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要步入光明时,我在我的阴影里行走。
--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0】丰富的痛苦 一刷这部剧时,我在准备期中考;二刷这部剧时,我赶好了两个DDL;期末到来之际,我准备三刷,同时一集一集地为它写剧评。
原因很简单,一是我习惯在任务压身的情况下看剧,希望获得连贯的分心和放松;二是我偏爱这部剧,偏爱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开始为每一集加注脚之前,我想分享一些对《只是相爱的关系》的整体感受。
首先,我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部剧?
如果只说一个理由,那就是我从这部剧中看到了“丰富的痛苦”。
剧中人物的哀愁和苦涩表现各异,层次丰富,简单来说就是“很丧”。
可是能让我们掬一把同情泪的悲剧故事和纪实作品还少吗?
这部剧到底特别在哪里?
特别在它让“痛苦”成为了主角,细致地描摹出痛苦的肌理:痛苦也是一种能量,剧中的人物都被痛苦剥夺,但也借助痛苦成长。
他们不是追逐着幸福生活,而是与痛苦携手共进。
快乐通常很纯粹,痛苦却复杂得多。
复杂和深邃是痛苦的附加值,体验并承受痛苦能提升人的心智。
剧中的人物何其不幸,也何其敏感、温柔和丰富,幸福锻造不出这样的人。
其次,关于这部剧的硬伤和亮点。
对于硬伤,我想从一条热门短评谈起:“...没能跳出新瓶装旧酒的传统四角恋,感觉写loveline的和写台词的是两个人,一个套路得掉渣渣,一个犀利得打嘴巴...”这辛辣的谐谑确实指出了《只是》的弱点:剧情套路,在情节设置上有因循守旧之嫌。
更可惜的是,《只是》的情节不仅偏向传统,而且不甚紧凑。
但是,我欣然接受《只是》的套路剧情。
在我的感觉中,编剧缺乏翻空出奇的能力,可是她尽了最大努力把套路合理化,剧情贴合着人物,老旧中带着诚意。
我想说说这份诚意。
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想到自己小学时的一件事:我写了篇非常套路的作文,讲爸妈晚上背着生病的我去医院。
语文老师婉转地批评了我:可以电话预约出租车的年代,为什么要背孩子上医院呢?
当时的我为自己的偷懒蒙混而羞愧难当,此后一直以为背孩子上医院是我从过时作文书上抄来的情节。
后来和妈妈说起这件事,她却说爸爸真的背着生病的我去了医院,因为那天街上已经没有什么车。
即使能打到车,我们也不一定会坐,当时家里条件很不好,而且在外地没有依靠,爸妈能省则省。
仔细回想之下,我才发觉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坐过出租车,我们家卧室里的桌子都是用硬纸板箱充当的,可能都节俭到了不必要的程度。
妈妈跟我说的时候,我有一点心酸,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情节离不开人物和环境,套路的情节如果得到合乎情理的说明,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套路之所以成为套路,是因为人们不断地在贫乏的背景或错误的前提下使用这个路数,原本鲜活的、富有张力的情节便流于平庸。
回到《只是》,编剧的诚意在于保留套路,但是复原了套路原本适合的情景。
比如,一刷时,我认为男二喜欢上女主是个套路,编剧本可以弃之不用,但是编剧用了这个套路并自圆其说,倒也差强人意。
二刷时,我觉得男二对女主有好感其实很自然,可是这种好感中认同和欣赏的成分居多,并且带着自身理想的投影,并不能发展成更深沉的爱慕。
男二为女主的付出是有限的,但是女主为男二解开了重大心结,这不是庸俗意义上的四角纠缠。
关于亮点:这部剧画面清新,配乐出彩,剪辑流畅,演员用心。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演员,尤其是男女主(康斗和文秀)、文秀妈妈和药店奶奶的扮演者。
康斗扮演者李俊昊为这部剧祭出了恐怕自己日后都难以复制的演技,文秀扮演者的演绎还有提升空间,但也相当精彩。
两位主演对角色真心投入,很多片段让我觉得,他们不是在贴近角色,而是将角色融进自己,然后自我表达。
个人觉得文秀妈妈这个角色其实很难演,那种萎靡、自艾、微微带刺的感觉,稍有误差就会失真;更不必说药店奶奶的饰演者罗文姬,青龙奖最佳女主演获得者,演技不着痕迹。
总之,这部剧1.25倍速看刚好,1.5倍速看略失意境,但最好的看法还是原速前进。
看的时候会有点心疼,但不会太压抑,因为摄影风格清朗明晰,很多全景和远景让人心胸洞开。
看了之后会多一点勇气,我们和他们一样,都在阴影里行走,只因朝着光明,努力生活。
【1】“不好看”的第一集 第一次看这部剧时,我分四五次才看完第一集,坦白讲,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没那么好。
一部剧的开头,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那么,与其按精彩程度区分,不如探讨一下第一集的各种功能:我把它们分为塑造人物、点明主题和交代背景。
这些功能,首集兼而有之,但是一般侧重其一。
比如:《未生》--人物形象鲜明,第一集就引发观众对围棋高手兼职场新人张克莱的兴趣;《今生是第一次》--先声夺人,“今生和此刻都是第一次”是一个漂亮的总起句;《听见你的声音》--开篇优异,主题和人物并行,豆瓣一条热门短评称“第一集的结构值得反复拉片学习”。
这三部都是我比较喜欢的韩剧,内心顺位《未生》--《听音》--《今次》。
相比之下,《只是》的第一集不亮眼,功能也不突出。
为什么?
因为它的首集,意在先行背景,先造意境。
不妨再审视一下该剧简介:“...讲述了一群面对惊涛骇浪依然坚持隐忍,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显伟大的人们的温暖爱情故事。
”人物--微不足道,主题--坚持和爱情,而简介所指的“惊涛骇浪”也只是过往的阴翳,现在的生活不过是漫长的熬煎。
这些都需要长线描画,不能即刻速写。
所以第一集,情节架构比较平稳,分多次交代了十二年前的事故概况,留下了很多有待日后拼接的记忆碎片;反倒是镜头语言一往直前,不遮掩,不割裂。
文秀家的澡堂和理发室。
注意在片头,妍秀(文秀的童星妹妹)罹难之前,这里叫“明星理发店”,妍秀遇难后,妈妈用赔偿金开了这间澡堂。
(大家忽略右下角乱入叭)
我个人很喜欢的构图。
深秋的早晨。
文秀挂上澡堂的招牌。
远眺。
工地居然都被拍得干净而不单调,天空有俯压之感,山形伏隐,工人昂首穿行。
文秀家门前。
康斗住的小旅馆
文秀爸爸开的面条店
工地 这部剧拍摄于釜山--韩国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釜山的宣传式画风是这样的:
可以说,釜山的美为这部剧增色不少。
山的轮廓之美,海的波光之美,居民区的布局之美,剧中都有体现。
这么美好的景致,《只是》常常用逆光来拍,以增强质感、氛围渲染和纵深感,更重要的是,给景致之美加上一点哀隐和孤凄,全剧的基调便已然奠定。
接下来讨论一下第一集的几个细节: 1.
眺望远方之后的回眸,无台词,无情节。
这是什么?
