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剧看多了,对平实的剧情难免会缺少“忍耐力”,这是我在电视剧看到一半时发出的感慨。
但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和欣慰,因为看完最后一集我给该剧打了五星。
必须承认,现在的我在看剧(电影)时常常生出一种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并不全是对外界,更多的是对昨天的自己。
因为一部戏的好与坏在我心中有了更清晰、更多维、更深层的标准,我也终于不再因与大咖评价不一而怀疑自己。
审美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事情,我们本可以拥有自己的审美独特性,但必须清楚这份独特来自哪里。
我为什么喜欢这部剧。
第一,主线突出,剧情平实。
这部剧的名字是《解读恶之心的人们》,起初觉得翻译略拗口,但整部剧看完我认为确实没有比这个更贴的名字了。
剧本几乎将所有的笔墨都放在宋河英如何解读那些变态杀人狂的犯罪心理上,支线非常少。
比起那些既要兼顾主角谈恋爱又要兼顾他们家庭生活,还要描述警局内部各个层级斗争之关系微妙的剧,该剧确实做到了完完全全只为主线服务。
其实,认真回忆就会发现大部分电视剧都喜欢“全面”的描述主角的生活,同时矛盾冲突要多,情感起伏要大,主角无所不能等等。
但以上这些特点该剧统统没有,或者说着墨不多。
主创们足够尊重观众、对作品想传达的价值观有很强的信念感、同时也没有“野心”将该剧打造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热播剧,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部佳作。
第二,对人性讨论(揭露)足够真实深刻。
首先,对变态杀人狂内心感受的刻画足够惊心动魄,许多台词和表演我想称之为“限制级”。
这是我第一次在影视作品看到将变态心理活动如此直白、如此生动、如此不加掩饰的展露。
尤其是南基泰描述杀人带给自己快感的那场戏,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大家一直称道的《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的变态都不能与之媲美(当我,我知道汉尼拔的变态类型和南基泰不是一种,但我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参照物了,哈哈哈)。
我以往看过的影视作品再怎么描述“恶”都似乎不敢完完全全将其呈现。
有时遮挡了恶,有时弱化了恶,但只有这部剧将恶毫不掩饰的揭露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世界上就是有如此残忍、如此冷血、如此令人“无法理解”的心理变态者。
该剧似乎要告诉我们,不要担心揭露恶会助长恶,就像是迷信,仿佛多说一句魔鬼世界上就真的多了一个魔鬼。
揭露本身代表了不畏惧,只有不畏惧才有可能战胜,不是么?
接着,变态者的对立面是那些用自己的意志力与其顽强抗衡的“普通人”。
男主宋河英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人。
他的平凡在于他也同样有着人性的弱点,要抓住变态杀人狂需要去了解、去揣摩、甚至去带入变态者的心理,但这样容易走火入魔,带出自己心中的恶(宋河英承认,在与那么多变态杀人者交流之后,担心自己心中是否也潜藏着那样的恶),所以他也想过要放弃这份工作;他的伟大在与他敢于凝视深渊,他的使命感和意志力最终战胜了内心的不安与困惑,他选择继续与恶交战。
这样的宋河英既让人敬佩又让人心疼,也更像一个真实的人。
最后,人物之间所有的情感变化都是悄然间发生的。
女警对男主从不信任到稍有接纳,再到彼此并肩作战;男主和组长感情越来越深,上级领导对分析组的态度从“年底就解散吧”到一年又一年的批准他们继续干下去;男主与变态杀人狂交流时采用的方式方法的变化;女警对下属的告诫及下属的成长变化。
