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太多了,说什么遵从原著,说什么尊重历史,说什么合情合理,其实都是扯淡。
看TVB,其实就是看人物,剧情一向很雷。
如果从遵从原著角度来说,金庸多少大作被改的面目全非,不是照样有人捧?
tvb的剧情逻辑相当简单,但起码人物自我的的思维逻辑还算正常。
这片子拿少有的康熙地位开刀,欺负满清乱七八糟的“秘史”太多,比那些“二四八”萬,“阿哥格格”一大堆的可以算是编剧有心了。
肿么说呢?
我觉得这剧真的还不错。
抛去对历史的杜撰,这剧还是挺有看点的。
虽然有好多地方都很弱。
据我所知,顺治是毫无悬念地将皇位传给了三阿哥玄烨,几乎所有的剧都是这么讲的。
康熙是非常众望所归地当了少年皇帝。
但是不是他也经历了皇位之争,这个真的我不清楚,也没兴趣弄清楚。
看到17集了,还是不太明白,到底哪个是男主?
是聂多宝呢,还是福全呢。
如果是前者,这剧我只能打四颗星,如果是后者,我真的想打五颗星。
不过应该是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吧。
我估计,聂多宝之后一定会倒戈,一定会和福全敌对。
毕竟福全确实有点不择手段,毕竟是他间接造成了聂多宝养父母的死亡。
毕竟他想取代的,是千古一帝的康熙。
不过,我很能理解福全(先抛开历史真实性不言),他应该是那种好胜心极强,且非常聪明,很懂权术,很懂心机,城府很深的人。
本来觉得皇位回传给自己,结果没有。
他心里当然不痛快,且后来又被打压,投闲置散。
话说,任何一个有点野心的男人都受不了的。
他太会使各种阴谋了,甚至有时候都很卑劣。
但是,被他弄死的,却很多都罪有应得。
比如那个脑残的惠妃。
但是也正因如此,他确实不适合做一个帝王。
但反过来说,玄烨已经成为了一个帝王,他根本不需要或者不屑于耍这种心机。
他只需要做个光鲜的、淡定的皇帝即可。
这种很脏的事情,留给他的奴才做就行了。
就好象,官做得越大的人,反而更有涵养,更淡定,心胸更宽广,而底层的人,却为了生存,有时候甚至要蝇营狗苟。
孝庄以福全杀戮太盛为由,觉得他不适合做皇帝。
可是那时,他只是个小孩子而已。
如果,皇位给了福全,那么他或许会变成一个霸王式的皇帝。
而玄烨或许会变得心胸狭隘,也去耍心机了。
当然,这只是假设。
或许,当时的社会,需要一个仁爱治国的皇帝,而不是一个霸王。
所以,福全,如果生在他爷爷皇太极或他太爷爷努尔哈赤的开国的年代,他真的有机会大展拳脚。
其实,福全这个人物还是很有看点的。
他很想做皇帝,也不择手段做了很多事,他恨孝庄,他恨康熙占了本该属于他的位子。
但是,他好像并没有应该有的狠心。
比如那个可疑的香炉,他也只是怀疑有问题,但后来越想越不对劲,想到了和康熙的兄弟之情,最后还是去救康熙了。
其实到目前为止,福全几乎还是无害的。
他好像没有很直接地去搞坏康熙的政权。
他的恨,更多地集中于孝庄。
这种亦正亦邪,内心复杂,有点奸,有点不择手段,却又有着一些很本真的善良的人物,貌似最能打动我这个看剧的。
再说那个聂多宝,这种角色,反而是我最讨厌的。
就是那种,故意给他安排好多坎坷,但是本人又很善良、很聪明、很能干,还能得到什么高僧的指点。
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
都快死了,还能靠什么求生意志复活。
这种角色,最烦人了。
我估计,这个聂多宝,最后必定是终极boss,铲除一切奸佞,放弃家仇,放弃个人恩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那种人。
另外,赞一下里面的姚子羚,觉得她很优雅,很有种恬淡的感觉。
当然,确实没有那种做皇后的霸气。
如果没有孝庄撑腰,没有福全的暗中相助,她可能早就被人害死了。
还有那个演造反派翠玉的何傲儿,真挺漂亮的,特别是和那个苦瓜脸的聂多宝女朋友放在一起比较。
唐诗咏,发型不好看呀。
觉得她不适合演清宫戏。
还是做回你的小清新吧。
陈国邦,哈哈,有人说他在模仿陈道明。
现在想想是有点,他经常眯眼装睿智。
不过我觉得他还演得挺好的。
一开始也觉得他演不好,毕竟看的他的上一部戏是女人最痛里的那个丑角。
不过后来觉得他演得还算有范儿。
应该还会追下去的,因为很想知道福全的命运。
虽然剧情真的也挺幼稚,有些地方很粗糙。
如果福全,最后被聂多宝、孝庄和康熙给整死了,我会有点难过的。
很久不看电视剧,无意中在迅雷上扫了两眼,架不住JOICE的大力推荐,断断续续的开始追剧,对于一个长期不看电视剧的人来说,难得追剧,格外执着,一般的电视剧,只要坚持看完开头的三四集,总能捏着鼻子继续看下去,当然像《新还珠格格》那样百年难遇的奇葩除外。
