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个节目,叫《中国故事大会》,里面有战地记者,有救助野生动物的人,有给盲人讲电影的人,他们的故事很离奇,离我们很远,但是却很真实,真实才能构筑感动。
《猫与桃花源》将场景选在重庆,却要讲述一个猫寻找迷离幻境的故事。
桃花源,这三个字是多么美好的意象啊,是东方的乌托邦,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理想之地。
这个故事的外表是多么高调啊,有人们喜爱的宠物,还有神奇的中式向往,但是唯独缺少了一点,那就是真实。
小猫斗篷是一个不真实的角色。
和追求安逸甚至是喜欢逃避、但却不遗余力地爱着斗篷的老猫毯子相比,斗篷简直就是被臆造出的一个完全功能性的角色。
虽然它是最活泼的,但实际毫无生气。
它寻找妈妈的动机非常突兀,因为影片并没有揭示出它多么需要母爱。
它能造出飞行器的设定毫无道理,因为影片并没有给我们多少它是猫中爱迪生的铺垫。
它张口闭口桃花源更是让人感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因为小小年纪的它能对桃花源产生怎样有深度的向往呢。
故事一转,一个巨大的玻璃工厂出现了,阴森恐怖吓得小孩子哇哇叫。
这个玻璃工厂是导演的一个噩梦,一个吞噬了其年轻时的天才创意与挑战勇气的循规蹈矩的工业空间。
把这个噩梦形象化本来并无不妥,但是放在猫和桃花源的故事里,作为小猫寻找母亲所在的桃花源的障碍物,就显得是一种缺乏真实感的混搭。
因为小猫找寻亲情与工厂主人找寻初心,简直风马牛不相及。
影片唯一具有真实感的讲述,可能就要算是那个酒吧和那一群中年大叔了。
它们的生存状态让人对现实生活浮想连篇,周华健的歌声更是给这个小生态带来了十足的韵味。
其实这些人最好的生存状态或许就是维持原样,一边品酒一边唱歌,保留着心里的秘密,享受着他们自己那种酒与愁相结却又相解的生活。
你又何苦把这群人拉入那片万般美好的桃花源呢?
这些有着深沉故事的大叔们在桃花源,反而不美好了,反而万劫不复了,连喝酒都不香了啊。
更不用提那些充当打手却又莫名奇妙“早不想干了”的浣熊,和那明显模仿《疯狂动物城》的三只食草哺乳动物,无论与影片的进程还是与影片的主旨都格格不入。
从片首的合家欢属性,到了酒吧那完全成人化的对白,再到玻璃工场时不常给予观众的惊悚之感,太多想表现的东西揉在一起难免不会成为一锅粥。
影片的主题最终也在毯子和斗篷的家庭亲情、玻璃厂设计师的事业初心、以及酒吧里那些歌手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之间切换游离,几个好点子碰在一起不一定还是个好点子,因为它们没能彼此构筑真实。
不真实,这就是影片给我的最大感受,因此当那艘玻璃船穿越湖底隧道要进入桃花源的时候,我或许会随着音乐感到激动,但是却不感动。
当桃花源的美景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会在心里默念一句“おつかれさまでした”(您辛苦了),但是这番美景又能带来怎样的心灵启示呢?
或许有人会说,动画本来就是充满想象力的,本来就是不真实的啊。
诚然如此,但这种想象力是为了让人明知为假却宁愿信其为真,就像《寻梦环游记》中想象的菊花生死桥连接的是家人间彼此永不泯灭的牵绊,最终还是要回归真实感的。
《猫与桃花源》想象了很多,也高调地摆了不少POSE,但没有让我产生宁愿信其为真的感受。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说实在的,我感觉整个画面和质感都很不错,但是这个故事情节是什么呀?
而且这里面的故事能不能符合一点猫的习性,猫还喝酒,猫幻想的桃花源是蜂蜜,各种零食。
确定不是小鱼干和罐头吗?
而且小白猫开头的时候,他怎么一夜之间制作出那么精密的仪器。
这个也算是一个bug,能不能有点儿前后逻辑呀?