以上这些都没有刻意营造一个巨大“转折点”,所有人和人之间的理解和默契都是在相处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可能因为共同破获了一起案件、一次敢于剖析自己内心的坦诚的对话,也可能是因为一顿饭,一场酒。
总之,剧情没有渲染因为一件事大家感情升华了,而是在琐碎又日常的相处中彼此产生了信任和默契,这也更符合现实。
第三,演技炸裂。
这些饰演变态的演员简直是令人震惊。
他们怎么会长得也像变态,演得也像变态,丝毫,我是说丝毫没有表演痕迹。
如果韩国各大表演奖项的评委足够理性客观,那这部剧里的变态杀人狂饰演者们全都可以角逐最佳男配角,我投饰演南基泰的演员一票。
我实在是不想截图了,但是演技真的很好,不比全度妍差,哈哈哈,只是说全度妍戏路更宽,如果只选一场戏PK,或许就不知道谁会赢呢。
一年前的自己给该剧只会打4星,因为那时的我还是更喜欢看身手不凡、头脑灵活的警察热热闹闹的解决掉所有坏蛋的故事。
但今天的我比起结果,更在意过程;比起热闹痛快,更希望有所触动有所收获;比起高潮迭起的剧情,更喜欢富有深意的对白。
这部剧真的太好了,但我知道这份好也很主观,因为这是我和它之间的缘分,刚刚好,这时的我需要这样一部戏来见证自己审美喜好的变化,见证自己思想的变化。
——————————————————————————————————写在2023.7.19这部剧给我的重要启发,我们之所以去了解恶之心是为了不被伤害,防患于未然。
人性之恶和人性之善要靠经验积累和教训总结才能判断。
善良的人总是不愿、也不会把人往坏里想,那不是真正的善良是愚昧的善良,缺少对“恶”的了解进而以善相待只会助长恶之心。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维的去了解世界,了解人性,只有敢于揭露恶才能战胜恶。
短评净是说什么剧情和元素老套的、心灵猎手珠玉在前的,真就无语,所以有美剧拍过一个事儿了感情其他地方其他人就都甭拍了?
这什么思想垄断机制啊,老跪着累不?
心灵猎手反正我是看不下去。
这一部背后实打实的史料却是值得咀嚼。
简介写的是根据小说改编,或许如此吧。
但原著小说也一定是源于真实案情。
去年有一部非常棒的纪录片《雨衣杀手》讲这段历史,透过访谈中侧写师的讲述,勾勒出了汉江奇迹的年代社会变革与急剧拉大的贫富差距的背景下,用杀人表达不满的韩国第一位连环杀手柳永哲的诞生和追捕。
那位侧写师前辈眼界、学识、洞察力俱佳,可以说几乎凭一己之力把纪录片拉高了一个档次。
参与侦破案件的鉴识科女警员、韩国第一位女警察局长,也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部剧讲的就是那位侧写师的故事了。
纪录片里,天命之年的他功勋无数,位至警正(韩国最高阶的警察级别,没记错的话),光荣退休,还不辍带教。
纪录片观众只看到他人生故事的辉煌终章,却不知道他是如何奋斗才让犯罪行为分析在韩国执法界立足生根。
一个学科/部门如何从无到有,早期是多么艰难,会遇到什么障碍?
这部剧讲的就是那些。
所有真实的人物和关系,眼见在剧中逐渐铺展开。
关键的案情转折和人物选择,都能找到对应,但又不是完全拘泥于现实情节的生搬硬套。
这对看过纪录片的人来说实在是充满了隐藏乐趣。
人物塑造绝佳,主角形象丰满,男主和无人知晓的金瑞亨异曲同工。
背着悲伤往事前行的孤胆警探,演好了真的是永远不会腻。
金南佶那眉目多情的脸始终隐忍沉默,可称面瘫影帝又一位了。
* 没有任何深刻的真知灼见,不过是我含有偏私的一些褒赏,以及浅薄的分析。
一周刷完了《恶之心》,感慨良多。
韩国近年来刑侦佳作层出不穷,以公检法等各个视角探讨社会与犯罪,犯罪心理侧写师这一职业也因此越来越多地被写入剧本中,走进公众的视线。
然而即使珠玉在前,在我看来《恶之心》依旧是一部斐然出挑的作品。
整部剧看下来,给人最大的观感是踏实。
首先,本剧整体的线索是韩国最初犯罪心理分析小组的成立与发展。
这条主线的展开节奏较为舒缓。
12集的剧,男主宋霞永在第一集结尾才初次听说“侧写师”这一职业,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在被排挤,被轻视。
