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禁区

Beyond the Gates,战地救援:卢安达风云(台),猎犬,Shooting Dogs

主演:约翰·赫特,休·丹西,多米尼克·霍卫兹,Louis Mahoney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5

《杀戮禁区》剧照

《杀戮禁区》剧情介绍

杀戮禁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春天后一百天, 一百万卢旺达难民在massacred 遇到由他 们的头领Hutu 带领一群士兵,并遭到屠杀,使一个非洲小国瞬间变成地狱。野 蛮是在想像力之外。联合国维和士兵是在那里观看。观看但不行动。一个英国的教士和他的年轻随从目睹这一幕,一时间他们的信念, 他们的勇气和心理极限受到极大的冲击, 最后, 他们被迫做出选择,要么留下来要么与难民一起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烽火燃情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三枪拍案惊奇思维游戏粗野派废柴英雄薪资带回家怪物布劳射击场中学圣日记永别了,苏维埃怒火英雄深宫遗梦之美人赦维京传奇第一季法外之徒第二季东北往事我叫黄中华魔法少女小圆祖先开眼激战江南让他走此时此地之间时空罪恶黑夜天使暴走财神4真心话大冒险费马的料理神选第二季结婚礼服月桂树西装店的绅士们

《杀戮禁区》长篇影评

 1 ) 屠杀禁区-将文明碾于脚下

“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遗忘”- 看的时候有很多话想说,结束后看着屏幕上的谢幕,看着一个个介绍当年幸存的人,久久不能回神。

电影很惨烈,而现实可能更加惨烈吧。

“两个月有七十万卢旺达人死于那场种族清洗”轻飘飘的一行字,是多少血肉卖埋于其下。

-- 我还是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总会有“种族歧视”甚至于会有“种族清洗”这样惨绝人寰的事。

在观影的时候,看到最后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守在学校外的流民(or胡图政府的人)说“开始工作”,不禁冷汗涔涔,这时候或者说当人开始把种族对立放于心中时,那在他们眼中,图西人甚至维和官兵甚至神父,只是一件物品,一只蚂蚁,说碾死就可以碾死,只有难不难而没有能不能。

-- 这个片子同样也很讽刺,讽刺联合国,讽刺一些“文明国家”所谓的保护,讽刺所谓的“人权”,讽刺一些假惺惺的制度。

但不知是看的太多还是心里早就明白,一切制度和机构只是为了维护运转,或者说是象征性的意义居多。

所以当看到一边是图西族遭受屠杀的画面,而另一边是假惺惺的发言人在为不把此次事件定义为“种族屠杀”借以洗脱自己的责任时,只感到习惯性的可笑。

当bbc的记者坚持不来这里报道,却因为听见有几十名欧洲人在这里就改变了主义。

当法国的维和部队来到学校,却说只为带有法国人以及欧洲人而来。

这时候,肤色真的成了唯一区分你是人还是我是人的标志,肤色竟真的成了一个人能不能活的理由。

即时他们有车,有枪,即使连欧洲人的狗都能上车,却坚决不拯救一个图西人。

我可以理解现实中我们谁都不是救世主,可这样冷漠的态度,还是让人觉得齿冷。

-影片全程揪心至极,而一切种子从影片开始有人在登记不同种族人的居住地址时就开始了。

从登记地址,到过路时通过身份证明来辨别种族,只觉得越发荒谬可笑。

我可以理解为其实他们自己也并不能分出来面前这个人是什么种族(毕竟同出一源,非常相似),于是变通过这种粗陋的手法进行区分,进行杀戮,这不是很荒谬吗??

--一开始我对于男主人公的形象,后续发展心理有所准备,确实是一个“天真的”从“幸福国度”里来的妄图改变世界的年轻人。

所以很明显能看到男主从一开始的不甚在意,以为会有人拯救这里自己不会有危险,以为只要有bbc记者报道就能万事大吉,到后来亲眼目睹了一次又屠杀后的崩溃和改变。

真正让我意外和泪流不止的是神父。

这才是一个什么都懂,却心中始终坚持信仰的,尽可能的在现实中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每一个人,最终用自己的生命献出了最后的爱,保护了几个孩子逃跑。

一开始当局势开始恶化后我看到神父的淡定,从容,甚至能通过一些智慧和手段买到药,我还在想神父应该是一个见惯世事的人,后来看到他在如此危难的环境下还要做弥撒,还要读圣经,我甚至觉得他有些虚伪。

