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危笑

Smile,夺命微笑,微笑(台),魅笑(港),笑死,Something's Wrong with Rose

主演:索茜·贝肯,凯尔·加尔纳,凯特琳·斯塔西,罗宾·薇格特,杰西·厄舍,卡尔·潘,朱迪·雷耶斯,凯文·凯皮,罗布·摩根,吉莲·珍塞尔,马蒂·马图利斯,朵拉·济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危笑》剧照

危笑 剧照 NO.1危笑 剧照 NO.2危笑 剧照 NO.3危笑 剧照 NO.4危笑 剧照 NO.5危笑 剧照 NO.6危笑 剧照 NO.13危笑 剧照 NO.14危笑 剧照 NO.15危笑 剧照 NO.16危笑 剧照 NO.17危笑 剧照 NO.18危笑 剧照 NO.19危笑 剧照 NO.20

《危笑》长篇影评

 1 ) 不合格心理医生的求死之路

刚看完铁血战士5看这个片,感觉女主智商真的有问题,还没有铁血战士5女主的智商高。

这片的女主设定是心理医生啊,心理医生难道不需要掌握说服人的技能吗?

被诅咒后,全程居然一个人都没有说服过。

唯一的合格表现就是说please让警员男友查信息。

而且心理医生不是最清楚怎么表现得像个正常人或者非正常人吗?

结果在医生面前装不了病人,连个药都骗不到,在自己男友和姐姐面前也装不了正常人,直接就能把话说死,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很好奇她是怎么在心理医生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的?

 2 ) 过往无法抹除,怪物不会消失

撇开逻辑上的槽点,《危笑》是一部把隐喻做得极好的惊悚电影,影片中让人害怕的怪物不再是传统宗教或传说里的怪物,而是循着人类创伤而来,作为创伤隐喻存在的怪物。

以至于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常常忘了它是一部恐怖片。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女主小时候目睹了母亲的自杀,为此自责内疚,某日她接诊了一位“急性精神失常”患者,患者同样当她的面自杀了,从此她开始看见患者口中的怪物,并一步步踏上了患者的老路——无法胜任工作,紧张焦虑,被当成疯子送到急诊。

为了自救,她回到了母亲死去的小屋和怪物对峙,可是…如果怪物循着创伤而来,那么战胜它的方式,恐怕不是消灭,而是接受。

影片里,怪物无处不在,在女主开车的时候,在女主和人交谈的时候,在女主参加生日聚会的时候,看似老套的jump scare ,却是这个隐喻第一次打动我的地方。

在现实里创伤不会具象,但它同样也不分场合地出现,可能是几个你不想听到的单词,句子,新闻故事,或者仅仅是一块颜色,一个味道,一个场景。

它勾起不好的体验与回忆,就像忽然出现在你面前,恐吓你的怪物,破坏你的时空感,现实感,让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者沮丧愤怒,茫然不知所措。

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你变得紧张,你担心失态,你要做很多准备。

女主怀疑自己疯了,她找到自己的精神科医生,但医生拒绝为她开药,她展开自救,发现自己只是这个怪物制造的连环自杀案中可能的一个。

她开始向周围人求助,但很可惜,她得到的回应同她给那位自杀死去的患者的回应一样。

这是焦虑,是压力大,是疯了,是无法面对母亲的死亡。

“你们根本没有在听我说的话,” 她愤怒地控诉,而这恰好也是死去患者在自杀前说过的话。

只有你一个人能看见的怪物,希望别人理解是太高的期待了。

女主穷尽了一切办法,没能赶走怪物,而怪物却开始以熟悉的人的面孔出现。

那些她认识的人,她爱的人,爱她的人,他们说着话,却忽然变成了怪物。

她的人际关系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开始瓦解。

你不知道他们谁会变成下一个怪物。

你感到不安,一切出乎意料的声音都让你害怕,电话声,敲门声。

最糟的是,你有时候会忘记自己做过的事情,你不敢开门,不敢接电话,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令你困扰。

终于,无法忍受的女主为了结束这一切,开车前往母亲自杀的小屋,她决定,哪怕失败了,也要将怪物关在这里,不再害人。

她面对母亲的幻象喊出,我当时只有十岁,我没有报警帮你是因为我很害怕。

而后她点燃了煤油,烧掉了房子和怪物。

回到了爱她的人身边。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happy ending就大错特错毕竟,喊上几句能了结的痛苦,又何必在身上背负三十年,即便成为精神科医生也无法改变呢?