宋霞永的分析手段也是缓慢进步的,一开始他不过是凭借一种“罪犯才能理解罪犯”的直觉在工作,因此对每个案件的贡献也较为有限。
剧本很耐心地铺开几组警察群像,女主和众上司对男主的认可是逐集建立的(第九集了许多警察依旧对罪犯侧写嗤之以鼻)。
其实更便捷的方式是让男主案案封神,写众人一下就对他肃然起敬。
但编剧没有通过神化宋霞永的方式来走进度。
她选择了更脚踏实地也更细水长流的路来推动人物。
这可能与本剧是真实人物事件改编也有关系,《恶之心》旨在展示犯罪侧写是如何一步步在韩国扎根,并描述这一过程的艰难。
所以这里没有一步登天的天才,也没有天降神兵般的警察。
观众会看到的是侧写师如何跌跌撞撞地成长,如何以努力取信于人,如何一步步细化侧写报告并给出逐渐详实的数据、理论支持。
任何浮夸和类似爽文的剧情都是对剧集立意的背弃,甚至是对原型权日勇教授的不尊重。
其次,编剧很好地兼顾了大局与细节,耐心地讲每一个故事,并给出适当的留白。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看过太多一股脑塞信息给观众的剧本,恨不能在第一集就把主人公的经历、性格、社会生活全讲个遍。
《恶之心》截然相反,拿宋霞永本人来说,他的故事是在整部剧中慢慢展开的。
尹刑警初次出场时二人之间互相尴尬、反感,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也即过去的误会)却在第五集在讲述,误会更是第八集在解开。
同时在很多事情上,编剧大方地留给观众自行想象的空间,如宋霞永的父亲在他生日当天去世,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但编剧并没有叙述详细的故事经过;宋霞永被中部警署一脚踢开,这故事也并没有丝毫展开。
(上次我看到这么耐心的剧作还是2019年的《stove league》。
)当然,这般细腻的剧本,与主演们的好演技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功力不到家的演员很可能没办法展现出人物的内在的情绪和变化,但金南佶显然将这一工作完成的极好。
他常常给我一种神奇的感觉,即他不是在扮演某个人物,而是将自己与角色融合,而后在摄影机前展示某种程度上的“自我”。
因此看他演戏从不会有跳戏的感觉,因为每个人物都很分明。
去年夏天我在一个月内连续看了《名不虚传》、《热血司祭》、《鲨鱼》,今年看完《恶之心》又立刻补了《潘多拉》和《衣橱》,但是宋霞永、金海日等众多角色在我心中完全不会混淆。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他对角色的理解相当到位,即便是传达同一种情绪,每个人物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众所周知,收比放难上百倍。
举个例子,人物如何表达愤怒?
摇晃对方的衣领,拍桌子,瞪眼怒视。
这些是最简单的答案,但考虑到宋霞永极度自持、静水流深的个性,这些有时未免显得违和。
那么宋霞永的愤怒是什么样的?
有些演员面对这个问题可能黔驴技穷,最后只得依旧采取上述较明显的方式。
那么金南佶是怎么做的呢?
以下简单举个例子。
宋霞永审讯南基泰这场戏中,后者对所犯罪行毫无悔改之心,甚至感到激动、自豪。
男主既痛恨他的无耻,又怜悯无辜的受害者们,这里的情绪或可简单概括为愤怒、不甘、难以置信、痛苦。
宋霞永的反应是:
注意宋霞永的微表情宋这个人相当内敛,情绪极度激动时往往也强自收敛(为了更多地套出凶手的供词,他首先需要自己保持冷静)。
故而即使处于极度的激愤当中,他也没有抓衣领等冲动行径,而是以面颊轻微的抽搐和明显变快的语速来昭示人物愤怒、痛苦的内心。
但是处于相似的情境中,《热血司祭》金海日的反应则不同。
剧中有一处情节是待海日如师如父的李神父被人戕害,却被jc定案为自尽,甚至还被诬陷为挪用公款、性/侵犯女性教徒后畏罪自杀。
海日来警署讨公道,他的大致情绪也是愤怒、不甘、不敢置信。
但他的反应是:
冷笑着来找刑警算账的神父nim这种令人胆寒的笑容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宋霞永身上的,私以为这里南佶传达的主要情绪是怒火。