除了好奇剧情的发展,迷恋剧中的人物,追剧可以谋杀无聊的时间,每天忙完正事,定时守候在屏幕前,两点一线的生活仿佛有了目标,让人觉得亢奋,平淡无奇的工作也多了几许期盼,让人觉得增添了不少力量。
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在英国长达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下,无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入侵和影响,形成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殖民文化。
对于中国历史,港人有意无意间抱着一种戏谑的态度,一方面,他们尊重中国的历史,保持历史的基本走向不变,另一方面,又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对推动历史结局的过程进行大胆推测。
TVB的电视剧节奏紧凑,情节千变万化,模式基本雷同,宫廷和悬疑,原本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外加一点情感纠葛,人物之间的勾心斗角,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部《紫禁惊雷》。
故事发生在清朝初期,顺治帝不爱江山爱美人,董鄂妃去世后,伤心欲绝,决定出家为僧,留下遗诏,传位二子福全。
孝庄看出福全生性凶残,并非明君,擅改遗诏,传位玄烨(康熙),为了掩饰这个秘密,孝庄逼死了唯一了解内情的御前侍卫祈道亭,同时想法设法打压福全,长大成人的福全无意间得知真相,悲愤交加,联手祈道亭的后人聂多宝密谋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江山。
作为封建时期最后一个王朝,因为距离现代最近,留下可供考据的历史资料也相对更加完整,那些历史剧,穿越剧,还有各种脑残狗血的宫廷剧,都喜欢拿清朝做背景,不仅观众看起来有亲切感,也有利于剧组借鉴模仿。
不管正史还是野史对于康熙的评价都不是一般的高,“千古一帝”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纵观康熙一生主要功绩:擒鳌拜、削三番、攻台湾、平定准格尔和蒙古,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登峰造极。
然而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政治家在剧中却借由反派人物福全之口被批为:“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虚情假意”。
言辞有些过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擒鳌拜、削三番”可以说智勇双全,英明神武,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政权,“攻台湾、平定准格尔和蒙古”可以说是完成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未必不是野心和欲望的扩张,雄性生物攻击性的本能。
政治从来是只看结果,不问过程,只重利益,不计得失,中国历朝的封建统治基本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的,可笑的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道德,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是靠非暴力不合作的战争手段来实现的。
烈火享油,鲜花着锦的太平盛世的背后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有意思的是剧中对康熙的即位问题作了彻底颠覆,历史上的康熙一帆风顺的即位,除了即位之初受权臣制约,之后的政治生涯基本没什么阻碍。
但是在本剧中康熙不仅即位名不正言不顺,即位后更遭到逼宫,皇权岌岌可危,由此可见,要“上位”没那么简单,当老大也不容易,出来混总会碰到麻烦,关键时刻除了运气,平时积攒人品很重要。
