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一般时 教我去看个貌似通片炫耀CG的半科教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 但是在天文馆的球顶剧场看就完完全全的不同!
太华丽了……镜头感超赞……音乐也很华丽……好完美的一次体验……
确实不能算是一部电影,因为是根据童话改编的,感觉更像是一部画集。
正如KAGAYA的星座美图的大名,我想大部分也是源于这部作品吧看完之后没有特别的感想,但是对于火车和星星的兴趣增加了一点,下次去佘山,一定要去去佘山天文馆。
KAGAYA的画风没的话说,但是情节相对薄弱,我一开始甚至以为是人与自然的节目。
想起看这部主要还是因为我最爱的新海诚要出新作品了。
看完预告片之后,我就对硬盘内的优质动画进行了扫荡。
看完之后,我也有了一丝担心。
新海诚似乎被人们称为“小宫崎骏”,被普遍认为是宫崎骏的接班人。
其实对宫崎骏大师来说,他后期的作品,已经不是我很喜欢的类型了。
相比龙猫,天空之城来说,千与千寻虽然画技提升了好几个层次,但是论及本质的故事,个人觉得还是大有退步的。
新海诚也是一样,我很喜欢他的画风,术业有专攻,他的故事总是为了画面服务的。
真担心这次他的作品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不管了,明年5月才上映呢,到时候再说吧
第一次知道《银河铁道之夜》是在读书的时候,和好友跑到中国科技馆的球幕影院看球幕电影。
因为这个球幕影院的特色就是能根据当下的季节展现逼真的星空,我们挑选了这一部和星空最相关的影片,就是《银河铁道之夜》。
我们在球幕影院的倒数几排坐着,往下看去觉得整个影院几乎是个45度角斜往下的。
我们挨着彼此,仰着头看着投在天顶球型屏幕上的影片,很快被带入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中。
随着天鹅穿过桥下,来到男主小男孩乔班尼所在的学校教室外,跟随着他在星星节的夜晚跑到附近山坡的气象轮轴旁看星空,随着一阵眩晕,坐上银河列车,在天上原野中游览,看着一个个巨大的星座在或近或远的地方伫立,体味着自己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后来才知道这是日本著名作家宫泽贤治的名作。
故事带着一种绝美的幻想和清冷的寂寥,在动漫的结尾,乔班尼发现与自己同行的柯贝内拉其实已经死去,正坐在通往未知的火车向着没有回程的终点而去。
尽管如此,那个夜晚的梦幻之旅依旧让人难以忘怀。
虽然现在的电影3D 有了很大的发展,画面的生动和自然程度有了质的变化,但是在那片星空下,在那散发着冷光随风摇摆的银河之花中,在一座座闪烁的三角灯塔的世界里,我被那个画面和意境震撼了。
远处通红的天蝎座,和那熠熠生辉的北十字,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虽然乘坐列车的人都不能在返回,可是如果所有人的终点如此,我们也许可以温和地走进这样的长夜中。
这是一部一开头就以华丽纯美而绚烂的画面令人出神的影片。
然而节奏慢了一些,特别是在整体的布局上,虽说是对原作的节选和再加工,但仍显得不够凝练和流畅,高潮也不明显,或者说是诗片,本来就没有特别的高潮,只有思绪。
有时候真的很感慨日本人对于作品创作的极致,特别是在剧情的挖掘方面的,不管是向严肃、残酷甚至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或者向单纯、青涩、明媚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部片子在剧情方面只能说是一种读物式的阐述,虽不枯燥,但又有些直接和清浅,也许它更像是一种略读般的回忆。
而真正能说做到极致的,大约还是那星光璀璨,静谧而又燃烧着天蝎红光的天穹之境吧。
是我同学推荐看的,她是学美术的,一直很喜欢kagaya,的确kagaya的画是很漂亮的,让人对天空充满幻觉,可能是没看过书,内容我是看不明白啦,但我对电影里的画面可是和喜欢,飞翔的天鹅,红色的蝎子,闪闪的三角标,美丽的银河,星星,还有那些紫色的花,美极了~
难过会想哭,疼痛会想哭,快乐会,感动也会。
可是为什么我在看这部近乎没有情节的动画的时候,也有哭的冲动?
