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歌舞片,大家一定会想到印度电影。
一言不合就尬舞几乎成了所有宝莱坞商业大片的标志性特点。
而说起韩国电影,我们的印象就是“敢拍”,政治、政府通通黑了个遍。
一向敢于创新的韩国电影最近挑战起了歌舞片。
你能想象出一向苦大仇深的韩国电影玩跳舞是个什么画风么?
最近韩国就出了一部新片,用歌舞片的形式,讲了一个主旋律的故事——摇摆狂潮스윙키즈
导演姜炯哲擅长温情喜剧。
凭借电影《非常主播》而一鸣惊人。
两年后的《阳光姐妹淘》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两次登顶周票房冠军。
该片也是豆瓣电影Top250里的No.103。
这一次的《摇摆狂潮》相比他的两部代表作来讲,格局要大得多。
因为这一次的镜头,对准了战争。
战争这个主题,可表达的东西就多了。
你可以歌颂英雄的伟大,可以赞美爱情的凄美,可以感慨亲情的血浓于水。
但导演偏偏选择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切入点——战俘。
1950年,朝鲜发动战争,韩国被打退至洛东江以南。
韩国眼看撑不住了,找来了美国爸爸帮忙,局势因此得到逆转。
韩国一路势如破竹,正以为一波就能上高地的时候。
没想到中国也加入了战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抗美援朝”。
局势开始变得不再明朗,朝鲜战争也成了两个大国之间的较量。
这场战争产生了14万来自朝鲜和中国军队的战俘。
这些战俘被集中关押在巨济岛上的集中营里。
虽然是战俘,根据日内瓦公约,也是要讲人权的,管吃管喝受教育,可以说待遇比当时韩国平民生活水准还要高。
这么想,当个战俘也不错啊。
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你一个,当时很多战俘并不愿被遣返。
渐渐地,战俘也分成了两派。
立场不同,自然有冲突,这场战俘之间的战争被成为“巨济岛第三次大战”。
战俘打架,管理战俘的美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采取武力镇压。
这一来,美军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
而且报道说北边的战俘过得很好。
于是美军营长罗伯特说:下半场我们就该这么打。
既然武力不行,就采取“糖衣炮弹”的战术,让他们感受资本主义的好。
第一步是特赦最难搞的囚犯,这个囚犯就是我们的男主角路基秀(都暻秀 饰)。
路基秀是北韩人,他的哥哥是人民英雄。
他的释放受到所有朝鲜战俘们的夹道欢迎。
他视美国人和向往美国的同胞为仇人。
然而在某一天,他从美国人身上看到了一种他前所未见的奇特舞蹈。
响亮的声音,节奏感极强的步伐,犹如闪电般击中了路基秀的心脏。
他被这种叫“踢踏舞”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但意识形态始终是一道横在他面前的鸿沟,不可逾越。
跳舞的美军叫杰克逊,是个黑人,参军前是百老汇的舞者。
他是营长罗伯特计划里的第二步。
让他组一个舞蹈团,带着战俘跳舞,再让媒体报道,以此来洗白集中营美军的形象。
于是,一场以娱乐战俘、人道措施为名的表演活动被准备了起来。
经历过一轮让杰克逊绝望的筛选,这个草台班子算是凑齐了。
团员包括:为跳舞而生的中国小胖;
失去父母,赡养整个家庭,懂四国语言的妹子;
被误会成敌军成为战俘的无辜平民大叔;
还有我们的男主路基秀。
但作为共产主义的一员,理智告诉他,这舞他不能跳。
但身体里最原始的本能被激活,或许是心中那因战争被掩埋的深沉欲望得到苏醒。
他情不自禁地跟着跳了起来。
从此,他的眼里,出现了光芒。
之后的剧情你们应该也猜到了,路基秀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满脑子都是踢踏舞,走到哪练到哪。
而随着与来自不同阵营的团友的相处,他过去所确定不疑的世界开始动摇……虽然是表现战争的电影,但在用色方面没有采用冷色调而是采用高饱和度的艳丽色彩。
加上明快的配乐和利落的剪辑,与其说是战俘集中营倒不如说是与世隔绝的理想乡。