但其实,是我不懂他的信仰,我不懂有信仰的人,信仰上帝的人,是什么给了他力量,促使他做出来一件又一件勇敢无畏的事,可能我只能把它定义为无私,勇敢与爱,可又明白也绝不是这么简单。

当神父买药回来看到路上的一切暴行,当他知道联合国要求维和部队撤离的消息,他只是平静的说“要把该做的事做完”。

他已经知道这些图西族人的命运,担他在人后愤怒崩溃过后,还是履行着自己神父的职责,尽可能的给参加弥撒的人们带去最后的平静与安慰。

第一个让我突然绷不住想要哭出来镜头是,当联合国维和部队要撤离时,图西族人各种恳求拦车无望,这时候有人提出了最后的请求“我们是父母,儿子,亲人,我们只希望死在一起”,他们这时候的请求甚至不是活着,而是恳求有人用枪打死他们,以便不被胡图人砍死,以便不用遭受更多的痛苦。

当这个卑微的恳求都被拒绝后,他提出了能不能只打死孩子,不要让孩子遭受更多的痛苦。

实在难以想象处于那个环境中人的恐惧,甚至恐惧到但求速死。

而第二个让我泪崩的地方就是,当最后的部队也要撤离时,神父留在了人群中。

就在我以为神父就要跟剩下的人待在一起,以至于不违背他的诺言,他的良心,他的信仰,所以要静待死亡时。

我看到神父组织人们拼命的往皮卡车后塞满孩子,然后自己独自一人开车闯出,想要为这些孩子博一线生机之时。

眼泪轰然而下,他不是士兵,不是有决定权的高官政要,他只是在这片土地生活了三十年的一个老人,一个无法眼睁睁看着人和孩子在自己面前死去的普通老人。

他在面临路上的民兵路卡时,我曾以为他能够凭借自己对于人情世故的了解,凭他在这生活里三十年为人们传达爱的经历,甚至希望他凭借自己是外国人的身份安然度过。

当我看到在路卡处神父看到了自己认识的人并且试图感化他时,突然的,对方拿出枪来,就这么简单而粗暴的将神父打死了,而在倒下的最后一刻,神父还在为看到了女孩的逃跑而危险。

当我充满希望时,影片却直接赤裸裸的将人性,或者说真相揭开来—世上本就没有多少幸运的事,处于那场风暴中的人民尤其是。

-结局是女孩活了下来,可我甚至觉得这只是给电视机前的人们一点安慰罢了。

-心很累,又很多细节想写,看这个影片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想到最近的乌克兰事件,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可能悲剧正在重演。

又想到了南京大屠杀,更是心痛至极。

而这些甚至性质大相径庭。

可是普通人的死亡与流血是一样的啊!

到底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理由让人可以残杀和自己一样的人。

一时间觉得不知如何整理,如何下笔。

感谢幸存的人,感谢将这些罪行记录下来的人。

“爱的背面不是仇恨,而是遗忘”

 2 ) 上帝忘了卢旺达

周六的下午,我开始看这部《杀戮禁区》。

名字听上去有点可怕(事实上影片讲述的事件已经不足以用可怕来形容了),但我是被最上面那张海报所吸引。

它有两个名字,分别是《beyond the gates》和《shooting dogs》,它是根据1994年卢旺达事件中的真实事件所改编的,不少当时的幸存者都捐款/参与了这部影片的制作。

影片是从奔跑的一双脚开始,那是一双黑人小姑娘的脚,穿着夹脚拖鞋,在夜晚跑过草丛和树林,越过石头和砂砾,不停的跑着,镜头追着这双脚,突然变成了一双穿着跑鞋的脚。

还是那个黑人小姑娘,她在学校的田径场上跑着,她的老师Joe和同学们在一旁为她加油鼓劲,Joe像一个正在直播的体育记者一样,近乎疯狂的解说着她跑步的实况,让所有人的开心大笑不止。

Joe和这所卢旺达教会学校的神父 Christopher 一样,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男性,他们一个来布道,一个来支教,与当地的学生和人民相处的十分融洽。

同时学校也作为一个军备库,联合国的驻军也驻扎在这个学校里。

因此当胡图族屠杀图西族的暴乱发生时,像影片一开始的那个擅长跑步的图西族小姑娘Marie和她父亲一样,所有活下来的图西族都自发的逃向了学校,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唯一安全的地方。