这是和观众的沟通。
我非常喜欢这个直视,它是第一集为数不多的人物亮点之一。
在此提两个经典回眸。
《不良少女莫妮卡》(1953 瑞典 伯格曼)影史上开创性的一幕,直面观众的凝视,长久而自然。
《杀人回忆》(2003 韩国 奉昊俊)韩国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这之中最震撼的镜头之一。
这里的凝视是有很深意涵的,在此不剧透。
和电影中的经典凝视对比,《只是》中的这个回望的质感自然逊色不少,不过它的水准早已高出同类电视剧一筹。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凝视一般出现在影剧的结尾,文秀的回望却在第一集前段,人物形象丰满之前,观众注意力还未集中之时,婉转眼神就呼之欲出。
这其实是一个有些冒险的安排,一刷时我错过体会这个回望,二刷时才感触良多。
2.第一集中几乎所有主配角都出场了,所有重要场景也都遛了一遍,男女主房间也不例外。
我爸对韩剧的印象就是“一套房子拍出六十多集”,而作为韩剧居家场面爱好者的我,尤其喜欢这部剧里文秀的卧室布置,以后细说。
现在讲一个有趣的小细节。
文秀朋友金婉真的家。
剧里常拍的是婉真家的内景,不过偶尔也会拍全貌。
内景看不大出婉真的家庭状况,外景就比较显然了:这大概是个改良版的韩屋(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宽敞的庭院没有拍全。
现如今韩屋越来越少见了,但仍有一些韩屋留存下来,或者被新建。
真正宜居的韩屋是古雅品味和不俗财力的结合。
一窥当代韩国人的韩屋观。
(截图不全。
屋主曾从事建筑行业,认真研究过韩屋。
出自韩国综艺《请给一顿饭show》) So, 如果细心的话,观众从第一集就能看出:文秀的朋友婉真才不是一个傻白甜漫画作家呢,她是一个事故致残的白富美,《只是》在后半段明确指出这点。
二刷的时候,我发觉编剧写配角写得很细心,小坑填得完满。
一部剧能不能看很多遍,支线情节和次要人物的质量有很大发言权。
第一集的好台词有哪些?
(不全) 1) 文秀妈妈对文秀说:先把子女送走的父母都是罪人。
我好好活着,就指责我好好活着;我过的不好,那我就是害子女死了都不振作的人。
笑的话说我笑,哭的话说我哭,就这样受到他们的指指点点。
这段台词本身不错,不过更值得体会的是文秀的心境。
文秀妈妈知道,一定程度上,事故遗属们无论怎么表现都会受指摘。
妈妈在被他人闲言碎语所伤的同时,忘记了文秀也承受着出于同样原因的冷暴力,而施暴者恰恰就是自己--文秀在她妈妈看来,何尝不是怎么做都错的人呢?
文秀的痛苦不一定就比丧女的妈妈少:妹妹死亡的痛(自己也有部分责任)、为妈妈分担的痛、妈妈加给自己的痛。
所以这段台词本身在讲道理,情境之中讲的却是同理心:悲伤和自艾侵蚀了妈妈的同理心,而那是温暖的源泉。
2)本剧名台词之一:
我特别喜欢这组镜头。
第一个镜头:医院里三人对峙后,爸爸黯然离场,前去见妍秀最后一面。
第二个镜头,四口之家的照片。
第三个镜头:今天是死去的妍秀的生日,文秀买了蛋糕,吃了两口就放下叉子(小细节:文秀不喜欢吃甜食)。
由过去时,到过去完成时,再到现在时,衔接流畅。
3)本剧名台词之一: 文秀同事:那个大事故只死了48个人,最近出事故也都死100多个人,10年前... 文秀:不是只死了48个人,而是死了48个人。
这部分台词和“不幸就是不幸”异曲同工,讲的都是对苦难的尊重。
灾难往往容不得权衡比较,不幸也没有退一步之说。
要想尊重苦难,就必须正视苦难中的绝对性而非相对性。
这种观念在该剧中多次呼应。
最后,在第一集的结尾,康斗砸碎了工地上的事故纪念碑。
这是为什么?
我第一次看这段时,注意力完全在康斗砸毁纪念碑这一情节上,但其实文秀也有相似的举动:她破坏了自己做的商城模型。
实施破坏之前,文秀想起了白天同事们提及的纪念碑,自言自语了一句“纪念什么”。
理解这两位事故幸存者相似行为的关键,就是这句“纪念什么”。
纪念工程失误?
那么纪念碑的受众是工程设计和建造者,可是他们依然在蒙混过关;他们即使事实上没有再犯错误,也难免将十二年前的事故视为“只死了48个人”,死生不过是算数簿上的变动。
纪念罹难人群?
那么纪念碑的受众是死者亲属。
可这是怎样的纪念碑呢--冰冷,简洁,整齐排列所有受难者的名字。
它拒绝了每一份特别的悲伤,拒绝了使人完全发泄痛苦的可能性,仿佛在说,你的至亲仅仅是不幸人群中的一个。
而这群人由一场事故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再无交集,离了这块碑就会溃散。
还是回到前文的分析:要想尊重苦难,就必须正视苦难中的绝对性而非相对性。
同样,苦难也是不便被高度概化、去人性化的。
【2】两种善良 第二集开头又给出了当年事故的一些片段,包括商场倒坍时,男女主同在冰淇淋店的场景。
他们因事故而生的羁绊很深,这点随剧情发展越来越清晰。
第二集,男女主形象已经丰满起来,他们性格不同,但品质类似:善良、坚强。
如今,“善良”已经成了一个被滥用的词,一种贬值的品质,所以我特别想讲讲他们不矫揉、不张扬的珍贵的善良。
康斗的善良充满保护色彩,文秀的善良则更具抚慰的温度。
这和他们扮演的角色是对应的:康斗在事故中帮助女主获救,事故后虽然身负巨债,但是依然承担着抚养妹妹的责任,甚至路见不平,救下玛丽。
而文秀是事故发生之后联结父母的纽带,她默默承受着两方的消极情绪。
她也是帮婉真走出交通事故创伤的人。
康斗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保护者。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他能力不济:巨债缠身,腿疾严重,心病难除。
深层的原因在于,保护者能行使规训和干涉他人的权力,也往往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被保护者之上,这些都不是康斗所乐见的。
其实,康斗和尚满、玛丽、药店奶奶之间,都充满了善意的守护,也保留了尊重和适时的疏离。
在第二集中,尚满、尚满妈妈和康斗一起吃饭时, 尚满妈妈:你也是,他是傻才会叫你哥哥。
你该替他纠正才是,怎么还听着不管呀。
康斗:尚满哪里傻了,不是很正常吗。
最近能有多少人对得起自己的年纪呀。
对于尚满来说,妈妈是绝对的保护者。
妈妈是最亲近的人,但她也是最看不清尚满成熟聪颖之处的人。
康斗不一样,他默许尚满把自己当哥哥,尽心尽力地对他好,但康斗也明白,尚满有绝佳的悟性和豁达的心胸,他是意志上的强者,不倚赖谁的保护。
文秀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抚慰者。
她的善意更广博,她的抚慰更冷静。
在第二集中,澡堂女客人抱怨澡堂的设施故障,几番调解之后之后女客人说该有个男人,澡堂才好修理,这无意间触到了文秀妈妈的痛处,于是双方发生了口角。
文秀妈妈说女客人当二奶捞男人的钱,女客人反唇相讥,嘲讽文秀爸爸逃跑,留文秀妈妈一个人哭穷。
女人间互揭短处的争吵最为棘手,且看文秀是怎么化解的。
文秀:这样说就不对了,姐姐和妈妈,我们是认识一两天的关系吗?
大家互相理解,该翻篇的就翻篇,拿人弱点说事是犯规好吗?
女客人:是你妈先动我弱点的,说我靠男人吃饭。
文秀:姐姐你那不是弱点,能靠男人吃饭的女人有多少啊?