真正的伤痛不会轻易放过你甚至无法被解决。

最终结局反转。

事实上,如果没有结局的反转,我不会给本片打五星,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想要升华主题,却流于表面的三流惊悚。

而正因为这个结局,它变得如此真实。

这才是生活的真面目,怪物的真面目啊。

每当你以为你已经摆脱它的时候,它总会跳出来,嘲笑你,告诉你过往并未落幕。

而事实也往往如此。

让人绝望的不是好不了,是每当你以为你好了的时候,它总会不经意间,死灰复燃,跳出来一秒把你打回原形。

就好像,你满怀期待,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而明天永远不会到来。

一旦你绝望放弃,怪物便会接管你的意志,死亡开始来临。

正如你永远无法抹掉过去,你也永远无法消灭怪物。

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甚至感觉和知觉。

但怪物一定会赢吗?

如果赌注是生命的话,未必如此太想消灭它才是失败的根源,和怪物斗争的经验在于,你要知道,怪物一旦纠缠上你,就可能再也不会消失,你可能得接受它的存在,接受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一种常态,在它出现的时候,闭上眼睛,等它离开。

也许某一天它不会再来,或者很长很长的时间不会再来,就算再来也没有关系。

你知道它终究会走,你还有停歇的时候。

最后,作为一部惊悚片,我的打分显然有点主观,如果有不愉快的情绪,不建议观看。

 3 ) 非常棒的一部电影

作为对心理学有过一定了解的人,对其中创伤具象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有认同感。

创伤永远不会消失,要不怎么能称为创伤。

它就像一个怪物,时刻的伴在你左右,当你最终无力对抗它时,它就会接管你的身体,反过来伤害那些离你最近的人。

在生活当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在某些时刻受到了伤害,在心中生根发芽,影响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某一时刻抵御不住了,它就像接管了我们的身体一样,对亲近的人发火,做出一些令人后悔莫及的事情,而这个行为又对亲近的人造成了新的创伤,这好像就是个死局,我们被伤害,我们又伤害别人。

或许解开这个死局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某个不为人所的地方,离开人世。

 4 ) 关于“危笑”的收容方法

面对强大的“危笑”邪祟,组织研究并撰写了第一版关于“危笑”的收容方法,希望各位执行特工能够学以致用,勤加练习,以备不时之需。

首先,根据电影里的设定可知,爱笑的邪祟“傻大个”是使用精神攻击的,虽然被选中的“幸运儿”仿佛经历了很多,但很多恐怖场景实际并没有真的发生,而只存在于脑海里。

傻大个首先利用自杀或谋杀事件给幸运儿传递创伤,然后用各种幻象幻听让幸运儿心里崩溃,最后取代其思想。

只有完成了思想入侵,才能真正操纵其身体完成下一轮交接棒。

除了最后一步,其他都是虚的,花里胡哨,所以收容最关键的准备是思想建设。

请牢记:唯物主义战士是无所畏惧的!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面对这样的精神污染的收容,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一步,控制传染源。

一旦发现这样的案例,直接小黑屋伺候,关起来,每天检查一遍精神状态,直接把傻大个耗走。

耗不走怎么办?

