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的以人物取胜,有的以情感为重,有的以叙事优先,有的干脆以情色、血浆为卖点……本电影则是一处印度电影工业技术展示秀。
一只电影特效下的苍蝇,而非人,是这部电影的主角。
这个小家伙红眼黑腹黄肚明翅纤毛毕现,放大之后竟然非常之萌,而其肢体灵活动作流畅,虽然电影中有非常多的越障、飞行……等镜头,连印度电影招牌式的歌舞都由这只苍蝇大侠代劳,却丝毫不显技术痕迹,仿佛就是有一架神奇的摄影机跟随着一只真正的苍蝇演员。
这绝对是当代特效技术的杰作,我非常好奇这只苍蝇出自哪家公司之手。
如果是由一家印度本土公司完成那真得要重新评估印度电影工业的实力。
光有好的技术不一定能产生好的电影,2001年的《最终幻想》电影版几乎让史克威尔公司赔进老本,2012的《超级战舰》还不是太过乏味?
技术只是工具,创意才是永恒的王者,而这部电影就是技术和创意合作成功的典范。
小苍蝇的大复仇不只是故事主体,它的种种具体报复过程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充分展现了这些电影人的超级想象力:如果一只苍蝇有人的智商和感情它可以做什么?
它飞行、躲到夹缝里、站在墙壁上,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就仿如欧亚长途,一双皮鞋对她就是一个奇迹……如果一只苍蝇要报复一个人类它可以做什么?
噪音骚扰和眼球攻击就足以使人致命,它还能够用科学武装自己,跑步健腿拉力练肌,眼镜口罩钢爪一个都不能少,连“人间大炮”这样的大杀器都能就绪。
那个倒霉的仇家除了自己满身伤痕还会家破人亡……阿弥陀佛,幸好那个倒霉蛋不是我。
如果一只苍蝇曾经是一个人类的恋人会发生什么?
甜蜜和忧愁……这些匪夷所思的构思与超强的技术执行力相结合,其产物就是让我目不暇接的故事情节、有爱有恨活灵活现的苍蝇侠,他们紧紧抓住了我,让我一口气从头看到尾,兴奋始终都在保持。
尽管技术在电影中占了如此的重头,其他方面却也绝不敷衍。
剧情虽然简单却绝不粗糙,层层推进、起承转合、线索贯穿,样样都不少,更有一些精致的细节,比如那只最后终于派上了用场的小钢炮等等足见编剧功力;在苍蝇侠绝对主角的光辉下真人表演显得失色,坏人一味得坏坏坏,女人一味的爱爱爱,可是又能如何?
这处戏人本来就不是主角;虽然本片和许多印度电影一样有情感夸张的“通病”,在饱和的情感刺激下人可能会变得麻木,只是在最后苍蝇侠以身为火引时我的鼻子还是有点酸,这算不算合格呢?
所以综合来看这部电影相当不错,绝对值得一看二看,在笑声中享受一顿视听大餐。
最后说一个Bug——摩托男的左脸被刺,但下一个镜头他却右脸有血。
谁的怜悯?
