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Heartstopper Season 2,恋爱修课(港/台),心跳为你停,心跳停止,带走心跳

主演:乔·洛克,基特·康纳,奥利维娅·科尔曼,高鑫,雅斯敏·芬尼,科里纳·布朗,基兹·埃格尔,托比·多诺万,珍妮·沃尔瑟,瑞亚·诺伍德,塞巴斯蒂安·克罗夫特,科马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心跳漏一拍第二季》剧照

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2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3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4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5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6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3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4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5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6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7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8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19心跳漏一拍第二季 剧照 NO.20

《心跳漏一拍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第七集的一点点感受

第七集:

Ben向Charlie“道歉”,Cha的这段反击思路清晰。

暗恋让人受尽委屈,对方无条件被赋予了主动权,他做什么都是对的,合理的,应该被接受的。

这其实是很不平等的关系,还可能会让对方有恃无恐,享受这种“被喜欢”的特权。

这里Ben只是口头的道歉,说什么父母不会接受本来的他,而Charlie是美好的,表面看起来说得过去,但其实并没有真的反思这段关系的问题出在哪里。

果然,良性的恋爱(互相尊重、平等)会让人在这段关系里除了爱对方外也会更加爱自己!

🫶

 2 ) 烦

腻,烦,烦,腻。

喜欢伊莫珍的线。

法国元素加英国背景,我确实会有所偏袒啊啊啊导演有时候聪明有时候笨,聪明在几乎罗列了酷儿尤其是同性恋在青春期的集中表现形式,笨在只是罗列了。

不像个剧,像个任务清单。

本和艾尔的线有时候奇怪有时候合理,恢复朋友那段不错。

艾萨克和法路老师的两条线很刻意也很粗糙。

查理的勇敢给我的感觉不是感动而是割裂。

“你喜欢我会说法语”那段我好喜欢!

还有一些片段也是少见的细腻温柔浪漫,比如,“我很关心你,我能做些什么吗?

”。

喜欢的台词,“有时候人也是这样,想不清楚缘由但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从心而已。

”(记忆改编)“很显然你还有些自己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就来谈恋爱了,而我不要等你了,我要过自己的生活!

”“约会是要做两个人都喜欢的事情,我喜欢的是原来的他。

”“好想给你一个拥抱”“想要一个拥抱吗”是我记错了吗?

查理有的不是姐姐吗?

不过第三季好像终于要讲故事真正的开始霸凌了,期待一下。

好吧好像并没有,几句话就讲完了,阿西。

不过尼克那眼神,也许会讲吧……塔拉和达西最后那段让我意识到,并不是你足够好才值得被爱,足够是你自己就可以。

 3 ) 一些小小的美好

带着喜欢的人回家

Nick 玩游戏还是玩不过 Charlie 😀

贴贴

对着两个单身狗朋友大声宣告自己有男朋友了!

陶作为一个单身U•ェ•*U,试图给 Charlie 讲解爱情奥秘,被当场鄙视

偷偷磕CP的姐姐

擦出爱情的火花

老师傲娇的小眼神

牵手一直走

没心情吃早饭?

那我给你打包一个可颂

健康的恋爱就是:

岁月静好

 4 ) 大家好像都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关系

其实说实话,这部剧我看的有点囫囵吞枣。

再加上距离看第一季已经过去好久了,我都有点遗忘了自己当时看完的心态了。

(我那个时候还没写影评!

烦不过应该是感觉不太强烈的,所以印象会不深刻,或者说,我应该没怎么上头地磕过他们,应该是吧……好了不多说了。

如果但看这部剧。

我感触比较大的情节有三处,相信大家应该也都差不多。

① Nick & Charlie两个小朋友终于在一起了见面时令人悸动的“Hi”味道还是很纯正的但当然还有很多情难自已的亲亲抱抱哈哈但Nick还是无法战胜自己,一直没能在大家面前出柜,不过Charlie表示很理解,真的是好有爱的两个小朋友!

虽然在看的时候很为Nick着急来着:长嘴干啥的!

但做下这个决定确实是很困难的,我们作为旁观者有什么理由强迫别人呢?

