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0 良好 在一的剧情已经忘了差不多的情况下看了二,还是很喜欢这种风格,整体文戏偏多,动作戏偏少,同时又带着一点幽默感,不管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都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首先是剧情,剧本写得很不错,虽然说没有特别创新的点,但是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有趣的。
一对杀手兄弟以及一个联邦政府的人如何在一起办案,并在分开后如何通过双方的行动在最后使案件得到解决,并且还在里面加入了一个失忆的杀手,同时也是解决案件的关键。
剧本写得很规整,没什么大的逻辑漏洞,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这一块首先是男主延续了第一部里面那个有些古怪而性子很直,智商很高而情商很低的一个反差感角色,很多时候都能营造出一种一本正经的搞笑的感觉,而这也是本片不少笑点的来源,并且男主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也成长了,从刚开始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家人到最后定了房车公园的位置,对于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人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弟弟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第一部中并没有过度的塑造。
这一部中向观众展示了他其实是一个缺爱的,很希望哥哥可以多跟他聊聊天的角色,这个角色有意思的点就在于他都不会把很多事情说的很直,很多时候都是以开玩笑来掩饰自己,说到最后才肯说出一点自己的真心话,并且他在本片中也担当了一个类似于吐槽役的角色。
而女主则是从一开始的拒绝与两个男主合作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的帮忙,也是有一个人物转变。
其他角色写的也很不错就不举例了。
本片剪辑的很不错,节奏把握的很好,一场比较舒缓的戏之后就是一场节奏比较快、比较紧张的戏。
本片开场就用一段紧张的行动,抓住了观众眼球,并一直保持观众的兴趣,但是有一个地方我不太喜欢,就是中间有一段跳舞的桥段稍微有一点尴尬,当然整体看来还是无伤大雅的。
本片的配乐就属于正常好莱坞配乐水平。
如果看过一并且喜欢的话推荐可以看看二,整体水平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部的人物动机莫名其妙的,硬凑出来一个剧突然硬尬出来一个弟弟,想表达兄弟情?
但是一点都没热血兄弟的感觉女杀手一开始以为很神秘,竟然是车祸被撞然后成了女超人?
串台踏马串到黑袍纠察队去了吧……黑老大看似做着大的黑帮生意,身边也没几个保镖?
比起会计1 差的太远了,坐在电影院两个小时真是浪费时间
没想到,第二部差不多隔了快十年啦!
我可以打四星 私心给大本和乔。
第一开始,就在想都老了啊,大本,乔。
看之前除了复习第一部,看到网评一般,于是降低期待去看,没想到,完全超预期,甚至你看到大本跳舞。
和第一部的大逻辑一样,疯批兄弟强强联合,一起除恶。
但是第二部会计的部分削弱了很多,而是接第一部着重兄弟之间感情的修复。
先说演员该说不说,弟弟的人设描绘更立体更可爱了。
话痨但表达障碍,爱哥哥又有点傲娇,妥妥社交表达障碍。
搞得一开始弟弟出场打电话那,我以为他是去相亲的,结果是为了收养小狗,猛男都爱狗,其实弟弟才是小狗,好吧。
而哥哥除了延续第一部的自闭症长大后的性格,社交障碍,刻板,因为和弟弟的再次并肩,也愿意去正面沟通。
那些一字一句,以自我为中心,但又心怀忐忑的吐露,对高功能自闭者真的太不容易了。
而最精彩的是杀手女,也是这个故事主逻辑里的核心人物,偷渡去美国,被羞辱,为了孩子做了不愿意做的事,最后意外变成了后天学者综合症。
前后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人,在一部电影里都算是剧抛式演技了。
当然,主创是知道现在的人喜欢看什么的,所以兄弟情的描绘在对推进过程中基本以搞笑吐槽为主,这样观众更容易接受,特别是搞cp的,太好磕了。
哥哥虽然有高功,但是克服障碍去和弟弟沟通,拉进彼此的距离。
弟弟虽然看似好战逞勇,但是他力挺哥哥,嘴巴吐吐槽,但是身体很诚实,嘭一声就上车跟着哥哥去拯救。
不过我是站本马达的,因为本片制片人之一-马特达蒙,哈哈哈哈哈哈,全好莱坞三大cp之主。
推荐去看,真的挺好笑的,打斗枪战场面也比较实,肉搏拳拳到肉,枪战居然还有各种合作战位,策略辅助。
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视左右”,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与搬运!
