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迫切逃离的感觉,想一只笼子里的鸟对于他,什么职业并不是那么重要,在这嘈杂的世界,只是活着的手段,重要的那份工作并不是他的选择就像自己很爱重复着的那句卢梭的话“我并不比别人好,但至少我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工作可以没任何人好,但至少是他自己选择的后来因为要写影评,第二次看了这部电影,影片反应了世界上的很多方面,但我最注意的还是主角Jorge对于自我追求和生存价值实现的那一条线,这也是影片的主线,在很多方面都在刻画表现,但这又不是一部简单的励志片,电影里有很多隐含的手法和思想,我认为是最为不错的隐喻:影片一开头,Jorge点燃了垃圾桶,然后逃跑,他父亲追了出来,父亲和儿子之前的对话,父亲希望儿子能继承他做看门人,儿子不愿意命运别父亲安排,父子中间是隔着一堵墙在说话,这堵墙对着父亲的这面,是一面被涂鸦了的,而儿子对的那面,是一面粗糙的灰色,这暗示着父子之间的隔阂和矛盾,父亲不能理解年轻人,而儿子不愿意年轻的生命变成灰色最重要的隐喻是那件黑色西装,代表了Jorge的梦想和自我,他要去实现,虽然有机会得到别人送的(女朋友、男朋友),但他最后还是自己开车撞碎了橱窗自己抢了出来,最后Jorge穿着这套西装做看门人,也代表着他在平凡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切换链接:这是我认为这部电影做的最好的部分,自然、深刻比如开始Jorge推垃圾车出来,抬头一看(下一个镜头观众都以为会是他看的事物),镜头是一个对一个女人的从下向上的近景移镜头,我以为Jorge看到了一个美女,可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监狱,就这样,导演自然的引出了女主角,也暗示了她以后会和Jorge有关系而影片名字的带出更是绝,深蓝既是黑,里面包含了很深层次的东西,可导演在引出名称时,只是利用文字原意,深夜,Jorge走到了街上的服装店的橱窗,看着里面他一直想要的黑色西装,Jorge摇了摇头走了,字幕出现片名“深蓝既是黑”,下一个镜头是Jorge穿着一身粗制的深蓝西装出门找工作,就是这样,深蓝和黑,简单直白,但是寓意深刻,其实“好西装”和“坏西装”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深蓝既是黑,物质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有活着有自我价值的追求,“坏西装” 就是“好西装”中间有一段,Jorge给他中风有点老年痴呆的爸爸理发,被他爸爸把手弄破了,第二天,他突然遇到了回国的初恋女友,她问他的手怎么了,然后镜头马上切了Jorge爸爸的头,这次是那个女孩给他爸爸理发,虽然没什么深意,但这种思维是一个门槛,拍电影能经常这样转换,那才会拍出让人们上瘾的电影,拍出紧凑的电影我觉得最好的切换在Jorge去初恋女友家庆祝生日,他看到女友家的橱柜有一套他最爱的黑西装,他偷偷试,女友看见说送她,他推谢说不要,把西装挂了回去,但一切就到了Jorge把西装挂发哦了他家的橱柜里,也就是说Jorge接受了,和这个家境不错的女孩在一起,他可以变成“好西装”,拥有他想要的,但片尾,他还是和女孩分手了,宁愿自己去追寻自己的梦,虽然还是“深蓝”,但在精神上,他就是“黑”
这部电影,我在买了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看。
但是,看了之后,我又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特意找出来看。
我们很多人,对于人生都是很认真的。
