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律的,所以对此类电影都比较有兴趣,听了介绍就下来看了。
但,真的很一般般,也有几个不符常理或者说是说不通的地方。
首先,执法现场人死了,肯定找出凶手是第一要位。
在戏中的这个案件来看,肯定是要先找出杀儿子的凶手才对,不然何谈自卫。
但只有父亲说是警察杀的,到底是谁杀的,法庭一直没有查出来,而老师在追究父亲的责任,就有点缘木求鱼,不问缘起,只要结果的嫌疑,不符合一般的办案程序。
再则,父亲在打死警察的时候,另外一位警察也在的,但前面根本没有提,只是在片尾说了原有,像是点题,实际上导致整个电影的失败:原来是导演故意不让我们知道真相,把重要情节故意不说,很有被戏弄的感觉。
三是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青瓦台为什么要掩盖,全文都看完还是没有搞清楚,不明所以。
还有国家赔偿案怎么样了也是云里雾里。
另,不晓得是翻译问题还是社会制度问题,对于警察执法中有那么多黑社会成员参与,不能理解。
如果真的有公平,那一定是时间。
在中国历史中可以读到很多充满哲思的小故事。
比如让万民臣服的武王伐纣,随名垂千古,却还是败给了时间。
少数意见除了时间之外,这世间再无公平之物,所以才有那么多追求公平的故事,比如这部《少数意见》。
朋友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带着不可思议的态度:“韩国电影真敢拍。
”熟悉韩国电影的影迷对这样的论调不以为然。
其实很多中国观众在评价韩国电影的时候,都会说起很多电影之外的东西。
看了很多韩国电影,大多数都很好看,但这和电影应该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无关。
韩国电影的好看来源于国内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和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事件:第一:1998年,韩国废除了电影分级制度,一时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二:1999年,韩国电影人发起的“光头运动”,保护了本国电影。
多年以来,韩国电影人一直处于抗争的状态,并达成了两条基本共识:第一:文化不能向经济和权威低头。
第二:没有开放和自由的创作,就没有韩国电影的今天。
回顾这几年广受好评的韩国电影《釜山行》、《小姐》、《哭声》、《辩护人》、《特工》等,可以看出韩国电影最大的特色——混搭。
好莱坞模式+老港片叙事+本土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外来文化本土化。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韩国电影也在不断塑造自己的气质:温情,但不世俗。
冷峻,但不单调。
在韩国电影中,复杂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是永不褪色的标志。
电影工业的成熟意味着优质电影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但优质并不代表优秀。
很多韩国电影也存在着明显得问题:过度煽情、过分黑化、题材丰富、风格单一。
所以,在整个韩国电影界中,真正有自己风格的导演并不多。
《少数意见》便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得电影。
优点:题材惊艳,演技在线,煽情恰到好处。
缺点:过分黑化,节奏拖沓,庭辩戏火候不够,缺乏张力,整部电影的讽刺力度不够。
韩国电影中司法腐败的题材并不少见,所以要拍出新意并不容易。
《少数意见》有一定的可看性,但远远达不到优秀电影的标准。
结尾的一句话是亮点:国家吧,总会有人做出牺牲,也会有人做出奉献。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我们看见的恐怕是更多的黑暗。
可以看出来导演的用力,但这类体裁的电影对于韩国来说就是流水线出品,实力老戏骨就那几个,体裁大同小异,看过去总是记不住片儿名,再者政策的宽松导致好片儿的出炉率高,反正有钱就使劲拍,总能拍出来比较出挑儿的,比如辩护人、朋友、检察官外传…等等,相比较这些,此片儿呈现的有些弱了,庭辩戏少,没有让人记忆特别深刻的地方,看到底的欲望都没有,但相比我TC,韩国在这一块儿做的真的很棒了。
因为拆迁纠纷失去了两条人命,大叔也站在了被告人席位上。
两名国辩律师(法援律师)和记者,通过自己的调查、会见大叔,加之案发后就清理现场,且律师调取证据,检察官不同意,让三人组觉得案件真相并非目前呈现如此,他们商讨开始“进攻”。
在不断的努力下,真相一点点的被呈现出来,最后一次开庭,律师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计划,拿出了“王炸”证据,企图依据占领正义的领地,虽然证人和录音都证实了检察官引诱证人做伪证,法官还是没有当庭采纳该录音证据。
案件最终判决了,没有认定正当防卫,判处大叔有期徒刑三年,检察官也被迫改行。
最后的真相回放,让我们看到了大叔其实是误认被害人在伤害其儿子,其实被害人在阻止另一人伤害其儿子,正因此,大叔最后陈述我是罪人,并鞠躬道歉。
义警的父亲在法庭上作证,坦陈自己的儿子不会做出这种伤害他人的事情,结尾证实他的说法的真实性,虽然这种真实性无从证实。
由此,结合检察官的伪善,让我们可以看到法庭上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事实真相太难呈现了,国辨律师为大叔辩护,主要是基于同情弱者和立足于职业伦理使然,对于他们而言,除此之外,并不苛求真相,相反期待的是自己能接受的结果。
律师、检察官、法官虽然学习的法律一样,但是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不同,加之学识、性格不同,职务的功能也决定了他们的倾向性,检察官最后的几句话,让人心悸,好似身为政务人员,为他们心中的国家付出了,就是一切,国辩律师在他们眼里,就如蝼蚁一般,结尾检察官叫人做伪证,只是换了份工作,并未收到什么处罚,让人唏嘘韩国的法治到底怎么了?
