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圣手

The Wizard of Lies,谎言巫师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米歇尔·菲佛,汉克·阿扎利亚,克里斯汀·康奈利,亚历桑德罗·尼沃拉,莉莉·拉贝,内森·达罗,凯瑟琳·纳杜奇,凯利·奥科,迈克尔·A.戈尔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欺诈圣手》剧照

欺诈圣手 剧照 NO.1欺诈圣手 剧照 NO.2欺诈圣手 剧照 NO.3欺诈圣手 剧照 NO.4欺诈圣手 剧照 NO.5欺诈圣手 剧照 NO.6欺诈圣手 剧照 NO.13欺诈圣手 剧照 NO.14欺诈圣手 剧照 NO.15欺诈圣手 剧照 NO.16欺诈圣手 剧照 NO.17欺诈圣手 剧照 NO.18欺诈圣手 剧照 NO.19欺诈圣手 剧照 NO.20

《欺诈圣手》长篇影评

 1 ) 中国正有大量的此类骗局!

2017年元月, 一个接着一个P2P平台宣布逾期,所谓的逾期,慢慢的就变成了跑路, 一个月几十家平台,没人管,这些网贷没出事前是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官员站台宣传. 出了事后就是非法集资,后果自负! 金融乱象,一地鸡毛! 根源就在于对骗子们根本就没有惩罚力度!甚至是包庇!!珠宝E贷,创利投,理财团,同江金融,君享金融(浙江光大),稳银在线,小宝金服,岁意讯,宏鑫宝,来财街,聪明投,奶瓶理财,蓝金所....还有好多!!.记住这些邪恶的名字!

 2 ) 金融诈骗

距离2008年经济危机过去十年了,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在这次危机中是我听说的唯一一个被抓到的并且受到了惩罚的案例。

如果不是经济大潮退下去,他这块礁石什么时候能够浮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麦道夫诚然是个骗子,他承认了所有对他的有罪指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似乎又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同样是投资人,那些大投行的倒台并没有影响那些经纪人的收入,难道这不是一种诈骗行为吗?

电影并没有描写麦道夫风生水起的时候,没有描写他欺诈的手段,而是从经济危机开始写起,重点是他和他的客户,他的投资者,他的家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对他的关注。

电影前一段,当经济出现问题时,他的客户,他的交易员不断的提示着情况正在恶化,但他也毫无办法,毕竟他做出的是虚假承诺,但他并没有惊慌,他的表现甚至还吸引了他老婆介绍自己姐姐向他这里投资。

当他坚定的回答 没有问题 时,他的家人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家挺正面临崩溃。

正如他在后来的辩护中所说,他极力把家人隔离在交易之外,他知道这些是非法的。

当他终于崩溃东窗事发时,麦道夫承受了巨大压力,他接受了法庭的指控,无数受害者在法庭上对他进行控诉,使得他的罪孽极其深重,可谓罪大恶极。

最终他被判150年监禁,并拍卖了他名下的所有的财产。

这一切他都承受了,面无表情的接受了一切。

随着他进监狱,另一段故事便展开了。

因为他认罪,那些受骗的人就要向他讨债,而他进了监狱,于是舆论的矛头便指向了他想保护的家人。

他的两个儿子带着自己的家庭远离了他们,甚至他妻子的电话都不接。

电影中,老太太在电话里诉说着自己对孩子孙子孙女的思念,这些人围坐在电话机旁,听着老太太的诉说,但没有谁去拿起电话。

这种亲人的离别是痛苦的,近在咫尺,却各在天涯。

明明是至亲,却形同陌路。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他们依然在舆论的漩涡里挣扎,结果闹的大儿子夫妻分居,最终他承受不住舆论压力,在家中自杀,留下了不到两岁的儿子,麦道夫妻子在接受了永远不和麦道夫来往的条件之后,能够和已经痪了淋巴癌的二儿子交流沟通的权利。

不久之后,二儿子也因为淋巴癌去世。

因此,老太太也不再原谅麦道夫,虽然二儿子已经不在了,但她依然不接麦道夫从监狱里打来的电话。

舆论是残忍的。

他在监狱中,得到了大儿子的死讯,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发泄着对麦道夫的痛恨。

他儿子的岳父在电视节目中,诅咒麦道夫在吃饭的时候看到他儿子悬挂在空中的晃来晃去的袜子。

世间的恨也许没有能够超过的了。

这在电视节目中的愤怒,也许会让麦道夫的受害者感到欣慰,虽然他们因此破产,在大街的垃圾桶里翻找着食物。

麦道夫经历了辉煌,达到了顶峰,但很快经历了众叛亲离,妻离子别的痛苦,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最终失去妻子的爱,将孤独的在监狱中的警卫的严密保护下渡过余生。

人生福祸转换,实在只是在一念之间。

但那些真正造成经济危机的金融骗子们又怎么样了呢?