如果是我也会让你靠我吃饭的,这脸蛋这身材。
文秀妈妈:你跟谁一伙儿啊?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文秀从来都不是只关注受伤最深的人,她竭力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
文秀称赞女客人靠男人吃饭是种本事,我一刷时觉得她过于油滑,且有三观不正之嫌。
二刷时我注意到,女客人对此称赞,先是愕然,继而沉默,这场口角从而不了了之。
从争端的始因和过程来看,女客人对男性抱有一种依附态度,文秀却把她寻求依靠的被动选择说成了个人魅力的主动运用,女客人之前可能从未想过这层。
文秀说这话时,表情有些俏皮,语气也比较轻快,对这个内心已有愧意和自卑的女客人,她善意地绕过了道德指摘。
送走女客人后,文秀:当然跟妈妈一伙儿了。
文秀妈妈:长得像爸爸一样愚蠢,所作所为完全就是个狐狸。
文秀没回声,看看妈妈笑。
文秀妈妈:你爸也是没话说就这样干笑。
切,一辈子就对别人好,都不会照顾身边的人,没有一丁点能力自尊心还强,累了就逃跑。
结合上段的分析看这段台词,意蕴无穷。
本集最大亮点:文秀误以为妈妈要自杀,救起妈妈后冲她咆哮和哭泣。
平静生活中的爆点冲突,女主演第一次震撼人心的表演。
在此就不放截图了,但是放上写得真是好的台词。
文秀:你要死的话先跟我说一声再死,不要一声不吭地走。
你还不如生病呢。
照顾生病的妈妈,我该说不该说的都对你说。
我真是受不了了。
我也知道妈你很痛苦。
“到此为止,我得送你走了。
”还不如那样呢。
跟我约定。
我害怕,妈。
我真的好害怕。
【3】 甜味启蒙
写这集剧评之前我还傻乎乎地去问了我在韩国留学的同学,想知道上图是不是韩国的特色甜点,结果...它似乎只是做成麻花状再沾点白糖的普通面包。
可是对我来说,这平平无奇的炸面包在韩式打光和人物剧情的烘托下,显得特别可口甚至可爱。
作为一部遍地玻璃渣的丧丧剧,《只是》发出的每一颗糖都值得细细回味,而我尤为喜欢第三集里一个清甜的小片段,里面就有这香软的面包。
康斗救出不慎跌入水坑的文秀,两人淋雨走回管理事务所,换衣服,和素美对峙,然后一同在公交车站等车。
文秀以为康斗会与自己搭同一趟公交车,上了车才得知他家与自己家并不顺路,她着急又懊恼地看着康斗的背影。
下一个镜头,暮色已经降临,康斗在街边小摊上买炸面包,一转头,眼前是气喘吁吁的文秀--她坐上返程的公交,忍着腿上的跌伤,在康斗的住处附近寻找他,只为了说一句被误会和时机耽误的“谢谢你”。
文秀表明来意之前,康斗的反应很可爱。
他被吓了一跳,不自觉地抽出一条烤面包让文秀吃,即使对方不吃甜食也坚持让她尝尝。
文秀只好接下,郑重说一句“我会好好吃的”。
后来尚满赶来,看见文秀手中的炸面包,还有些吃醋:平时康斗只会买给尚满吃。
这是一次甜味启蒙。
充满戒备的康斗不由自主地传递出好感和善意,习惯苦涩的文秀懵懵懂懂地接受了甜蜜的可能。
这一次,他们的相遇地点不是危险四伏的工地,工作紧张的设计事务所,不是文秀爸爸的面条店或孤零零的公交车站,而是热闹的夜市,周遭有明亮的光和漫溢的香气。
文秀说清来意,表达感谢之后,康斗留在原地,展开笑容。
在此一提,文秀为什么一定要说谢谢呢,理由如下:
剧中的台词有着极强的互文性(哈哈哈我这词用得有点怪)--很多前面的台词,放到后面的语境中也不违和,剧中人物对许多事情有着从一而终的坚持。
这是康斗帮助婉真时,对看护在旁的文秀所说的台词,这两句台词其实适用于他对文秀的每次帮助。
本集细节:1. 文秀对康斗和柱远(男二)的态度。
公交车站等车时,文秀主动告诉康斗自己家的地址以及家里是开澡堂的。
对比之前,徐柱远建筑师自己主动找到了文秀家里。
徐柱远送文秀回家,结果文秀却不小心把背包落在了车上,柱远翻看着文秀的笔记本,里面画着文秀的家--珊瑚庄。
珊瑚庄是文秀自己设计的家,它不仅是一个联系地址,也是知晓文秀内心希望和向往的一个渠道。
2.
还记得文秀妈妈怎么说文秀的吗?
“你爸也是没话说就这样干笑。
”其实男二徐柱远对文秀很体贴,也比较了解她,但是文秀的心一开始就没有对他敞开过。
3.
还记得第一集的一个细节吗?
康斗提前买了把伞,因为腿疾让他能预知晴雨。
这一集延续了这个细节。
进入管制区寻找文秀前,康斗痛苦地揉了揉自己的腿。
滂沱的阵雨。
4.
回想第一集里花枝招展、妆容精致的妈妈。
本集精彩台词:
突然觉得群演都演得很自然啊(重点误)【4】近一点,再近一点 《Destiny》这首歌,十二年前,康斗在废墟下唱给文秀听过,失去部分记忆的文秀在病房里反复听过;十二年后,康斗在江边的夜宵摊上,敲着筷子大声唱给文秀听,文秀在便利店前,轻轻地哼给身旁的康斗听。
“近一点,再近一点吧,love me. 离我再近一点点好吗,与你的相遇,一定不是梦吧。
”
在江边 他们唱着这首歌,这首歌也唱着他们:命运将我指向你,我因而笃定不移,可是我朝你走去的时候,依旧忐忑犹疑,吊胆提心。
电光火石间的确认和静水流深般的磨合,都是我心靠近的证明。
到第四集,男女主人公的交集已经非常多了,但是由于错落的剪辑、缓慢推进的剧情和高度浓缩的时间,我对如何分析他俩的进展感到...满脑黑线且力不从心。
最终我决定打乱正片顺序,分类归纳他们“近一点,再近一点”的过程。
不过在此之前,先续上前一集的甜味启蒙:
嗜甜的康斗正在改造文秀,而文秀也在改变康斗的口味:
请记住您的flag,谢谢 好了,那么现在进入本集剧评的正题:康斗和文秀如何“近一点,再近一点”的呢?
