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吉时

良辰吉時,Twisted Strings

主演:张艾嘉,李康生,杨祐宁,谢欣颖,薛仕凌,姚以缇,段钧豪,黄仲昆,吴大维,周采诗,颜毓麟,林哲熹,钟政均,白润音,陈妍霏,黄远,瑞玛·席丹,洪小铃,陈罗密欧,陈丽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2

《良辰吉时》剧照

《良辰吉时》剧情介绍

良辰吉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是国际名导侯孝贤首度监制剧集,《强尼凯克》金马提名最佳新导演黄熙打造奇幻又写实的黑色喜剧,金马影帝李康生领衔豪华阵容,更有金马影后张艾嘉友情演出,幕前幕后的含金量绝对让人大开眼界!太平市接连发生几起荒诞的死亡事件,包括老死、病死、自杀、他杀、意外或不详死因,这个地方围绕着一种诡异氛围,既虚幻又真实;但对吴月女而言,这里却有她一辈子的记忆与悲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反飙车行动西游之大话女儿国等待绽放核爆13秒步履沉重优雅女子赌博默示录3物竞天择聊斋新编之画皮新娘相棒第5季最后一班烽火姻缘公牛目视朱丽叶将军府来了个小厨娘之落难千金哈雷与戴维森隐私保险箱黑钱胜地第三季森林精灵当你向我走来无限正义绝杀招式国色天香比傻鹏的爸爸更傻的爸爸老爷保号北极雪傀儡门之惊天魔局意大利制造要听神明的话朝九晚六的热恋

《良辰吉时》长篇影评

 1 ) 良辰吉时第5集抄袭9号秘事第一季第三集

刚刚看到也是震惊,良辰吉时第5集故事框架完全照搬9号秘事,改了男女主角的职业和兴趣。

入室者由9号秘事的乞丐变成了良辰吉时的借钱阿姨。

但良辰吉时只抄了个框架没抄到精髓,9号秘事的结局更加惊悚反转。

9号秘事乞丐捡到钱包上门归还

良辰吉时变为阿姨捡到挂号证来归还

9号秘事男主喜欢写小说

良辰吉时女主变为喜欢跳舞

9号秘事乞丐忽悠男主认识著名作家查尔斯

良辰吉时阿姨忽悠女主认识著名舞蹈者

9号秘事乞丐无耻的留了下来

良辰吉时的阿姨也留了下来

删掉了电话留言

良辰吉时貌似抹掉了手机

男主失去联系和工作变颓废

女主也失去工作和联系变颓废

9号秘事的女友来劝说上班被拒

良辰吉时女主男友来劝说也被拒

9号秘事男主被吐槽不洗碗

良辰吉时女主也被吐槽不洗碗

9号秘事同事来查看状况

良辰吉时女主好友来查看状况类似情节相似有很多,良辰吉时基本没有大改的用同样的故事和框架在叙述,不过9号秘事的结局更加惊悚反转。

我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乞丐变潇洒之后的恐怖眼神

 2 ) 猴子

看一遍是不太够的,放一放可以再来回味。

很喜欢之前导演拍的《强尼凯克》,有了资源就追着看了。

这部剧最大的背景因素应该就是侯导监制,HBO出品,能看到相对松散的人物以及叙事,也能看到精悍的单集剧作结构。

在虚中讲实,架空的太平镇,上演着可能的各色人间故事。

在实中虚化,没有要讲特别具体的叙事结构,每一集里面或有较真实的行为逻辑,但总体人物是以比较松散的关系连接的。

一些桥段想起了科恩兄弟的无由,一些影像得出林奇的观感。

视觉风格统一,情绪到位。

摄影和布景营造的氛围极其充沛。

文文理发,子安在船舱分裂,氛围拉满。

李康生人物塑造得绝了啊,绝了。

整体的叙事形式很值得玩味,弥留之际的闪回一定是梦一般的,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一定是错位的,用相同面容诠释似是而非的角色,是很妙的体验。

