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曾赠
主演:陈晓轩,方嘉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益阳方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简介:丧父的12岁小女孩明月,在暑假里由于怀疑和嫉妒,将妈妈的情人推入水中疑似死亡后,迎来了人生的初潮。但是这一切,在她云淡风轻的应试化暑假日记作业,灿烂童年式的描述中结束了。影片表达的是一个小女孩成长的孤独和羞耻,同时也刻画了人在面对体制时的自我分裂和粉饰太平。 《明月的暑期日记》有一种独特的诗意。 大量隐喻符号和主..详细 >
和同学相比,我居然连不足都看不出来,如今陷入了很久以前观影的瓶颈了,只能看的出好,看不出差,这可能是我依旧没跳脱出学生思维吧
妈妈形象的塑造有点刻板化了,最让我感动的反而是她带着明月去吃好吃的。明月也一直愁苦着脸其实不必,还是选角的问题和导演的问题。非常喜欢金鱼从两腿间游出来的镜头,想法很好
7.5分。我们的表面(作业)总是那么冠冕堂皇,而现实的残酷也许是幼时的我未经历的,但经历过残酷的儿童在这种语境下是如此割裂,早早进入那个虚伪的成人世界。最惊喜的还是那段初潮的超现实蒙太奇中的金鱼。
难得一见的佳作,虽然只是个短片,但丝毫不逊于《路边野餐》,对得起北京电影学院的头衔。由两本截然不同的日记来展开叙事,影像的色调、情绪的营造、氛围的渲染、细节的把控、都有着高超的水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自觉把观众拉进去。氤氲、潮湿的质感与少女孤独的成长融为一体,最惊艳的莫过于那段梦境的处理,金鱼的符号、月经初潮是电影语言和文本最完美的结合,而且留下了大量的空间想象和延伸。最后提交给老师的两部日记,方言和普通话点题,完成了少女成长的阵痛和忧伤与成人世界伪善和冷漠的对抗。看完日本的《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再过来看这部,虽然后者是中二的画风,剪辑贼拉炫酷,前者诗意后者放纵,且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金鱼和少女成长的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罢了。
好些!喜欢妈妈的形象
导演请指教认识的曾赠,看了这个毕业作品真的有点东西,选题就很棒了,符号化意象的处理也很好,被金鱼的镜头惊艳到了,最后暑假作业的反转,值得回味,很喜欢。
看到了金基德的《漂流欲室》《弓》《春去秋来又一春》《雏妓》:金鱼 湖面 漂浮的船 妓女 朴赞郁的《蝙蝠》《我要复仇》:水上衣柜 浅湖 溺水 当然整个调调是《杨梅洲》 说实话这种拍摄风格很喜欢 故事还行 一开始觉得借鉴的也太多了没有作者自己 结尾的普通话日记念白倒是扳回来一点。
没有绵延、连贯的情绪与空间,拼贴与碎片。
小女孩有点恋父癖吗?她妈妈我是真心受不了,角色有点空架子。倒是整体的画面又写实有诗意的,感觉湿气从屏幕里冒出来,很好地还原了吴.的恶心。太喜欢对初潮的描绘了,金鱼从腿之间游过好有生命力呀,画上和妈妈一样厚厚的妆容,就像多了一层枷锁。
最后的隐喻梦境表现得太出色,惊呆了我。
出人意料的难看 全片唯一惊艳镜头就是那个惊艳镜头 其他 没了 啥也没
3.5 金鱼隐喻初潮很惊艳
7.5 只要不搞奇观隐喻和无痛呻吟(或许的确有痛,但是没有那个能使人共情的表达能力)的毕摄就已经算比较好的了。能再锦上添花,今晚看的三个短片里这个确实比另两个要高明不少。女主角选的真好,好看也有戏,开始觉得冒出方言的部分突兀,后面原来也是有设计的。配乐真的比另两部好太多其实是一个反向《老兽》的故事,所以看到中后段觉得特别好,结尾被大家称为神来之笔的超现实片段反而破坏了前面的整体美感,作为导演的风格尝试,自然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不过这段超现实拍的的确可以。对于孩子视角的处理和《冬冬》一比较就知道年轻导演的确是差火候的如果能做成一个欲望的和解就更好了,真是没看到过任何一部对长辈欲望的宽恕,难道大家都还是“为老不尊”那一套?相比于其他想当然的情节,这个超现实处理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讨巧的手段
补标
等曾赠老师红,日后就可以吹牛逼我可是在电影院看过她处女作的人啦。
【第13届ISFVF】电影学院14联合创作作品 有电影学院导演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感的包袱吧 单亲、边缘人、教育、还有惊悚元素和超现实元素 不过倒还不觉得过头 还是不错的作品
淹死的水猴子上岸简直封神!