而安全,也不过是相对而言的罢了。

大门之外,就有拿着弯刀不停叫嚣示威的胡图族人,那之中,有曾经和Joe亲如兄弟的校工,也有曾经和神父握手交谈、衣装革履的议员,但在所谓的民族仇恨下,他们都拿起了弯刀,毫不在乎甚至洋洋得意的砍向那些无辜的民众。

一个讽刺的情节是,屠杀开始前,议员来到学校向神父拿“您提到过的设备”,其实就是铁制的栅栏,最后那个栅栏被用来当做路障拦下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上面溅满了图西族人的鲜血。

这更能说明,屠杀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之前对图西族人的人口普查更是让他们在胡图族的包围下插翅难逃,而电台和媒体的煽动,更是让一些原本温和的平民也加入了“斗争”。

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两个民族之间那种莫名的仇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但是我却瞬间明白了,仇恨是可以煽动的、是可以被激发的,普通人、哪怕是一个平时善良的人,也能够在那种每个人都杀红眼的情况下变成恶魔。

在那种情况下,别人的性命不过是弯刀下的数字。

就如同那些侵华的日军,在家里都是朴实的丈夫、和蔼的父亲以及孝顺的儿子,而不是所谓的杀人狂魔。

人性中的恶,在血腥和暴力的激发下,是会不断生长的。

这才是最让人不寒而栗的部分。

老实人、好人、普通的人,都会成为那朵恶之花下的一员。

而那些被屠杀的人,他们心底的善良,又有谁去眷顾呢?

有一部纪录片叫《上帝忘了卢旺达》,记录了在1994年卢旺达事件后,五位非洲女性的故事。

这个片名让我想到在《杀戮禁地》的最后,神父带着人们祈祷时,他们都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当法国军队带走欧洲人、联合国从学校撤离之后,那扇曾经安全的铁门,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大门之外,是啃食尸体的野狗和拿着大刀的民兵,相比之下,哪个更可怕?

上帝真的与他们同在吗?

前面提到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shooting dogs》,海报见下。

其实射杀狗这件事从头到尾只被提到过一次,就是联合国的军官向神父提议说他们要射杀掉大门外那些正在啃食尸体的野狗——“因为这样会有健康问题”。

(我当时:WTF?????)而神父的回答是:“请问那些狗朝你开枪了吗?

”因为联合国对当时屠杀行动毫无作为的原因是,他们只是作为peace monitor,不能主动发起攻击,只能在对方攻击时自卫。

因此神父才那么问军官。

1994年的卢旺达事件,虽然表面上看只是国家内部的民族仇杀,但是欧洲国家、乃至联合国都绝对逃脱不了干系,这其中的政治关系,实在是太复杂。

根据1994年震惊世界的卢旺达事件改编的电影很多,比较为人熟知的影片是《卢旺达饭店》,讲述了一名胡图族的饭店经理藏匿了1000余名图西族人的故事,人性的温情与伟大一览无余。

还有一部《四月的某时》,建议不要同时观看。

因为就像Joe问神父的那样,“一个人究竟可以承受多少悲伤和痛苦?

是不是他承受了足够多的悲伤和痛苦,就无所谓活着还是死了呢?

”我们的生命确实承受不了太多悲伤和痛苦,但老天还是给我们了,只不过有些人所经历的那些是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想象的。

影片结尾,卢旺达事件的部分幸存者、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们,一个个出现在荧幕中,旁边的字幕显示他们在那场灾难中失去了多少兄弟姐妹、亲人和朋友,但他们笑着。

也许永远都没办法将过去的痛苦从心中根除,但或许可以笑着迎接明天。

1994年的卢旺达内战和种族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灾难,共造成80-100万人图西族和胡图族温和派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国家雪上加霜,大批劳动力丧失,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大屠杀还使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40%,许多妇女成为寡妇,大量逃亡邻国的胡图族极端主义分子渗入邻近国家,给这些国家的安定带来负面影响。

 3 ) Shooting Dogs

Joe的想法很简单,只为了让自己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可以有与众不同的经历,以及可以值得自己和别人对自己拍手称赞的事迹。