我的分类:第一,工地碰面,这一般出于严格的工作需要。
第二,一起负责纪念碑的重建,这是两人的特别任务。
第三,私人时间见面,就像一般的小情侣或者暧昧的朋友那样。
第四,逐步确认和厘清事故时的两人纠葛。
这四部分交集,私密程度递增,但在两人的关系进展中却基本并行。
先看第一,公事公办的两个人。
文秀比较了解“工地小保安”康斗的工作内容,康斗则不然。
本集中,文秀就向康斗科普了自己的工作性质。
对模型一无所知的康斗
这个生动的科普,我给满分
在理解文秀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康斗还识别出这份工作更深的意义。
康斗视角下的文秀。
镜头依次扫过她伤口未愈的手,衣领、碎发和神情专注的脸庞。
配乐放缓,每一个细节被灌注以柔光。
我真是爱极了这只手的特写。
这是令人深感美好的一段:我认识你,所以想认识你的职业,我认识了你的职业,由此更了解你。
陈嘉映在《何为良好生活》里写过:“不带敬畏的热情来去无端。
”在我心目中,这句话也适用于许多持久的亲密关系--汩汩爱意中带着理解和敬意,才会保持清冽和甘醇,不齁不滞。
康斗被郑友泽叫去拿重修纪念碑的批件,郑友泽呛了康斗这么一句。
记住这句话,它对康斗是有所触动的。
楼梯间里,因为工作受挫而垂头丧气的文秀。
同样刚刚被被“说了一句”的康斗安慰文秀。
第二,文秀和康斗共同负责设计新的纪念碑,本集这方面没有太多亮点,在此不提。
不过在本集,康斗终于说出了自己砸毁纪念碑的原因。
第三,下班后的康斗和文秀,不用花哨的交友软件,不在短信和电话里说蜜语甜言,他们知道彼此的住址,想见了就麻利地上公交,去对方的家呀。
这种保持联络的方式,现在估计很少见了,但是却非常贴合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和习惯(比如康斗就不怎么用手机,有时候他妹妹都电话联络不上他,只好去他的住所等他)。
上文说过,康斗和文秀的四部分交集,私密程度递增,但在两人的关系进展中却基本并行,你们看,才第四集,文秀就屁颠颠跟康斗回家了。
P1看到康斗带自己来小旅馆,文秀有些不安。
P2文秀和康斗一起喝酒看书。
P3康斗痴汉笑:有好感的女孩子跟着自己回家,吃了自己的安利,专注地看起了自己喜欢看的小说。
P4按书中所示,尚满给文秀传气。
剧里文秀慢慢转头去看尚满的样子太萌了w. 第四,两人慢慢解开缠绕了十二年的心结,这是全剧编得最细腻、最繁杂、最金句频出的部分。
在前一集,康斗和文秀都在打探彼此和十二年前事故的联系,一方面,康斗拒绝回答文秀过于直接的提问,另一方面,康斗在旁敲侧击之下,发现文秀不知道或者忘记了当年事故中两人的纠葛。
而这一集,两人都决定先搁置对彼此过往伤痛的质询:我想靠近你,那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去碰触你可能有过的伤口。
康斗自己又何尝不是“把别人的不幸想得过于简单”呢?
听了药店奶奶的话,康斗决定不再试探或提醒文秀过往的痛苦。
主线聊完了,再来说说支线: 必须得提一下文秀爸爸,他其实很熟悉康斗:康斗的善良、康斗的工作、康斗的熟人,但编剧很少正面提及这点,至少是用镜头语言取代了台词。
康斗和宥真在面条店里见面,宥真提到了丧生于当年事故的康斗爸爸。
宥真走后,康斗和文秀爸爸意味复杂的对视。
第四集还有一个戏份很重的人物--郑友泽,本集对他的侧面描写非常充分。
下属/合作伙伴的评价
妹妹的批评
俱乐部经理的评价 在这里私心插两张俱乐部经理“玛丽”的截图。
玛丽手腕高明,圆滑世故,有极强的洞察力和分寸感,但同时内心温柔善良。
她的穿着都非常凸显身材但又不暴露,且富有设计感。
本集精彩台词:1.
事故不同于阴谋,它是往往是无心之失。
2.
3.
他以为身处阴沟之中,已是暗无天日的极点,殊不知深渊之下,更是寸光不入。
4.
5.
非常犀利【5】 又是隔了好久才更新qaq,在进入剧评之前我想说点题外话(似乎这篇剧评处处都是题外话orz)。
暑假我追了元真儿(文秀扮演者)参演的一部新剧《Life》,由此迷上了曹承佑,于是重看了他主演的《秘密森林》(那是一部对翻译要求很高的剧,韩剧TV翻译太过粗糙,我看得云里雾里,只好半路弃剧。
顺便提醒大家,如果要看的话请一定看“小玩剧”字幕组的版本)。
首先,在这里向大家安利这两部剧,尤其是《秘密森林》,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智识教益和精神享受,已在我心目中荣登韩剧榜首。
其次,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困惑。
有关演员:新人演员元真儿在《Life》里表现极为一般,加之诸多老戏骨的衬托,愈显得演技稚嫩和浮浅。
并且,元真儿在剧中的角色,本身也颇有争议,不得观众青睐。
对此,我的心理十分复杂,那些对她的差评,我既同意批评又想维护她。
我零零碎碎地想了许多,以下是一点并不成熟的结论和反思:(1)元真儿在《只是》里的表演确实真诚而亮眼,但那有可能是投缘之作中的超常发挥。
目前,她的人生阅历和表演技法都不足以挑战一些深沉的角色。
我沉迷《只是》的时候刷了好多元真儿的访谈,那时的粉丝滤镜可能开得有点厚,现在回想起她对一些问题的回答,我才发觉她在许多地方尚未入门(比如访问者问她拍电影和电视剧感受到的差异,她认为无甚差别)。
(2)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到底应该如何学习和提升演技?
观众对新人的容忍度有多少?
演员发挥的不稳定性说明了什么?
有关剧本:《Life》和《秘密森林》都可以笼统地被视作双男主,但前者的两位男主在性情、能力和演员的演绎上都差距悬殊,难成抗衡之势,由此使该剧失色不少。
我想,虽然很少明言,但是观众真正期待看到的主要关系(对抗和恋爱),是势均力敌的。
这种匹配和均衡不一定体现在外貌、财富和地位上,但一定要蕴藏在信念和性格中。
最先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一部优质韩剧,是《家门的荣光》,我当时评论道:“目前看过的所有韩剧中,心智上最势均力敌的一对。
雍容朗逸的叙事基调中,他们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万幸,势均力敌这一点,《只是》做到了。
同样,以下是一点并不成熟的结论和反思:我认为,理想高素质的观众,看待一个大体优秀的剧本,应分两步。
一是最大程度地charitable reading,注意细节,还原编剧心目中的合理走向和用意。
二是最大程度地尊重自己的直觉和主观感受,指出情节的最佳走向和剧本的最佳立意。
简而言之,就是先宽容地挖掘剧本的最好意涵,再挑剔地改写剧本的瑕疵和疏漏。
曾是汉城地标的三丰百货店,由三丰集团兴建,位于今日首尔副都心的黄金地段、今日的韩国会计学院大厦旁。
1987年,集团开始在这片位于瑞草区,原本用作垃圾掩埋场的开阔地上建设百货大楼。
按照最初的设计,大楼要建设成一栋4层的办公楼,但是三丰集团会长却在建设工程中,将其重新设计成一栋百货大楼。
这一改动,导致了很多承重柱被取消,以腾出空间来安装自动扶梯。
原先的建筑承包商,拒绝按照新的设计继续施工。
三丰集团会长因此解雇了他们,并让自己的建筑公司进行施工。
改变用途解雇承包商,以及之后增加楼顶移动冷气机,并且装错了钢筋,给日后的灾难留下了伏笔。
三丰百货店,1990年7月7日开始营业。
时髦的三丰百货由南、北两翼两栋侧楼以巨大的镶铬玻璃在中庭相连,墙面的装饰是意大利粉红色大理石,货架上陈列著高级服饰、各种家具及奢侈品,五楼有多家时髦的韩国餐馆,锁定消费能力惊人的市区上班人潮,三丰百货平时的业绩非常好,平均每天营业额超过50万美元,日平均接待顾客约4万人次。
1995年6月29日下午6点05分,大楼开始倒塌,在20秒内,5层百货大楼层层塌陷进地下4层内,共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伤,是韩国历史上在和平时期伤亡最严重的一起事故,也是世界上建筑自行倒塌的伤亡极其重大事故之一。
韩国JTBC有线台新开播的韩剧《只是相爱的关系》背景取材于这一事件。
女主本来有一个幸福家庭,妹妹是童星潜力无限,可在大楼坍塌事故中妹妹丧生,女主虽然侥幸存活,但失去妹妹的痛苦加上没有照顾好妹妹的自责让原本活泼可爱的她变得沉静隐忍,表面虽然坚强但内心难以恢复。
女主父母失去小女儿后争吵不断以至分居,妈妈痛苦自责每日借酒浇愁,爸爸沉默寡言混沌度日,一家人都生活在那片难以消散挥之不去的忧伤阴影中。
男主本来也有一个幸福家庭。
在大楼坍塌事故中父亲丧生,自己险死还生。
与女主很快获救不同,他被钢筋贯穿右腿,在黑暗的废墟中等待多时。
因此,除了心灵上的创伤,身体上也留下了痛苦的烙印。
带着无法磨灭的创伤,他像一个臭虫一般活的顽强又肮脏,茫茫无知又无所谓的生活中,对他有偏见又是他唯一亲人的妹妹是他唯一的心灵寄托。
男二本来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大楼坍塌事故中他的父亲作为建筑设计师做了替罪羊自杀而亡。
母亲改嫁进入大楼业主家庭,他在不甘与屈辱中长大,商业和生活虽然苟且,但遗传的正直善良让他憋着一口气要为自己正名,要为曾经冤死的父亲正名。
这是一群内心具有悲伤痛苦的人交错产生的故事。
突然降临的事故让许多人曾经拥有的美好瞬间消失,在重建的过程中除了要坚强努力还远远不够,摧毁的家可以重建,失去的财物可以再赚,但心灵的创伤要怎么平复?