但是,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经常会受限于自己的环境。
是那个西装的牌子叫“深蓝既是黑”吧。
有个科学研究说,当自己做出笑的模样,比如咧嘴,哈哈哈出声,这样行动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真的变开心了,想笑了。
对于男主角而言,工作也好,女朋友也好,不管如何努力,现实总是有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然后他碰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他的哥哥要他与哥哥喜欢的同监狱里的一个年轻女犯人生个孩子,因为他哥哥没办法提供精子,而女犯人生了孩子就可以到条件相对好点的监区。
他在矛盾的心情中去往监狱,在简单的监狱会客房中尴尬地坐着,不知道怎样才好。
女犯人哀求的眼神,急切地讲述着自己无知中被前男友陷害放毒品到她的旅游包里过境而被捕的过程,给他看自己身上被其他女犯人打的痕迹。
在犹豫与同情以及对女朋友愧疚的复杂心情中,男主角愣愣地看女主角开始即将开始的准备工作,脱衣,躺在床上,然后又是急切地催促,因为探望的时间大约就是半小时或一小时之类。
他的旁白似乎有,带着纯粹是工作与帮忙的心情进行着,机械的进行着,空洞的眼神,镜头闪回到他的女朋友躺在屋面露台上的躺椅上对着他说,你不能背叛我,如果。。。
我就。。。
之类的。
回到家里,楼上的女朋友,也是他们家的房东,他们家是这个楼的看门人兼倒垃圾的,来叫他到她家会她的那些朋友们。
当然,她的朋友们对他也很好,他们都是些生活优裕跟她一样是中产阶级人家出身的,也是他拼命读书努力考律师证从而能够挤入的阶层,对了,他一直在读法律专业,大学里的。
但是他们的欢笑,他的表情告诉我们,他无法介入。
因为他是在挤入这个阶层中,他的时间更多的是用于倒垃圾,当看门人,然后剩下的时间去学校上课。
而他们除了上课,就是空闲时间,没有像他这样需要打这些底层的零工。
所以,他们有欢笑的闲暇时间与心情,而他没有,他还要照顾有痴呆症的父亲,再加上哥哥在监狱,他有的是责任,有的是重担,没有的是时间,没有的是欢笑。
他有的闲暇,也只是与少小的朋友在每日劳作后空闲下来在屋面的躺椅上休息的时候散淡的聊两句,他的朋友看着金鱼,从望远镜里看风景,而他看着天空。
而他的朋友也有自己的烦恼,此处不再赘述。
这是他的生活,每天除了劳动与学习,就只有一点闲暇的时间对着蓝天休息一下,听着少小伙伴的唠叨。
简单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底层老百姓的生活。
所以,尽管女朋友是他从小就喜欢的,一直默默记在心里的。
但像这样的时候,他总是感觉到自己与女朋友的沟壑,阶层的沟壑。
尽管他努力着进入她所在的阶层。
当然,女朋友对他也不赖,两年的国外学习之后,又回来了,每天还会陪他在屋面的露台上一起躺在躺椅上闲散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上几句,就是这样简单,也好。
他再一次来到监狱,因为第一次没使女犯人怀上。
哥哥电话里求个不停,他不语,脸色凝重,搁下电话。
但还是去了。
这次比上次熟练了,没多说,直接进入正题,开始造人工作。
女孩带着歉意望向他,黝黑粗糙的脸,黑色大大的眼睛,满含着小心翼翼与惶恐歉疚。
这一刹那,我们和男主人公突然有了某种自责,能说什么呢?
大家都是一样的来自底层的老百姓,一样的受着非自我能够回避的沉重,或是责任,或是被欺骗。
能责怪她么?
起码她承受的比他要多。
而她更弱,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他,一个身强体壮、聪明好学的男子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法进入他所想要进入的阶层,那么怎么能责怪她呢?