在科幻也不能这样科幻呀。
之前看宣传的时候很期待,很期待,因为我家也养猫,自然对猫的电影很有好感。
但是这故事是什么鬼?
这种老套的故事简直了。
画面真的很精细。
我感觉都比得上迪士尼了,但是的故事真的是不敢恭维。
里面的各个人物也很好看,画面也都很珍惜,这可能是唯一的优点了。
逻辑不通的四不像拟人不是这么玩的,老猫酒吧里的东西是偷的吗,小猫懂得制造飞行器,但一屋子的狼藉,女主人不会生气和怀疑吗,最后小猫要上太空,我有理由怀疑它是溜进去的,既然动物这么厉害,已经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为什么一直没发现呢,动物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依附人类生存,所有人类就和工具人一样,太假了,逻辑不通,自相矛盾之前看了《穿靴子的猫》,主角也是一只小猫,动物是主角必定拟人化,猫和他的好基友蛋蛋会说人话,做人事,而且他们还能和周围的人类交流,虽然是两个物种,但能做一样的事,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和妖是两个不同物种,但交流沟通无压力,还能生活在一起,这种设定就合理的多,基于这种设定,他们虽然是动物,但他们不管做什么,我觉得都是合理的,反过来再看这部,他们的好多行为都无法解释,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小猫为什么会造飞行器,动物的行为和周围大环境基本不挨边,难道人、动物和环境,三者不是相互影响的吗,影片没有像《穿靴子的猫》那么设定,但这些动物却无所不能,比人类还厉害,为啥,依据呢,所以我才有开头那些疑问动画片也是需要打磨剧本的对了,除了电影世界观的问题,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养猫为啥不封阳台,鹦鹉能带着一只看起来十几斤的成年英短蓝猫飞起来吗,猫吃罐头喝水为啥不用舌头舔,小猫为啥不怕水,小猫和他爸为啥不舔毛不洗脸
或许有一部分灵感来源于《她和她的猫》。
主角是对家猫父子,圆滚滚的小花猫儿子“斗篷”和胖乎乎的英短父亲“毯子”,很萌,所以乍一看会以为是平庸的儿童动画电影。
当然主线故事本身确实是很经典的“总动员”套路,儿子离家出走、父亲找寻儿子的冒险童话,探讨勇气与亲情。
但这只是题目中“猫”的部分,是给孩子看的那部分。
稍稍咀嚼后会发现给大人看的东西,属于“桃花源”的部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一个想去却留不下的地方,或许是因为家庭、责任,或许是因为物是人非,或许是因为漂泊的心;酒吧里的猫和大浣熊就是属于这个部分的角色。
似乎还有一些隐喻,关于政治的、艺术的;厂长残忍地获得灵感,三只羊神棍,反派特务头子的轻松洗白。
故事精彩,有深度,有想法。
台词、配音和角色塑造非常出色,兼顾了人与动物的特点,特别是流浪老猫和大浣熊。
配乐用了周华健的5首歌《流浪的终点》《最远的路》《有我陪你》《桃花源》《今夜星光灿烂》,他的温暖男声和歌曲都完美贴合了本片的气氛;片尾曲是许巍的歌《无人知晓》。
周华健本人还配音了酒吧里的弹唱老猫,和角色本身也很搭,甚至有些神似;这一点就算是为了宣传也很了不起了。
画面不算太精细,也没有太多大计算量的特效,但表现力足够,有些细节的现实还原度很高。
场景很有当代中国特色,似乎是重庆?
武汉?
长沙?
虽然没有按照一般大片的出牌,但是我觉得看着感觉还不错,好几个地方也蛮感动的。
为什么还要140个字,好多啊。
动画觉得已经从外行看来也和国外的差不多,各种动作表情很到位了。
桃花源,一个想去又留不下来的地方。
我靠。
还不够140字啊!