这个命题,是这部剧的核心。
如何从心灵的悲伤阴影中走出?
如何丢掉悲伤带来的无限痛苦?
如何驱赶笼罩头顶的哀伤愁雾?
如何度过人生的冬天迈向春天?
答案既通俗又让人向往与期待——唯有爱!
所以,这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由爱带来温暖的故事,恋人、父母、兄妹,只是相爱的关系,而不是仇恨、埋怨、指责与误解的关系。
爱可以驱散寒冷拥抱阳光,可以弥补裂缝消除误会,可以改变偏见沟通心灵。
更重要的是,爱可以让迷茫的心找到方向,让颓丧的人生找到自信,让僵死的生活充满活力,更可以让倒下的家重新建立。
虽然这个故事有些平淡拖沓缓慢,甚至从头到尾笼罩着一股淡淡的哀愁,但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人性中藏着一份坚强与不屈,善意中透着一股温暖与关怀,在感慨中能体会到一丝生命存在的意义。
以上全部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部剧有一个看着很舒服很舒服很舒服的女主,不是很漂亮,只能说清秀,不是很独特,只能说清纯,不是很热烈,只能说清淡。
我仿佛又看到了很多很多很多年前,在物资匮乏时代,那种不加修饰不矫情不造作的女孩儿,就在那平平淡淡的一回首间,就击中了我的心。
我想如果最后男主死了,那他也太过于悲惨了。
关于建筑安全其实是不少人所忽视的问题,一栋高楼大厦,一旦起火或倒塌,都将造成不可避免的灾难,总有人受伤或死亡,但这并不代表那些死亡是理所应当的。
那些贪污受贿,那些贪图小利,你不能说它没有。
大家总觉得缺斤少两没什么,质量不过关也无关紧要,总有负责的人担责。
但就是每个人都认为无关紧要的稻草,最后总会累积到足以压倒骆驼那样的建筑。
这部剧聚焦于灾难幸存者,他们是受害者也是生存者,他们会自责愧疚,也因为灾难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
看到江斗穿7号球衣踢球的样子,真希望一切都没有发生,49个人,是49个家庭。
奶奶生病住院,大家都来看望,聚在一起,后来奶奶去世,大家也不约而同地去了奶奶家,真是让我感动又难过。
奶奶说悲痛化为力量,支撑自己在这个可怕艰难的世道活下去。
当江斗肝癌时大家都主动匹配自己的肝脏,真是为江斗而高兴,活下去,是所有人的贪念。
有时候因为别人的不幸救了自己,愧疚自责不如好好生活,毕竟不能让别人的帮助变得没有意义,生活就是不断悲痛和后悔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下一次更帅的悲痛和后悔。
奶奶真是个活得通透的哲学家。
那些不能预料、毫无准备的事一定要尽早告诉重要的人,不要让他们猝不及防的从别人那里知道,那样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故事的一開始,是場夢。
一場發生於2005年8月旬的噩夢。
夢境裡頭有著清秀活潑的她、有著稚嫩可愛的妹妹,還有著優雅亮麗的母親。
那本是個平凡又無聊的午後 -- 母親的叮嚀、妹妹的興奮以及自己的不悅,無一不交織為平淡的日常。
可當時的她並不曉得,此時的平凡與無聊在那不久後的一陣坍塌中,卻就此不會再有。
結果,夢境裡頭的妹妹依舊興奮地揮著手,而夢境外頭的自己與母親卻皆被摒除,既黯然又神傷。
從此,她隱忍克制、母親借酒澆愁、父親沉默寡言、家庭四分五裂;從此,她有了創傷症候群、不能久待於封閉空間;從此,“天氣真好” 這平常又無奇的讚歎,成了種刺痛。
她,河文秀,27歲,家裡經營間名為“珊瑚莊”的女性澡堂,父親開著家麵店,本身則是位建築模型的製作人-- 這,是表面上的她;但本質上的她,卻僅是:河文秀,27歲,S商城事故的倖存者,而已。
如此地簡單,但卻也如此地沉重。
在15歲那年的事故中,她弄丟了妹妹、弄丟了初戀情人,更弄丟了她自己。
***他,李康斗,27歲,建築工地工人。
居住於環境複雜的小旅店“銀河”,而在日常作息中,他不是在揍人、就是在往被人揍的路上。
話雖如此,他的生活也偶有確幸 -- 之一是閒暇時候來根冰棒、看本主旨單純世道的武俠小說,之二是收到妹妹的聯絡,之三是跟尚滿母子、賣藥奶奶以及夜店姐姐鬥嘴,可更多時候,生活之於他,卻是場渾噩、是種荒謬,更是個夢魘 -- 因傷而不時疼痛、比天氣預報還準確的右腿,時刻糾纏著自己的虛影與幻聽,以及那宛若無底洞、怎麼也償還不清的債務。
而這一切,皆因15年前的事故而起 -- 那,是他人生崩塌的開始,但,卻不是結束。
更甚至,準確點來說,是“根本看不到結束”。
就像是走在漆黑又無止境的隧道,明知前路茫然,但為了唯一的家人(妹妹),苦不堪言的他卻仍得咬牙前進。
疲憊地。
蹣跚地。
沉重地。
在15歲那年的事故中,他喪失了父親、喪失了前程,更喪失了他自己。
***在同一起事故中,他們一個弄丟了自己,而另一個喪失了自己,但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故事的中途,這兩人相遇了。
又或者更為確切性來說,是“這兩人又重逢了”。
是的,“又” -- 於2005年S商城廣場中,原是陌生的兩人本該是擦肩而過的關係,但最終卻因事故而在那家名為“Rainy Shine”的冰淇淋店裡,成了彼此在商城坍塌前後,所見到的最後一位、但卻也同時是第一位生人;就此相隔了12年,同因創傷症候群而只能爬樓梯的他倆再次於青柳建設公司的樓梯間重逢了。
可與12年前不同的是,她忘了 -- 忘了商城坍塌前曾惡作劇地輕敲玻璃門兩下、暗示著門後有人的他;忘了商城坍塌後,同樣以石頭輕敲兩下安撫她、讓其察覺附近仍有生還者的他;忘了曾聽她閒聊美食、與其同齡的他,更忘了那在黑暗的廢墟中,引領著她朝他前進的樂團Bulldog Mansion。
她忘了他,而他卻記得她,這原是多麼不公平的一件事。
可賣藥奶奶卻說了,「無知」是福、是種力量,畢竟哭聲更大並不代表更疼,所以她的沉靜也並不表示她真的過得舒服。
真是這樣嗎?
