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电影中心首映式,导演兼编剧跟部分演员都到了场,。
很遗憾的听不到有价值的交流,只有花边新闻记者和托儿拿到麦克风,问了些关于“某女演员浑身上下有没有一个地方不美?
”以及“某女演员是多么文艺的一名才女”之类的问题。
满怀期待的我的最终感受是——对不起。
各种的对不起。
首先,这部电影跟围棋无关。
请围棋爱好者止步。
导演兼编剧、男主角不懂围棋没关系,但如果角色被设定为追求一个围棋人生的棋手,那么围棋必然会在人物身上烙下痕迹——半点儿也没有。
本片的围棋指导孔令文先生一定感到很委屈。
只有当观众提出关于围棋的问题时,被晾在一边儿的他才被拖出来当挡箭牌,并且介绍词只有一句——聂卫平的儿子。
甚至没有提及他是日本棋院的职业棋手和段位。
他同围棋一起变成了导演的装饰品,像一个LV包,换成PRADA也行。
如果把剧中围棋的部分换成篮球,请姚明来作指导,对全剧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不过孔令文本人也被激进的观众指责为为金钱出卖自己,也出卖了围棋。
其次,剧本逻辑差,漏洞百出(其实是首要,只是作者太激动了)。
电影节奏混乱,像是一个语言能力不太好的人非要坐在你对面对你讲两个小时的故事。
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在电影即将“高潮”的时候,突然放慢节奏,让演员站在海边吹风不断重复一些嚼烂了的话以及漫长的某女演员的面部特写,这是插播广告吗?
难以忍受难以忍受。
另外,对人物的塑造过于缺乏技巧。
男主角的一位女同事,爱恋男主角后被发现作援助交际,而遭冷落。
最后只留下了一句“我是中国人”就跑了。
据导演解释说是想说明很多中国女孩子在日本作这一行。
实在是太莫名其妙,太牵强,也太刻意了。
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本片在细节上对日本的表达非常地道,常常会有让人惊艳的画面以及画面构图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日本演员表现出色。
女主角倍赏千惠子老师跟超级烂演技男主角对戏,遵循着驴唇不对马嘴的剧本,竟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物,这样的敬业精神让人动容。
而中泉英雄终因剧情的坏逻辑而无力回天。
很遗憾的,十几年酝酿终成一把钝刀。
我觉得导演兼编剧的你,对完成自己一直的梦想,没有尽力。
能看到都是巧合,去影院看晚秋,票已售完,只得将就。
但我相信没一个作品都不会是废物,当然还包括很多没出版的。
故事和中国关系不大,也无关多少围棋与张鋆宁。
讲的是一个女人绝世而独立的故事,一个日本围棋世家的没落,不是无才,而是,一个个离世。
故事切入点很独特,甚至都独特得难以置信,算励志吧,与爱情无关,与友谊与亲情有点关系,有特长,你总会发光的!!!
说实在的,在观看《初到东京》之前,我对有关中国导演拍摄日本相关的电影多少有些遗憾,这遗憾更多是因为创作者的偏见的缘故,他们早在潜移默化间都情不自禁地带上了有色眼镜去完成自己的作品,而很少有人愿意理智客观地去研究日本人的实际生活以及这个民族的性格。
因为缺乏更多的了解,加之两国政府及民众彼此间复杂的难以完整去描述的微妙关系,导致中国导演创作的影视作品一旦故事或题材与日本有关,大多数作品都会有一个很明显和共同的标签:偏见、误会。
历史的原因相信国人大多不陌生,而现实的日本民众的生活种种,我们了解的更多都只是局部,或被有意无意放大缩小的局部。
但,我认为,激烈的对抗或仇恨只是戏剧冲突最低级的表达方式,而高明的影视作品往往不屑如此。
只知道表达仇恨于对抗的创作者,其实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积累的缺失以及狭隘导致,这样的人其实是完全不懂得什么的爱的,强调和沉湎于仇恨表达的同时,其实是在曝晒内心的自卑。
一个只记得仇恨的民族,也是不可救药的民族。
从这一角度而言,旅日多年的蒋钦民导演对于普通日本人的生活了解更加完整和客观得多。
《初到东京》所表达和呈现的故事本身,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影响,用平等、平和的视觉,讲述了中日两个国家民众交往的生活场景。
尽管电影中没有直接的文化差异的剧烈碰撞或冲突,但却是通过分属两国的主角的生活细节将这种文化差异巧妙地呈现出来。
我相信,影片创作动机来自导演自身的体验,否则他也不会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寻找机会去完成这部电影。
《初到东京》的一干主演中,我最推崇的倍赏千恵子,她在本片里饰演的是一个性格倔强坚定的老太太,我只能表演完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作为日本殿堂级的表演艺术家,她主演的《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车站》等经典影视作品,不但影响了中国几代观众,至今仍为不少影迷所津津乐道。
看影片时,我想起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所著的《菊与刀》一书,对照着电影《初到东京》,其实能给人不少启示和思考,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何时能让普通民众间能像你来我往如相互串门呢?