演绎康熙最成功的应该是陈道明,陈国邦在剧中的表现有明显模仿的痕迹,只可惜不仅神不似,连形也相距甚远。
这个皇帝一直皱眉,苦大仇深的样子;时不时抬起又粗又短的胳膊做指点江山状;还喜欢翘二郎腿,不仅在御花园和臣子谈话的时候翘,就连在朝堂上也喜欢翘,整一个黑社会的小混混。
作为剧中的第一大反派,马国民把剧中其他主角和配角的戏份抢的一干二净,我和JOICE发自内心的感叹,这个男人太帅了,不是指外表,当然也不是内心,而是腔调和整体给人的一种感觉。
腔调之于男人就像风韵之与女人,是比容貌更重要的东西。
三四分姿色有腔调或者风韵的男女胜过六七分姿色无腔调或风韵的男女。
腔调和风韵源自天然,难以言表,就好像光影之于灯具,香味之于花朵。
有兴趣的人不妨可以借鉴一下聊斋中的一个短篇小说《恒娘》。
历史上的福全寂寂无名,不过是爱新觉罗皇族一个面目模糊的背影,在《紫》剧中却大放异彩,得到了一次尽情的演绎。
《紫》剧中的福全是个反角,所谓的“坏男人”,却得到了广大女影迷的热爱。
虽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其实女人对“坏男人”赋予很多标准,首先坏男人要有原则,男人可以坏,但是不能没有品,至少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
好像《这个杀人不太冷》里的那个冷面杀手,不杀女人,不杀小孩。
其次坏男人必须有野心,有魄力。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强调君权至上,奴化人性。
用儒家仁义道德的标准来约束大众,长久以来中国的百姓都是高压统治下没有声音,没有思想的木偶。
但是坏男人不同,他不拘一格,剑走偏锋,毫不掩饰自己的企图,目标明确。
其实谁没有野心,谁没有欲望,只是在生活的重压下,很多人都学会了妥协,但是坏男人却敢于争取,敢于实践,不一定成功,可是坏男人身上的那种冒险精神却折射出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人着迷。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坏男人必须很痴情,他的深情一般不宣诸于口,深埋于心,而且只为一人,至死不渝。
此外,坏男人一般都很聪明,傻蛋就是想使坏,也坏的有限。
笨是男人最大的缺陷,就好象丑是女人最大的悲哀,聪明人总能很轻易的让人感到愉悦,蠢材即使心地善良也让人暴跳如雷。
最后坏男人必须是悲剧收场,引爆泪点,唤起大众的同情。
坏男人万事俱备,唯独欠一点运道。
像这样一个伟岸如山、深沉似海,又痴情若斯的坏男人揉合了女人的恋父情结和英雄崇拜,悲剧结局又唤起了每个女人的母性情结,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中善良和邪恶的完美纠结,再加上这个男人还有点帅,有点腔调,怎么能不让电视机前那么多的花痴女观众迷恋的一塌糊涂,马浚伟曾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金庸的小说最爱《鹿鼎记》,所有的《鹿鼎记》版本中,大爱陈小春那个版本的,马浚伟演绎的康熙完美的契合了我心目中英明睿智的少年君主。
可惜马浚伟在本剧中的表现却乏善可陈,并不完全是演员的问题,主要是剧本的设置,作为本剧的第一大主角,聂多宝的形象近乎完美,智勇双全,能文能武,义薄云天,重情重义,他完美的都不像一个真的人,让人产生距离感。
但凡一个人或者一样东西好的不像真的,那就一定不是真的。
在剧中,聂多宝是顺治和董鄂妃所出,是历史上那个早夭的荣亲王,因为孝庄不喜欢董鄂妃,派人秘密处死刚出生的婴儿,御前侍卫祈道亭一念之仁,偷偷将婴儿抱回家抚养。
聂多宝在关键时刻倒戈,粉碎了福全篡位的阴谋。
事后功成身退,不要求功名赏赐,同时请康熙不要在史料上留下记载,挥一挥衣袖,飘然远去。
完美的还原了清史的记载。
香港的很多电视剧喜欢劝说世人放下,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放下一切,才能得到解脱,从某种程度上说,香港人很悲观,妄图借助虚妄的佛教思想来求得解脱。
而人生,有许多东西是放不下的。
这部片子之前一直不被看好,但大结局创下最高40点的收视率。
这类片子看多了,知道tvb一定会使劲得编,看得不是剧情多精彩而是编得多离奇。
这次的结局虽然离奇的经不起推敲,但是确实够震撼。
看到有网友点评,剧名叫紫禁惊雷,如果连观众都惊不到,怎么惊雷。
