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国产动漫电影爱好者,当得知《大雨》上映之后立马就去看了。
而在此时此刻,我只想为大家避雷。
这部作品在我心目中只值两星,一个是给电影的美术组,一个是给配乐组。
配乐真的在影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我国传统民间乐器都很好勾勒出了前期诡异悬疑的氛围与后期应有感人泪目的气氛。
而美术也是我觉得本片最用心制作的,整部影片沉浸在一种墨色,江南的氛围中让人看得十分舒服,而用简笔勾勒的动漫人物也是非常的吸睛,惹人喜爱。
除了这些,本片就一无是处了。。。
绝美 从客观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部影片,只有空洞的内核与惹人生嫌的“大谷子”!!
很难想象一部影片删去了角色,却丝毫不影响剧情的发展。
整部剧情主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夜崊人召唤神鸟与大boss决战,结果神鸟用了一击就把大boss打倒的故事。
让前期所营造的氛围感显得毫无意义,而文中大量充斥着的人物就算删去也对主线发展显得毫无影响。
无论是二叔还是小姐姐还是官兵甚至是主角,都对最终的决战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5分钟结束的故事,硬是让导演差不多拖到了两小时。
而文中的主角馒头在前期是一个令我十分喜爱的角色,无论是俏皮的模样,还是可怜的身世都。
在后期我另对他剩下的只有厌烦,一句“大谷子”从片头说到片尾。
春节那么多届以来说的饺子,没有一步《大雨》说的“大谷子”多,《速度与激情》拍了10部说的家人没有一部《大雨》说的多。
或许人说这部《大雨》本来提倡的就是爱,不需要那么注重剧情。
但是《大雨》却选择用了错误的方式,他的爱仅仅只是依据馒头一口一个大谷子喊出来的,越听到后面越让人觉得疲惫与无趣。
而如此让人膈应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前期重点描述了戏鼓船的诡谲和大雨将至,神鸟降临的压迫感,而雨差不多到了大结局才下起来,后期重心也完全放在了大谷子与馒头身上。
短时间的转化让观众完全适应不起来。
我有时候甚至不理解导演的受众在哪里,作为一部动漫电影首要观众应该是年轻人与小孩,而我座位后面的小孩吓哭了直言:“我不想看了,我想回家”😂 作为一部国产动漫电影爱好者与支持者,我不买帐!
(PS:听到大雨上映,第一时间就跟朋友买了票,而且还是在学校内翻墙出来看的,结果真的让人很失望)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国产动漫电影能让人越来越好吧。
一时黯淡的乌云不会遮蔽炫目的阳光,我相信,总有人会站出来,用心讲好一个故事,做好一部电影。
期待哪吒2。
聊《大雨》,离不开《大护法》的世界观。
不过它们之间并没有情节上的联系,而是指《大雨》与《大护法》之间,存在着一种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共融,这一部分的展现,我们可以用深度、现实或黑暗去形容,却远难用这些词概括。
只能说,这是国产动画中极少有其他作品做到过的。
从两部动画看,不思凡对“人”与“非人”,或者“人的异化”这类主题很感兴趣,《大护法》中,花生人长出成熟的标志鬼蘑菇被污名化为瘟疫,会被枪决,假神仙所代表的集权主义,扼杀着他们从“非人到人”的可能。
有了这样的前情,再来看《大雨》的故事,隐蛟附身让人成为行尸走肉,追逐权富者最终都面目模糊,麻木的状态可以“传染”,这其实是在说让“人”成为“非人”故事。
上层的作恶与强权,底层的困苦与无奈,是从《大护法》中继承而来的关注点,这种写出了各色阶层众生相的视野,比起以大护法的闯入者视角去揭秘的悬疑感,是种多了几分苍凉感的关怀。
我们可以从“美梦”、“世界”、“残酷”这三个词,去看《大雨》所想展示的这种生存逻辑,下面我会列出这三个关键词涉及到的细节和设定,并逐个分析,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关键词——美梦-底层的梦对于大谷子这样的逃犯来说,找到财宝就等同于给馒头带来好生活,现实根本不会这么简单。
这种天真到幼稚的想法,就是属于他们这种底层人的“美梦”。
片中的戏鼓船,主要以馒头的视角呈现,带着一种诡谲的华丽感。
戏鼓船的华丽和船下的山野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不是这个时代、这个穷困语境里会出现的空间。
比起船,它更像是,梦。
一场大谷子和馒头这种阶层的人,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的场景。
戏鼓船的梦幻空间-戏鼓船其实戏鼓船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演出空间,通常叫“船台”,意为在船上或水上设立的水上戏台,《史记》里“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舟中,夫人荡舟”被认为是最早的舟船被用于娱乐的记载之一。
因为有出土的文物记载过船台演出、祭祀的场景,也有学说认为,我们如今常见的赛龙舟,也叫竞渡,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而是一种上古时代先民为了魇水怪、镇水患而举行的水上祭祀活动。
刚好在《大雨》的故事里,也有隐蛟王这样的水怪存在。
戏鼓船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片中戏鼓船的设定,它对于“美梦”的象征就更为强烈了,一方面,祭祀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样貌的期望,那是一种梦;而戏台上的演出,同样也是“大梦一场”的戏剧场景。
广西玉林出土的铜鼓纹,展示了船台祭祀活动-戏班伶人片中,戏鼓船上穆家班的成员们都已经被隐蛟附身,变成了怪物。
有一群“小戏伶”始终在唱着细思极恐的歌谣,处在醒不来的噩梦之中。
想要重振旗鼓的老船王,一直在用重生的“梦”诱惑他们。
但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哪来的什么重生呢?
