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前完全没有提前了解情节,也没有看任何宣发。
电影开篇30分钟左右,倍感镜头生疏、台词尴尬僵硬,便觉得像是资金比较多的大学生作业,忍着继续观看。
死猪装耳朵对剧情毫无帮助,张晓军作案动机要么太简单要么完全不明了,小黄花来的莫名其妙。
查案过程整体避重就轻,前期老查一些细枝末节,故弄玄虚,这一大段的情节拖沓已经让影院里好多人打瞌睡,但本着对电影的尊重,我还是坚持看着,就怕有什么惊人反转。
可惜的是,越看到后面越失望。
很多重要线索放到最后来查,硬凹了冯泰山、张小伟、闫慧茹的对峙,导演一定认为在神秘的芦苇丛,张晓军盲目地寻找母亲一边嘶吼挥刀,神出鬼没的张小伟威胁着看似无助的闫慧茹的场面非常刺激紧张,实际让人不明所以,听觉视力同时受损。
结局也没把整个案件理清楚,让人毫无后劲。
对于电影里的问题,我简单举个印象深刻的例子,于娜在被拖拽的时候,利用了窗户的框架,使得观众视线有时被墙挡住,有时又能看到惊叫的于娜。
导演想营造一种惊悚感,但镜头太拖沓了,整部片都有这个问题,每次的神秘与惊悚都被拖沓给消磨没了。
我后来回想觉得如果这个电影漏洞补足后更适合做一个集数不长的网剧会更加合适,作为电影这部的剧本和镜头还是太单薄了。
最后看到扶持新导演电影作品,我恍然大悟,果然是大学生作品,看得我更加生闷气。
不是对大学生作品的歧视,只是能把如此不成熟的作品搬上荧幕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省流版: 一坨刚看完本想打一颗星的,回头一看豆瓣分类里面没推理,刑侦之类的,算完误会了,就给两星。
有剧透,请不要随意点开看。
剧情:非常简单,一个简单的连环杀人案,二十年没查清,到现在又有类似案发生,就给破了。
全片没有一处推理,没有一处能体现警察的作用的,案件推进全靠凶手自爆。
镜头:艺术感不强,有些地方看得头晕。
演技:小军还行,其他人都不行吐槽:1.小伟被收养,然后被小军一直欺负,他知道小军是凶手,也知道小军知道他知道他是凶手。
竟然能忍到长大,还能被小军放过活到长大。
长大后竟然还不愿意离开这个家,尤其是知道小军欺负女友,还不跟女友一起离开。
2.女友被小军欺负,还看到小娟见死不救,还看到母亲袒护儿子。
竟然不立马离开,还邀请小伟一起走,然后他不走她也不走。
3.上面刚说小伟对这个凶手之家抱有家庭归属感,后面就大晚上约姐姐小娟出来,小娟精心打扮,欣然赴约。
4.警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先后拘留小军小伟。
5.警察在拘留他们俩之后,应该非常怀疑他们了,竟然不知道他们母亲是之前案件中的女工。
6.小伟女友失踪后,警察说调查了她背景,结果连她母亲在医院疗养都不知道。
7.警察在小伟女友失踪后,又发现了猪嘴里的耳朵和头发,然后根据遗书判断是自杀。
难道这个时候还不应该做字迹鉴定吗,非要到最后都自爆了才鉴定。
8.女警察有什么用,被撞对情节推进有什么用?
