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脱缰者也

脱缰者也,One Wacky Summer

主演:郭麒麟,齐溪,孙安可,常远,张本煜,甘昀宸,刘亚津,柳杨,林雪,颜北,辛浩江,胡朗荃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天津方言年份:2025

《脱缰者也》剧照

脱缰者也 剧照 NO.1脱缰者也 剧照 NO.2脱缰者也 剧照 NO.3脱缰者也 剧照 NO.4脱缰者也 剧照 NO.5脱缰者也 剧照 NO.6脱缰者也 剧照 NO.13脱缰者也 剧照 NO.14脱缰者也 剧照 NO.15脱缰者也 剧照 NO.16脱缰者也 剧照 NO.17脱缰者也 剧照 NO.18脱缰者也 剧照 NO.19脱缰者也 剧照 NO.20

《脱缰者也》长篇影评

 1 ) 很喜欢这部电影!

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来讲讲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想说《脱缰者也》已经成为了我看过曹导导演的电影当中最喜欢的一部!

(我就是一个普通观众,不懂电影但是懂自己的喜好。

)两位90后编剧讲述的故事让我这个00后非常能够代入那个年代的故事,剧情开始我以为可能就一眼看到头了,但是发展的一些走向还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有一种荒诞但角色还有剧情让我觉得在情理之中,是这些角色能做出来的事,我特别喜欢电影的选地还有滤镜,这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天津!

郭麒麟饰演的马飞一出场我就莫名想笑,他真的是把一个又怂又勇“流氓”演绎的淋漓尽致,马飞我觉得他是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人物,简单在他的心性其实一直是一个孩子,复杂在他因为有着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成长线,所以干了不少不知道怎么形容的事(对不起形容太抽象了是我的错😭)齐溪太美了!

现实中知性温柔,电影中她的演技让她饰演的二姐让我可以感受到她对马飞的复杂情感,电影结束之后碰到还被问电影好看吗,我特别坚定地说——好看!

我很喜欢!

我还很惊喜的是孙安可!

确实是因为《脱缰者也》宣传才认识到了这个宝藏演员,好适合大荧幕的一张脸😭电影中的造型特别特别美,眼睛好漂亮,演戏好灵动啊!

张本煜的方言让西北人听着特别特别熟悉哈哈哈哈本来以为是甘肃河西这边的上网一查是内蒙方言🥺这个角色的故事线在我这是有点预期违背的,就是跟我想象当中的发展不太一样,具体怎么不一样大家等定档去电影院看吧!

甘昀宸饰演的“猪头肉”是很典型感觉会说“老大今天砍谁”的小跟班哈哈哈贡献了很多笑料也有泪点。

还有屁子小朋友,电影当中“我叫李嘉文er”这一句带着方言的自我介绍还蛮洗脑的哈哈哈哈哈!

是特别有灵性的一个小演员,要快乐长大!

最后我想说,祝脱缰者也票房大卖!!

 2 ) 闹剧,绝对是闹剧!

你能想到,曹导讲这样一个故事,是要让观众从中体会什么呢?

社会不会惯着熊孩子,只有家人会惯着,好好珍惜亲情么?

一个熊孩子长大后,又闯下了一个更大的祸,惹上了不该惹的人,玩命之下,终于被家人和警察成功解救的故事。

最后,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

这个熊孩子挨了一刀,住院两周后傻了,智商回到小朋友,熊孩子漂亮的女朋友瞎了一只眼。

但家人都幸福的相爱着。

郭麒麟就是这个熊孩子,他当着最小演员的舅舅,但怎么看,他都不太像个坏孩子,而是一个犯浑的熊孩子。

他向家人要钱还高利贷,不给就绑架亲外甥勒索姐姐。

好吧,我相信有报当年少管所待了三年的仇,故意为之。

当年捡块金表,在那招摇,他姐明说这来路不明,要还回去,但他不肯,结果就当抢劫犯罪送进去了。

郭麒麟饰演的马飞,痛恨姐姐不相信他。

但有没有想过,他据为己有的金表来路不明,本来就不是你的,而你姐劝过你,该怎么做,你听了么?

为什么不信你?

因为你熊惯了,谁的话也不听。

想要人们理解这样一个男主角,他本是好人,只不过遇到了真正的坏人,他激发出了内心的善良,与恶势力对抗,最终,以惨烈的代价懂了事,被社会管教过后,做起了听话的小朋友,不惹事儿了,于是,这一家子都安生了,过上了和谐美好的生活。

是这样吗?

这部电影的海报上还宣传着喜剧电影,但我没觉得有啥可笑。

电影院里一声笑声都没有,相反,还很沉重。

是反讽手法吧,玩的是黑色幽默。

熊孩子熊到家了,可笑吧!