第二步,切断传播途径。

清除所有可能自杀或谋杀的工具用品,耳塞眼罩闭目塞听,练习冥想,认清所见所闻皆是虚幻的事实。

内耗严重的时候参考《超感猎杀》直接安眠药或者镇静剂伺候;第三步,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落实一不二必:所有人不得与病例单独接触;如有必要,必须保持两人或两人以上对病例的同时注视;如傻大个企图完成交接工作,必须及时远离并闭上眼睛。

最后,如果以上收容措施都失效,请准备足够当量的炸药,于以下链接(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fetyandpeace)下载“危笑”检测程序用以监测,一旦检测到笑脸,立即触发爆炸,荡平方圆十里,确保阻止幸运儿自杀,或确保没有目击者。

本手册系机密文件,解密时间未知。

 5 ) 恐怖危笑元素下面藏着什么?

影片中,女主作为心理医生,有一天她的一个病人离奇地死在了她的面前,随后她的生活就如受到诅咒般发生了改变。

与其说这是惊悚片,我看到的更多是藏在这惊悚微笑元素下的女主的挣扎。

她遇到了难以忍受的折磨,但这时候她的亲人,恋人,朋友,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她,陪伴她,正如女主所说:我求助过你,你本该是世上最挺我的人,我跟你说心里话,跟你说我怕得要死,跟你说我需要你,你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你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不用面对,天下太平的时候你都好的很,一旦出了差错,哪怕一丁点困难,你就只担心会毁了你的完美人生计划。

我很佩服女主,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怒骂别人。

我很羡慕女主,在这种难以理解的困难时刻能有一个人陪伴自己,相信自己。

这部电影的恐怖元素是基于一个僵硬的小丑危笑,在这程式化的恐怖元素中,我看到了女主内心的挣扎,渐渐认清身边那些不值得的人和事,并努力地,顽强地想要摆脱。

也看到了警察陪伴她破解迷题时的温情。

正如现在,这程式化的生活像块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隐藏在这中间的危险元素让我痛苦与挣扎,当我的如同女主一样受到命运的诅咒,生活的唾弃,有没有人能理解我陪伴我?

我能不能遵从内心来说自己想说的话?

我还能不能坚强地活下去?

 6 ) 可能是2022年最难看的恐怖片之一 —— 《危笑》

在这两个月去了无数次电影院,看了无数次本片的预告后,当我去电影院真正看完了正片我可以清楚的告诉各位这部电影的正片和预告差不多了太多。

从某种程度来说,预告还比正片更为精彩一点。

本片的开头就是预告片里的第一幕,作为精神科医生的女主在尝试与某个病人交流的时候见证了这个病人奇怪的死法。

这个病人先是大叫自己在被某些东西给纠缠着,然后又突然露出奇怪的笑容,最后这个病人再拿起地上的玻璃碎片尝试把自己的脸颊割下来。

在见证了这幕后镜头一转我们就看到了本片的片名。

整部电影的故事跟前几年的一部恐怖片《它在身后》类似,都是讲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一场糟糕(创伤般的经历后)却发现自己被诅咒了。

《它在身后》里是无时无刻向你走来的人就是想要去走你性命的怪物

(《它在身后》里的怪物)而在《危笑》里鬼则是会化身成你身旁熟悉的人并对你露出渗人的笑容。

从某种程度本片里的诅咒也有点类似《午夜凶铃》,影片里的一个桥段就是女主和男主讨论这个诅咒的受害者在多少日后死去,然后女主担心她也会像之前的受害者一样。

即使剧情相似,但也不代表本片的成品和我在上面提到的那两部电影一样优秀。

我不否认本片的第一部分的确有一些令人惊艳的地方,不论是摄影或者是一些瘆人的音乐。

从见证了病人自杀过后的女主回家时,我们就可以到摄影机一直是在缓缓的向前推进,这也同时暗示了诅咒一直在追随。

接着导演所采用的几个突然惊吓的手法都挺不错,毕竟配合上影院声效啥的还是会使你身体一哆嗦。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全片却变得越来越无聊和拖沓,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影片所采用的吓人手法过度重复使得所有剧情走向都在可预测范围内。