这个问题非常戏剧化地发生在了现实生活中,就像当事人说的:“大家似乎没有明白这部剧想告诉大家的”

② Tao & Elle这一对的暧昧感觉确实挺戳人的。

他们从最开始品味相投的好朋友,到对彼此有一些一点不一样的感觉,再到尝试改变两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是觉得不合适又分开,最后还是难抵内心的澎湃情绪,于是有了下面这个么么

③ Isaac这个小朋友也是在寻找自己的属性我对他的印象是:他好像手里永远有一本在看的书。

虽然他也有感兴趣的对象,但真正在一起并没有感到开心。

还好最后发现自己是无性恋者。

这部剧整体看下来就是一部青春教育片。

你就是你,没有人能强制性地给你贴上什么标签,让你做什么所谓的正确的事。

只有你自己舒服、喜欢的状态,才是你该呈现的状态。

🌈

 5 ) 如果真想改变现实,那就不要架空现实。

最近看了《心跳漏一拍 第二季》 和《性爱自修室 第四季》 ,只想说越拍越偏,完全架空了现实,为了政治正确已经将现实生活改成迪士尼童话了,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一切都是那么so-called "perfect",直接看迪士尼童话不是更直接?

我为什么喜欢看泰腐呢?

因为人家直接,他们最初的目的就不是青少年成长青春剧,只是成人版童话故事而已,并且重点从不分散。

而《heartstopper》和《sex education》已经完全服务于政治正确了,罔顾了现实,这还能正确引导青少年吗?

从种族来讲,里面的人种比例也太夸张了吧,感觉非洲都得从英国进口非裔了(不过也能接受,确实有些地方少数族裔聚居);但是性少数群体也能这么平均分配吗?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里,都快没有异性恋了。

而且每个人都穿的十分“自我、独特”,我寻思青少年不是最想要融入他人的吗?

怎么能接受和其他人穿的反差那么大?

等到大学的时候,虽然已经有独立人格,相对不太在乎别人的目光了,但是真的那么多人喜欢那些服装吗?

还是说只是剧情希望观众以为他们很free,free到即便奇怪也能勇敢地穿,free到即便现实没有多少人喜欢穿也要穿给我们看,just to show us how brave they are. 一群青少年真的有那么多“身份认同”、“人生难题”需要解决吗?

大多数人的青春也没那么抓马吧。

“讨厌他们这种把政治正确写脸上,让观众看看够不够正确”。

在我看来,他们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乌托邦了,生活在空想主义中,一切事情都是“青春”“成长”,所有事情都是以青少年的想法为正确的,青少年能够正确处理控制好自己,完全没考虑过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就像是“一个有钱的公子小姐到穷困潦倒的人家中,问人家怎么不让孩子学学钢琴等爱好”。

 6 ) Safe Place

Elle创作的那幅作品叫做《Safe Place》,这是他们这个小团体共同创造的,在这个空间里,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心无旁骛的做自己,相互陪伴,而不必顾虑外界的任何纷扰,这也是本季最动容的一个情节。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能有那么一个可以完全的卸下伪装和防备的地方,不必去纠结如何小心翼翼的处事生活,不必在意别人知道了本来的我后又会投来怎样的目光,在这里即便大家都只是默不作声的各自忙碌,但你也会觉得心安,因为这些人是生命里最能够坦诚、信任、依赖和支持的彼此。

真的好~ 很开心Nick也完美的融入在了原来的小团体中,像一个暖心的大哥哥一样,在他们彷徨无措的时候,适时的出现,三言两语点醒他们自己内心最热烈的想法,勇敢的迈出坚实的步子,太有魅力了。

剧中最后点到了一个立意,就是我们无须太过执着于我是否要出柜、向谁出柜以及怎么出柜。

因为你就是你自己,有自己的故事和人生,也有自己的优秀和不完美,不管如何你如何做,在意你的人仍然会真真切切的为你爱你,讨厌你的也依旧会有无数的理由对你恶意中伤,而更多的人也只是在茶余饭后多了一个谈资,时间过去他们也完全不会在意和他们可能并没有太多关系的你。

所以何必让自己这么纠结这么累呢?

不管如何,你做的任何决定都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你自己。

剧中还有各种情侣之间的小细节和小情绪也太戳人心了,永远为他们感动、为他们骄傲。

也同样的想说为自己骄傲,为自己身边有那些真正值得的人骄傲。

 7 ) Queer is a beautiful mark|在冰冷的世界支起一座篝火

点开这部剧纯粹是想要治愈自己千疮百孔又缝缝补补的心,没想到药劲过大,直接把我甜晕过去。

难怪豆瓣网友感叹:我们这个世界真的配得上这么甜的故事吗?