看了两遍,想推荐给所有爱好电影的人《会计刺客2》,强烈推荐!
我自己看了两遍,一方面是第一次看迟到了开场的半个小时,有看不完整就不爽的遗憾;另一方面是这部电影很精彩,看完仍然意犹未尽,忍不住想再看一遍。
现在可以负责任地推荐给大家了。
在烂片当道的现在,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教科书级别的好电影(满分10分,我给8分)。
原因在于这部影片:塑造的人物充满魅力,故事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探讨的主题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动作戏惊心动魄但没有一个无效镜头,没有一点为燃而燃;看后能有巨大的满足感和获得感,兼具商业性、艺术性和生活味的高水准犯罪悬疑动作大片。
简言之,影片专注电影本身,用娴熟的好手艺,好好地讲了一个好故事。
就像瑞士制表匠对钟表的精雕细琢一样,各个方面都极其用心。
展开来讲,这部影片非常值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八大亮点如下:(以下内容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No.1以恶制恶的正义爽感影片讲述了患有高功能自闭症,但武力值和智力值都超群的哥哥克里斯蒂安(本·阿弗莱克 饰演),得知一直合作的美国政府官员雷·金(J·K·西蒙斯 饰演)被刺杀,就找到同样是顶尖刺客的弟弟布莱斯顿(乔·博恩瑟 饰演),一起追查金的死因。
追查中,他们发现金的遇刺牵扯着人口贩卖和奴役的洗钱行为,于是联合金的副手玛莉贝丝·麦迪娜(辛希亚·阿戴-罗宾森 饰演),对犯罪行为展开调查,并拯救了被犯罪集团囚禁的一群孩子们。
No.2没有俗套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吸睛桥段,动作戏高燃高能又兼具暴力美学范儿这部影片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就是,动作戏非常精彩,可以跟《疾速追杀》系列媲美,但这部电影两位男主和女刺客艾妮丝(丹妮艾拉·皮内达 饰演)的身手、动作呈现都极其干脆、利落、敏捷。
高潮部分长达10分钟的的动作戏精彩度,兄弟俩以一敌百的战斗力,配合无间的默契,拳拳到肉的打斗动作,以及作战中的随机应变等,都给人的感官刺激超级强烈。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火药味儿(字面意义的那种),就像亲临战场能感受到的味觉一样。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都是惊心动魄、让人忍不住叫好的。
简言之,对于喜欢动作戏的观众而言,仅高潮部分10分钟的打戏就足以值回全部票价。
与此同时,影片摒弃了动作电影常用的燃爆打斗场面刺激观众的感官,对动作场景的设计非常克制,很多地方点到即止。
拒绝制造那些看起来燃爆,实则对故事发展、人物塑造、主题探讨没有任何推动意义的打斗场面。