这一次,他做得认真了。
回到家里,哥哥却又来电话了。
拼命地追问他,是不是喜欢上了女孩子,或者是女孩子喜欢上了他。
他没有解释,他说没有,没有哥哥想象的这些情绪,他只是做了哥哥要他做的事。
爸爸例行理发,他拿出工具给爸爸理发,要女朋友假装是妈妈,哄爸爸在理发的时候能安耽点,好容易理发。
女朋友做的很好,语调柔和,微笑着劝爸爸。
他沉着脸给爸爸理好了发。。。。
故事发展到这里,有些情节我已经忘记了。
我只记得最后一幕,他来到监狱,带着女犯人,似乎当时女犯人已经可以出狱了,大概是怀上了,然后在监狱外的小山丘上坐在一起,眺望着监狱的方向。
对于女朋友,他总感觉是在受恩,对于女犯人,他感到了平等,在帮助她的同时,也帮助他自己找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的自我,属于原本阶层的自我,一个能承认自己的父母,承认自己的家庭,承认自己的地位的自我。
深蓝既是黑。
亦同另一部意大利片《你生无可逃》
摘录这部电影中文简介的第一句话,表达得迷迷糊糊又些许玩味——“深蓝即是黑”是一种心灵的状态,对未来的不确定,一种颜色:我们通常不太能够辨别颜色,而且主要是靠光线、媒介和情绪来判断。
西班牙的film似乎都有种节奏明快,情绪复杂但叙述得平稳流畅的特质。
《深蓝即是黑》便是典型。
Jorge一出场就释放出年轻人多有的反抗力量,纵火烧垃圾桶让父亲追出几条街,说一番不甘于现状想要跳出的话,却让父亲气得中风倒地。
随后的七年间他默默地承担起照顾无法自理生活的父亲的责任,也难逃收垃圾和大厦看门人的低微活。
当出身的卑微和生活的重担在七年时间里让青春的刚硬消融,Jorge穿着的一身收垃圾工人制服也难以在他面容上察觉一丝不合适的尴尬感。
他言语平静,并不等于他满心真诚接受这一切,青梅竹马但不门当户对的女朋友Natalia使他拘谨自卑,虽然她从不嫌弃过他,Jorge依然利用看门人工作较多的空闲时间考取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可惜命运仍然牢牢地抓紧了他,无数的求职信件和多次的应聘面试都无法取得经理职位,或如他那位蹲大牢的哥哥Antonio所判断的,是因为Jorge不会说谎。
会不会说谎反映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是否找些东西来欺骗自己同样,它们都极大地干扰人们的命运。
电影最主线的故事在于哥哥Antonio在监狱里认识了坐冤狱的女子Paula,由于监狱暴力导致Paula迫切想要怀孕以转到孕妇牢房过些稍好的日子,Antonio却因生理问题不能生育,而爱情让他请求Jorge帮忙令Paula怀孕;另一边重要的副线,Jorge的“天台”好友Israel发现自己的父亲喜欢男人,出招阻挠继而到对自己是否同性恋的探索。
情况似乎变得复杂起来,段落巧妙的编排与平缓的气氛使得故事依然以一种让人们舒适的姿态延续着,无奈的感觉在那套橱窗后深蓝得几近黑色的西装上象征性地得以体现,它每出现一次就打折一次直至半价还是无人问津,人们不需要的东西自己想要却得不到;幽默也轻盈得悄悄经过而几乎不为人洞悉,两次的用垃圾桶砸橱窗镜头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命运只是不由得意愿一路前驱,故事通篇没有厌世的痕迹,没有爆发性的发展,没有悲壮的转折,到结局平静得也没有升华到一个像样的结局,就如你的生活中许多事还未有答案。
深蓝即是黑,是难以界定的不确切状态,还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将就态度?
反正人必须一步步将人生中的琐事变成问题抑或不是问题,然后归纳问题本身作出选择。
最后Israel与父亲达成共识了,Antonio放下夺爱之恨了,Jorge面试时说谎了,结束也是开始,接受一些改变一些,人生才值得。
旧衣服,新衣服——评《深蓝即是黑》对于生活,我们总是那么不确定。
帕慕克在诺贝尔的话讲演讲中说过:"作家谈论的是大家都知道但却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
"也许这部影片的用意也在于此。
我喜欢介绍这部片子的第一句话--"'深蓝即是黑'是一种心灵的状态,对未来的不确定,一种颜色:我们通常不太能够辨别颜色,而且主要是靠光线、媒介和情绪来判断。
"深蓝即是黑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想对生活反抗,却只能对它妥协。
影片中反复出现了那件主角朝思暮想的西装,他是真的想拥有它嘛?