9.最后男警察那个打斗也是离谱,面对两个成年男子,都持有刀。
自己拿着枪,不用枪非要赤手空拳去打。
还对小伟说我能帮你,就是帮他赴死是吧。
抛开这个意外不谈,你作为警察咋帮小伟,小伟也杀了人,现在就想报仇,你能帮上啥。
10.最开始勘察现场,男警察对女警察说,一般这种情况,是非常血腥的。
大概是这么说的,太书面了,一般人很难这么说话吧。
直接说这种情况,很血腥。
11.小黄花出现很多次,结果最后就是在现场看到了,意识到凶手来过。
铺垫这么多次,大材小用。
12.小军母亲给他装人工耳蜗的钱哪来的,我还以为是杀人抢劫得来的,结果杀人只是为了洗清儿子嫌疑。
13.人工耳蜗通过绕过内耳(耳蜗)的损伤部分,直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刺激听神经,从而让人听到。
一般情况下,听神经损伤是不能通过人工耳蜗听到声音。
(非专业人员可能认知有误,自行辨别)14.小伟知道女友被小军抓了,结果只是跪下求他。
完全没有想过报警吗,还自以为是的扔两头死猪,让警察发现去查。
这和直接报警有啥区别,搞这么麻烦。
怕被发现,匿名报警也行啊,求助别人报警也行啊。
为了拍一个案件而故意搞出来这这那那的一系列动机和行为 所以完全不符合任何逻辑 五起强奸杀人案 第五起根本没有强奸只有杀人 当年第五起发生的时候没有强奸你们警察就没觉得奇怪吗 所有案发现场的人不都得排查一遍做笔录记录吗 当年案发完了不排查 20年后去当时工厂带头人那里吃饭才发现刘敏涛是她们厂子的当时也在现场?
这符合警察办案的逻辑吗?
这种最基础最简单的事情不是20年前就应该排查出来了吗?
她儿子被拘留了 她在河边 而这河边恰巧就发生了一起命案 这案子他妈的20年前当时就应该破了呀!
20年前没强奸就死了你没发现凶手其实就是现场的工人 20年后你突然想起来了?
陈都灵你都要被强奸甚至差点被男朋友的养哥杀了你不第一时间告诉你男朋友还有心情去看日出?
当时男孩被收养 上车后发现是杀人犯之后不应该立马报警或者找机会跑吗 好 就算是当年你太小了害怕 那么现在你都活到这个岁数了还想着要一堆杀人犯认可你是他们的家人 他们为什么收养你心里没点数吗?
男孩看见你杀人了你收养他?
而不是杀了他?
都杀了那么多人了搞不懂为什么要留一个目击证人在自己身边养虎为患?
这都什么逻辑?
陈都灵莫名其妙(真的很莫名其妙 你想杀人家你就杀 你和盘托出自己干了啥干什么?
脑子有问题也不是这么个有问题法)知道你儿子是杀人凶手了你就杀了人家?
逻辑呢?
逻辑呢?
逻辑呢?
有的杀 有的不杀?
看心情哦?
宁理你一听说那张纸条上写着:“去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就知道那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芦苇丛?
你当时只是知道男孩是被收养的 你怎么知道男孩亲眼目睹了杀人?
福利院院长告诉你的?
自己脑补的?
好吧我知道了 是黄渤告诉你的 最后想说的是:宁理你的普通话真的很让人出戏 有时候说话一快台词都秃噜了 顺完这些剧情之后发现我给两分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第573篇原创影评,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有大量剧透,建议观赏影片后阅读,综合评分4.0分。
一个被压了七年的片子最终重见天日,上来就整了一堆什么“大尺度”“未成年禁止观看”的噱头,导演是黄渤主导的HB—U计划培育出的新导演,似乎是要给这个后春节档带来一丝不一样的氛围的架势,结果确实是“垮了”,水流一地,遍地狼藉。
