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剧情实在是老套得掉渣,如果不是冲这三个重量级的演员,我肯定在十分钟之内就会掐掉这烂片。
不过正因为有他们的演出,这部电影才有了可看之处,演出了一些电影之外的意味。
小偷德尼罗老练沉稳,少年天才诺顿一心想一步登天,而胖子(我看了半天才认出他是白兰度)则处于危机之中。
他们共同整出一个关于信任和尊重的故事。
其中诺顿演了智障相当出彩,他游走于智障和天才之间,演技了得,其实在我心里我很希望他是最后的赢家,可惜年少冲动的他最终还是败在了成熟老练的德尼罗手里。
我想说的是,作为年轻的我们,很想在父辈眼中搏出位,尽管我们那么的努力,那么想得到尊重和赞许,可是他们依然只会用自己的水准来评判。
对此,我们毫无办法,要么冲动的去反抗(大多都以失败告终),要么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熬。。
熬到父亲的那个年纪,再制定下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评判对抗下一代的蠢蠢欲动。
我一直在想,如果Edward不背叛Deniro在先,一切行动听指挥,会不会结局完全不一样呢?
我不以为Deniro会狠到不让Edward享有a piece of cake. 又如果Deniro真的如Edward所言,策划整个行动时能多给他那么一点点尊重,会不会真的就皆大欢喜呢?
还是那不过是年轻人给自己的贪婪寻找的一个excuse?
还是人性注定这样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
Trust, 谈何容易,由此让我想起n多年前初入职场的所经所历,故事迥异,然则结论相似。
一个非常简单的词,trust, 却是毁易而建难。
Destroy,一件事足以,一朝一夕足以;Build up, 却是要日积月累,积建罗马之功。
扯回影片,看到Edward故意戏耍Deniro时就觉得有点不太对劲,本来以为他是设局抓偷天大盗的正方,情势急转直下验证了自己的直觉不如从前了。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Deniro或许无欺Edward之心,却有防他之备,沉着应变,笑到最后。
虽然情节有点老套,并不复杂,可能因为被两大巨星的演技给distract了,也可能脑子生锈久了,我是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前最后几秒才猜到Edward得意太早了。
不过,兔子吃了窝边草,依Edward睚眦必报之心,倘若能逃脱恢恢天网,定然不会让Deniro和其女友live happily ever after in their hometown. 那是童话,那是两小时的电影,不用交待后事。
生活,却是要继续的!
片头让我想起了东木的《绝对权力》,两个戏骨演技没问题、影片节奏也没问题、就连酒吧女歌手的中低音也很好听,唯一的缺憾就是剧情了,明明已经得手为何要背叛?
况且诺顿在警报响起后并没有十足把握逃走?
如果确定要独吞为何不杀了清洁工和德尼罗?
尽管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仍然对于导演如此的设计不解!
开始真没觉得片子怎样,虽然有大牌的罗伯特 德尼罗、胖的没有样子的马龙白兰度以及号称实力派的爱德华 诺顿,虽然片中能看的SG其实一个都没有、能看的美女可能就是片头被吓哭的那一位,不过将近130分钟的片子,看到50分钟的时候就开始屏气了。
开场就展示出了德尼罗的身手及作风,让我又想起他最经典的《美国往事》,事后逃之夭夭潇洒的做自己爵士酒吧的老板,还拥有看得过去而且爱他的女友,这样的日子本来挺不错。
可坏就坏在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胖的不行、几乎无法与马龙 白兰度这个名字匹配上的、他25年的搭档出现了,才有了最后这一次又惊又险的考验。
确实是大买卖,法国国宝啊,一向谨慎的他都被吸引了,不过自打他开始违背自己做事原则的时候,就知道这里一定没好事,又回到那句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片里连续出了两个这样的人物,这回德尼罗怎么处理呢?
当那个扮演痴呆的爱德华 诺顿出现的时候,还真被他蒙过去了,离实力派的头衔越来越接近了,德尼罗都可以算他师爷级别的了,这个计划进行的时候仿佛就是德尼罗在带一个新人入门,如何打开保险柜如何破译机要重地政府大楼的密码,并且告诉他自己做这一行业最宝贵的经验,可惜年轻人没有听进去,真是大鹏展翅恨天低啊!