一開始,他確實是質疑的,可越是觀察,卻越是發現好像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 那因過分熱心助人而被他在手機聯絡簿裡存檔為“文秀菩薩”的她,那固執走了老遠、找了他老久就只為了說句“謝謝”抑或是道歉的她,那輕易因他隨口安慰而振作起來的她,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卻也還是會默默垂淚的。
那一刻,他明瞭,他在逞強,而她,亦然。
所以,就這樣吧!
就像奶奶所說的,過去的回憶忘了就忘了吧!
既不告訴她,也別暗示她,畢竟發生過的事情是沒有“如果”的。
倘若她的遺忘能讓她少了些痛苦,那也沒什麼不好,就像尚滿所解釋的“推宮過血”一樣,假使皆有內傷的兩人總得有位來擔任治愈者、既要傳氣治愈他人還得承受些惡氣的話,那就由他來承擔好了,反正當年的事故中,他曾安撫過她一次,而如今再來一次也並非不可以。
因此,他識相地避開了她的淚臉、識相地推遲了與事故家屬會面的時間、識相地邀她到遊樂園遊玩、帶她去吃她愛吃的食物,但卻也特意不識相地戳破她的偽裝、要她別再逞強。
那以痛苦抵抗著痛苦、不讓自己好過的壓抑生活方式,就由他一人來承受好了,畢竟在他的認知中,如今的生活已是最底層,不會再有比現在更糟的了。
所以,也就只能這樣了吧!
她忘了他,而他記得她。
他們不是同事,不是好友,更不是情人。
過往之間曾有過的相依偎以及相扶持,就隨著她的遺忘而結束吧!
可他卻忽略了,忽略夜店姐姐曾戲謔地說過“以為一切都結束的時候猛然到來的,就是愛情”。
看似乖張要強但實則本性柔弱細膩的他,果然應驗了其所說的,也是個容易因一些小事而悸動的人之一。
所以看著喘氣呼呼、特意走了老遠就只為了趕上他、向他說句“謝謝”的她,他忍不住給了她向來只會給予尚滿的麵包,並在其轉過身後,禁不住嘴角輕揚;所以看著她考究武功招式的認真,他雖覺得荒謬可卻也忍不住暗自傻笑;所以望著她特意買來他所愛吃的冰棒,他寧可不顧吃飯禮儀、不顧空腹吃冰會拉肚子的可能性,既是愉悅地獨享了那八支冰棒又是忍不住拍了認證照答謝;所以看著她一封封貌似兇惡、但實則只為了找著他、知會他後續的簡訊,他無法不微笑,且更為重要的是,她說了,說了“對不起,讓你一個人看到那些。
你應該很害怕吧!
” -- 這適用於今日特意支開她、選擇獨自面對著遺體的他,更適用於當年晚了她好幾天被拯救、受困於廢墟中一整個星期的他。
如此簡單但卻又誠意十足的道歉,輕易地就撫平了他心中原有的孤獨與委屈。
因此,情不自禁地,他牽起了她的手追趕著公車,但卻絲毫忘了後者可乘搭德士的選擇性;因此,他遷就著她的醉後失態、縱容著她的任性;因此,他窘對於她突如其來的告白,並在被吻了之後不知所措。
可真要說起來,早在重逢的初期,他就已不是她的對手 -- 平時輕易就能說服並勸阻尚滿的他,卻老是沒轍於她的糾纏;面對著她的質問與發難,無論對錯,他總是率先投降、低頭示好的那一位;看見她燙傷,他禁不住關心、默默買好了燙傷藥;因為她的提問,他開始在意並自卑於腿上的傷疤...是啊,他確實忽略了,忽略了就連看似啥都不懂的尚滿早已告誡,總是心急先出拳頭的自己,其實是抵不過要柔一點的真正強者的,更忽略了本身曾調侃過女二鄭宥真的那一句“愛得多的人就輸了”。
倘若對象是她,那他還真註定輸得一敗塗地。
所以,他是忽略了,那她呢?
她又是如何?
實際上,她何嘗不也是如此?
畢竟網漫作家好友早就說過,說過“比起正直的男人,壞一點的更加吸引人”,說過“若本是討厭但轉而迷戀的話,那就會無可藥救” -- 初識他的時候,她本以為他是個自私自利且性格扭曲的人,而後,卻訝異地發現,他不一樣。
他不一樣,跟她原有的想象太不一樣 -- 那打從心底令人不舒服的追悼碑被他早先一步砸掉了,頃刻間,就如T恤上所刻印的句子,她感受到了a sense of relief;說著“人在生死攸關的時刻,都只會顧著自己”、要她別好管閒事的他,卻總是替人代班,更甚至還幫她訓斥了不懂事的同事;關於生死、對於災害,他看得透徹、提議了以人為本的追悼碑,更別提他那一而再、再而三所給予她的援助...他,並不若本身所表現出來的桀驁不馴,也不是自身口中所嘲諷的無知,相反地,他心思細膩,且實際上是個很溫柔的人。
但,好人就得要與好人相遇才行啊。
然她,並不是。
那曾因她嫌煩而被迫落單的妹妹、那曾因她而更改了會面地點的初戀情人,最終皆成了S商城事故的罹難者,可她卻活了下來,就此成不了好人。
所以她沒資格上妝打扮、沒資格談戀愛,更沒資格獲得幸福的權利;所以她只能藉著醉意,似醉非醉地向他告白、獻吻,並且道謝。
可最後的最後,他卻朝她伸出手了。
又或者該說,他“又”朝她伸出手了 -- 拉住了險些在樓梯間摔倒的她、拉住了差點被摩托車撞及的她、拉住了跌入坑底的她、拉住了急於上班而撞進了他懷裡的她...看似都是她在受惠,對吧?
可這當中卻曾有過一次的伸手,得益者卻是他。
那在巷子裡被人打得暈眩、傷痕累累的他。
就與當年在廢墟裡因傷而無法動彈的情況相同,這回後巷裡的他再次因傷而動彈不得,可幸運的是,連兩次都是她發現了他,並且朝他走去。
所以他的“伸手”,其實並不僅是解救了她,而是與此同時也在求救,求救於拯救自事故起,就此在原位中動彈不得的自己。
因此,他倆的相遇也許就像網漫作家好友所說的,是個“因果”,是果然性、必然性的;也像奶奶質問他何以非得在事故地點工作而他敷衍所回答的“或許這就是命運”;更像當年被他唱得五音不全、引領著她向他邁進的Bulldog Mansion歌曲《Destiny》“靠近我再靠近我 love me 再靠近我 來我身邊 遇見你(妳) 絕不是偶然”般,真是場命定。
所以,哪怕真如他所說,再他媽糟的狀況雖都會過去,可總有一天仍會再回來;哪怕欠了的債猶如奶奶所言總有一天要連本帶利地償還,那...就讓他倆一起面對吧!
畢竟那曾在雨天各自拖著腿傷蹣跚前進的兩人,最終不也曾在雨夜共同抵擋了泥石流嗎?
他們,是一組的。
***《Rain or Shine》 在那家名為“Rainy Shine”的冰淇淋店裡,他們相逢、互相扶持對抗著事故的種種;而就此別離、再次重逢的兩人雖免不了得遭遇些困難,可就盼救贖著彼此的他倆在歷經了無數個raining days之後,所迎來的未來,就如EP6最後一幕的朝陽,是shining的。
很喜歡EP7的開場。
無論是氛圍還是角色之間的互動都令人心頭一暖,且這兩人的牽手背影竟隱約帶著心形,甚是巧妙!
