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与世界

O Menino e o Mundo,男孩和世界,男孩看世界,囧男孩看世界(台),The Boy and the World

主演:阿莱·阿布鲁,马尔科·奥雷利奥·坎波斯,维尼修斯·加西亚,卢·奥尔塔,费利佩·齐尔泽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语言:无对白年份:2013

《男孩与世界》剧照

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2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3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4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5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6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3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4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5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6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7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8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19男孩与世界 剧照 NO.20

《男孩与世界》剧情介绍

男孩与世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荣获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务农生活穷苦却过得快乐。然而为求谋生,父亲只得离乡出外谋生。小男孩不忍母亲伤心,踏上寻父的大冒险旅程。沿途光怪陆离的人事,城乡风景,媒体,贪婪嘴脸的美国老板与压榨扁瘦得劳动者,美丽又悲伤的世界景象。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终极尖兵查佩尔明星队-路奈尔:奥克兰起家赛尔号大电影之寻找凤凰神兽长安三万里所见所闻蜡笔小新:呼风唤雨的热带雨林曾经与你有个梦龙门村的故事芸芸众生灵魂医师寒战与恶魔携手幻想魔传最游记捍卫者怪人开发部的黑井津小姐杀人者的记忆法阿修罗场:虎毛之战制服行动欧布奥特曼:原生之初武林外外传家有仙妻产前阵痛有花在洲秘笈追踪第一剧场托马索梦回追凶林中生物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爱情蜜语

《男孩与世界》长篇影评

 1 ) 故乡,是那个回不去的梦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部画风唯美的动画片,那么你错了。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对世界严肃的拷问,那么我错了。

能让我连续看了三遍的电影,大概只有男孩和世界。

带着后印象派气息的画风和俏皮可爱的人物形象设计让每一个镜头都如同一帧明信片,忍不住想要珍藏。

简单清新的配乐也是令人耳目一新。

男孩生活在乡下,那里鸡鸭成群,牛羊自在,河水清澈见底。

调皮的小男孩追赶着鸡鸭,将头埋进水里,看小鱼儿欢快的游来游去。

简明的线条,斑斓的色彩,农耕的父母,嬉戏的孩童,如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里的几句诗词:茅檐低小,屋上青青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想起在乡野里度过的童年时光,放牛喂猪,小溪里搬开石头捉螃蟹,野地里刨个坑烤红薯,在玉米地里捉迷藏。

傍晚时分,炊烟袅袅,老远便能闻到自家做的老豆腐和腊月里炕的香肠味儿。

那是一段最幸运而幸福,单纯而快乐的记忆。

就像男孩所拥有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父亲迫于生计坐上开往城市的火车,小男孩带着一张全家福偷偷爬上火车去寻找爸爸。

他路过棉花地。

在作者兼导演Abreu的笔下,乡村田园辛勤劳作的男女老少和工厂里的纺织工人都是红黄蓝绿彩虹般绚烂明亮的颜色,再配上劳动最光荣的欢快曲调。

然而五颜六色被工业化的流水线和整齐划一的黑色所替代。

男孩看到被废弃的纺织工厂,看到了摩天大楼,看到了集装箱里,商场里,电视里满满当当都是商品,商品,商品。

火车站旁边的垃圾场停着一辆废旧的汽车,男孩坐在车上面看大屏幕里播放的战争,科技,繁荣,娱乐。

转过身,是一群在垃圾堆里翻东西的小孩子。

小男孩骑着街头艺人的自行车赶到火车站,他没有找到父亲。

所有下车的人看着都一个模样,就像集装箱里的被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成衣。

男孩还看到那只被工业化武装的黑色大鸟借助着飞机大炮将城市上空那只有着华丽翅膀自由飞翔的五色鸟儿击毙。

男孩惊恐万分迫不及待的跑回家。

然而,故乡是那个回不去的梦。

如同他的父亲,如同那位街头艺人,长大成人后的男孩背井离乡,去到了城市。

城市是一座金字塔。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最底层。

那里到处是垃圾,森林被砍伐,河水已浑浊。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男孩回到家乡。

带着母亲送他的条纹帽子。

可是,故乡,是那个回不去的梦。

我想起了我的故乡。

那个依山伴水的小城如今也是高楼林立,马路上堵满了汽车,大街上是玲琅满目的商品。

曾经的小河被筑上高高的河坝,孩子们已不能像我儿时一样下河游泳捉鱼。

去到乡下,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大片的农田没人耕种而成为荒地。

只有几家老人和孩子留在村里,很多房宅都挂着一把大锁,院子里野草丛生。

男孩的世界在消失,而男孩也正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如同我们的世界和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我们,消失在极大丰富的商品和物质里,在及其忙碌的现代生活里,在乌烟瘴气的工厂街道上,在离开故土渐行渐远的列车中。