惊叹来自某种焦虑在进入人们视野,为数不多的印度片观看经历中,《功夫小蝇》再一次证明:印度电影要么烂片,要么神片。
如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只是好莱坞的成功,那么《三傻大闹好莱坞》彻底改观对印度电影的刻板印象:莫名其妙插入大篇幅歌舞;产量巨大,但只能内销。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正是这种对国内市场的专注,使得印度电影蓬勃发展,并得以抗衡好莱坞大片。
而2012年的《功夫小蝇》,则展示了宝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创作力及生产力。
尽管记忆里,印度电影从未轰炸过我们的影院,我们也从未产生好莱坞式的焦虑,甚至某些人仅仅把宝莱坞当作笑话。
不少人忽视了如下事实:印度观影人次最多,平均每人每周两次走进影院,一个狗血的段子是印度人会卖血去看电影;印度本土电影占国内票房95%,而这个数字在中国是50%左右,甚至2012年跌至48.5%;2012年印度电影海外最高票房(沙鲁克•汗的《爱无止境》)达 7.9亿卢比,远远超过近几年国产电影的海外表现,不知成龙的《十二生肖》能否打破这个怪圈。
单看电影上的数据,很难想象这个国家的GDP仅为中国的1/4。
2012年,印度GDP约1.8万亿美元,人均约1485美元,而这个数据中国是约8.4万亿美元,人均约6400美元。
尽管可以预见,中国经济增长将逐步放缓,2012年经济增长仅7.8%,创13年之低,但印度仅4.1%,与辛格总理在独立65周年庆典上所宣称的6.5%相距甚远。
看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公共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等究竟有多糟;而最近频发的强奸事件,则折射出这个国家的种族问题、宗教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实是,印度人不用手纸,而用水龙头代替。
这也戏剧性地出现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犹记得少年的贾马尔掉入粪坑,蓬头垢面挤进人群,获得签名。
而更让震惊的是,被视为母亲河的恒河时而泛有浮尸,而人们却熟视无睹,依旧淘米洗菜、玩水戏耍。
正是这种不了解,一种极端的外来视角,造成我们某种惊呼,对偶尔闯入视野印度电影的惊叹与焦虑。
作为史上最好成绩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票房达38.5亿卢比,更为可贵的是它的超强口碑:让挑剔的观众哑言无语,只剩拍手称赞。
而《功夫小蝇》也不例外,尽管它无法和《三傻大闹宝莱坞》相提并论,但它让我们再次追问:什么时候,我们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习惯了好莱坞的狂轰滥炸,直接说那没有任何参考、借鉴意义,因为那是领先好几个时代的工业生产水平,而不仅仅是我们缺什么。
但是,我们无法忍受来自印度电影的挑战,习惯了和美国对比,早已不把印度当作对手。
因此,当遇上《功夫小蝇》,我们会相当惊讶,惊讶的原因不在于它多好,而在于它产自还不如我们的印度。
在《功夫小蝇》中,可以看到一套成熟的电影工业生产体系,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该有的商业元素一一俱全。
它不过度卖弄,也不沉浸自我表达,更不试图征服世界、征服评委。
尽管在特效上存在瑕疵,但它的创意、节奏不得不让人信服:原来好看的商业大片,并非就是特效大片。
把一个复仇故事拍得如此欢乐,用大段篇幅去讲苍蝇的视觉世界,这种勇气不是鼠目寸光,就想捞一把的投资人所能拥有的。
尽管和《三傻大闹宝莱坞》相比,它的受众主要在国内,它也尚未征服世界,但它赢得了每一个观影者的口碑与赞赏。
商业背后的“可笑”怜悯罗素说,人这一生有三种激情:爱情、求知欲与怜悯。
毋庸置疑,罗素说这话时,眼前浮现的并不是所有人。
爱情,在这个怀疑的时代,能否遇到、是否持久成了没有答案的追问;求知欲,面对知识贬值、崇高丧失的流行,大谈求知欲则意味某种迂腐。
那么怜悯呢?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似乎只有怜悯才保留一丝尊严,在这个剧烈分化时代,还能触动心灵深处层层包裹的柔软。
基于自身和对某种美好的渴望,我们时时不忘刻画这种怜悯,并名之为人性。
《功夫小蝇》,这种怜悯也随处可见。
比如片中两处出现的小偷,本是个其貌不扬的酒鬼,但阳差阳错以为获得女神Bindhu的垂爱,从而改过自新,自食其力。
最后他追求Bindhu的镜头,像极开头Nani追求Bindhu,自我幻想中获得向上的力量。
这种渴望,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正是一个社会得以维存的根本,尤其是对一个处处不如意的国家。
面对这种不如意,电影给出了一种宗教式的答案——事事往好处想,努力终有回报。
所以,每个月只能捐15卢比的Nani能追求Bindhu两年,并最后实现逆袭,获得女神的爱;处于最底层的酒鬼与小偷,也能在爱与美的感召下,实现自我救赎,谁知道他不会遇到他生命中的Bindhu呢?