区别不过是,到底要做无意识的行尸走肉,还是要做有意识、助纣为虐的怪物罢了。
所以对于穆家班的戏伶们来说,重振戏班,也是一场繁华的噩梦,他们的唱段,“在自己的梦里做胆小鬼,在别人的梦里做大英雄”,其实就已经揭示了梦的虚妄。
关键词——世界-角色的名字“世界”的现实与美梦完全不同。
从角色们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部分现实。
大谷子和馒头一路上都在找吃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们却一个叫“谷子”一个叫“馒头”,都是食物的名字,一方面可以说是反讽,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大谷子在起名时,就对这个小孩寄予了美好的愿望——仅仅只是吃饱而已。
与此同时,他们遇到的浪人柳大乐、女监军柳子彦和她的父亲,是可以执掌军团的权贵阶层。
他们的姓“柳”其实就已经带有文侠气质,与食物的名字拉开了差距。
比起大谷子和馒头的赤脚短衫,他们身骑白马,肩套皮草,高靴华冠,虽然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但显然社会地位更高。
这种阶级差异,上层权贵可以轻易决定底层命运的悬殊感,也是《大雨》想要展现的世界的现实。
馒头一开始是不懂这些的,在大谷子用谎言编造的美梦里,他会以为追踪的官兵是在保护他们,而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跟大谷子分开后,他才会慢慢明白。
柳家人与平民的差异关键词——残酷-雨与伞故事的设定里,惊蛰这天大雨落下后,戏鼓船背后的邪恶力量会爆发。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名叫《大雨》的故事里,直到大雨落下后,也不算有真正的“伞”出现,“伞”在片中,是以怪物的形态出现的。
它不遮挡雨,不保护大雨中的人们,反而是种污染性、吞噬性、传染性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需要从“伞”的意义,去倒推“雨”的意义。
大谷子被“伞”吞噬伞这个字在汉语里出现的比较晚,更早的时候以“盖”出现,《古今注·舆服》里称之为“华盖,黄帝所作也。
”在古代,用伞有规制,更涉及到官仪,普通人不能打,只能用斗笠蓑衣,就像《孔子家语·致思》里就写过“孔子将行,雨,无盖”。
在官家规仪里,伞甚至还有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
隐蛟在故事中可以化身为伞,束缚住人的眼睛、手部和上身,把他们变成行尸走肉,这个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它所代表的怪物,背后是隐蛟王,象征着力量、欲望和权力,它只为向自己臣服的人“打伞”,那是屈服于权贵、相信权贵力量,或试图接近权贵的普通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吞噬他们,让他们从“人”变为“非人”。
说到这里,你们也就明白了,大雨在这里,其实成为了一种“平等”的象征。
它更接近于南怀瑾对庄子哲学中“大仁不仁”的解读,“天地没有仁与不仁的观念,包容万象一切……下雨也一样,好地方也下,坏地方也下。
”大雨,是让众生平等的存在,但它同时也洗去了掩饰,让我们看到了不平等、不公道的现象正广存于世间,这种原本会均匀地淋湿人们的物候,因为“伞”的出现,浇出的,是这个世界的倾斜与薄厚。
被附身的伞状人-“人”与“非人”就像前面说到过的,不思凡很擅长借动画来隐喻“人的异化”,类似《大护法》中的花生人、鬼蘑菇、假神仙,《大雨》中同样有带有强烈社会寓言的设定。
首先是可以“人传人”,也可以通过病原体传播的隐蛟,被附身/传染/中毒的人最终会失去自我意识,变成行尸走肉,成为怪物,并最终死去。
染病的人成为“非人”,这部分的暗示意味,是大家都心有余悸的过去。
然后则是那些龙耳军团的官兵,他们始终以蒙面的情况出现,看不见面容,也就意味着他们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都拥有相同面目的“工具”。
戴面具、没有脸的官兵女监军、她的父亲军头,是官兵中为数不多露出面貌的人,这也意味着只有掌权者才有资格成为具体的人,但再往深想一步,他们真的能被称为人吗?