我欣赏《初到东京》的地方,也正是基于创作者开放的创作立场。
如此周折最终成片,实属不易,但同时要指出的是,导演过多出于商业的考量而在剧情上增加的枝节,这样的调整增加了不少利于售卖的噱头,却也让叙事结构变得有些凌乱。
其实,真的可以更纯粹些的。
(文:郎启波)
说是励志片 里面的困难在真实的留学生生活里算不上什么困难 实际的留学生又有万分之几的机会可以这样的顺利生活下去
尽管前面在情节和逻辑上就有许多的硬伤,但直到老奶奶刚出现为止电影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国人拍在倭国的电影,没有完全模仿日本片镜头如绘画般细腻的特色,而是节奏、画面、音乐都随着情节的推进而错落变化。
但是到了后面情节越来越失控了,硬伤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情节也走向俗套,而更让人不满的是前面铺垫的一些疑问最后根本没解释清楚。
所以最后这片彻底毁了。
另外,片子里面的围棋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作用,完全可以改成其他如拉琴,写小说诗歌等东西。
而如果换成日本人拍的话,一定又会把围棋的戏拍得细致无比吧。
PS: 尽管是情节需要,但也不得不说日本老奶奶和中国的确实有很大区别啊。
虽然同是慈祥和蔼,但日本人始终保持一种理性,所以老奶奶会对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说“各人有各人的路”。
PPS:女主狠像苍老师的有木有。
剧本作为蒋钦民学校的一个作业,还是带着不少值得商榷的部分,缺乏一个较为统一性的叙事线,有些部分过度渲染;有些部分似留白似没交代;有的时候在倒叙插叙;有的时候突然又冒出段画外音;两个年轻女性过多的戏份显然使人分心,没起到响应主题甚至是调动感情的作用。
不过还是能感觉得到导演加入在日本生活的点滴体验以及日本电影对其的深刻影响。
《初到东京》没有商业电影那种紧张激烈的情绪,只有镜头中日本城乡各具特色的面貌和文化的描绘,唯美动人又极具民族色彩的音乐淡淡的穿插在画面中,配合电影略带忧伤的成长故事,却比任何宏大的商业片都有感官神经冲击力。
那是一种淡淡的,却能触及观众心灵的冲击力,在不经意间使人泪如雨下。
《初到东京》讲述的是秦昊扮演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吉流初到日本与倍赏千惠子扮演的五十岚婆婆以及她家人发生的种种事情,在与五十岚婆婆以及孙子翔一和翔一女友以及澡堂前台小姐接触中,秦昊完成了自己在一个陌生国家自我寻找与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在用一种冷静而自然的方式描述了日本文化中爱与恨,固执与坚强,残忍与亲切,美丽与寒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正如五十岚婆婆说的,剧中的吉流、五十岚婆婆以及孙子翔一和翔一女友以及澡堂前台小姐都在找寻自己的价值。
吉流、翔一女友以及澡堂前台小姐不管是在留学,还是在谋生活,都是很苦的,不仅有肉体、外在的孤独以及困惑,而且有内心的恐惧和内心的不理解。
张钧甯扮演奈菜子,田原扮演的澡堂前台也都在极力融入日本社会,但并没有成功。
吉流之所以能获得了日本人的肯定,或许是因为有了围棋,人生的围棋不用你开局,残局已经在前方等你,在人生的棋盘上有失望、有危险,同样也存在着希望和生机。
影片中的棋局和人生的棋局一样,并不是非赢不可的棋局,或许在这个舞台输了,但在另外一个舞台却是生机盎然。
吉流因为流鼻血失去了冠军,但却在五十岚婆婆和翔一身上找到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不管是在与五十岚婆婆这个隐身乡村的围棋绝世高手共度最卑微和质朴的生活,乡间锄地的简单劳作,火炉前的清茶滋味,还是背菜旅途中浪漫的日语练习,围棋高手的人生境界和日本劳动人们最简单实在的苦与乐都在一丝一缕地渗入吉流的身体。
在秦昊和倍赏千惠子演绎下,不仅从温婉流畅地在叙事过程中循序渐进缓缓营造出浓浓情感,也从一个初到东京的中国人视角解读了超越语言和民族隔阂触摸某种人性。
当然,影片还着重描绘了日本普通人的浓浓亲情和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固执”,也可以说是“不要放弃太早”。
“正是因为翔一固执我们才成为好朋友”翔一死后,吉流仍对二人之间的友谊久久不能忘怀。
一盘并非非赢不可的围棋决赛,却让翔一失去了生命,但用他的生命解读了朋友吉流败北的症结:放弃得太早。
翔一的悲情在于死于他的固执,而五十岚和奈菜子的悲情在于尊重了翔一的固执。
当然,我们也从中读出了日本人的文化性格和国民属性,也看到了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的骨子里延续,看到了现代和古典相冲突又交融的“围棋”般的日本。
因为想在电影院看一场淡淡的电影所以选择这部并非大热门的片子。
看完后一时感觉很多,有感动,特别是五十岚太太,丈夫儿子孙子都走了,但她仍坚强地活着。
回到她爱的围棋世界。
她最后仍向主角隐瞒着翔一的过世,更像是对自己的慰藉。
但是整部片子感觉太杂乱,重点是什么,留学生初到日本的困惑,人物对生命的认读,还是在日国人的生活,感觉像是一份火锅,什么都沾点又不够完整。
不过对男主角感觉不错,这个大概是个人的偏好了。
昨天刚刚看完Tokyo Newcomer初到东京。
很感动!