国辩律师扔掉了手中的名片,但我觉得他的手中握住了韩国法治的希望,他一步一步走向法庭,寻找他所谓的真相,维护他和他的当事人需要的正义。
虽然真相永不可知,正义一直迟到,但是探求真相的决心不能没有,追逐正义的脚步不能停止!
此电影里的事件纯属虚构 人物实际并不存在。
這是影片开始的第一句话。
影片第一句话就让我感到这个故事肯定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一开始就告诉我要做好被虐的心理准备。
1)案件的调遣资料被禁止阅览了。
刑事诉讼法第266条第3回第2项那里写到,检察官有权不公开资料。
2)差不多就行了,你我都是同道中人。
(检查官说的话) 3)检察官和审判长是朋友关系。
4)首尔市政府曾试图诱导拆迁居民与执行公司进行诉前调解。
5)一切都安排好了。
就在一个绝好的时机上,国家公权干预进来。
6)因而可以将问题的本质都隐藏起来。
将失踪案改为公开调查的时间刚好是朴载浩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
7)你之前有见过媒体将犯人的长相公开报道的吗?
8)尹真源第几期的?
是哪里出身?
哪里来的初生牛犊敢跟检察官对着干。
9)什么都没有,连点儿血迹都没有,全都收拾干净了。
10)大韩辩护律师协会 收信人 尹真源律师 对阁下的惩戒审议申请如下: 惩戒嫌疑人:尹真源律师 申请人:首尔东部支检 检察长 惩戒事由:有损品行 11)禁止提及有关朴载浩一案的任何事情;广泛传播西北部女子连环杀人案的调查内容;积极公开嫌犯的照片与追加情报,努力制造话题;发信人:青瓦台国民沟通秘书室12)本法庭无法判断这个录音文件的真伪,对于是否采纳这个证据我决定保留意见。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看了几部韩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天马行空的想到了很多很多电影之外的问题。
为什么回国后的3年,很难在电影院,在电脑前看一部有深度的电影,就算是看,无论什么时候,首选都是爆米花电影。
而读大学期间,基本上最少每天一部的频率从没间断个过。
看了这些片子,才发现,是对国产电影失去了信心。
以至于让我有种错觉,我已经不喜欢看电影了。
这其中所谓的国产电影,并不完全是国人拍出来的片子,其中覆盖的是我们广电总局审批合格的所有电影,无论国内外,哪怕是进口的片子,很多也是阉割版的太监片。
就此类的韩国电影来说,我们是不可能会拍的,拍出来片审也不会过的,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
有人说,物极必反,总有一天,这个产业会触底反弹,拍出肖申克 这个杀手 阿甘等等这样的片子。
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是我的态度悲观,但是我真的觉得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很多外在的原因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的种种。
两个律师跟一个记者还原真相,揭发政府的非法行为,最终获胜的故事。
影片是一种白描的姿态来记述故事。
年轻的律师的正义感,经验丰富的老律师,you理想的年青记者。
三人合伙共同对抗记者。
对每一个行业都没有特别的对待,平铺直叙。
感情相当平稳。
比一般的韩国电影更加平稳。。
记者,也有傻逼的时候因为不懂法律啊。
律师,也是需要挣钱的。
证人,都是幡然醒悟才作证的,都被各种势力搅乱,没法说出真相。
最后,赢得了官司,国家没有改变。
律师没有改变。
人们都忘记了。
这是最揪心的。
实事求是的态度。
因为这是一部虚幻的电影。
不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也因为这点,才不会有更多感情色彩吧。
检察官最后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呢?
国家就是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可以牺牲少数人的机构吗?
多数暴政和少数暴政又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维护这样一个暴政体系,难道牺牲是值得骄傲的吗?