两个多小时的影片,虽然有大量动作场景,却没有一秒钟无效动作。
No.3人物塑造魅力十足影片的关键角色塑造都非常有魅力,尤其是哥哥和弟弟的塑造。
其中,哥哥表面上是患有高功能自闭症,武力值超高、智力值都超高,帮世界各大犯罪集团洗钱的会计刺客。
但表象之下,哥哥会把一些犯罪集团的财务犯罪线索透露给美国政府部门,与他们合作惩处犯罪分子。
哥哥可以颠覆相亲平台的算法机制,然后根据自己的算法机制填写线上资料,准备穿着打扮,吸引了相亲大会上几乎所有的女性主动与他攀谈。
在情商层面,哥哥的能力约等于无,一聊天就露馅儿。
比如,相亲过程中,经过几分钟的聊天,那些排队想与他交谈的所有女性在聊天结束后,再也没看他一眼。
弟弟是欧洲最强大杀手组织的王牌刺客。
在执行任务时是杀人不眨眼的话痨杀手,在日常生活中绝不滥用暴力。
比如,为了领养一只小狗,他会在高端酒店的总统套房,做无数遍话术训练,然后小心翼翼地拨通领养中心人员的电话,低声下气地跟人家谈判,被拒绝后,还好声好气的跟人家说再见。
就因为人家说,要对养狗的主人做两星期的观察。
双男主之外,影片中看似冷血无情、杀人不眨眼的女刺客,却有着非常悲惨的经历和过去。
而她最后的复仇方式可谓是影片最放肆的一次爆爽表达——让那个给她造成悲惨过去的敌人,得到了他最恐惧的惩罚。
此外,其他影片的其他角色也都各有特色,人物鲜活性和丰富性都很充分。
No.4贯穿全片、高密度的兄弟情呈现讲兄弟情的影片不少,但讲得好的犯罪悬疑动电影却不太多。
但这部影片却把兄弟情讲述得非常鲜活有趣又细腻生动。
比如,哥哥因为有高功能自闭症,行为方式跟普通人不一样,但是心中很爱弟弟,甚至比弟弟本人还要了解弟弟。
会为了让弟弟开心,哥哥会故意让想别人揍自己。
因为他觉得弟弟喜欢打架,看到有人揍哥哥,弟弟就有架可打了,打了架弟弟就会很开心了。
至于弟弟,则是典型的心口不一的哥控。
无论哥哥让他多么生气,只要哥哥提要求,弟弟就会照做。
只要哥哥说声“谢谢”、“对不起”,或者一句表达喜欢他、在意他的话,就能立即从炸毛弟弟变成顺毛小呆萌。
哪怕是哥哥八年不见弟弟,只要一通电话,弟弟还是会在哥哥要求的24小时内,不远千里飞到哥哥身边。
No.5尊重电影,尊重观众的智商、情感和期待,娴熟运用留白和影像表达传递电影的艺术美感影片没有把观众当傻瓜,而是精心设置了很多让人心领神会的留白情节。
通过留白,让观众直接在观影中互动,与影片实现精神、情感层面的双向交流,而非被动接受影片一味影像的输出。
比如,在牛仔酒吧的情节中,弟弟一看到可以打架保护哥哥,就两眼放光,但是之后观众能看到的,只是那些试图挑衅哥哥的牛仔们被扔出了酒吧窗户,并没有看到两兄弟是如何收拾挑战者的。
但是即便电影没设定一场打戏,观众也知道,他们只是痛快地打了一架,并没有给挑衅者们致命的打击。
再比如,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女刺客具体的复仇过程影片是没有呈现的,而是再一次运用留白的艺术表达,为观众制造最后一个能够心领神会的高能情节。
No.6充满高级笑点的犯罪悬疑动作大片其实,最开始,当我看到这部电影“动作燃爽,笑点满仓”的宣发slogan时,内心立即响起了烂片预警:你一个犯罪悬疑动作片,就好好搞成犯罪悬疑动作片就行了,瞎整什么笑点?
你又不是喜剧电影,能怎么让笑点满仓?