美好的感情永远珍贵,巴黎游学小队的每一个人都很可爱,他们不是无理取闹矫揉造作的愤世高中生,他们认真闯荡,勇敢跌倒,相互搀扶。

没有谜语人,只是难以言说的心事;没有自我毁灭,中伤之人甘愿为珍视的宝物勇敢蜕变。

绝非糖衣炮弹,Heartstopper真正的魅力在于传递健康积极正确得令我缺氧的性别力量。

我们这个时代好像对正确过敏,同时又喜欢在“什么才是正确”这个问题上吹毛求疵。

我厌倦千篇一律的政治正确说辞,以致于忘记了正确本身就是辩证的概念,我们能做的充其量不过是对正确的摸索,毕竟当我们翻着白眼把一切尝试归咎于政治正确时,有些人正挣扎在这种正确中寻找普通的生活,他们只是政治和资本这条航线上不可缺少的沉船。

并非所有含有少数群体形象的作品都是政治正确,披皮流水线产品才是如此卑劣产物。

“我只想要普普通通的生活。

”这句话就是整部剧的核心基调,每个人都在混乱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为了过上普普通通的生活,他们成为了自己的英雄。

有时我们自愿为自己贴上标签不是为了突显个性和标新立异,而是希望找到愿意接纳我们的环境,因为只有在那里,这些标签不会让我们显得格格不入。

时常被忽视的bi群体,终于在影视剧中占据了主角位置,同为bi人表示狂喜,却又有些心酸。

Heartstopper很认真地探讨了顺直在接受自己性取向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自我怀疑,对同性恋的质疑的困惑,主流言论,以及出柜后是否有勇气面对残酷的世界。

Nick是坚强的,也是幸运的,从顺直到双性恋到范围出柜到公开出柜,Charlie一直在他身边,陪伴,支持,鼓励,保护。

Charlie竭尽全力为Nick保驾护航,因为他不愿让心爱的人经历自己遭受的霸凌和恶意。

Nick提出在学校用友谊掩盖恋爱关系时,他的眼里透露着哀伤,他们那么相爱,他却没有做好准备接受现实,Charlie对此表示完全理解,即便曾经惨遭pua,他还是轻轻抚摸男友的脸,笑着说没关系,take your time,“我们没有义务告诉他们”。

El作为一个transgender,她的经历想必更加令人心痛,本剧并没有大张旗鼓地描写trans过程的心理历程,而是着重描写她转学之后如何融入女校生活、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

我很喜欢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叙事,每一个镜头都在温柔地告诉观众:El是女生,一直都是。

许多transgender不愿意坦白自己的trans经历,他们有自己用心呵护的秘密,太多的影视作品争相揭露trans的身体,很少有人出面保护他们的隐私。

对queer而言,queer是一种美丽的力量,也是一个甩不掉的标签,上面写满了刻板印象。

我想transgender所面临的只怕更沉重,人们对transgender的恐惧有时就像他们对待残疾人那样,异类、怪物、畸形的身体,铭刻在身体上摆脱不掉的恶意。

Charlie和El分别因为性取向和性别认知受到伤害和霸凌,剧中并没有直白展现霸凌场景,却能从他们的战战兢兢和小心翼翼中窥见阴暗的过往,他们害怕融入群体,担心自己不被接纳,抱团取暖,因为只有这里可以遮风避雨。

Heartstopper主打一个包容多元,除了大众常见的LGBT,无性恋和顺直异性恋也得到了完美的刻画。

巴黎游学小队里唯一的顺直女Imogen,登场初期暗恋明恋Nick,颇有传统欧美青春校园影片中的人气恶毒女二的味道,一度令我心肺骤停,担心下一秒她会变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绿茶。

表白被拒后,难以摆脱的悲伤,却没有摧毁她高尚的自尊和骄傲,勇敢,自信,有主见,自给自足,可同时她又自卑,多愁善感,缺乏归属,因恋爱脑一度深陷畸形的感情不能自拔,她总是找到错误的人,却没有酿成错误的心。

Imogen的复杂性是一个美丽的信号,没有哪一个性别应该生来单调,没有哪一个人必须在二元中选择唯一,人本复杂多变。

第二季结束为止,Imogen并没有找到她的真命天子,她依然在寻找,满怀期待,她不是别人恋爱中的一环,她会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Heartstopper花费大量篇幅讨论出柜问题,几次尝试未果,Nick终于发出疑问:Why is be out so complicated? 是啊,并不复杂的事,为何如此复杂艰难?

“我们没有义务告诉他们”,出柜本身就是个人选择的自由,而不是强制的义务,可代价是什么?