电影很简单,小成本制作的故事。

人物也不复杂,几乎清一色的平面化刻画。

高利贷老大,就是大腹便便的黑恶势力。

杀手,就是一个楞货,还是内蒙口音,简单粗暴要钱杀人。

姐姐就是一个冷静自持的家长。

要离婚的姐夫,也只有一个不想离的面。

女朋友演的最出彩,孙安可演出了爱与痛的复杂情绪,泼辣感十足,经历这些,透出疯批特质,放在普通人身上,不疯也难。

郭麒麟的表演一般,算本色出演吧,个人特质鲜明,倒也不违和,完成度不错。

这个电影流于表面,讲了故事但没有上价值,倒不是说非要在电影里表达什么,而是在我看来,电影总得给人们留下什么值得深思的东西,多少探讨一下家庭伦理,或者亲情的边界,爱的程度,纵容与溺爱,或者管教也是爱等等…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往内心里走一走。

演技可以往内心走,同样,故事也要往内心走。

人物转变,在一场闹剧中会产生各种变量,离婚的人会不想离,开始诊视情感,熊孩子会成长,懂得了每个人爱的表达不一样,懂得了姐姐的用心良苦,女朋友从感觉被骗想要放手,到经历一场发现他的纯善,死心塌地的爱上…可惜,电影都没有触及。

所以,这部电影在我这儿,没有及格。

 3 ) 用少年幻想打开曹保平新片《脱缰者也》

曹保平最新电影《脱缰者也》口碑好像一边倒的一星二星差评,当然也有另一个极端4星5星好评,我大概都能理解。

好,是因为他是曹保平;差,也是因为他是曹保平。

我个人觉得这部《脱缰者也》其实是有些低于曹保平正常水准的,更像一部新鲜尝试的试验品。

首先肯定不及《追凶者也》的好评程度,虽然片名跟“笨贼”的模式像同一个系列,其实内核里完全不同。

我认为《脱缰者也》像是一部“少年幻想片”,因为郭麒麟饰演的马飞在14岁就“暂停”生长了。

整部电影可以说充满着不真实感,很多观众吐槽人物塑造不立体、行为没动机、故事不符合逻辑等等,作为一部常规的电影《脱缰者也》也许是这样的,但我总觉得看这部电影的角度或许可以不寻常一些,一切都是来自一位14岁少年的幻想。

马飞捡到金表因为不被父亲跟姐姐信任(认为他是偷的),所以大义灭亲把马飞送到了少管所三年。

马飞嘴里说着恨他们实际却非常想得到亲人的信任,这是原生家庭的创伤。

在马飞的世界里自己混不吝但特别帅,外甥屁子是他的小跟班,崇拜着自己。

电影关于亲人的角色塑造很少,是因为少管所三年的生活已经让马飞模糊了家人印象,妈妈是一直喜欢自己,大姐也时长照顾,二姐跟爸爸好像总跟自己唱反调,所有的人物关系都是片面的,这点在马飞辅导外甥写的那篇作文里有答案:“爸爸从来没有夸过我,但却总把最大的肉夹给我,他到底爱不爱我?

”在马飞的意识里突然一切都变得陌生,所以他没有理由的乱想,不顾及逻辑的编排所有故事。

因为马飞对家人信任的渴望与憧憬,最终给了自己一个完美结局——原来姐姐跟父亲都是爱自己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后马飞会变成一个孩子,因为那是他遭受创伤之前的样子。

脱缰者也 (2025)5.72025 / 中国大陆 / 喜剧 犯罪 / 曹保平 / 郭麒麟 齐溪

 4 ) 60后导演们的更年期

稀碎又混乱,不值一看。

曹保平、姜文 、管虎,几个60后导演,感觉集体进入了创作的更年期,好像突然就不会拍电影了。

新作品都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潮热和躁郁,用故作阳刚的亢奋掩盖表达的不举,用爹味十足的腔调隐藏思想的落伍。

了无新意的主题和苍白无神的故事,却刻意舞台化、符号化、寓言化和仪式化。

眼睛直勾勾盯着票房,又扭捏着艺术家的姿态,最后只能是荒腔走板、一地鸡毛,真正的“脱缰者”了。

这个名字如同预言,可以直接总结全片。

整部电影彻底失控,从表演到剧情,一泄到底。

很难想象这个时代,还有人会讲一个没那么坏的“混混”的故事。

这里的家庭,继承着导演最喜欢的“原生家庭之殇”和家人深沉又压抑的爱;这里的爱情,还是王朔那套空姐爱流氓的俗烂,没了只眼,但出个洋相就能立马和好;这里的幽默,还是滑稽、显眼、出丑,摔臭豆腐然后滑一跤的把戏。

像一堆糟朽、腐臭、破败的可再生资源,混乱地纠缠在一起。

实在受够了这几个60导演的自以为是,他们的电影里,总是满载着没来由的愤怒,没来由的激动,没来由的抒情,没来由的冲突,最后,再无比油腻地冲你来一个秀才式的wink。

看,叔我多风趣~除了“涉过愤怒的海”式的严肃,还能黑色幽默一把,你就说全面不全面吧?

