姑娘,但是我没能完成任务,或者说,现在他已经有了新的女神。
疯子不过就是正常人的一种动词表现,失败者胜利者也不过只是过往的一瞬间罢了。
我在想这个世界到底留给我们多少可以思考的东西和自由的空间?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想,躲在自己的黑色角落里,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存在都变成不存在了呢?
本或许只是自我的逃避,逃避这个真实世界带来的麻烦。
他躲在属于自己的黑色角落里,在那里他可以自由的发挥和奔跑。
那是一个他不畏惧的世界。
就如同内从未出现过的斯嘉莱,她带着本寻找着有创意的死,也带着本开始了新的世界,那所谓活着的死,在最后一幕中让我们明白斯嘉莱也无非只是本的一种幻想罢了。
可以这么说么?
是本拯救了自己么?
学着快乐前先学会感受,是的。
只要懂得感受,现实和虚拟的世界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不说话又能怎样,自闭症又能怎样。
我想尊重别人的孤独往往比剥夺别人的孤独来的更实际些吧。
我喜欢那个站在放映机前面原本活在虚拟中的本,逆光的拍摄,在那间教堂里面,本,像一个降临人间的上帝,他笑了。
喜欢电影里面的一句话“本是有自闭症的人,但对于他来说那不是问题,其他人才是问题。
”如果可以请活的快乐些,因为这世界还有好多值得我们去感受的。
我們其實只敢告訴大家大家所認識的世界,然後編纂各種歷史地理等科學書籍來同化人類的認知。
卻忽略了人本來的主觀世界。
其實構成我們個人世界的東西最主要的還是主觀不是嗎?
一切客觀在我們大腦書寫的記憶里只是一個解釋而已。
我們的電影世界是不是更應該呈現這種主觀的世界,解放我們的認知。?
--看Ben X有兩個感觸,一是終於發現了最貼近我想法的電影,一是懷念了一下曾經在遊戲里的世界。
先說第二點,假如你玩過一個遊戲,你有一段時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個遊戲里,那在空閒的生活里你肯定也會像主人公那樣隨時的把你的世界聯繫到你的遊戲世界里去,比如騎自行車時加快了你的移動速度,你看某人不爽在意念力用遊戲里的招數轟炸他。
甚至你會遇到一個隊友來給你補充血量魔法值,被別人祝福后加強了自己的戰鬥力。。
等等等等這一切在Ben X 里是不是特別貼切。?
再說第一點。
假如有精力我們可以自己假想一個世界,我們逐步完善那個世界里的規則---構成體系,補充體系,平衡體系。
等等。
然後尋找這個第二世界和現實世界里的連接點相似點。
你可以把現實世界里最麻煩的事用第二世界里最簡單的規則給解釋。
當然這是最終的目的。
如果一開始你無法做到的話,你在兩個世界里簡單規則的聯繫 中轉換也可以很方便的保護自己。
Ben同學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誰用管現實世界中在即在別人眼裡怎樣。
只要在自己的規則里好好的活著就行了。
我們持續的增加著自己在自己世界里的資料,變得強大,我們也知道自己也害怕一些能量更強大的東西,因為無論在哪個世界我們都只是一個參與者而不是神。
我們從地圖的這邊走到遠處的目的地,小心翼翼的避開阻擋在我們前面的不友好的生物。
也許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怪異的人,可是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只是我們在不同的規則里。
電影Ben X借助遊戲構建的這個完整的第二世界使之與現實糅合,與其說是現實世界借助想像來解釋主角的行為,倒不如說在主角主觀的感官里插入客觀的現實來給大家解釋主角的主觀世界。
暫且稱電影裡的世界為“臨界”。
我們其實只敢告訴大家大家所認識的世界,然後編纂各種歷史地理等科學書籍來同化人類的認知。
卻忽略了人本來的主觀世界。
其實構成我們個人世界的東西最主要的還是主觀不是嗎?
一切客觀在我們大腦書寫的記憶里只是一個解釋而已。
我們的電影世界是不是更應該呈現這種主觀的世界,解放我們的認知。?
最终还是没能迷上网游,也许是早年间单机RPG游戏打的太多,已然厌烦了升级,也许喜欢的东西太多,很难在一处持久停留,但是确确实实的看到了单机游戏的落寞和网游的疯狂与滋生的痴迷。
波德莱尔说过,在众多的怪物中,那只更丑,更凶,更脏的野兽就是无聊。
无聊源于空虚,衍生疯狂,网游满足某种虚荣,告解某种孤单,它是一处避风的港湾,尤其对于一个自闭的人来说。
其实媒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冷酷的,残忍的现实世界,内心敏感,精神纤细的少数人,总是要为自己寻找一份依托的,脱去这层皮囊吧,脱离这个尘世吧,在咖啡的雾气中慢慢蒸腾!