想起,中学时语文老师说,她在坐了2天车,到了无边的草原的时候,突然间感动得要哭。
是大自然的震惊。
是星空的震惊。
我没有足够的幸运,能够观看球屏。
得知北京天文馆播放这电影的时候,是情人节将近。
只是推荐了给一对多年的情侣,在他们即将飞往北京的前夕。
呵,也好也好。
与我亲身去了一样。
我在无人的夜,关了灯,自己一个看这个片子。
实话说,除了那列车,我甚至记不起来任何的情节。
但却在星夜展开的时候,就开始有莫名的感动。
真的很美。
这种美,无法形容,这种感受,也无法交流。
你没有办法告诉别人,自己为了那一花一木,一星一月,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触动有多么巨大。
你只有笑着说:那很好看,快也去看。
记起在阿尔泰的半山腰上,方圆只有一个吉尔斯斯坦小包,跟舅舅从那里吃肉喝酒完出来已是夜半。
刹那之间,抬头看见那个星空——是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璀璨。
星是那样的大,那样的低,那样的多。
我看见银河。
茫然肆意的洒在偌大的黑幕上。
那个时候突然忘掉了所有的天文知识,致使过了许久,才想起数那北斗星,它对面的王后座,在对着有个十字……致使车已发动了,我仍是迟迟不愿意走。
穿着军大衣,呆呆地在寒冷的夏夜,凝视那星空。
要知道,这是个总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
她曾经在十岁前梦想着做一个天文学家,翻阅所有能及的科普书。
她曾经因为在广州的城郊首次看见初冬闪亮的猎户座而跳起来。
她曾经因为在他人的宿舍楼内看见彩虹而震动不已。
她曾经很多晚看见了令人动容的星月,暗自感动。
还有不久前的那个笑脸,从图书馆出来,看见这个天空都在笑的激动。
而这种感动,是人人都会有的吧。
是人人习惯性的收着的吧。
不太表现出来,因为人已经长大。
不太与人交流,因为常常难以表达。
kagaya,也是这样子的孩子吧。
他的感动,他的震惊,他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
于是他画出来。
多少年前,在vision看见kagaya的访问,就在那铅版的cg图前震撼了。
是那样的美,和星夜一样。
剩下的,其实都不用说了。
这部片子,你大概不会看到情节,但是你却从一开始就感动了。
因为大自然,总擅于通过它的浩瀚,赋予人这种渺小的震撼。
你也许会想那样茫茫的宇宙里面,是不是还有很多个地球,是不是某些个遥远的角落一样有着这样精彩的世界,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宇宙,比我们这个宇宙更加的巨大……也许不会。
或者你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想不到,仅仅剩无限奢叹。
宫泽贤治的作品从前并未接触,银河铁道之夜的故事的感觉是带着难以名状的忧伤和强烈的宗教意味。
充满想象力却忠实于客观的天文常识。
KAGAYA毕业于日本东京设计学院美术设计专业,91年就开始完全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属于CG先驱人物,《Fantastic Starry Night》是他的毕业作品,不仅获奖,发行的明信片也极为畅销,那些富有意境的轻盈细致的CG笔触,平面中光亮的透明感,轻易就让人掉进那个纯净美好,天衣无缝的梦幻世界。
除精美的想象力外,对星座的描画亦是极为准确。
插图可在KAGAYA 官网欣赏。
据说此片有四个版本,天文馆放映的是最高端的,全天周穹幕激光版,在sgi数字宇宙影院放映,片长38分钟。
效果迷人,别错过。
2007.10.1
需要疗伤的时候,我默默重读了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
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比《海的女儿》和《小王子》要伤感一万倍,为了纪念某个死去的朋友。
需要疗伤的时候,我转了四趟地铁和一班公交,几乎被晒成鱼干,跑到科学馆去看了加贺谷穰制作的同名动画。
偌大的环幕影院里,零零落落不超过五个人。
大家纷纷不约而同双脚抬起,搁在前面的椅座后背,然后整个都蜷起来,抬头看向头顶的星空。
没有一个人说话,或是发出感叹的声音,只是等到散场的时候,谁都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等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热泪盈眶的时候,再看他们,眼角泛着光亮。
我才明白,本质的眼泪,并非为了伤痛和感动流下,而是出于震撼,对自然和宇宙,对美的震撼。
后来我默默地,坐在科学馆的烈日下抽完一根烟,滴下的汗水好似刚刚跑完800米。
我却始终在想:有多久了,没有见过这样的星空?