每当德尼罗进入底下道我的心就提起来了,尤其是这个计划从开始就与两位计划者设计的不太一样的时候,往往就是祸不单行。
看着德尼罗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每一步,心里还真佩服他怎么那么轻车熟路,工具带的是一应俱全啊!
不过他自己吊起来之后事情就不那么美妙了,爱德华 诺顿显然是想晾晾他,让他知道自己的重要。
估计就是这个时候这小子开始出卖了自己的意图,而也是这个时候提醒了我们的老姜,必须要留一手,不能被这嫩葱牵着鼻子走,或许他早已留了一手,只不过最后用在了爱德华 诺顿的身上。
设计偷窃计划的时候并没有提到坚固的保险柜是如何被打开的,没想到德尼罗竟然利用物理原理,太邪门了真是!
利用他的智慧与沉稳得手之后的他还要过最后一关,就是那个嫩葱,竟然站在他面前要尊严和宝贝,并且想让他这位师爷在镜头前露脸。
25年的从业经验并没有让我们的德尼罗屈服,饭碗砸了命不能砸啊,警报响起两人各自逃亡。
嫩葱以为自己得手,兴奋的估计跑了至少半小时,我也以为会这样的结束,我们的老姜面不改色的宣布自己获胜时,嫩葱感到太意外了,我也很意外然后恍然大悟。
很喜欢最后片尾的音乐,德尼罗凭借他的过人之处笑到了最后。
看完之后总算踏实了,确实这片子场面、阵容没有什么特别,而且有些盗匪片一贯的套路,但情节的跌转还是值得回味,尤其是里面的爵士乐,还有心目中永远的罗伯特 德尼罗~!
天,如果不是看评论,都不知道那个老头原来是马龙.白兰度看过欲望号街车,看过教父,却硬是没有认出来,太惊讶自己怎么对马龙的脸这么的不认啊.说实话,就是冲着De Niro的名气来看这个片,虽然对其不是那么的长草.片子的节奏很慢,也很平以为后面有会出现起伏高潮,就一直忍住看下来.结果,几乎放完,丝毫没有感觉.唯一小小挑动了一下是最后的结尾的一个小悬念吧.从爱德华诺顿操纵摄像时候,他让De Niro等待,开始奇怪,怎么,难道他要整他?接着,似乎又一切正常,得手.紧接着出现了内部的争斗,爱德华诺顿出现,用枪指着De NIro让他交出宝杖,并且很不厚道的让他几乎被摄像头抓拍到紧接着,两个人的大逃亡.看到这里,心里有些憋屈,太不厚道了,盗亦有道吧,竟然如此的不厚道.正感慨着,结果扬扬自得的爱德华打了一个电话,De Niro,很平静的说,你以为你得到了什么?挂了电话.呵呵,心里一闪,果然,原来老道的De Niro早已调包了.终于在长长的影片最后给了我一个小悬念,小憋屈,和小发泄.三大影星,有100%的理由可以把这个片子拍的更好.所以,评分不高,唯一的就是过过瘾看看巨星的表演吧.ps 爱德华诺顿,扮演智障,倒是挺象模像样的呢,呵呵.
同样是被人撞到,尼克让那个女人不要看他,杰克却让老头看到自己的脸。
从保险箱中拿出宝杖,装的套子和扔给杰克的套子不同。
尼克从来不做冒险的事,所有都考虑到了,包括可能的背叛。
see you when I see you.看完这部片子想到的,看到简评中没人写,那我就写一些吧。
本来我对这个电影没多大兴趣,但是号称三大方法派演技高手的合作,Edward Norton、Robert De Niro、Marlon Brando,不看不浪费了么?