卡司挺唬人的,宁理、刘敏涛、王迅、段博文、陈都灵,少女被害的故事,地狱般的家庭,从设定上看应该还挺有看点的,但愣是被导演拍成了一锅稀粥,先不说里面层出不穷逻辑bug,就是里面的人物,也比内蒙古风干牛肉干还要干瘪,观影过程已经不是味同嚼蜡了,而是嚼这种磨牙棒一般的牛肉干直接导致咀嚼肌酸胀了,得算工伤。
崩坏的地方太多了,随便唠唠:1、警察全员工具人,女徒弟是个没有感情的旁白机器人,生怕观众理解不了剧情,借女徒弟的口给观众把故事掰碎嚼烂,实际上破案里面是一点作用没有,当然不要觉得男主冯泰山(宁理饰演)就有用了,当年调查了张晓军(王迅饰演),愣是没查出张小伟是领养的,现在张小伟搞一系列死猪事件给警察递线索,就差没指名道姓说猪场有问题,张晓军有问题了,还是到了电影后半段才发现张小伟当年是被领养的,有种为了藏住这个关键线索强行给警察降智的感觉。
2、冯泰山看到十几年前的凶案现场有一朵花,就兴师动众把现场封锁,到处排查,武汉警力真不值钱,还是你冯大队长权力大啊,当然结果肯定是屁都没查出来。
十几年前张晓军杀人时,他妈模仿杀人,用最后一个案件张晓军没有作案时间帮张晓军洗脱了嫌疑,可是只有一起案子有不在场证明,冯泰山后来重启调查时,在线索已经明确指向张晓军情况下,硬是没去查当年他的嫌疑,连这个动作都没有,基本上就是看了一下,没啥证据,就把这个人放过去了,难怪当年破不了案。
3、张小伟(段博文饰演)自己的女友已经落入险境,看张晓军的反应也基本可以确定就在他哥手里,被警察按住了,他还是什么都不说,请问他是斯德哥尔摩吗,如果他对他哥,对他妈有感情,缺少足够的细节铺垫,如果没感情,那他又搞什么死猪戏码,万一死猪晚两天被警察发现,女友还救得下来吗,所以这个人物纯拧巴,他对领养家庭到底是个什么心态,应该是很畸形的,又爱又怕,但没有足够的铺垫,观众是代入不了也理解不了的。
4、张晓娟的突然落幕也很奇怪,张小伟发个信息,张晓娟穿个性感内衣出门了,应该是二人在之前就发生过关系,而且多半是张晓娟夺去了张小伟的童子身,且在这段畸形关系里,张晓娟占据上风,但是片里啥也不说,张晓娟莫名其妙地就死了,如果张晓娟这里的伏笔埋下的足够多,可能已从一方面补全了张小伟对这个寄养家庭扭曲畸形的心理,可惜,啥也没有,只看的人一脑袋问号。
5、于娜(陈都灵饰演)死亡的现场愣是给鉴定出一个自杀,真乐了,绑了好几天,就算被绑的位置垫了毛巾,也不可能没有勒痕和淤青,而且最后杀于娜的时候,她光着小腿被人从地上拖行,腿上没有擦伤?
哪怕你安排一个先给她来一针,再扛出去的剧情呢,真就随便拍拍。
6、芦苇荡猎杀戏码本是高光时刻,张小伟偷袭两下就放弃了也不知道什么鬼,最后这个结局看的也是吐了,约等于0.5个包饺砸。
7、闫慧茹(刘敏涛饰演)是恶魔妈也是完全没有细节铺垫,起码你也该在一些小事上展现一下她对张晓军的溺爱心理吧,也算为最后真相的揭示铺垫一下,结果,完全没有。
当年她为了帮张晓军掩盖罪行,杀了工友,报纸上登的内容是第五起奸杀案,可第五起张晓军人没在现场,这个奸杀怎么成立的,没交代。
结合什么猎杀、猪场这种元素,感觉导演一股典型的韩国B级片看多了的感觉,但也只能模仿到形式,抓不住精髓,再就是这部电影只有90分钟,已经是长片的底线了,但无用的费笔仍然很多,比如何云伟那段,比如反复地抓人放人,导演感觉时拍不了长片,仿佛在拖时间般凑剧情,不是什么新人导演上来就能玩转这种悬疑片,90分钟的电影观众还要看你水时长,真的是如坐针毡,黄渤你选出来的人,好歹剧本也把把关好吧,是不是你也看不下去,也不好意思署名监制了。
拍长片的欲望洪流来了,导演的大脑决堤了,江水倒灌,脑中和面,观众看了很难受,很愤怒,忍不住想说:这么拍片子对吗,你写故事用脑子了吗,你搞成这样全甩锅审查合适吗,回答我!
Look in my eyes!Baby tell me why!
