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和主人公小琪一样,从小时候的畅想未来,到10年寒窗苦读,再到放飞自我的大学生活,最终步入工作单位,过着和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幸福路上 (2017)7.72017 / 中国台湾 / 动画 / 宋欣颖 / 桂纶镁 魏德圣大多数人都会痛苦迷茫,为了生存不得不麻木地接受现在的一切,小琪也是,再次回到童年的幸福路时,幸福路早已物是人非。
童年的小伙伴也没有一个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想变成有钱人的许圣恩去世了,想去美国找爸爸的庄贝蒂也明白了所谓的爸爸其实永远都找不到。
成长就是这样,撕碎所有的幻想,现实血淋淋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只能面对。
虽然现实这样不堪,但是生活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小时候的温暖是父母给予的,长大后,失去荫蔽的我们独自面对,才觉得这个世界变了。
你相信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这是小琪的阿嬷一直想传递给小琪的,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人生虽然并不完美,但还是容得下每个人小小的幸福。
不管外界怎么样,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人的痛苦其实归根结底来源于贪,欲望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对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
小琪虽然事业,婚姻不顺,但是还有爱她的父母,以及上天赐给她的宝宝。
相比小琪,童年密友贝蒂的际遇其实更加让人同情,但是贝蒂却看地很透彻很简单,抓住了人生的幸福。
相信可以幸福,你的人生就会幸福。
我觉得这是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
至于政治背景,我觉得导演只是想让故事更加真实,并没有什么倾向。
毕竟人就是活在政治中的。
互相割裂不了。
总之,希望这部电影能被更多观众看到。
那個人人都相爭著想穿上小綠的求學記憶;不太乾淨的臭水溝;吃著檳榔把林淑琪從棍子底下救出來的阿嬤,一切都真實地溫暖到我。
解嚴後的動盪、選舉輪替、各種遊行示威,大時代背景也歷歷在目。
然而一向善感的我反而沒哭得太慘烈。
整部電影似乎不太能那麼深刻地牽動我的情感,我不太能對主角感同身受。
細膩的動畫、導演的誠意能感受到,可惜整體給我感覺是一部平鋪直敘的作品。
何謂「幸福」?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電影好像給我一種搔不到癢處之感。
老子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孩,整部电影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童年、少年和成年后,这分别对应了人生中幸福、热血和烦恼三种情感。
每当女孩碰到烦恼的时候都会回忆起童年的故事,包括姥姥会和她隔空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女主心里的矛盾和挣扎,同时在不断矛盾和挣扎中不断成长;当然电影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深深的关爱,同时通过爸爸买彩票妈妈买菜这些小细节来加深刻画了人物,更能体现出导演对生活的解读和细致入微的观察。
最后我想说:童年的幸福;少年的热血;成年的烦恼;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人设在不停的崩塌和重建!
