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虎毒不食子。
可有些人对孩子心狠手辣,根本就不配为人父母!
「虐童」、「家暴」,如此触目惊心的词语,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新闻或热搜里:什么女孩在中考前三天,被父亲杀害。
什么母亲用剪刀戳女儿嘴,用开水往女儿身上泼。
什么被继母长期殴打,孩子成了植物人。
想不明白这种人怎么会如此残忍?
那么可爱的孩子怎么下得去手?
他们施暴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重男轻女、教育孩子,甚至只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
面对拿起刀的父亲、泼开水的母亲、发疯般的继母……年幼的孩子根本无力还击,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他们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口中温柔的妈妈、帅气的爸爸,到自己这就变成了这般模样。
本该天真无邪的他们从此坠入深渊,在一次又一次的虐待中,身体早就伤痕累累,他们逐渐放弃了哭喊、挣扎、乞求。
直到,使不出一丝力气,缓缓闭上双眼……这些残酷的事情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实发生过!
近些年,这些罪恶的根源也被搬上了大荧幕,向人们发出警示,让人们意识到事态严重,撕开新闻、热搜背后的真相!
比如韩国电影《熔炉》,如果看过想必都印象极深。
这部影片上映后,在韩国引起轩然大波,由于民众施加压力,当局对宪法进行修改,对施暴者增加罪行,同时还规定此条法例同样适用于对残疾女性进行语言侮辱和猥琐行为。
可就算如此,诸如此类的侵害事件在韩国仍然没有停止。
侵害案件的发生还在不断上涨,其中大部分施暴者却仅仅被判为缓刑或罚款,只因为其中80%都是父母!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素媛》里那个变态侵害犯的原型赵斗顺,将于今年刑满释放。
谁能想到,这样的人渣竟然还能重新回到社会!?
被他伤害过的小受害者却要永远遭受那段阴影的折磨!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争议不亚于上面两部影片——小委托人어린 의뢰인
这部影片与去年5月在韩国上映,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
正如评论区里那些包含愤怒、难过的文字——
与之相对应的是它所展现的那些沉重、残忍、压抑的故事,在现实中确确实实曾经发生过。
本片改编自2013年震惊韩国的“漆谷虐童案”。
一名年仅8岁的女童,因内脏破裂,医治无效死亡。
尸检报告指出,除了致死伤外,女孩身上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生前似乎遭遇了非人虐待。
几十处淤青、伤口,下巴、头部多处缝合,手臂关节弯曲变形。
可令人奇怪的是,案发后女童12岁的姐姐竟然主动自首,公开认罪。
然而,随着深入调查,真相也终于浮出水面!
姐姐经过心理治疗后,才指出真正的幕后黑手是他们的继母。
这些年来,姐妹俩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挨打、挨揍都是家常便饭。
继母还会在浴缸里放满水,把她们的头使劲往水里按。
甚至逼她俩吃下带有排泄物的卫生纸、辣椒、拍裸照……只是写下这些文字,都被气到手指发抖!
难以想象那么小的孩子是如何挨过这些残暴行为。
施暴者扭曲变态的心理,正常人无法理解,有些人甚至正常人无法想象,施暴者是如何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无法理解他们扭曲变态的心理。
很多时候,当这样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发生,当孩子向周围的大人们发出求助信号,大部分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就像电影里,被虐待后,姐姐多彬报了警警察却把这件事推给了儿童福利院。
还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
老师明明看到多彬脖子上的伤痕,却假装没看见,说自己很忙。
邻居听到施暴的声音,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这部电影里,10岁的姐姐多彬和7岁的弟弟珉俊,母亲早逝,父亲又忙于工作,总是早出晚归。
多彬从小就乖巧懂事,会想办法填饱两人的肚子。
不仅会做家务、照顾弟弟,在学校表现也很棒。
成绩好,能歌善舞,还梦想加入偶像团体
妈妈生下珉俊不久就离开人世,多彬对妈妈的记忆也所剩不多。
留下来的照片,妈妈的位置都被爸爸剪掉了。
姐弟俩只好靠想象描绘妈妈的样子。
尽管如此,姐弟俩互相照顾的日子也算无忧无虑。
不难看出,爸爸对他俩没啥耐心,每次他回家,两个孩子就变得小心又拘谨。
很有可能爸爸也对他俩施暴过。
还说生下多彬不过是个意外。
没过多久,爸爸给他俩找了个新妈妈。
初次见面,新妈妈笑容亲切,语气温柔。
加上两个孩子从小缺失母爱,对于他们来说“妈妈”是个美好的词语。
两人很快就高兴地接受了她。
可姐弟俩的灾难也从此开始了……新妈妈虚假的面具被撕开,笑脸背后隐藏的是扭曲和暴力。
吃晚饭时,还没学会用筷子的珉俊不小心把食物洒在桌子上。
新妈妈立即露出本来面目!