他们什么事情也没有!

甚至还拿到了自己全额的佣金,利用法律,全身而退。

无数人因此失业破产,陷入贫困,这对这些职业经理人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吗?

什么也不会有!

他们会在合适的机会回来,寻找着下一批牺牲者。

整个电影两小时四十多分钟,德尼罗表演的主角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正是他擅长的角色。

他的两个儿子演得也是中规中矩,大儿子的善良,软弱,小儿子的愤怒,都演得比较到位。

豆瓣低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许是不够刺激。

不过,连丧两子,又被爱妻抛弃,自己独自面对一百四十年的监禁,还不够刺激,那些破产的的投资者不得不去翻垃圾度日,还不够刺激吗?

也许电影里表现的对骗子有些宽容,似乎有很多同情的成分,但这不是人性吗?

兔死狐悲的人性啊。

 3 ) 电影以美国历史上最大庞氏骗局(金字塔骗局、非法集资)为背景,讲述了金融巨鳄、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如何玩了一把庞氏骗局。

一个小小的查询的电话,就可以揭露出庞大的金融帝国只是一个骗局,从来没有一分业务,更没有所谓的绝对赚钱的基金,然而所有的人都选择忽视了这个问题,选择相信把自己的所有的资产投到他的公司里,只因为那个200%的利润回报,安全可靠的公司形象。

当麦道夫锒铛入狱,记者采访的时候,他依旧不认为自己犯下了巨大的罪行,依旧批判那群因为他的骗局破产的人,太过于贪婪,被蒙住了双眼,就像他说的 “那是因为他们的贪欲 ,他们不想要努力 ,又想得到报酬, 所以他们其实也是共犯”把自己的财产放在别人的身上,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愚蠢的行为。

麦道夫是一个反社会的人吗?

最后结局中,麦道夫问记者,他那稳重令人信服的眼中,记者没有作出任何回答。

他顺应社会的规则,玩弄规则进行诈骗,成为所有人的楷模,甚至披着国家荣耀的光芒。

作为一个社会中的角色,他完成了几乎所有人的梦想。

连导演最后也是承认,完全无法理解麦道夫的人格以及思维!

成为经济世界的黑洞,让人看不到,却深刻影响着周围的世界,真实存在的社会怪物!

 4 ) 对不作为的控诉

伯纳德·麦道夫伯纳德·麦道夫,1938年4月29日出生于纽约,前纳斯达克主席,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其操作的“庞氏骗局”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

2009年6月29日,麦道夫因诈骗案在纽约被判处150年监禁。

以上是这部电影的剧情,然后回味后发现这不仅仅是传记,也是对美国某些部门的控诉!

电影中,明明某个部门曾经调查过伯纳德·麦道夫的公司,很简单就能发现其骗局,为何不按照规程查下去?

电影说得很简单,不作为而已,而真实情况呢?

从08年开始,大量欺诈性的P2P平台出现在各地,受害者不计其数,最后结局大多此电影一样,受害者还是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补偿,也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利用这种情况得到足够利益,譬如说电影中的皮考尔,而这些情况和电影中所提到的那个部门有没有联系呢?

电影没说,我们自然没必要去揣测。

包括所谓跑路?

有些P2P并不一定全都立马就跑,利用低端平台架设高端平台直到牵连住有足够影响去加强和延长庞氏骗局的人。

电影中刚出现危机时候,麦道夫不也如此干的么?

从这方面来看,这电影最大的成果是让人们思考:如果管理者空有其位,那么不一定是麦道夫这类的人,也将有更多的人去利用这种情况去获利,去犯罪。

对于这种犯罪,所谓的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得到相应惩处或者调整呢?

 5 ) 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到底揭露了多少社会问题与人性问题?