而那些掌握钱权、穷奢极欲的“上流人士”,如果真正犯有大罪(如谋杀),自会受到命运责罚,这种责罚来自某种天意,比如一只苍蝇。
自从法国新浪潮时期提出电影作者论,人们习惯把一部电影当作类似小说、戏剧的作品。
回到这部电影,似乎可以看见背后创作者的关怀,某种出自人性的“怜悯”。
面对城市背后那成片的贫民窟,你或许不会捐钱,也不会特别关注,但很难不触动心中的柔软。
印度的两极分化简直惨不忍睹,这里有世界最富有的人,也有世界性的大都市,同样有世界瞩目的贫民窟。
由于印度开放户籍,实现免费医疗与教育,导致农村人口急剧涌入城市,从而使城市公共资源陷入某种瘫痪与低效。
城市显然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自然有它的拒绝方式:富人用自己手中的钱,强行划出两片区域的篱笆,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在里约,城市标志似乎不再是那巨大耶稣像,而是其庞大的贫民窟。
在那些低矮、拥挤的砖瓦房里,上演着一部部《上帝之城》与《速度与激情5》,有人在那里演绎励志故事,但更多的人被它埋藏。
印度的贫民窟似乎更不如,至少没有里约那种壮观,更没有那种被书写出来的沉重与悲鸣。
甚至,在很多人眼里,那里有惊人的平静与和谐,随处可见嬉笑打闹,在繁杂的城市纷扰中,人终于获得归宿与宁静。
生活归之于宗教,归之于某种习俗与传统。
我想,大概这是这座城市的纽带吧。
《功夫小蝇》并没有直面现实,就算是处于底层的Nani,也没有展现他的窘境,相反在爱的滋润下,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整个电影画面干净,色彩亮丽,Bindhu的家与办公地像极某个童话乐园,环境清幽,里面生活着漂亮的公主。
实际上就这是童话,电影就是一个父亲给孩子讲的故事。
而片中最多的场景,是大反派Sudeep的家,在这里电影着力展示它的奢华,甚至炫耀最新的工业与科技。
作为一部有着巨大投资压力的商业片,展示生活不常见的科技与奢华成了必须,因为电影本来就是一场梦,做梦即意味着某种满足。
所以大谈创作者的怜悯,似乎与这种商业原则格格不入,就算有也早已附属于商业原则。
说到底这是一场圈钱运动,最成功的是让观众很愉快地掏钱。
无疑,《功夫小蝇》做到了这种成功。
尽管它极具讽刺与社会关怀,但这一切都只是它的外表包装,目的也仅在于赢得广大观众的亲睐。
所以,它的怜悯不低沉,不沉重,没有直接的镜头,只有无尽的想象与狂欢。
尽管Sudeep所代表的富人受尽嘲讽,但电影却再次证明他们的成功,名利双收。
在无尽的幽默与爆笑后,背后的怜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它也成了一种商业元素,人们需要它,抚平人内心的激愤与不平。
但必须承认,这种怜悯与关怀尽管廉价,也很不真诚,但依然必要。
如果现实终不会改变,也于事无补,在电影中给人幻想、给人满足,大概也是一件好事吧。
电影中的怜悯,显然不是罗素所强调的。
相比罗素的高高姿态,电影则更具亲民化,但却少了一种最基本的真诚。
正如,我们今天批判公知一样,早已被利益所绑架,尽说些不痛不痒,却有媚惑力的大话。
作为有反思能力的个体,大概都有此种怜悯,但尴尬的是始终无法言说,因为他无法代言那些让人怜悯的对象。
而当怜悯附属于利益,也就丧失了罗素所说的那种力量。
但我始终坚信,同样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良心并没有出卖给利益。
正如新闻人陈涛所言,一个典型的南方周末人是这样的:出生在农村或者中小城镇,有一个谈不上幸福的童年,曾经做过文学青年,通过个人努力而获得接受好的高等教育的机会。
这样的人,有一点骄傲、有一点清高、有一点排斥庸俗、有一点显得有理想的样子;这样的人,有的社会责任,他无法忘记,虽然自己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但是小时候和他一起玩尿泥的小伙伴们现在还在社会的底层挣扎着。
一场印度电影工业技术展示秀,苍蝇制作得惟妙惟肖并且,一点也不讨厌,不是人们心目中恶心的害虫形象。
许多情节也很有创意让人捧腹不止。
前半段还是改不了载歌载舞的爱情戏,唧唧歪歪拖拖拉拉。
从变苍蝇之后,一切都不同起来。
刚开始变苍蝇时,从苍蝇的视角,看人的鞋子,人扔掉的苹果,人吹出的气泡。。
这些在他生前肯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变了苍蝇,这些忽然就无限放大,简直就是处在了巨人世界。
复仇的过程也很热闹很有想象力。。
最后,女主这辈子是不是都不能出嫁了?