这就是电影片段集锦啊,不过故事完整度比好多毕联高多了是真
结尾的日记太牛了
俄狄浦斯情结下的执念和反抗,视听上运用了大量符号化元素进行隐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和同学相比,我居然连不足都看不出来,如今陷入了很久以前观影的瓶颈了,只能看的出好,看不出差,这可能是我依旧没跳脱出学生思维吧
妈妈形象的塑造有点刻板化了,最让我感动的反而是她带着明月去吃好吃的。明月也一直愁苦着脸其实不必,还是选角的问题和导演的问题。非常喜欢金鱼从两腿间游出来的镜头,想法很好
7.5分。我们的表面(作业)总是那么冠冕堂皇,而现实的残酷也许是幼时的我未经历的,但经历过残酷的儿童在这种语境下是如此割裂,早早进入那个虚伪的成人世界。最惊喜的还是那段初潮的超现实蒙太奇中的金鱼。
难得一见的佳作,虽然只是个短片,但丝毫不逊于《路边野餐》,对得起北京电影学院的头衔。由两本截然不同的日记来展开叙事,影像的色调、情绪的营造、氛围的渲染、细节的把控、都有着高超的水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自觉把观众拉进去。氤氲、潮湿的质感与少女孤独的成长融为一体,最惊艳的莫过于那段梦境的处理,金鱼的符号、月经初潮是电影语言和文本最完美的结合,而且留下了大量的空间想象和延伸。最后提交给老师的两部日记,方言和普通话点题,完成了少女成长的阵痛和忧伤与成人世界伪善和冷漠的对抗。看完日本的《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再过来看这部,虽然后者是中二的画风,剪辑贼拉炫酷,前者诗意后者放纵,且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金鱼和少女成长的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罢了。
好些!喜欢妈妈的形象
导演请指教认识的曾赠,看了这个毕业作品真的有点东西,选题就很棒了,符号化意象的处理也很好,被金鱼的镜头惊艳到了,最后暑假作业的反转,值得回味,很喜欢。
看到了金基德的《漂流欲室》《弓》《春去秋来又一春》《雏妓》:金鱼 湖面 漂浮的船 妓女 朴赞郁的《蝙蝠》《我要复仇》:水上衣柜 浅湖 溺水 当然整个调调是《杨梅洲》 说实话这种拍摄风格很喜欢 故事还行 一开始觉得借鉴的也太多了没有作者自己 结尾的普通话日记念白倒是扳回来一点。
没有绵延、连贯的情绪与空间,拼贴与碎片。
小女孩有点恋父癖吗?她妈妈我是真心受不了,角色有点空架子。倒是整体的画面又写实有诗意的,感觉湿气从屏幕里冒出来,很好地还原了吴.的恶心。太喜欢对初潮的描绘了,金鱼从腿之间游过好有生命力呀,画上和妈妈一样厚厚的妆容,就像多了一层枷锁。
最后的隐喻梦境表现得太出色,惊呆了我。
出人意料的难看 全片唯一惊艳镜头就是那个惊艳镜头 其他 没了 啥也没
3.5 金鱼隐喻初潮很惊艳
7.5 只要不搞奇观隐喻和无痛呻吟(或许的确有痛,但是没有那个能使人共情的表达能力)的毕摄就已经算比较好的了。能再锦上添花,今晚看的三个短片里这个确实比另两个要高明不少。女主角选的真好,好看也有戏,开始觉得冒出方言的部分突兀,后面原来也是有设计的。配乐真的比另两部好太多其实是一个反向《老兽》的故事,所以看到中后段觉得特别好,结尾被大家称为神来之笔的超现实片段反而破坏了前面的整体美感,作为导演的风格尝试,自然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不过这段超现实拍的的确可以。对于孩子视角的处理和《冬冬》一比较就知道年轻导演的确是差火候的如果能做成一个欲望的和解就更好了,真是没看到过任何一部对长辈欲望的宽恕,难道大家都还是“为老不尊”那一套?相比于其他想当然的情节,这个超现实处理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讨巧的手段
补标
等曾赠老师红,日后就可以吹牛逼我可是在电影院看过她处女作的人啦。
【第13届ISFVF】电影学院14联合创作作品 有电影学院导演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感的包袱吧 单亲、边缘人、教育、还有惊悚元素和超现实元素 不过倒还不觉得过头 还是不错的作品
淹死的水猴子上岸简直封神!
这就是电影片段集锦啊,不过故事完整度比好多毕联高多了是真
结尾的日记太牛了
俄狄浦斯情结下的执念和反抗,视听上运用了大量符号化元素进行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