Eve Kosofsky提出一种名为“epistemology of the closet”的现象,她认为柜子本身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矛盾空间,它的基本逻辑是:你既不能在里面,也不能在外面。

深柜意味着不确定,你永远无法知道你是否成功守住了自己性取向的秘密,亦无法得知他人是否把你当成同性恋看待,也许你成功骗过了他们,又或许这种不知情为他们带来了独特的认知优越epistemological privilege,他们只是装作不知道你是gay,以此玩弄你。

这些人往往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特权,因此他们会排除万难捍卫knowing gaze,坚持将你的性取向设定为秘密,如此一来,你失去了出柜的自由。

通过玩弄已知,那些自定特权的人用不知掩瞒认知,将异性恋构建为不需要“炫耀”自己就可以变得显而易见的事实,同时也构建了一种生活方式,不含隐秘的真相,所以构成安全的隐私保护。

Kosofsky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性别问题中的权力不均衡,queer在出柜过程中无时无刻都暴露于knowing gaze之下,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出柜后的世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柜中时,凝视已然降临,自我和内心无限遭受凝视的审查,或许这就是为何复杂,为何痛苦,为何艰难。

他们的迷茫是这个时代的迷茫,他们的勇气是这个时代的光。

 8 ) 碎碎念

看前几集意识到我要是有孩子一定是个可怕的鸡娃妈(多亏我没有),知道不对但心里一直在尖叫怎么可以为了谈恋爱不写作业啊啊啊!

主角们处理感情的方式比大部分成年人都要成熟,很像是在给青少年们做一个荧幕典范,在很耐心地和观众讲:出柜不需要着急,可以慢慢来,因为这么做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自己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走在阳光下,可以不勇敢,但要包容,要倾听,要对话,要对爱的人说自己的遭遇和隐痛。

最近也越来越理解他们说的representation matters到底是什么意思。

昨天刚好在听命硬,侧田锤着胸唱“顽强地等再过廿个十年,等整个世界换风气”,是不是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啊。

当然完美的缺点就是稍微有点无聊。

看到大部分评价是比第一季更甜,虽然打啵次数急剧增加,据统计本季所有主角加配角一共打了一百多次啵哈哈哈哈,但是反倒缺了点悸动的感觉。

毕竟恋爱戏永远是暧昧时期最好看。

老师加入带来一点成年人flirt反倒火花四溅。

很喜欢朋友们的边角料戏份,Issac意识到自己是asexual,连Imogen都开始对女生有好感,那种自我探索的感觉真好啊。

最喜欢的镜头是Nick要和Imogen出柜的时候,胆怯地跟着她往外走,一回头看到一班朋友坐在地上边笑边鼓励他,那种被朋友的爱和支持包裹的感觉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我好喜欢这个LGBTQ大家庭。

Cheers!

 9 ) 心跳漏一拍回归,来看甜蜜小情侣如何恋爱

大家好我们是弯弯今天向大家推荐超甜英剧《心跳漏一拍》的第二季!

无狗血、不煽情,《心跳漏一拍》在第一季讲述了青春期的烦恼与成长,也记录了尼克与查理的超甜恋爱、朋友们的神仙友情。

有趣的画风、恰到好处的氛围,再加上对友情、爱情、家庭的探讨,这部剧的青春故事充满了色彩。

而这一切在第二季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更多人物的故事将在这一季为我们展现。

于是,第一季在豆瓣得到了8.9的高分认证,第二季更是达到了9.1分的评价。

总而言之,非常值得一看!

01 烦恼与成长相伴的青春期在第一季中,查理与本的地下恋情、有毒关系的煤气灯效应、同性恋被孤立霸凌的待遇,都让故事的开篇不那么愉快。

尽管从查理与尼克相识开始,故事的基调多了很多快乐的节奏,但依然离不开“苦涩的成长”这一主题。

伴随着青春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迷茫与挣扎,每个人都在撰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又或多或少参与着别人的成长进程,我们是这样,剧中的伙伴们也是一样。

查理与本认识自我的方式截然不同,这也使得他们在对待事情时走上了不同的方向:一个是承认自己却被霸凌被伤害,一个是逃避问题选择伤害别人。

本或许是想要合群,却成为了令人讨厌的那种青春角色,可恨又让人感慨。

而查理善良、有原则,注定会吸引来同样的伙伴,一同成长。

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都有非常清晰的两条线,一条是友谊,一条是恋情。

而到了第二季又增加了家庭的线,让青春期的人物塑造更加饱满。

查理被欺负的过往经历与精神创伤,尼克对自己取向的迷茫以及对公开“双性恋”身份的艰难尝试,将少数群体在青春期的不易处境放进了故事里。

陶与查理的神仙友情,让我们在无数的片段里感受到无条件的偏袒和保护,感叹友谊力量的强大。

艾尔与陶之间的“友达以上”,刻画了友情与爱情之间暧昧的边界。

尼克妈妈对尼克的理解,尼克爸爸和哥哥的出现,也让家庭在青春期中的角色被探讨......从某种角度,这部小甜剧本身也是很好的青春教育片,很自然地涵盖了青春期的活力、快乐,也没有避免讲述那些懵懂、躁动、不安的片段。