经由月女之猴观察的在这七日之所见,是其一生流离之地经验闪回,是灵魂抽离之际,生命之河里翻涌的回声。

起初与终点,相顾而望,令人为之动容。

单个故事性稍强了一些些,没有林奇那么神鬼一体。

但做为一个合集,值得反复观看,不论一些个别镜头,还是整体分布,很侯孝贤。

 3 ) 《良辰吉时》镜头语言分析:有野心,但不够悬疑

单元剧+一条暗埋的主线剧情,是现今的悬疑电视剧乐此不疲的创作方式。

我能想到的良作,就有香港的《金霄大厦》,网飞的《骇人来电》,泰国的《禁忌女孩》……等等。

复仇,反转,各种草灰蛇线的伏笔自不必说,如果再加上一层对人性的洞察,以及黑色幽默的辛辣讽刺,更是锦上添花。

在这一方面,《良辰吉时》的剧作无非是十分优异的,这是它最大的优势。

在单元剧的体量限制下,每一集都尽量做到没有闲笔,线索缓缓铺陈,前后呼应,官方也亲自下场,为观众们做出剧情的解答。

可问题来了——明明线索铺天盖地,悬念埋得飞起,作为解谜者的我,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参与感?

我认为,其中原因正在于,在镜头语言上,导演没有想清楚什么类型,该采用什么手法。

《良辰吉时》中,镜头经常会被评价为文艺。

或许是受到了监制侯孝贤的影响,画面经常显得冷静而克制。

比如在第一集,总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的三兄妹,通常以半身中景的水平构图同框出现。

这种呈现出来的客观和疏离感,恰恰代表了兄妹之间关系的隔膜。

在剧情的反转出现前,我甚至觉得自己在看一部生活剧。

这种精巧的多层反转剧情,很容易让人想到著名的《9号秘事》系列。

不谈论剧本的优劣,如果分析9号秘事的悬疑镜头语言,无疑十分有参考价值。

以人物和景深的安排为例,水平的构图在构建人物关系的悬疑感上是天然缺陷的。

第二集中,当两个明明有恩怨的人同坐在一辆车中,聊的还是和复仇息息相关的事情。

这一段的镜头使用了在车窗外的近景切换——

作为文本上最重要的一个伏笔,如果说女主的眼神还勉强算是线索(演技所限,实在是非常微弱),那可以说这一段的镜头完全没有帮助。

相似的,我找到了9号秘事中的一段车戏——光看图就能感觉到,两个主角之间埋藏着许多秘密。

S05E06对比就可以看出,镜头的纵深感,可以说是《良辰吉时》最大的缺陷。

水平的构图刻画了疏离,却失去了对抗的张力。

第二集的高潮情节,理应是墓碑前的复仇,但是两个演员的表现(特别是女方,不好意思),真的很像是偶像剧里面的小打小闹……说实话,我看不出来王思纯有多恨洪允龙。

再来看9号秘事S03E03,著名的字谜案。

同样是复仇,占优势的一方总采用站立的姿势,高傲地俯视着劣势一方,且三个演员的站位就在权力的角逐中不断变化着,同时镜头缓缓地推近,仿佛被复仇的那一方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不断缩短的距离,让观众也能感受到那种复仇的快感。

顺便,关于qj的复仇,《禁忌女孩》也有涉及。

镜头很少在视线平位,而是为了凸显复仇的快感,几乎都在画面里占据上风,而被复仇的对象则是仓皇地缩在角落里。

为了营造悬疑感,镜头的运动通常采用推的方式,慢慢地逼近画面中央的角色。

最新的第四集,我觉得在此方面是相对成功的。

但无独有偶,关于家中藏匿着一个隐形人,9号秘事也有参考。

下面是对话中第一次透露出人物关系时的布景和机位。

E04: “我之前没见过你诶?

S04E04:失踪的清洁工去哪儿了呢?

监禁其实是一件非常体现出权力关系的事,不然的话,被监禁六年的女孩也不会对后爸产生那么强烈的恨意。

但遗憾的是,镜头语言的塑造上,从未体现出两位家长凌驾于这个孩子自由之上的畸形权力。

可以看出导演试图通过打光,玩偶,纱帐等道具营造诡异氛围了

仍是S04E04:不用展现被监禁的对象,然而就有了压迫感当然,写到这里,笔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踩一捧一,而是通过对镜头语言的分析,总结我自己对影视作品悬疑感塑造的手法。

回到文章开头所说的,我认为《良辰吉时》的文本并不差,只是在表达手法上,一贯走了当代台湾文艺片喜欢的,微带一丝意犹未尽的路线(《血观音》,《阳光普照》都可以算是这一类)然而,在120分钟的体量内,观众能够享受那种语焉不详的缓慢铺陈,甚至做出自己的解读;但在单元剧的40分钟内,尤其是观众期待着精巧的反转时,这种创作手法就出现了水土不服。