谩骂、罚站、拳打脚踢,甚至用手狠狠掐住孩子的喉咙。
当她面无表情地摘下手腕上的皮筋,开始绑头发。
就代表她要对无辜的孩子下手了!
这样的事情只有0和无数次的区别。
一旦发生,就无法停止。
接触的时间越长,新妈妈阴暗的一面就越肆无忌惮地释放。
虐待孩子的手段也越来越狠毒。
当多彬浑身湿透,意志不清地躺在冰冷的浴室地板上。
两个大人竟然还能若无其事地在外面吃饭。
比身体上的疼痛,更让她难受的是爸爸那句:我也不想看到她。
之所以带着两个孩子,也不过是为了钱。
看到这我忍不住要爆粗了!
这种人真TM连畜生都不如!
亲生父亲对此无视,恶毒的后妈就更变本加厉了。
不只自己动手,还威胁多彬,让多彬去打弟弟!
多彬怎么舍得打弟弟?
连这样轻轻一下都心疼得不行!
珉俊被打翻在地,而多彬也只能在后妈离开后,才敢抱住珉俊边哭边道歉。
这样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后妈下手越来越狠。
直到最后那次,珉俊弱小的身体再承受不住如此残暴的施虐。
他撑不住了,带着满身伤痕和痛苦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可这件事并没有因此结束,恶魔仍然在找理油给自己开脱。
顶着妈妈这个称呼,嘴里吐出来的却是如此不要脸的威胁!
手把手教多彬作案过程,让她替自己顶罪。
尸检报告可以看出,直接死因是外力引发的肠道破裂。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根本不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能做到的!
即使如此,后妈仍然丝毫没有悔过之意,更没打算放过多彬。
珉俊的离开给多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她不敢回忆,更不敢说出真相。
甚至还被迫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无法想象,多彬爸爸、以及后妈这类人到底是怎么做到如此冷血无情?
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
杀人是要偿命的吗?
事实还真是如此。
原来,后妈实际上就是个诈骗的惯犯!
不仅被判了刑,进了监狱都不老实。
在法庭上,当所有的证据都摆在眼前。
她仍然毫无悔过之意。
大喊着自己这样不过是为了教育孩子。
认为妈妈该做的事情她都做到了。
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她施暴和结束一个生命的理由!
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
也许,她的童年也并不快乐,她也曾经在暴力中煎熬成长。
电影里,多彬遇到了愿意站出来帮她说话的律师。
可在镜头之外,在现实当中,又有多少可怜的孩子,在阴暗的角落里,日复一日忍辱负重。
没有人愿意认真听他们讲话,没有人愿意帮助他们。
甚至,他们连外面的世界都不敢过多接触,更别提找到向外界求出的方法!