看一个国家的素质,就看他们对待女人和孩子的态度。
不就可以理解为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爱护。
如果电影里的少数人不去争取他们的权利,今天为了拆迁,你站在大多数人里。
总有一天你也会站在少数人里。
我们需要政府是因为人性需要管束和引导。
但是不代表政府可以混淆黑白,可以把人民看做操纵的木偶。
我一直认为或者说一直崇拜的人,应该的像斯隆女士那样,对于即将要做的事情,有着全面的认识、分析以及把握,对于做某件事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困难优势有着极致的分析,最好的结果亦能接受,最坏的境地也能冷静处理,总之,不管遇到各种境况,有条不紊地处理,宠辱不惊,坚定目标,不管为此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或者得到怎样的荣誉!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犹如剧中的律师,在追逐的过程中,在反抗的坚持里,会犹豫不决,会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错的。
这样的人,或许懦弱,或许不坚定,或许被看不起,或许就是一些小人物,可是这就是有血有肉的人生啊!
在不确定的人生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试探,不断验证我们所坚信的真理是否正确。
偶尔,会被困难堵住,止步不前,甚至偶尔会后退,或者改变信仰,但是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实实在在度过的人生,也许没有所谓的成功,没有所谓的赢家,或者,当自己认为赢了或者输了的时候,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好的,或者,更坏的。
不管是什么,迎面而上,就是了!
如果把它当做韩剧《匹诺曹》中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可以的。
影片由三部分组成:法律、舆论、政府。
在这部《少数意见》中,舆论仅仅是修饰品,法律与政府的对攻才是主线。
律师与检察官的对峙,背后实际上是公理与权柄的对峙。
比起影片通过慢镜头拉起来的煽情,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影片结尾处通过两位死去儿子的父亲的独白,揭露出的正义背后的真相——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只有我们的正义感。
<图片1>我记得柴静在她的《看见》这本书中写过一句话:真相是什么?
真相就是无底洞的那个底。
当我站在主角的立场,一直随着剧情的延伸而习惯性地站在弱势的那一边,到影片最后,却狠狠地给了我一个巴掌。
这是一个双方都犯了罪的案件,这是一个牵扯到政府与统治者的案件,我们作为民众习惯性地以弱势群体的目光来维护同为弱势群体的被害者,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向那个高高在上、被丑化恶化的权力者。
他们当然是错的,但这不代表我们是对的。
好在,最后,我依然看到了法律的尊严。
这个案件的最终判决并没有反转,依然是国家战胜了个人。
但是,至少,有像男主那样的律师那样,仅仅为真相而辩护的律师。
这就是法律存在的意义。
或许在我们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黑暗、灰色地带,即使最终那个检察官也没有伏法,但是,我始终相信,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这样一群不信服“国家就是在牺牲和奉献的基础上发展”这个道理的人的奋斗下,我们的社会运转也会一点一点地透明,我们社会的文明会一点一点地进步。
<图片2>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我们不要忘了,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想要成为的,是维护正义的那一批人。
结尾的设定稍有意外,最后的10分钟让我觉得前面的拖沓也是值得的等待。其实也是因为我个人对这类题材并不感兴趣,所以才会觉得拖沓吧。
抨击的力度不够,引人思考的深度也不够,甚至引人入胜的娱乐性都不足,那这电影在类型片上就是鸡肋型的,不是不够好,而是韩国好的类型片太多。
没有煽情, 非常冷静, 第三人眼里同样卑劣的加害人和被害人. 说出牺牲奉献论的检察官显然是运用了&#34;不同定义的正义&#34;这说法但分明当国民审判输给公权力时早就没了所谓正义. 冷静的现实里最放松的瞬间后可能就会来个当头一棒, 但人总是要活在现实里, 随时准备应对突袭的重击, 或者接受或者反击.
韩国黑公权力的类型片
金玉彬女神
在韩国这种类型片里,这算拍得不出彩的。中规中矩,线索还是有些乱。
一部剧改变国家法律,厉害
大致内容是看懂的了,细节方面没怎么琢磨透彻。
这么好的题材 拍的这么冗长
“所谓国家,有人牺牲,有人奉献,因此国家才能维持。”喜欢里面法庭辩护的戏。少数意见,片名就很民主法制。剧情没必要搞懂,男主像雷佳音
当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看多了,再看就是挑流水线上的产品哪个的摆放方式不一样,无疑这个中规中矩,本子依然扎实只是没有任何意外。
韩国影片的深度与内涵蒸蒸日上,不由为国产片擦汗……虽然现实剧情俗套难有创新,但此片表达感人,情节起伏得当而又保守,老戏骨很有风范!
男主角好像杨迪啊穿西装的男人好帅啊!真的好帅啊…
一部有点让人绝望的电影
中规中矩
完整,周正,没惊喜
录音笔那段我猜到了,呵呵
뭐라고?
三星半。说实话,看完以后,不知道说什么。
制作+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