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小孩子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每个小孩的脑子里都是另外一个世界。
这部片子也宣扬了美国人的基本理念: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不同的,不要小看了自己。
所有大事都是从看起来不显眼的小事开始的。
很佩服把孩子玩玩具的过程拍成了一部电影。
每部美漫里,超级英雄都是special one。
不过这电影反转了:其实根本没有special one。
超级英雄站一堆,却要靠小人物潇洒走一回。
每个人都special。
结局的设计使影片变为了非常规的套层结构。
结尾回到好莱坞电影永恒的主题家庭与亲情这上面。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可圈可点的闪光点很多!
我是看完了《驯龙高手2》和《变形金刚》过来评价的,驯龙的影评那时候貌似没写,似乎也是没有太多印象, 可能是第一部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于是再看到成群结队的小龙在大屏幕前晃来晃去总会有点迷糊,对了,那里面的爹爹死的很好,恩,这个等我想起来的去那个电影页面说。
周末无聊翻出来的电影,没想到会给我这样的惊喜。
相比于保证很高期待看了的却从头到尾没笑出来一声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可爱的动画片竟能激发我的笑点四五次,片尾还有一丝丝感动,在那个不太快乐的2014年,这也算是又一大惊喜了。
画面:四星半现如今这动画电影的技术已经不用质疑了,毕竟连星星的表情都能做出来,做几个积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不同的是,影片中的所有一切一切完完全全由积木展现,这却是让人惊叹的。
我们看到了积木的浪花,积木的蒸汽,爆炸,彩虹,一切都是那么的可爱,颜色是那么的缤纷靓丽。
而在这一切之上,画面中的细节又是展现的那样细致入微,人物的表情,衣着,服饰,包括脸上的胡子,对于这种单位是方块的世界观,能够展现到这种程度,主创人员的想象力是可见一斑的。
人物:五星DC的正义联盟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了,不过现在这乐高的世界里一睹为快也是件开心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当这些英雄人物汇聚在一起说着自己应该说的话却在一个自己不应该生活的世界里的时候,带来的种种槽点和各种令人捧腹的笑话真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幽默。
但是,这种层次又不会让没有看过这些电影的人们看不懂。
你可能不明白绿灯侠跟超人放在一起有什么好笑的,那么蝙蝠侠喜欢黑色总能让你噗嗤一下吧:你可能没有童年不知道两个米开朗基罗都是谁,邓布利多和甘道夫的梗看不明白,星际迷航的大飞船总能看懂吧。
这样一部电影里面的人物混杂到足足能够沾满一座墙,然而我们却还是感受到了每个人不同的内涵和个性,而当最后这一切揭开谜底的时候,我们有会同样动容。
剧情:五星好的,还是超级英雄,超级英雄依然是一个小人物,美国式的演讲,不过这么多这么多的老套的内容,为什么还是会让人记住呢?
原因就在于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们的主人公们自己完成的。
这想必是这部电影最让人兴奋的地方吧。
(当然,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美帝国的小孩子们也被超级英雄们的形象洗脑很深啊。
)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了这么精彩的一个故事,这么有趣的一个又一个的积木造型,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有一个的超级建筑师。
最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竟然都是真的,于是我们看到最后才会有跟片中人物一样的共鸣“这些都是你一个人做的吗?
”是啊,这些真的是一个两个导演,几个编剧完成的作品吗?
他没有教育却仍然深刻,没有刻意而流露出来的无比自然。
这部影片全篇节奏紧凑,内容丰富,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而最后当真相解密的时候又让人恍然大悟,伴随着音乐一起回味影片中的种种美好。
挺好的,当华纳拍完了《哈利波特》这下又玩完了《指环王》,我挺期待他下一部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动画片的!
倒不是说梗多便是牛逼。
一个电影中梗多到一个不留神就会错过的地步,很欢乐好不好?自己察觉不到便装出一副冷高的语气说看不懂与低龄化的是什么屌丝心态?情节?卧槽还有人拿情节说事儿。
我从来不是乐高迷,小时候玩过也对此无感,只是真心喜欢这部电影。
随意秀下限真的好么?