最后一集太和殿上那吼得雷啊,简直有点涛哥的风范了。
要说说虽然tvb剧情一直走下坡路,但演员表现还是很值得看。
那个太监专业户(居然不记得名字了)还有陈可为不能说突破,但也很有戏,看熟了很舒服。
陈国邦的康熙我倒是喜欢的,他也是个有实力的配角,无论傻子,奸角都应付自如。
这次的康熙虽然不是很有帝王之气,不够高大魁梧。
但是演出了康熙的勤政爱民,我觉得正是这部片子所需要的气质。
马浚伟一向都演的不错啦。
最近几年一直很炮灰,但还是让我记住了帅帅的盗贼形象。
最喜欢还是海发剧恋爱星求人里面很情圣的迟一步。
从妙手仁心开始很爱他的歌声,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不是说别人没他唱得很,只是听多了他唱那些让人揪心的情歌,就觉得很容易被带入情景。
这次剧集中对于马浚伟我最记忆犹新的是养父母服毒死亡那场戏,哭得撕心裂肺的。
(看来我就喜欢看他被虐)马明最近不是演奸角就演客串,但都不失风采。
看到过很多马明的龙套角色,小生里他是龙套最久的,但还好他坚持下来了。
现在看他演奸角,很有内心戏。
演福全觉得成稳很多。
马明也可以担得起了。
女角色好像总是比较弱一点。
姚子玲从酒店风云开始不喜欢,那个时侯不喜欢她和胡定欣,觉得他们不好看,演起来表情还怪怪的。
现在很爱定欣,对她也有所改观。
演皇贵妃也可以那么有气质,而且也算标致。
唐诗咏的发展一直让我觉得是女版吴卓羲,一直都是很心浮气躁的冲动个性。
直到铁马寻桥,确实觉得进步了。
这次表现也不错。
真的是太久没有看到古装剧了。
在之前看《紫禁惊雷》的宣传片时,曾对这部剧充满了期待。
我从不拒绝戏说,但前提是要说得好看,并且逻辑不乱。
如果故事说得乱七八糟兼自说难圆,那么必然很难不让人引用正史来批驳编剧的想当然。
《洪武三十二》是一例,《紫禁惊雷》是今年的第二例。
卡司不算弱,女角稍显不足一些。
但这其实无妨,《铁血保镖》中姚子羚担纲主演,戏份角色都可有可无,一样无碍那个故事的跌宕起伏。
好的角色,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性格鲜明。
好的故事,不是要刻意曲折,而是要水到渠成。
《紫禁惊雷》的编剧,显然没明白这一点。
先说故事情节。
这十足是个大杂烩,里面所有的情节不仅不新鲜,而且是早就用滥的桥段。
最后揭晓的所谓的真相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关于这一段,我连搬正史出来批驳的兴趣都没有。
非常乏味,整出剧都是如此。
既不扣人心弦,也无标新立异。
桥段老套,人物平板,莫名其妙。
全剧贯穿的所谓的阴谋,都错漏百出。
所谓的悬念,一点都没有意外。
这样的剧本看上去比较像是新人练手,特别想把一个故事说好,但是力所难及,只好从其他故事里乾坤大挪移,东拼西凑的结果就是任意一个情节都禁不起推敲。
再来说人物。
福全的偏执,类似于《大时代》里的丁蟹,但丁蟹的固执是性格使然,而福全的则是丧心病狂。
他与皇贵妃的一段私情,丝毫未见特别,而且到了最后让人连仅有的同情都被消磨光了。
马国明演奸角,还是经验太浅。
只要伤心,眼神表情就显得特别无辜。
明处暗处的狠毒奸诈丝毫不见,有些拿捏不当。
聂多宝的所谓曲折身世,除了用剧名“惊雷”二字来形容之外,还真是找不到合适的字眼。
祈家所谓的血海深仇,用他们口口声声所秉持的忠义之理来看,根本就说不通。
自杀也好,哑声也罢,都是忠于顺治的选择,既然如此,耿耿于怀又是为哪桩?
最想不明白的是,难道不是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吗?
不要告诉我祈万昌不识字……孝庄最莫名,莫名的爱、莫名的恨,莫名的猜忌和莫名的纵容。
这哪是识见过人的大玉儿?
这分明就是一个小肚鸡肠又自私自利的老太婆。
康熙不见雄才伟略,基本上就是个摆设。
卓紫凝活着就够糊涂的了,死更加死得糊涂。
纯粹是编剧不知道这段有违伦常的恋情应该如何收场,于是随意草菅了人命。
从头到尾,谁不是一笔烂账?
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用上了旁白。
不知是编剧信心不足,还是担心观众看不懂,每一段旁白都加得化蛇添足。
于是一段本来就淡而无味的故事,被说得更加淡而无味。
这故事,还能剩下些什么?
全剧唯一的亮点,大约只剩下那首动听的马头琴曲了。
其实撇开那些恶心的特效(翠儿半夜装鬼在城墙上跳来跳去那段我真的要吐血了,而且是吐得干干净净那种,连自愧不如的天朝本地都不可能做出这么烂的特效!
渣中之渣!