这潜台词几乎穿透银幕而出,在两个多小时时间里不停刺挠着我,让我坐立难安。

曹保平曾经是懂黑色幽默的,比如《光荣的愤怒》。

《追凶者也》也还行,玩归玩闹归闹,但逻辑和动机都还有。

到这部《脱缰者也》,彻底飞了,天津就是中国的“佛罗里达”,逻辑不存在了,所有现实意义也都不存在了,一切都可以以口音的名义荒诞起来。

哪怕满屏天津话,它也是不接地气的,剧本像是服务神性寓言的强拧作文,费劲巴拉地把各种脚不踩地的角色捏在一起,煞有介事,不就为了凑个“西游记”嘛?

又是古庙,又是仓颉,又是垂直而落的照明弹,故作深刻又生怕观众看不出隐喻,一副“你知道吗”的口吻,和絮叨的北京出车司机师傅同种同源。

电影完全浪费了天津,里面除了口音和骂人根本没有任何“津味儿”,它就是把故事圈禁在几个有限的封闭场景中,一伙人用情景喜剧方式来表演,也不跟你讲道理讲逻辑。

你不知道导演到底想干嘛,那点基于房子的家庭矛盾,不管是尺度还是幽默感,都比北京和上海本地频道家庭矛盾调解节目差老远了。

最扯的是吵闹半天,这家其实根本没坏人,个个都刀子嘴豆腐心,看似最大恶人其实是忍辱负重,为弟计深远。

分明是个文明五好家庭,硬搭出离谱的黑色犯罪干嘛呢?

还不得横批个“温良恭俭让”,再补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纸尿裤,绝不撒汤漏水。

大家结尾包饺子,感情还是个合家欢。

这部电影甚至不值得对表演或者故事做任何具体的讨论,它实在太不值得。

通篇都是对付和拼凑,“乐呵乐呵得了”。

它甚至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坏人,地头蛇带一窝穿工服的小弟,结果嘴炮没打完就挂了。

最后还得搞个莫名其妙天生犯罪人的变态来成就男主一把。

是,像《追凶者也》里的张译一样,还给人写了个小传,我仔细一看,好嘛,还是“原生家庭”的痛!

抹“万金油”上瘾了。

电影唯一值得肯定的,只有美术和摄影,导演的基本功还在,大量倾斜构图比较有意思。

选角有心,郭麒麟对父亲的追问,结合他自己的经历,会穿出剧情,与现实共振,额外多一分真实和触动。

但也就仅此而已,对于一部坍塌式的电影于事无补,它唯一的结果就是被忽略,被吐槽,最后被遗忘。

这样的电影注定要被市场和观众教育,它票房垮了,一点不冤。

 5 ) 一出鸡毛蒜皮、毫无意义的金牌调解室故事

《脱缰者也》是曹保平水准之下的作品。

倒不是说拍得有多敷衍,导演的艺术风格确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刁钻的构图、戏剧性的变速镜头、饱和度冲击的配色和挑衅般的配乐,勾勒出一种灯红酒绿但精神荒芜的赛博天津的景象。

但是整个故事的地基都太不稳固了,致使镜头语言的风格化也成了一种自我重复的炫技。

它们试图强行给一个孱弱的故事注入张力或荒诞感,结果反而凸显了内在的虚无,观众被视听效果轰炸,却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情感或逻辑支点,从而产生疲惫和疏离感。

这是一个从前提到发展、收尾都囫囵混沌、难以成立的故事,所有主要角色想一出是一出,有一种被不明动机支配的梦游感。

因为家中老人去世,家庭三姐弟为了争夺拆迁款发生矛盾,无辜蹲了劳教所三年、刑满释放后拖欠高利贷的弟弟绑架了他的外甥,逼迫两个姐姐分钱,由此一家人展开了尔虞我诈的内斗,像一出鸡毛蒜皮的金牌调解室故事。

弟弟将外债压力转嫁给家人,却不一致对外,本身就不够顺理成章,还处处节外生枝,他的核心动机是讨债,行为却处处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不断引入新的更致命的变量,女友被刺瞎眼、雇佣亡命徒、杀死债主,使得问题无限复杂化,最终完全失控。