看着那八个字,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甚至不太想去看。
但因为我个人很喜欢《会计刺客》第一部,所以还是去看了,主要想看看它能烂出什么新高度。
结果很惊喜,它居然是一部货真价实的高级笑点满满的犯罪悬疑动作片。
这种笑点,不仅体现在哥哥、弟弟人设的强烈反差和他们的日常互怼中,还体现在影片多处Callback的情节设定中,更体现在影片通过叙事手段、剪辑手法呈现出的各种反转与悬念揭露中。
简言之,全片充满只要看电影大家就能心领神会的高级笑点,并且越品越好笑的那种。
No.7编剧讲故事的能力极其出色,叙事逻辑缜密、精巧跟第一部密切承接,但是又可以完全独立观看。
故事饱满扎实,情节点密集,比较烧脑,一个溜号就会漏掉关键细节。
尤其是特别多细节之间的callback,让影片实现了首尾呼应和叙事逻辑的严密、顺畅。
比如,在第一幕,犯罪头目说他不希望有一天从浴室出来,有人拿着一把电锯在等他。
结尾处,当这个犯罪头目从藏身之地的浴室,过着浴巾,哼着小曲往外走的时候,女刺客正拿着刀在等他。
No.8戳心的浪漫与温柔,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与高能呈现影片中,那些穿插呈现的,与克里斯蒂安一样的特殊孩子们的故事情节,是本片的价值叙事主线。
他们都是一些跟普通人不同的孩子。
以通俗的社会标准看,他们都是残缺者,是因为父母无法忍受他们,就把他们送到那个机构的弃儿。
但是在克里斯蒂安资助的那个机构中,他们和一大群同类,自由快乐的生活,无忧无虑的成长,尽情发挥着各自的天赋异禀。
比如,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为了计算机高手,可以帮克里斯蒂安处理那些极端复杂的技术工作,实现某种程度的正义。
而那个机构在影片中不仅是特殊孩子们的梦幻成长乐园,也是影片对特殊群体成长环境的一种温柔、浪漫的设想。
当然,这部影片是第一部的续作,它的很多优点第一部同样具有。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第一部的故事架构、人物设定得非常扎实,才给了第二部影片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与支撑。
所以,第一部也是非常值得观看的好电影。
本文首发在某乎看“谢尔顿”做杀手,大概是我最喜欢的这个系列的部分。
本片作为《会计刺客》(2016)的续集,在传统的英雄叙事下,链接了两个弱势群体,一个是神经发散人士(Neurodivergent),下文简称ND,也就是目前流行的神经多样性人士的说法,也是传统认知中的自闭症(ASD),另一个则是失踪的移民家庭中被囚禁的受害儿童。
在这对兄弟的链接下,实现了一群孩子对另一群孩子的拯救。
父权社会下培养出的硬汉身体与父权社会下被排除在神经典型性人士(Neurotypical)之外的所谓弱势群体的联结与救赎。
最后,被救出的男孩的物品,被放到了神经研究所,也就是ND们所生活的桌子上。
这是让我觉得有些感动的部分,虽然新世界的到来需要时间,但眼下大家还是可以在彼此的破碎中救赎与相爱。
本续集讲述了前作的角色雷·金(J·K·西蒙斯 饰)的谋杀,作为曾经的下属麦迪娜想要找寻一个真相,在这个过程中男主克里斯蒂安·沃尔夫(本·阿弗莱克 饰)和弟弟布莱斯顿(乔恩·伯恩瑟尔饰)逐渐加入,完成了复仇,找到了失踪的移民家庭。
本片的首映是在今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South by Southwest Film Festival,简称SXSW),由于其与首部在创作上的偏离,使得这部影片在海外获得了相对积极的评价。
01 ND与世界的冲突大部分人可能第一次了解神经发散人士(Neurodivergent),下文简称ND,就是谢尔顿,《生活大爆炸》的主角。
简要说明一下,更为准确的名词是ASD,但是为了去羞耻化,同时与神经典型性人士(Neurotypical),下文简称NT,作简要区分,这里使用了更为宽泛的名词指代这个群体。
同时,ASD,也有高低功能的区分,本片呈现的其实是高功能ASD,但为了避免高低这种冒犯性表达,也去除了这层区分。