因为金海日这个人要直接得多(且有愤怒调解障碍),他的伤心、痛苦某种程度上也通过愤怒来表达,因此这里怒极反笑的表情也很贴切。
最后来看看《名不虚传》的许任。
许任拒绝为两班(朝鲜时代的高官)治病,却发善心医治了高官的一位奴婢。
事发后两班大人震怒,以“只会摇尾巴的狗”、“贱-民”等词句羞辱他,并下令活活打死他费尽心思才救活的奴婢。
许任同样震惊、痛苦、愤怒、倍感屈辱。
金南佶的诠释:
恨
哀
恸先是眼睛血红地死死瞪着两班,恨得浑身发抖。
在奴婢被打死后愤恨到失语,数次张口结舌,最终却只能绝望地痛哭,因为意识到自己已无能为力。
他的一切反应都让人觉得很憋屈,这里要传达的主要情绪是屈辱。
朝鲜时期,奴婢生死全由主人一句话决定,许任纵有千万般的善心,也无法与整个时代抗衡。
因此他痛觉自己的渺小,接下来的剧情中他为了救奴婢的弟弟,只得自轻自贱,骂自己猪狗不如。
这也推动了后续剧情中许任决心只看向钱权的“黑化”。
非常相似的情绪,全然不同的诠释方法,使每个人物都显得截然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好演员。
既然聊到这,顺便也来说说南佶的打戏,作为武术导演都交口称赞的动作戏演员,他到底厉害在哪呢?
先上一段《恶之心》宋霞永的打戏(解救女主、与罪犯搏斗):
小宋刑警跌跌撞撞.jpg接着看一段《热血司祭》金海日的打戏(与反派boss之一搏斗):
特战队员大杀四方.jpg两段连着,明显能看出金海日的速度更快,小动作更少,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拳拳到肉,即使挨打也绝不后退。
同时金海日神父的表情也非常稳定,显然对近身搏斗极其娴熟。
而宋霞永在犯人持械的情况下先是接连后退,随后与对方同时摔倒(甚至比对方爬起来还慢一点点哈哈哈),狼狈一滚后又是几下闪躲,扭住胳膊将犯人摁在墙上时死死咬着牙,从表情看得出较为吃力,回旋踢后甚至还重心不稳地扶了下墙,站起来微微摇晃两步。
两相比较,小宋的格斗水平显然略逊一筹,这也是与人设相符的。
宋霞永虽是刑警,但纵观全剧总觉得他的脑子比腿脚好使,大约搏斗也只是平均水平?
而金海日是SEAL/UDT(韩国海--军-特-战-部队)出身,随后至国家情报院反--恐小组执行任务的要员,他是上战场的人,拳风一定相当狠辣,透着一股不要命的劲头。
一般警察同他相比大约还是很有差距的。
附上一个《名不虚传》许任打架的场景,聊作彩蛋:
女主你慌吗?
许任比你更慌hhh
许任os: 这样就倒下了吗?!
😣😣从没打过人的小白兔登场哈哈哈,一步三晃,虽然借着穴位知识成功干掉俩人,自己却比对方还惊惶,整个人都在哆嗦,散发着一种误入虎穴只想赶紧逃跑的不安和无措, 完全看不到刑警和特种兵的影子……金南佶是个很令我感动的演员。
他身上有种引人注意的气质,像爆发出来的火花,明亮耀眼,却总令人忧心其短暂。
有时我甚至觉得他是燃烧自己在演戏,比如演完《善德女王》后说自己只想远远离开韩国,不想看到关于毗昙的任何东西,说明他已将自己与角色融合。
即使是在综艺里,在他展示自己性格中活泼开朗的一面之时,偶尔也隐隐能见到这种悲剧的底色。
比如《西伯利亚先遣队》,他在山上跑来跑去地非要找一个许愿的最佳位置,最后同伴好奇地问许了什么愿,他说“让我的罪消失”。
那时《热血司祭》犹是当红,又在轻松愉悦的旅行途中,他却许了那么一个深奥而简朴的愿望。
又如《海路先遣队》,单手开船、指挥升帆、做饭,这些画面固然也很吸粉,但最令我心动的却是漏夜航行,他躺在甲板前,无言地望着朗月稀星的那个画面。
糊到妈都认不出的观星截图…演员身上的反差感向来最吸引我,认识的弟弟说他毫无想法,是个可以像同龄朋友一样相处的愉快幼稚的哥哥。
然而朴成雄叔这么描述南佶:
私以为这描述相当精准。
在金南佶身上,我看到快乐和痛苦共同的尽头,以及默默向这尽头前进的人生苦修。
他身上镌刻着一种西西弗斯般的精神,某种程度上,这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最后,还是想简单说说令我意难平的百想。
我并非认为李俊昊不值得,我只是觉得李政宰、金南佶更加值得,尤其是后者(个人意见,望求同存异)。
评委在评语中说李俊昊展现了“期待以上的演技”,那么究竟是演技高还是期待低呢?