所以,他选择了卢旺达。

在那里,肤色的不同使他尤显突出,英俊的外表也迷惑众生。

生活显得如此悠然惬意。

然而一场政变,美丽炫目的泡沫瞬间幻灭,血的颜色染满卢旺达。

胡图族与图西族,同一片土壤上的两个民族,像世上任何两个不能共容的民族一样,开始了血腥屠杀。

首先是图西族的总统遇害,接着,每个图西家庭的地址、人口都被登记在册,所以,一个都跑不了。

我虽不存有任何种族偏见,或者不希望存有任何种族偏见,但是在二战结束,纳粹低头的近五十年后,那种规整的统筹完备的组织性杀人行为在另一个大洲居然依旧畅通无阻,而可笑的是,与当年党卫军的先进装备比,非洲兄弟们手中虐杀的武器居然是一把把类似于太平天国时代的片儿刀。

即便如此,1997年4月和7月,竟有80万人被屠杀。

故事发生在联合国技术学校,Joe和神父是学校里面除联合国部队外唯一的两个白人。

政变发生后,学校校舍由UN维和部队占领,随之而来的,就是游居当地的其他白人以及图西难民纷纷涌入学校避难。

校舍外,是成群的挥舞着片儿刀,吹着口哨的胡图暴民。

而UN在那里唯一的作用就是所谓的“观察”,即除非是自卫,否则不许开枪。

这片校舍外的街区、屋舍,已经看不到活着的图西人。

血和尸臭已经将整个国家包裹得严严实实。

然后,UN派的法国军队来了,唯一完成的任务就是接走所有白人。

然后UN维和部队也随之撤离。

因为神父的存在,人们似乎还存留着他们的信仰。

恐怕,在这种时刻,信仰可以成为一种麻醉剂,可同时又脆弱的不堪一击。

图西小姑娘Marry问神父:上帝是爱所有人的么?

那么,上帝是不是也爱外面那些拿着刀的人?

神父的回答是:上帝是爱我们的,但这并不代表他爱我们做的所有事情。

这些事情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而上帝爱他的每个子民。

UN维和部队的反应,从头到尾就只体现一种所谓的“无为”。

对于观察者而言,他们从头到尾只是看客,不施加任何影响,然后,甩手走人。

在他们撤退前,Marry的父亲找到将军,请求他用军队的子弹结束自己以及同胞的生命,毕竟,子弹带来的痛苦,要比刀子来的利落,解脱的也更快。

后又退而求其次,只让孩子们先得到解脱,但得到的答案始终是: I can't help you.当一个种群,连自己死的形式都无法决定时,上帝究竟在哪里?

海报中孤独的人影,是神父牺牲性命救出的几个西图少年之一的Marry。

她正在拼命的跑着,逃离生命中的梦魇。

可能是生不逢时,我始终难以理解,作为种族灭绝行为的参与方,那种极端的情绪究竟如何形成的。

即使前一刻还是相熟的好友,下一刻因为不同的种族而相互残杀。

我宁肯永远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多亏我的生不逢时。

 4 ) 文明社会里 屠杀反复发生的根源

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杀戮禁区#Shootingdogs BBC通过电影出品,控诉当时(卢旺达94大屠杀)不作为的联合国;我试图弄清,在文明社会里 屠杀反复发生的根源。

“大屠杀”,并不是一个离现代文明非常遥远的词汇,近到印尼排华、远到南京大屠杀,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关于“屠杀”的储存片段。

如果尝试追究被杀群体究竟为什么被杀,可能会是:【宗教】塞族残杀7000余名穆斯林(93波黑内战)【国籍】苏联杀害4500名波兰军官(1943二战)【种族/民族】胡图人清洗超过80万图西族人(94卢旺达政治斗争)【人种】殖民者灭绝塔斯马尼亚人(19世纪初囚徒流放)【政治统治】红色高棉政权对普通民众的迫害……其实可以瞧见,大部分都是为了权利而发动,借助民众的无知与动物本能,而根源都是:资源分配“不合理”,至于谁的“理”才是真理,怎样分配才合理不打架,god knows🤷🏿‍♂️法国大兵来带走学校里避难的40名白人时,Joe老师坚定地选择了留下,他以为他可以。

最终联合国驻军受命撤离,撤离意味着原本暂时被荫蔽的2500名图西人即将被弯刀送去见耶稣。

神父用自己的牺牲展示了耶稣爱着他的所有子民,并正与他们一起受难;BBC用神父的牺牲狠狠地讽刺了联合国的冷漠。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置若罔闻。