在了解《幸福路上》之前,可能以为这部动画片偏低龄向,毕竟成年人不再屑于把幸福二字挂在嘴边。
加上童真的画风、清新的配乐,以及开篇颇为魔幻风格的想象段落,都似乎使它显得过于可爱了一点。
未曾想在可爱的外表之下,这部台湾动画其实涉及到不少历史政治事件,包括不仅限于解严、学运、蓝绿、移民等关键词,更串联了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事件等时代节点。
电影主题也在亲情之外,更多地讨论到民族、女性等身份认同。
这是导演宋欣颖执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作品,它其实是由2013年导演的同名短片发展而来。
长片于2017年亮相釜山电影节,2018年1月5日台湾上映。
在第二十届台北电影奖上,一举获得百万首奖、最佳动画片和观众票选奖。
桂纶镁为女主角林淑琪配音,《海角七号》导演魏德胜也献声参演了主角表哥一角。
成长在幸福路,儿时的林淑琪充满想象力。
她会把父亲工厂烟囱里冒出的浓烟想象成美味的草莓冰激凌,把阿美族外祖母想象成深山里吃人的老妖怪。
嘴里嚼着混血同学赠送的美国巧克力,可以让她满足得驰骋天际。
勇敢的表哥在她脑海中,成了禁书国度的叛逆王子。
成年以后,林淑琪再度回到家乡的幸福路,回忆往事种种,却似物是人非。
七大姑八大姨推搡着催她生儿育女,家人过着能吃上饭活着就算幸福的平凡人生。
曾经为理想愤然弃医从文,背井离乡来到美国打拼,天台上许下“要成为很有用的大人改变社会”的少年志愿,如今想来好像什么也没有抓住。
在幸福路,林淑琪又一次遇到儿时的伙伴庄贝蒂,听闻和诉说她们各自殊途的命运,勾连经年以来的变迁遭遇。
遇到自己不曾见过的长辈的另一面,体会岁月的辛酸和生命的无常。
也遇到她自己,追问自己究竟是谁,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什么,自己到底该在哪里,而哪里才有幸福。
电影的主角小琪生于1975年,导演宋欣颖生于1974年。
影片中,林淑琪选择文科专业,到报社打工赚钱,远渡重洋婚嫁,都与现实里宋欣颖导演的经历非常相似。
导演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于芝加哥某影视后期公司工作。
在那里她感到作为亚裔女性的被边缘化,并更坚定自己导演作品的决心。
《幸福路上》自然是部具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它选取回忆视角,讲述个人成长,实则托出从主角记事起,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到新千年后的社会转变。
由于事后追溯,影片整体叙事宏观而全知,令观众同创作者一道,对彼时当事人的诸多选择发出感慨唏嘘。
这些选择和经历,离不开台湾本土的改变及其和美国的关系。
年幼的小琪觉得美国一切都好,等自己真的拥有曾经迫切渴望的美国家庭,却发现其间无法弥合的文化障碍。
支持工人权益,却不被工人父母所理解。
毅然从文所学,只得变成打工赚钱的工具。
电影把主角的生日设置为蒋介石去世之日,更加强了巧合宿命般的隐喻。
这也倒不是说《幸福路上》有多么激进的政治观点,因为上述事件实际只是蜻蜓点水地溶在日常中,体现方式也十分生活化。
喧闹的亲戚们羡慕混血宝宝,认为去美国可以赚大钱,他们自己却并不理解其中的艰难。
电影想说的更像是,社会事件也许并不直接影响个人,但即使不关心政治的人们,也无时无刻被卷在社会的大潮中。
就像艳羡的美国圣诞树上的饰品,其实就来自父母打工的加工厂。
儿时伙伴庄贝蒂笃信威武的美国爸爸会来接她,想象自己不曾去过的远方。
当梦想幻灭,金发碧眼的她竟要染上一头黑发,表演异域的舞蹈卖艺。
再相见时,反而是林淑琪成了所谓的美国人,庄贝蒂洋人外貌的小孩却讲着一口流利国语。
庄贝蒂与林淑琪二人分别的婚恋,加之她们各自母亲的境遇,还写出了女性在这族群混杂、身份交织且不断迁徙的环境里的不同命运。
敏感亦不乏温柔地,体察到每个角色内心,让背后即使高屋建瓴的社会议题,也转译为个人诚恳的所见所感。
差异与迁徙,就意味着别离。
片中的几场别离戏,不管家人还是朋友,无论生离死别,都被刻画得尤其动人。
个人角度重历历史,带来一种真实触感。
而动画方式演绎现实,又把其中晦涩的成人隐喻,化为天真口吻。
穿插在今时与往日之间的,还有天马行空的幻想。
流畅灵动的转场,夸张典型的造型,亦发挥了真人电影难以呈现的从容。
比如已故的外祖母数度跳出与主角心灵对话,放真人电影里怕是要成鬼片或者玄幻,在此处却舒展出淡淡的温馨与智慧: “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
” “妹仔,幸福是没有永远的啦。
” 在地性、动画媒介、叙事立场等许多方面,《幸福路上》接近香港的《麦兜故事》风格,虽然它不及后者那样纯粹与跳脱。
在动画产业并不繁荣的台湾,能够诞生这样一部切身讲述自己故事的动画长片,无论如何值得喜悦。
幸福究竟在哪里?