人总以为自己可以操控事物,然而最终却被事物操控。

每个人打从生下来就是贪婪的,那这种贪婪又如何能消除呢。

打着消除贪婪的旗号去骗取钱财难道就义正言辞了?

麦道夫又何尝不也是贪婪的?

为什么麦道夫可以一手设计出涉及600多亿美元的庞氏骗局?

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大家都极度信任他甚至将95%的身家全部投进去?

又为什么没有人监管?

这除了人性的毁灭,是不是还有社会的纵容?

从二十年前的犯罪,到最后150年的监禁,麦道夫一直在美名其曰保护着家人,可结果呢,给妻儿带来更大的伤害。

为什么犯罪之前没有想到会伤害他们呢?

为什么觉得隐瞒就不是伤害了呢?

有时候自己感觉的无私在别人来看就是一种自私。

金融,富裕社会的产物。

有了它生活是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我也在想,这是不是也是因为我们社会进化过度导致的生活复杂,从而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和痛苦?

所以我们啊,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了什么事业,与什么样的人打交道,还是不能忘了自我。

 6 ) 美国史上最大骗局!8年时间卷走650亿美元!他说这是社会的错

在记者戴安·亨里克斯的不断追问下,伯纳德·麦道夫带着一点怒气反问她:“你觉得我是反社会的吗”?!

最后,影片《欺诈圣手》镜头停留在麦道夫的面部,在长达5秒的特写后突然结束。

《欺诈圣手》是由HBO播出的电视电影。

改编自《纽约时报》记者戴安·亨里克斯的同名小说。

故事围绕迄今为止最大的“庞氏骗局”操盘者伯纳德·麦道夫展开。

伯纳德·麦道夫是华尔街金融巨鳄、前纳斯达克主席.......他是美国现代金融系统的建立者,是华尔街的巨人,神话传奇,无数人的偶像。

这个足以在他死后名垂青史的完美形象,在一夜之间的分崩离析。

他用长达8年的时间制造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高回报基金,最后套住了650亿美元的庞大资金。

直到2008年,美国金融泡沫破灭,次贷危机爆发,出现挤兑,一时间他无法筹到70多亿美元给客户赎回,最后,他不得不向自己的两个儿子承认这个一直都不存在的基金。

他的两个儿子,一直视他为偶像的最亲密的门徒在第二天告发了他。

整个“局”瞬间垮塌。

一年后,麦道夫被法院判决入狱150年。

一年后,通过变卖麦道夫的财产,甚至包括其妻子的内衣,追讨回了仅仅15亿美元。

从商业大佬,到一般中产,无数人的一生积蓄化为乌有。

这桩号称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金融诈骗案宣告落幕,无数人对此心有余悸,但他们只能把怨气,把罪恶,把口水洒向麦道夫一个人。

他们无力,也不愿反思。

《欺诈圣手》由奥斯卡奖常客,雨人的导演巴瑞·莱文森掌镜,面对小说和现实,他选择了提炼故事,从他拿手的人物刻画上,人物关系上制造情绪浓度和戏剧张力。

影片从记者在监狱中对麦道夫的采访展开,记者想知道几个关键事件。

这场诈骗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这场诈骗能够成功。

这场诈骗对于麦道夫的影响。

还有麦道夫自己对于这场诈骗的看法。

巴瑞·莱文森需要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解答这场史上最巧妙的金字塔骗局,在时间上的确捉襟见肘。

于是他采用了电影化的叙事方式,加上纪律片式的再现方式,以家庭入手,以麦道夫为人物中心,围绕他的家庭成员,两个儿子和妻子,从侧面不断丰富麦道夫本人的性格和形象,同时借用他的家人之口,给我们呈现一个他人眼中的麦道夫。

影片一开始,麦道夫就被自己的儿子们从神坛拉下。

他的儿子,马克和安德鲁,在听完他的“告解”后,直接选择了第二天告发他。

一家人直接被抛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社会无法原谅麦道夫,同时也不愿意原谅他的家人。