云何电影聊一点电影,品一味生活,不知何所云,不知云几何44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怒水西流』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除了氛围在线,故事层面可以说是一眼望穿,反而是片中警方莫名的属于看天随机掉线索吃饭,剩下全靠演技四人组宁理、刘敏涛、王迅、段博文间的互动撑场,最后全员皆狂的局面着实有些难崩。
【5或6分】
『怒水西流』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除了氛围在线,故事层面可以说是一眼望穿,反而是片中警方莫名的属于看天随机掉线索吃饭,剩下全靠演技四人组宁理、刘敏涛、王迅、段博文间的互动撑场,最后全员皆狂的局面着实有些难崩。
【5或6分】
打着戏骨、悬疑剧的名头,摆烂。
剧情空洞,一开始就猜到凶手是谁。
故布疑阵,故弄玄虚,硬凑时长。
把police演成饭桶,智商和武力双双拉胯。
刑警队长不调查,把嫌疑最大的一家(凶手)多次放跑。
刑警队长打不过凶手,还差点害死女徒弟。
刑警队长靠着别人的一步步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明示才发现真相。
好久没看过这么憋屈的police了。
差评。
本片主要讲述养猪场兽医于娜在夜里出行时失踪之后引发的一系列悬疑事件。
故事围绕着20年前的连环杀人案展开。
随着越来越多新线索的不断涌现,警方也一步步揭开了隐藏在案件背后的黑暗秘密。
本片不仅仅是一部紧张刺激的犯罪悬疑电影,还深入探讨了人性、欲望以及善恶之间的较量。
导演想通过本片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并引导观众们思考责任的重要性。
本片通过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构建了强烈的悬疑张力,比如带有血迹的芦苇荡、**口中的人耳等场景设计,这些都为全片增色不少。
另外,场景布置、灯光和音效也都表现得特别出色,营造出一种特别急紧张压抑的氛围。
全片的尺度非常大,进一步增强了电影本身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片中各演员们的表演也都非常出彩,尤其是王迅,他突破了以往的喜剧形象,成功塑造了一个心理变态的角色,演技也是极为精湛。
《怒水西流》奔着演员阵容和犯罪题材去的,没有失望,但个人理解不了这个名字,倒觉得《在恶魔中成长》更贴切。
前半段乏味的碎片化叙事,从中间开始一路高潮至结尾,没有太多血腥暴力的镜头,但却依旧抓人。
张小伟和张小军这两个角色是很极端的存在,放在一个家庭中也是挺有想法的剧本,同样是原生家庭的缺失,弟弟善良且单纯,哥哥扭曲又极端,但身为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做出的恶行,究竟该去理解还是讨伐?
碰巧的是,半个月前的突聋,让我深刻的感受了失去听力的绝望感,从二次复查,焦急等待结果,无解的治疗方案,到坦然面对的复杂过程,和电影中的部分剧情类似。
当所有人都无法从“恶魔”的角度去看待那些行为的时候,张小军因为从小被家暴,耳朵听力缺失,导致性格扭曲,那种复杂的情绪变化,常人很难理解的痛苦和绝望,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我觉得一部电影在爽片背后所传达的内核能被共鸣,这才是最宝贵的地方,也是人们口中烂片和大作的区别,而《怒水西流》和当年的《涉愤》所传达的,都是原生家庭的缺失对儿童造成的童年阴影和心理创伤,如果福利院真的像当初承诺的那样认真严格的定期对被收养的孩子家庭做回访调查,那张小伟就不会在恶魔围绕的炼狱般家庭中痛苦的长大;如果医院对张小军这类精神病患者严格管控治疗,就不会有太多的悲剧接连发生;如果社会福利能更系统全面,就不会有一个冷血的母亲出现;社会层面的矛盾是很难化解的,作为个体作为年轻的父母,更多的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比一味的抓“成绩”重要。
电影中“猪”这个元素,让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电锯惊魂》,愚蠢,肮脏,任人宰割,映射电影中那些肮脏的想法,愚蠢的杀人动机,和任人宰割的命运,这也是该片的一个亮点所在。