就像是在告诉看剧的我们,成长本身就是苦乐参半的。

02 永远热爱真诚查理和尼克的恋爱之所以那么甜,但又不像工业糖精一样让人腻得慌,大概是因为两个人都十分真诚地对待这段关系,也十分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

于是在坚持原则问题时,留在他们身边的伙伴也都真诚、正直又友善。

尼克没有逃避问题,而是挣扎着寻找合适的方式适应自己的定位,挣扎着想要将和查理的关系告诉所有人,挣扎着希望自己的朋友远离渣男。

这份挣扎也让我们更加喜欢这个角色。

没有人不喜欢真诚又善良的人,这样的一切都很美好且正向,让人有盼头且振奋。

第二季中,尼克发现查理的厌食症,公开和查理的关系,在饭桌上指出父亲和哥哥的问题,他勇敢又直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不光打动了查理、朋友们、家人,也打动了观剧的我们。

可以说,第二季比第一季更让人能够感受到成长的魅力。

苦乐参半的成长将是每个人的终生必修课,青春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而已。

无论我们所处哪个阶段,这部小甜剧都能带来远不止甜的观感。

 10 ) 这细密的酷儿心情啊,我们距离被这样尊重还需要多久?【视频影评】

[ 本文视频版链接:老直啊 ]《心跳漏一拍》第一季我只当作是甜甜的下饭剧看,我欣赏它的反狗血套路和对待酷儿群体的考虑周全,还有不偷懒地关爱经常被隐形和误解的 Bi 的心情,希望这样的剧可以多一点。

等看到第二季时,它竟然让我眼前一亮,没想到小甜剧的质量可以做得这么好,比第一季更好了。

不仅甜度继续保持,而且各种情感的心理细节更丰富了,就像一个温柔的医生在一寸一寸地修复伤疤。

Charlie 因为曾经被霸凌过所以想守护 Nick 的出柜过程免受任何伤害;Nick 因为心疼 Charlie 的过去而想治愈他的现在和未来;Darcy 终于不用再维持完美和积极向上;Elle 结识了更多懂她的新朋友;Isaac 发现自己是无性恋后那种舒畅的自由;Olivia Colman 真是好到我想喊妈;以及整部剧讲出——「出柜」不是酷儿必须马上要向所有人履行的义务,真的是只有对酷儿生活有多方面体悟的人才能写出来的剧本。

这个系列的编剧和漫画原作者 Alice Oseman 是一位公开的无性恋者,从她的笔触中可以感受到她的贴心,其实剧本初稿中是含有大量脏话的,但是为了面向更年轻的观众,Alice 选择把它们删除了,因为她觉得现在针对更年轻观众的描绘积极酷儿关系的作品依然很少很少,所以能确保这一点更重要。

但尽管我们在故事中看到主角们喝奶昔而不是吃小药丸,也丝毫不妨碍它描写酷儿生活的黑暗面,包括原生家庭的毒素、霸凌对人的侵蚀、Bi 的焦虑、出柜压力、心理创伤、进食障碍、自残行为等等,这些细密的伤疤反而在奶昔包裹的甜腻中显得更令人心疼,就好像梵高用痛苦的颜料为你捧上一幅向日葵。

酷儿们的生命力就是可以在最垃圾的世界里顽强地自我治愈和互相治愈。

下面我想展开聊聊这部剧里我比较有感触的几组关系:▍Nick 和 Charlie我还能说什么呢?

哪来的这么神仙的爱情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亲密关系,你甚至可能觉得他们的处事方式成熟得不像是青少年,比较连大人都没几个能在恋爱中学会像他们这样沟通。

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如此年轻,没有被成人世界腐朽的价值观和男子气概所侵蚀,反而愿意满怀憧憬地相信爱和呵护爱,才发出如此温暖的光,治愈了前来看剧的失落大人们。

这一季摆在 Nick 和 Charlie 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出柜」,也因为他们花了一整季仅仅讨论这个话题,所以提供了一个非常立体和细腻的出柜情境。

对于 Nick 来说,「出柜」就像一个必须完成的项目,一方面他感到一种表达自我的需要,另一方面他感到一种对 Charlie 的责任,第三方面又感到一种作为酷儿对其他人交代的义务,出柜这件小事,变成了同时有三种既主动又被动的意义叠加态,对于刚刚发现自己性取向的 Nick 来说,无疑产生了很大压力。

但到了最后,他们从出柜这件事里学到的是,出柜其实并不是一种酷儿必须立刻向顺异履行的义务,酷儿有自由去决定什么时间、向谁出柜,这个过程应该是关乎自己的,而不是关乎别人。

我们需要确保出柜的主体性是掌握在酷儿本人手里的,而不应该在各种社会意义的裹挟下,让出柜变成一场汇报演出,让明明是主角的酷儿本人,在这场演出中变成被他人审视和评判的客体。