乐高这么久才出第一部大电影也算是时机成熟,乐高积木这东西其实在中国没啥影响力,毕竟价格昂贵,其对80后的影响还不如弹珠,而且其电子游戏在亚洲基本没销量,在欧美却卖的飞起。
这种玩具在欧美成了完全垄断级别的玩具,欧美很多作品里都能看到,这也算是少有的欧美货打不进中国的案例之一了。
本片华纳发挥了旗下拥有版权的人物优势,整个DC都是它的,有趣的是在乐高里,DC的大明星是蝙蝠侠而非超人,而且,这两个人的性格被乐高化之后有了很有趣的设定,一个过度爱耍酷,一个过度乐观,将其原本的特性喜剧化了,也算是给DC迷一个休闲的享受。
片子还是讲的小人物做大事的励志故事,但是影片后半居然直接把世界观完全打破,这点很牛,法瑞尔和他儿子之间的互动把影片的故事升华了,而且也把乐高影响好几代的特点展现了出来,将玩具的概念很好的融合进了电影中,怪不得票房大卖。
不过我看完片子之后还是不会去玩乐高的,我更喜欢一些机械类的组装玩具,比如变形金刚和高达,而非积木类的。
作为一名高龄乐高粉,我和儿子一起在第一时间看了TLM,我目前还觉得那是2014我最喜欢的电影。
当然,这是某种偏激的论断 —— TLM面向的观众群可能并不是所有人。
真正能全面appreciate这片的观众,多半自己是lego粉,当然, 如果家里还有同样迷乐高的父母/孩子,那就更美好了。
TLM之所以特别,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里面有很多只有资深粉才真正懂的梗。
首先,那个主角小人Emmet Brickowski,片子里就是个“generic” construction worker。
很多资深粉看到这个人物的出现,就开始乐了—— lego粉里有一族就是专门收藏trade各种小人(以及小人部件)的,不过哪个“小人粉”都不会对这个拥有一张最最大众的脸,最最最普通头发,最最最简单身体还不带任何配件的小人多看上一眼的。
这个小人的市场value也就1块钱左右吧(有些限量版小人,如:Mr.gold 要几百美元的)。
所以lego粉一看就知道Emmet是个MR. nobody.正是这个隐形梗和后面反复提到的“special one”不停地呼应,才显得特别可乐。
另一个有趣的隐形梗,是关于Master Builder的。
电影里,master builder (MB) 就是那些特牛X的lego玩家。
MB们可以随心所欲按自己的想法拼出各种东西。
(lego爱好者有很多自己的杂志,常常发表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8过,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和Emmet差不多,只能捣鼓出些不成器,乱78糟的东西,比方那个“double decker couch”。
看到那个傻乎乎的双层沙发,lego粉又笑了,不是因为那个沙发傻,而是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是那个平凡的傻瓜。
这个梗并没有完,TLM接下来假惺惺的安慰大家:没关系,这么傻的设计其实说不定哪天还会有用滴哦。。。
然后,这个梗还没有完,安慰完了普通创造力的粉,TML又开始假惺惺的说教起牛牛粉:完全freestyle也不一定好哦,有时候还是要看看instruction滴哦“ lego粉又笑了,是啊是啊,全部freestyle,lego的套系都卖不出去咧。。。
:)中间许多大家都看得明白的直白梗,我就不累述了。
最后说说片中最大的隐形梗:超级邪恶牛B无限的秘密武器Kragle!
整个TML里,Kragle显得老神秘了,被描绘成各种毁灭性的可怕。。。
猜了很久以后,Kragle终于浮出水面 —— 它就是等等。。。
一管胶水!