只要有人看中她,苍蝇就抱着针去扎那人眼睛!
还有,到了也忘不了来上段歌舞,虽然这次是由苍蝇来表演!
8过苍蝇的造型摆得还不错,相当地酷帅哟。
套用一位网友的说法:本以为最后会转投到一个高富帅身上,结果尼玛从红头苍蝇变成了绿头苍蝇,我要笑死了,真没注意最后那个苍蝇是绿头的。。
生死恋情就不多说了,爱情,一个被人嚼烂的话题,古今多少战争,多是为了红颜——红颜祸水么?
印度的歌舞从那个《月光集市到中国》开始就深深的喜欢上了,再加上后来的最后的风之子,除了视觉听觉的享受,还有那种我渴望但却无法拥有的生活方式,你是知道的,现实的状况下我们无法感受到那种群体的喜悦,我们始终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
但这部电影打动我的还是那段,女主人公的电动车不能骑了,想让纳尼一起陪他,但出于天生的羞涩,又无法说出口,只好发了一条空白短信,而一向拥有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纳尼兴奋的跑过来,可她还是没有给他好脸色,尽管背对着他时却露出微笑,这便是爱情的美好吧。
故事很好,虽然这个小侠还不是钢铁侠,蜘蛛侠这种实力派,但最后的那段,和从小路送她回家的歌舞可以串联起来,艺术的手法如何的夸张,他要说明的只有一个:他爱她,她也爱他,他还不知道,但后来他知道了,这也就是最后的视死如归,绝决的让人快要流出泪水来。
好久没有这么看电影了,一看就是两个小时。
喜欢这部电影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这部电影配音比较唯美,因为自己看电影不是很多,所以不敢说印度电影的配音多么了解,但是最起码这部电影的配音听起来很舒服,尤其是两人心有灵犀的时候的配音,感觉恰如其分。
二是两人恋爱的故事情节,那种喜欢但是不表达的状态,是恋爱最朦胧的美。
还有一点就是比较励志,即使化成苍蝇,也能实现自己的话。
感觉印度电影还是比较传播正能量的。
《功夫小蝇》—即便是一只苍蝇也要认准目标坚定信心一只苍蝇的一生和智慧即将12点了,本着简单原则,做减法的方法,挑战自己的思维深度,文字的精准,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最核心的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禀明自己的态度。
之前看过不少印度片,《功夫小蝇》亦出自印度人之手。
男主角的死亡让我立即猜想这是印度版的人鬼情未了。
故事也基本上按照我的预期继续,印度典型的佛教方式,转入了灵魂的流动到下一个载体,自此功夫小蝇诞生。
1.一直觉得印度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拍摄唯美,剪辑用心,传递东西很简单,很纯粹,直指人心的美好幻想,脑海的思考记忆。
而串接和传达这些信息的则是优秀的音乐,无论是曲风、作词都是那么符合场景。
该片亦如此!