如果有一部电影让我们回到多彩明亮的童年,那部电影必然是男孩和世界。

如果有一部电影让我们拷问和反思这个世界将我们所带往的地方,那部电影也必然是男孩和世界。

电影里的每一个颜色和音乐,每一个线条和绘图都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饱含寓意,带着一股干净明亮的温暖和忧伤,还有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和深切关怀。

只是故乡,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回不去的梦。

 2 ) 过去

我想起了过去……小房间的窗外,从桑田变成了尘土飞扬的公路。

不知道为什么,去往外面经过的村庄们、石子路们,一个个、一条条消失了。

但这栋小房子,这个小村子,却被留了下来。

突兀的,孤单的,破败的。

我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住宿在干净整洁的学校,模仿着大家的装扮,附和着女孩们最新的话题。

一度,你会以为你已经走出来了,从那个破败不堪,鸡鸭屎尿的村庄来到了新的真正的生活。

就这样慢慢的长大着。

每个周末,一个人走回家的路,从光鲜亮丽的城市中央,一路走到夜幕降临、路灯寥寥的公路尽头。

回过头,恍惚穿梭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之中。

这个村庄,越来越老了。

像一棵被拦腰截断的老树,你几乎能闻到它一点点腐烂的气息。

它和儿时的那个让人轻快透明的小村庄,再也不一样。

朦胧的路灯下,开始是抽着烟、袒着肚皮,谈天说地的男人们。

渐渐的,变成了窃窃私私、煞有介事的几个妇人和一边玩闹的小毛孩。

但这一刻,村子的小路中央如此安静。

留在村里的老人们,不喜欢休憩,不喜欢聚在一起,早早地关窗睡下。

他们休息得太久了,日复一日地休息。

路灯下,只有几只飞蝇让人厌烦。

再往上,光晕越来越淡。

最后是什么都没有的黑色,深深的黑。

沉沉地压在整个死一样寂静的村子之上。

过去,像炊烟一样软软地包裹着身体。

印象里,每当临近傍晚,一天的撒野玩乐就该结束了。

从田间的小路,一路蹦着跳着回家。

路边都是小小的,不知名的野花。

慢慢地走近了,村子的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淡淡的白米饭的香。

一声两声的叫唤和催促,随着炊烟升起来,又消散。

到门口和鸡呀狗呀,再闹上一会儿。

跑进屋,凑到爷爷的小板凳旁,看着灶台里的最后一点火星被草木灰扑灭。

灶洞里变成了一团小小的黑,暖暖的黑……借着路灯黯淡的光,走进黑色的巷子里,悄无声息的,发冷的。

打开铁门,推开玻璃门,换好鞋子,上楼,钻进被窝。

可能是我忘了关上床边的窗。

梦里,一会儿是黑黑的马路轰隆隆的作响,一会儿又是绿绿的桑田透明的天。

 3 ) 男孩和世界之设计类解读

第一次写影评,完全是被整个剧情吸引了,说不出是一种感动还是悲叹。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样的画风好粗糙啊,可你不觉得这样简单的画风却能表现的如此有代入感才是一种别样的牛逼,况且作为一个在设计行业打拼了五六年的人来说,画风美哭了好吧。

从视觉角度来说,画面没有一直一直用五颜六色的色彩充斥眼球,而是在恰当的剧情需求下以纯白来给观众不断的想象与思考,从设计角度来说,这种表现手法将留白运用到了极致。

例如剧情中每次Menino对音符的向往与追逐,既体现了Menino的纯真与音符代表的一类人的希冀。

预告中介绍说,是Menino沿途光怪陆离的人事,城乡风景,媒体等,依我看来,倒不如说是遇见未来的自己,旅途的故事以爸爸的离开为引子,其中火车,爸爸吹出的音符,音符鸟,水桶,蝴蝶,车站,甚至是爸爸的衣着等成为了以后剧情中的一条条暗线,展开剧情。