)剧情算是对得起那个名字了,真的是惊雷啊惊雷!
比较觉得新鲜的就是这部片子的后宫斗争从女人转为了男人,堪称男人版的宫心计!
马国明在剧中,开头算是中规中矩,中后期偶尔显露出的凶恶表情以及后面几乎变态的行为和表情,看的我还有点发怵。
这是他最厉害的地方,一演反派,他那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死瞪着你,绝对是恐怖的。。。
另一个主角马浚伟,从头到底我唯一觉得帅气的地方。。。。
居然只有ED。。。
第一次露全脸的那个镜头。。。
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人演技真的平平,长得呢也不太出彩(但不代表他丑),在剧中的性格也的确符合剧情,毕竟没有这么扭捏的聂多宝,估计整部剧也就拍到十集左右就可以完事儿了= =。。。
皇上啊皇上,国邦胸啊!
不知道是因为我看的晚了还是怎么,刚从大太监里那个打不死的火凤凰鹏三顺跳到现在的康熙。
尽管你忧国爱民,但是在我看来你太优柔寡断啦!
很多事情根本就是因为你这个性格而导致的,而且看完真的替你捉急,如果你在剧中显得再强硬点,可能反而能烘托出整部戏,可惜尽管你演技到位,但这种性格有时候反而让人看了不舒服。。。
至于孝庄,是个老戏骨了,演技的确是非常高了没得说,但是有些。。。
过于垂帘听政的感觉,像西太后。。。
真的非常像。。。。
像到让人怀疑先拍大太监才拍的惊雷。。。
当然我不是说她演的不好,而是在这个角色里,本身就充斥着国家和私仇与欲望,这么一个集合了多个重点的角色,不太可能再日常行为中都吐露着掩盖不了的杀气,这太容易让人趁机摸鱼了,而且历经三朝的太皇太后,怎么可能在众人,甚至是要提防的人面前表现出那么明显的恶意?
收敛点,将外在的奸诈转换至内心放大点,可能会更好看(个人意见。。。
)这部戏因为是讲男人的勾心斗角,所以对女性部分的阴谋杀机明显弱了很多,只是这个弱不是弱智的弱,里面唯一的几场女性间的心机戏实在太弱智,反而让人看不懂,真的有人能在皇宫里被软禁二十年无人知晓?
然后那么凑巧想逃就能逃出来?
香水事件根本就是。。。
人家皇贵妃根本碰都没碰过一下,那么多宫女太监在场了,这都能污蔑?
如果要说的过去,至少拍出人家摸了一下香水瓶子或者留下了一段时间吧。。。
后来居然还有一群二逼相信惠妃的话,我还真的很无语了。。。
总而言之,尽管有很多地方很恶。。。
很弱。。。
智。。。。
但如果想换个口味看看男人的勾心斗角的话,或者又是小马哥的粉,不能错过的剧。。。
我最喜歡的皇貴妃的下場太驚人了。
太不合理了。
結局有點牽強吧。
雖說要表現多寶孤獨一人,但是理由太假了,最後紫凝的死也太突然了。
說實話,我只是沖著姚子羚看的,她的古裝扮相真的很漂亮。
邪派人物现在是越来越对胃口了。
从心理角度看,从来就没有坏人好人。
感情的角度,邪派人物更少了些端着的所谓“高尚”和“好”,更显人之有血有肉的可爱。
反而更让人从另一个角度宽容人性。
吐糟下,TVB是真没人了。
连陈国邦也起用。
至于他的演技,有目共睹的糟。
一个本来演咖哩啡的角色,担正也无法提高演技啊!
剧中他从头到尾一脸笑容,倒足胃口,用‘猥琐’形容可以嘛。。。
台词和布景就不说了,TVB快餐剧你还想要怎样高端?
但有个问题从头到尾一直纠结,不吐不快。
第1集:康熙二年查封祁府,也就是说端敏起码两岁,多宝还是襁褓婴儿。
推论:端敏>多宝第15集:董鄂妃刚生下多宝,太妃也刚生下端敏,常宁已有几岁站在旁边。
推论:常宁>多宝≥端敏最后一集的官方排序:福全>康熙>多宝>常宁>端敏我混乱了有木有啊啊啊啊啊!!!!