好像又不那么想。
他也有西装,只是那是用制服改的,而他的工作,也并不需要他穿西装,只是这件颜色深蓝或是黑色的西装让他感觉他似乎脱离了那个原来的社会下层,似乎摆脱了一直穿旧衣服的自卑,而似乎有了它他就有了信心去获得他所想要的。
他继续在新的门房找寻和自己专业匹配的工作,一切似乎都没变,而对于JORGE一切又变了,因为他对未来的向往不同了。
那件西装在橱窗里光鲜亮丽,却没人会去买,商家也就不断地打折。
而对于未来的生活,屡遭挫折的JORGE对未来也越来越不确定了。
不确定,生活就是充斥着不确定。
而在不确定之后,对于生活只有容忍。
JORGE不确定PAULA是否真的爱她,却决定做孩子的爸爸。
也不再管他到底是否爱NATALIA。
JORGE和葛格ANTONIO虽然可能说有恨,无论是一人承担家庭重负,或者是夺爱之仇,抑或是对金钱的争夺,最后ANTONIO还是推着轮椅上的爸爸来看JORGE。
还有我很喜欢的影片的另一条线:ISRAEL他先是鄙视他父亲可能是GAY,而之后怀疑自己,而之后竟然和父亲一起在按摩师门口"排队"。
片中充满了冲突,爱恨,猜忌,矛盾,而且这些在不同关系中都有体现。
但却没有真正的爆发,只有短短几分钟JORGE用暴力取得那件西装,之后,一切又趋向于平静。
这是结束?
这是开始?
深蓝即是黑?
深蓝不是黑?
人生的选择只是现实的无奈,无所谓对错,关键看你有没有挑战自我的信心和意志。
开车撞橱窗那段一下豁然开朗,给压抑的剧情来了个高潮
1.男主人公一跃而过跳过那堵墙,那堵不太起眼画满类似涂鸦的矮墙,他的爸爸被隔在了墙的另一边。
他爸爸明知道是他点火烧了垃圾桶,并一路追来,而且知道他躲在墙的另一边,可是气喘吁吁的爸爸还是问了一句:“是你吗?
告诉我不是你…”这堵墙对我来讲象征着两父子的隔阂。
儿子不愿意当守门人,青年人的那种叛逆,渴望不同的,更好的生活的那种愿望一览无遗。
父子俩明知道彼此就在墙的对面,可这堵墙却挡住了他们之间的沟通,理解,然而其实这堵墙根本不算什么,仅纵身一跃即可翻过,但在他们的内心里,这堵墙却始终存在着。
2.男主人公爸爸中风后七年间,男主人公通过自己非全日制课程,一边工作(继续当守门人),一边照顾爸爸,最后拿到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这足以可见男主人公的那种坚韧不拔,勤奋好学,不甘落后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然而他屡屡面试却惨遭失败,说明了现实生活的残酷程度。
还记得有一个招聘者问他:“你工作后你的爸爸怎么办?
”他回答:“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然而招聘者却冷酷地如是说道:“你的问题就变成了我们的问题…”最终还是没雇用他。
可见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哪怕你有好的学位,家里有个病重的老父亲,人们依然不会给你一个白领的位置。
后来,男主人公的朋友对他说:“你永远不会说谎!