在《怒水西流》中,王迅以令人瞠目的演技完成了从喜剧配角到"全员恶人"的惊人蜕变。
他一改往日嬉笑怒骂的银幕形象,饰演养猪场商人张晓军﹣﹣一个表面憨厚、内心扭曲的复杂角色。
浮肿的眼袋、抽搐的面部肌肉,以及时而谄媚时而阴蛰的眼神,将角色的伪善与癫狂刻画得入木三分。
当他在镜头前试图侵犯女兽医于娜(陈都灵饰)时,那种病态的压迫感令人窒息,彻底撕碎了观众对"王迅=搞笑"的刻板印象。
影片通过一桩横跨20年的连环血案,揭开平静小镇下涌动的暗流。
王迅饰演的张晓军既是家庭暴力的施加者,也是集体沉默的共谋者,其角色折射出人性在利益与恐惧下的异化。
导演冯勇沁以非线性叙事与压抑的镜头语言,将悬疑张力与人性拷问推向极致。
当真相如怒水冲破堤岸时,王迅的表演成为这场黑暗寓言中最刺目的注脚﹣﹣他不再是喜剧里的"小人物",而是人性深渊中一面令人胆寒的镜子。
根据一些很显眼的蛛丝马迹,我大概能猜到这片儿为了过审都改了些啥。
我瞎猜的,肯定猜得不对,大家千万不要当真。
另外我也没有说这片儿全赖审核,编剧自己肯定得背最大的锅。
比如警方的几次震撼人心的大降智就肯定跟审核没关系,如果当年的第五起案子能被另立一案、马鸥看到张晓伟去厕所就很正常的立刻高度重视、警方一开始就顺理成章查出张晓伟是领养,这故事就完全讲不下去了,这几个智障操作明显是为了弥补主线的重大缺陷被迫打的补丁,确实是编剧自己的水平有问题。
但往江里扔死猪很可能是因为过审才显得奇怪,未过审版本里面张晓伟之所以扔死猪而不是直接报警,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姐。
过审前的版本里,张晓娟应该是睡过张晓伟,而且是比于娜先睡的。
并且在张晓伟和于娜交往之后,张晓娟很可能还继续睡过他不止一次,用的是“你要是不跟我睡我就把咱俩以前拍的那些照片儿发给于娜”威胁手法。
于娜被绑了之后发生的事情是,张晓娟跟张晓伟说如果他敢报警,她就把照片儿给警察以及自己妈看并且宣布自己是被迫的,张晓伟没办法,只好用死猪的方式委婉报警,扔死猪于是就很合情合理了。
我这也不是乱猜,其实他俩睡过的这事儿演得很明显。
首先这部片子里的角色塑造虽然都很失败,但不是脸上和心理完全对不上的败法,而是那种每个角色都把性格加黑加粗写脸上的单薄直白的失败,也就是说这片儿里的角色演出来的是个什么人就说明他确实就是个什么人。
张晓娟在片中表现出来的一直是那种蛮横不在乎他人感受的态度,看见她哥拖走弟妹也一脸幸灾乐祸,那就说明她是个没什么共情能力也基本没道德的人,这样的人会为了自己的欲望毫无愧疚的伤害别人,而不是反过来。
那么张晓娟在出门见她弟之前既然特意换了个好看的胸罩,这就说明她特别想睡她弟。
而因为她是那种性格的人,所以既然特别想睡就说明她其实早就已经睡了,她不可能为了顾虑这个那个的就让自己憋着不去睡。
其实都不用等到换胸罩,张晓娟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挨着张晓伟坐在沙发上给他零食吃的那个架势,就明显是早就有了娴熟肉体关系的状态(这个镜头给我造成的第一感觉是“他咋在这边还有个对象儿?
”)。
而她弟的姿态是虽然不愿意但在很熟练的忍受,也能说明他俩确实睡得很娴熟并且她弟不是那么想跟她睡。
由此推断,原本的情节很有可能是多年以前张晓伟刚长大到能用的年纪就稀里糊涂被他姐睡了一遍,之后又被各种要挟睡了很多遍,搞对象之后依然还被屡次要挟睡。
再加上他哥和他妈对他也是各有各的不同伤害,家里的三个亲人没一个对他正常的,这么活着的人心理必然健康不了,于是后来张晓伟办事儿很扭曲怪异就得到了很有道理的解释。
所以这片子的真实面目是讲了一个被妈妈的冷漠哥哥的暴力姐姐的乱伦轮番轰炸十几年的养子的黑深残故事,过审之后去掉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乱伦设定,就把一部会获得两极分化评价的烂片变成了没什么争议的烂片。
总归改不改审不审都是烂片儿,所以大家就更没必要把我这篇胡扯当真了,看看热闹就得。
很难想象小伟这家里这么多年得有多压抑,后面的爆发和复仇看的很爽,对待恶人就得不留情面
有一种网大的感觉,能感受到导演的表达,但是完成度比较差。剧情发展有点无厘头,警察徒劳无功一整部戏,靠近一个人就随机掉落线索,故事的逻辑性很差,BGM很差,宁理追段博文那段戏太好笑了。反派一家完成度还不错,吕晓霖裸背实在是不必要,更好笑的是吕晓霖被追击的那场戏。整个电影的质感也不行,更适合作为网大或者电视电影。
怎么办?唯有杀!