”UN卡车离开时的绝望,我和他们一样,真切感受到了。

很多事情不可能用对与错去衡量,也无法用赞同或批判来表态,比起全部丧生的80万图西人,UN军队留下来也是杯水车薪。

在利益面前,没有真正的人性,在历史长河里,也没有真正的赢家。

我只想我们至少厘清历次惨剧的根源,致力于减少未来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知史而知治,就好了。

 5 ) 原来,联合国也是吃干饭的

对于震撼人心的真实的事件而言,是不需要任何加工的,文学化的渲染往往更显得造作可笑……这句没头没脑地话从我手中敲打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这是个人尽皆知的事情,然而在《杀戮禁区》这部电影遗留给我的血腥气息渐渐消散后,我开头写的那句话就莫名其妙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杀戮禁区”这个名字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场面,不过这部电影在反映1994年卢旺达内乱胡图人疯狂杀戮西图人时并没有采取真正血腥的手法。

这不是一部恐怖片,一群胡图族年轻人手上血淋淋的弯刀,在灌木丛的掩映下像剁排骨一样砍死西图人,以及街上堆积成山的尸体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然而被电影用近乎冷静地语言记录下的这些流血事件并不是《杀戮禁区》这部电影的全部,在这一“种族灭绝”事实发生的时候,联合国维和部队与国际组织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与身处事件中的人们思想上受到的冲击才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名为“维和”,但在面对这种真正的种族冲突事件的时候却形同虚设。

碍于联合国公约的重重规定,只要卢旺达人不对他们开火,这个地区就是依然是“和平”的。

卢旺达人当然没有愚蠢到与驻扎在学校里荷枪实弹的维和部队开火,他们只是用长长的弯刀杀戮与自己不同种族的同胞而已。

驻扎着维和部队的小学校成了当地唯一安全的地方,成千上万的难民纷纷涌进来挤满了学校。

假如不是学校里的神父克里斯多佛坚决要求把学校的铁门打开,维和部队的首领还不打算对卢旺达的难民实施庇护。

然而形势越来越紧张,维和部队虽然数次向上级打报告要求对当地的暴力分子开火,联合国总部却依然不相信卢旺达正在进行着的种族屠杀的事实。

其他打着“和平”旗号的白人国家也大多持隔岸观火的态度,学校里的人盼望支援盼穿了眼终于盼来法国的部队与卡车,却被告知卡车只接走法国的公民。

事实上,只要你的皮肤不是黑色的,法国人都会把你安全的送走。

难民们拼了命想挤上救命的卡车,却被白人士兵粗暴地打了下来,就连黑白联姻,不是卢旺达人的黑人丈夫也被拒绝上车,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只要维和部队在小学校里多停留一天,学校里成千上万的难民就可以暂时保住性命,要命的是这支只有数十人的维和部队最终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在他们临走前,直到在劫难逃的难民甚至联名写信要求维和部队用枪射杀他们,这样比起被乱刀砍死会少遭点罪。

明知道走后这里血流成河,维和部队还是只能带着精良的装备一走了之。

果不其然,他们走后胡图人冲进了学校,他们连一个老幼妇孺都没放过。

血腥事件对在学校里教书的白人老师乔跟神父克里斯多佛的信仰打击很大。

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尸体与形同虚设的维和部队,他们对自己一直信仰的和平与上帝产生了深深怀疑。

乔无法理解为什么几天前跟自己很要好得胡图族少年摇身一变成为冷酷的的血腥杀手,克里斯夫佛则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把自己信了一辈子的《圣经》拿给难民当燃料烧掉了。

维和部队撤退的时候乔跟神父都可以跟着部队一起安全的撤退,乔还好,可是假如神父也选择离开,克里斯多佛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神学信仰、在卢旺达民众中建立威望以及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该拥有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必将荡然无存。

生死关头,乔带着破碎的理想跟随部队撤出了卢旺达,神父为了神学信仰为了道义毅然选择留了下来。

最后神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救了十几个本该死于非命的卢旺达儿童。

幸免一难的玛丽为求生而不断奔跑的时候,联合国的发言人也在记者会中回应了卢旺达这个事件。

他们无视卢旺达在100天内8被屠杀了100万难民的事实,面对记者的责难他们只会运用狡猾的外交辞令闪烁其词。

看到这里,难以抑制的怒火油然而生。

“和平”只是个幌子,面对种族屠杀这种大事,联合国的官员的良知还不如一个小小的神父……事实上,联合国在卢旺达驻扎了大批装备精良的军队,只要稍稍行动,此等惨不忍睹的血腥事件就可以避免。

人命关天,关键时刻不仅联合国居然踢起了皮球迟迟不愿行动。

面对这样的事实,“和平”还有能留下几分让人相信的余地呢?