电影的主线是路基秀舞蹈梦想的萌芽和终结,中间穿插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战争之下的种种悲剧。
战争是极少数的幸福,和大多数人的不幸。
其他描写战争的惨烈作品,通常通过大量正面战场的刻画来凸显战争的残酷。
《摇摆狂潮》则不同,导演将视角放在了战争的后方——集中营,在意识形态上他没有做出偏向于哪一方的倾斜。
而是想表达不论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性别都有的一种本能——追逐自由。
片子里多次出现自由女神像。
对于营长罗伯特和其他美军来讲,美国就代表着自由。
但美国对于黑人杰克逊来讲,代表着歧视。
他所向往的自由之地在日本冲绳,因为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儿子在等待着他。
对于路基秀来说,他甚至不知道自由女神像的含义,但他对美国也是有所向往。
因为那里有代表艺术家殿堂的卡内基大厅。
那里是他想要的自由,踢踏舞是他通往自由的唯一途径。
命如草芥的战俘也心怀希望和梦想,但斗争,分歧,一次又一次把所有的东西都打破。
如果没有战争,路基秀应该会会跳出一片天地。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还对导演启用年轻演员主演主旋律题材电影感到担忧。
但看完之后所有的担忧全部消失,因为都暻秀真的太优秀了。
导演说过,他就是路基秀本人,不用表演,站在那就是。
作为EXO的成员,小鲜肉出道,不是那种传统韩流长腿欧巴,别人拼颜值,他啃演技。
既能在《没关系是爱情》里纯真如初恋,又能在《与神同行》里懦弱怕死。
这一次的独挑大梁演男主,路基秀这个角色比他以往所饰演的都要复杂,既单纯又纠结。
单纯体现在他对待跳舞这件事上,是发自心底的呼唤,是为舞蹈而生的人。
只有在跳舞的时候才闪闪发光,只有在跳舞的时候才忘记自己是个战俘。
纠结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他极力压抑着喜欢舞蹈的本能,不愿背叛国家,不愿当同志们眼中的叛徒。
前方是自己的梦想和自由,后方是哥哥的荣耀和同志们的期许。
想象着冲破这一切,打破所有的界限,单纯的陷入踢踏舞的热爱,然而回到现实,他却又不得不放下舞鞋,远离他所热爱的一切。
最后当黑人杰克逊在舞台上喊出:“去他妈的意识形态”时,路基秀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高潮部分那段独舞是他一发不可收拾的宣泄,是孔雀开屏式的灿烂,是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也是他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路基秀几个阶段下来的心理变化,都暻秀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个年轻演员已经向忠武路发起了有力的冲击,未来可期。
不过,电影的缺点也不能忽略,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且影片前后风格差距较大,中间的转场过渡略显突兀,导致影片的后半段的情节编排有些混乱。
舞蹈无国界,为自由高歌。
踢踏舞改变不了战争,但也难掩人性善良的光辉。
意识形态的问题,国家与国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什么时候我们人类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
也许是我们能随心所欲地说出下图这句话的时候。
微信公众号:无尾大虾
出乎意料的脑袋里只留下一个小胖。
大概他用最舒适的忸怩,怔怔的等着那悬在梁上的手杖。
多么像'just ran'的阿甘。
纵然配乐让人忍不住也要“踢踢踏踏”,但你可能没法理解我有多么羡慕他,就有多么想如他般沉醉其中。
时代从来都悲哀,人性总是不尽如人意。
生活在这么快的今天,任谁也别想轻易慢下来,就是要赶着你连跑带跳。
每当你想问问,“我是不是迷路了?
” 可抬头一看,别人就要走远了,只能踉踉跄跄跟上。
I envy you.我们不管其他的好吗?