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是前不久才去了一趟东京,也喜欢上千叶县这个小村。
整部电影都在日本取景,画面好有熟悉感。
电影里五十岚婆婆洗澡是哼唱的曲子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首。
中岛美嘉的朦胧月夜の祈祷,哼着哼着就让我想起疯狂迷中岛美嘉的那段时光。
还有就是电影中的围棋对弈,也让我想到小学最爱看的日本动漫《棋魂》,特别还念!
被《初到东京》里青翠的日本田园风景洗了眼睛,这是看的第二部秦昊主演的电影,上一部是《推拿》,觉得都好,那种老实但聪明,善良的角色,他拿捏得真到位。
故事就是个简单的故事,围棋世家后继无人,孩子不思进取走了歧路,但在家中长辈及外来留学生的带领下,颇有点重振的意味。
觉得那个老奶奶演的真好,从卖菜的乡妇到世家的掌门,都驾轻就熟,无论做什么,都干净到一尘不染的举止细节,又勤劳,又善良,又坚忍。
看到有网友说这部片子语焉不详,认真来说,有点,但还是看出了传承的主线。
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那个老奶奶让我想起了我慈祥的奶奶吧,竟然只要她出场,全都目不转睛害怕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这片吧,有两个巨大硬伤1.导演特别努力想靠向小津等;2.秦昊。没法看。
通过中国留学生的视角来看东京。这类题材能上荧幕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多加了一颗星
那个日本仔很帅= =
日语说得不地道感觉很别扭,内容的话就一般般了吧。文艺片
套路太老套,没啥深刻的新意。不过日本城市和郊区的风光值得流连。
对这种老奶奶完全木有抵抗力啊啊啊! 电影的风格和配乐让人觉得十分舒服,就是没神马情节。。。
MOMA
配乐很好听,故事剧情挺离谱的,有些莫名其妙。
倍赏奶奶的气场好足
节奏已经放得如此缓慢却依然讲不好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可惜了这几位好演员。秦昊的脸很有古典美,耐看。
其实算是励志篇吧~ 看到五十岚婆感觉很厉害 一个人好不容易 死了丈夫儿子 最后唯一的孙子也死了 好在看到吉流和五十岚婆最后再见面的时候 突然好感动~ 这就是缘分啊!在异国他乡的一种亲情感
除了倍赏千惠子的表演可圈可点,其余皆为浮云。把秦昊拍丑了,把田原拍老了,把中泉英雄虐死了,把张钧甯整面瘫了。
很棒啊。。温温淡淡的。。却有种内敛的张力。。很有日本电影的气质。都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盈眶了好几次,尤其后面拍得真是好。。
装逼啊
翔一为什么会死?
稍微有点拖沓,节奏安排比不上入殓师,但是最后我也哭了,整体还是可以的
好慢热啊,好松散,中国演员感觉不够自然,秦昊演得不好,不适合这个角色,跟张震演的吴清源比不得啊。导演功力也不行,只有演奶奶的千惠子最棒!田原怎么脸这么大啊
故事简介还是挺感兴趣的。早春时节就想看些安静的电影。
我竟然哭了╮(╯_╰)╭
今年注定是我国的围棋大年,国手们加油!怀念当年不紧不慢优雅深厚的日本围棋,谢哥、江名人就由你们来继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