这类人,为了方便理解,也就是以谢尔顿为代表的人,他们会有一个问题表现在无法捕捉人类语言的潜台词,最明显的就是听不懂讽刺,还有过度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意识,以及在日常生活需要极高的秩序感。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本部电影的叙事。
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在克里斯蒂安,这个史上“最难被杀”的会计身上看到,尤其是第一部中,主要体现在社交问题上的不喜欢闲谈,听不太懂笑话,以及固定的吹手动作。
但他所展现出来的理性,是完全不同于NT的。
作为续集的首要冲突,便是来自与金融犯罪执法局副局长玛莉贝丝·麦迪娜(辛西娅·阿戴-罗宾逊饰)所代表着的父权理性的冲突,这一理性在本片的表现是一种监禁主义式的,相信法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点,并在日常行为中高度维护,表现出了主流的NT状态。
他们之间的理性冲突,推进着整部电影,尤其是在开篇关于证据的整理上。
以及NT标志性的过度反思,比如调查中,发现可能失踪的移民家庭中的女性被贩卖作为了性工作者,与性工作者的对话,她说了一句“我没有孩子”,克里斯蒂安就会反反复复思考为什么要说这句话,甚至深夜失眠,但这也成为解开谋杀谜团的关键信息。
以及过度自我投射,认为受害男孩和他一样是ND的想法,并推动了克里斯蒂安去拯救这个男孩,以及一群被囚禁的孩子。
但商业电影的问题就是容易造成刻板化,本片以及《生活大爆炸》中所有的ND都以天才的面目出现,但毕竟ND不代表就是天才。
事实上,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面对着沟通与交往的实际困难,才是主调,以及部分有着确定的学习困难。
本片比较典型的是关系的处理上,弟弟布莱斯顿似乎自然地表达对哥哥的爱与依赖,但哥哥似乎很难用语言表达。
两个人的冲突,也是喜剧效果十足。
观影中,附近大哥的笑声也是接连不断。
而男主作为神经多样性的ND,也有着类似无法感受语言和情感的状态。
弟弟始终无法理解,ND意味着什么,这像极了很多无法真正确诊的ND的一生,关系中无法被解释和理解的冲突。
作为一个潜在ND,有些细节在我看来是可以共情的,比如擦防晒的部分,会让我产生难以克制的愤怒以及部分台词,甚至是我日常的口头禅,大意就是,你知道我不喜欢的,我就是要做完,但在NT看来确实是很有意思的喜剧场面。
但最终,兄弟之间的情感仍是动人的,克里斯蒂安一个电话,无论弟弟在哪,都会在24小时之内出现。
即便ND代表克里斯蒂安和NT代表布莱斯顿之间不能完全互相理解,仍然可以有珍贵的情感在流动。
02 系列下的再创作在《会计刺客》中,剧本有些拖沓,片中的叙事线也有些各自为政,同时前期铺垫的文戏部分过长。
但这次的续集,明显是工业体系下的高效产物,视听方面也诚意十足,后者也有我个人喜欢的风格。
本片,没有过长的文戏,适当的暴力戏份装点在两个小时内,文与武结合的更为密切,电影的可看性也就增加了。
同时,坚持将医学元素作为创作的关键部分,突发性学者综合征(Sudden Savantism)也成了不错的奇观设置。
视听仍有诚意,我个人很喜欢弟弟出场后的一场暴力戏份,与一个女性在城市景观下的公寓长桌面前谈论电影,最后对话结束后,镜头缓缓拉出,才是遍地尸体。
同时,做了很多不必要叙事的留白,相较于没完没了的动作场面,多了几分克制。
也让观众,在电影中,在适度的暴力与冲击下,感受着一个新的系列诞生。
当然,在各类大获成功的英雄和杀手系列的阴影之下,最难做的就是创造一个有点新的东西。
而《会计刺客》系列就是这样一个有点新的东西,这一路明显并不容易。
正如导演盖文·欧康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想围绕‘人口贩卖’这个主题,构建一个多重元素的叙事结构”。
而如何轻轻拿起一个沉重的主题,是每一个创作者都面临的问题,导演也实现了自己的意图,一个揭示严肃议题同时又不乏娱乐的电影。
就此来说,以及目前院线的排片,《会计刺客》2仍值得一看。
以及最后猫猫的彩蛋,多少有点欢乐,但我实在受不了猫猫的屁股拍的那么清楚,多少侵犯隐私了。
看完电影《会计刺客2》之后想了半天,这个电影跟会计这个职业到底有啥关系?