影片除开突然惊吓以外,最普遍的吓人手法就是梦境了,例如电影先描绘女主先是拿起小刀狂捅一个人,然后配合巨大声效我们看到镜头切到现实生活里女主刚刚清醒过来。

虽然导演在许多地方都采用了倒转的镜头来对梦境进行暗示,但对我个人来说“描绘做梦”是我很不喜欢的一种阐述方法,更不要说影片里在许多地方都运用了这个手法。

即使影片采用了传统鬼片的手法,但在许多地方的表演和设计上都显得非常滑稽,我所能想到的地方就有两处:1. 朋友的儿子拆开女主赠送的礼物却发现里面是死猫,女主四脚朝天的摔倒一个茶几里。

(在某些地方的设计上使得这一幕让我无法感觉到残忍或对女主的同情,问题可能出在她的表演或动作上) 2. 当女主前往监狱看望一个有同样经历的黑人时,这个黑人得知女主也遭遇了这个诅咒后夸张般反应给观众带来了相反的效应(表演过于用力过度,不合时宜)。

(本片的海报也同时是电影结尾一个怪物的模样)上面所讲述的缺点都使得整部影片没能很好的去传达一个克制和恐怖的氛围。

而本片与《它在身后》和《午夜凶铃》的另一个最大差距在于影片后半部分的剧情。

与凶铃里见到贞子的震撼感,和《它在身后》中对诅咒的最后挑战和一个模糊的结尾,《危笑》后半部分的剧情可以算是比较弱的一个环节了。

导演还特意在结尾加了一个类似做梦般的反转,而看到此处的我就已经完全忍受不了,毕竟我觉得最后女主回到老房子来面对创伤般诅咒的设定实在不够有新意而且情感也不够强烈。

全片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长如果能缩减到一个半小时以内可能会更好,毕竟越看到后头整部电影就变得越发无趣起来。

对于这两周在电影院看完了另外两部最新的恐怖片《野蛮人》和《珀尔》的我来说,《危笑》从许多层面上都显得不够完美。

整个影片的氛围塑造和节奏上都不如两部同档期的恐怖片(推荐大家去看《野蛮人》和《珀尔》),总的来说我不会推荐《危笑》,而本片和A24《男人》可能是我今年去影院看过最烂的两部恐怖片。

4/10

 7 ) 危笑,恐怖片里看阁楼上的疯女人

一直很喜欢恐怖片、惊悚片,他们在表面上展示的是荒诞世界的鬼神异物,也许还充满了暴力,然而底层逻辑依然遵循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

危笑的女主rose因为了解到非人类的恐怖力量而崩溃,可是男友、姐姐、同事因为不了解具体缘由而将她当成社会异端、精神病患者。

认为她疯了。

其实她的无措、崩溃、应激,都是面对鬼怪的正常反应,谁看到非人类入侵自家、得知自己死期将至不害怕呢?

她没有疯。

所以什么是正常的害怕反应,什么是精神失常,界限并不是那么明确。

很多所谓阁楼上的疯女人,是因为被家暴被恐吓,整天活在惊吓当中,对某些事物有了应激反应,其实这是正常的人类情感和行为。

但不知内情的旁观者只会看到表象:她疯了。

你不是会微笑的幸福女人?

你不正常。

久而久之女人便挂上了危笑。

引用弗洛姆的一句话,所谓的“精神病者”,他们并未完全屈服于为自己的战斗中,虽然这种战斗并未成功,但为了拯救自己乃至于产生精神病的症候,他们还在行动。

这些人是有活力的,rose的“疯狂行为”是在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8 ) 作为隐喻的怪物——过去是无法逃避的未来

作为恐怖片,这部片子至少故事性还是比很多同类电影好上不少,至少不是“有鬼—害怕—求助神父/寻找鬼魂遗愿—皆大欢喜/阴魂不散”的模板。

JumpScare很多,但是看完的倒是没有后怕。

欧美的很多恐怖片都有其宗教性的一面,难免有相关元素。

但是这部电影中为什么不拍教堂和神父?