军头虽然没被隐蛟附身,但眼中只有利益的他,和被隐蛟控制的麻木躯体其实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他同样也是“非人”。
馒头第一次上船的时候,小娄称他们这些上船的人为“肥料”,且“每个人都是戏鼓船的肥料”其实就是在说,在系统性的问题下,无论权位高低,人人都是系统性和社会机器的“肥料”。
这,便是美梦醒来后,世界的残酷面。
从这个维度上来看,馒头和大谷子父子线的温情虽然贯穿了整部影片,但它的底色,其实是与《大护法》一样残酷和黑暗的寓言。
散播隐蛟的行尸走肉不过我想,除了那个隐蛟化成的,遮蔽了人们耳目的、吞噬人们自由与自我的伞之外,在大雨之下,应该还存在另一种“伞”,那就是大谷子和馒头之间的关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不仅仅是戏鼓船、戏班演的戏、重生的幻影代表着梦,而是就连整个故事,都是大谷子说给馒头的梦呢?
大谷子不想让馒头看到这个世界的残酷,有这样一个故事,馒头或许就能接受,自己这个逃犯的去世,是一场诗意的冒险;而那声爸爸,也终于可以听得理所应当了。
馒头想要用踩影子的游戏去留住父亲,就像外形设计参照了酒瓶的游侠柳大乐,最终留下了那把属于戏班少主穆影之的琴。
这些被留下,被看重,被相信的琴声和童稚,比起那些官兵的枪炮,是真正的、具体的“人”,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在长梦醒来之后,与这个残酷世界对抗的最大勇气。
难以相信这个是大护法一个导演编剧的作品,太烂了。
首先连故事都讲不明白,就好像这是某个电影的下篇,花了大量篇幅演绎一个小孩,但是他对故事的推动没有半毛钱关系,故事有关系的人物却是什么没讲,小孩在没事就哭唧唧,你根本没有共情的基础只会觉得好闹心想快进还一直哭。
最后发现除了两个夜翎人以外全部人物去掉对故事结果没有影响,两个夜翎人干掉老船长完,那这个故事中的大家都是为了赚演出费吗
20240112首映日观影 映后导演交流(破浪观影团)整个活动过程下来,我受益匪浅的部分在于不思凡导演最后的映后交流,但还是要先说回电影本身。
作为动画电影,《大雨》的基本功很扎实,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配音、画面等各个角度都无可挑剔。
河流沿岸的花草植物算是电影画面的彩蛋,因为它们美得太纯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不存在的架空世界。
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大决战时那个一镜到底的宏大场面,每个人在面临决战时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选择,镜头速度不慢也不快,使人既不会忘记决战时的紧张氛围,也不会丢失每一方势力此刻的细节刻画。
从情感上来说,最后大谷子和馒头的父子情非常令人感动。
一句“老爸”,需要大谷子用一生来上下求索。
爱是常觉亏欠,即使他竭尽所能给了馒头最好的爱,他仍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成为馒头的老爸。
反观现实世界,一次美妙的媾和就能解锁“老爸”的角色,当父亲的门槛是否有些过低了呢?
说说缺点。
导演的表达欲太旺盛了。
要理解并驾驭好架空世界的规则对于观众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等我终于理清楚架空世界里各方势力的爱恨情仇以后,电影基本已经快要进入最终的大决战了,这会使第一次观影的观众在前期失去很多导演有意无意落下的伏笔。
如果一点点做拉片分析,自然能明白导演的匠心,各方势力映射到现实中的关系和社会角色就会很清晰。
但导演不能要求观众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一边思考一边接收架空世界观的建构,这对大部分人来说要求都太苛刻了。
导演在映后交流时竟然还特意指出说为了让观众不那么费脑,这次采用了更加纯粹的视角。
这个点对我来说很有学习价值,创作者可能需要收起过于主观的意识,认真地听一下读者/观众的意见。
导演为了避免过于复杂的信息而所做的“纯粹视角化”是否是有效的?