所谓的文艺氛围和悬疑感的冲突,就愈发明显地被突出了。

加上许多演员不够精准的表演,以至于文本的谜题根本没有被好好发挥出来。

 4 ) 一部纯粹的黑色幽默影像集。 --- “不懂如何,抵达平安。”

《I promise》- 范晓萱又一次用最新潮的声音制作在片头就让人感到缓入迷境,正如歌词一样“不懂如何,抵达平安。

” 配上吴月女的猴子怪异的行为画面,整个氛围感铺垫十足。

(最开始听到前奏以为是林强老师的纯电子乐)所以在片头那么短短的1分钟里,就告诉了我们,这是一部有着独特审美,且真的不打算迎合大众,就肯定一帮纯粹的电影人做自己喜欢的影像工作,讲讲他们都感着兴趣的故事,就这样。

(真的不要太很在意平台的评分,其实往往7-8之前的很多影像在某些部分上才是最具影像创作力的。

)当然,只要是一个合格的电影爱好者,在没有看影片之前,听到说有一部剧集是侯孝贤导演总体监制,廖庆松指导剪辑、姚宏易指导摄影,那些一直跟随侯孝贤团队都有参与,还加上了演员张艾嘉,以及长期出演艺术电影的李康生,你会不想去看吗?

他们可是台湾电影全盛时期的最强创作者,这种班底,我想无论如何,好奇心都会驱使我们都要去看吧。

很多看到介绍,或者听说的朋友,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恐惧片。

不,这是一部纯粹的黑色幽默影像集,故事设计非常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虽然在反转设计上都会有一定的套路,但胜在全片都在氛围之中的画面,让套路也显得就是一种讽刺。

我很喜欢片中很多的“无意识”的创作,虽然这样的安排会让观众产生明明要看懂了,却又没看懂的云里雾里,但恰恰也是这样的创作理念,让《良辰吉时》仿佛在自己表达“不懂如何,抵达平安。

”,无论是生前人,还是死后魂,生死虚实本就是混沌霎那之时而已。

我并不打算剧透任何情节和故事,即便说了,看不懂的依然看不懂。

很多人也因为看不明白,所以给影像打了低分。

他们对待影像的审美习惯是:你得给我说个故事是有原因的,是有过程的,当然是必须有结果的。

我想对这样的审美习惯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影像作品应该更多是自由,没有框架的东西。

真的不应该被现实社会的框框条条束缚住,吴月女的猴子一定要有角色意义,才能立足于影像之中吗?

没看到结局,我也不知道团队在如何安排,但对于这只猴子从一开始就给我们的感受,不就来得真真切切?

一种说不准的怪异,毛骨未悚然,但心间已起警惕。

那这种感受,以及全片给出来的感受就比原因、过程、结果,来得更加重要,来得更加有意义。

哈,最后说一句,我真的以为老王乐队是只内地乐队,笑。

 5 ) 一些想法与对故事框架的猜测

有了点头绪,兴冲冲地来记录一下。

写的还有点乱,希望多刷几次能再理理清楚。

先说结论,我猜编剧想讲的是一个关于因果/业力、现世报/转世报的群像纠葛故事。

小猴作为一只牵线木偶,每每出现在故事的关键时刻(包括片头),总带着似有还无的无奈与哀伤。

片中的人物也在某些时刻表现出了木偶化的细节动作,如:1. 小叮当叔叔在保安亭吃薯條時,五官、头部的微妙抖动与木偶的肢体动作一模一样(P.S.这一段着实让我毛骨悚然,杨祐宁演的太好了!

)后来在街上充当人形广告牌时还跳起了大跨舞步,让我联想到locking的经典动作。

locking也称为“锁舞”,着重在于关节的突显与锁定,与木偶何其相似……2. 子安在天井创作的舞蹈,表现的是绳索的束缚与挣脱。

3. 医院逃跑的男孩、月女,则是直接呈现了一段踢踏舞的戏。

我认为这些都昭示着这个故事里的人物无一不像木偶小猴,受着某种牵引走向结局。

那牵线之人,或许便是冥冥中的因果业力。

———·———·———·———·———·看第一二集的时候着实是懵的。

努力抓住一些看似有关联的线索,用以往的平行时空/多重人格等的思路去代入,却总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在观影过程中,我个人感觉逐渐抓到了方向的几个关键线索分别是:1. 第三集,小叮当叔叔刘长坤在保安亭吃薯条时,突然出现的木偶化的细节动作。

以及片尾男孩跳起的踢踏舞。

——开始思考,故事人物与木偶小猴的关联是什么?