电影最后曝出的这样一组数据↓
尽管这部电影被热议、被关注。
可几部这样的电影,也仅仅是像人们发出警示,并不能真的改变什么。
只希望,当我们真的遇到类似事件,当有发出求助信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竭尽全力,管一次「闲事」,或许就能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
2019.7.26看的一部剧李东辉的长相虽然一般,但是演技是真的很好,后妈演员柳善是我之前很喜欢的电视剧里面的女一号,看她演反派我还有些不适应,但是她演的真的很好。
这部电影真的太沉重了,可是更让人觉得沉痛和难过的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真的太无力,太让人难过了。
小女主演的真好,从开朗变绝望再变麻木,那个过程处理的很好。
这个电影是在朋友家和她一起看的,我看电影的过程中虽然很沉重,但对我来说这到底也是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只是在感慨怎么会有如此的父母。
可是我的朋友看完电影后却哭了很久,我想她也许是想起了什么难过的回忆了吧。
电影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就仅仅是观众,但对经历过的人来说那种情绪也许只有本人知道。
只是希望世间不要有这样的父母,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看了很多新闻,亲生的父母都会打骂孩子,何况是这样的重组家庭,真的真的可怕。
感谢一直没放弃的律师,真的真的很感人。
一后妈愤怒大喊“我他妈要有个妈才能知道。
”我看到了那个【恶性循环】。
当她说出“我买菜给他们做饭这不是母亲是什么”,不是狡辩,是真的这样想的。
她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她没见过别的世界。
她不懂得爱。
对男人是算计,对孩子也是算计。
她容易情绪化,看见不顺心不顺眼的非常容易不耐烦,暴躁。
她很暴力,忍耐到极限就动手,不知道停。
她很聪明。
不然不会获的学位。
靠着这,她走到了今天。
她很可恨,何尝不可悲。
她的生命里没有遇到过政烨这样温暖的成年人。
甚至可能都没有遇到过多彬班主任、警察局警员、儿童福利救助机构的阿姨、担心却沉默的邻居、热心的同班男同学。
她遇到的估计都是首尔律所代表那样的人——利益、利益、利益至上。
她没有母亲,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感觉”,靠自己一路走来,能依靠的、会的、能信赖的就只有算计算计算计,唯利唯己的算计。
你让她去创造一种自己没体验过的温情的生活,对不起,不会,没有余力去感兴趣。
二多彬非常恐惧。
第一次说出来,被警察扣上一个“不过被妈动手打一下就来警察局”的帽子。
第二次说出来,最信任的大人(政烨)说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
不久,弟弟死了。
“如果我说出来我就会像弟弟那样死去。
”“可是人人都想要我说出来,没有人在乎我的生死。
” 无边的惊惧、无尽的无助。
如果政烨没有辞职,没有发动家人朋友一起向多彬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多彬会长成什么样呢?
是不是有一天会像忘记妈妈一样忘记弟弟,忘记曾经拍打弟弟脸时的愧疚,忘记最初遇到后妈、最初遇见政烨时内心的希望,在委屈、愤怒和仇恨中学会顺应后妈的游戏规则适者生存呢。
三同样是没了母亲的政烨,真的好幸运啊。
有爱自己的姐姐,有接纳自己的姐夫。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感受过爱,被爱的政烨,心理也同样种下了爱的种子啊。
在不称心的工作中得过且过,却还是对有些黏人的多彬姐弟带着善意尽到责任。
如果不是敏俊的死亡,触动了他的正义,他或许就渐渐的远离了多彬的生活吧——多彬成为“杀人凶手”后,反而激发了后妈做妈的内驱,大概是觉得这个时候做妈既能不承担杀人责任,又能获取一波社会好评,还能促使多彬更加离不开自己,多彬会乖乖的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但是一旦他决定重返多彬的生活,所有人的命运都改变了。
“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善意的注入,将潜在的恶性循环打破。
虽然,善意的实践那么不容易,恶性的循环如此轻而易举。
四还记得某车主高架打人的事件吗?
那么多的车来车往,每辆车里的人未必不善良。
但沉默,纵容了恶,助长了车主从用手扇对方耳光,上升到用脚踢对方的头。
直到一辆车停下来,一个人走上前制止,报警。
打人者才逃。
五后妈虽然被判刑了,坐牢了,并不意味着她认为自己错了。
事实上,从影片来看,她确实不觉得自己错了。
“孩子做错了,打打怎么了”,当然打死是违法的。
所以被法律惩罚了。
噢,不,不是被法律惩罚的——如果多彬“承认”是自己杀死弟弟的话,在法律上就不关后妈啥事了,多彬在政烨鼓励下想要说出真相被后妈逮个正着差点被打死,如果真死了,后妈也是能抓法律空子的——不是被法律惩罚的,而是被正确而认真对待法律的人惩罚的。
如果碰到政烨首尔律所代表的话,也不一定会被惩罚的噢。
六所以说啊,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啊。
不要轻易的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给他人哈。
七那么坏人到底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
如果成为不了政烨一群人中的,那么就多多推广素质教育、心理学——这些关爱人身心灵的学科吧。
短评里居然出现了名为「正常打孩子」的短语,定义得真好啊,大多数禽兽都是这么给自己的无能愤怒下定义的,「打」就是暴力手段,是没有耐心,不愿克制自己的愤怒,懒得寻求最优解,因为几乎没有代价呀,你在你的领导客户面前就经常能很好的克制自己嘛,成本问题。
片子本身待打磨的部分挺多,领居的质疑没有后续衔接点,「金刚」的回归略显生硬,但我依然对能拍出此片者致以敬意。
一部和熔炉一样,揭示社会现实的电影。
被家暴的孩子如何自处?