也许幸福只是在路上。
剧情:63分。
演员颜值和演技:64分。
画面:60分。
服装道具:50分。
音乐和音效:60分。
综合评价:6.2分。
剧情方面:从小就是乖乖女,习惯服从家长,虽然得到了看似不错的留洋生活,但文化的不同注定与美国老公走不到一起。
从抗议游行到女主的一些政治和权益主张,从陈水扁到连战再到马英九。
作品主动将政治带入作品,且未加入明显的“台独”主张,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善意。
情来,感人,接地气,但并不是很吸引人,剧情水准中等偏上一些。
演员方面:人物外在形象很一般,面部表情还算细腻,动作比较自然,配音水准还是可以的。
画面上:画面效果制作上很一般,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的水准。
对于景物的呈现也很一般。
服装道具:就是一些常服,没什么可以说的。
音乐与音效:音效比较逼真,ED还行。
所以综上所述,本剧推荐指数:三星半,可以一看。
小琪从小是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长大的,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和邻里之间的邻居打招呼,和我们许多人生活成长的环境一样。
小时候我们会期待着每晚晚饭时间的动画节目,还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奇思妙想而闹出笑话。
小时候我们会有很多对未来的想象和梦想,当一个班的好朋友离开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珍贵的友情而伤心落泪。
后来周围的人对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期望,期望我们的成绩能更好,期望我们以后能做他们所希望的特别赚钱的工作。
最后小琪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在大学勇敢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后来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危机,但是在哥哥的介绍下,她还是实现了小时候的一个愿望-去美国。
但是当她真正去到了美国,她却发现美国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后来她也不能免俗的为了赚钱养活父母沦为了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所幸她在美国遇到了自己的爱人,虽然最后离婚了,可是当她回到台湾的老家,她依然能够和爸妈,自己的孩子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
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追逐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完成自己所憧憬的梦想,可是成长并不是如同理想中一帆风顺。
成长路上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命运和归宿。
小时候那个特别调皮早早辍学的同学最后虽然赚了很多钱买了房子,可是却因为一次地震失去了生命。
小时候羡慕的家境优越的同学,也因为家庭原因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最后早早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成长中存在着很多未知,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但是当我们一边叹息着生活的不如意,一边抱怨着自己的不快乐回忆着从前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在品尝着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百般滋味,或许幸福本就不是个完美的概念,为了生计,为了希望,在奔波的路上反复品味着不同的味道,也许这才是幸福的真实模样。
这部电影里穿插了很多台湾本土的政治文化风情,还有一些奇幻的色彩。
本以为可以从中看到非常多主角后来生活的改变,但是看到最多的也只是她反复做出的妥协,可能这就是我们一代接着一代的真实写照吧,没有那么的震天动地,存在更多的更像是生命的循环往复,但你总能从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二零一八年瑞士洛加诺电影节,欧洲首映。
导演坐在我的前排,谢幕时她转头,我们俩两双乌晶闪烁的眼睛相击。
今天准备重温一下,顺手搜了豆瓣评论,有点惊讶,有的豆友说剧情单薄,有的说导演太感性只讲自己,有咸味鸡汤的感觉。
或许是留学经历能让我对这部片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共鸣。
随着主角的成长,越陷越深,影片结束我进洗手间啜泣了十多分钟,过了半个月我就回国了。
如今再回味,感慨普通女孩儿干干净净的成长其实就是这样,如果讲导演感悟太多导致影片显得剧情单薄鸡汤过咸,也是正常的,毕竟人到中年,很多俗事变得不再新奇,人生其实也不会有太多俗事跌宕起伏才是我们向往的真水无香与花好月圆。
坦然回忆坎坷,共鸣自然沉浮于双眼。
在我的感动中,在导演的影片里。
这是一部导演为自己而作的作品,所以同作为真水无香和花好月圆的向往者,值得一赏。
/出十
幸福是什么?
