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社团
Club Zero,零号俱乐部,禁食社团,饥饿教室(港)
导演:杰茜卡·豪斯纳
主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埃米尔·艾尔-马斯里,萨姆·霍尔,卡米拉·拉瑟福德,艾尔莎·泽贝斯坦,阿曼达·劳伦斯,凯莉·芙塞丝,马修·德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英国,德国,法国,丹麦,卡塔尔语言:英语,法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简介:诺瓦克老师在一所私立寄宿高中开始了新教职,讲授一门饮食营养创新课程,其先锋的理念挑战着一些传统的饮食习惯。其他老师和家长都不甚设防,一些学生更是深受启发,加入了神秘的零度社团。详细 >
不如我们先来问问豪斯娜是加入了什么样的邪教才能拍出这种走火入魔的烂片的。放眼望去全是造作的愚蠢,妄图借此实现她肤浅的说教。她画了一群纸片人,吐出了一箩筐热点问题,推给神龛里的白莲般的Almighty Mother背了锅。那些精致又挑衅的画面,不及这样险恶的创作意图恶心。
4.0。德語區導演鍥而不捨地講述著極端思想借助毫無制衡和弱勢保障思維的民主機制上位的過程,但豪斯納的思路在寫實與預言之間游移不定。倘若她想探討普遍存在的系統弊病,那麼她的觀點完全可以被評判為幼稚;倘若她想諷刺Vegan或者氣候保護者,那麼將議題抽象極端化之後,只能指向達倫、魯本之流樹立假靶子進行批判並導向虛無犬儒的弊病。用東方主義的服化道和音樂包裝這一極端思想的中心人物更是非常insulting。
吃饭这一仪式被上升至家庭与社会意志的象征,而根源的仍然是代际矛盾,隐匿其中的还有竞争式的社会关系与法则,带有法西斯主义般的强权意识,以形而上的方式诠释的某种反抗,在反抗的同时仍带有侵略性质的洗脑,或许在对抗的乃是一种虚假的意志。反抗家庭秩序与社会秩序,竞争与神秘,韦斯安德森式的对称与库布里克般的推拉,很玄很玄的东西。ps:看完都不想在吃东西了。
本以为是部邪教片,没想还居然进入了油画里描述的天堂
#76戛纳主竞赛# 以如此特别的形式去展现子女对父母的反抗,所施加的精神控制在自由意志下只能被接受,没有其他选择
用小点去覆盖各种议题 好牛逼的“作者力”
喜欢看这种讽刺的阴阳怪气的片哈哈哈哈 我称之为指着鼻子不用脏话骂人 把心理暗示的力量暴露的很清晰 每个家庭的家长形象刻画的也不错 还挺不错 没想象的那么糟糕
-
She witched us想起《裂缝》,就是Mia的游说感染力和身形让人无法信服。纳粹万字符营养学邪教,接上周三刚刚好。新时代精神虐待集中营,脸青唇白地大喊自由和神力。原本为了糖尿病/舞蹈生/运动员/厌食症母亲而平衡饮食,为反洗脑而被洗脑,从环保到浪费食物,一味地标新立异陷入概念饥荒,惊叹素食主义落伍的Z时代进入了Club Zero,天生绝食抗议圣体。男学生甜茶+罗南即视感,回形针耳饰,脖子上的树枝纹身,摘下看不见的玫瑰,我见犹怜。故事的最后,他们去到了向往的蜜血之地,还是困在画里成为信仰的囚徒,我们不得而知。
挺好的,片子本身挺有趣的。挺荒谬也挺幽默。分数过低了吧,那就多打一颗星。
豪斯娜真的,我哭死,她好努力啊,她觀影選片品味都很不賴,但是拍出來的片怎麼就這麼擰巴呢?要不咱?
豪斯娜的视听体系是愈发成熟的,从配乐到服装到美术,圆融一体。但是文本依旧那么空洞、凝滞而不思进取,围着一个没有任何现实落脚点的虚假高概念反复勾勒描绘,除了表层的那点点猎奇感与异质性以外没有任何值得回味之处。如果她这个剧作里思想传播、具体落实、长期实践的细节是缺失的,那我不觉得这个案例可以隐喻任何集体。小学生学习比喻句都要考虑考虑对应性呢,这么粗放的悬浮概念就能指涉社会?越发觉得她像是畸形电影节电影的代表,批量生产着“风格”,每隔几年来戛纳推销一次她的恶趣味。但很遗憾,如果连电影节的评价都不买账了那这类电影的命途也就只能到这儿了。
看得出讽刺,也看得出真诚。精英教育,积极主义,还有富人的环保平等论,都表现得不错。没想到ben加入了这个小圈子,但是这一步挺棒的,想想也有道理。
豪斯娜到底要表达什么。。。
豪斯娜这回想讲的东西好多,综合下来达成的效果差强人意。配乐延续了小小乔的“一惊一乍”,甚至还极具东方色彩,听着怪难受的。
I wanna learn how to consciously eat
走火入魔的寓言式写作,做作虚浮却仍有警示作用。
德系样板戏
Too surface & lazy
豪斯娜可能平时吃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