看不出来怒水西流的意思,主角的怒也没特别体现,尺度也不大,悬疑性也没多少,看到半小时剧情就猜了七七八八,反正就是很简单一电影,吃饭打发时间还可以。
父亲的家暴释放了晓军的恶,母亲的溺爱放大小军的恶,姐姐的无视纵容了晓军的恶......这个家里每个人都在吸血,每个人也都在吃人
「黄渤·HB+U新导演助力计划 #1」。从2016年这个计划诞生,到2018年已经有提到拍摄的消息,没想到隔了这么久才有上映。依稀记得它想要做更多完全类型片的靠近,就意味着想要追求的“尺度”“冲击”必须在这个框架下面有一定取舍和牺牲。尽管集结了相当好戏之人(宁理有主角演很开心),但它的质感都更接近于“迷雾/X/白夜剧场”中等水准剧的一个开篇;案件有一定吸引力但讲得马马虎虎,没时间铺排更多只能愈发反智的收尾。
为了,宁理(看了15分钟。)
挺不错的,没评论里说的那么差,比想象中精彩,可以去看看,起码结果有点出乎意料。镜头剪切很凌厉,配乐出彩挺能烘托,但是整理少了点缺乏推理性,都是切换到别人的镜头里口述掉落一些细节,不过氛围感倒是拉得挺满的!三星半到四星!
……一无是处的电影,悬疑没有,故事没有,连最算不上优点的升华都没有。
最近院线真没啥想看的,不如选个喜欢的题材。难道要去看白雪公主?
国产片的通病,一切剧情都在意料之中,结尾依旧是恶行之外那种平行时空令人发笑的故弄玄虚。黄渤新导演扶持计划,一个字:烂!
其实是很颠的剧情,但是拍成了白开水
都有组织背书了,你尺度不能放大点?
平庸是最大的槽点
平庸,没什么看头,就是……新手嘛,你懂的。
警察线设计得过于蠢,白瞎宁理。养子复仇原因倒是有点细思极恐的味儿,但前面的行为就很离谱,养子的演员演技也没撑起来最后一场戏。冲刘敏涛王迅加一星吧,挺有反差的。(票价30块以内可看)
是那种既不算好,也不能说差的片子。悬疑感其实做得挺足,中间一度被陷进去了,但结尾又崩坏了,和黄渤自己演的《涉过愤怒的海》状况相同,最后你疯我疯一起疯,实在消受不了。影片剧情向的瑕疵还是挺多的,比如为一朵花的搜查阵仗如此之大,最后去抓捕真凶却单枪匹马;再比如孤儿院线,这种该前期查清楚的东西,却埋到了结局,为叙事服务,但违背逻辑。
两星以上三星未满,无论是节奏还是影调完全是“今日说法”的风格。台词过于直白,每十分钟就有三句话踩雷,人物完全是编剧在说话而不是在“探案”。从头到尾滥用配乐,不知道还以为是歌剧呢,就是不够电影。叙述总是感觉在游离,凶手是谁一看就知道是谁了。宁理全程装的很聪明,其实也没破几个线索。宁理的女助理说话也缺心眼,像极了游戏中的宠物,按ctrl一键那种。影片总在割耳朵,但割耳朵不会致聋吧,你得把刀插进耳蜗里才行。而且吧,这种靠虐杀漂亮女性来获得观众同情以达到戏剧效果的拍法真有点过时了,有部《杀人回忆》就够了。真觉得在中国大陆能拍出比《杀人回忆》更好的虐杀效果吗?完全不可能。
现在的悬疑片感觉到瓶颈了,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桥段和人物关系,说不好看吧其实也凑合,说好看吧,哎确实激动不起来。
视听风格非常凌厉,等了8年才有机会与大家见面的电影,只想说电影人太难了,但是他们还在坚持中国电影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