此为电影开始前15分钟带给我的感受。
2. 二人一路开心漫步的MV实在是让人愉悦之极,这也是宝莱坞的一大特点。
3.和国产的科幻作品相比,这个片子从技术,还是对苍蝇实际的细节展示,外加喜剧化的演绎,非常到位,比如嬉闹、叫板、舞蹈,还是苍蝇本身的视觉都很ok。
4.个人觉得,这部电影除了小蝇和特殊几个地方可以用了特效之外,其他从苍蝇的视角出发,拍摄的人物角度,摄像机的移动处理,都非常到位。
5.功夫小蝇自我的毁灭,来实现自己报仇,同时保护心爱之人的最终动作,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
6. 喜剧后的浅笑之余,我也明白以后千万不要招惹苍蝇,烦死人,O(∩_∩)O哈哈7. 自己的一点感悟:欲成大事者,都是以自我擅长的技能为前提,认准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心,即便面对的是庞然大物,还是人,即便自己是一只苍蝇,也要绝对的相信,我可以做到!
5个遗憾(或者说美中不足):1.与起初的温情爱情歌曲对比,后续功夫小蝇的歌曲文字有点太过赤裸裸的杀戮意味;即便要报仇,也是否可以相对温和一点。
即便有杀戮,也不要那么赤裸裸的用温情的曲风演绎咏唱出来。
不知道这是不是身为中国人的观念,事实即便如此,但就是接受不了。
2.起初一个温情的爱情故事,一开始就戛然而止。
女主角后续的故事演绎好似有点前后关联不大,衔接不畅。
面对女主角的伤心,后续小蝇的一系列的复仇过程是不是有点太戏剧,情感的过度,或者说对比也过大。
3.女主角几番的出现,后续中的再度演绎,情感的传递总是有些突兀,好似有些为铺垫小蝇的每次出镜而设。
总觉得缺少了些以往美好爱情的回忆和花絮。
4.电影接近尾声,坏蛋和女主角同在一室,房屋被炸横飞,女主角却安然无事,是否有点牵强。
当然,仅仅可能是自己有点钻了牛的脚尖。
5.最后的结局,让人真的有点意外。
女主角和小蝇的爱情几乎就此终止,无法较好的延续故事。
是人鬼情未了般的遗憾?
还是依旧在梦中的等待?
还是……和小偷的巧遇延续始终有些难以接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小蝇拿着“钢卡”再度出现,I’m back!
难道是要拍摄续集?
印度阿三能从美国英雄主义中找到灵感,塑造幻化出这么以为有喜剧色彩,略带讽刺的苍蝇侠。。。
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想象力。
其次,这是一部典型的印度电影,歌舞元素自不必说,只是考虑到科幻片,后期打斗紧张的场景,歌舞也只是前面展示了下。。
导演还不至于,在苍蝇侠和高富帅打斗的时候擦进去这么一段歌舞吧。。。
这我想是第一部美女和大反派作为主角的印度电影吧。。。
这次的印度电影一反常态,以一个苍蝇的视线为主线,演绎了这么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最后,我想说,印度电影从此走上另一高度。
国产电影??