lego粉笑到肚子痛 —— 真的,如果你是个lego粉,那么你肯定会在某一瞬间有过这样的想法。
因为lego的模型其实都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损坏,你还得把八百年前的instruction找出来修复,搞不好就要推到重来。
这种心痛,每个lego迷都会经历,所以你会像片中那个"the Man Upstairs"一样样的把所有成品都供起来,而且恨不能把它们都用胶水牢牢的固定——酱紫就永远不会坏不会坏不会坏了。。。。
啊哈哈哈。。。
TML这时候的重点终于来了:lego的生命力在你把它们永远固定下来的那一刻,就完全丧失了。
lego的真正魅力在于不断的翻新,不断的创造。
甭管你能创造出啥来。。。。
私下嘀咕一下:老爸仔细观看儿子的那些天马行空的lego设计的那段,我特别特别感动 一方面是家里的崽崽也经常造出些这样奇奇怪怪的东西,另一方面,也在缅怀自己快要失掉的创造力。
我个人觉得,一部电影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结尾。
TML的这个结尾非常惊艳,没有任何丢到你脸上的大道理,但是你会意了。
总的来说,TML是一部看起来无厘头,甚至有点傻傻的儿童片,但其实里面的心机埋得很深。
Lego在用各种最体贴最温情的方式告诉自己的粉丝:我们懂你们。。。
:)
(我也不知道这些算不算剧透,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标上吧。
)美国人拍动画片永远显得不那么“纯洁”,总是想要借着小孩子的世界来讲述成人的故事,这部《乐高大电影》也不例外。
这是一部孩子的想像力战胜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的故事,虽然最后二者的握手言和在逻辑上显得有些突兀,但是who care,只要能让孩子们欢呼,成人们唏嘘就足够了。
多到逆天的彩蛋是本片的主要乐趣(起码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星战系列、中土世界、超级英雄、魔法巫师都在本片有所“客串”(相信土生土长的美国观众应该会看到更多的彩蛋),在观影过程中挑彩蛋是一件十分有乐趣的事情。
另外,我严重怀疑主角掉到现实世界的那个场景是《星际穿越》的彩蛋,但是这部电影制作的时候貌似《星际穿越》还没上映呢吧,时间上总感觉不太对。
一部好的电影能够给人多角度的思考方向,对于《乐高》来说,我其实将它看作是一次原子世界对比特世界的逆袭。
互联网正在统治全世界,电子游戏、虚拟现实正逐渐占据着孩子们的童年,乐高这样的传统玩具不甘于没落,于是打造了这样一部充满着回忆、乐趣的电影,来告诉人们:“只要人类的想像力还在,我就不会消失”(好一番充满阴谋论的论调)。
究竟这是一次反潮流的挣扎,还是一次试图将人们拯救回现实的尝试,这就见仁见智了,但毕竟它还是给我们送上了一部优秀的电影。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脑洞之作,我起码愿意给它四星的分数,并且有时间的话会多看几遍。
最后,从影片结尾来看的话……期待第二部。
乐高大电影,5分一流的广告电影,不仅阐述了乐高的玩法也是对活泼好动充满想象力的小孩儿却被大人们称作熊孩子说法的最大的反击。
彩蛋角色很多,官方吐槽有趣,情节也很不错,在彩蛋差不多的情况下,剧情撵着《头号玩家》 《无敌破坏王2》这俩打,动画效果和创意都值得夸奖。
作为电影可以划为优秀的动画电影,除了趣味与笑点还涵盖了平凡人的相信自己以及父子之间的亲情,笑过之后能让人多一些更深层的感触,不仅是庆幸自己的童年没被父母扼杀想象力,更有着自己有朝一日为人父母会不会被网上的熊孩子言论终日洗脑而做出剪掉孩子翅膀事情的恐惧,感觉这会是很多父母看了之后会愧疚的影片(我不会愧疚的,我会让孩子像我以前一样快乐自由)作为广告的话,看完之后我这个从来不玩乐高的人都想买一套乐高玩玩了,足见其效应。
推荐一下,可以看看
在片中,很令克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艾米特向坏警察解释自己是如何的normal时,当坏警察在播放对他朋友的采访时,他不会猜到他在他们眼中会是那样的平庸,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对自己的认识和别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有着很大的偏差,艾米特虽知道自己不是100分,那最起码是60分,但却发现自己是nothing,什么都不是,一个世界的过客,没有人发现或在意他的失踪。
而对于我们来讲,都认为自己是最有趣的,最重要的,最卓越的,最有思想的人,各种most,其实只是worst,都认为自己special,结果却是最平庸。
就像我在初中时,每星期与一个保受排斥的女生一起出黑板报,然后踏着夜色回家,在她几次都无法入选团员时,为她鸣不平,而在多年后的同学会上,我提起我们一起出黑板报的经历时,她竟然说完全没有印象。