浅析《摇摆狂潮》的思想意识 铿锵有力的踢踏声,振奋人心的脚步声。
一切都宣示着和平的代表,可在舞蹈的背后却会有痕迹的遗留,在和平的背后也总会存在战争的伤痕。
电影摇摆狂潮用一支五个人的踢踏舞团在朝鲜战争当中争斗中被迫消亡的故事。
战争的结束之后只有杰克逊回到了那个最开始的舞厅,岁月美好,可伤痕依旧.时间的流逝掩盖不了战争的惨痛,和平也无法阻止生命的消逝。
他们被当做了战争下的推动者,和平的外衣之下是抹去不了的残忍与血腥。
思想牢笼下的囚徒,影片开头便是一个充满拦网的集中营里,人们的思想都仿佛在这里慢慢禁锢同化。
路基秀作为人民英雄的弟弟,在他刚进集中营时就给他贴好了标签,他的一举一动成为了一种象征,他被约束到了别人思想的禁锢之中。
即使他在舞会上泼皮捣蛋,做出了与他形象所完全不一样的一面,人民依然固化的认为他是一种特定的人设,人们将他放在了他们自身认为他应该做的牢笼之中。
在路基秀跳舞时想要奔跑冲出那扇门后,随着踢踏的声响,他奋力冲向了那束带着光亮的门,却最终停在了那扇门前,他没了勇气去冲破别人给他的定义,他便永远关在了那个狭小的思想囚笼之中。
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他的人设而没有他本身这个人的形象,所以当他穿着美帝舞的鞋子时,人们将踢踏舞鞋扔进火焰中。
在炭烤之中他只能光脚在灶炉上宣泄自己的情感。
在人民激昂反动时,他只能先丢下他所热爱的踢踏舞,而冷漠的选择一起加入这场战争。
在他身份的刻立下,他甚至要击杀对方的将领,只是因为他是人民英雄的弟弟。
他被困进人们对他的意识形象之中,之后也只有在刺杀将领时失败,最后看着朋友们一起死在他的面前,他死去在人民给他设的使命,死在一些政治理论与谎言之下。
最后只有在死去时,才能安静穿着那双热爱的踢踏舞鞋。
四处包围的集中营仿佛是个巨大的斗兽场般不能有能有自己的思想,在那的一切只有顺从,就如动物只能用来厮杀,他们只有在战争中牺牲自己。
思想驯服下的鹦鹉,在集中营的人们,他们麻木的一天一天活着,甚至在有了好的生活后不愿回去。
他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催眠下随意操控,成为高权势力手下的牺牲品。
在平常时刻,他们不屑喜欢美帝舞的路基秀,并且嗤之以鼻。
可当正式表演结束后,开始的寂静一片,到后面记者说好后的欢呼雀跃。
他们像只会学舌的鹦鹉一般,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一味的顺从与屈服。
他们区分对方的方式甚至是只是后面的字母。
在光国一个断手断脚的残疾人慷慨发言后 每个人便确定了自己的任务,没有任何思考的便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甚至在任何错都没有的时候,在火中不断重复我错了。
每个人都群起激奋的辱骂那些与自己派别不一的人民,当女人因为一句反动分子便遭受攻击,在无数的投骂中,最先开始的竟然是年龄尚小的幼儿。
他们在思想同化的教育中不断冲刷着自己内心,到了后面便像没有灵魂般的提线木偶,在意识的操控下随波逐流。
在腥红的暗调之下,人们像失去理智的怪兽,疯狂的弑杀同类的伙伴。
时代下的人们都是一个在思想中不断同化的人民,他们不分对错,只会听从安排,后在战争的结束后只成为一个历史重演的影象。
影片当中开头美国人说的话与光国吃的巧克力都暗喻了这个斗争只是一个强权者们明争暗斗的游戏,开始便就不会有结果,他们只是为了所谓的“和平”而的牺牲者。
他们在思想的驯化中逐渐失去思考,成为一个傍人学舌的鹦鹉。
意识形态下的傀儡,在进来之时便划分了两边阵营。
一个字母的不同便注定将命运决定。
赤色分子代表的共产党组织 与反动分子的资本主义组织。
在集中营中的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
即使是黑人与白人之间,都要先抛去种族自之间的歧视,来帮助一个国家的霸主地位 。
他们都属于为了巩固霸主地位的奠基石。
当最后的机关枪将三人集体射穿时,现实与自身的巨大差距展现而出。
他们只是为了最后和平时战斗的艰辛而拿出的人名,只会是催眠下一代人的一份证据。
他们甚至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要为选择的一方牺牲,用国家自身强加的意识形态去催眠自己与同化他人。
在思想的操控之下 他们没有自身的自由,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与热爱的,有的只是在不断的希望之中破碎在现实的残酷之中。
在冷战的背景之下,苏联与美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打着为了和平的旗号 一朵蒲公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最终找到定居的地方,就像杰克逊一样,在晚年的时候 他重新回到了那个满是踢踏声的房子,他弯身抚摸地上不会消散的痕迹,同样,战争的结束也遮盖不了惨痛的历史。
同样的战争题材,导演讲述故事的视角不同,从四个不同阵营阶级肤色国籍又喜欢跳舞的人组成踢踏舞团展开,然而短暂又华丽的踢踏舞圣诞夜狂欢依然掩盖不了战争的残酷,最后舞团三人组被美军扫射,还有裹在草席下基秀那双踢踏舞鞋铁皮反射的光芒,都让人无法从电影前半段欢快的节奏中释怀。
电影里没有战争场面,没有宣染那套minzu主义,都是从战争中一群普通人的视角展开,少年路基秀,聪明,张扬,嘴上说着不会跳美帝舞,但是听见节拍就忍不住舞蹈,还有由于黑人身份在军队受到歧视的美军中士Jackson,要在战争中赚外快养活弟妹的少女,虽然只有5岁智商却被当作战争机器的基秀哥哥,平民身份却被误抓入集中营的炳三,不是因为战争,或许会成为舞蹈天才的中国人小胖~~电影里最喜欢的台词就是盼莱说的只有穿上舞鞋,无论战争,生计还是不幸的生活都好像会散去,然而只是好像,电影的结局太过惨烈,p.s,之前只看过都暻秀的百日郎君,但是这次看完电影真的觉得他演技不错
181206 swing kids vip试映会观后感(涉及少许剧透,小伙伴们慎入哦):一部好电影必须由编剧+导演+演员组成坚不可摧的金字塔,我想看完电影swing kids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选择!