他们认为只要和麦道夫有关的人,肯定参与其中。

麦道夫的两个,在公司任要职的儿子首当其冲。

他们被媒体骚扰,有的记者甚至直接在大街上拦住小儿子马克和他正抱着孩子的妻子。

诈骗案爆发后,这个家马上解体,为了保全自己,在律师的安排下,两个儿子首先选择了冷落自己的母亲。

马克内心比较敏感,他无法容忍社会把他和其父亲拉到一起,无法容忍有人说他是这起案子的参与者。

这时,影片用几个桥段构建了麦道夫本人和马克的父子关系。

马克非常希望接管公司,几次和父亲摊牌,但麦道夫一次次拒绝,他甚至直接告诉马克原因,他的能力不够,她的哥哥安德鲁更具有实力。

这让脆弱的马克颇受打击。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麦道夫的专断和暴躁。

马克是事件中,最悲剧的人物。

他把父亲麦道夫视若神明,偶像,精神寄托,榜样,但顷刻间,榜样变成了罪人,变成了小人。

同时,家庭无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社会舆论不会放过他,他孤立无援,最后选择了上吊自杀。

麦道夫的另一个儿子安德鲁,影片中同样用笔颇深,他有能力,有野心,他希望建立自己的公司,他希望摆脱父亲的控制和光芒。

他和父亲摊牌,希望离开公司,但麦道夫直接骂他自私,横加决绝。

安德鲁同样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连坐”式惩罚。

有客户和员工直接在路上向他发泄不满。

安德鲁比马克坚强,经受住了社会的压力,但他却被疾病困扰。

最后,他死于癌症。

死前有人问他对麦道夫的看法,和他为何不去监狱看望自己的父亲,安德鲁冷静的说,“在我心中,他已经死了。

”与麦道夫相伴50年的妻子露丝同样被其拉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露丝去了15年的理发店都拒绝为她理发。

两个儿子不愿意和她说话,因为她不要愿意抛弃麦道夫。

可最后,在马克死后,这份埋怨彻底爆发。

她最终选择了与麦道夫不再联系。

通过三位最亲密的人,影片从侧面给我们呈现了麦道夫的形象,这个父权的专断之人,在爱的名义下,完成了这桩“骗局”。

麦道夫不断声明,他这样做是为了家人。

被揭露后,他依然不断强调会妥善安排家人和忠心耿耿的员工。

可结局是,两个儿子先后去世,家产全部被收押,妻子只能去和姐姐一同居住。

很多员工上了黑名单,许多投行证券公司不愿意要和麦道夫合作过的人。

他们最后甚至没有拿到承诺过的奖金。

他企图以爱巩固的家,最后却瞬间瓦解,他也落得孤寡在监狱终老、死亡。

麦道夫其实一点也不在意150年的牢狱生涯,他心痛的是儿子,和妻子先后与他断绝关系,是孤独和放弃最后击垮了他。

影片对于为什么麦道夫能够通过8年时间,不断拿到许多富人,许多华尔街的精英们一生的积蓄,用了几场非常精彩的戏剧性场景进行了解读。

在次贷危机爆发时,人心不稳,人人都想保护自己的资产,甚至说希望在乱世中获取暴利。

在一个酒会上,麦道夫正苦于寻找资金填补挤兑出现的资金漏洞。

奇妙的一刻发生了,许多人居然主动找上麦道夫,希望把他的钱投入到他旗下。

一个陌生男人,一开始希望投入1亿美元到麦道夫的基金。

麦道夫并没有在意,但随便几句试探,最后,这个男人居然愿意拿出4亿美元。

麦道夫自己都感到非常惊讶。

两人的交谈在现场乐队的互文下逐渐升级,鼓手敲打的节奏提速,人内心的欲望在膨胀。

其实那群华尔街的精英难道真的不知道麦道夫的基金有问题吗!

他们只是不愿意过多的过问这个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真实内幕而已。

他们在贪婪的欲望控制下,只是希望在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自己不是最后一个人而已。

麦道夫直言,华尔街动荡,这时需要一个替罪羊,需要一个背锅者,他不过运气不好,在挤兑中没有挺过去,所以最后所有脏水都破向了他。

如果他筹集到足够的钱,或者说挤兑的现金没有那么多,他挺过了寒冬,说不定现在他还是那个华尔街的英雄。

这场人类原罪的集中体现事件中,监管者同样漏洞百出,证券检查机构不止一次提出要审查麦道夫的基金。

影片最讽刺的一幕是,麦道夫直接告诉了监察员他们的账户,只要他们打一个电话过去,就可以知道,这个基金根本里面就没有钱。

可几年下来,没有人真的去打了这个电话。

他们选择性遗忘,选择性信任,其实终究还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贪婪!