如果有效,是否力度不够大、手段不够全呢?
再一个缺点是中后部剧情有些冗长,让我在主线剧情和世界观认知均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接收了一些旁线剧情的细枝末节,引人发困。
电影的其中一条落脚点在于馒头与大谷子的父子情,但并没有叙述太多,大都靠观众脑补。
如果观众是NF,则才能完全符合主创团队对观众的要求。
只有结尾的彩蛋漫画里让观众管中窥豹了曾经的馒头与大谷子为什么能结下那么深刻的情感,其余正片里的情感体现基本是靠角色在机械地复述。
这个问题我在创作时也会常有,我至今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玄妙,也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留白的美。
来说说导演的映后交流吧。
这也是我在文字创作者能看见的我与电影工作者的区别。
文字作为信息载体,和电影相比,局限了不少。
电影的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并排输出信息,而文字只占其中一种。
电影须事无巨细地落实到每一个像素分子的表达,而文字则不用。
是以,我更加敬佩电影工作者的创作能力。
不思凡导演在映后交流中出现的“金句”和他在电影中体现的“经典台词”一样多。
由此可见入木三分的功力。
创作者常在匠气的临界点踯躅。
匠气多了,妙精采绝艳,让观众拍案叫绝。
匠气少了,负气含灵,让观众多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但一个主旨需要多少占比的匠气呢?
这是千百年来创作者前仆后继去追求的一件事,成了,则为佳作,不成,则弄巧成拙。
在不思凡导演的交流中,我可以捕捉到他的这种踯躅。
若观众问及“为什么最终是夜翎缎吞噬了大谷子?
”“某个群像的镜头是否采用了三维技术?
”之类的核心问题,不思凡导演就会很流畅地去叙述创作时刻意留下的一些思考。
若观众问及“为什么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物人中都那么长?
”这样的问题,他就会显出某种快乐,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针对这种快乐,他解释说“是希望观众在留白里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这就是匠气和灵气的有机结合。
这让我受益匪浅而感动不已。
针对我在映后交流中体会到的创作者匠气和灵气的玄妙占比,叙述里我也有所留白,要承认功力不足,或是承认有一些东西即使功力再强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有些愧怍,至此搁笔吧。
最后夸一句破浪观影团吧,很喜欢你们的纯粹,希望你们能够一直走下去。
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槽点:1⃣️煽情戏太多了,时长太久了,台词说多了反而会尴尬,现在我满脑都是“大谷子”2⃣️有趣的点都没展开,少年影之、戏班唱戏、夜翎人都很感兴趣啊,为啥那么少戏份3⃣️剧情单薄,就一个普通的找爸爸,而且也不好好的be,结尾爸爸救回来的彩蛋更拉胯【有趣但没扩充的点】①夜翎人和黑龙军的战争,夜翎缎什么回事,有啥用②影之多给一些戏份,最好加一段唱戏,会真的很吸粉③夜翎大鸟太小了,而且打斗也不精彩,虎头蛇尾os:把主角换成影之,讲他们唱戏、沉船又重生复仇失败的故事,这个电影我觉得会精彩很多。
我太喜欢他这个人物设定了。
云朵一样的仙气飘飘的衣服🥺
6.8-7.2好可惜好可惜好可惜。
喜欢不思凡的作品就是因为他处处隐喻且黑暗的世界观,富有想象力的设定还有坚持的差异化美术风格。
当然《大雨》的优点依旧是这些,但也将他不会讲故事的缺点进一步的放大了。
戏鼓船上的隐蛟,官员和夜翎人三大势力相互交织的故事本就已经精彩且复杂。
官员们的贪婪打破平衡成了故事的因;戏鼓船上亡魂们成魔或解脱的分歧;夜翎人召回夜翎鸟企图吞噬全部终结世间;戏子和官女对父权的反抗;夜翎人集结势力进行复仇重塑世界…但除此以外不思凡还加上了馒头大谷子以及连带的几位父子/父女的对照亲情线甚至还有三叔和影之的友情线,使得一个电影被切割成了若干小块,人物个个塑造的单薄且片面,节奏一塌糊涂——该起来的高潮没起来,该煽情的地方也没沉下去,想表达的太多结果都没能表达好。
况且琐碎片段拖累主线进度以外也没做好铺垫情感的作用,绕来绕去还不如几句直说来的明白。
——————但你说讨厌吗...也实在是狠不下心,抛开前面的优点不谈,这次进一步震撼人心的美术、多线叙事的尝试、惊艳的音乐、各个势力的交织和高潮的长镜头等都能看出创作者的用心。
虽说叙事混乱但cv们的演技这会是真真立了大功,给情感的爆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馒头...哪找来的小孩啊太会配了....——————啊啊啊...总之,好可惜的电影,多好的点子和主题啊。
但凡再多打磨一下呢...?