时代的伤痛,民族的撕裂,从18岁北韩少年路基秀的故事里能够得到了最深刻的感触,相信所有去过板门店、DMZ、第三地道和战争纪念馆,听过联合国军英文介绍的人都会有很深的理解!
[思考][思考]影片结尾:当黑人教练Jackson独自坐上回美国的卡车,忽然看见路边草席盖着的尸体堆中露出了基秀穿着踢踏舞鞋的脚时忍不住落泪了....多年后当年迈的Jackson重回巨济战俘营,在当年练舞的教室里用颤抖的手抚摸曾经跳舞而刮花的地板时,眼泪再一次止不住...虽然这部电影曾经经历了投资方撤换又延迟拍摄等各种曲折,但好的作品终究是会星光闪耀🌟看完电影以后真心感谢导演的坚持和眼光、同时也完全颠覆了我对爱豆的偏见,原来演技甚至超越了一些演戏出道的演员😂😂原来D.O.真的像一个朋友说的:嘟嘟是茶蛋家一个神奇的存在😂😂虽然没有出众的长相,也不是长腿欧巴,但是所有的角色都分分钟抓住了观众的心... 令人深陷其中、无法忘怀!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3345915/影院好读版這是一部會讓人瞠目結舌的電影,音畫完美的交融以及流利剪接,以及那靈巧與有力的鏡頭運動,都高喊著它的獨一無二,就更別說那將使你嘴角與眼角不受控制的劇情,導演姜炯哲的才華洋溢幾乎要把電影榨到一滴不剩,而且保證跳脫所有你在韓國電影看到的老毛病,喜歡活力四射的預告嗎?
那你肯定會愛死正片!
愛到發癲!
愛到荼蘼!
我一直想看到這樣的韓國電影,不只是表達意念,更能高度掌握形式,使得故事被獨一無二的呈現出來,很可惜,大部分時候,我總是失望。
然而本片卻滿足了我,故事本身就很有意思,在巨濟島上關押著韓戰中被俘虜的北韓人以及因各種原因也被關進來的非北韓人,以及生活在此的部分南韓人民,雙方因為國家的不同而對峙著,同時管理該處的美軍則試圖誘使北韓的人民留在自由國土而非返回共產陣營,於是一場以娛樂俘虜、人道措施為名的表演活動被準備起來,而共產陣營與自由陣營之間的角力也偷偷進行,主角盧奇秀不是自由陣營的人,也不是南韓人,他是北韓人,而且哥哥還是北韓的戰爭英雄,他視美國人與嚮往美國的同胞為仇人。
然而,某天他從他所仇視的美國人身上看到一種他前所未見的的奇特舞蹈,那是鏗鏘有力的,如電光一般迅速、如雷擊一般響亮的步伐,那被稱為「踢踏舞」,而這喚起了他心中那因戰爭被掩埋的深沈慾望,一發不可收拾的傾瀉了出來,而隨著與其他來自各處的隊友的相處,他過去所確信不疑的世界開始動搖…… 在這部電影中出場的人物可謂眾多,然而每個人物都相依相繫的確保了他們在故事裡發揮的功能與提供的視角,於是我們並不會覺得有任何人物是可以拿掉的,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細節中逐漸展露出來,進而構造了「集中營」的多面相,我們甚至可以說,主角群相當耀眼,但配角群也不遑多讓,而這正是因為有細緻的劇本所致,我們看到這些人如何因為戰爭改變了命運、改變了本性,於是我們也見證了戰爭的力量,原來,戰爭不只使不同國家的人彼此為敵,彼此傷害,也使自己國家的人為敵,彼此傷害,這是本片能以小見大的細緻做工之處,舉個不劇透的例子,一個在前頭曾在舞會上出場過的士兵,居然電影最後那場聖誕節的表演活動中再度出現,並解了前頭舞會上一個關於他的小小的謎,這樣的細微之處足見劇本上的用心。
而在亮點部分,如同預告所展示的,本片的舞蹈必定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與聽的滿滿饗宴,每一次迥異的舞蹈都搭配著每一迥異的鏡頭運動,此外,由於故事有著戰俘營背景,故多種語言共存的狀況讓韓語、英語、中文也能跟著被操作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有「翻譯」需要才能存在的橋段,並同時也有「不需翻譯」的橋段,這種故意塑造的對比值得玩味,究竟人與人的對立是否有那麼牢不可破以及具宿命性,還是我們總是有辦法找到溝通的方式呢?