--唯一能解释的理由:他们俩都是假的,一个用胎记一个用金锁,假作真时真亦假,高呼编剧神武吧ps:端敏最后死得真tm狗血,剧里一直在说佛偈,既然什么都看淡了,还在乎那点伦常么……我觉得如果他俩能远走天涯,这剧一定能上9分。。。
稍微有点违心的打了五星,完全觉得这部剧要是历时架空的多好啊,为啥要一定要插到清朝呢,哎,都说tvb的历史剧是不能看的,虽然我是如此喜欢tvb,但是这句话我也不得不认同。
读书时是极爱历史这科,一般都是满分或者少一点,所以看tvb的历史剧我都觉得巨伤心。。
所以说要是这部是架空的电视剧,那就是蛮不错的了。。
其实说到底,我觉得这部电视剧要是放在现代,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家庭伦理剧,或者还不错的商战剧,这两种类别,都是tvb极为擅长的。
哎,很久以前就很喜欢马明了,大概从《师奶兵团》开始,就觉得这个男生的笑很吸引人很特别,所以之后凡是有马明的电视剧我一般都不会错过,每一部新拍的戏都会去关注。
从《真相》开始就特别喜欢马明和诗咏的配对,虽然这二只很惨,但是大家总想他们能在别的剧里有个好结果,我相信也这个是很多坚持看《紫禁惊雷》的筒子的一大动力。
哎,但是。。
编剧太狠心太不给力了,《真相》至少ALEX是爱CECI的,虽然亲手杀了最心爱的人,但是。。。
《紫禁跳井惊雷》完全的不爱她,不但不爱还会伤害。。
真心觉得二福晋很美丽啊,很善良啊,很爱王爷啊,除开念台词的问题,福晋每次看王爷的眼神就很让人感动了,还有一集-就是皇贵妃跳井之前和桂伦去某某寺庙的那段。。
福晋真的无敌的美啊,虽然准皇后也不错,但是偶心里的逆反情绪还是很强烈,对其喜欢不起来。。
本来一直停留在18集不想再看下去了,然后看了某位童鞋在天涯上的帖子,使我大中秋节的日子里点开《紫禁》看完了21-27集,还吸引了老姐老爹一起看。。
老姐说:这结局还真跌宕起伏,真乱。。
老爹坐着看了20几分钟后问我这部剧叫啥,是讲啥的。
要知道老爹的历史水平比我高上多少倍,要是知道这个篡改程度,估计会鄙视我的,所以我一直避而不答。。
其实真心觉得这部剧还不错了,但是还是要再次说要是不是清朝是历史架空多美好啊
又是七八年前看过的,这次认真重温了一下。两个字,离谱。各种细节和阴谋都经不起丝毫推敲。聂多宝,史上最惨男主,有点关系的人都死光光,并且有情人终成兄妹,妹妹还在最后一集草率地被路人甲一刀插死。咩片啊百思不得其解,在这样的迫害下,男主出家了,营造了貌似十分空旷凄凉的意境。养育之恩和血缘哪个重要呢,当代许多作家在探讨这个问题,血缘真能改变什么吗,于是在这部经典之作里,我们看到了血缘的力量。
剧荒的时候,看看其中紧凑的剧情还是不错
我居然沒有馬克。雖然是超級爛片!但是爲了馬明我這個腦殘粉也要給五顆星啊【醒醒】!!!!nana醬,我一定要去畫一副王爺!!!!
基
马明今年很活跃,可是怎么都是反派啊?
紫禁搅基。。。放我唐诗咏在里面干嘛哦
你妹啊,里面的康熙也太弱了吧,当皇上身边的小六子差不多。。。。 弃了
难看
你总要默许tvb每年有n个烂剧本的(▔/﹏\▔)
脑洞大开🤣🤣🤣
这个康熙也太弱了吧~
不走心的烂剧情,烂梗破梗一堆,配饭看的,都看不下去,弃
结局那2集看了几遍,很惊喜,很反转。
剧情相当狗血,后面连聂多宝是荣亲王要继承王位的剧情都出来了。至于演员,马浚伟当主角已经不是第一天的事,但从小生到现在一个很有经验的演员,他的演技真没很大进步;而演康熙的,优柔寡断,毫无皇家风范,或许演公公会更适合。唯一可圈可点的是马国明,演技有很大进步,演的很到位!
紫凝和多宝竟然是兄妹。。。
马明的演技啊。。。。
双马(马明和马仔)联手演清装剧,幸好不至于闷着。只是,陈国邦饰演的康熙实在没什么看头。
前面好看的一笔 后面怎么回事
这回编剧还行。
靠,烂剧年年有,近些年有些疯狂了。紫你妹的禁啊,惊的前无古人,雷的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