我认为很难说爱豆这个身份没有给他获奖带来便利。
但是设立奖项的一个重大意义即是树立典范,鼓励同业。
百想作为目前电视剧圈最具权威的奖项,它到底在嘉奖什么呢,它又应该嘉奖什么呢?
是鼓励爱豆挑战自我转行演员,还是鼓励所有演员深耕此职,一次次提升自己的演技水平?
答案不言自明。
但是过后一想也能释然。
2019年与《阳光先生》短兵相接错失视帝,在我看来也相当遗憾(大约是出于粉丝心理吧)。
当时觉得《热血司祭》实在是绝好的一次机会,朴宰范这么厉害的编剧,心里想着他的形象写的剧本,甚至金南佶本人也深度参与到创作、选角的过程当中,几乎可以说是“量身定做”,这样的契机也许再不会有了。
事实证明这部剧确实也让他驰骋各大颁奖典礼,唯一错失的也就是百想视帝。
然而我实没料到,仅仅三年之后,他继《热血司祭》后回归小荧幕的第一部作品,立刻又让他再得视帝提名。
说“提名看实力,获奖看运气”或是自我安慰,但我确实相信,依靠他不断进步的演技、对于演员事业至高无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挑剧本的眼光,总有一天百想会为他加冕。
我等待那一天。
看了一集,注意到剧中尸体(包括猫的“尸体”)被打码,这是出品方直接打码还是后期播放平台做的?
印象里他们有些剧好像匕首,枪之类的也要打码,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本来就有的,跟他们的分级、发行审核之类的原则有关系?
感觉这个剧是不太娱乐向的,不太注重表现侧写师的神奇神勇,铺陈迟缓,或者说过于细致?
这么多年各种演绎反社会人格的表演看太多了。
其实套路也是有的。
那种乖张那种癫狂那种目空一切。
还有那种自信爆棚的上帝人格。
冷酷的,疯癫的都有。
但是能让人留下极深印象的其实不多。
很多年前有沉默羔羊里的汉尼拔。
后来是追踪者里的河正宇与看见恶魔里的崔岷植。
而这次这个演员哪怕是配角我都是第一次在韩剧里面见到。
但是他的演技基本上折服了所有的弹幕也包括我。
那种胆小型的反社会人格。
想要长命百岁只是为了杀更多人。
讲述杀人经历时兴奋不已。
但是整个表演太自然,自然到好像罪犯本人。
全程没有那种大喊大叫的做作,被吼一声还会很委屈的后退缩一下。
但是转瞬又回到杀人称述时兴奋的状态了。
第一次觉得弹幕夸神演技是合理的表扬。
在这部【解读恶之心的人们】的韩剧里面其实他已经是第4位反社会的连环杀手了。
但是真的他的表演太惊艳了。
居然以前从未见过这张面孔。
虽然以变态表演让人记住但是还是希望这位演员能有更多作品呈现。
看完了解读恶之心的人们,看了看豆瓣评分,咱就说一个大无语。
一个以犯罪侧写这种被拍烂的题材的剧,居然还能被拍成这....剧本实在是,远观和侧写有关,近看,几个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基本_上被抓到和侧写无关。
p1,第1个案子,嫌疑人,白天因为入室被抓到了,男主在这个案子的侧写就还行吧,根据身高这一点把嫌疑人留下来进行审讯,但是吧后面就一个大无语,男主让嫌疑人写1、2、23、223这几个数字,嫌疑人自己心里没有数吗?都是他做标记使用的数字...行吧p2,第2个连案子,嫌疑人正好又去了以前买东西的便利店买喝的,恰好警察在店内查看监控,送上门来了,好吧。
