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阿迈德
Le Jeune Ahmed,少年阿默(港),少年阿罕默德(台),Young Ahmed,艾哈迈德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主演:伊迪尔·本·阿迪,Olivier Bonnaud,Myriem Akheddiou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法国语言:法语,阿拉伯语年份:2019
简介:阿迈德是一个生活在比利时的移民少年。像许多摸索个人价值的青春期孩子一样,阿迈德对父母和学校定下的规则有疑问。曾经是心中偶像的表哥叛逆地离开了比利时。青春期敏感孤独的少年之心需要叛逆的做派来武装。他于是也模仿起表哥,并和社区补习班年轻的数学女老师发生了冲突……详细 >
达内自己信服吗?
全程对主角:你想干嘛、你在干嘛、你都干了些啥…
叙事非常糟糕,虽然很像单车少年的角色设计,但却远远比不上前者人物深度,更别说给穆斯林看,给普通的白左看复杂度都欠佳。
#72nd Cannes# 最佳导演奖!!!达内兄弟正常发挥的水平,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达内电影。视听近乎完美,对非职业演员的调教也堪称杰出。出色地将极端穆斯林问题与青春期叛逆、家庭问题(父母离异)、穆斯林社群生存和文化状况(竟然还包括了穆斯林的多样性)、互联网极端思想的传播、阶级背景(有着极端思想的伊玛目的主要职业是经营一家小超市……),乃至少年犯改造的社会机构体系等等融为一炉,讲得相当清晰。视听上则是独步天下的达内式的现实主义手法,精心设计的手持长镜头+自然光效+不用音乐(仅在片尾字幕有音乐),某种意义上视听完成度甚至好于《单车少年》。当然剧作还是有问题,有长评。
80多分钟数次泪目,为选角如此完美,为那只舔手掌的奶牛,为那副眼镜、那根狗尾巴草和田野上的吻,为爬楼和那一摔。13岁的少年与整个世界的对抗,想起罗塞塔。导演的掌控力在方方面面,比罗塞塔更加精准了。何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同样拍闷葫芦,单车少年那么鲜活,阿迈德的内心戏就真的都只憋在内心
观影过程中的感官还是能被导演不断调动的,以为阿迈德会被亲情、善意、爱情解救,可最后真的是“醒悟”了么?!这个题材太难拍了,不到一个半小时的容量会觉得像个青春迷途故事
比较平庸的达内作品,而且这样敏感的话题被表现得过于浅显,少年的宗教洗脑过程在达内的自然主义手法下却像是个流水账,只有少女亲吻少年的段落还闪烁了些普世情感的光芒,另外结尾太想当然了,还不如在坠落时直接黑屏比较好,台词一说出口就破功了。
对达内不感冒
可能外人根本无法了解教徒的狂热,所以就没有剖析,只是呈现了这种偏执。也因此,问题不会被真正的解决,他要么坚持下手,要么继续等待机会,请求原谅是最不可信的。
我真觉得某些信仰会导致人愚蠢又愚昧,看着都可笑
没啥亮点
穆斯林+青少年+教育。imdb影迷评分6.6,metascore 66,信箱3.1,评分不高是因为太激进了么?比利时《Animal》与本片类似,全程跟拍男孩,近距离再现本人经历全过程。本片剧本涉及面广泛,触及可触到的各个层面,《Animal》没有做到这一点。按照本片拍法,这部电影对穆斯林比对非穆斯林的价值更大,因为祸根和解药都在他们手中,不知道穆斯林们对于这种极端宗教教育、人类命运体、责任等问题怎么看。对非穆斯林来说,看完更悲观,我们似乎对极端恐怖主义行为无能为力,人文关怀doesn't work啊。这真的是现实吗?
流畅 与 稳定
片末久违的又一次“跌落”调度实现了达内兄弟近年来最强的一瞬影像煽动
短小精悍。看得我浑身发冷,后半程始终被那个可怕的悬念牵引着。达内兄弟说这是一部“不洁”的电影,所以他们选择先让自己成为“异教徒”。把狂热、偏执、扭曲又被包装为纯粹的信仰,深埋在一张纯真、无辜、阳光的面庞之下,用这张脸承载的非理性去攻击世俗的伦理道德,再用人性的欲望和生命的本能将这种冷酷的教条反噬。不通晓文化背景并不妨碍理解,因为这种困境和张力是普世的。最绝的技艺是,所有戏剧冲突都以一种处变不惊的节奏推进:一个亲吻、一次跌落——惊爆点就等在赛道终点,但你依然为之震惊。这与肯·洛奇的方式相反,但双方分别从南北坡登上现实主义高峰。老哥俩的功力是“随风潜入夜”,戛纳最佳导演奖完全是手到擒来。
极其极端但人物塑造缺失,I can’t accept.
依旧是达内的手持肩扛,一个被邪教蛊惑的青年最后在被救赎中觉醒。纪录风格的剧情片该怎么拍?主人公的前史该如何给出?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这个故事?本片的导演给了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故事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内在情绪张力。最后的结局收在阿迈德获得老师的救助,还算是一个较有希望的结尾,也凸显了导演的人道主义立场。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热爱生命,热爱人的,三星半。
融不进文化语境,看不出少年心思,仅靠镜头呈现推动的“年轻”,有点无聊。
C / 第一部达内,比预期好不少……感觉有点过于执着对头部的刻画,而本片主角的头部(包括面部)却又几乎始终拒绝着观众,以至于特写所能营造的空间始终太现实且完整。镜头反而没办法构造一个穿梭于不同器官的任意空间,削弱了那些关键性身体时刻的力量(比如奔跑、快走等)。阿迈德最后走向老师家时他所做的并非执拗地继续极端宗教指引下的任务,而更接近于一次纯粹的“掷骰子”式选择,因而他需要的是圣女贞德一般在行动时掷地有声的脚步,而不是坠落后的画外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