看到这个电影题目第一时间想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幸福路上》啊,是啊,走在幸福的路上,那什么又是幸福呢?
我想,每个人心中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
电影所带给我的“幸福”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亲情、友情以及社会。
真的是特别羡慕林淑琪这样的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浓浓的父母爱的家庭下长大,羡慕这个随时随地充满着想象力的女孩,在一个充满着爱的家庭下长大,所以也是一个毫不吝啬爱的女孩,把爱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结识了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贝蒂。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温暖的,伴随着小琪的想象力,电影一直在温柔的慢慢展开叙述着这幸福一家子的关系,随着社会动荡,电影也慢慢趋于阴冷一些,小琪也终于长成了一个充满着成长青春烦恼的女孩。
这里提及的电影中提到的影射社会问题的情节,你看啊,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跟着社会一起成长吗,虽然看的过程中感觉跳到社会情节这一方面会有点突兀,这也是比较多评论诟病的一方面,不过,我个人认为是挡不住那些让我感动的那一方面的。
写一篇文章如果把它当成任务来完成的话,这篇文章写的应该很糟吧。
整整半个月没有把这篇文章写下去,还写什么幸福呢,这就感觉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吧。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可以是那个给自己立无数flag的人,却也是那个永远都做不到的人,这说出去多可笑啊,也不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人生就是这样啊,就是给自己下定无数个决心去改变他。
你看啊,林淑琪,长大之后的林淑琪,走进社会之后的林淑琪变得再也不是那个永远充满阳光笑哈哈的女孩了,因为我们啊,每一天都是烦恼的被社会推着走着过着这每一天都重复的日子,离开家乡,前往美国,是她为自己做出的努力,为自己做出的改变。
可是啊,仅仅做出一次改变,生活就可以开始变得顺风顺水了吗?
就能没有困难了吗?
那我是真的很羡慕这样的人生啊。
战胜一个困难挫折,又会马上迎来下一个困难挫折,你问,上帝啊,你替我关上一扇门时,还要为我打开一扇窗,我很感谢你,可是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要把我那扇门关了呢?
这个时候的林淑琪就特别想她的姥姥,每个人在自己最难受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那个人,一定是在自己内心柔软深处最依赖的那个人,是像山一样可以一直依赖的人。
但是啊,人这一生啊,最不能做的就是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依赖的那个人会在那一天忽然离开你,然后你就会发现,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想想,把自己的生活寄予在一个人的身上去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件这么冒险的事,这可是拿自己的一生去赌去冒险的一件事,要是输了,不仅什么都没有了,这剩下的日子自己能好好过吗,还会有幸福可言吗?
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这么冒险的位置呢?
明明换一个角度,就会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啊。
本来是想好好写幸福的,不知不觉,又开始越来越丧了。
生活中,是一个会把自己所有的快乐都带给身边的人,不想看到大家那么伤心,所以是一个甘愿扮演小丑角色的人。
小丑说,小丑是最难扮演的,哪怕哭,也一定要笑着哭出来。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家里的人因为过节杀了小琪最爱的小鸡煮着吃了,小琪很难过,姥姥却对小琪说:“人要活下去,就是要吃,既然这只鸡被牺牲,所以要好好把它吃完,这样才是尊敬它的生命。
”人要活下去一定不能紧紧的惦记着一个地方不松手,你要朝前走啊,这一路没有人会帮你,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解决。
幸福是什么,幸福真的就是自己放过自己。
放过自己,放松心态,努力的朝前走,往幸福的方向一直一直走,走在前往幸福的路上就是幸福路上啊。