这些“作死”行为,如果是为了塑造一个愚蠢或疯狂的悲剧人物或许可以成立,但电影似乎又想让他保有某种令人同情的底色,这就造成了角色的分裂和观众理解的困难。

而结局,在魔童闹完全家之后,姐姐一句“这笔钱本来就是想留给他的”彻底解构了之前所有的冲突,让故事沦为一场无意义的折腾。

影片前半段似乎对底层的生存困境、家庭伦理的崩坏有所讽喻,但沉重的议题却被一个轻飘飘的、温情的反转消解了。

它仿佛在说,之前所有的撕扯、伤害、犯罪都是误会一场,我们其实是一家人。

这种处理方式削弱了电影可能具有的批判力度,使其变得轻佻而空洞。

最后弟弟仍然可笑地包揽了全部好处,潜在信息是只要他的初衷是“可怜的”,他最终就能得到救赎和奖赏,致使电影的道德观变得含混不清。

曹保平很擅长讲荒诞的故事,之前代表作的荒诞色彩是扎根于具体的、可信的社会土壤和人性逻辑之上的。

而《脱缰者也》中,几乎所有角色都处于一种极端且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他们的选择常常是剧情需要而非角色需要。

为了制造冲突而冲突,为了荒诞而荒诞,失去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究,使得故事像一场闹剧而非悲剧。

 6 ) 曹保平再次挑战黑色幽默“者也”系列

《脱缰者也》,片名脱缰,主角马飞,片如其名,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似一匹马脱缰飞驰的故事,随着主角面临的艰难情境一步步逐渐升级恶化,由开局一切还算在控制范围以内,最终走向了脱缰失控。

要说当下看完这部电影的首要感受,一句话总结的话,它依然是非常明确,且在个人水准之上的曹保平导演作品。

同时,电影在喜剧/犯罪两大类型标签下,独属于曹导个人标签的黑色幽默风格也很突出。

这一风格化的创作最早可追溯至曹导早期的作品《光荣的愤怒》(2006),上一部同样入围上影节的《追凶者也》(2016),则是确立了“者也系列”方言+黑色喜剧的独有曹氏电影配方。

有黑色幽默风格的延续,当然在新作里也会有变奏。

相对于上部《追凶者也》的两位主角刘烨、张译的云南方言,以及荒蛮西部的粗野张狂,《脱缰者也》主角郭麒麟和一众角色的天津方言,地域自带的市井味道,让这部新片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荒诞与喜剧气质。

加之林雪的加盟出演,绝对堪称这个项目选角工作的绝妙一笔。

从杜琪峰电影里的香港黑社会,转身一变成了天津娱乐城里的收债大哥,本身就是天津人,操着一口流利天津话的林雪,让身份切换过程表现的十分丝滑。

而作为喜欢曹保平和香港黑帮片的观众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双厨狂喜。

可以这样说,整个《脱缰者也》正好是沿着曹保平导演个人的黑色幽默风格,在“者也”系列品牌的基础上,玩起了一些之前未曾见过的喜剧元素融合,将天津话和这座城市的市井气与喜剧/犯罪的黑色幽默类型片做了类型融合,成就了一套全新津味儿喜剧的独门配方。

而这样的创新和融合,也是这部电影在观感上给到我最大新鲜感与最多观影乐趣的地方。

同样,对于当下低迷的国产电影市场而言,也需要更多导演像曹保平这样敢于突破性的大胆尝试,才能给观众持续带来观影新意。

也是十分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而入围上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恰恰说明影展的选片部门也意识到《脱缰》在类型创新上展现出来的可贵之处。

回到故事性上,电影主要依托于曹保平的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剧情通过因果律不断展开深入,故事沿着“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没解决)出现更大问题”的叙事脉络不断滚雪球,逐渐“脱缰”失控。

场景在城内马家、娱乐城、郊外修车厂三地来回切换,虽然是喜剧,但作为犯罪类型片环环相扣,有着很强的叙事逻辑。

作为电影核心的“笨贼三人组”,郭麒麟、甘昀宸和张本煜饰演的三个角色个性迥异,角色的价值立场摇摆不定,不断在正邪之间转换,正所谓“一念神魔”,加之电影对破庙、断头佛陀的符号隐喻,令角色的命运走向又充满了一种宿命论的神秘主义色彩。

此外,作为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犯罪类型电影,要求演员在一部戏里既演喜剧,又演正剧,对他们的演技要求极高。

但无论是郭麒麟饰演的马飞游走于家人、黑帮、兄弟、女友之间,还是三个笨贼之间的互动,都拍得热闹、生动有趣、同时又紧张、扣人心弦,展现了几位演员对角色的塑造能力。

当然,曹保平导演对演员的调教、控制能力一直很有名,相信这也为几位演员的角色塑造带来了很大帮助。

 7 ) 如此癫狂又如此可爱!