就是男主角和麦迪娜副局长去威胁那个披萨工厂的老板的时候,男主角帮那个老板算了一下缴税单的漏洞,然后用美国的税务部门威胁了一下这个老板?
还是说,男主角在黑道上的外号叫“会计”,所以叫会计刺客?
作为商业电影而言,导演的镜头叙事水平很高。
有个片段让人记忆深刻。
西装革履的弟弟坐在桌子边,跟一个穿睡衣的女孩聊天,女孩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
观众会疑惑,这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弟弟的语气明明很温和,聊天的内容是女孩的爱好,就很家常啊。
后来,弟弟接了哥哥电话,被哥哥要求过来帮忙,弟弟很不情愿,但也不得不同意。
回头看女孩,眼泪都堆满眼眶了。
弟弟也很疑惑,问她为啥害怕。
女孩哭着说怕弟弟伤害他弟弟就很生气,觉得女孩无理取闹地怀疑他。
然后站起来,想外走,随着弟弟走出厨房,走过客厅。
观众跟着镜头看到死在客厅的老板、保镖,随着镜头跟着弟弟走向电梯,走廊里的声控灯次第亮起,还有更多的保镖尸体曝露在镜头前。
这种叙事方式,就很经典的基于剪辑,把体现时间线的画面前后颠倒,把答案后置的镜头叙事方式。
很显然,实际的事件发生时间顺序是,弟弟从电梯上来,先打死电梯旁的保镖们,然后打死客厅里的保镖和胖老板。
完成刺杀任务之后,不想杀掉无辜的女孩,就坐在餐桌旁逗逗这个女生。
女孩对着这个杀手,当然害怕了。
如果这组镜头顺序出现,那就会显得比较乏味。
而导演通过剪辑,调整镜头顺序,给观众设置一个悬念,再解密。
这组镜头就有了戏剧性。
商业片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这种叙事能力就是通过剪辑和画面体现出来的。
不过,以爆米花电影的标准来看,这个电影也就是基本合格的水平吧。
比较独特的地方在于角色的人设。
尤其是女杀手脑部受损后,由普通的母亲转换为杀手的设置,还是有点意思的。
但是,整体剧情推进就太普通了。
一眼看到底的普通。
整体剧情线没有惊喜。
个人比较喜欢弟弟这个角色。
是爆米花电影里经典的“江湖人士”的人设。
没有善恶观,但是有亲情作为他的缰绳。
弟弟作为优秀的杀手,凭借个人喜好行事,身材很好,个性可爱。
《会计刺客2》,这几年为数不多有认真写剧情的动作电影。
可惜没看过1,所以电影前期还处在一个接收整理信息的状况。
虽然不补课不影响理解,但是看之前可以补一下。
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爆米花动作片,但没想到还挺有内容的。
大本的角色本身就有很多发挥空间,他的表演也挺精彩的。
不再是传统全能型战士,给了更多文戏发展空间。
并且电影给了很多空间去描写人物形象,有几个段落看着很过瘾,很喜欢这种小空间内的戏剧冲突。
并且个人也很喜欢这种人物设定,天生崇拜这种人。
除此之外,整体剧情设置得挺用心的。
不做过多剧透,但这种和现实情况有所互动,不是随便设置一个假大空的阴谋,就已经比很多粗制滥造的动作片好多了。
是值得花钱到电影院消遣的动作电影。