p3,第3个案子,嫌疑人,绝对是一个心理变态,而且心理素质也是可以的,不知道怎么就被抓了,还以为后面会说一下,没有说明怎么被抓了,男主开车旁边搭档接到电话说嫌疑人抓到了,行吧。
后面在审讯的时候,这个领导没有什么审讯重大嫌疑人的经验,男主教了他几句话,拿着两沓纸进去,说了几句,嫌疑人就吓得屁滚.尿流全都说出了,这审讯五分钟都不到吧,这符合这种嫌疑人吗,行吧。
还有,有一张鞋底花纹,技术员搞不明白,搞侧写的人一看就是知道是登山鞋!这鞋底花纹,你说是皮鞋还是运动鞋倒还行,一看就知道是登山鞋,是不是有点过了。
p4,第4个案子,嫌疑人,一个拥有比较强身体.素质可以轻松跑10圈的人,专门在夜里啥独自行走的女生以及后面入室,只行凶不拿钱,后面进入到两个男人住的房间,发现是男的后,变成盗窃了,被起来的两个男的控制了,后来报警被抓了,行吧。
p5,第5个案子,嫌疑人,应该说完全是靠监控来抓到的。
从这几个案件中,除了第一个案子,其他的看不出来是依据犯罪侧写来抓到嫌疑人的。
既然你的定位是,在没有监控的时代,犯罪侧写师们如何抓到嫌疑人以及他们的成长,那么后面的案子你就要是以侧写加上其他手段来抓到嫌疑人,但是这部剧并没有。
局里当然有犯罪侧写,但是很多是“稀里糊涂”抓到嫌疑人后由侧写师们进行讯问整理出来的一些侧写理论。
案件很大,破案超级简单,逻辑有漏洞,所以觉得这不是一个合格的.犯罪侧写悬疑剧。
依靠滤镜、背景音乐及氛围烘托出来的悬疑,徒有其表。
2022年新剧,中间因冬奥会停播近一个月,对于剧来讲真的很致命。
主要讲述八十年代韩国开始出现连环杀人犯的大环境下,侧写师团队的诞生以及从不被人认可到后到人们重视。
故事角度比较特别,演员们演技也很好,男主在看到连环变态杀人犯一脸享受杀人过程术后的震惊、厌恶、对受害者的同情演绎的的很到位。
在那个年代,警察们有这样的感受很正常,但这对于现在已经看了太多犯罪题材作品的我们,就会觉得略显拖沓。
男主单独在监狱和连环杀人犯飙戏,攻击犯人心里懦弱面的戏份很精彩。
案件在我看来也没有太多亮点,但都是根据韩国真实案件改编。
结尾相比中间部分好,最后3集节奏相对快一些。
这部19禁的剧,比起惊悚的画面,心理较量的桥段才是静水流深的惊心动魄。
男主因为心理侧写师的角色,语言和情绪波动都不多,大都是靠眼神表达,演得也太好了
眼神看起来是空洞的,但背后是一种洞悉世事的抽离感,充满逻辑的理性和悲天悯人的感性交织而成的强大内核。
原来好的演员是可以用眼神表达出人物深邃精神世界的层次感的…这种题材的剧应该演起来很费神吧…不共情角色本身,怎么能表达得这么自然丝滑呢?
金南佶老粉来报到。
片子刚上的时候因为金南佶关注了下,口碑感觉还可以,前一阵子疫情居家,一口气看完了。
片子整体看下来没有什么大的硬伤,但也的确没有特别深刻的记忆点,隔了不到一个月,我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都有什么案子了。
只记得影片背景是还没有研究犯罪心理这个部门,和心理侧写师这个职位的年代。
要说印象深刻,那就是这个部门刚刚在警局成立时候窘迫,案件调查中的各种坎坷,各种被阻挠,以至于这种感觉远超过案件本身的存在感。
每当到关键节点,总有各种意外、各种障碍,让案件进度变得无比冗长,真的容易忘记前情!