”一语道破真谛。
是啊,也许说说谎,修改一下个人简历,境遇就会不一样吧。
但这正表明了男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纯洁得就像一只白鸽,而且是瓷做的,用来敬仰的,不可侵犯,一碰就会碎的。
3.男主人公到狱中去看他哥哥,并谈到了与父亲的不和。
一幅动荡,落魄的家庭画卷逐渐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
这也是西方社会好多家庭共有的,似乎不可解决,矛盾尖锐的问题。
4.每一天,男主人公的朋友都会在男主人公家的楼顶上等他。
在那儿,有一条类似公园里的那种长板凳,旁边有一个小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而他游手好闲的朋友在那里架起了一架照相机,偷窥对面那幢楼的一个同性恋按摩师家里的情况。
当他的朋友想要拍下那些秘密访客的照片时,他出手阻止;他朋友说道:“你如果把照相机搬走,我就再也不来这里了…我知道,你需要我,你每天都需要我在这里…还有它(指那条鱼,说着把鱼缸提起来,威胁道),我会砸了它,然后再也不回来了…最后,男主人公妥协了;他说得对,他很孤独,只有他这一个朋友,他需要他;这也习惯了,每天下班回来看一下爸爸就上楼顶来,来找这个每天都会在这里等他的朋友寒暄。
何等的落寞和无奈啊,但细细一想,也不乏平淡之中的温暖和甜蜜。
5.当男主人公被告知要去夫妻牢房去替他哥哥和他女朋友做爱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什么也没做,哪怕那个女的脱得精光。
这里面蕴含了好多道义成分。
男主人公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人,何况他有他的女朋友,而这个女人又是他哥哥的女朋友。
他的内心世界在苦苦挣扎。
可经过他哥哥和那个女人的苦苦劝说之后,第二次他做了。
有两个原因。
第一,他哥哥说他难得找到这样的女朋友,并说假如他不做的话那个女人还会去找其他的男人做。
这就考验作为兄弟的他该怎样为为哥哥两肋插刀了。
第二,那个女人给他看她以前的照片,讲述她的遭遇。
这博得了男主人公的同情。
道和义在男主人公心中的那杆天平上摇摇晃晃,最后只能说在某一种程度上是道输给了义。
6.他哥哥出狱后,两人共同照顾父亲,开始纠缠银行账户问题。
有一次,两兄弟当着爸爸的面吵了起来;第一次,男主人公自私的一面暴露了出来,就像这只瓷白鸽身上的一点瑕疵终于被一位鉴赏家挑了出来;但这点瑕疵却是所有人身上共有的,与生俱来镶嵌在人性里。
另一方面,他哥哥揭露他们的爸爸故意藏着这个账户不给他,再一次揭示了家庭矛盾——家长与子女,兄弟与兄弟之间那日常生活中简单又复杂的矛盾。
这几乎存在于所有家庭之中,剪不断理还乱!
7.男主人公独自站在楼顶上,心事重重地眺望着远方,他哥哥找到他,发泄了一气。
这种改变早已在男主人公心里逐渐摸索显形。
在自考了一个学位之后,经历了多次应聘,他的守门人生活丝毫没有改变;女朋友也回来了,一切都像从前一样;但正因为这样,他才深深地被压抑着。
多年来,他默默地承受着一人照顾中风的爸爸,每天重复着社会底层看门,收垃圾的工作,浸泡在无边无际的索然无味之中。
然而,那个监狱中的女人,那个因为想要怀孕而使他和她做爱的女人,却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那千篇一律的生活。
无法说清楚那是什么东西,但从那一刻起,他确信这种改变已经发生了。
他在犹豫,他在踌躇,他该怎么办?
他会抛下过去去迎接改变吗?
他愿意吗?
他的爸爸怎么办?
他原来的女朋友怎么办?
但是他想改变!
8.男主人公约他的女朋友出来,最终道出了分手。
当你真的决定抛弃过去的一件旧东西去换取一件新东西时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何况这件旧东西还是如此之好。
人们都会害怕,犹豫,裹足不前;害怕失去和对未知的恐惧深深笼罩在我们每个人心里。
但我敢说,这个男主人公骨子里是叛逆的,所以无论在过程中怎样挣扎,最终他还是会选择改变,想要改变!
9.在他的脑子里播放了一遍用垃圾桶砸碎玻璃橱窗的情景后,男主人公毅然抡起垃圾桶往那儿一扔,橱窗没破,垃圾桶反而被撞了回来。
还好他朋友开着车来了,最终他得到了那套西装。
那套西装!
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部影片里有不少象征物,那堵墙,那个鱼缸和那条金鱼等等,而最重要的,最有意味的是那套西装!