比如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所統治的人們難道就得服從於這兩種主義而不能另尋溝通的管道,如從更根本的作為人類的基礎上去索求嗎?
這些疑問是大哉問,導演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反而是一再使觀眾與主角盧奇秀隨著情節一同猶豫、一同搖擺,最後,導演善用許多電影才能操作的形式來展現角色們的所思所想,將其各種遐想外在化,或者讓所處異處的角色一同跳舞等等……這些都是在一般韓國電影裡鮮少見得的操作,而其在構圖、取景、用色方面都別具心思,使得本片既能讓人大快朵頤又能讓人細細品嚐 。
戰爭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同時使人陷入深深的麻木,不再能計畫未來,只能毫無尊嚴的苟延殘喘,然而藝術卻喚起人的本能,重新感受到被奪走的心跳,並對未來產生期望,姜炯哲用這部近乎藝術水平的電影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最後的那場表演幾乎是令人窒息的,電影的成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造就了這部優異的作品,推薦大家欣賞。
南韩,北韩,国家英雄,中国人,美国黑人,五个完全不相关,甚至语言都不太同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聚集在一起组成踢踏舞乐队,之前从来没看过踢踏舞表演,这几个演员的表现力都太强了,尤其是基秀和杨盼莱,虽然两个人长得都很朴实,但当他们舞蹈时,眼中迸发的光亮和脚下的节奏都太动人了。
正是因为被他们的舞蹈所吸引,所以我对他们仍处于朝鲜战争时期的集中营并没有太大感觉,刚开始一直单纯觉得这个设定很有意思,残酷的战争时期的舞蹈梦想和友谊,但当士兵在舞台前开枪,三个人想要拼命保护别人时,当杨盼莱、姜炳三和小胖倒在血泊中时,当士兵先把枪口瞄准基秀的双腿而不是心脏时,当基秀跪倒在士兵面前时,当杰克逊被踢踏舞鞋底部的金属晃到眼睛时,我才发现不论什么都无法改变战争的残酷性和敌对方永远无法避免的冲突。
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基秀应该站在卡耐基音乐厅,盼莱也不用为了钱而痛苦,姜炳三也能和自己的老婆一起生活,那个北韩的叛徒也不会因为害怕自己的奶奶受到牵连而伤害别人,每个人可能都会过得更好,甚至过得更久。
还有基秀的哥哥,被培养成了一个战争武器,非常可悲,但他真的爱着自己的弟弟,不顾一切。
踢踏舞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生命力和对舞蹈的热爱,但战争却摧毁了这一切,让我感到绝望。
关于这部影片,我认为同样的题材是中国导演们不敢触碰的,这是事实不能否认。
同样作为韩国电影,不同于《隐秘而伟大》里朝鲜高官在元柳焕等一众"棋子"失去作用之时,痛下杀手,而韩国方面则想办法营救,这样披着人性外衣给自己饰以粉黛,抹黑贬低朝鲜高层的故事叙述。
关于卢奇秀与一众战友的刻画还是较为中肯的,对于意识形态的的讨论也能引发深思。
不过摇摆也仅限于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不合格的。
朝鲜战争这一场中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为止参与的规模最大的一场世界性的局部战争。
参与国家达到十几个,一方是以中国为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方是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双方兵力在战争中后期均达到百万。
麦克阿瑟也曾怂恿过美国政府,劝其同意让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也参与进来,甚至于对蹒跚起步的新中国打起了动用核武的念头。
如果不是英国担心受到来自共产主义之首的苏联的核报复,多次游说美国政府,乃至于国际舆论的压力,这场局部战争将会引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未可知。
这是一场打不起的战争,面对着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政赤字无论是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还是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美国而言都需要在保持自己最大的利益的情况下结束这场战争。