在one上看到过一句话:忘记从来不是一件可以彻底完成的事情。
记得是常态,忘记才是偶尔。
心是不可逆的人,人和事只要来过,便是永远住下了。
所以有时候只要能短暂忘记一小会,就已经是命对人最大的仁慈。
来自颜卤煮。
学会忘记吧,学会放下吧。
幸福路上,幸福正在路上,幸福就在路上。
如果到处去找幸福,从台湾跑到美国也不一定就能找到。
如果就停留在一个地方,幸福也许可能会自己出现。
但是悲观失望,否定幸福,或许幸福也就离开了。
小琪一家搬到了幸福路,感觉从此就会走向幸福,但是剧情还是比较贴近现实,他们一家还是平平淡淡,甚至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小琪上学一开始成绩并不好,最开始是由于没有交补习费,结果老师都不透题给她,和她一样的还有金发碧眼的但又是在台湾土生土长的白人女孩庄贝蒂,以及要帮爸爸当乩童的许圣恩。
后来小琪又迷上了爱情小说不能自拔,成绩也一般般,但是就在那时候她发现妈妈带她去求人的不易。
后来也是在阿嬷的鼓励下,相信自己,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但是面临高考的时候,家人一直想让她学医,她在那种政治环境下竟然也觉得应该读文科更能肩负拯救社会的担子。
但是后来她才发现,现实总是啪啪打脸。
自己学的东西没啥用处,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找到工作也是被某些政客利用,现实的社会并没有改变多少。
甚至她参与的那些运动并没有改变底层人的生活,最明显的就是他爸爸,受了工伤也没有多少补助。
她去了美国,以为那就是她从小到大梦想的所在,能见到圣诞树,能有自由的空气,更加皿煮,但是事实上还是被打脸。
有恐怖袭击,所以她才正好有机会过去。
去了之后,工作也并不如意。
梦想中王子拯救公主的剧情更没有出现,遇到一个白人相识相知相恋,本以为会幸福圆满,结果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生活产生太多分歧,最后正好因为她阿嬷去世的缘故,她也就回到了台湾。
发现只有爸爸妈妈能完全的包容她,那里才是幸福的起点和终点。
想到了一个小故事,小狗问她妈妈,幸福在哪,狗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小狗就追着她的尾巴使劲跑,却一直原地打转还追不上幸福的尾巴,然后等她坐下来,幸福的尾巴也就陪伴在她身边了。
再看庄贝蒂,金发碧眼,美国人在台湾留的种,然后就跑了,所谓的罗曼蒂克。
结果她妈妈也是很辛苦把她抚养大。
她由于与周边人的不一样,其实也是从小受到异样的目光对待。
长大之后,或许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或许因为从小缺少父爱,婚姻总是失败。
最后,只是安定下来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就好。
小琪的父母也很辛苦。
她妈妈搬到幸福路之后,为了小琪的未来也是拼尽全力,各种打工,为了帮小琪上补习班,接各种兼职,在幼儿园烧饭,后来还靠捡垃圾补贴家用。
他爸爸虽然找了工厂的工作,但工资并不高,还寄希望于买彩票中奖发财。
后来很老了退休了,还要去干保安补贴家用。
好在小琪的家里很温暖,特别是还有一个阿美族的阿嬷一直给小琪很多鼓励,做人以及幸福的道理早就说给她听。
小琪的爸爸妈妈也特别爱她。
一家人很开心,一家人在一起就最好。
其他的政治梦想那真是虚无缥缈,无非是给人当了垫脚石,做了一颗小小的棋子。
有人批评这个动画,政治味太重,其实我倒觉得是反过来讲的,动画虽然提了很多这方面的,但其实是反对普通人去参与,参与了就太傻。
比如小琪的表哥,眼睛都变成色盲了。
比如小琪自己,做了很多当时觉得很对的事,结果没有改变社会的现状,只是给某些投机者上升提供了舞台。
特别是阿扁,那真是最大的投机者,造势让自己上升到最高位,却没实现为普通老百姓谋福利,自身却利用职权贪污腐败。
������&
本来是想把今年所有参选奥斯卡的动画片都看看,一起写个观感的。
但是看完《幸福路上》,我触动很深。
这部电影的原型是2013年的一个同名动画短片,只有12分钟,当年大受好评,于是导演又花了5年时间,完成了现在的动画长片。
其实刚刚开始看到影片的画风,以及偏魔幻风格的想象桥段后,以为可能是一部低龄动画片,但是越往后看你会发现,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整个故事讲述了小琪的成长经历,有着浓浓的政治色彩,不过关键的还是讲述了小琪在迷惘的人生中慢慢找到幸福的过程。
从小琪的个人角度,重历了台湾这几十年的历史,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又把一些隐晦的话题,用天马星空的幻想表现出来,夸张却又直击人心。
看完电影,发现30多岁小琪的人生和我们的人生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那条幸福路难道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生活的某某路吗?