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其实就是Menino自己人生每个阶段的写照,从火车的离开,进入棉纺厂,这一段棉纺厂的奇幻漂流也是整个故事重要的环节,这是故事的一个节点,假设没有棉纺厂,往前摘棉花的人也没有那么苦而快乐着,往后没有大工业机械的冷冰冰,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剧情先说摘棉花然后才说棉纺厂,而且摘棉花的是个老人,棉纺厂的是个中年人,这样说来是不是我的假设不成立,我想故事的结尾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故事希望一切回到最初的那种生活状态,到老了依然可以摘棉花,尽管被地主之类的压迫剥削,但至少音符是色彩的,世界是绿色的,每个人都有工作可做。

故事的结尾,老人拿出了Menino小时候珍藏的全家福,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其实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遇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小Menino只是一支画笔,在整个过程中,以无声的方式展开了整个剧情。

后记我为什么说剧情紧凑而显得诙谐轻松,紧凑是因为随着剧情的发展,不同场景里的物象都能让你不断的联想,但联想的同时故事充满了小Menino各种萌萌的表现,比如万花筒的那一段儿,这样一张一歙的剧情我实在情不能自已。

第一次写,几乎也是流水账,但真的想说点什么,可能这就是“电影”(我从没把它当动漫来看)真正的魅力所在。

 4 ) 《男孩与世界》巴西男孩童心漂泊说尽“北漂”情,超萌蜡笔演画工业化大图景

一部看似简单的蜡笔动画,简单清晰的笛声旋律,关于男孩一生的简单快乐和无奈心事,却获得了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

带着一颗童心,导演展示给你无限天马行空的快乐。

也带着一份失落,寻找现代化城市里最初的心灵家园。

本期麦田电影院,带你欣赏,《男孩与世界》。

童真·家园在蜡笔画的万花筒中开始,一个只有简单线条四肢的男孩出现在画面中间。

沉浸在乡间的花草牛羊,跳跃在蓝天和绿地之间绚丽色彩越发复杂,缤纷的巴西丛林,渐进的笛声和悠扬的弦乐,演奏着男孩的简单快乐。

突然的安静,男孩父母低沉的对话之后,爸爸为男孩演奏了一段笛声,便被火车带向了远方,男孩的世界从此天翻地覆。

在他童年彩色的天空下,看到的每一位男子都是爸爸的模样,听到的每一段笛声、都是爸爸的声音。

对爸爸的思念是空中的音符,是埋进地里的妈妈的歌声,是天旋地转男孩的心情,是妈妈在月台黄昏无尽的守望。

导演完全用儿童的视角,天马星空的想象,心中所思都成绚丽的实在。

追寻·迷失终于在一个雨夜,学着爸爸的模样,男孩带着全家福,在快速变换的线条间,在噩梦一般的气氛里,男孩离开乡村,来到新的世界。

男孩所见的世界始终是儿童的视角,无论是云朵一般柔软的棉花,时而响起欢乐的笛声,符号化为规则方阵的工厂,都是孩子童心的绽放。

和爸爸的笛声一样,音乐是男孩的心灵家园,每一次乐队游行男孩心中都会飞起彩色的凤凰。

男孩纯真之眼所见,并不止于一个色彩和线条的世界,还有种种成人世界的现实。

从第一位被解雇的老爷爷开始,男孩被卷入了城市的河流,在红尘翻滚中颠簸流离,男孩从乡村走过原料生产厂,走进纺织厂,走到大城市销售中心。

工业一层层进步,色调却一层层暗淡。

工业化所象征的军乐团的黑暗色彩,情绪混乱的城市生活景观,一切让男孩慌乱不已。

第一次,像个大人,男孩露出了悲伤的表情。

与乡村的绚丽不同,城市里满是消费的符号,男孩被迫迷失在这座金字塔的最底层。

是底层人民的笛声再次拯救了男孩的失落,卖艺人的万花筒带着男孩看到了城市的全貌,光怪陆离的世界却让他更加思念乡村的三口之家。

导演却执意要把乡村现代化的图景勾勒完毕,于是用集装箱把男孩拉过码头,在另一番颠沛流离中,手工业制品变得充满了电子感。

男孩来到了更大的城市,消费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男孩心中的音乐只能在城市边缘狂欢。