影片的最后,麦道夫问的那个问题其实值得玩味,“你认为我是反社会的吗”?

其实恰好相反,麦道夫就是社会的,他玩懂了社会的运行规则,玩懂了当今小社会下的人性特征。

他用最社会的方式,控制住了这群生活在社会之下的人。

同时,麦道夫也被社会吞噬,他,包括他的家人,一直挥霍着别人的钱,这个不争的事实也让他无法推卸自己的罪恶。

其实,金字塔旁氏骗局无处不在,一旦挤兑超过其承受的能力,这个看上去坚固的宝塔就会瞬间垮塌。

但我们不要忘记,参与进去的人都有为这个金字塔添砖加瓦。

 7 ) 贪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警惕的东西

影片以客观的角度,不,也许可以说是上帝视角,原本、缓和、真实的叙述这样一个人和这样一个事件,既表现出了他所做的恶,也表达了他所受到的苦,应该说给了我们更多维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这个事件。

这部美国最大庞氏骗局的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恰恰是中国社会这类问题是不是太多了?

大量的金融P2P(都是庞氏骗局吧)、大量的以政府形象的商业行为(类似有着政府背景的公司或企业)、大量的监管管控不力,而我们是不是已经麻木到认识不到或者习以为常了呢,也许这是社会、市场、体系运行带来的必然结果,也许这是领导者认识的宏观层面上推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小小危害,就像主角说“我是华尔街金融体系推出来替罪羊”,谁能保证没有这个麦道夫,就不会有其他的麦道夫呢?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那至少警惕,有一句送给我自己,也希望大家能看到:“任何贪婪或者利益,他必定带来一定的后果和代价,所以在你想要得到它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能得到或者我怎么可能得到呢”,谢谢

 8 ) 谎言两个字 让你众叛亲离

今天介绍的影片是<欺诈圣手> /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 米歇尔·菲佛 / 汉克·阿扎利亚 / 克里斯汀·康奈利 /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塑造过的所有角色中最著名的当属<教父2>中年轻的唐·科莱昂和<愤怒的公牛>中的拳击手杰克·拉莫塔他既可以扮演心狠手辣的黑帮分子又能在<午夜狂奔><摇尾狗>等喜剧中尽现搞笑天份

而此次他实力演绎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庞氏骗局(金字塔骗局、非法集资)的主犯麦道夫看他如何长达20多年的操控庞氏骗局看他如何让自己 一步步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再给你一些时间你也无法安顿好大家

从麦道夫的角度讲他以为只要再给他一点时间他就能把庞氏骗局中涉及到的大家 都妥善安排好可是 他似乎还没明白过来继续用那些“偷”来的钱 进行金钱上的补偿一样是犯罪这也是他的儿子们 将他检举的原因

虽然麦道夫也说他早就疲倦于掩饰和欺骗大家说是要放手却迟迟无法抽身

尽早的被FBI带去审理 戳破这个隐藏太久的谎言对于他是一种解脱可是对于大众 就是一场灾难辛苦工作一辈子的积蓄 顷刻间变为0为了生病的家人 准备的医疗存款打了水漂曾经作为百万富翁的身份和生活 不复存在纵使是经历过战争的英雄 也没想过 晚年还会遭遇更大的打击很多人 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经济上的破产 导致了每个家庭的破裂

为什么没有人轻易怀疑他?

他所做出的成就 使他成为任何一个投身商业的人偶像他那许多的头衔 使他自带说服力和可信度他多年来为人们带来的收益 让人们不会轻易怀疑

他有威望他能够操控市场、政府他甚至比大多数人更了解规则

他也更大胆 对于用一个数字就能查出来的庞氏骗局的真相他敢于告诉政府的调查人员 这是一种赌博式的作法但是那些政府人员的确不曾核实过这一局 他赌赢了

自欺欺人的保护影片中 对于麦道夫的自欺欺人也许真的是旁观者清麦道夫一直认为 不告诉家人只要不曾参与 就不会影响到他们即便是将来真相公布于众大家的愤怒和如潮水般谩骂也只会 朝自己涌来

