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本·夏罗克
主演:埃米尔·艾尔-马斯里,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刘易斯·格里本,埃莉·哈丁顿,卡伊斯·纳塞夫,卡梅隆·富尔顿,西尔维·弗诺,豪尔赫·吉迪,桑吉弗·科赫利,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阿拉伯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是对在苏格兰岛上等待庇护的难民的一次另类观察。 它聚焦于一位背负重担背离祖国的年轻叙利亚音乐家奥马尔。详细 >
身不离琴,去哪儿都提着笨重的琴盒,在四季变化中无奈又无聊的平安中等待获得身份,申请在战火中的亲人也逃离家乡。电话那头留在家乡的亲人却劝他像参与内战的哥哥一样为国而战。暴雪帮助当地人寻羊的时候发现了一具难民尸体,严重打击了他,后来独自去掩埋了尸体后做了决定?最后没看明白结尾
喜欢,风格和气质有点小独特。
有点惨又有点积极 有点现实又有点可爱 有点像罗那个啥和阿那个啥 再夹杂一点英式冷幽默 最后竟然他们说的是英语 果然一句也听不懂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if you work hard enough. -do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i hope so.
年度惊喜!剧本、摄影、表演都很棒。从一个相对轻松的视角讲一个沉重的题材。前半段喜剧部分很精彩,后半段的悲情也很动人。剧本前后呼应的细节很多,完成度非常高。摄影太加分了,构图很美。最后,这个阿富汗Freddie Mercury实在太好笑了!!
开头示范课 难民不要性骚扰和讲种族歧视字眼
福茂喜欢这种啊…这不是观察 是浅层且概念化的 用力过度的表象堆砌 艺术形态而言一般 追求传播效果大概是无可厚非的
听到苏格兰口音好亲切,记得当时叙利亚难民到格拉斯哥的时候同学都去欢迎游行了,对于苏格兰高地景观和社会氛围制郁/治愈的打开方式做对了,就是结尾的高光有点刻意
有些地方不错,但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都有点尬,可能我太容易替别人尴尬了,固定镜头放大了这种尴尬感以及我还是基本听不懂苏格兰口音…难受,好想要字幕啊,感觉只有男主说自己语言配字幕的部分是我真的懂了能共情的…以及,在苏格兰北部群岛拍的片是不是都要给人看点极光哈哈
译名挺清晰的——如何“流亡边界”,又何谓“边缘状态”。影像风格冷清空寂但却带着一点黑色幽默,虽然是难民题材,但却并不伤春悲秋。
又是这种惺惺作态的新人新作。
这种题材容易处在边缘状态,拍的好是人文,拍不好是消费
sitcom文本+slowcinema表达。好看,感动。
#TIFF20 和生活在苏格兰的叙利亚难民看着同一个六人行
片尾曲 “Al Hilm Aj Jaayi”
还能记起到这儿来之前你的样子吗?记得固然很重要,但那已经是过去了。苏格兰小岛的冷峻是叙述难民故事的一个恰如其分的地方。
难民题材的没少看,不是很有新意的故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状态,最后的片尾曲真的很好听,要找来听下
据说福茂喜欢,我妄自揣度一下原因:“人物近景构图很肖像,室内的人物走位则很后印象派,很多场景的光线也保持了油画的方法,几乎就是从法国取材而来的视觉风格,法国人想不喜欢都难。”印象派画家用技巧和画笔发现底层人物之美,导演借来了这一层意义,用这样的镜头描画难民。因此,它依然要被看作白人世界内化出的一种视角,并成功规避掉了很多白人视角的不适和可疑之处。(以上仅直接观感,未必属实)
伏笔真多,每一次对话都不是废话,每一个场景都不是废镜。
冷冽下的温柔总是打动人心,但其实这部片子的走向远比阿基更冷。几个配角都质朴可爱,而Omar不想回到过去,又割舍不掉过去,一眼望不到未来,又还是期盼未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身不离琴,去哪儿都提着笨重的琴盒,在四季变化中无奈又无聊的平安中等待获得身份,申请在战火中的亲人也逃离家乡。电话那头留在家乡的亲人却劝他像参与内战的哥哥一样为国而战。暴雪帮助当地人寻羊的时候发现了一具难民尸体,严重打击了他,后来独自去掩埋了尸体后做了决定?最后没看明白结尾
喜欢,风格和气质有点小独特。
有点惨又有点积极 有点现实又有点可爱 有点像罗那个啥和阿那个啥 再夹杂一点英式冷幽默 最后竟然他们说的是英语 果然一句也听不懂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if you work hard enough. -do you really believe that? -i hope so.
年度惊喜!剧本、摄影、表演都很棒。从一个相对轻松的视角讲一个沉重的题材。前半段喜剧部分很精彩,后半段的悲情也很动人。剧本前后呼应的细节很多,完成度非常高。摄影太加分了,构图很美。最后,这个阿富汗Freddie Mercury实在太好笑了!!
开头示范课 难民不要性骚扰和讲种族歧视字眼
福茂喜欢这种啊…这不是观察 是浅层且概念化的 用力过度的表象堆砌 艺术形态而言一般 追求传播效果大概是无可厚非的
听到苏格兰口音好亲切,记得当时叙利亚难民到格拉斯哥的时候同学都去欢迎游行了,对于苏格兰高地景观和社会氛围制郁/治愈的打开方式做对了,就是结尾的高光有点刻意
有些地方不错,但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都有点尬,可能我太容易替别人尴尬了,固定镜头放大了这种尴尬感以及我还是基本听不懂苏格兰口音…难受,好想要字幕啊,感觉只有男主说自己语言配字幕的部分是我真的懂了能共情的…以及,在苏格兰北部群岛拍的片是不是都要给人看点极光哈哈
译名挺清晰的——如何“流亡边界”,又何谓“边缘状态”。影像风格冷清空寂但却带着一点黑色幽默,虽然是难民题材,但却并不伤春悲秋。
又是这种惺惺作态的新人新作。
这种题材容易处在边缘状态,拍的好是人文,拍不好是消费
sitcom文本+slowcinema表达。好看,感动。
#TIFF20 和生活在苏格兰的叙利亚难民看着同一个六人行
片尾曲 “Al Hilm Aj Jaayi”
还能记起到这儿来之前你的样子吗?记得固然很重要,但那已经是过去了。苏格兰小岛的冷峻是叙述难民故事的一个恰如其分的地方。
难民题材的没少看,不是很有新意的故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状态,最后的片尾曲真的很好听,要找来听下
据说福茂喜欢,我妄自揣度一下原因:“人物近景构图很肖像,室内的人物走位则很后印象派,很多场景的光线也保持了油画的方法,几乎就是从法国取材而来的视觉风格,法国人想不喜欢都难。”印象派画家用技巧和画笔发现底层人物之美,导演借来了这一层意义,用这样的镜头描画难民。因此,它依然要被看作白人世界内化出的一种视角,并成功规避掉了很多白人视角的不适和可疑之处。(以上仅直接观感,未必属实)
伏笔真多,每一次对话都不是废话,每一个场景都不是废镜。
冷冽下的温柔总是打动人心,但其实这部片子的走向远比阿基更冷。几个配角都质朴可爱,而Omar不想回到过去,又割舍不掉过去,一眼望不到未来,又还是期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