于是从1950年6月25日战争开始到1953年7月27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期间就多次走向谈判桌,又多次不欢而散。
其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战俘交换问题。
中朝方面要求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释放所有的中朝战俘,而美国自然不愿吃亏,要求对等释放,即一个战俘换一个战俘。
当时中朝方面抓获的联合国军战俘为四万,其中多为李承晚军和美军,其他国家战俘若干人。
而联合国军抓获的中朝战俘为十四万,其中多为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甚至还有部分从朝鲜境内抓获的老百姓,对等交换自然不可能。
战争结束后两万多被俘的中国志愿军战士回国的只有几千人,剩下的一万多人被迫叛离自己的祖国,"投诚"台湾的蒋介石。
而李承晚对这批战俘也是煞费苦心,通过对战俘的洗脑即其他一些肮脏的手段,他也成功"挽留"了一部分战俘。
当然关于战争结束后这群战俘后来的悲惨遭遇,不在我们此次的讨论之中,我们聊一聊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战俘被俘期间的故事。
摇摆狂潮就是以济州战俘营这一朝鲜战争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方为蓝本,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有关对于梦想的故事。
老实说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我就有一个疑问,战俘营真的那么自在吗?
就算是美帝遵守着日内瓦公约以及面临着红十字协会的督察所以勉为其难的给他们制造出的一种舒适的环境,也不至于给人一种卢奇秀和战俘们是在学校操场上闲逛的散漫感吧?
现在美国都把日内瓦公约弃之如敝履,更何况六十多年前呢!
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读了一本名为《归来的幽灵-朝鲜战争俘虏问题内幕》的书,作者之一的艾伦·温宁顿是英国《工人日报》驻远东的记者,而另一位作者威尔弗雷德·贝却敌是法国《人道报》驻远东的记者。
这本由两位国际友人对于中朝方战俘调查和采访并参考战争双方发布的官方文件撰写的书,解答了我不少疑惑。
比如说在战俘营中跳舞是真实存在的。
以下是书中被释放战俘金京淑的描述:"敌人以搜查为名,把我们全身的衣服都剥光了。
然后敌人强迫我们走到街上,并用刺刀来戳我们的身体,使我们遍体鳞伤。
敌人又请来摄影师对着我们拍照。
把这些照片贴在俘虏营的布告牌上。
美国鬼子和傀儡军(指李承晚军)一起来强奸女子们,强奸之后就用刺刀把我们的同志挑死了。
有时敌人把全身赤裸的男子和女子手腕绑在一起,命令他们双双走动。
在他们的背上贴上我们是被迫编入朝鲜人民军的字样"。
而另一位被俘的姑娘讲起了那段不堪的跳舞往事回忆。
"自己所在的光州集中营里的美国人把女俘们集合在一起,把她们的衣服都剥光,赶到一间大房间里,然后一丝不挂的男俘们也被拉了进来,一个美国军官说听说你们共产主义喜欢跳舞,那么现在跳吧!
在刺刀和手枪的威逼下,他们被迫起舞。
而美国军官们则吸着香烟,心满意足的哈哈大笑,他们干出了一些只有最淫秽的脑袋才能想出来的下流勾当。
他们用香烟炙烧姑娘们的胸部,接着又做出了从医学杂志里和法律记录册里才能找到的其他丑行"。
想必卢奇秀那位没有了一条手臂和一条腿的战友,绝对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剧情就是从他出现开始急转直下的。
那我就顺便提一下关于战俘们在集中营里的医疗保障问题。
负责保健及医学关系的美国国防副部长米尔本·A·凯斯伯格医学博士曾经在1953年11月发行的《美国陆军医学月报》第十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不无自豪的表示,医疗事业在朝鲜战争中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血管外科部门发展成军事外科医疗部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拿人来做实验才能完成的技术。
那么这是一向怎样的实验?