好可惜好可惜好可惜…
本人普通观影观众一枚,导演的世界观架构固然很牛,但同样也被大谷子和馒头的亲情戳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逐渐在被影视作品洗脑,看到父子俩隐居在偏僻的村落,大谷子有口难言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他绝对不简单!
说不定就是什么神秘人甚至最后会以身奉献做出一番大事业。
但剧情的进展一次次反转,一次次打脸,大谷子和馒头让我见到了乱世中相依为命的小人物之间比血缘更牢靠的陪伴,以及为了彼此拯救奋不顾身的决心。
一句“我踩到你的影子就不能走了”让我泪流满面。
有谷子才有馒头,大谷子和馒头的际遇更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平凡普通的一生或许没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但我们终其一生都活在中国式传统父母那“不善言辞”的爱里。
故事好哭中带着满满的治愈,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
不思凡的几部动画我好像都看不进去,能感觉到他很有想法,而且想法都是特立独行那种,电影的人物造型、故事都给人一种不太好理解,但你又会觉得他很牛的感觉。
可问题是,我理解不了他特立独行背后究竟想表达什么,就让我进不去他的动画世界。
这部《大雨》,核心我理解是表达一种父子之爱。
但是对于父子之间羁绊的描写我就觉得太少,没有什么前期铺垫,整部片子都是两个人互相寻找,让我难以共情。
而背景故事又相对简单,一个沉船的戏班子领班想通过隐蛟这种怪物复活,今后不再被歧视,最后被一种叫夜翎人的种族召唤神鸟干掉的故事。
故事为什么这样没有具体交代,就像动物世界水鸟吃蟹一样,好像只是相生相克的本能。
但是对于隐蛟、夜翎人、夜翎缎究竟是什么,好像都没有交代。
一切给人一种按设定走就行,不用纠结为什么的感觉。
这也让我不知道怎么去进入这个故事。
最后神鸟只是把象征怪物头的一个类似舞狮的道具拆掉就打斗结束,虽然几十秒的动画技术看起来不错,但是就觉得这最终大战很草率。
而大谷子最后被馒头踩住身体,馒头大哭这段加上音乐的响起,我明白导演是想引起观众的共情,但因为父子感情前期铺垫太少,我就没有一点感动,反而觉得太刻意。
但是我又好像能感觉到导演在影片里有很多隐喻和表达,只是我实在一下弄不明白,这就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个下里巴人,都不配评价这部电影,总之看完就很纠结。
从《大护法》开始一直关注不思凡的作品,前一阵儿在院线看另一部电影时,出现了《大雨》的夹片广告,很期待,是不思凡以导演身份时隔六年多的新作,可以明显看出风格上的延续。
终于,《大雨》在2024年的开年上映了,这部作品还是熟悉的国产水墨风,特别是在人物的设置上也是继续保持了过往的怪诞风格,戴着奇怪帽子的馒头、不露脸的黑龙军、样貌和声音都与戏角融为一体的戏伶们等等。
整部电影在视效呈现上尽显《大护法》的影子,保持了一贯的暗黑色彩,可是故事的内核却与前作有着很大的差异。
正如不思凡自己所言,《大护法》更偏向于宏观的上帝视角,而《大雨》回归到了最纯粹的直观视角——馒头的不夹杂任何杂质的视角。
馒头,一个被人遗弃的小男孩,跟随一个不允许他叫爸爸的养父大谷子,回到了大谷子的家乡,传说中的大龙湾,这里曾经也是夜翎鸟的家乡,它们以隐蛟为食,一种通过吸食人类欲念并吞噬人类的蛟怪。
因为夜翎鸟的存在,才得以维系自然的平衡,却不想被来寻找夜翎缎的黑龙军差点赶尽杀绝,结果无限蔓延的隐蛟最终吞噬了戏鼓船,并准备在大雨之夜,通过重生的老班主唤醒隐蛟王。
这段设定其实与早前不思凡以编剧身份参与制作的《妙先生》有异曲同工之秒,在《妙先生》里有这样一段循环:“显贵之人热爱冰纨玉,底层之人为之打捞,以此谋生,皆染寒症之苦,不得不用火蝉蜕驱寒,以彼岸花孢子为食的火蝉日渐稀少,使得彼岸花逐渐蔓延,蔓延的彼岸花寄生在残存的好人身上,产生恶的欲念,并吞噬人类”。
整个故事不断上演着一种宿命的轮回。
轮回的命题,或许是不思凡作品里的根本基调,而《大雨》更是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交互与命运纠缠,再一次把故事推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终极隐喻之中,就像《大雨》的故事好像一个暗黑童话,但其实处处都影射着现实,所有人物在被架空的世界,被赋予不同的身份,你都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现实的影子。