它代表他的一个梦,代表着他与现实世界的距离。
他却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去获得它,最后只能用暴力破坏,偷,劫。
当一个人的梦想破灭时,也许这就是唯一的方式;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罪犯,这么多社会问题的原因了…10.对于男主人公来说,生活是如此地讽刺!
曾经多次尝试想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想不到结果却是穿着自己梦想中的上等笔挺西装去应聘又一份守门人工作,为的只是换一个地方,算作新生活的开始。
“水底是多么冰冷啊”!
(我想用这句话表达的是,影片没有刻意去传递这种“苦”味,但是透过外表看本质它是多么地凄苦啊!
)也许当他哥哥用轮椅推着他爸爸来到他新工作的地方和他面对面时,随着父亲口中发出的“咚…咚…咚…”声,他终于满足了他自己。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苦中作乐的游戏!
最终也许会有所改变,但那种改变,它的方式早就离你期望和一直努力的方向相去甚远了!
11.女主人公排着队走出牢房,见到了一个小孩子,便与他交谈起来。
这个出场的情节只要与后来她向男主人公诉说的遭遇联系起来,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要传达的信息。
作为一个女人,被男人骗,怀着孕冤枉入狱。
后来又与孩子失去了见面的机会,可想而知她的心理会扭曲到什么程度。
这直接导致了她后来见到哪个男人就想和他做爱的欲望,只为怀孕,能够去孕妇牢房,可迟迟未能如愿。
冷冰冰的监狱不仅仅只禁锢了她的肉体,更糅砺了她的心灵!
最残酷的是什么?
她什么罪都没犯!
而现在的她却变成了一头毫无思想毫无追求的雌性动物!
还有比这更悲惨更可怕的事情了吗?
12.她们捂住了女主人公的嘴,把她拖到厕所痛打了一顿。
无法想象一个不是罪犯的人和一群罪犯待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
她抢了她分手了的男朋友?
这是什么道理啊!
这是一个多么不公正的世界啊!
弱者只能被强者欺负,甚至可以毫无理由!
“达尔文生存法则”?
的确是!
可假如这个弱者是好人呢?
不是讲人权吗?
人人平等吗?
什么来保护弱者?
生硬盲目的法律吗?
这样冤屈的情况除外吗?
13.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男主人公做爱,即使在她知道已经怀孕后。
她到底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
仅仅是精液吗?
恐怕已经不再是了吧。
这对他来讲是一个最大的谎言!
很明显,他哥哥只是她想要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
而他,和她,他们之间确实发生了什么;而那个东西和性交没有关系!
这很微妙,但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同时,也改变了别人!
最后,他们都不得不捅破谎言,直面自己!
但这也不一定就是坏事,说不定它会成为你人生中的一个大惊喜呢!
14.男主人公的朋友通过摄影器材享受着偷窥别人隐私的乐趣,却不知道他真正喜欢看的原因。
知道有一天他透过照相机看到了他的爸爸…他异常地震惊和愤怒,其实说准确一点,更应该是惊惶失措!
他寄给他爸爸偷拍的照片要钱其实只是发泄,他迷失了!
他不知所措!
终于有一天,他给了自己充分的理由去找那个按摩师,说服自己是为了阻止爸爸上去;其实,在内心深处,他有一种东西在萌动,正是这种不确定因子使得他一天一天心神不宁,直到按摩师对他说了一句“我看你需要…”这不亚于一场毁灭性地震,或是火山喷发,或是雪崩!
总之,对于男主人公的朋友来讲,天塌下来了!
他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令世人嗤之以鼻的敏感问题,一个他从来不曾认真想过,更别提去面对的问题——“我是同性恋”或者“我可能是同性恋”!
怎么办?
15.朋友也许就意味着了解和理解。
当他告诉男主人公时,男主人公似乎毫不惊奇也毫不在意,只是随意询问了一点情况。
随后便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喜剧场景之一,他在聚会上向一个女孩要求试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同性恋。
他朋友这个角色也许是全片当中唯一一个带有冷幽默色彩的角色,这也许也从侧面反映出导演或是当今西方人对待同性恋的一种态度吧。
可以接受,可以包容或者习以为常,但不够理解,那不如就拿它开玩笑吧。
当然,影片的重点并不在此,只是包容的一个点而已。
试一试只不过是一个荒诞的行为,但最重要的是这一过程。
当你突然发现你以前所不知道的一面,你该如何面对?