别开玩笑了,我们忙着打鬼子呢。。。。。
我未来的导师告诉我,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所以我看电影, 都要问问它的价值观到底正不正确。
价值观就好像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在那里面,你能看到导演的内涵乃至他身后的整个文化背景。
我认为价值观比较正确的几部,《泰坦尼克号》,Jack死后,Rose没有沉浸在情人死亡的悲伤里,反而开辟了精彩的人生,做了她以前没有做过的不敢做却想做的事,比如骑马,比如独立生活。
爱情的力量是使人生长的,而不是拉人下坠的。
所以我认为它的价值观是值得称赞的。
最近,看过一部价值观严重偏差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它送上了自己的溢美之词,好在我虽然近视,但还是喜欢用自己的眼睛看。
剧情的大致设计,就是三个身份各自不同的好朋友,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生活经历爱情的故事。
程峰作为好吃懒做的富二代,整日泡妞为务。
石小猛作为农村出来的男人,可称之为贫二代,白手起家,努力奋斗,只为了和自己青梅竹马的女友拥有一个38平米的小窝。
要知道,戏剧是有很强的符号性和象征意义的。
故事往前发展,价值观出现了极大的混乱:一、富二代夺人所爱,还坚持是真爱,虽说现在都道爱情超越性别和物种,但是亘古不变的一点是“君子不夺人所爱”、“朋友妻不可欺”,如果为了这份爱,去背叛自己的“好兄弟”、伤害朋友的爱人,那这样的爱是自私的、狭隘的,这个人也是不值得被当做好兄弟的。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富二代和贫二代的女友在一起了。
(记住戏剧的象征性!
)此为价值观偏差之一。
二、贫二代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放弃女友、放弃友情。
不管剧情发展是怎样的,观众朋友们记得的都是剧终,这导致很多的导演,在剧情发展上,粗制滥造,僵硬做作。
此剧尤其如此,我根本看不到丫头的眼里对石小猛有任何的爱意和体贴,女人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真爱。
异地恋十几年的男女朋友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爱情没有这么吹弹可破。
因为相隔很远,所以他们善于沟通,知道对方心里所想,而不是像剧情中丫丫对于石小猛的压力不懂也不问,所以剧情安排真的太说不通了。
价值观的混乱就建立在这混乱的剧情设计上:石小猛本来就为了一套38平米的房子而奋斗的,家庭和爱情,就是他之前奋斗的动力,但是一被人陷害威胁,他就立马放弃了之前所为之奋斗的一切,整部剧的后半部分都力图把石小猛塑造成为一个不择手段追逐利益的小人形象,让他众叛亲离。
我不知道导演的用意是什么。
这很让我有些痛苦,如果你走了很久,却忘了自己是为了到达东方而走的,随意往西边拐了弯,并且走得不亦乐乎。
这是何等麻木的人生!
这里一部剧告诉你,这就是现实,胜出的总是善良仗义又懂真爱的富二代,贫二代总是挣扎在现实里为钱所迫不惜背叛爱人友人。
这是何等错乱的价值观!
以上所举皆为爱情的价值观。
《功夫小蝇》最主要的感情也是爱情,它的价值观的混乱表现在何处呢?
爱情转向复仇。
对印度文化了解不深,但能够看出剧中很强烈的“因缘业报”的信念,再与里面出现的密宗的文化点相联系,我猜测它是有特定的印度文化因素的,期待更懂道行的朋友解答。
但是报复,是不是太狠了些?
纳尼化身的小苍蝇无所不用其计地谋杀苏迪普,简直与苏迪普对他的谋杀有过之而无不及。
怎么说,都觉得报复的名义不正当。
我们的文化里,也有仇杀,但都不是为了自己去杀人,而是为了某种大义,比如因为国仇家恨、或者为了自己的恩主去舍生杀人,如荆轲刺秦。
这样的仇杀,我们不会觉得不对,反而会觉得,真是太感人了、太英雄了,不这样做不行。
而这部剧呢?
因为苏迪普杀了纳尼,所以纳尼就要杀了他。
这个原因,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对的地方,在法律失效、黑道横行的时候,还不许个人反击侵犯自己的人?
被人骂了还要回几声呢,何况是被杀了。
所以也还无可厚非。
但是错就错在,他拉上了自己的心爱的人。
爱人是将人变好的,而不是将人变坏了。
当宾度问纳尼小苍蝇,是谁杀了他的时候,他告诉宾度是苏迪普。
宾度一脸惊恐问,该怎么办。
纳尼小苍蝇竟然告诉她,杀了苏迪普。
别小看这个细节。
假想一下,如果是宾度自己说,为了给纳尼报仇,也为了不让苏迪普侵犯自己,而要求纳尼小苍蝇和自己一起谋杀苏迪普,那又是怎样?