大本骑摩托的时候,会不会怀念自己的钞能力。
剧情开头JK西蒙斯的角色退休之后当侦探发现了个人口贩卖案,找到了一个女杀手交代完之后被人口贩卖组织杀了,那个女杀手是人口贩卖组织里一个孩子的妈。
上一部的黑妹FBI找到了大本的角色去查幕后的事儿,大本则找到了上一部最后相认的弟弟,一起去调查,中途因为理念不合,黑妹退出了三人组。
女杀手被雇佣去杀黑妹,最后黑妹重伤被大本救了,后面的剧情就是很正常的蝙蝠侠和惩罚者就拯救那些儿童。
只是那个金毛女杀手明明和主线剧情关系那么大,最后大战竟然都没出现。
大本和罚叔的化学反应竟然这么好,文邹邹的傻大个儿哥哥和满嘴F语言的莽夫弟弟。
离第一部八年了,哥哥就主动给弟弟打了一通电话,还是求帮忙的,真的笑死。
中间还有两个人互相开导的剧情,就是有的剧情放中间显得太散。
不愧是夜魔侠和惩罚者,虽然这个夜魔侠是前一任。
剧情没第一部那么紧凑细腻,但总体还算能看得下去,是一个好故事,可能俗套但能让人看得下去,这年头讲好一个故事太多导演都做不到了。
如果你喜欢伸冤人,侠探杰克这类电影,那我觉得会计刺客2也会是个不错的电影。
这片子其实很一般,文戏冗长,枪战戏都很短很一般,最后一场沙漠里解救孩子的枪战本来应该是全片重头戏,结果拍成了冲进去一通乱扫,镜头剪的稀碎,设定上反派可是个美国老兵黑帮,枪手还有好多退役特种兵,结果那破基地里连个防弹掩体都没弄,被俩人开个车进来全扫死了。
剧情也有很奇怪的点,那非法移民老墨小孩的亲妈咋变成金发孤狼职业杀手的,咋失忆的。
感觉导演和编剧才是有双向情感障碍的躁郁症患者。
这部犯罪题材商业片让俩躁郁症杀手暴打红脖排外牛仔和人贩子美国老兵黑帮,解救非法移民小孩,本质上还是支持民主党那一套DEI反右翼民粹MAGA的所谓美式左翼电影。
怪不得特朗普最近假借贸易保护和文化保护让空心化多年的好莱坞制作流程回流美国,其实是在敲打好莱坞报仇。
搞不懂为啥评分比第一部高那么多,或者说,这下搞懂为啥评分这么高了。
《会计刺客2》。
5分。
加文·欧康诺导演,本·阿弗莱克、乔·博恩瑟主演作品。
特别喜欢第一部,印象中本·阿弗莱克在办公室的玻璃板上计算的桥段令我赞叹,虽然全剧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特别期待第二部,看到两兄弟说要去酒吧喝个大醉却特么一人点了一支小啤酒坐那儿尬聊的时候,我感觉状态要出来了,果然安排了撩人的舞蹈以及猝不及防的动作戏。
但很遗憾,这样的冲击感没有持续。
因为,反派一直没有大boss。
事实上,我对乔·博恩瑟的好感首先来自《行尸走肉》,但也终结于此剧,毕竟在逃亡的路上他睡了好兄弟的老婆。
乔·博恩瑟是一个状态炸裂的演员,他很适合出演反派,如果在这部戏中安排他做大boss,终极带着女杀手艾妮丝和沃尔夫一战,应该会很有看头。
遗憾,他饰演的布莱斯顿和沃尔夫是兄弟,一个唠唠叨叨神经质般的渴望得到哥哥的爱的暴躁弟弟。
在天才的哥哥各种秀后,最终兄弟俩都败给了电脑黑客组和人工智能,这样的设置令整个故事索然无味,而在第一部中,本·阿弗莱克简直是个数学家。
而激情戏,竟然没有……