【2025SIFF主竞赛《脱缰者也》五星】影展片也好,市场片也好,全算上,《脱缰者也》是我在2025年看到的最流畅,最酣畅,剧情最饱满,节奏最好的华语电影,有劲、精彩、特别。

我太喜欢这个又疯癫又抓马,又复古又未来,又过去又当下,又怕怕又哈哈,又戏谑又厚重的电影,曹保平是怎么斟酌了又斟酌,掂量了又掂量,能在这一百分钟里装这么满的元素,讲这么癫的故事,又在尝试疗愈每个有“童年伤痛”的观众,而结尾又是那么大悲转大喜,我期待这部和曹导以往风格太不一样的,由“狠”变成“哏”的电影,能成为一块华丽大砖头,在上映后砸进这汪暗色的深潭里,溅起巨大水花。

不管你爱不爱“复古赛博”,你都会被电影的“红绿蓝黄”的强对冲影调和用光给深深吸引,太魔性了,又搭配倾斜构图,强化了夜晚的末世风,白天的废土风,你发现“诊断书”上是1999年,但天津变成了天垏,一点水的浪漫都没有了,变成了满眼黄土,变成了荒废之地,你就完全理解电影里的世界里尽是“脱缰之人”,这个地方都“脱缰”了,人怎么能不“脱缰”...只不过每个人“脱缰”的原因不同。

大姐因为姐夫脱缰,大姐夫为了鸽子脱缰,二姐尽量不脱缰但还是为了儿子脱缰,二姐夫为了抚养权脱缰,收高利贷的为了“钱”脱缰,六子为了“脱缰”而脱缰,猪头肉为了哥们脱缰,李嘉文一开始为了躲一顿打脱缰,马飞的对象为了爱脱缰...这里面貌似只有马飞的脱缰是被动的,小时候迷迷糊糊“被脱缰”,进了少管所,他不想脱缰也不得不脱缰,于是一个荒诞的纷乱的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的人被曹保平呈现给所有观众,这个世界的秩序需要你在故事里慢慢捋,反正和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但真的不一样吗?

看完电影你自有体会,那便是我认为曹保平的电影更强的地方。

郭麒麟的表演很惊喜,曹保平导演是在框定了一个大方向之后给了郭麒麟空间,于是一个混不吝的浪荡少年跃然于观众眼前,你说马飞心里善?

但他真的挺混蛋!

你说他重情义?

但他真够荒腔走板!

你说他是不是废了?

他还有英雄虎胆的一瞬间!

李嘉文的故事主视角的设计非常妙,一个黑色的故事被孩子的眼睛观察后便有了亮色的质感,一部生猛的电影还多了几分轻松幽默,他说“那女的没眼珠子,那男的像从精神病院出来的,我老舅也不像是好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这么精辟?

年纪轻轻就做观众嘴替,替得还那么好。

有两场戏极度流畅我极喜欢,一场是马飞和女友吵架,俩人走在荒草丛里,一路走一路吵,最后女友停在荒草中的破船边,灵光一现一现又一现,这不就是“未来世界”吗,对白的节奏也好,俩人的前史小传够足,爱的精髓尽显;还有一段是马飞家的“臭豆腐大战”,群戏对文戏为主,稍加点动作,节奏那么好,镜头调度同样好,元素道具用得也好,透着大银幕都有“味道”,太成功了,也太有“平行时空”的“垏门味了”。

还有很多小细节,你都能看到,而且一定要仔细品,那里面全是内容,还有说天津话的林雪、说内蒙话的张本煜、说着最狠的话做着最有爱的事的孙安可、还有齐溪、常远、刘亚津、甘昀宸...怎么能所有人都这么好!

 8 ) 《脱缰者也》:嘛呢?这不纯纯一大BK嘛!

这次简单聊聊《脱缰者也》首先需要赞赏一下曹保平导演不拘泥于此前形式的创作,在创作方面加入了b级片、手持dv、pov镜头,在色调方面虽是即将迈入千禧年左右的天津,但呈现西部片的风格,在一些镜头是极具想象力的。

同时赞赏演员们卖力的演出,甚至有些用力过猛。

《脱缰者也》剧照那么这部片为什么评分那么低呢?

通俗来讲这是一部在故事大纲上去填充故事而弱化角色的片子。

最近上映的许多片子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坏蛋不坏。

其特点都是由一个反英雄式的角色与萌娃搭配组合的反差,其内核往往剑指温情。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借了高利贷的舅舅因家里不分拆迁款而无法还上高利贷于是“绑架”了自己外甥的故事。

这个故事梗概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呈现在影片中,角色的逻辑动机,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浮夸。

舅舅这个角色为什么会让家里觉得这么坏?

