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男孩
The Boys in the Band
导演:乔·曼特罗
主演:吉姆·帕森斯,扎克瑞·昆图,马特·波莫,安德鲁·兰内斯,查尔斯·卡维尔,罗宾·德·齐泽斯,布莱恩·胡奇森,迈克尔·本杰明·华盛顿,塔克·霍金斯,布莱恩·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百老汇舞台剧《乐队男孩》(The Boys in the Band)将被翻拍为电影,舞台剧全员卡司吉姆·帕森斯、扎克瑞·昆图、安德鲁·兰内斯、马特·波莫、查理·卡维尔、罗宾·德·齐泽斯、塔克·霍金斯、迈克尔·本杰明·华盛顿、布莱恩·胡奇森回归出演,乔·曼特罗执导,瑞恩·墨菲将担任制片人,Netflix出资打造。该..详细 >
我以为Alan最后会向Michael表白,但电影的结尾更有趣。60年代真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原作的舞台剧就诞生于那个时代。
大段对话,话痨,都不是问题,用这样平淡无奇的手法直接演一场舞台剧一点不高明。退一步说,及时作为舞台剧,冲突点和最后人物的醒悟也是太牵强
7/10。
哎,就是,看一群人表演上世纪中期的gay,在一个不变的布景里大谈自己的生活因为性取向有多不寻常,我还不如去看纪录片(x
是1968年的话剧改编的,所以脑子就联想到了1970年的公司;Andrew又不住地让我跳戏到假声(很难不跳)。评论都说翻拍得没有新意,但我并没有看过1970年的电影版,所以就剧本和演员的表演来看,值得我打五星。剧本叙事很清晰明了,适合我这种笨人看(嗯,我看不懂aia,我摊牌),然后故事很精彩。电影拍出来没有特别强烈的舞台感,比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要好很多,虽然大部分场景都局限于一间屋子内,但是镜头语言很有电影感,爱Joe Mantello。1950s真是好年代,同性恋文化已逐渐发展成熟,也没有爱滋病和里根政府的困扰。
希望出轨的演员能有更多的机会,同情分+1
较1970年的电影没啥区别,作为翻拍片少了社会背景的刻画,深刻度也就大打折扣。时间变了,我们还是没变,同性恋还是一样的宿命,蹭各地的party,和姐妹撕逼,为爱情流泪,为容颜伤心,临时抱佛脚向神明忏悔,然后朝着红灯区一路狂奔。我们,无处皈依的我们。
可能是期望过高了…
诡异。2.4
3.1 整个电影立项就是个错误,如果新版做旧到几乎完全还原,那么没有拍的必要,如果做新到彻底不一样那就没必要拿“乐队男孩”的名头,可悲的是成片是个半吊子。最不能忍受的是摄影和剪辑,老版采用中景可以一览人物关系,如非必要的人物情绪以及情感反应变化绝不采用特写,新版不但特写颇多,这还使得影片的剪辑节奏非常快,完全破坏了带入感。
钱财,相貌,口才,尊严,在60年代末的挣扎面前原来都不堪一击,关于同志、年龄、肤色,只消一场所谓游戏,就煽得起心底最深的自卑甚至自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武器,一动情,都是先把自己伤得最狠。多难得凑齐这群从美剧就开始喜爱的同志演员啊,要是能掰成一部长篇美剧就好了。但没机会去百老汇看现场版,能有电影版的福利也很满足了。孔雀永远是美好的肉体担当。可算能够再见Quinto和Watkins演gay,格外心满意足。
无趣庸俗
让人窒息,舞台剧拍法,纯靠台词输出,老姐姐撕逼都能拍得这么无聊。
将所有stereo type集合到舞台上,呈现一出说教却也令人出神惆怅的身份纠葛苦难史。5/10
挺舞台剧的确实 但是都演的很好 爱看 孔雀和耳朵之间的chemistry意料之外的可爱/ 汉客和拉瑞这一对看得好感动十分代入/外来的敌意 加上自我憎恶 不论弯直 每个人都将被吞没于无边夜色之中
Cheap gay sentiment fake-ass soap-opera with some stereotype latino and negro jokes trying to be woke theatre piece, only ended to be pathetic and boring as hell.(2020s怎么这么多逼着人出柜的“杰作”阿,好无语,这时候又不说性向是隐私了?然后因为别人比较迟认知自己是gay,就要被迫接受对方无休无止的露水出轨?How woke!哦结尾发现还真是舞台剧改编啊,失败的、无聊的尝试🥱
Not really into this
看这一群drama queens撕逼2小时真让人头疼。要不是冲着那几个熟脸演员根本看不下去
虽然靠演员强撑,但是看过如今纽约gay的生活之后难免很难再从boy band的故事产生共鸣。and很好奇孔雀会打给谁呢
单一空间的群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