我开始想,或许「出柜」这个词在新世代的语境下已经需要更新了(不包括保守地区语境),它不应该是「我必须走出去接受你们的审阅」,而是「我邀请你们进来我的世界」,更加了解我,如果你是友善的那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如果你讨厌我那我不欠你一个证明。

在剧中,酷儿小队邀请 Imogen 来参加派对并在过程中帮助 Nick 向她出柜,就是一种很健康的实践。

对于 Charlie 来说,他深知出柜的不易和可能导致的毁灭性后果,同时内心深处又明白出柜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可以光明正大地恋爱,因此他对于 Nick 的出柜既满怀期待又呵护有加,他就像淋过大雨的人,想要为别人撑起雨伞,把自己的惨痛经历化为经验,为 Nick 的出柜之旅护航。

这个过程中他变成一个战士,我们看到,当两人的爱情遭遇外界的阻碍时,比如来自家长和 Nick 他哥的负面反馈,Charlie 本来想对 Nick 说“ I'm sorry”,但很快把它删掉,改成了“I'm so ANGRY.”“我很抱歉”,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态度,它背后的心理机制来自于对现实阻碍的无能为力,有一种“只能这样了”的潜意识,也许在过去 Charlie 自己被霸凌时,就是这样忍下来的,但是现在,Charlie 从“我很抱歉”到“我很愤怒”完成了一个积极的转变,他敢于表达生气的情绪了,同时他想要成为 Nick 坚强的后盾,和他一起战斗。

而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我们在后面的剧情中看到他越来越勇敢,不仅帮朋友们怼了 Harry,还反击了曾经伤害自己的 Ben ,这种愤怒的表达,对他来说也是疗愈的一种。

我们看到一份健康的爱,让 Charlie 变得更勇敢、更强大。

▍Charlie 和 BenCharlie 和 Ben 则呈现了一份不健康的爱可能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实生活中,像 Nick 这样能拥有健康阳光爱情的酷儿是少数的,像 Charlie 这样经历过霸凌和糟糕亲密关系的酷儿却大有人在,对于霸凌者来说,他们总以为多年以后拉下脸来道个歉就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包括很多影视作品也有这样的倾向,道歉了,就圆满结束了,但其实对于受害者来说,这是一种长期的腐蚀性的伤害,《心跳漏一拍》正视了这个问题。

虽然剧集没有拍出 Charlie 以前被霸凌的过程,但这反而更可怕,因为你无法从旁观中去评估他受到的伤害,你只能从这些事对他的影响中去想象他曾受过的伤害,这也是 Nick 和朋友们的视角,就好像过去已经死去了,但过去的幽魂却始终留在 Charlie 身上,甚至阻碍着他迈向新的生活。

酷儿的亲密关系中同样可能存在诸如情感勒索、道德绑架、精神控制、甚至暴力等行为,而这些隐秘的伤害又因为酷儿的身份而更难向人倾诉,受害者甚至可能会出于拯救情结而去不断包容加害者,这种毒素会慢慢侵蚀受害者的自我价值,而加害者的道歉并不能瞬间消除这一切,受害者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和努力去慢慢康复。

所以 Charlie 对 Ben 说的那番话实在是非常解气,相信经历过有毒关系的酷儿都深有同感,我们真的不欠烂人一个原谅。

▍Darcy 和 TaraDarcy 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角色,她刻画出了一种拉拉的真实处境。

追求完美的情结在拉拉中是更容易存在的,因为同时身为指派女性和性少数,那种来自原生家庭的「你永远不够好」的魔咒是双倍的, 所以 Darcy 总是想做到最好,她爱 Tara 的方式就是想给她最完美的东西,最完美的恋爱,最完美的生日派对,也包括最完美的自己,她不断地说“为了你我一定要完美”,但在内心深处她又知道这只是一种需要拼命维持的理想状态,她呈现的样子越积极越美好,代表着她所隐藏的现实越痛苦越负面。

这种矛盾的张力不断在她身上拉扯,让她越来越疲惫。

白天在学校当一个全世界最乐观自信的拉拉,晚上要独自面对最负能量满满的家,任谁都很难真正开心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种割裂感,让 Darcy 更难向人敞开心扉,慢慢地她会出现认知失调,觉得无法真正做到完美乐观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办法处理好家庭关系,是自己不够勇敢,甚至可能最终把那个坚强的阳光的自己看作是假的,把遭受痛苦的自己当作是真实的。