于是在本年度的最后一个周末,不要亏待自己,好好看一场戏。
故事几乎是一个老掉牙的犯罪故事,一个准备金盆洗手的国际大盗,一个初出茅庐的野心勃勃的新手,加上一个老谋深算的老板,合作去偷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看到这个简介我已经想睡觉了其实。
错过了开头30分钟,其实没什么关系吧,反正故事就那么平平淡淡地发展下去,看他们怎么一步步地进行偷盗的计划,神经兮兮的密码破解者,紧张兮兮的交易者,只是必须的小插曲。
只有到最后的十几分钟,才算真正有一点波澜,Edward Norton突然发飙,最后的结果似乎变得难以预料起来,但其实也不会出什么意外,反正对于好莱坞的犯罪类型片来说,永远都不会有警察什么事(除非主角里面其中一个就是警察),问题只是老姜辣还是新手劲而已。
所以,只说演员吧。
所谓的方法派演技是什么?
我不知道,所以,只是东拉西扯。
Edward Norton,颇辣的嫩姜,他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最早看见是在《一级恐惧》(Prime Fear)中,演一个杀人嫌犯,以精神分裂为由免除刑责。
跟Score里一样,他的角色也是分裂的,一时是一个乖乖孩子,一时是一个狂暴的危险人物。
Prime Fear里,Norton(和他的角色)可以说把所有人都玩得团团转,到结尾才把包袱抖出来,让你瞠目结舌之余,终于明白为什么片名要叫做“一级恐惧。
看到Score里Norton的角色装成一个残障清洁工时,我心里想,又来这一套啊……虽然也很出色,但是在这方面其实并不让我觉得有什么突破。
最爽的只是看他到最后突然发飙,然后一路狂奔。
Cool。
Edward Norton另一部很著名的片子是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人人都说很喜欢,但我觉得神经兮兮的,我已经忘记那个俱乐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精神分裂的产物了。
另外我总还记得他演过一个律师,后来查了一下,原来是《性书大亨》(People vs Larry Flynt)里,他演为Larry Flynt辩护的律师,当时还在使劲想那个律师怎么那么面熟。
这部片子的法庭戏也值得一看。
最近看说Edward Norton演了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面纱》,已经上演了,好像想去看一下,因为,我没看过Edward Norton演爱情片。
Robert De Niro,嗯,老手就是老手,就像片里面那个角色那样,不露声色,但他掌控一切。
比较深印象的一场戏,是他悬在地下密室的顶上等Edward的角色关掉监控器,他戴着头套,只露出一双眼睛,一点点疑虑不安,加上粗重的呼吸声,整部戏的悬念在这里才露出一点端倪。
这就叫方法派?
不知道。
看过他电影不多,因为这老哥好像经常演犯罪片。
而我看过他两部电影,都不是犯罪片,Sleepers,这部有一点犯罪情节,但不是犯罪类型片,而Robert演的也不是他惯常的那种角色,他在里面演一个好人神父。
还有就是Awakening,演的是一个昏睡病人短暂的苏醒生活,非常出色和感人的一部电影。
Marlon Brando,老老姜了,Robert De Niro知道他跟某人另有协议,去找他讲数的时候,他让我想起躲在地下室的胖胖的鼹鼠。
Marlon Brando年轻的时候也应该算是绝色,可惜余生也晚,暂时没有机会看到那些Brando青春叛逆的片子,其他好莱坞叛逆少年,如James Dean早早逝去,我看到的Brando慢慢地老去,变得神秘而世故,是“巴黎最后的探戈”里面那一场莫名其妙的爱欲中那个面目模糊的中年男人,是“现代启示录”里面那个藏在神秘河流源头的神秘的光头科兹上校,都是看不懂的电影里面看不懂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当我们观看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尤其是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会陷入到一种价值观的矛盾当中去。
这种矛盾体现在正常生活中的价值观与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观直接冲突。
而且,这种冲突是不可避免,同时也是难以消弭的。
作为影视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自然会给这部作品树立一种价值观导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这种价值观设计人物以及情节。
最终,当一部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跟随创作者的步伐去理解片中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然后将自己彻底的代入进去。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大概率会觉得片中主人公的行为是没问题的。
然而当自己抽身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影片中的价值观与现实当中的价值观是有偏差的。
因此,矛盾就产生了。
这种矛盾,在很多犯罪题材类电影中展现的尤为突出,其中就有一种类型的电影,神偷类电影,这种电影本身就存在一种价值观的犹豫。
很早之前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大概率看到的是神偷最终的结局并不是很好,邪恶战胜不了正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价值观越来越受到怀疑。
而人们怀疑的依据便是看烦了,看厌了。
所以,当一部电影以正义作为结局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厌烦,相反,当犯罪势力最终大获全胜后,即使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正常生活中的规则相违背,观众们仍旧愿意给予他掌声。
因为这是特立独行的,这是与之前不一样的体验。
然而这种体验一定正确吗?