因为小时候见到了一块手表,碰巧出现了一个偷表贼,就被家人误会在少管所关了三年。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所以属于舅舅的那一份拆迁款交给二姐保管,而二姐也依旧觉得自己的弟弟是一个混子。

当然这是结尾之前影片呈现的由人物前史组成的真实情况。

初看是没有问题,再看过于巧合。

这也是影片之中不局限于人物前史的穿插,更是在游戏时间环节的弊端。

像是小孩坐上了奇怪老汉的车,矇矇归来绽放的烟花等等。

人物属性下墙体瘦的工具性质,观众得以看到影片失去逻辑后的混乱,角色间殊途同归的疯癫。

《脱缰者也》剧照此问题的积累造就了影片时间性上的缺失,变相的让影片的节奏变得很怪。

观影完后不难发现影片的前半段缺失高潮的递进,后半段又太想利用高潮去填补,但戏剧张力的不足无法让沉闷的那口气散去。

这就是多线叙事的架构下,导演对影片情节把控的缺失。

除了绑架主线,还有抚养权,财产分割权,高利贷,情感纠葛等支线。

影片以孩子的视角来展述,但影片的重点不是孩子,而是他的舅舅,以舅舅去引申原生家庭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视角的杂乱以及喜剧元素的过于涌入造成的元素间的距离。

可以看到片中孩子视角下天马行空的想象:b级片元素的融入,将舅舅想象成大坏蛋,收集水浒卡,与舅舅一起在街边撒尿,开车的桥段下后视镜对于景深行人的反映。

很好玩。

但是这种喜剧的元素,在一开始就与曹保平以往的作品大相径庭,撕裂了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事件刻画与人物描写,时代背景与方言也因此成为这场闹剧中的包袱。

延伸的支线人物,所带来的不仅是原生家庭的苦难,更是黑帮类型片和神性下对于命运的起伏。

但是视角的起伏不定下,观众从头到尾都在观看一部由巧合铸就的闹剧,天马行空与现实主义基调的分裂,黑色幽默与类型片间的分裂。

《脱缰者也》剧照影片对于主题的表达是原生家庭的伤痛,将马飞“脱缰”的原因归结于童年遭受过的创伤,但是这份创伤来的是不符合逻辑的,让人不能信服且缺少情感铺垫的支撑,难以完成结尾的升华。

更像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整个故事线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那么孩童的视角就更加不合理,整个分镜的架构一点也不克制,“脱缰”也彻底成为了口号式的输出,丧失了曹保平一贯的批判性。

影片最大的问题来自结尾,结尾几乎推翻了影片以角色作为强推手的逻辑目的,前面提到二姐不给马飞财产归属钱财的动机,影片结尾借姐姐之口说不给钱财是想让马飞经受一次历练,不给马飞钱怕他乱花。

如此反转之突兀也将影片判了死刑。

观众经历了整件事,知晓了角色承载的苦难,影片经历了整件事,缺乏对次要角色的心理描述,就上文所述情感的缺失让影片逻辑崩塌,像是影片中常说的天津话:这就是个大BK!

《脱缰者也》剧照

 9 ) 大林最后那造型,就很郭德纲

我还是有点喜欢这个片子的,肯定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那种,剧情很乱又是光污染。

也抽象,但没到《涉过愤怒的海》那个程度。

算是没主线没暗线,没多线叙事的《追凶者也》吧,故事逻辑和幽默程度也逊色好多。

但是片子的天津方言很自然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外地人”的原因,反正听着是特别舒服的。

本煜说的是大同话吗?