报警?
警察教育父母,然后又被送回父母身边,接受更猛烈的暴打,循环往复,一直到父母把孩子打死,或者,孩子不敢再反抗,忍受一切。
小委托人就是这样,可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巧合?
会录像的娃娃?
勇于出头的叔叔?
叔叔一开始也是,和老师邻居一样,在知道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
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不是没努力,我只是没有办法。
然后,男孩被打死,肠子破裂,肚子鼓起来,里面是血和空气。
任何一个人,看到有人因为自己无作为的死亡都会有负罪感吧!
所以,他站了出来,为女孩而战。
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威胁女孩,无论如何妈妈都不会放弃女孩的!
女孩一次又一次缄口不言。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她杀死了弟弟,为什么?
因为她自己的认罪书,因为社会的舆论是这样的!
无意于议论政治,可是那些孩子怎么办?
或许,出生于那种家庭,就是原罪!
目前的社会,这种泥沼,几乎无人有力挣扎。
不被父母期待所生出来的孩子就不可以得到幸福吗?
答案,可能吧。
最起码,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相同的关爱与照料。
讲述了一个律师,从刚开始认为社会按法律规则行事即可,到遇见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主动为他们上诉,慢慢转变观念的过程。
1.法律的限度。
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的限度,如何界定惩罚和家暴。
2.原生家庭。
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当假妈妈在法庭上听到审判结果破防的时候,她说,我又没有妈妈,我怎么知道妈妈是什么感觉?
原生家庭的伤害是代代传承的,父母将负面东西发泄给小孩,缺少引导,小孩长大以后也不会懂如何和她的孩子相处。
3.责任。
小委托人指的是孩子金多彬和敏俊。
委托本应是一方请另一方去做事,但正烨是在没有接到请求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了为孩子争取利益的责任。
扣分点:1.理想化因素和巧合,正好有一只录像的玩偶猩猩拍下了作案过程。
2.流水线叙事,只是肤浅地反应了儿童家暴的现象,缺少对事件背后的深度挖掘。
煽动观众情绪,套用小人物主持正义,帮助弱小击溃邪恶的模板。
不能让这种电影,“只要表现社会问题,煽动情绪,题材包含妇女儿童拐卖,政府腐败,政治敏感事件,性侵,网络暴力等题材”,消费观众同情,如果只是卖惨并强调这种事儿不对,是非常低级的。
创作者一定要走在观众前面,思考事情更深层次的原因及出路。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和像《素媛》《熔炉》《七号房的礼物》等韩国电影一样,近年来韩国电影一直注重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刻画,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影片《小委托人》聚焦于当今社会的虐待儿童问题,以后妈对子女的虐待为主线展开故事的叙述。
无论是饰演后妈的演员对于后妈狠毒形象的表现,还是饰演小女孩的演员对于受到虐待后的麻木 无力的诠释都可谓淋漓尽致。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有字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该部影片改编自韩国真实虐童事件漆谷虐童案,然而现实比电影中更加残忍。
人们之所以会害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他们会为这些不完美而感到感慨 痛心。
我的观点和许多网友一样,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忽视一个孩子的控诉。
有人问:孩子起诉自己的父母难道还有天理吗?
我觉得就像《何以为家》这部影片当中主人公将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如果父母不能履行好抚养子女的义务,孩子们就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最后我也希望正在接受不公平待遇甚至是虐待折磨的孩子们能够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走上法庭,控诉伤害自己的那个人。
我也觉得小演员演技不错,怎么说演技不好?
跟熔炉,素媛都是反映现实,都可以有十分五星吧。
不过现实里根据小孩的受伤鉴定和邻居口供应该可以作为证据吧?
只是为了戏剧化才需要受害人陈述和视频证据吧?
那些追求政治正义的人或者爱国者应该不是沉默共犯吧?
不过真的设身处地去处理也不一定,人性的可怕之处,但一直不相信人性的善良估计也会一直在人性的扭曲圈子里被折磨?
还得适度谨慎相信并且寻求帮助,互相帮助?