但真相是他的两个儿子因此而痛苦一个因为走不出来“麦道夫儿子”的阴影 而选择自杀一个因为被犯罪的父亲深深影响曾有的事业理想 还来不及实现 就因为淋巴癌去世

对于互相陪伴 走过婚姻50年的妻子他大概有的只是愧疚了吧起初 在大家都“背叛”麦道夫的时候只有妻子 还在坚持

直到两个儿子 相继去世她也明白了麦道夫所做的事情到底对美国人民来说 是多么的不可饶恕 不可原谅一个女士对她说“不,这有关系”曾熟悉的店员对她说“麻烦你现在就离开,我不能担负着我的名誉留您在这里”

麦道夫的所犯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减轻反而伴随着 时间的发酵更多的人 因此受伤、痛苦最后他把自己逼上了众叛亲离的绝路妻子再也不会接起自己的电话等待他的只有150年 1800个月的遥遥刑期没有人会记得他除了心中的憎恨他再没给世人留下什么

他或许还会自欺欺人没意识到是自己犯罪了只是人们的贪念作祟他或许还会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认罪 是给当时不景气的经济提供了一个众矢之的的对象他去做了那个“坏人”

不知道在漫长的日子里他会不会反省自己呢??

影片剧情虽进展缓慢但若你感受到 情感的微妙变化就能够为影片添色几分穿插的现实和回忆的讲述也能让人 更清晰地体会麦道夫的心境的转变文章的最后 想要告诉大家 光xiu 也开始写公众号了 哈哈哈希望大家喜欢这样一个温暖的 光xiu微信号: 一束热热的光xiuOR xiuxiuxiu_light光xiu 还有很多光芒 希望分享给同样需要光芒的你

 9 ) 野心之作

骗局是两种贪婪的相遇,骗人者与被骗者。

没有两者协力骗局难以完成,结局也是共同付出代价。

那么骗局为什么总是在崩溃的一刻才引起全方位的愤怒?

为什么愤怒往往只指向设局者的策动却忽略了入局者的参与?

不消灭贪婪和体制的疏失,下一个悲剧正在一步步走来。

相比 Too Big to Fail 等优秀的金融危机反思电影,TWOL 丢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角度,这个角度不是合家欢和一边倒,它如同一道被割开的伤口,留着肮脏的血污,让人震惊不安之余却又哑口无言。

HBO、Netflix、Amazon 的定制剧、电影一次次的显示出其庞大的野心 坐拥新发行方式的便利与新创作逻辑,屡屡敲击着艺术性和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点。

 10 ) 我非良善,只因贪婪——欺诈圣手

作为HBO在5月20日首映的电影来说,我已经算是幸运的尝鲜者。

尽管因为片源问题,不得不每三分钟重新点开一次。

没错,两天时间,点开、暂停、退出、再点开,180次点击遥控器后我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

及至现在,我依然认为如此频繁复杂的操作手段并未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尽管手指有些疲劳。

《欺诈圣手》(The Wizard of Lies)——影片讲述了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操纵着,骗取投资者650亿美元,后被判处150年监禁,长子自杀,次子死于癌症,与妻子断绝联络。

试想一下,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某个领域的缔造者和绝对权威竟然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而且他还是与你一起生活几十年的至亲家人,而你当下所有的一切皆来自于他。

毫无疑问,这并不能仅仅只用震惊来形容,几乎是一步踏入了无尽的黑暗。

茫然,只是最浅显的状态。

于是,妻子露西在厨房毫无头绪的四处寻找火柴。

因为五十年来丈夫是她唯一的依靠和保护伞,从相互扶持到养尊处优。

对于这个年近70的女人来说,接下来的人生就像那盒怎么也找不到的火柴,就在那里,可到底在哪里?

相对于妻子的茫然失措,两个儿子的行为反而更好理解一些。

伯尼向家人坦白了一切,在得到律师的建议后,小儿子安迪出面主动检举了父亲的欺诈行为。

在震惊和茫然之后,安迪理智的选择了当下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一切确实与他们毫不相干。

十六年中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即使兄弟俩多次向父亲提及希望成为合伙人涉足公司整体业务时,得到的答案总是拒绝。

我相信这就是伯尼的防火墙,不惜与之反目阻断家人与业务的联系,以此来保护他们在最后的审判日得到善终。

法庭外是围追堵截的新闻媒体,法庭上是倾家荡产的受害者。

一声声的控诉,一条条的罪状都在宣告这个历史上最大的骗子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伯尼一连九声“有罪”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他回转身面对受害者的那一刻,我相信他是真诚的,至少在如此境地下不用再玩文字游戏,给自己争取哪怕一丝的回旋余地。

及至此时,我一直在想,伯尼最终决定坦白原因,到底是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还是内心煎熬无以复加?