我就是随便说说何必要求这么多字呢。
最后的歌很好听。
被撕裂,至少它还盛开给你狂野
影片讲述的是一只宠物猫斗篷,为了见到他从未谋面的妈妈而不顾爸爸毯子的极力反对,想尽种种办法前去寻找一个名叫桃花源的地方。
他一路艰辛,历经了重重磨难,尤其是他在一个塑料厂里与人类和其他动物斗智斗勇的精神和勇气可嘉,他的爸爸看他如此执着,只好告诉他,他妈妈已不在世上了。
最后他成功营救了那些动物,也找到了桃花源,最后,他的爸爸选择了回家,他选择了自由流浪。
桃花源是一个每只猫想去,但又不能留下来的地方,尽管是这样,他也没能阻挡住斗篷的脚步,还是又反顾的奔向了那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到达了桃花源。
影片中斗篷的爸爸正是现实父母的原型,正因为他们经历过,知道外面的危险,所以坚持要孩子们放弃自己的想法。
可有些时候就是要让孩子去搏一搏,经历一些没有经历过的,才能真正的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斗篷的坚强,勇敢和坚忍不拔,感受到了父亲特殊无言的爱,以及默默关爱孩子的心。
应该说在技术层面,《猫与桃花源》代表了国内最高的动画水平了,比《妈妈咪鸭》更胜一筹。
这个故事不烂,但是显得中庸,节奏很慢,还带点文艺,用这样不弱好莱坞的团队搭配这样的小众故事,是几乎没有胜算的。
这已经不是追光动画第一次犯这个错误了,从数据看,《小门神》成本1.5亿,票房7850万。
《阿唐奇遇》成本8500万,票房3000万。
《猫与桃花源》成本7500万,目前票房1744万,预计票房2000万,一部比一部惨烈,王微不反思一下么?
《狮子王》的导演泰摩尔说的:“永远不要问观众想看什么,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看过的东西来说想看什么。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他们带到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地方,一个他们不想去,但最后他们会喜欢的一个地方。
”对于这句话,王微似乎理解不够,只注重了“观众不知道的地方”,而忽略的两个问题:1.观众体验和观众想要是两回事;2.为什么观众不想去,但最终会喜欢?
观众体验至关重要,声画精致是远远不够的,《疯狂动物城》悬疑的叙事方式和各种细节,《寻梦环游记》的独特画风和灵魂共鸣,这些都是《猫与桃花源》不具备的。
必须击穿观众到他们帮你二次宣传,才有成功的可能。
关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参照《千与千寻》等诸多宫崎骏作品,为什么观众就买账?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参照本片,就讲了一个反抗玻璃磨具厂压榨动物的故事,小众而且没有根,加上有些是模仿《海底总动员》的梗,新意大大不足。
如果给王微支支招的话,还是建议追光好好培养一个IP。
技术水准稍弱,但故事稍强一丢丢的《熊出没·变形记》就做到了不到1亿的成本而拿到了6亿的票房,究其原因,就是IP的支撑,追光这么多成本,其实也完全可以少10分钟剧情,多点形象授权的尝试。
档期其实可以试试春节国庆档,而不必患得患失去折腾一个清明档,结果不仅遇到《头号玩家》的碾压,也被《冰雪女王3:火与冰》分流大半女性观众,实在得不偿失。
除了培养一个IP,也可以试试挺国产动画的宣传,观众一眼无法分辨《小门神》是国产还是国外,但如果叫《小杨戬》、《悟空侠》之类的,效果会好很多。
国产《十万个冷笑话》也成功了,声画一点都不精致,却仅仅因为好笑,就俘获了很多观众,确实值得追光动画深思。
居然刷到了这个电影,我记得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电影呢,因为那天我和另外3个室友休息,大家都喜欢萌宠,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排队进场的时候都是爸妈带着孩子来看😅,总体来说还行吧,没怎么看过太多这种动画电影,画面不错,剧情…能接受,没有劝退的槽点。
这种小朋友会喜欢,当时场内还有小朋友说好可怕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电影院看的,剧情感觉就是一部猫版的《海底总动员》。