比如背负着逃犯之名的大谷子一心想要去戏鼓船上为馒头找到夜翎缎;以孝道之名寻找夜翎锻的黑龙军首领柳大欢滥用权力草菅人命;自以为有正义之心的柳大欢女儿柳子彦不顾真相硬生生拆散大谷子父子俩;以生命献祭召唤神鸟的夜翎人想消灭的不只是隐蛟,还有充满贪欲的人类;被穆戏班少主身份紧紧桎梏的穆影之却在戏鼓船被隐蛟吞噬后依然保有自我意识……
所有的人物都因为欲望与身份的原因,陷入到了矛盾之中,被牵扯进巨大的漩涡里,惟有馒头始终纯粹且简单地只想找回大谷子,显然,馒头是不思凡为他所营造的暗黑世界投射下的一缕阳光。
虽然在《大雨》中人物众多,故事纷纷扰扰,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馒头与大谷子这对父子情上。
大谷子一心想要为馒头找到夜翎缎,而馒头只想大谷子能够一直陪伴着他,即使过风餐露宿一样的生活,也满是充实与快乐。
馒头代表了一种我们希冀回归的纯粹和美好,就像想要重生的老班主在即将毁灭前的表达,我们曾经何尝不是一个与馒头一样的简单孩童,却曾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被裹挟进复杂的成人世界,并开始生出欲望的花朵,进而把这个世界搅得更为混沌。
而馒头就像一种希望,照亮了大谷子,也将苍穹撕开了一道裂缝,让一场瓢泼大雨来洗涤这个世界,它具有毁灭性,所以充满阵痛,就像结局时想要留住大谷子的馒头,被黑雾灼伤却依然不肯放手,抵抗黑暗的是一种全盘托付的纯粹情感,而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到那种纯粹,但是依然会热泪盈眶,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美好的结局往往是对现实中不美好的真相的一种逃避,《大雨》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毁灭性,但又抱有希望,所以在开放性的定格里,让观影者可以自己画上结局,这显然是一种既不违背不思凡世界观,又能在其中找到平衡的处理手法。
如果说《大护法》是一种对世界认知的表达,那么《大雨》或许是认知之后,在时间长河洗涤之下的态度,我们总是要经历从纯粹到复杂,再找寻到柔软的过程。
就像《大雨》终归还是借由了复杂的群像来填充厚度,却在最后,回归到最原始的表达,这世界无法规避黑暗,但总也有阳光,就像黑夜与白昼的交替,在这瞬息万变的世间,总有倾盆大雨,也有雨过天晴。
刚刚去看完不思凡导演新作《大雨》了,整体感觉有点糟糕,是有点辜负影迷在《大护法》上映后的整整七年等待的。
《大雨》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以一艘再次浮现的戏鼓船为中心,各大阵营心怀鬼胎,并最终在船上拉开终极大战的故事。
但不思凡拍得特别特别复杂,甚至有点乱。
比如阵营的设置上就特别多,有的想要铲除戏鼓船上的妖怪(如夜翎人);有的则是开始时想要铲除妖怪,接着又变成贪婪船上的宝物(如军队);有的同样是找宝物,但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不用忍饥挨饿(如大谷子);有的只是想寻找回亲人(如馒头);有的则是想变成大妖怪,好让世界不敢再小看自己(如船上的戏班团)...还没完,在上述几大阵营中还安插了一些小分支,比如军队势力中的女主和药师就从不贪婪,自始至终都是正义的化身;还有戏班团中的白衣少主,制作人似乎赋予了他双重性格,一重代表好人和理想(会帮助馒头和要带着团员离开戏船看自己的能力生存和赢得尊重),另一重则是坏人和继承父亲意志的那一面(留守戏船并通过变成强大的恶魔来征服世界)...感觉不思凡就是来考验影迷脑容量的。
当然剧情线多和乱还不是槽点,真正要命的是,几乎每一条线都拍得特别水,几乎都是工具化的呈现。
如戏班团对权力的崇拜是用一两句话带过的;军队统领对夜翎缎的贪婪是默认且一以贯之的,而他和大谷子的恩怨也是一句话带过的;还有包括药师和白衣少主的羁绊,夜翎人和军队的恩怨通通都是一两句话就交代完毕了...还有还有哪怕是戏份最多的馒头和大谷子的羁绊线,也基本是靠有点生硬的回忆插入来叙述的,至于那位骑白马的女主就更不用谈了,几乎没有感情戏,其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为了方便推进剧情(如在大谷子要被枪杀的时候出手阻止)....这般水剧情是有代价的,一个是几乎全部人物的都是扁平的,几乎没有成长和转变的空间。
另一个则是会给剧情带来很多的槽点,比如为啥夜翎人和人类的仇恨是一阵子友好一阵子敌对的?