虽然这种窘境在片尾有了一定好转,但并没有让人「扬眉吐气」的感觉。
主要讲新部门刚成立受冷落,后来因为不断帮助推进案件,得到认可,这个OK。
主要讲案件,新部门做一些穿插交代,不是两个方向粘连,反复拉扯,这个也OK。
现在,哪一个都没太讲好。
但为啥还是给了三星,一星给金南佶,演技还是很牛批,两星给案件,这里的案件是抛开上面的两个点,单独看推理和逻辑,是能够自洽,也略微可以算烧脑的。
就是穿插的东西太乱,想说的太多了,到最后变得很碎。
如果有第二季,请编剧老师好好讲好一条主线吧。
家暴是元凶,未满十八的这个杀人犯真的很会伪装,受害者妈妈真的会是一辈子的痛苦太可怕了,母亲是没有办法承受这样的痛苦的。
宇宙好正。
犯罪分析组真的好破破烂烂。
很戳我的一个点就是动物饿了困了都不会说话,就是觉得要是有谁能看出来就好了,真的很温柔。
这个回不了家真的是我哭死一般都会一语成谶,吓我一跳真的,国荣秀组长好可爱。
罪犯真的是变态。
好细节,后来他见犯人也打领带👔这种专杀老人的罪犯出现,然后男主的妈妈再出现就让人感到很担心。
十字架✟,媒体的舆论力量这个剧是有让人心头一紧的能力的。
还有有关于性别的一些问题。
又是家暴。
如果饿是后天造成的,那就太让人绝望了。
还是想相信性本善。
所有的一切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每时每刻做出的选择。
还是很不错的
9(后面没兴趣了)
女主演技不咋地,男主一副故作深沉的模样看着也烦,反而几位配角的戏还自然点,主角演员演技不行,剧情也很一般,也没看出心理侧写师有什么新奇的角度,总之整体失望,不期待续集
还行吧,案子都没什么新意
警匪片来说这个情节平淡得太小儿科了
不是说去找罪犯谈话就能叫侧写师吧 虽然我知道 但是
大概打个三星半吧,感觉前面几集节奏不是很好后面算是渐入佳境了,但总觉得还是有点虚浮并没有很正中要害,以及结局也有点草率了,有几个点铺设的不是很好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总体上感觉还算是有诚意的作品,真的很喜欢没有莫名其妙的感情线!!
这片子最大的反派难道不是记者和警察吗?烘托气氛全靠BGM,没有陈善奎真是看不下去了。断断续续也没坚持看完,探案过程很无趣。
当《心灵猎人》平替看的,没想到最后哭得我稀里哗啦。
质感很好,但是有两个问题:节奏慢了点,案件类型也有点同质化。
剧情臭而蠢,破案全靠民间被害者
主角光环太重了,不如直接说靠占卜或算命得来的线索…还有就是一整部剧都是女性惨死男性变态,什么成分不用说了…
太像伪科学了,没坚持看下去。
7.0 雖說是韓版mindhunter 但側重點還是在行爲分析而非深度對話探尋犯罪心理 ep5后漸入佳境
比较能沉得住气的电视剧,配合侧写需要吧,男主演技很好。
还行吧,剧情有点拖沓,看不下去
男主表情缺乏张力,总是苦大仇深
明明是很新颖的首部以韩国初代犯罪侧写师为题材的剧,却偏偏落入窠臼,拍成了处处都是“似曾相似”的犯罪类型韩剧;和同样题材的《心灵猎人》相比,高低立现;有点浪费这个主题和金南佶了。
借鉴《心灵猎人》的整片模式过于多了,相当于建立侧写师的职业开端,但是逻辑上有问题的是,作为犯罪心理调查,重点不是放在犯罪心理,这是想与《心灵猎人》有区别,但逻辑上不通了,不如一开始就把侧写师合理化
剧情简单且拖沓无关主线的剧情太多所有犯人都抓住的太轻易了并且所有的杀人犯都有一个不合格的父亲营造出杀人犯都有不幸的童年这未免太绝对了一点也很没有创意
好看 有点criminal minds的感觉 | 看完了 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