学生时代,我们不是也一样,学习拼音,上台讲故事,一样被老师罚站,一样在大扫除时打来打去。
也曾因为好友的离开感到悲伤,为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而头疼。
毕业之后,因为工作而烦恼,为自己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而迷惘。
你成为了你理想的人吗?
你的故事,有什么留下?
我想念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使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
我想念小时候,那种和爸妈在一起的生活,即使每天有没完没了的唠叨。
当初的我现在好吗?
我又是谁,我却说不清楚。
每每这个时候,我会想起稻香里面的歌词: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回家吧,虽然梦想我们不一定能实现,但我们的人生却不是灰白的,我们有能力将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就像阿嫲说的:“你相信是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死什么。
幸福要用心去看!
”
故事也就是借助动画形式还算能看,流水账式的纪录方式并无新意,跨界鸡汤
野心很大,企圖用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描繪台灣大時代的變遷~觀影過程中,我數度淚流滿面,雖然<幸福路上>有很多缺點,動畫和劇本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不過我的確感受到創作者的真誠情感~台灣動畫不容易,值得支持:)
如我服了。老铁。用爱情和意识形态纯纯恶心我是吧。
过于注重历史事件,却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削弱了主角线剧情,比如女主角在美国是做什么工作的?
很湾湾风格,画风丑萌
hhhhhhhhh以动画展示的典型“台独”论述
@2018-11-21 20:38:49
台湾40年变迁~岁月与少女的童话
这个故事情节真的完全不适合做成动漫啊,配音非常出戏,跟画面贴合度为零。整体也乱糟糟的,家庭关系夹杂着个人探讨,却又渲染了太多政治背景,更适合拍个MV吧
想象的有点儿多吧,女主配音感觉嘴里含了水
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不幸福就是不幸福啊
特别多意象表达,当然这也是动画形式的魅力。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电影,将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变迁结合,里面串起了特别多的时代事件,小琪个人经历,正如每个人的个人经历,不同但是本质相似,是很温暖的动画。
一部个人成长记录,也是一部台湾政治简史。这个世界多么痛苦和美好,有幸福,但没有永远幸福,有幸福,却好像总是差一步。原谅我在最后一刻哭的稀里哗啦,个人终究是时代背景下难以选择的卑微的存在,但是并不妨碍在幸福路上寻找。
導演說 在台灣做動畫真的是太艱難了,根本沒有這個產業,靠的全是一腔熱血。雖然還是在講大道理,但是都能被恰巧感受到(可能就是動畫的魅力所在(一段台灣史加閩南話台灣當地人才會更有代入感
一家人哭哭笑笑、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离别团聚,也蛮好的。只是我没有经历过。
所谓小确幸。
片頭即結局的隱喻:當小琪伸手想和白馬王子一起走,卻被電車車門永隔而哀怨時,她沒注意到,電車的軌跡和白馬的步伐,其實是同一個方向。換言之,這條小棋曾經不願坐上的人生選擇(庸俗、齊頭、同父母輩),其實遠比她幻想過的那條(菁英、領先、僅限洋面)更快抵達著她的幸福未來,只待她的睜眼察覺。
桂綸鎂配音唯一敗筆
即便用金箔纸来包裹大便,也一样是大便
诚意很满,但确实有点杂乱。桂纶镁配小女孩声音好像少年陈嘉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