只要把苏迪普放在不仁不义残暴至极的位置,而将纳尼宾度放在无可奈何为了存活而被迫反击,那复仇的理由便是很充分又很正当了。
可惜,导演棋错一着。
此处价值观的混乱就不是杀人了,而是在爱情上。
上文已经说到,真爱是导人向上的,就好像Jack对Rose的影响一样。
而这里却是,纳尼把宾度从一个善良单纯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残忍血腥的谋杀犯。
可能有些观众不同意我的观点,坚持认为是苏迪普太残忍,而宾度是无辜的。
在判断一件事的时候,不要看当事人们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们做了什么。
在事实上,宾度的确变成了一个残忍血腥的谋杀犯。
这样的爱情太恐怖。
与其说是剧中血腥的画面让我惊恐不已,不如说是里面恐怖的价值观让我毛骨悚然。
这个电影真的是种草了好久好久了😂😂,终于看了,最近真的是对印度电影情有独钟。
写一下观后感吧就,一开始的时候,虽然男主有点油腻😂,但还是好甜啊,男女主,真的好甜,然后男配,这个男配真的好吓人啊,整个人黑红黑红的,真的充满血腥感,这个形容可以有😱,不过躲苍蝇这段还是有点搞笑的,然后说苍蝇这个事,知道主角是苍蝇,但还是好讨厌啊,那个嗡嗡嗡的声音,真的听的我难受,结局还以为能变成人,咋又变成了苍蝇回来了啊,还是个绿苍蝇😓,不过看到一半的时候,还是喜欢上了这个形象😄,还是很可爱的,然后女主,感觉男主死的时候,女主没有表达太多的痛苦唉,然后最后帮男配的巫师,真的是绝了,还以为是什么大boss呢,咋就那么领盒饭了呀,只怪男主太厉害了,而且为什么莫名其妙帮男配啊,真的是!
总而言之,还是很好看的,没有失望,还是希望男主变成人吧,和女主相亲相爱的☺️
昨晚停电和老公不知道看什么电影,我找到了很久之前下好的功夫小蝇,纠结半天才决定就看它了,就因为这个名字,一直没有敢看,没想到看了这个电影哭得很伤心,笑的超开心,老公啧啧称赞啊,好有创意的,其实印度很多电影都是名字很差劲但电影很不错,这一步也是的,我以为纳尼会复活的,可惜没有,但是却并没有让人觉得很失落,我大爱纳尼活着的时候和宾都之间的互动,那种蠢蠢欲动的感觉,那种你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你的心思的默契,好美的呀好羡慕的说!
我觉得那是一段感情中最美的时刻。
扯远了,反正电影很好看啦
屎。
为啥我特同情那个黑帮老大而特讨厌苍蝇……记得后来看猫和老鼠就觉得汤姆特别可怜杰瑞简直是个恶魔……
还真像个样子
你是在逗我?!
很有意思的电影啊,特效也做的很不错。
跟百万巨鳄不相上下
啊 阿三的电影
不可否认的一点,创意无极限。前半段笑料过于集中,导致后半很多地方一点也笑不出来。但说技术的话我真没觉得有多碉堡。
两星送给印度美女 抱歉我实在没有耐心看完
苍蝇这个物种就尼玛可爱不起来
还挺逗的,复仇苍蝇如何杀死自恋高帅富,和女神白头偕老的故事。
前半段小清新,后半段让你领略到印度电影的强大。创意十足,笑点多,剧情紧凑,真心不错。小心!苍蝇侠来袭!!
除了难以接受人和苍蝇的爱情,其他还好。
阿三可真有想象力
对不起,我还是接受不了阿三电影的歌舞插入!
爱你化成蝇。
点子还行,编剧没控制好
这爱情观真够恶心的
中间大战苍蝇那段真是笑尿了。。。但是这电影从2012年看到2013年。。。歌舞神马的,,哎
印度人跳舞就算了。。。印度苍蝇还不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