这类儿童应该由国家福利院抚养,从原来的抚养者工资扣费。
不然以后又很可能变成可怕的养父母,估计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军人曾经也是被残酷对待过?。。。
万事万物都相连,跨越国界线。
每年每个国家发生这么多惨事,只有神才能这么冷静旁观,估计误以为自己是神的人才会觉得人间正道是沧桑,难道没有更好的正道?
更好的教育方式?
非得暴力,战争?
心理学之类的得多点科普吧?
发动战争的人不用上前线,最为无耻混蛋卑鄙龌龊。
这部电影继续沿袭了韩国大胆的风格,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能过审。
在看的过程中有几次快进,不是因为剧情难看,是因为画面让我不能直面人性的恶。
又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不免会被拿出来与同类型的《熔炉》《素媛》等同类型真实改编的韩国电影做比较。
看过一些影评,比起其他影片,《小委托人》确实稍有逊色,在故事线、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还有一些缺失。
比如两位小孩子的母亲是怎么死的或者消失的,孩子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以至于父亲可以对如此虐待的行为可以袖手旁观,甚至是一个帮凶;比如后妈为什么能够内心毫无波澜的打死孩子,可能影片中在庭审时提到一点她可能也没有母亲,但是难以体现出之间的关联。
这部影片更多的是局限于对孩子之间的关系,后妈虐待孩子,以及对孩子的解救。
旁观的邻居为何只说一句“又来了”,大好人叔叔为什么也只是在弟弟真的过世之后才会去帮他们。
这些才是真正让这桩悲剧发生的幕后推手。
最让人难过是小女孩说“别相信大人,他们都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的帮忙,弟弟已经不在了,如果我相信了大人,我也会不再的”。
但是即便是电影有过度煽情催泪的嫌疑,我也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在这个流量时代,我们需要这种类型的影片,即便是韩国,我也愿意为这种直面过去的勇气买单。
在这个利益时代,从不缺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邻居,我们又何尝不是冷漠的旁观者,如果下一次求救的是我们,谁又会是那个好人叔叔。
前不久发生女生频繁遭老师辱骂的视频里,印象最深的是当这个女生在被老师辱骂后告诉家人时,家人都不相信,然后她只能通过录音来证明。
当时就在想,我们生活中有时真的忽略了孩子的诉说,记得我上学那会儿别说发生被老师骂的事情,就是被打好像都不太敢回家跟父母说,因为说了父母会说老师是为了你好,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和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可以打,所以至今可能我的爸妈都不知道为什么长大后好多事不愿和他们说。
在看完《小委托人》这部韩国电影的时候,这种感触更加深刻,多彬和弟弟从小就失去了母亲,陪伴他们长大的只有父亲,而父亲的角色只是想从他们身上捞钱,在遭到后母毒打后的多彬听到了父亲和后母的对话,原来她的出生只是个意外。
所以当多彬和弟弟被后妈进行虐待的时候,她没有去找最亲的爸爸,而是去警察局求助,但是警察却说现在的小孩很可怕,只是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多彬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从小受到教育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告诉警察叔叔,但是当她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向警察求助的时候,得到的却不是保护,多彬开始怀疑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吗?