这就是同时身为女性和性少数的拉拉们在原生家庭中,极易被推入的一种有毒陷阱。

但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这部剧拍了出来,我觉得很好。

Darcy是幸运的,因为她有Tara。

Tara 一开始也以为 Darcy 是一个充满阳光的人,以为她不回应“我爱你”是因为确实不爱,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永远是沟通。

在 Nick 和 Charlie 的影响下,Tara 试着跟 Darcy 沟通,当她发现 Darcy 一直以来背负的压力后,她没有滤镜破碎,反而很温柔地接住了她,对她说你根本不需要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哪怕是一团糟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两个人一起面对。

这真的很治愈。

相信最近看过《芭比》的观众更能理解,原生家庭和社会文化给女性(尤其是拉拉)施加一种无形的观念,就是你被尊重和被爱的权利是需要去争取的,你必须要做得很好很好,成为一个对别人很有价值的人,才能争取到那种爱,而在东亚地区尤为慕强和奉行优绩至上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枷锁更加根深蒂固。

但《芭比》和 Darcy 的故事则是在说,其实你是你本身就已经「足够」值得被爱,我们被尊重的权利不应该是需要成为最完美性少数才能求来的赏赐。

我很幸运,很早就学会了自我肯定和自我赋权,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懂得欣赏自己的快乐拉拉,所以,我觉得 Darcy 的故事很有意义,对拉拉群体是重要的,我很希望更多的拉拉可以摆脱那种「你永远不够好」的陷阱,获得心灵的自由。

▍IsaacIsaac 的无性恋探索过程我也非常喜欢,提及这个群体的影视作品非常少,甚至电影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喜欢给所有影片加入性爱场面。

在这样一个爱和性高于一切的世界里,无性恋者感受到的难以适从和格格不入,在确认自我的那一刻得到解放,很多人喜欢说身份认同不重要,我只同意一半,的确,这些标签本身是毫不重要的,你可以完全不了解酷儿理论的各种术语但却了解自己,理论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你手握的不是问题而是答案,你知道你自己的答案,那个让你自由的答案。

身份认同就是这个答案,因此,标签不重要,但身份认同,重要。

包括 Nick 的 Bisexual 认同,他总是在出柜时反复强调他是双,就是因为这种认同总是被人忽略掉,别人通常只在意弯的部分,或者觉得双是一种占便宜的不稳定的取向,被排在鄙视链的末端,但 Nick 想表达的是,双就是双,不是又直又弯的叠加态。

而且尊重他的身份认同,和尊重其它类型的身份认同一样重要。

这些细微的酷儿心情,剧集都很有耐心地呈现和照料,不以为小。

所以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感到很舒畅,不仅仅在于小情侣们的感情实在是甜到爆炸,更在于幕后创作者对酷儿群体事无巨细的尊重。

除了爱情,剧中的友情也相当令人艳羡,我几乎每集都像他们的同学一样夸赞他们有这样的朋友圈。

之前我在《香港 Pride Parade 纪实》那期视频中也有谈到社群的重要性,一个小小的酷儿社群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抵御风雨的避难所,是我们能够乐观面对生活的充电站。

我很能理解酷儿观众看完这部剧后内心巨大的失落感,因为如此美好阳光的日常生活,就是我们从未拥有过的青春啊,我们习惯于黑暗的眼睛,被这五彩斑斓的幸福灼伤了。

不过没关系,就像剧中老师说的,探索自我的美妙之旅几岁开始都不算晚。

至少我们还有《心跳漏一拍》。

作为一个酷儿,我很想感谢 Alice Oseman 创造了这些治愈人心的故事,新世代的酷儿们值得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尽管现实和银幕中的理想相去甚远,但是真心希望那些支持酷儿群体的创作者、电影人、音乐人们,不要停止创作。

去创造,去播撒,去爱,这个世界受困于黑暗角落里的酷儿,会因为你们的创作,而触碰到光。

后记这原本是一个视频影评,但在 Bilibili 和微博全部未过审。

《心跳漏一拍》是一部非常阳光的关爱酷儿青少年的作品,我觉得当中探讨酷儿心理健康的部分非常有价值,因此做了很用心的视频,详细地讲酷儿青少年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精神伤害、如何应对以及更勇敢地生活,但是最讽刺的是,Bilibili 给我的判定理由是「含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看来他们认为酷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算健康。

互联网将世界的空间和时间一并拍平了,当我们在观看《心跳漏一拍》这样的剧集时,当我们沐浴在这疗愈的虚构阳光下短暂地喘口气时,现实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个群体距离「存在」还有很远,我们距离像这样被「尊重」还有更远。