我确实是见过的,在童年的某个夏夜,和父亲走在夜归的路上,猛然一抬头,哗地飞过一颗流星。
KAGAYA 出品。
本片为日本CG大师加贺谷穰(KAGAYA)2006年的穹幕CG动画,改编自日本文学大师宫泽贤治的同名童话原作《银河铁道之夜》。
“故事叙述一个贫苦而孤独的少年在梦中和好友乘坐火车畅游银河的故事,作者以其神妙之笔建构了一个繁华似锦的银河世界,美不胜收的景致下又隐含了一个悲哀孤独的情感世界。
”——佚名网上的资料显示,宫泽贤治先生(1896年8月27日-1933年9月21日)的作品很多被改编成动画片或电影,极大影响了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几代人。
包括他们的各种艺术创作,如松本零士的《银河铁道999》,藤子不二雄的《哆啦A梦》之《银河铁道之夜》,以及1996年,为纪念宫泽贤治诞辰100年,著名作曲家久石让(宫崎骏御用配乐大师)根据原著,创作了《银河铁道之夜》印象专辑。
宫泽贤治,在世间仅活了短暂的37年,生前默默不得志,死后却名声大噪,这种境遇,让我总是想到荷兰的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如果说《小王子》是属于温情的成人童话,那么,《银行铁道之夜》必然是属于伤感而肃穆的成人童话,其中借星象寄托的那份厚重与悲悯,即使是通过翻译过之后的中文,或者是KAGAYA笔下的色彩,都会被一波又一波的震撼。
我在朋友圈儿里写过这么一句——“那些站在时代巅峰的人永远仰望着更为璀璨的星空,而徘徊不前的人或许还在假装从容。
”星空永远是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将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在同一瞬间杂糅在一起。
无论是电影还是书,真的不是十几岁的年纪就能看明白的,没有对世界一定的认知,没有亲历过虚伪与真实,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舍与得,永远都无法体会一种叫“奢叹”的感觉。
我也曾和某个人说好有一天要在大草原上去看看头顶漫天的繁星,然而,有些人,一旦错过,就再也不在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曾在那一刻爱得深沉。
”
第一次遇到《银河铁道之夜》,是在百度上搜KAGAYA的图片时看到的CG作品,当时觉得还不错——然后没了。
第二次遇到《银河铁道之夜》,是在看动画《文学少女》的时侯。
通过《文学少女》,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一本书,而且对其有了一点兴趣。
第三次遇到《银河铁道之夜》,也就是这次,我看到的是一部动画CG纪录片,勉强算是接触到这部作品了。
花了一个小时看完,不过用了一个晚上去回忆。
老实说,这部片子的3DCG还不是很成熟,导致这一份唯美有了瑕疵。
但真正让我在意的是这一份想象,还有说不出的一些更深的东西——所以,在我脑内补完的景色,无疑只存在于天堂。
如果你习惯了喧嚣,可以看一看这部片子来“治愈”一下心灵。
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只有一列火车、一路美景,以及淡淡的忧伤。
我从字里行间里嗅到一丝忧伤、一种孤独,以及,一缕牺牲的壮烈。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对于其中的一些暗喻不甚明了——无妨,至少我已记住了这一路的美景。
期待与《银河铁道之夜》的第四次相遇。
这部非常不适合光污染风格
在北京天文馆看的38min 版本,球幕效果很棒,中间科普讲解太出戏。最惊艳的是开头夕阳下的火车以及结尾的镜头拉远以及银河星座图。总体三分,倒是真想看下原著。以及……天文馆里的那个大铁球完全是用来抢戏的吧啊喂~!就这铁球影响效果减半星,就这个天文馆版本来说,给三星
因为宣传片啥也没说而想去看原著到底讲了些啥-_-||
太美了
穹幕。。。看上去很美
画面五星,剧情一颗星。。。华丽丽的阿姨讲故事的科教片
6.5/10。作为在天文馆播放的影片,制作真的精良。画面和BGM如果和85版的剧情相结合的话会非常好。两作的天蝎之火都没到我的预期。(希望有国配,可以给孩子观看作科普)
有关铁路的动画俺都稀饭
挺絮絮叨叨的,与其说是动画更不如说是有声小说与CG场景的结合。镜头如果换成乔班尼的第一人称视角可能会好些
鲜明了画面 寡淡了剧情
名古屋水族馆看的。画面很美。
上天喽!
想起了在Maldives的深夜看到满天星辰的时光,那样闪耀的夜空,那样明亮的北斗七星,让一直对科幻太空无感的我也会发出“要是早几年看到一定会想要做一个天文学家吧”的感慨呢。音乐很美。
无心欣赏
并没有太看明白
kagaya出品——缓慢流动的美丽,绚烂却寂静···
配画面的有声小说,蛮漂亮的,但没有兴致看完。
球幕版美到窒息,不枉我多年执着。
为什么日语如此简单而美好,我们的中文却总是深沉而事故呢?……我只是喜欢这个童话
必须要有的一期一会震撼感动。要是能到天文馆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