【如有侵權請告知,定會刪除照片】感想(EP1-6)《Rain or Shine》,其實是這部戲的英譯片名之一。
相較於中文譯名《只是相愛的關係》,抑或是另一個較簡單的英譯戲名《Just Between Lovers》,私認為“Rain or Shine”更能表達出這部戲的主旨,以及海報所呈現出的意境 -- 背負著過往的兩人齊面對著茫茫大海,而較為深沉的天空宛若風雨欲來前的平靜,瀰漫著冬日的憂愁與蕭瑟;但另一款海報中,她面帶微笑撐傘而來,而他一臉木然、仍略帶陰鬱,可好在天空雖依舊飄著雪,但卻是放晴的蔚藍色。
而我,其實就是衝著海報入場的,畢竟那藍靛紫相間的顏色實在舒適得讓人移不開眼,否則真要說起來,縱觀四位要角,我最為熟識且唯一熟識的,就只有飾演男二號“徐株元”的李己雨而已,但那樣的熟識,其實也僅是源自於N年前的《緣起不滅》罷了。
可不熟識也有不熟悉的好處,畢竟不期不待就不受傷害,且超出了預期就是賺到了,尤其是無意間發現了這戲的企劃意圖後,更是讓我深感認同:「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又像不可能沒有事發生過一樣,大概那就是生活吧。
」── 雷蒙德卡佛《大教堂》這部電視劇講述的不是突如其來的「風」,而是一直守候在那裡的「草」。
無論颳起多大的颶風,依然若無其事地忍受、支撐下去的人。
因為毫不起眼,所以更顯偉大。
並不想對著本應美麗的事物誇獎其美麗之處。
而是從毫不起眼的,各種殘缺與失誤不斷的人類身上找到美麗之處,才是這部電視劇真正想表達的意義。
都說如今的大韓民國是沒有希望的時代,無法編織夢想的地獄朝鮮。
我們想表達唯有「人」才是希望,唯有「愛」才是救贖。
通過這部電視劇,希望能帶給大家小小的安慰與淡淡的微笑。
【翻譯來源:鳳凰天使精品影視】了解了這戲的企劃意圖後,就不難理解何以片頭的畫面會是由一幕幕的斷垣殘壁組成 -- 它們代表了南韓近20多年來的災難(1994年聖水大橋倒塌事件、1995年三豐百貨坍塌事故、2014年世越號沉沒事故等等) ,也代表著南韓國民的憂傷與悲痛。
所以那總是克制著自己情緒的李康斗與河文秀,才會在得知奶奶即將可能離去抑或是誤會母親想要自殺的剎那,一個像是孩子般地亂發脾氣,而另一個則是崩潰地爆發,皆因他們再也不能承受親人們的不告而別。
關於“離別”的接受,自12年前的那場事故起,他們始終沒來得及學會。
可沒學會的又何曾僅是他們兩人而已呢?
那常借酒澆愁、時刻自責著讓女兒曇花一現的母親,那沉默寡言、連女兒生忌都不肯回家、以避免觸景傷情的父親,那因父親成了替罪羊自殺而不自覺想更證明自己的徐株元建築師,更甚至那極有可能因事故而被迫犧牲了愛情、達成政治聯婚而如今只能在夜店買醉、尋找昔日戀人幻影的理事哥哥鄭宥澤,他們無一都不是當年事故的受害者之一。
所以,藉由男女主角的台詞,編劇才會忍不住反諷:“雖然當年的罹難者有至少49人之多,可只有因事故而死的人才是犧牲者嗎?
那些活下來而不幸的人生,他們的人生該怎麼得到補償?
”,而這,就是此戲想探討的議題之一。
雖說此類“同是災難倖存者相互扶持、救贖”的主題,本就療愈性中帶有著狗血,但難能可貴的是,導演極具意義又懂得適當留白的取景設計、編劇犀利且能引起共鳴的台詞、演員們令人舒服又自然的演技,以及恰如其分的OST不僅稍稀釋了當中的狗血性之餘,更增添了與日影相似的文藝性風格,促使這戲仿若有股打自骨裡滲透出的清新,他人仿效不來。
更何況不得不說,從《青春時代》系列至這一部《只是相愛的關係》,越來越覺得JTBC不容小覷 -- 總是不疾不徐地製作些極具人文關懷意識的小品劇,且當中的文藝性像是信手拈來般,甚具獨特風格。
《只是相愛的關係》,又名《Rain or Shine》/《Just Between Lovers》,還真是部適合在這季節觀看的片子 -- 它雖有著冬日的冷冽與蕭瑟,但卻也洋溢著冬陽的溫暖與不刺目。
嗯,我想我已找到了這季韓劇的最愛。
以上。
只是相爱的关系2018年年初播出,那段时间是我最难的日子,经常一边吃晚饭,一边看只是相爱的关系,一边哭。
很悲伤,因为每一个人物都好渺小,在重大事故里都是微不足道的蝼蚁,要么无声地埋葬在这起事故中,要么侥幸活下来,却带着终身不能治愈的身体和心灵的伤痛。
康斗和奶奶的戏份总是惹我眼泪。
奶奶重病,众人来医院看奶奶,在嬉笑声中,康斗却无法自控地落下了眼泪,我也跟着他一起哭了。
爱是如此珍贵,以至于我们无法长到多大,都无法面对与爱的人的分离。
给了四星是觉得女主的表现稍微有点美中不足。
2018.2.1一开始也是看评分高抱着试着的心态去看的 因为看剧名觉得应该是那种很老套的剧情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感觉没啥有点不想看下去了 但越看到后面越感动越想哭 真的不枉我坚持看下去每看一集加一颗星 大概一部好剧就是这样的 一开始可能不出色 但慢慢的看到后面 高潮部分结尾部分 让你才觉得哇这部剧真的很好看这部剧可能是看的所有韩剧中最惨的男主了 没有之一 没有钱没有势父母双亡背负一身的债还有病痛 前期每集脸上都要挂彩 好不容易好些了最后都不放过他还要让他流鼻血晕倒得病 虽然没有物质上的荣华富贵 但却有一群精神上陪伴的亲朋好友 那也都是因为他本心善良啊 剧情没有很复杂但人物关系都很密切 没有大多韩剧的爱情三角关系或者爱恨情仇 展现更多的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剧情 剧中也有很多看着是一句台词但实则都是人生哲理啊男女主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温暖 慢慢的我们都会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他们的感情 会跟着他们哭跟着他们笑 两个人互相扶持互相温暖一路走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还好结局是好的 还好最后他们是幸福的 这样就算过程再怎么让我们哭都没关系平淡而又治愈 细水长流甜而不腻的爱情真的很喜欢 像是冬日的阳光 真暖啊“现实太难支撑 还好找到了可以互相拥抱的人”♥
细看方知美丽 久品方知可爱 你也是如此 (看完剧爱上了俊昊欧巴其实觉得这部剧是一部讲了各种类型爱的一部剧 汇聚了友情亲情爱情 奶奶的那一段赚足了我的眼泪这 也是一部像《巧克力》一样治愈的剧讲了真实事件后 人们留下的伤痛被治愈的故事那么是不是也在安慰 在人间疾苦生身辛酸曲折困难前 总是要流泪的我们要多一点坚持 多一点善良 多一点温暖 多珍惜身边人幸福总在不远处
之前看别人推荐,以为是双向治愈的剧。
这种话题可能就是非常致郁吧,大型工程事故,妹妹困在里面没有出来,男主也因为女主先出来差点死掉,多年后,他们才相遇。
整个故事都围绕着当年那场大型的工程事故展开,女主因为男主和妹妹的关系,不停的抱歉,不停的责怪自己。