毫无悬念,伯尼被判有罪并处以150年的监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伯尼并非坏事。

因为身陷囹圄的他已无须再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围追堵截。

但这一切并未结束,只是矛头转向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的家庭。

大儿子分居,小儿子受到公司前雇员的攻击。

甚至8岁的孙女也收到了追款的起诉。

只因为是伯尼的家人,就得承受全部的压力,即使他们对伯尼的行为一无所知。

令人奇怪的是,在如此艰难境地,同为受害者的家人并未相互扶持,反而各自断绝联系以求自保。

以至于案发两年后大儿子马克终于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和内心的孤独,在儿子隔壁的门廊上自缢身亡。

小儿子安迪也在五年后死于癌症。

伯尼在狱中一次又一次拨通妻子露西的电话,结果从语音信箱直到停机。

伯尼最终认罪了吗?

电影看完,片中没有答案的那个问题我依然不甚确定。

从法律上而言,他毫无疑问是有罪的,也当庭承认并接受了几乎终身监禁的刑罚。

但内心深处他真的承认并愿意忏悔吗?

我看不见得。

在伯尼与记者多次会面交谈中,他拒绝接受公众将他与臭名昭著的杀人犯泰德•邦迪相提并论。

并且他还询问记者自己是反社会人格吗?

与其说伯尼在询问记者的意见,还不如说这本身就是个设问。

在他的内心深处,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十恶不赦的,即使有,也只是在法庭上面对那些倾家荡产个体受害者的一瞬间。

可是,伯尼的客户中绝大多数是华尔街的金融寡头,摩根、花旗、汇丰、瑞银和那些超级富豪们。

他多次提及自己曾提醒客户不要将超过一半的财富放在他的基金中。

可当市场危机来临时,他又一次次以莫须有的利好忽悠来更多的资金填补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650亿美元,最终拍卖资产追回的欠款仅仅只有15亿美元。

巨大的赤字都是伯尼挥霍掉的吗?

当然不可能。

伯尼的基金三十年来每年以两位数的增幅强劲上涨,哪怕是87年股市大动荡的时候。

嗜血的华尔街资金以逐利为目的,基本面如此良好的基金自然不会放过。

监管者也打开绿灯,即使有一时的调查,也是走走过场完成流程。

于是十几年来,伯尼这个用谎言和虚假数字构建起来的大厦不仅没有坍塌,还将他抬升到无可比拟的地位。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没有05年资金链的断裂,这场骗局远不会被发现,甚至及至现在,还有更多的受害者会用一生的积蓄来填补寡头机构高额的金融收益。

作为这场世纪大骗局的肇事者,伯纳德•麦道夫毫无疑问是功成名就的。

而扮演他的罗伯特•德尼罗也是好莱坞功勋卓著的老戏骨。

他的表演历来是内敛而汹涌澎湃,无论是年轻时候的《教父2》和《美国往事》还是近年来的《别惹我》。

老戏骨自由游走在黑白之地,徜徉于分身之间。

我不知道老罗伯特最终有没有在伯尼身上看到他最后的善良,但伯尼执念于对家人的保护,一再回避记者提出他意外故去的假设。

即使真的发生了,似乎也是命中注定,与他早已不再相干。

小儿子安迪受邀在普林斯顿大学参加交流时,有学生提问:“你为什么不跟媒体解释你的苦衷?