带着这个问题,跟电影里的乔与神父一样,我也很困惑。

待照着的规矩通过重重关卡层层审核,联合国确认了卢旺达冲突的“种族灭绝”性质终于做出行动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数以百万计难民的生命了。

今天我才知道,原来,联合国也是吃干饭的。

 6 ) 虐心但却能让你满心感谢现在的生活

你问过我,在这些痛苦面前,万能的上帝在哪里?

我知道他在哪里,他就在这些人中,和他们一起承受痛苦。

他的爱在这里,我从没有觉得这么深的爱 And my heart is here, Joe. My soul.Find fulfillment in everything, Joe.Father Christopher 在被枪杀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When I'm looking at you, into your eyes, the only feeling that I have inside me is love.”他在倒下前,看到了最后一个小女孩远去的背影,听到了急促的脚步声,然后他笑了...去年因为上公选课看了《四月的某时》和《卢旺达饭店》,今年因为上民理课,看了《杀戮禁区》,上课没好好看,大早上在文华楼为了写观后感补看,哭成了傻子...并不想因此表达什么,只是想illustrate其中画面与配乐融合后所带给我的震撼...

 7 ) 世间有许多无可奈何

我想看完电影很多人会说联合国只是个摆设或者说根本就是吃干饭的,但是我想说在很多情况下局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能完全否定联合国的努力和付出,这样对那些任何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维和士兵都不公平。

不要急着喷别人,想想维和士兵在为和平献身时自己在干什么吧!

在卢旺达屠杀事件中联合国的消极表现和无作为确实令人愤慨,但历史上联合国在一些事件中还是有所作为的。

电影后面法国维和部队到学校接走白人离开时确实令人气愤,可是如果带上图西人上车怕是谁都走不了。

只能说在许多情况下个人甚至组织都是无力的,我不太了解卢旺达图西个胡图之前的仇恨;就和爱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仇恨都无法解释。

就像克里斯托弗神父说的那样,教徒们只是被教着去参加弥撒吃完弥撒的面包就回家。

相信许多胡图孩子或图西孩子从小被教着仇视对方,一方伤害另一方于是复仇再复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令人欣慰的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有像克里斯托弗神父那样的人与爱同行。

却也认可Joe 对玛利亚问他为何离开的回答:I'm afraid to death.

 8 ) 唯有一死,才是对信仰和人性最好的交代

观杀戮禁区有感可能很多人会责怪联合国维和部队无作为,但是他们能怎样呢,冲出去反击?

但这是维和部队该干的事吗?

他们有他们的无奈和苦衷。

看完之后,我又一次突然觉得世界好复杂,我现在的感受也很复杂,按说那个神父和白人小伙子在以爱的名义扮演他们所认为的好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有点像现在有很多人会刻意放低姿态去吃点苦,说是体验人生。

(我是说这也只是他们所谓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罢了)我们谈到人生价值的时候,往往会想要到非洲去干点什么,也有人会参加慈善机构帮助穷人,我们在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却又不断地怀疑。

有时候真觉得宗教是个好东西,它会让人萌发善意。

但看到宗教社会学的一些资料,又发现它也是一种工具,仅此而已。

我不知道怎样才算活的有意义,有时候真觉得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繁衍后代。

人时时刻刻对自己所做的事都是不确定的,迷茫是生活的常态,坚定地相信一个东西在如今这个时代何其艰难,也相当奢侈。

我们在不断地问自己上帝真的存在吗?

我这么做真的有意义吗?

我应该怎样活着?

这些问题永远不会消失,直到死亡来临。

唯有一死,才是对信仰和人性最好的交代,神父在他决定留下时说,他现在感受到了最伟大的爱,上帝应该和他的子民一起,如果他选择离开,那他将永远失去上帝。

只要还活着,人性会不断地挑战信仰。

到底民族这个东西害人呐!

我经常说我们应该提倡文化圈而不是强调民族,二战也是借着民族主义……当然,要感谢国家能给我们营造一个稳定幸福的社会环境。

 9 ) 。。

以为可能最后沦为伪神父最后发现他才是陪着一群即将被屠杀的人民一起受难的耶稣其实老师走的时候我真的希望他快点走我也不希望那个黑人女孩最后又问他一句“你为什么离开我们”?