压缩到90分钟会好很多,带着上一部期待,会感觉失落。里面对上一部的智囊有一个展现挺好的,文戏和笑点处理的还不错,整体性不错。虽然有感觉圈钱来的时候大本还是愿意期待一下,整体不如上一部。在家看和电影院不会有太多差,没什么大银幕感觉,等流媒体吧。
这卡司根本不用改就能直接拍蝙蝠侠
剧情太拖沓了,一直到最后才进入正片。上一部是关爱自闭儿童,这一部是关爱被拐儿童。
个人觉得比第一部好看 延续性做得很好 We should go 弟弟的橙色棒棒糖Dreamboat 就不用提号角日报老板和Medina丑女的回归了如果说动作戏不好看的话 第一部也不好看这部起码也凸显会计的作用了😂虽然只是体现在台词里
少了第一部的那种泠冽感,这部有点合家欢
再一翻《会计刺客》居然都是将近十年前的片子了,第一部其实就一般,从来没想过这个都能续上,看起来就像是专门为了卖一下兄弟骨科拍的,剧情是指望不上什么了,我纯嗑吧,咱也是搞上真的夜魔侠和惩罚者了。
冗长而乏味,各种浮夸到毫无代入感的设定与偏写实的摄影风格格格不入。动作戏极端稀少,全片都是两个中年男人打嘴炮实在是劝退。
和上一部风格天差地别,个人两部都喜欢,动作喜剧加大本,不可能不喜欢。
大本老得太快了。剧情观感真的越来越基。
太平庸了,浪费了大本,主角和弟弟的和解线,讲的有点草率….然后,跟会计没啥关系却一直强行点题,弟弟形象的刻画也很无趣 那个哈伯什么学院,跟速度与激情里那种手眼通天无所不能的弱智组织一样没有存在的必要…..
怎么能拍的这么话痨、空洞、无聊。
睡着了
磨磨唧唧臭又长,又没什么意思。
反正也知道什么最受欢迎,所以这部就直接卖兄弟情了,其他也就随便对付一下了。
亚马逊这种白人中产定制化出品的电影真的好难看啊
好失望啊~
能看得出来原来的想法是让这个系列另辟蹊径,赋予一些真正的社会意义,比如儿童人口trafficing,但实际上只是拍出了故作深沉的平庸。另外大本真的有弟弟影帝小本,荧幕弟弟令我觉得有点出戏。
👍👍👍👍👍👍
1.其实那个女杀手的戏份跟全剧并不搭边影响了主线剧情,你说她都失忆了也不去找自己的儿子,拍她有什么意义呢?拍到一半,她的戏份事实上就丢掉了;2.大本去救孩子们也很突兀,莫名其妙,哪怕你跟女杀手一起去救呢,女杀手的戏份也就接上了;3.本片事实上丢掉了第一部分的优点:即发挥会计师功能,通过各种审计来发现线索通过这种反差感来推进剧情本片丢掉了这一部分后就变成了单纯的动作片;4.美国佬把墨西哥农民害的破产逼得墨西哥人民拖家带口偷渡美国然后他们又扮演起了拯救者的角色杀人诛心莫过于此啊!墨西哥人看完之后还得说声谢谢呗?5.女局长看到大本的人马黑进游客的电脑就大呼小叫说受不了真是令人捧腹,她是第一天当美匪的官吗?PS:大本是真老了,一张老脸抽巴的,可能是加州的房子被烧了,需要钱花才会接拍9年前的老片续集!
没有安娜·肯德里克减一星,剧情比第一部差很远,与弟弟在一起就开始话唠模式了,一大段一大段不知所云的对白。再来个无所不能的人体AI协助,导演理解未来人工智能就是听话的顶尖黑客吗。(翻译为《暗算》或《会计师》都比这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