我认为这部电影中涉及的并不是恶魔,而是怪物,因此不需要驱魔的仪式以及宗教的背景。

也是为什么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比较特别的原因。

电影中的怪物是“创伤”的人格化。

不仅是女主Rose在童年时期有创伤,先前一个自杀的教授也有,他的哥哥在20年前也去世了。

“创伤”的确是一个怪物,它收割人的绝望和命运。

这也是电影最有意思的一个点——人的“命运”,也就是不可逃避的事情。

Rose童年有创伤,目睹母亲将死自己却逃出门去。

以及由于母亲有精神疾病、姐姐Holly早早地逃离家,因此极有可能一个人承受了母亲的各种失常,进而造成了她的创伤。

这一切都埋藏在她的过去。

在成长过程中她无法保持一段亲密的关系,让他人进入她的界限。

因此,她与前男友Joel分手,和未婚夫Trevor也总有一份陌生感。

比如,在Trevor第一次登场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只是刚交往不久。

她被过去影响,但过去始终与她保持距离。

直到一个意外——病人在她自杀,一切被打破,过去的一切原来都没有消失,并且时间并没有抹去丝毫,创伤还是强到可以摧毁她。

创伤像病毒一样传播,一旦感染就会侵袭全身。

在电影最后的部分,Rose回到家里,回到母亲死去的床前。

她终于鼓起勇气回头想要和过去说再见,想要说我有勇气直面你,说出这不是我的错,你不能再继续影响我;她还和Joel坦白多年的心事。

可是回过头来想要继续前行时,现实还是当头一棒,创伤没有消失。

这一切就像早已注定一样,从她10岁母亲去世时就播下了种,过去不再是时间线上的一个点,它既在现在,也在未来。

从那时起,过去就悄然构建起了她的未来。

无论是逃避,抑或是挣脱,都是徒劳无功。

过去不会因为一时的鼓起勇气就被吹散,创伤是无法被量化的,无法通过努力和勇气解决、使之平衡。

尤其是在努力之后,发现所做的一切不过轻易地被现实搓成灰,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绝望。

薄弱的、被击溃的意志想要向现实低头。

悲剧般的命运使人窒息,而提及“命运”一词并想暗示宿命论,只是想说明一些不可抗拒、不可逃避、不可拒绝的必然性。

观看到最后,难免希望Rose可以真正放下过去,打败眼前也是心中的怪物,然而HappyEnding是鸡汤,BadEnding则是现实。

 9 ) 该说不说,有些人的微笑,真的是“危笑”

今天特地等舍友关灯睡觉,打开电脑独自一人享受这部《危笑》。

对的,在宿舍看的凌晨场!

我只想说,jump scare 真的深得我心,再害怕也不敢发出声音,哈哈哈哈,原来我害怕的时候是握紧拳头!

这部电影真的是恐惧值拉满!

当时看的时候,已经被前五十多分钟的jump scare 镜头吓得想一拍子关上电脑,一看进度条,妈呀!

怎么还有一个多小时呢?!

带着耳机,穿着睡衣,乌黑的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在瑟瑟发抖,但是!

这确实是一种很独特的享受!

谁懂??

电影的配乐我觉得很妙,它先是有节奏的一点点声音,但是能清晰的捕捉到诡异与阴森,随之而来的就是声音的一瞬间突破,一声警报,一声玻璃碎裂,一声rose,我滴妈,真的怕!

影片的氛围感塑造的也很好,从而达到了一种心理恐惧的效果,这算是西方血腥重口和东方心理惊悚的结合吗?

女主还是比较勇敢的,与其自己畏畏缩缩,不如直面自己的恐惧,击败他,打倒他,做出自己的反抗,不过很可惜,反抗无效,女主的反抗成为了反转,以为自己把恶魔关屋子里一把火烧死了,走出门外长吁一口气,认为自己已经把恶魔拿捏的死死的,实则恶魔早就拿捏你了,就算努力过,一个人的力量也无法战胜恶魔,唉,女主啊,你终究是没有活过一个星期。

电影运用了很多倒置的镜头语言,我觉得这是一种暗示:微笑的力量传播和恶魔创伤痛苦力量传播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对立统一。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trauma,导演的意思一定是要我们勇于面对创伤与困难,试过了可能你会死,但不试,你一定死。

这是我的二刷,第一次给了三星,但这电影确实带劲刺激,好像也是导演的处女作,多给一星鼓励一下吧。

顺便吐槽一下爱情:火车头你未婚妻那么爱你,那么相信你,你给我整这死出??