16.男主人公的朋友终于向他爸爸摊牌了。
而他爸爸的反应又可以看出这件事情这么多年以来在他爸爸心中所造成的影响。
这给他提了个醒,也给了我们警示:我们应该怎样学会正视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甚至为自己感到骄傲!
好在他妈妈理解他爸爸,然而这反而使得他无法理解。
后来,妈妈竟然跟他说他现在是继承爸爸的也是家庭的传统。
多么宽大的胸怀!
多么乐观的精神!
在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外衣下,还能够以一种超脱的心态去爱每一个家庭成员,也就是去爱这一团糟的生活,这实在值得令我们反思同时又值得我们敬佩,不是吗?
17.于是,他不准备离家出走了,他成长了,他决定去接受自己。
他开着车去找男主人公,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要呢?
我可以送给你啊!
你知道,这么多年来,你就像我的女朋友,只是没有发生性关系;当然也不想发生性关系…”多么坦诚的话语,有一种重新找到自我之后自我肯定的意味。
两个好朋友各自的生活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当再次确认自我之后,友谊其实不会消退,反而更坚固了!
18.男主人公的哥哥其实明知道那个女人是利用他怀孕,正像他自己所说:“假如在监狱外面,她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我。
”说的辛酸,但却满怀希望地去付出,甚至让男主人公给他弄来了激素,最后却昏倒,被告之自己无法生育。
有时候生活真的会跟人开很大的玩笑!
一个蹲大牢的动情那么真,而说到自己却又充满着无限的无奈。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生活百态可见一斑!
当他最终被抛弃,而且还是因为自己的亲弟弟,他坐在床上痛哭了起来,又一个幻梦的破灭!
19.他哥哥一次又一次地推着他爸爸进银行,要找出他爸爸所有的账户,说白了,要钱!
而中风后的老人虽无自主能力,反抗能力,但也不是毫无知觉,神志不清,他心里对每一件事情都清楚得很。
对他来讲,我相信大儿子是他心里的一块阴影,而小儿子则很可能是他觉得最内疚的一个人。
生活无法自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这恰恰给他提供了一个视角和空间去静观两个儿子,去真正地发现他们,更深地了解他们。
20.“你看看你对爸爸做了什么?
”哥哥对弟弟说。
“你认为爸爸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我的错吗?
”这是弟弟的回答。
哥哥无语…老人把一把叉子使劲插到了大儿子的大腿上,大儿子随即倒了下去;男主人公穿着笔挺的西装走了出来,若无其事的样子,吻了下老人,说:“爸爸,我要去面试了。
”老人回答:“好好表现,儿子!
”在大儿子“帮帮我”的叫喊声中,男主人公走了出去…本来他和他哥哥是很好的,可因为后来钱的事,他对他哥哥失望了。
其实他爸爸一直都和他站在一起,于是他默认那是他哥哥活该。
当有一天众叛亲离的时候,你还能自救吗?
无论如何,我相信,到最后,男主人公和他父亲多年来的误会,不理解和隔阂是绝对消释了;他们最终赢得了彼此的信任,尊重和原谅!
这是一部“bittersweet”的电影。
以上的文字即能说明它对我的冲击力之大!
另外我也觉得它的涵盖面非常广,以上二十点仅仅是个人感受,期待你更多不同的意见!