后记的后记经过再三修改和上传,视频版终于发出去了。

过审方法:把所有酷儿相关词汇替换成英文词汇(因为不想使用谐音和缩写这是我最后的倔强),等到午夜过后再上传。

视频版链接:Bilibili:老直啊微博:老直的电影海滩本文提到的相关视频:香港 Pride Parade 纪实

《心跳漏一拍第二季》短评

歪瓜裂枣

10分钟前
  • nome
  • 很差

这一季真的暴露出这个剧过甜的本质… 而且演员演技还是有局限

11分钟前
  • Alan
  • 还行

你亲得越多就越显得你戏剧矛盾的牵强,整个看下来就觉得是一群矫情逼的挣扎,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没有接受施暴者的道歉

15分钟前
  • momo
  • 较差

不知道是因为看过漫画,还是最近找工作焦头烂额,完全没有看第一季那种满心欢喜特别甜的感觉,反而是觉得很刻意,制造矛盾,然后又happy ending

16分钟前
  • poorrichard's
  • 还行

2333年由迪克尼发行、以性少数乌托邦男女校为背景、由亲嘴鱼作为演员AI后期转制为马恩岛左手与伦敦乌兹脸模的、古装偶像剧暨恋童癖影展开胃工业糖精甜品。科曼每季花三分钟吊打全员真技术扶贫,两位男主的噘嘴鹌鹑跟抱胸挤奶看得人快要智熄🤷‍♀️

20分钟前
  • 还行

谈恋爱还是暧昧期最好看,在一起了就不停kiss,看腻了。再加上不吃Charlie的颜值,连带Nick也不想看了。然后这一季怎么全员都在恋爱啊?连男老师都要凑一对…快进看完,没意思。

25分钟前
  • 捣糨糊
  • 较差

小情侣真的太甜了太甜了,甜的我的牙都倒了。感觉很久都没看到这么纯爱的片子了。

27分钟前
  • 白亦桃
  • 力荐

Still young and beautiful!哪怕情节过于童话故事,也是充满甜蜜的治愈安慰剂,让人感受到即使不再年轻,但爱让人勇敢,爱依然美好。

31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嗨嗨怪变成了亲亲怪

33分钟前
  • 子期已归西
  • 力荐

有点无聊

35分钟前
  • Remotta
  • 较差

2.5 / 第四集写出个奇烂无比的冲突场景后触底反弹,第五集本应显得最刻板的卢浮宫之旅反而成了整整两季最华彩的段落。很可惜依然没有深度的时间停顿而空留一个隐隐约约致敬《法外之徒》的表皮(哪怕仅仅是盯着一幅画更久一点呢?)。之前觉得这个系列的问题是甜到几乎没有现实感,但从第二季看来恰恰相反,更多是拉郎配美学都执行得不够疯批不够鲜活。另一个问题是对异性恋中心制权力的描绘太过局限于语言,导致叙事太过集中于“出柜”这个言语-行为,越写越狭窄越轻飘——相应地,对诸多身体议题的退避就显得毫不意外了。

3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西方自从开始政治正确后 演员的颜就开始世风日下了。抱歉 我就是这么肤浅 演员长得不好看看不下去

40分钟前
  • 喵喵侠
  • 较差

小朋友们真是甜蜜到我倒地口吐彩虹糖浆

45分钟前
  • 叽叽
  • 还行

看得我们这些东亚阴暗爬行的老鼠不知道该做何反应。。。

50分钟前
  • banana
  • 还行

这样童话般的友谊和爱情真的存在在高中世界吗?剧里人对朋友、爱人劝慰的话,那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我周围的成年人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51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推荐

主角越来越符号化了 和第一季比没什么突破

56分钟前
  • 一桶猫
  • 还行

3.5 纯甜,没有第一季那么心动,趋于普通青春剧了,于是开始偷师聊天艺术,比如对方抱怨,你并不懂其中缘由,你就可以说,真想抱抱你。//很惊讶这部剧演变成同性恋宇宙,之前想着有跨性别者,这部剧还怪全面的咧,结果主角团没有异性恋lol。// Nothing is perfect.

58分钟前
  • 阳和启蛰
  • 还行

果然很难有超越第一部好看的剧。虽然探讨了更多问题,但同时短暂的时长没有支撑起这些话题,各个cp的发展线给我一种可以但没必要的感觉。

60分钟前
  • 草野
  • 还行

说句实话拍的真的很失败,角色毫无成长,对同志群体的刻画更是形成了另一种刻板印象,这完全是拍给腐女和涉世未深的嫩gay的,属于魅粉的作品,但看这个评分也算是成功了,普信男这个词用在小受身上真的太合适了,整个剧对小受的刻画真的可以用灾难来形容,这换进现实世界就是一个普信gay的故事,令人反感。。。

1小时前
  • 皮一下很开心
  • 很差

太垮了

1小时前
  • catch22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