我们通过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来谈一谈看法。
本片名叫《大买卖》,说的是一个大盗进行盗窃的故事。
本片的几个主演非常厉害,罗伯特德罗尼,爱德华诺顿,马龙白兰度(虽然没被很多人认出来),这三位主演凑在一起就能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因此,本片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这部主要说了一个大盗与另一个小贼之间配合好,最终偷窃了一个无价之宝。
整部电影说的就是整个紧张的偷窃过程,这个过程决定了这部电影本身的重点在于带着大家体验一种惊心动魄的过程。
看完后,你会觉得导演的目的达到了。
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当我们同情片中的盗贼的时候,我们究竟秉持着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呢?
显然,讨论这个问题是很尴尬的,因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简单,但是结果却很矛盾。
对于这样的一部盗窃为主题的电影,导演自然想要让大家站在主角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然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价值观转移。
本来盗窃这种事情是不对的,我们看到两个小偷去盗窃的时候就能清楚意识到这种事情的错误性,然而当我们看到更多的小偷之间产生对比之后,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会从盗窃本身转移到盗窃者之间的性格对比或者是行为对比上。
几个贼偷东西,马上就会被观众认为是错误的,犯罪的。
然而这几个贼之间进行价值观的对比,一个贼能做到公平正义,而另一个贼却违背公平正义,且想要置其中一个人于死地。
这样以来,大家的注意力马上就会产生偏移,此时的重点已经不在盗窃这件事情上了,而是转移到了两个贼之间的价值观讨论上去了。
这样就很容易的出来结论,哪一个贼不对,哪一个贼对等等。
如果跟着这个思路走,我们就很容易进入到导演的框架内,而进入到导演的框架内,就意味着我们现实中的价值观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
最终,我们看完了一部电影之后,就会很困惑。
为什么片中的人物在偷窃,而我却期待这个小偷能成功。
这个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就混乱了。
这也是影视作品中一直强调的问题的根本。
我们究竟应该让影视作品多样化,还是要在立意以及主题上严格把控。
很多人吐槽广电总局的时候,总是会强调禁止一些电影上映的坏处,然而大家这个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内容,任何形式的具有大众传播效用的影视作品都是具有引导意义的。
抛开这个引导意义来谈论这些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实际上是不客观的。
为什么近年来刑侦题材会很少被触及了,因为片中所透露出来的犯罪手段给予了潜在的犯罪者指导意义。
而这最终会加重警察办案的难度。
再比如说综艺或者有争议内容的影视作品,为什么会有争议,因为作品中的价值观与我们现实中的价值观有了冲突。
一部分为模仿影视作品中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去做了,有了后果了,因此,争议才会产生。
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去,犯罪电影,神偷电影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很矛盾,其本质原因就在于片中的价值观模糊,神偷偷走的不仅仅是宝物,顺带着还有我们的正义。
……你好,再见
超强的卡司阵容换来的是简单的脑残剧情俗套的偷盗影片,基本,没有什么很高超,很创意性的伎俩唯一,结尾,狗咬狗的时候,还以为有了些许亮点可惜,仍然草草收场,实在烂当然,如果冲着演员,当商业娱乐片,看看,还是可以的只要,当心,不要睡着了