”安迪回答:“我的哥哥为此事自杀,我的母亲被至亲所骗,我们整个家庭为此负担,但这只是我们三个人,而这一骗局的受害者有成千上万,与他们比起来,我们并不是指的同情的角色,毕竟,我们享受着财富,去世界各地旅游,有这个俄中特权。

”伯尼的保护其实并没有用,受害者依然是受害者,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家人。

喜欢这部电影的编排结构和剧情设计。

同样的大事件,如果换一个拍摄者,恐怕切入点会上升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际金融大波动的层面。

整个案件前后延续两年,侦破及审查关押等各环节涉及的机构并未过多宣扬。

就算有,也是一次次反复拷问监管的缺失,同业的盲从。

好莱坞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无论什么样的主题都能从人性出发,无论是否良善。

而人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正好弥补了主题和类型的单一,丰富了电影的内涵并触动观众的内心。

《欺诈圣手》短评

Bernie身上演绎着千千万万的人

6分钟前
  • Leslie
  • 力荐

拍得这么无聊,全无智商,真是亏待了这个题材。

9分钟前
  • 金属
  • 较差

确实很无聊,完全看不进去的那种。

10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帅的那个儿子是纸牌屋的Edward 我超喜欢他来着~ 现在电影经常用到脱口秀主持人来客串哈哈哈 这次居然连David letterman都请出山 还有snl的我超喜欢的Fred

11分钟前
  • 日落可以慢半拍
  • 还行

评分低的都是它当成金融题材悬疑或犯罪片看,get不到点的好不好?650亿美金,真是好本事好身手!做为穷屌丝的我,前阵子看到p2p集体跑路事件是满怀欣喜的!因为,干掉了一批中产阶级啊,哈哈哈哈!

15分钟前
  • 抖了个森
  • 推荐

这部电影在说什么?多美好的人设都会崩的。

19分钟前
  • sugarland
  • 推荐

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的贪婪。身处骗局的所有人都脱不了干系。麦道夫的财产必须没收,他儿子们的财产当然也别想撇开关系。最后他在靠纳税人供养的国家机器——监狱里吃住免费看电视上网,下场讽刺。他的家人们,既然昔日享了荣华,那么今日之耻也逃不了。谁叫他们生在富贵之家。

22分钟前
  • 早口小姐
  • 推荐

所以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反社会的变态

24分钟前
  • 锦鲤色的喵
  • 还行

能把原本惊心动魄的故事讲得这么无趣也挺厉害的

26分钟前
  • 郁卞丢
  • 很差

认罪不认错。。该想想自己的家庭妻子孩子,被众叛亲离的不光是你自己,还有你亲近的每一个人。人性啊,促成一个庞氏骗局太容易了吧。。

30分钟前
  • 多泽攀
  • 还行

因为之前风评较差,我一直没看。 这次看后,感觉意外的好!我不关心庞氏骗局怎么骗的,这是个很简单的把戏,我更关心这个骗局的操纵者的心理,出事之前出事之后的心理压力如何抗衡。尤其是面对家人的压力,面对媒体的压力,他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在这个角度上看,这个片子做到了,极为不易。这部电影,平直,简单,轻松地描述了世人的无知、贪婪、简单、不负责任,不懂感恩。这是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拍到这样,令我赞叹。那些寻求简单诈骗故事的人,我想不是这个电影的目标观众,所以这个电影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去做了这个角度,我觉得实在难得。不过说实话,至今我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个事情在中国并没火爆,当初08年要是好好宣传过这个故事。后面p2p还会走得那么远吗?

34分钟前
  • 徐谌辉
  • 推荐

非常沉闷。麦道夫真是自私的人啊。

37分钟前
  • 豆友47716727
  • 较差

骗局根本没拍出来

38分钟前
  • 旺仔
  • 较差

从麦道夫的角度以纪录片手段对650亿美金的诈骗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

42分钟前
  • 君惜凉
  • 力荐

史上最大庞氏骗局。前纳斯达克主席。华尔街藏污纳垢,不断满足人们对金融犯罪极致的想象。

45分钟前
  • 做个普通人
  • 还行

真佩服哪个没上当的老板,所以有人给你推荐限量版好事的时候,多长个心眼

50分钟前
  • ursob
  • 还行

影片在骗局上着墨甚少,大量刻画了亲情,德尼罗算是正常发挥

51分钟前
  • 十夜
  • 还行

想说对这种人很熟悉,转念一想也没那么容易举一反三吧。对家人刻画太下功夫

54分钟前
  • yneswang
  • 还行

看完《别惹我》之后再来看的这部,但没看懂……

57分钟前
  • 𝙆𝙒
  • 还行

不是一般的乏味啊~~~

1小时前
  • Miss 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