很喜欢这部电影,就像一杯咖啡,苦涩中慢慢品位余味的幽香,这世上本就没有救赎,只有自救,多数表现弱势群体的片子,总是想表达第三方的关爱,最后用来升华的也总是他人的觉悟,可是没有黑,你又何以知道自己喜欢的是白,存在的总是无法抹杀的,自闭的本,无奈的母亲,欺侮人的同学,网络中的女孩,冠冕堂皇的师长,谁来毁灭谁,谁又来救赎谁,作为个体的自己,总是通过个体的别人的反衬才得以呈现。
也许本是自闭的,被归为不正常的群体,但是不正常和正常之间的界线有时候很模糊,其实是羡慕本的,他最终能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忘我的境界是很难企及的。
当你的思想跟多数人不一样的时候,你本该属于少数人,但是你却用理智控制自己生活在多数人的圈子里,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吹开淡淡的雾气,没有眼泪,没有感动,却在心底留下了很多沉淀,女孩消失的时候,一切豁然开朗,陌生的语言,跳跃的镜头,动听的嗓音,在三重的世界中自然的流淌,现实中无可更改的人性,游戏中自我创造的价值,精神中最终寻找到的完备,影射着耶稣的重生和自我救赎之路,当世界抛弃了你,你,或者我,我们大家最终靠的只能是自己,或许生活从此变得美好,或许依然充满荆棘,但是这就是人生,当懂得自我救赎的道理的时候,也许人会变得更坚强!
关于青少年的电影现在已经很少了 这部电影还可以 终于把游戏这一元素加进去了 可是游戏这一元素没有在剧中起到太大作用 就是引出一个虚拟"girl" 不过,用快速剪辑的方法来刻画人的内心还是挺独特的 如果你想感受一个自闭少年的内心 就看这不电影吧 他把内心用视觉表现的很好 不错的电影
这个世界没有好与不好,只有喜欢与不喜欢。
没有人会相信眼泪,会深究魂灵。
所有的事物都因为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而停留在了表象,那些速断的结论,你不能否认它的真实。
尽管对于你而言,它始终只是片面,并且一直牵动着你那根最脆弱的神经。
你知道你并没有错,像个倔强的孩子,死也要盯住致使伤痛降临的根源,然而它太刺眼,太锋利,太强大,你无力抗拒,无力还击。
最后,你低下头,暗地里悔恨,哭泣,却找不到救赎。
于是,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怯弱,渺小,习惯逆来顺受,直至坠入深渊。
但是,你不会选择哭丧着脸去面对任何一个人,你也不会向任何人诉说所谓的好与不好。
对于自己的内心,你设下了层层防备,不让任何人逾越。
为了不让满心的慌乱,羞耻,自卑,以及不安全感有一天冲破防线,你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差点失去沟通的能力。
然而,现实从来都只是被动,无论好与不好。
你一直在等,一直在期待,一直在自己的意志里臆造,一个完美的天使,可以让你得到救赎,回到原点。
直到你混淆了幻象与真实。
却还是,没有人可以治愈你的伤口。
毕竟,幻境终究只是虚无。
而现实中,没有一个是救世主。
终于有一天你走向另一个不可知的终点,那是海的深处,有深不可测的蓝。
可当所有人认为你放弃的时候,你并没有绝望。
你终于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救世主。
此后,就像经历过重生。
你感受到幻象也可以变得如此真实。
你开始真正的拥抱生命。
并看到了天使的降临。
如此真切。
我哭了,可能在我心里,也有这样一个女孩。
还以为会快意恩仇
人們都希望騎士或是法師出現,帶我們走出迷霧,哪怕那條路我們根本就認識
自闭症不是他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别人怎么看待他。题材有意思但不够深邃,不够升华。
能做到不给别人的生活造成困扰,这社会就不至于这样了。
玩网游的自闭症少年
其实抛开那些充满创意的游戏界面,这只是一个自闭青年自我救赎的普通故事,不过结尾的两次意外转折拯救了这个有些平淡的故事。
很高兴发现自己的电影鉴赏力已经超越豆瓣平均
剧本是有精心设计过的,就是情节设置和节奏把控有些不到位。这是一场比较极端化的欺凌,但对主体的心理状态把控得蛮到位。
没有欧洲片那种特有的风格,而是非常商业化的影片,关注的是自闭症患者,以前看过韩国的《马拉松》,还有美国的《从心开始》是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主演的。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超赞的。竟然是第一人称视角,完全从病人(其实自闭症不是病,是一种残疾)自己的内心独白来演绎了此片。
三星半。
毁人心情的绝佳作品
结局太烂了。。。很感动么?!那几个小混混居然还在那哭,哭你妹啊!导演脑袋抽筋了居然想到感化那几个小混混,烂剧情!看的人憋屈死了,纯粹浪费时间!
一则讲述自闭症患者生活的故事。直到结尾前,全篇的风格和主题都近似【男孩A】,个人给出10分的作品。不过【本X】显然更为乐观,更是给出了一个精彩的解决方案!
很压抑 很失望
Cool Idea~
他推荐的。
最有创意的死??唉,最后确实感动我了。看来,人性还需自己来救赎!!……还有,那女的好漂亮哦。
看到一半,还以为忍无可忍的本会弄把枪血洗校园呢。不过既然这是电影,为什么不能讲一个有些理想化的完满结局呢?我觉得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结尾很温暖,非常感人和发人深省的好片。
有空揣测别人的时候不如多反省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