她疯了你这边界感建立的比帝国大厦都快呀!

期待第二部。

 10 ) 我喜欢这部电影

又是一部被封面耽误了看的好电影,当然,喜欢这种事其实很主观很个人,我是看了2的片段然后激发了兴趣又找来1,本片算是我看过的恐怖片里比较有意思的一部。

故事其实并不新鲜,试图打破诅咒的类型,诅咒的表现形式是诡异的笑容,吓人的地方都是一惊一诈,只能看一次,再看就吓不到,甚至有点好笑,看的过程中我数次后退几秒就为了再看一次惊吓场景,然后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笑,又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其实是个技术活,开头的妹子真的好看,可惜来的快走的也快,女主本身长得就不怎么好看,犯愁或害怕的时候更是一言难尽,唯有最后一幕的时候笑起来看着好一些,然而电影也就结束了。

老屋一段,既像是黑暗侵袭又像是猛鬼街,都是用清明之梦让你以为主角终于战胜了恶魔,然后门一开无事发生,我记得之前还有个创意不错的电影讲一个人每次死后都会用不同身份复活,然后又死去,可惜虎头蛇尾,无法圆上故事。

主角被附身的画面实在太假了,其它特效做的都还可以,唯独这一段,画面往后一拉,怎么看主角都觉得假得很,可说是最大的瑕疵。

《危笑》短评

从精神层面的多向度分裂。几天之内从瑞士这个弹丸之地酝酿出的风暴实为内爆的前兆,是社会规模的,综合性的,断层的,于秩序性切割的崩坍。实际上,我们无法稳定真正的纷争,而是在不断延缓的其衰减的速度而已。为何能在虚构中隐藏着真实的写意性与隐喻性,值得深思。

8分钟前
  • 节操之王
  • 推荐

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SCB Jungs

10分钟前
  • 艳火

欧洲/难民/“为什么南斯拉夫人能进去?”/饮弹自尽的女警

11分钟前
  • 绿胡豆
  • 较差

3.5,我比较认可本片制作团队采取集体意识的创作模式,形式上就有约10个导演和编剧

16分钟前
  • 重归混沌
  • 推荐

城市发展与现代文明的副作用与焦虑感在无形的笼罩之下终将以某种方式爆发……

18分钟前
  • 7-11
  • 推荐

瑞士家园

21分钟前
  • 黄小晓
  • 还行

其实没有说的那么糟 非常有趣的是影片把瑞士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反转 最后南斯拉夫一家进入欧盟边境 而瑞士有钱男不能非常有讽刺意味 looting/moral degeneration/xenophobia/PTSD的女警刻画的也非常仔细 在2020年是真实上演的事情

26分钟前
  • Weilin
  • 还行

3.8收尾乏力,女警的片段非常扯淡,片子从一个小时以后有些失控,但整体来说,它描绘的是欧洲高度发达后必须面对的荒凉和无以为继。欧洲片虽然颓唐,这种描绘末世的死的沉默和混乱却很少有。开头风景、性爱戏、出租车对话的拼贴非常精彩,结尾的演讲与人们删除自己暴行的混剪,让人着实感觉心里荒凉。

30分钟前
  • 🫀Psyche
  • 推荐

自然景色、交配、夜間計程車。瑞士。多線敘事。難民議題,集結且逐漸變大的暴風團。集體恐慌、仇外、狂歡。不太能當災難片看,可能更像是政治寓言。十個青年導演聯合工作完成的影片,有點難想像幕後的工作方法,但結果應該是失敗的,零散而無趣。

34分钟前
  • 花椒滷豆腐
  • 较差

摇摆中立的瑞士也许的未来。

35分钟前
  • l音难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