为什么给了五星,因为德尼罗,因为白兰度,因为诺顿,更因为整篇的Jazz...看到此三星在剧中联袂演出,应该说没什么过多的要求了.三人属于不同时代,老中青三世同堂,火花依旧耀眼,就如德尼罗用火枪烧开保险柜一样热烈.确实很不错的片子,总是反对所谓商业片,但是又不得不找些来看看.德尼罗老了,白兰度也老了,德尼罗的老让我想到了帕西诺在<利欲两心>中的颓态,这是岁月的痕迹,但是又别有一番风味,而白兰度的老让我感叹时光蹉跎,一代影星即将陨落.但是他们俩个仍然是影片的闪光处,演技之纯熟已经不用过多语言来诠释了.至于诺顿,公认的实力年轻一代,其实已经不年轻,但是好象只有到了这个岁数才能得到认可,也确实比较遗憾.影片很简单,剧情很紧凑,表演也很到位.对于我来说,德尼罗的经历和帕西诺在<情枭的黎明>中的角色差不多,都曾经叱咤风云,都廉颇老矣,都想上岸,都是因为一个女人,只不过最后结局不同,这也是一种模式吧.最后影片的偷盗场面安排的很精彩,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对于伏笔的掌握,和剧情突然的转折,人物角色突然的变化,能给观众带来坐过山车一般的惊奇,其实也许导演也想告诉人们,无论做哪一行,都要守规矩,聪明反被聪明误,放哪里都合适.还要提到里面大量的jazz,真的很符合几位主人公的年龄感,让人更多了几分感慨和惆怅,把握很到位.结局上岸必然是好事,也符合了商业片的结局特色,对于这样的片子不能多看,但要看,要精看,看演技也好,看剪辑也好,看视觉也好,总之期待新近导演的突破,能创造出新的处理手法来.三大巨星在一起,不看的话确实有些对不住了...bbblues 07.8.13 凌晨
影片中充满了老戏骨和名角,只不过电影的年代有点久,目前这类题材的影片拍烂了,现在看那个时代的电影有点提不起兴致
诺顿时怎么想的....
马龙·白兰度、罗伯特·德尼罗、爱德华·诺顿 看见这三个人名.你会不看吗?哈哈
4/10 没啥心意,意外看到马龙白兰度
羡慕嫉妒恨,各种大盗小盗。
固定格式,比一般的犯罪片强一点点
前半段实在闷,后半段看得我心惊胆战。。。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而且还不过就是偷盗啊!足见几位演员和导演的功力。 原声美得不得了啊,我家DK唱的主题曲!
冲着诺顿去的,谁知道是个烂片。。。前一半无聊透顶,后一半马马虎虎,唉。。。
我分了好久才看完,因为看着看着就觉着没意思,就等在空出时间再看……剧情平平,演技平平,有点差……亏着几个演员我还都眼熟呢- -
窝里斗什么的弱爆了~~~感觉90分钟即可~~~
三位这次我真的失望了······
罗伯特德尼罗加爱德华诺顿依然十分了得,竟然还有马龙白兰度?这的确是个很拉风的大买卖。但为什么只给了三星呢?……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552617466/
盗窃手法太粗暴。亲爱的诺顿先生,为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总是你!看完全片菜反应过来他是白兰度!
本来想给五星的,因为觉得结尾和完美盗贼一样滴让人意外又开心(诺顿对不起你了啊),看看这三大戏骨(诺顿那时你看起来好年轻啊,真的是01年的么),不过看前25分钟觉得好无聊,之后还一度瞌睡。。。4星吧~~
俩亮点:卡司阵容可以说是代表了三代演技派的代表人物;诺顿的装傻还挺喜感的。槽点太多,结尾不知所谓,这也算斗智? 能把一部神偷片导的这么无味也算这导演的本事了,而且缺少背景音乐还营造紧张的气氛 ......
这几个演员演的这部电影,没看过的就不要看了,很失望
继《Pride and Glory》里听Edward秀几句Spanish后在此片有幸听到他秀French~还是法语优美啊,谁说谁迷人~影片里卖傻很有趣,不过这个反派还欠缺说服力。另外,看当时已近60岁的Robert De Niro还卖力演动作戏为他捏把汗呐~PS:已经听不止一人赞美Montreal了,有机会一定要去领略“北美巴黎”~
老小比演技结果姜还是老的辣。诺顿当弱智真是太像了有演技。白兰度有种病入膏肓的赶脚。
看到一半,就没兴趣。。。
fuck。。。。没味儿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