一名叫做金春山的战俘被截断了五根肋骨,每次都是由不同的医生截断的。
他追述说"敌人闯进医院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挑选病人。
如果有谁抵抗,就给他打一针,然后强行将他拉走。
"作者曾和数十名冻伤的俘虏们交谈过,这些人这种创伤被锯掉了胳膊和腿,其中有人甚至于脚趾头冻伤而把大腿也搭进去。
更不要提战俘营曾经是美军最早的细菌实验基地,与日本731部队不同,美军的医疗部队,一边让战俘们患上各种疾病,观察各种条件下的反应,一边又着手于各种治疗药物的研发,而实验对象无不例外的落在了战俘身上,有的战俘每天服用8粒药片,而有的则服用16~25粒,甚至于32~48粒。
在这种实验下许多病人都药物中毒死亡了。
罪恶罄竹难书,犹胜于日军当年的细菌部队。
在战俘眼中宛如人间游荡的魔鬼般的美国鬼子们,最终变成了摇摆狂潮里与卢秀奇等人打群架,又疯狂尬舞就像是街边的普通混混。
尽管卢秀奇等人的悲惨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但卢秀奇的梦想天团登上的华丽舞台,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真实历史面前奢侈的不像话。
感觉距离上次看歌舞片 还是很多年前的如果爱首先D.O.真的演得很好 即使才看完他的电视剧 还沉浸在世子的高冷帅当中 看这个电影 马上就把我拉到奇秀的角色 “我从很久以前就是反动分子了 疯狂爱上美国舞的反动分子”奇秀哥哥是人民英雄 因为他高大 而且智商低下 不畏惧枪林弹雨 大家连着对奇秀也多了几分尊敬 但是他爱上了踢踏舞 做梦都在跳舞 拿到踢踏鞋的时候 鞋底印出他的笑容 这里还对应最后 那个黑人走之前 有一束光打在他眼睛上 结果是这个鞋底 很喜欢那里
团员说第一次见他这么开心 幻想去大舞台表演 说光想到他就开心极了 他就是很热爱踢踏舞
但是他只能关着门跳 剧中间有一段我超级喜欢 就是冲破了那道门 在外面跳舞
当然最后他肯定没有出去 一个平常人光吃美国巧克力都会被说 更别说是民族英雄家人爱上了美国舞 所以当他被大家知道他在跳舞后 把他鞋子给扔进了火里面 还集体把他打了一顿 好心酸“被思想左右 划分你我的人才是疯了”哥哥最后阻止他开枪 并且被打之前还做了那个吹手的动作的那里 真的很感人 说明他智商虽然不高 但是保护自己的弟弟他还是懂的 亲情让人泪流满面
还有团员之间的互相保护
分享这个镜头 好会演!!!
666最后说一下 韩国真的好爱加中国角色 而且还找个这种胖胖的。
就...嗯 ...
前半段以为是部喜剧,讲述面对美军弱势的几位小人物通过美国踢踏舞去表达自己的信仰、理念、思想。
到中后段才意识到,电影的重点在于反战。
可不得不说就反战这个主题展现得有点过分薄弱了,感觉导演表达反战的论据就是因为战争几位主角不得不放弃梦想,拔刀相见,与dance buddy站在对立面。
说实话,不够深刻,对于战争的残酷展示得也…(另外我很不理解那位北韩大叔明知道自己老婆在外面可能被美军不可描述过,为什么还能在战俘营里心安理得的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个题材,拍好了,其实可以达到《钢琴家》那种效果的,无奈导演没有掌握好…(感觉拍成了踢踏舞宣传片)可惜了…而且,较真点说,战俘营真的能这么自由吗?
随意侮辱美军、偷钥匙、进仓库偷吃、出现在美军聚会上还闹出了大乱子最后居然没有被暴揍?