布景做的还可以。
就是片源出了问题,标注的明明是3D,但是在观影过程中却是时而3D,时而2D,一直在戴眼睛与不带眼镜之间挣扎,一场电影下来搞的眼睛好疼。
找影院,影院方面说片源就是这样的,所以也没有办法。
只能希望以后在网上的片源能好一些。
唉。。。。。。
想起来昨天看的猫与桃花源,里面的角色几乎性别都为男,主角斗篷的活在回忆里的妈妈完全没有正脸镜头,被各种有意无意的给挡住了就很迷。
性别为女的那只金刚鹦鹉在一开始还被嘲笑了一下身为一只母鹦鹉却叫“金刚”这样“男性化”的名字。
还有就是斗篷在喊毯子的时候叫了n声爸爸也完全不见毯子有任何反应,完美折射你国丧偶式育儿。
仔细想想看大多数那种带着一点冒险类的影视作品似乎主角都是男性?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海底总动员,小鹿斑比,狮子王,里约大冒险,快乐的大脚,冰河世纪,这一类主题是“出走与成长”的动画类电影的主角都是男性,而且往往还带着父与子之间关系的转变,在这类电影中女性与母亲的形象大多都是缺失的。
再想想看前几天看的大侦探皮卡丘也是父子关系不合到合,母亲的形象就是幼年一个模糊的影子看不出到底有什么作用,啊当然就是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不能有母亲出现影响剧情所以母亲早早去世(这类的电影还有“四眼天鸡,铁甲刚拳”等等等等)。
感觉探讨“母子,母女,父女”关系的电影感觉要比探讨“父子”关系的电影少的多(或许是我的错觉么?
)如果我将来当编剧我一定要尽可能的让女性形象也展现出来冒险精神,我相信女性也是同样存在冒险精神与探索世界的欲望的,且不比男性弱。
但是就我自身的体验而言我的冒险精神总是被压抑,一个女性想要去冒险是不被鼓励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去打破常规挑战世俗身为女性就需要拿出来更多的勇气,其中一部分就被消耗在自身愿望与世俗观念的对抗上了。
技术完美无瑕,周华健老猫是亮点,但这一切故事的起因就是因为那个傻逼人类打死不按纱窗,这个我实在受不了……
儿子长得一点也不像老爸。不科学
追光动画的第三部作品,也是最差的一部。
猫的神态很神似 如果有战斗天使阿丽塔的技术那就完美啦
还不错吧
造型是唯一的亮点,故事惨不忍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仔细看其实都很细腻,但是总体总是给我一种廉价感。可能是配色关系?不推荐
2018/04/15 延续《阿唐奇遇》精湛的画面与特效,真的是国内唯一的用心造动画公司。有感觉导演在想卖内容同时要迎合低幼的市场,以至于前一秒聪明绝顶造火箭而后矫情桃花源就是想去又留不住的地方的台词,导致小孩看懵而大人看尬深层次的内容没说出个所以然,两头不到岸。结尾还故弄深沉,实在败笔。
设定非常尴尬杂糅,一个有逼格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古诗句、桃花源的概念、小猫懂科技、冷僻的玻璃雕刻工种,每个设定之间都很难产生和谐的化学反应。
天才小奶猫,酷酷的黑猫大哥,保安头头浣熊,神棍三只羊,精神失常小兔子,健身猩猩……一群鲜活的动物。桃花源就是内心一直想去,又留不下来的地方。
猫身上的每一根细毛,绸缎,树林,玻璃,动物,城市,不同的材质贴图,技术部分的确没得说。最后主题还得到了升华,桃花源是一个你一直在寻找但是留不下的地方。但是这个科技小能手小猫,加上人类一直抢没什么作用的玻璃珠,故事真的要好好写!
国产精品,画质和配乐都很好,绝对的4星水准。多一星给周华健的献唱。
虽然剧情实在是……但是很萌啊!以及一张嘴我就听出来了是周华健,我真是太佩服我自己了。
20240125开始或许我们都想要找到那个桃花源桃花源记有什么,没有人真的知道,对自己来说,喜欢,美好,符合所有的期望,就是你的桃花源还可以结束🔚
我给不出评价,这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资源,浪费钱,浪费小朋友们的眼睛和头脑!
为了猫,忍了烂片
猫咪可爱
国漫加油
怎么给分这么低,我觉得挺好看的啊,很棒 真是太萌了,好喜欢啊,还有那种亲情与责任感,真的很棒
与上一部作品不能比较,剧情越到后面显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