手工纺织厂被黑色的机械取代,在资本家的欢呼中,工人被迫失业,再次回到乡村做原料采集的工作。

导演用男孩的眼光将现代化之路勾勒完毕,在男孩的眼里,一座座城市像金字塔一样孤独压抑,其间只有淳朴人民的音乐点亮了城市的色彩,如同彩风飞舞。

然而这只彩凤最终也敌不过工业化的大炮,在哀鸣中,摇摇坠落,城市里属于男孩的最后一丝寄托成了一地碎片。

家园·轮回世界只剩无尽的难民,无尽的机械恶魔吞噬着树木,工厂的硝烟把彩色的梦幻彻底烧毁。

一段现实的影像加入,钢筋水泥疯狂攻击着城市,城市只剩下无奈的哀嚎。

影片的政治隐喻显而易见,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给人们是家园的摧毁,阶级森严的城市带给人们是同化和压抑。

然而悲剧在于,乡村人们除了城市,也无处可去。

不只是巴西,所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皆是如此。

而普通人,一颗纯真的童心能带来的快乐,也终将迷失在城市的颠簸里。

为了生存,踏上一辆离开家乡的火车,踏入这条红尘翻滚的河流,故国再难回首。

男孩又回到最初的那颗树下,他变成了爸爸的样子,回到白发苍苍的妈妈身边。

看到了深藏心中的种子长成了树,却又不得不离开家乡,踏上爸爸的那辆火车,作为大人,再走一遭城市谋生之路。

 5 ) 思考

我感觉是反应工业时代的一些思考🤔。

人类生存状况?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是用最简单的孩童画形式,不用什么语言,充分表达了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人类的生存状况而言:工业化剥夺了人的个性化和创造力,让人沦为麻木的工作机器,也让人失业不知该何去何从,降低了人生存的幸福感,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缺少温暖。

原来小男孩家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后来爸爸出门务工,爷爷年老体弱,无法劳动,妈妈从在农村摘棉花,到去工厂织布,每天做着机械化一模一样的工作,妈妈很少有快乐了,而小男孩的成长也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但爸爸却一直没有回来,最可怕的是当火车门打开,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小男孩开心的以为爸爸回来了,可是下车的人全是爸爸,都长的一模一样,小男孩已经不知道谁是爸爸了,我的理解是在工业文明之下,爸爸失去了他的个性和温度,就像机器下生产出的产品一样,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工业文明,让车间里面的人成为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也是工业文明,在解放双手的时候,也让一大批工人失业,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机器生产出的东西都一模一样。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当机器代替了人工,机器将砍刀无情的挥向森林,森林被过渡砍伐,空气被严重污染,人正在疯狂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就人类在工业文明的自我救赎之法,影片中有展示:那就音乐和色彩。

音乐和色彩让生活恢复生机活力,让人保持个性和创造力。

 6 ) 男孩与世界

看到最后才明白片子想讲的是什么。

以寻父为开端中间穿插资本主义剥削。

军国主义压迫。

环境保护。

其实就是一个小镇青年 被阶级固化折磨一生的故事。

这是对资本主义多么辛辣的讽刺。

所有在大学上马克思主义 因为老师都应该放这部片,别老放摩登时代了。

卓别林虽好。

也不能看太多了

 7 ) 去罢,回去罢

美让人幻入,现实让人抽离。

以小孩角色贯顾自己的一生,找父亲,实则遭遇了自己。

小人物湮灭了性命身份,只有在自然在家庭里找到自己,而现代社会把家庭都崩散,于是,无处安放的自己。

小人物看不到世界,更看不到世界中的自己,与自然融合,是作为现实中的我。

开头那段画风极美,后来插入表现自然破环的那段,成功恶心到我了。

若导演想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很成功,做到了。

人的一生可不是这样么。

如果一生用来追求物质,人就顺着物质消失;追求家庭和谐,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再没意义了;追求国家大和谐,国家灭亡了,你被遗忘被标签化被宣传;追求自然与我的统一,自然消失,你也消失了;探索宇宙与内心,宇宙沉寂,你也沉寂。

更远的呢?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世界了。

人死了,作为个体是没意义了,但可以把人生置放在某种宏大的背景中,渺小、清醒着。

 8 ) 男孩与世界

  推荐指数:⭐⭐⭐⭐⭐  类型:动画  导演:阿莱·阿布鲁  上映日期:2013.09.20  时长:80分钟  语种:葡萄牙语  ---  谁家六一看这个啊?