我知道这部片子有很多内容应该是虚构的,可好多剧情未免过分悬浮了吧…在战争背景下、在中朝美韩对立的前提下,电影发生了很多事和人物的很多行为、动机,我完全不能、完全不能理解。
我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感觉这部片子对于战争的理解呈现得也不够深刻。
战争的起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思想对立,还有可能是因为自身利益被侵犯、目睹同胞被残害,等等等等。
可这部片子里导演着重呈现了一种,那就是思想对立,但并没有深入探讨这种思想的对立具体体现在了哪里,以至于在对战争这个主题的诠释十分单薄。
整部片最好的场景就是最后那场表演,只有那一段我深刻感受到了导演想表达的艺术不分国界,只有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不同思想、不同种族的人因为艺术、因为踢踏舞相连了。
另外,夸一下男女主的灵气、黑人老师的舞技和最后那场如南柯一梦般盛大的表演。
反战矫情八股电影,用舞蹈消解政治和意识形态,高喊fuck ideology就能引起豆瓣低能文青的共鸣,全片的人物形象刻板到模糊,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个片的空间没有建立清楚,舞蹈场所和战犯关押区域的空间意识模糊,也因此人物的关系模糊,导致主题散乱。
想要借一个歌舞片的壳,做政治隐喻、种族歧视、家国情怀等方面的主题表达,野心还蛮大的,但手法却是粗糙和拙劣的。
他不是完美的电影,却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那一句,“你有家人,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是多么朴素,却又饱含苦楚的话。电影用最美好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最悲情的故事。
为了嘟嘟已经在韩国看了5场了 第一遍看的时候 真的觉得 这就是陆基秀啊 一点表演痕迹都没有 作为粉丝看 完全不别扭 真的好爱陆基秀 全程man到尾 TTT 关于导演 比起老千2 镜头 叙事 剪辑 我觉得都好挺多的 是比较对大众胃口的电影 同认为结局是美中不足 很适合圣诞节 我们嘟嘟为了跑舞台问候辛苦了 票房一定要1200w鸭!!下部作品…请dks不要哭了…
男主还是做个无声的tap舞者吧……
每次看都暻秀演戏都会惊讶于他竟然曾经和吴亦凡鹿晗黄子韬是队友。国内的小鲜肉们能不能像他学学呀!
算是看过的踢踏舞题材里特别难看的一部,带着浓烈本土气息还要穿插战争政治因素,整体两块都没说好且完全没重点,舞蹈、演员均乏善可陈。评分如此之高也是惊人,大概是主演粉丝滤镜吧。
三观不正,没法带入
剪辑绝佳,音效绝佳,舞蹈绝佳,一种韩国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just dance,fuck ideology(唯一的疑惑是战俘营真的能有这么好的条件吗还做了一个巨大的灯牌
朝鲜俘虏热爱着美式踢踏舞,在战争时期甘愿充当内鬼而只是为了跳舞,这种设定在韩式战争叙事框架下显得极为扭曲与不合理,结果就是在一场场斗舞植入在七零八落的战俘营故事中。
里面那个中国人角色有一种微妙的精确感:外表肥肥壮壮实则营养不良,最看重的就是一口吃的,和韩国人语言不通别的地方都能相通,最关键还有一颗脆弱的心脏………(乳化了
除了舞蹈就没有亮点了。
作为歌舞片爱好者一跳起来我就high了,运镜调度精彩纷呈,剪辑卡点十分精准,让人极为舒适,看到半程差点有了打五星的冲动,可惜后半段主题虚焦了,舞蹈的力量被削弱,举重若轻的氛围也被瓦解。牢牢记住了都暻秀这个演技一流的idol
太扯淡了
五人踢踏舞团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西游记》师徒四人加白龙马组合,这也使影片从甫一开始便走入“戏说”的套路。《阳光姐妹淘》那一套以悬疑喜剧做地基支撑着一个催泪真相的成功模式之所以失效,是因为其本身即是一个充满伸缩空间的童话式容器,而《摇摆狂潮》却不同,作为一个被宏大历史和既有意识形态牵制住的沉痛题材,它既不能被肆意戏说,也无法被客观还原。很明显能感受到,当拍完都暻秀的完美颜值和精湛舞姿后,不管导演再拍什么,都只剩索然无味。
这是个玄幻片么?
“跳舞吧,活着没有目的,死了才值得可惜”。他们将艺术染上意识形态,划分阵营旗帜鲜明;我们用去政治化的身体踢踏狂舞,实现和平共存。击破所有的隔阂,完成最默契的交流,艺术托举起人性最真善美的部分。可惜全片的表达和主人公的内心一样左右摇摆,许多原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都被含混带过了。但每一个跳舞的时刻都令人享受。
只有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才能享受舞蹈,而舞蹈其实意味着真正的生活,“人过的日子”。但当苦难袭来,归附于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狂热又是最不费力的选择。除非你能相信自己的才华,相信自己的情感,相信世间有真正珍贵的东西,足以抵得过所有黑暗,不应该被他妈的理念弄脏和取代。
挺好看的
踢踏舞弥合党同伐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