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间谍
Triple agent
导演:埃里克·侯麦
主演:Serge Renko,卡特琳娜迪达斯卡鲁,谢丽埃勒·克莱尔,阿曼达·朗格勒,埃马努埃尔·萨兰热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俄罗斯语言:法语,俄语,德语,希腊语年份:2004
简介:以上世纪西班牙內战为背景的政治惊悚片,前沙皇将军菲欧多带着妻子移居巴黎后,过着神秘的生活,在公产主义者受到压制的法国,菲欧多却公开声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间谍,而且是个三重间谍,同时服务于俄国的白军和红军,甚至德国的纳粹军。 1936年的欧洲,正值西班牙内战时期。身为前任沙皇军队将军的费欧多携着他年轻的希腊妻子阿茜诺..详细 >
比侯麦早年的电影多了些沉重与不可知论,有意将这位三面间谍的背景经历以及结果通通隐去,最后卷入一起白俄将军的绑架案后,悄然无踪的消失,而艺术家妻子却锒铛下狱至死,之前妻子曾不止一次的去质疑丈夫究竟为己方势力斡旋卖力,现在看起来仍有第四面间谍哪怕是对爱人依旧戴有的面具。可与其前作进行比对,侯麦的保皇立场在当今已属少见,他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将大量黑白的历史影像嵌入进装潢唯美的室内场景画面中,充斥在全片的不可知论,使得人们对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想法生出怀疑
3.5
间谍的生活,基本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中度过的,无论朋友、同事,甚至是妻子。
补加
其實我們別無選擇……
更适合于舞台话剧表现的叨逼叨故事,人物总共那么几个,场景也只有那么几个。关于苏共纳粹和白俄,不清楚为何白俄不是与苏共一个阵营。
看 不 懂
一些关于体制的思考,不破不立。
0312-《三重间谍》典型的侯麦话痨式电影,虽角度微小但意义沉重;是有原著的;他们谈政治,虽然不喜欢政治但看他们谈,却饶有兴致,如果不喜欢政治而被迫谈这些,那么就不得不要学习一些政治;不卑不亢优美,傲慢自大低劣;你宁愿坦诚于陌生人而什么也不告诉你的妻子!;撒谎,是一种婉转的表达,用言辞修饰 hhh;有一只红色搪瓷水壶很喜欢~;
女主好惨……恋爱脑不可取。
最喜欢的的导演,极有风格的叙事方式,同时也是对类型片另类的表达。完全的作家式创作,对白流畅自然,又不动声色地推进,实在太精妙。还有候麦对女人的眼光绝太合我意了。
3.5。将惊险诡谲的间谍行动隐藏在暗处,明面上只是丈夫与妻子的侃侃而谈,与政治相关,而不是贴近展示穿行在苏联、纳粹、白军三个势力之间的各种事件与行为。这使得谍战片变成了生活化的话痨片,重点不在情节,而是复杂多变的政治理念,多少给不熟悉相关历史的观影者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扰。
居然是近期的电影
其实是19岁那年看的第一部侯麦的电影,直接导致未来几年不敢看侯麦,直到看了《慕德家的一夜》,才开始看他。重看一遍还是失望,这个题材不适合他。
没看出惊悚,只是感觉被裹在一团不了解的历史里,试图理清头绪。
4.0。1. 侯麦被低估的一部作品,遗憾当年柏林电影节没有拿奖。2.以为是复合类型片,其实还是侯麦特色,以反叙事来叙述二战前的风云际会,从频繁对谈之中来勾勒各方势力,从女性的悲剧命运中来反思历史的责任担当,从热衷于巴黎街景拍摄到巴黎被悬空,反思法国在世界的地位。3.埃里克向来因为影片能带来票房收入而自豪,但这或许是他第一次亏钱,同时也导致他人亏钱。这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告诉我,他害怕会落到戈达尔那样的境地。(《侯麦传》)4.女主美炸。
6.5/10 独特的政治性侯麦。
侯麦少有的严肃
和上部同属政治电影,但虽然更类型化(悬疑片,有意识的去模仿希区柯克),观赏度上却并未多高,比上部英国贵妇摆定姿态与方向的激烈情绪输出少了太多感染力。开始侯麦曾想过采取同样的嵌入做法,只不过对象是记录胶片,过于琐碎的素材和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令他止步,因此转而采取简单的植入方式,但这样无疑没有任何创见,只是普通电影的历史背景渲染方式,即便在有着侯麦自满的场景和道具设置情况下。缺失悬疑感是最大的问题,间谍片核心被忽视,侯麦只是在这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增添了人物交流上的可说和不可说,模糊了真相,最终造就了乏味平凡的整体观感。可抛开类型要求,对话真的具有闪光点吗,在依旧侯麦的对白中,是难以寻觅到政治紧张气氛和本该具有的人物属性,或许,侯麦的政治电影真的只有在直白输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功。
明明不是喜剧,不过真的蛮喜感的。eric高龄依然有俏皮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