唯一告诉她没有错的就是最后拯救她的律师
其实我小的时候也一直不明白,有困难找警察叔叔,直到后来发生的事,我的钱包丢了,里面到是没有多少钱但是有我好多的证件,我就报警了,要求查看录像,可是警察说记录下不派警力,当时在报警电话里至今记忆尤深的是我哭着说不是有什么事都找警察就可以帮忙吗,当时警察跟我说不是什么事都能找她们的,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我从小受到的教育与现实背道而驰……所以看到这里的时侯我也是感同身受了。
这是多彬被打后第一次向她认为最可能帮助她的人求助,但是换来的不是保护而是后母的再一次毒打。
后来多彬又向学校的老师求助,但是话还没说出口,被老师突如其来的电话打断,这里有个细节,老师明明看见了多彬脖子上的伤痕,但是却没有主动询问多彬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多彬的第二次求助再一次把她打回了现实。
当律师问多彬为什么偏偏找他时,多彬说因为其他人只会嘴上帮忙。
楼下的邻居听见了多彬被打的声音,只是甩出别人家的事儿不要管
旁边的邻居听见也只是感慨
多彬感受到了太多来自大人的忽视,所以最后即使亲眼目睹了后母打死弟弟,将罪名推卸给她时,她对谁都不敢说,因为她知道别人都只是嘴上帮忙~
直到律师一步步开导她才说出来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最能改变一个人性格的时间就是孩童时期,因为她用眼睛、用身体、用整颗心去接触人、环境、事情来成长。
弗洛伊德也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
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孩子每一次的诉说,不要去忽视她们……番外:除了以上的观后感,此电影的两处细节也是值得思考,帮助多彬的律师在电影的开篇去律师事务所应聘,因为说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所以没有被录取。
在电影的中间,当有新的机会时,律师去首尔的事务所面试,这次面试官再一次问了律师一个问题,律师顺应了面试官的说法,当场便获得了录取。
成年人的世界里确实没有容易二字,但是任然希望在道德伦理、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初心❤️
从认定小姐姐杀人就很沙雕了,哪个沙雕国家会认为十岁小姑娘是杀人犯?后面的玩偶录像更沙雕。虐待儿童也不是这么个虐待法。为批判而瞎几把树立靶子,特没意思。
韩国这十年都跟法律飙上了,但是感觉有点矫情。本身是个格局比较小的题材,不太好拍成4星,各种人物的设定都非常精巧,剧本设计上比较戏剧化,配合小格局,及格分。
这种题材一打开眼泪就往外跑,希望现实意义能多推动更多的对弱势力群体的关怀。但是作为电影本身来说,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感觉不是很完整。
撇开所谓的哲学与视听语言,电影的意义带孩于此
题材可以,拍的太粗糙了
最悲伤的一句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真的发生了?! 邻居 老师 警察,真的有那么多人没有出手相助… 为人父母不需要培训考试,真的是最大的bug… 片子一般、但意义重大。如果看见受伤无助的孩子,希望你可以伸出援手!
真實事件改編 兒童家暴
家庭暴力和被虐待对未成年人而言,对身心都是致命性的,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如类似《熔炉》,《素媛》,《韩公主》等还有许多社会层面的伤害,回归现实的电影往往会被更多人所关注。
老师教育我们剧本编不下去的时候不可以有投机取巧的行为
好题材 烂电影 这片子能上8分也太好笑了点哈
可怕的是好多父母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在虐待儿童,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样虐待的行为是一种发泄,孩子是自己生的,那想怎样对待孩子都可以的。这样的父母太可怕了。
有金刚的是电影,无金刚的是现实。
还以为韩国电影在走下坡路,谁知道人家只是转型了。
题材很揪心,这种家暴非要出了大事才会有人理,也才能理,本身就挺不合理的。不能停留在那个孩子真不幸,而是要帮助他/她变得幸运才是。男主作为律师感觉也是有点不太专业,救出女孩后不应该去医院的同时先做个伤情鉴定吗?
很好的题材,但是拍得瞎,太多的情绪化。杀人的人被惩罚,但是法律的疏漏、邻居的冷漠、社会机构的敷衍塞责,这些某种程度上的帮凶,并没有为此承担实质性的责任,连一句追讨都没有。杀人的人固然可恶,但一个纵容凶手的环境同样在作恶。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柳善之前有部电视剧打拳的,看得我胆战心惊,因为未成年人,电影里没过多表现暴力场景,但是谁都知道,真实情况更可怕。娃娃鱼的表现不是特经验,他好像演配角更出彩。
真实事件改编,控诉制度漏洞,人道主义与亲情内核。完全对标《熔炉》和《素媛》的作品,讲述一起虐童惨案。可以称之为拯救儿童三部曲了。与前两部相比,本片在剧作层面还有瑕疵,但是不妨碍仍然重磅的催泪效果,同时对于此类案件办理难度等细节刻画异常真实。在垃圾山里找证据的一场戏与《黑水》中在资料山中翻证据的场景产生了奇妙呼应。充分证明了律师有多么不容易。请回答1988里的“娃娃鱼”李东辉此番化身正义律师毫无违和,从抵触帮忙到全情投入的转变过程令人动容。
这种题材就别往狗血了拍啦……
娃娃鱼真棒有些犯罪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
6.5分。跟素媛差不多的题材,但是评分差很多。案发之前的铺垫太长了,后面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法庭上,对法庭之外大家的努力描写很少,法庭戏也拍得很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