真的很揪心为什么呢你为什么看着神父被枪杀眼睁睁的看着呢?

你为什么最后要逃走呢?

还不是因为“怕死”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神父的信仰人性本能罢了,哎

 10 ) 如之奈何

这部电影和卢旺达饭店何其相似,当时看完卢旺达饭店的时候心情如此低落,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发誓再也不看这种不让我舒服的电影了,想不到时隔已久又看到一部类似的片子,世事难料,如之奈何!

屠杀二字可以解释为手持武器大量的杀戮手无寸铁之人,如同宰杀猪狗,不值一提。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视为屠杀,纳粹杀了六百万犹太人更是灭绝种族的屠杀,这种事情在历史的车轮下屡见不鲜,我们能做的只是祈祷亡灵,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杀戮禁区》短评

Joe真是无能为力 但这种话抨击某些政府的电影看得实在抠心

7分钟前
  • 芽人
  • 还行

拍的不好看。

10分钟前
  • 月夜刺死燕尾蝶
  • 较差

1994年四月及五月两个月时间里,胡图族屠杀图西族逾80万人。对于电影,不予置评。

15分钟前
  • Flora
  • 推荐

任何屠杀都不应该被历史遗忘,我在等1965年印尼屠杀数十万华人事件拍成电影的那一天。

19分钟前
  • 荒野狷鱼
  • 推荐

遇到政治问题,什么也改变不了的无力感。

21分钟前
  • 玄月见草
  • 力荐

事情讲的并不好

26分钟前
  • Erick
  • 还行

看到赤裸裸的屠杀场面还是无法平静,冷兵器在这个时代已经比枪炮更加野蛮和血腥。 不过总感觉乔同学占着主角的位置,彻彻底底的打了个酱油,无论是在屠杀现场ETO学校,还是在这部电影里。

30分钟前
  • 程玥
  • 推荐

3.5 以为是上帝之城这样的电影 没想到全是言传身教 有些镜头还可以 联合国就是屁

32分钟前
  • aaa
  • 还行

永远不要相信上帝会救你,只有武器可以。永远不要相信你能救别人,除非你有武器。能用核弹解决的问题,永远不要用血肉和身体。如果你不是黑人,就不要嫁/娶一个黑人老公/老婆。

35分钟前
  • 鮫島
  • 推荐

B-,电影本身最大的意义在于抛出了一个哲学命题:比种族灭绝更可怕的,是漠不关心。联合国放弃卢旺达难民的行为确实是应该受到质疑的,在生死面前白人并不比黑人高贵,也不应该有什么优先撤离。人性总是会在最危险的时候才会真正显现出来,生而为人我们都很弱小。

39分钟前
  • TimmyConnor
  • 推荐

太残忍了

42分钟前
  • 梦馨
  • 较差

看不下去

46分钟前
  • 田田
  • 很差

这个电影拍得很平淡,不是说一定要煽情或者开挂才好,问题是这么好的题材,拍得这么平铺直叙,一点张力都没有

49分钟前
  • 夏日漱猫
  • 还行

没有之前看过的同一题材的好

50分钟前
  • 野小菜
  • 还行

在子弹与弯刀面前,上帝也无法挽救。卢旺达饭店似乎更好看,但这部贵在真实,从取景到演职工作人员。

55分钟前
  • jad0311
  • 还行

同樣的事件,和Hotel Rwanda不同的視角。沒那麼跌宕起伏,沒那麼煽情,也沒那麼多崇高的英雄主義。結合宗教,真實又沉重。在生命的轉角做出選擇,坦然承認內心的怯懦,自私和罪性,使得影片更有深度。

60分钟前
  • SSSSSSS
  • 推荐

结尾有点败兴,尤其是那个黑女孩在美国吧,找到了白男孩。问他为啥要丢下他们自己跑了?愚蠢至极。。这电影比《卢旺达饭店》还是差了一点味道。。

1小时前
  • 爱多一点
  • 还行

看太久,忘了,不如卢旺达饭店震撼。

1小时前
  • 后院失火
  • 还行

170801想看。《卢旺达饭店》那段历史。身份politics。无力感的部分。官方话术的部分。我记得这事儿被开始报道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1小时前
  • Q这一切的一切
  • 还行

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悲伤的让人绝望。

1小时前
  • 私房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