为啥女主会信任夜翎人?
以及不是说好引诱军队上船连同妖怪一同炸死吗?
那为啥最后大部分人类都安然无恙?
等等等等。
总之这就是一部特别乱,特别怪,能把影迷看得特别烦闷,是绝对辜负期待的动画电影。
我想这是借《大护法》与世界对话,与观众对话也与自己对话后的不思凡,更理解了那么一点点世界后的表达。它带着大仁不仁、大辩不言的关怀,当然是愤怒的、黑暗的、寓言的,也是经历了这几年阵痛的,但是却是温柔的。
伟大的爱不是为你死,而是为你活。大谷子早已变姣怪,始终吊着一口气一个信念“要找到夜邻缎,让馒头过上好日子”夜凌鸟最后痛击所有姣怪都死了,唯独大谷子护着夜邻缎回来,要给馒头。直到馒头说“我不要。我只要和你在一起”他才万般不舍地被烧成灰烬。“怪物也有好的,你们就知道全都打死”新海诚的雨晶莹浪漫,不思凡的雨胡乱拍打着肮脏的地面。愿大家坚持到雨后重生,梦想终会被达成。相较于《大护法》,《大雨》的表达已经明白很多,再明白可能就没法上映了。感谢不思凡导演的坚持发声和勇敢表达,大陆太需要这样的作品。大雨公平落下,有些人淋雨,有些人却可以悠然观雨。谁可以撑伞?伞庇护人,伞也吞噬人。《大雨》里的怪物让人想起是枝裕和的《怪物》,所有人心里都有欲望这头怪物,驾驭不了就被裹挟、被同化。
第2254部,核心主线叙事就是儿子找寻最终有胆量承认自己父亲身份的父亲的父亲的冒险,但非要把这样简单却充沛的情感放在一个犹如巨大机器的世界观中,而副线人物处在站在大人的以保护孩子不受妖怪攻击的道德制高点,阻碍着这个小孩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实质上让世界观越来不平衡。于此,大人儿童的对立,以及对大人世界欲望的深层次批判,成为这部电影故事上最好看的一部分。世界观构成是大型的仿生艺术。差评的地方,台词有种文青的絮叨,求删掉一些。
太乱,想讲的又太隐喻,搞得不晓得像表达啥,父亲吗?那玄幻的那样东西呢
看似工具的官兵底下也是一个个没见过父母的可怜底层人,却在追杀大谷子时毫不犹豫的习惯开枪……不思凡这犀利的讽刺手法,真实到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即想保留大护法中的暗黑美学与社会批判又想傍主流审美靠亲子戏赚钱的结果就是一地鸡毛,五方势力的纠葛完全无法在一部100分钟的影片中展开,过于直白的隐喻丧失了解读空间让人难以提起兴趣思考那些故弄玄虚的台词,大谷子与馒头的关系也从10分钟后就原地踏步难免在一句句同质化的叫唤声中感到审美疲劳——甚至在情绪酝酿的顶点还要强行拖沓补一个he就更拉低观感。但不管怎么说,还是要加一星支持一下在国产动画中越来越稀缺的作者表达与独树一帜的美术风格,希望下一部能更好吧。
两星都给画面,很有山水画意境,但再好的画面也不值得去影院遭两小时的罪,能不能请个会写故事的编剧,不要再把这种光有高概念、剧情流水账的电影扔观众眼前了,大护法里面叙事薄弱、世界观不完善、台词硬点主题的毛病到这里更加明显,开始结束得不明不白,人物塑造得不明不白,人、夜翎人、隐蛟三者的纠葛与大战就和儿戏一样,鸟一啄就完事,啊这,鸟一啄就不贪婪了吗。不过也的确像儿戏,观影中一度认为受众是幼儿园小朋友,不然怎么会找爸爸找得撕心裂肺,看到“我是不是就可以叫你爸爸了”都被看笑了。说实话大护法也没能跳脱出求个好爹的立意,但胜在收敛,大雨的表达方式实在是太差劲了。另外虽说画面好,但此片画面仅供观看,大护法里好歹香油镇的空间、布景设计还是有意味的,大雨里除了美、除了克(幼儿友好版),没有别的作用。真的太糟糕了。