  我【抱头==】  豆瓣六一儿童节给推荐的动画,还以为是治愈系,没想到是致郁系。

简单的线条,没有什么太多的对白,男孩出去寻找外出务工的父亲,一路上遇到老人、青年还有裁员和城市化。

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鼹鼠的故事》只不过是我长大了,看不出里面的童趣了。

因为感觉线条太乱了,有些不习惯,差不多拖了半个月才看完。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么致郁的吗。

  老人、青年和男孩都是一个人啊。

细思极恐诶。

反对的不仅仅是城市化和各种污染,让人觉得一激灵的是一生都在寻找自我。

小的时候去寻找父亲,盼望着长大,青年时期的独自生活,老年时期的孤独。

人生是一个闭环,唯一能陪伴一生的,还是童年时期的欢乐,就像是埋在树下的时光瓶子一样,打开之后仍是童年的音乐。

一旦想到这一层,就觉得好悲哀,忍不住叹气。

  城市化、各种污染、不自由、资本的裹挟和压榨,人就像是机器一样,被时间推着前进。

没有什么快乐可言,说失业就失业,而且每个人都是复制的,都在机械地日复一日地工作。

想要为自己斗争都不行,好不容易开始游行,但是被镇压了。

这就是长大之后的世界啊。

真的好难啊。

  走了一生,午夜梦回的时候还是那个童年时期的自己。

自己最后成为小时候长大想成为的人了吗?

这就是小时候渴望的人生吗?

突然之间明白了辛弃疾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什么意思,小时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长大之后最可怕的不是机械性地往前,而是麻木了。

保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多么可贵,然而这个世界是不允许有敏感和脆弱的。

  时隔半个月看完的六一儿童节动画,愿你我仍是少年吧。

 9 ) 乘着音乐去旅行

1. 其实这是关于每一个人的故事,从离开家成为少年的一刹那,再到为了生活奔波的时候,然后再到年迈的只剩下回忆的时候。

四个字,物是人非。

已经满是泪了。

2. 其实这个男孩一直保持着一种孑然一身的感觉,尽管他改变不了周围的世界,但是他却依然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童真。

考的就是音乐。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音乐改变人生的故事,因为简单的音符背后保有的是磨灭不了的童真。

3.说实在的,片子开头很难让我进入观影的状态,缓慢的节奏,简笔画似的画风,很难推动的情节发展。

但是,能让我坚持看下去的,应该是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所以这也说明一个问题。

只要形式画面上充盈了满满的想象力,简笔画也好,油画也好。

也只是承载的形式而已。

4.海报的暂停脸做的太内涵,因为看到最后,没人愿意播放到那个物是人非的年代。

音符成为了一个代表价值观,甚至阶级的符号象征,充满了满满的爱,以及人文,生活在里面,他甚至可以物化出来一只凤凰。

而老鹰则是有军乐队演奏出来的形象象征,他会因为军队,砍伐,商业主义变的越来越大。

故事最后演绎出来的,凤凰无法战胜老鹰这一事实,让人看后无限感慨,特别是面临消失的树林,闪烁中的金钱至上主义。

再切到小男孩,他在这样一个历程中的确做不了什么,唯一做的就是被动的流浪,寻找,体验。

但是他的身上却深深的烙上了每一个人的影子,不愿意长大的小男孩,好奇,体验,失望,然后寻找一种寄托,然后继续寻找,尽管最后可能没有任何结果,但是你经历了,你充实了,你没有白来这一遭。

唯一的遗憾依然是回不去的童年。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海报中的醒目的暂停脸。

5。

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那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大炮,棉花,音符上的飞翔。

可以储存音乐,看万花筒时候,无意之间的走遍整个产业链,无数的一样的爸爸的形象,线条勾勒出的棉花场景。

 10 ) 男孩与世界

当初看这部电影只是因为这是我这种穷人最能消费得起的周末放松方式,我宅在宿舍,吃着麻辣烫看的这部电影。

因此,中间的几度泪目都可以让麻辣烫背锅。

这部片子,完完全全的致郁片,开头就用小男孩的回忆欺骗了我,简直就是一部“儿童观光片”,我都忘了吃麻辣烫了。

但是越到后面我就越害怕,片中的各种寓意我也懵懵懂懂地明白,但是在片子中我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孤独。