也挺带劲,他那个角色是最带劲的,感觉也是他最好的一个角色。

常远的也是,他真的就很适合演那种带点小病态的人,这方面被开发出来了。

林雪的角色估计也是他近几年最出彩的一个,终于混成大哥了。

去电影院之前刷到有吐槽的帖子,说是曹保平最差电影(看完感觉不至于),差点把票退了。

最后还去看了的由头,是想看林雪说天津话,真的没见过,是这个片子对我来说最大的噱头。

也没失望,演的确实好,还好没退票。

这部跟曹保平导演很多电影一样,会塞点奇奇怪怪的东西进去,比如冒出几个gay或者有特殊癖好的人,这部也有。

他总喜欢那些比较抽象的事情,离谱,但是好像还真不是没发生过,只是觉的作为电影里表现的度,掌握得越来越不好了。

这部电影里的一家子人,基本上每个都有点大病。

而且拍小孩子还是有一手的,阴晴不定想一出是一出的。

最后大林剃那个寸头在大巴上,直接跳戏《落叶归根》,太像郭德纲了

不管咋说这片票房肯定拉了,晚上没什么场次,看的过零点的一个小厅,包场了。

不知道《蛮荒禁地》三边坡怎么样,看预告还行,又是他熟悉的“云南小镇”。

话说《她杀》赶紧上吧,感觉曹保平导演已经快疯了,精神状态越来越不稳定

 10 ) 脱缰后没有方向

文/梦里诗书 曹保平在《脱缰者也》中以上世纪末天津的地域和时代为底色,试图将喜剧与犯罪类型片融为一体。

然而没有逻辑的荒诞,使故事经不起推荐,行为动机的欠缺,使人物显得空洞苍白,这最终让电影所谓的幽默变成了尴尬,既无法让人会心一笑,更如坐针毡。

故事的起源是郭麒麟饰演的马飞,多年未归天津的他,实则生活一团糟;家里父亲过世,母亲不管事,大姐忙着帮衬,二姐攥着理性要离婚,80 万拆迁款像根刺扎在一家人的矛盾里 ,马飞绑架二姐孩子的举动,本可成为撕开家庭裂痕的关键。

但影片偏要绕开逻辑的支撑,用一场又一场 “为了荒诞而荒诞” 的巧合填满叙事。

正因如此,喜剧内容的过度涌入,是这部电影最明显的问题,也是它与曹保平过往作品最刺眼的分野。

不是说犯罪类型不能掺喜剧 ,《追凶者也》的黑色幽默,是贴着人物与现实生长的, 但《脱缰者也》的包袱则是硬塞的,这种过犹不及的包袱填充,使电影在开始不久便失去了地气,种种脱离现实根基的设定,没等故事铺开,就先撕碎了它的真实性;所谓的 “时代风格” 成了表面文章,为幽默量身定做的夸张造型、刻意摆拍的复古背景,非但没贴上现实,反倒让故事像隔了层毛玻璃,看得人莫名其妙。

巧合的滥用则使电影失去了逻辑,电影中所谓的暴力也好,绑架也罢,都给人一种一眼看假的感觉,拿张本煜饰演的杀手反派形象来说,它没有合理的人物动机,种种行为更难自圆其说,电影中的很多角色到最后殊途同归,给人一种不正常的表现,而原本该承载人性的犯罪线,本质上沦为了服务喜剧效果的工具。

对比曹保平过往作的厚重,《脱缰者也》对舅舅绑架外甥的处理显得格外浮于表面。

由此当电影过半,导演对叙事结构把控俨然趋于失控。

然而影片又采用多线叙事,除了马飞与外甥的绑架主线,还穿插着二姐的离婚抚养权争夺、黑帮团伙江湖恩怨、矇矇情感纠葛等支线。

这些支线彼此间缺乏真正的勾连,导致后期逐渐走向混乱。

剪辑上的跳跃皆在服务于所谓的喜剧效果,而天津地域文化的融入,方言带来的新鲜感并没能持续太久,地域最终沦为了浮于表面的包装,而非故事生长的土壤。

与叙事、类型问题相伴生的,是主题表达的浅尝辄止。

影片试图延续曹保平对原生家庭的探讨,将马飞 “脱缰” 的原因归结为原生家庭的童年创伤,可这一核心动因缺乏情感铺垫,很难在最后完成真正的情感升华,反而让 “脱缰” 本应承载的挣脱家庭与社会规训的隐喻,彻底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这种苍白使电影既失去了曹保平作品一贯的批判性,也让电影在最后看来只是无病呻咛。

《脱缰者也》是曹保平迄今为止在我看来最让人失望的一部作品,它最尴尬的处境,莫过于它以 “脱缰” 的姿态试图突破类型边界,却在商业喜剧的迎合与作者表达的风格之间摇摆不定,最终什么也没做好,电影本身就仿若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方向。

《脱缰者也》短评

澜创嘉映影城。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暴力摧毁秩序和规则最终却被天道制裁,过度追求自由无序反而会遭混乱反噬,所以曹保平其实一直在用心给大家拍守法教育片。

4分钟前
  • 小小的你
  • 推荐

📍27th siff|一切都和预料的一样发展,来点黑色再来点幽默,挺适合春节档的

5分钟前
  • xnn
  • 还行

像是为了一碟醋包了一盘饺子。天津话倍儿地道,色调很怀旧,末日废土风🌬。[英皇4号厅/真皮座椅/4 males/¥39]

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郭麒麟表现真出色啊,这种黑色幽默的矛盾感一大半来自马飞这个角色的复杂度,外表混子内心却很纯,不论是对爱情还是亲情有种反差的责任感,配着天津话太适合了

11分钟前
  • 懒懒不懒
  • 力荐

《马飞的夏天》。不够黑也不够野,却多了一层生硬的暖色,大抵是一部温和的讽刺家庭劇。众所周知,凡是上梁山的,都没啥好下场😶水浒英雄卡倒是有牵扯到我的童年。剧本随着卡司一起降级,让人宁愿相信是哪个三流导演挂曹保平之名拍的不入流网大🚬

16分钟前
  • 颜落寒
  • 较差

大熊孩子的一场闹剧!家人面前窝里横,最后还是家人兜底。怎一个乱字了得!