对自己“意有所指”的表达欲和为此铺垫的构成疑似有点多过作为完善整部作品该有的基操了,套了一个《完美的世界》的故事模板,辅助人物的缺失和繁琐的父子故事又盖过了其本来该传达给观众的情感。其实可以说《大雨》和宫的《苍鹭》是一种运用“抽象世界”照应现世推动人物发展的制作思路,但宫的积木是带着感性的堆叠来跨过曾经的自己,不思凡是过于计算的失误且停留在以前的高度。昨天谈论《苍鹭》我还说“如果是别的导演这样肆意妄为肯定更容易被骂”,今天真就碰上了。
国产动画电影用心做动画,用脚写剧本再次实锤。
从编剧层面崩坏的一部电影,混乱且充满无序的故事讲述,企图用一些过去的描述让观众自己来串联故事的前因后果,其结果是这种自大的方法只让观众觉得厌烦。急着呈现概念有意义吗?故事失去故事本身,再好的概念和美术也是无用的附属。戏船的设置很诡异、阴森,又和主角小孩的童真形成对比,但让人觉察不到怪诞的趣味,整个风格极其不统一,没有用好这种高对比效果,有点点让人不舒服。
两星半,美是美,是画面美,配乐美。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了,很零散,不完整,人物也人扁平,可惜了
赤裸裸的诈骗啊,看来大护法的成功只是侥幸,接连两部栽跟头,妙先生好歹有别人分着点锅,这部简直是把缺点完全暴露给观众,故事乱成一锅粥了,预告骗里你期待的内容就是那几句话,可以说直白的无法细想,想象力和画风其实还是延续大护法那些,真是找不出来什么优点
大雨的画风让人非常的舒服,里面的人物有刻画的很好,故事很感人。确实大雨常常无差别的落下,有时你被淋湿,有时有人给你撑伞。真的很值得一看。
画面和角色设计都还不错,但是故事确实有点臃肿,并且人物组之间关联不大,好像砍掉父子组也对主线没有什么影响?对于不思凡的编剧一直都不太能get到,但是对于他持续原创还是表示支持,制作水准也比《大护法》要明显提高,还能说啥,继续加油吧!
这就是我小学时做的那个课后阅读题,在沙俄统治下,伊凡能否找到爷爷并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时我选了能,被罚站了,现在我还是觉得能。
3星里面两星半给背景唯美的画面吧,故事真的说不通,人物立不起来,一群人赶一堆,莫名其妙下了雨又结束了。
画面没的说,剧情还是国漫的短板
这片子观影体验太糟了,不止是剧情层面的糟糕,所有角色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哄哄,不知道来处也不知道去处,没有一条线是能捋得清的,关键视听层面也非常糟糕,画面一团乱,声音吵得要死,吵得心脏不舒服,吵得大姨妈都要被吓跑了,还强行煽情,关键我还不争气的哭了,也不知道哭什么,总之很难受,导演比田海鹏更像个神经病,脑子都是些什么啊,乱七八糟的,前一秒被吵到想离席,后一秒又被煽情戏份按回去,无法用难看形容,就是很难受,不想找不痛快的别去看了#我后来和朋友总结说,那种哭就是看了感动中国妈妈再爱我一次必然会有的哭
好像想玩点深度,但是又支离破碎,才能驾驭不了野心。父爱的戏做过度了
确实蛮可惜的,看预告以为是《千与千寻》,实际上故事讲得稀烂。不如一上来就让人物全上船,把船上打造成几层,每层各有风格与小故事。不过风格确实不错,值得鼓励。导演,实在不行找个专业编剧来写剧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