火车站忽明忽暗的灯、沙漠中孤零零的一家人还有一个人寻找爸爸的小男孩。

我多想去帮帮他,和他一起。

这个故事很简单,有人说这是“三毛历险记”。

的确,这是一个小男孩独自一人在未知的世界冒险。

我对于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男孩在火车站等待火车进站,车门开启的一瞬间,他的爸爸出现了。

那个时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一种回到原来的欣喜。

但是后来,出来了无数个和他爸爸一模一样的人,我至今还记得那种让我冷静的慌乱。

原来永远的别离,是即使相遇也无用。

《男孩与世界》短评

这种画风完全看不下去

6分钟前
  • XU
  • 较差

剧情太弱了

10分钟前
  • 伊逹柒月
  • 还行

本届电影节遇到的大惊喜。画面又美又萌,最后交代时间线一下子提高了电影层次,虽然反资本化的议题不新鲜,前一段时间刚好看过雨林保护者被利益集团暗杀的纪录片,动画里穿插的唯一几个实拍镜头让人揪心不已。动画的体裁美好,讲的故事却很沉重。唯有家是永在的温暖。

13分钟前
  • 豆友VltCLJ6gUU
  • 较差

现在发现自已越大越懒得看些探讨人生的电影,还是简简单单笑完就算了。用小孩的眼光去看现实的世界,这片有点沉闷了。

15分钟前
  • 天凉心不凉
  • 较差

孩子眼里的世界加了一层滤镜,现实更加冷酷。

20分钟前
  • 猫目小僧
  • 推荐

既然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了,可为什么我还是那个孩子?

23分钟前
  • 小乔
  • 还行

水彩画风简直惊艳,宛如童话故事。在此背景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社会暴乱,对于幼童而言,都没有大波一模一样的父亲来的可怕。无对话的电影略显沉闷 Chris

27分钟前
  • Soo Yung
  • 还行

开始以为是艺术片,后来以为是伦理片,后来以为是剧情片,后来以为是环保片,看完之后我就短片了……

32分钟前
  • 听霜书生
  • 还行

西亚风格的无对白动画,画面很梦幻线条简约,讲述了社会贫富命运的故事,穷人的命运都是一模一样的。

37分钟前
  • liudae
  • 还行

表现力有一套,音乐也加分,故事还好没有很惊喜(或者是我看得有点不在状态),真人片断略违和

40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越来越多的动画只能用一句“画风好独特!”来评价了。

43分钟前
  • Bejdlxl
  • 还行

Get不到这部动画的优点,无论画风还是立意,让人昏昏欲睡。

46分钟前
  • 小小
  • 较差

用儿童绘本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很现实残酷的故事。画面极美,每一帧都有蕴含平面构成的美感。我以为惊喜的画风,没想到看到结尾,更触动的是故事,原来只有我自己,老中青三个时代的男主,还有那个懵懵懂懂的童心。世界是黑白的拥挤的残酷的,只有音乐和童心是多彩的。

50分钟前
  • Ove
  • 力荐

看过的唯一的巴西动画片。

52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富而后教“孔子强调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人的德性培养来服务社会的。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率先提出"富而后教”的教育思想。

55分钟前
  • 芋泥椰椰
  • 较差

满满的天才感!!每一帧都爱!!!

56分钟前
  • 鹿不面
  • 力荐

bili 动画2/父亲离乡入城务工男孩去寻找。采摘棉花的老农、织布厂打工仔。巴西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58分钟前
  • 紫衣雨露
  • 较差

很难下手给差评,但是不好看,想讲的道理都懂。1=D:so la do la so~ fa mi so~ so la do la so~ so la so~

59分钟前
  • 你是豆豆我是瓣
  • 还行

本届电影节遇到的大惊喜。画面又美又萌,最后交代时间线一下子提高了电影层次,虽然反资本化的议题不新鲜,前一段时间刚好看过雨林保护者被利益集团暗杀的纪录片,动画里穿插的唯一几个实拍镜头让人揪心不已。动画的体裁美好,讲的故事却很沉重。唯有家是永在的温暖。

1小时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有点儿无聊……

1小时前
  • 大金镯子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