总之,它在我心里是一部不完美中的完美影片。
希望你看完之后也能和我一样感同身受,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大部分时候我们作为平凡的普通人 总在追求着不平凡的人生 如此僵持的拉锯战之后产生的最大变化不是人生的改变 而是灵魂的无望消耗乔治努力地照顾中风的父亲 努力得到金融学学位 努力投递简历参加面试 努力倒垃圾攒钱买下打折的西装 努力和经济条件优越的女友在一起 努力帮助哥哥爱的女人 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摆脱 离开当下 但在一切的努力精疲力尽之后 乔治终于发现 他在努力逃脱的当下正是自己的人生 他越努力 周围的一切就越把他捆紧 两股力量的拉锯 越是分离向上 生活也奋力将他拉回现实 他终于不再挣扎 “深蓝既是黑” 女友将她父亲的黑色西装送给乔治 当他终于穿上梦寐以求的黑色西装 不再是原来那件廉价象征底层劳动者的深蓝色西装 他以为一切将变得不一样 但事实上 这一切只不过是他一直努力追求的一个泡沫 他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廉价的深蓝色西装 还是高档的黑色西装 改变的都不是现实 而是他的梦想 看门人又如何 办公室职员又如何 人生始终是人生 理想与现实之间只隔着一扇玻璃 却永远触摸不到 它就那么硬生生的竖在橱窗里 庄严 高贵 遥不可及 但却天天在贬值 痛快的撞碎橱窗 直面梦想 它 不过是件衣服罢了
刚刚看完这部片子,一样没怎么看懂,看喻素的《深蓝并不是黑》的影评似乎更像重温了一遍情节。
我给了这部电影五星。
也许影评确实不好写才重叙情节,也许不错的电影影评本身并不能解读它。
影片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不断降价的西装,主人翁说的它是他与他想要的生活之间的象征,但却一直待售不断降价,他真的不想要它了。
然而,他选择了软暴力的方式得到了它,然后用它去找了另一份收垃圾的工作……这是让我最措手不及和反应不过来的……与之相关,还有他青梅竹马的女友父亲的那件旧西装,他穿上那件衣服却另找到了一份停车保安的工作,主人翁形容与她关系时也用到了旧衣服的说法……旧西装象征了什么?
我们的出身么?
那么那件新西装是否就真是主人翁迈向更高社会阶段的桥梁和象征?
影片最后的镜头,西装再次成了黑色幽默……深蓝即是黑,还是深蓝不是黑?
从头到尾都很BLUE记不得有什么明亮的细节了这样的电影让人恐慌特别是保守的心灵他们会得到救赎吗也许不会
生活是矛盾的,在得到与失去间。
我们总是试图去找一个平衡点,最后却迷失了自己。
生活也是隐忍的。
当他期待着多年以后羽化成蝶的重生之时,换来的只是一场命中注定的轮回。
电影所包含了的隐喻,甚至超过了画面本身。
当前一幕的结束语,成了后一幕的开场白时,我们不过在重蹈覆辙中渐行渐远。
然而,还是有些希望的。
他说,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如同一件旧衣服。
和她在一起,一切都是崭新的。
即使她仍然在狱中等待未知的将来。
即使我们所等待的将来,有时充斥着迷惘。
不过也许就如同镜头所要呈现给我们的一样。
当父亲坐在轮椅上,口中念着教堂的钟响时,一瞬间的恍惚,或许这是一个结束。
同样也是一种开始。
有些沉重,有些无奈。
深蓝“几”是黑。Si el color de tu vida no te gusta,actúa,rebélate。
“深蓝即是黑”是一种心灵的状态,对未来的不确定,一种颜色:我们通常不太能够辨别颜色,而且主要是靠光线、媒介和情绪来判断。——引用 太特么深奥了
对剧情无感
深蓝差不多全黑
最近不适合文艺!
一种辨不清的颜色,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不喜欢,因为不是我选择的。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呢?而我的呢?
一个让人越看越没有欲望继续看下去的电影
爱情,亲情,友情 章法自的。
个拉西亚斯~
大三时看的。西班牙电影中的这些杰作总有一种独特又相似的质感与味道。
接着忽悠
现实就是残酷的,不能改变,那只能接受
不喜欢看人的堕落
Smooth and a distant glimpse
赞就一个字!
好文艺啊
亲情,爱情交织在一起。
要多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