总是在哭,在道歉,再对妈妈大声叫骂,说的是不是我替妹妹去死就更好了那种话。
冲突又戏剧,情绪歇斯里底。
这个男主演的确实还可以,在看的时候,每次看到女主。
看她哭,看她责怪自己,看她无力的样子。
我就好像也经历了一场大型事故一样,就像那个先出来的幸运儿,对死去的生命都充满抱歉。
内心变得焦虑不安自责怀疑和价值感低。
体会这部剧的治愈,要穿过关于男女主关于那场大型事故痛苦的回忆,后来才能慢慢的体会到治愈。
看的时候内心非常的郁闷和痛苦的。
演女主小时候的那个小演员长的挺漂亮的。
南多凛也不错。
因为考试周太烦了去看了李俊昊的舞台 粉丝强推的bg剧 考试结束连宿舍东西都没收拾就来考古 什么都没干 吃饭睡觉看剧 只是想当梦女来着 但确实死生比单薄的爱情更有重量喜欢开头的三集 好看 引人入胜 题材也好特殊特别是bgm 或许是我心情不好的原因 听着好伤感 是淡淡的悲伤 好配冬天 像女主说的 冬天就要冷一点 因为能感受到温暖 看了前三集其实就感觉女主演技一般 通常在瞪眼 但是好会哭 是很能让我共感的哭 第二和第三集 断断续续地让我觉得好难受 跟着女主一起流泪了 但是第四集开始感觉进度滞缓了 男女主因为一些东西生气 男的生气 再到女的生气 然后和好 然后生气 好像只有这一种表达方式了 所以第四集开始开倍速了喜欢奶奶住院那一段 确实让我想和男主一样落泪了 台词真好 剧里好多台词都写得好好 平凡的人类 平淡的生活 还有一些不平常的经历 男女主和周围的人 每个人 都在好难好努力地活着 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观后感 或许就是别人说的治愈又致郁吧 好难噢 死去 活着 死生永远是最宏大的命题想来看李俊昊谈恋爱的 也怕看不下去这部剧 很多人评论这部剧是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 我应该算在还不错的程度吧 虽然有些逻辑不能自洽 但是还是一部我会细细回味的剧 爱情很好 但不止爱情 剧里的相互救赎也很好 喜欢这样互相扶持的人间 短短时间内看完了 竟然有点不舍 那就祝李江斗和河文秀在平行时空继续互相依偎 은하줄和산호장也很浪漫 天上的银河和海里的珊瑚 是海天相接 是相爱的关系
给最好的康斗。
有无数理由可以选择伤害别人的康斗,按他所处的险境就算伤害别人也毫不奇怪的康斗,受到的伤害那么多完全可以放弃对他人善意的希望和对生活的希望的康斗,还是一次又一次站起来,用尽全力寻找生活中的一点点甜,用那一点点甜担起过往的重担,那么害怕还是会听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站出来面对施暴者。
他是多么坚强勇敢的孩子啊,拥有一颗多么美好柔软的心灵啊,他认清的现实价值与他愿意相信的如此背道而驰,他却还是在认清现实后坚守着自己的行为准则。
“就算被背叛了,至少会有一个相信自己的朋友;师父的话是对的,只要照做就行了;只要努力,就能做出成绩;坏人都会受到惩罚。
”做梦谁都会,难的是认清了这不过是梦之后,不是把梦一脚踢开,而是以身作则成为梦的践行者,愿意借着醉梦书写现实。
为其艰巨,更显荣光。
/从《金科长》的徐律认识到李俊昊。
从徐律这个角色身上,感受到一种游刃有余的伤感;从那份伤感中,又感受到一种独自远行者的孤独;从那份孤独中,感受到犯错后仍然葆有那份面对生命的敬重,在最高的位置上俯瞰时仍然体会到践踏他人的挣扎。
信念被屡屡打碎,还是做不到同流合污的、那颗不愿麻木的心,我还想再认识一次;那种清醒的伤感,我还想再感受一次;那个萧条着勇敢的人,我还想再接近一次。
于是开始寻找其他类似角色,但是李俊昊塑造的人物好像是活着的,很难找到代餐。
霸气的能力者很多,可是多的是行侠仗义的愤怒与复仇的悲伤,多的是对抗外部阻力的强大,少的是无数次在抛弃中苦熬、却最终无法抛弃的对自己的愤怒与悲伤,少的是自我选择中不停摇摆却还是摆向梦想的强大。
这些角色的因果,不在剧情指定的环境诱因之中,而是写在这个人自己身上,一举一动,向内求而非向外求。
遇到能把角色演绎出这种真实感的演员,是很难得的,可是从徐律身上,从康斗身上,我屡屡触碰到这种真实感。
我不知道究竟是他在借角色书写真实的自己,还是抛弃了自己完全成染上了康斗的颜色。
/那个满身疲倦,在夕阳下努力朝着文秀微笑的孩子,所剩无几的气力说一句“我爱你”的温柔,为了所爱所要守护的人愿意保护自己不再受伤的美好与强大。
救人需要什么理由吗?
喜欢需要什么理由吗?
只是,只是本来如此。
善良是,有些事可以去做,但终究还是没有去做;有些事有很多理由不做,但终究还是做了。
当有伤害别人的能力和权力时,不伤害别人才显示出选择者的心志;当趋利避害的本能计算起作用时,不按照理性的计算结果行事,才显示出人心中超越理性的那种存在。
只是,相爱的关系。
康斗和文秀,要好好幸福下去呀。
由痛开始,落脚于爱
看到现在感觉有烂尾恶俗的趋势,不过与今生第一次一样,还算是难得的小制作好作品,希望善始善终吧。
剧情烂,女主还丑,面瘫式演技
狗血 已弃
推荐一部韩剧:《只是相爱的关系》,这是一部好剧,可以算的上是韩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点丧又干净的故事,两个痛苦的人的自我救赎和坚持,辅以恰到好处的配乐,一扫烂俗的霸道总裁检察官超能力剧情和浮于表面的浪漫以及刻意的搞笑,是这两年难得可以和日剧媲美的剧集
算是一股清流,但还是不能跳脱韩剧狗血的本质。
李俊昊!李俊昊!
笑有笑的罪,哭有苦的罪。残破的人生。坚韧的活着,挺暖的
丧到极致的人生,如果出现一个你,就能够重生吧。一部即使只有男主女的CUT也能成就的一部剧。入坑JINHO~
女主演技很差
男主这演技偶像里算牛的呀,君王和二流子都演的一愣一愣的。
看了好几集都不记得讲了啥……
去年年底划着看完了
“属于自己的监狱 这句话 你不觉得奇怪吗 明明没人监禁 我们为什么就无法挣脱呢” 你说?
冲着男主和评分看的,结果看完就是一个大受欺骗的概念。韩剧看太多所以什么大楼倒塌遇害互相治愈这些都算不上新鲜,加上此剧故作文艺,“只是相爱的关系”那干嘛大篇幅讲工作,讲就讲呗好歹有头有尾,忙活了14集的纪念碑也没看到就忙看病谈恋爱了,我是真的很无语…
用灾难的事件包裹下的谈情说爱片,了无生趣,看到现在,男主的脸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有伤痕累累,搞不懂,整天打架有啥魅力可言
看了一半弃了,节奏太慢,又比较压抑,这种治愈系的看来不适合我
扮男主角小时候的那个演员也算是童星大势了 好多戏里看到他 小朋友长得真好看啊
完美 微笑得完美 好喜欢两颗星给文秀!!!! 我们谈论和指责的时候为什么更多是推到别人身上而不是自身 剧一般般但有一点小确幸
难得看到不喜欢的剧还断断续续看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