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种触动,虽然我们之前没什么,但我以为对她来,我是special的一个朋友,结果我是nobody。
艾米特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一天当中的任何事情都是严格按照指导书来做,并且装做很happy,一切都是那么的awsome。
就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使他无法停下思考他的人生意义,他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这是种吃了麦旋风的麻木。
这些指导书似一个个台阶,把我们领向平庸。
它们就藏在别人的话语中,社会的认同中,父母的期望中,朋友的攀比中,老婆和儿子的眼神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正因如此循规蹈矩,我们才越发平庸电影其实的主旨并算是这个,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比如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从有序中获得更多创造力。
作为发明了“投票机”的成人来说,我们如何给孩子更多创造的空间。
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等等等等
无论你怎么想,乐高就是这么堂而皇之地硬给你拼了一部、凑了一部喜剧来,结果让人抑制不住地笑散了。
无数丰富的有趣的精巧的东西蕴含其中,甚至让我相信这部影片一定是在片子里所传达的“自(hu)由(lai)”、“协作”的精神下产生的。
虽然已经不愿意动不动就和国漫比了(没劲),可既然说到这了,禁不住想顺嘴提一句我们恐怕缺的没准就是这种东西。
喜剧片特别是恶搞片一个很大的难处就在于如何让喜剧精神一以贯之,而不会在片子的后半部分或结尾时因为照顾完成度而散掉。
就像我们听相声时常遇见的情况,观众在被噼啪作响的包袱逗得前仰后合的同时,收尾却淡而无味,于是整个作品就像一个人走着走着就突然拐了。
当我看到由乐高世界忽然转换到真人世界时我差点以为我又遇见了这种情况,可是没想到那一小点稍微的尴尬竟被如神来之笔的结尾给完全救回,甚至还有所升华(指喜剧方面),但是并不不是一个新奇的点子,而是十分符合情理的生活逻辑的化用,于是不但有笑点还有萌点。
至于是什么我就不明说了,我希望每一个意外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自己去感受这种意外带来的快乐。
一个对于电影与众不同的全新体验,很多场景剧情看起来都似曾相识,但却又完全是另外一种观感和视觉的体验,华纳把旗下众多的电影都进行了一遍吐槽,笑点密集,又蠢又贱还特别无厘头,电影里到处都是聪明的彩蛋还有笑点,尽管是平庸传统的屌丝逆袭故事,但故事结构也超越了传统剧情的叙事模式,把一个商业性质的广告片做成画面这样精致轻松的电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极具个性与魔力,离奇而可爱,又完美诠释了乐高精神。
我对乐高没什么意见,但这个风格实在接受不了
甘道夫和邓布利多就像双胞胎;超人和绿灯侠弱爆了,蝙蝠侠戴绿帽子;也许我们都是乐高。2014.8.5坎斯克
够贱格够味道……
别提恶搞不恶搞,别提致敬不致敬,别提故事有多俗套,别提人物有多脸谱,塑料片萌成这样,我还特意把这部电影放在儿童节看,作为一个乐高脑残粉,你知道我有多欢乐吗?6000万美元的预算拍出了1.5亿的感觉,我这个Master Builder真是与有荣焉。中国不上映,华纳的公关是有多差啊?
when the sound track doesnt go alone the movie was just shit!
这是给乐高脑残粉准备的狂欢,和我无关。虽然作为处女座,喜欢乐高的严丝合缝,但是做成动画片还是怪,正方形的海浪和气泡,你认同吗?
一坨闹剧,乱七八糟
什么破玩意儿 太傻逼了
有点幼稚
其實沒那麼好啊
实在没看懂笑点和趣味在哪儿?
前面還可以,老實說後面真人演的部分太做作了。太扣分。
本来就是没什么内涵的电影,结果还是下载的偷拍版,依依娃娃不知道在乱说什么,图像也是一片糊。
陈词滥调
最完整最全面地展现了乐高的精神。如果你玩过乐高回过头来看这部影片就知道它有多么经典和伟大。
简直太贱太欢乐了,许多笑点极冷,简直匪夷所思。。甚至是部给大人看的动画——如果真的是年纪特别小的小朋友,很多笑点体会不了呀。看之前完全不知道剧情,没想到这么有意思。作为一个建筑工程湿,乐高简直是造梦嘛。不过没能一贱到底,有点遗憾吧,哈哈哈(内心太阴暗了我)
简直笑爆了,又萌又蠢又贱,绝对的反英雄。
一如既往的巴拉巴拉
远超预期,温情可爱。
“这一切都是真的,因为它押韵有律” 全片就笑了这么一下…要没最后真人出现,就是一很难get到点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