21分钟前
  • 于夕真
  • 较差

曹保平的寻父情结,这一部和《狗十三》《愤怒的海》形成了一个闭环。

22分钟前
  • 王不知道
  • 还行

上影节首映见面会,前90分钟可以打8.5,郭麒麟不出戏,90-110分钟已经收不住了,最后5分钟感觉毁了一切

25分钟前
  • C9loud
  • 还行

你说这天津话谁研究的呢…简直是天生就幽默的地域风格。很少见的津味犯罪片,郭麒麟太适合这个角色了,整出绑外甥这种抽象活,荒诞又在意料之内,笑得不行。

2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如果知道曹保平的八卦,可能会容易理解“愤怒海”里的父女关系和这部电影里的男女角色。上次“愤怒海”里演员就处在歇斯底里的情绪里,“脱缰”的演法也试图延续上一部的风格,主打一个癫狂和闹剧,角色不论男女都是极端负面,让人讨厌,同时“脱缰”也放大了“愤怒海”剧情和人物行为欠缺逻辑的缺点,电影越往后越糟糕,最后只剩下导演如一匹脱缰的老马了。上次大家可以硬夸演员表演,这次整部电影盘下来,实在是没得夸了。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这部电影节奏设置上用了大量反常规做法,很多场戏没有明显起承转合,却不影响理解,反而让整个结构更有松弛度,形式感不强但实效很好啊

29分钟前
  • 神是唯一
  • 力荐

开头质感还挺好的,但是后续情节全靠人物降智和发疯推动,谁看谁着急

33分钟前
  • Godard
  • 还行

不同于《涉过愤怒的海》那种极致的视听风格,这个者也系列玩的是黑色幽默与多线叙事,前几分钟营造的氛围感以及中间某些色彩的运用还不错,天津相声般的对话不太懂欣赏,记得中间还是笑了几次,水浒卡还是能勾起一点回忆的,可惜这个故事实在有点太无聊了,节奏也不好,音效有点吵,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基本没有一个讨喜的角色,甚至主角本身都是非常矛盾的,到了后半段也确实有点降智,结局还成了闹剧了,最后又包起了饺子强行大团圆,张本煜演这种变态也是得心应手了,郭麒麟始终喜欢不起来不来,甚至削弱了我对角色的共情,唯一有点心疼的应该只有朦朦这个角色吧。7.1

37分钟前
  • oozy
  • 还行

什么玩意

40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较差

水浒的暗喻不过就在结尾点了一下,实在是有些格格不入。黑色幽默!人物情感,动机和故事转折牵强附会,完全无法构建起影片的黑色基调。而幽默可真是幽了个默了,少了slp就无法创作巧妙笑点,哪怕搞搞双关呢?脱缰之旅也没有搭上宿命列车,故事在乏味之路狂奔不止。

45分钟前
  • JieS
  • 较差

幸好坚持看到最后,确实不好,但是算有风格。

48分钟前
  • 钦一
  • 还行

最差一档的曹保平。对黑色幽默的理解仍停留在肤浅地把黑色和幽默两个完全分离的词组强行拼接,因此方言也完全失效,更多是笑不出来的小品式幽默。编剧拒绝给观众提供哪怕一秒的独立思考空间,越热闹,越空洞。对郭麒麟的使用是有一些想法,还是利用了他个人身上的父子关系去代入完成了全片最温情的一次表达,之后所有人不在乎般地成全每一段浮夸造作的表演。

49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很差

影片里的天津味儿特别浓,演员的方言对白一出口就代入感拉满。

52分钟前
  • 影启缘末
  • 推荐

天津方言和黑话科普片😂以我的浅薄,全片看完,没太看明白最主要想要表达什么,搞笑+犯罪比较新颖,但是人物塑造比较扁平另外:蒙蒙这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太差劲了,虚荣、恋爱脑、死倔,够够了二姐最后在老爹墓前的反转算什么呢?凿吧什么呢?错就错了,死鸭子嘴硬啊就是

53分钟前
  • 圆夕
  • 还行

影片氛围塑造很特别,天津的街巷、市井和油田都成了黑色幽默的背景板。荒诞桥段层层递进,但情感是真实的。尤其是马飞和外甥的互动,既有反常识的搞笑,又透出一丝保护欲。

55分钟前
  • 克里思恩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