2.第五集,子安在车站给小玉车费。

台词为“50块”,画面是子安递过去了一张纸币。

第五集截图注意:现在新台币50块早就是铜板了,这里出现了纸币必然是在暗示时间!

让朋友给我拍的古早50元纸币(当下因为自己发现的魔鬼细节开心坏了,不过后面谢欣颖饰演年轻时的张艾嘉其实就表达了这个事情,唉….本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总之,开始思考时间的对位,每个故事发生的年代或许都不同!

某个故事或许与另一个互为前因后果!

3.豆友提出的,第四集的文文很可能是第一集唐念生的母亲。

——這是一個重大突破,由此可以用转世的观点来重新解读。

———·———·———·———·———·大胆猜测是这样:文文对锺日勇先下手为强后离开了金纸店,没有身份的她该如何维生?

从娼是概率颇大的选择。

第六集中有一幕是郭伯响与月女在发生关系,那么,郭伯响可能在另一次光顾的是文文,于是有了唐念生这个儿子。

妙的是,「唐念生」却是「锺日勇」的转世。

在因果的论调中,父母与子女互为亏欠关系,文文毁了金纸店,不管锺日勇是否逃过一劫,她终究是欠了他的。

当然也可以说,锺日勇对文文产生了邪念,其中也有业缘需要偿还。

究竟是谁欠了谁的,早已复杂难辨。

本集的最后一幕,文文提了两颗榴莲,对锺日勇说「从此谁也不欠谁」,画面一转,是木偶小猴挂在绳子上轻轻摇晃着。

小猴应该是在想,这如何能还的清呢?

———·———·———·———·———·这么想通了以后,其他人的故事也可以加入进来。

例如:「王思洁」、「王思纯」)与「吳月女」互为“转世”(也有可能是现世,重点在于表达:一人的存在是为了还另一人欠下的债。

)王思纯多年前被x侵而死,其妹回来找洪允龙复仇。

当然,最后我们知道了罪魁祸首其实是喝挂了的洪父。

某种程度上,王思洁亏欠了洪允龙,于是后来吴月女真真切切地被洪允龙所负。

但最后月女又误杀了他,或许是还了王思纯的债。

再例如:洪父对于王思纯,虽是无意,却也确实造成了伤害,最终罪名却稀里糊涂被儿子顶了。

于是在第六集的故事中,他被儿子毒死。

再再例如:周采诗饰演的娼纪姓洪,或许就是第二集的洪允心?

她与谢欣颖的月女处于同个时代,郭伯响是她的顾客。

「郭欣怡」作为她的转世,却成为了郭伯响的女儿。

关于她的故事似乎并没有展开太多,但有一句关于郭欣怡的描述是“当年逃婚后不知为何再也没有成家”,背后的前因后果观者可以展开联想……此处应有再再再例如,等理清楚了再补充…———·———·———·———·———·感觉时间会是关键的线索,关系到哪些事情发生在前?

最早种下的业缘是什么?

二刷的时候打算重点注意这方面的细节。

不过,也可能不重要。

恩恩怨怨缠绕在一起,早就说不清了。

好想看看编剧的人物关系图,如此错综复杂的网络……实在是太强大了!

 6 ) 专访黄熙导演:《良辰吉时》是剧集与电影的一次融合创作冒险

新台剧复兴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我们与恶的距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等写实剧在台湾的大火为风向标,台剧开始摆脱以往恋爱偶像剧的枷锁,转而进行“写实向”的改革。

之后《俗女养成记》《华灯初上》等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议题的“现实主义”剧的涌现,新台剧来势汹汹,在中国大陆也引起广泛关注。

新冠疫情爆发后的这三年,多数台湾艺人回到台湾,加上电影产业的不景气,包括郑芬芬、杨雅喆、连奕琦等电影导演也转向剧集制作,电影导演们不但带来了作为创作者的个人表达,还将电影制作方式与标准带到剧集制作中。

同时,以Netflix、HBO等为代表的流媒体的崛起颠覆了台湾电视剧的整体生态,网络剧集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多种原因的集聚与裂变,让我们欣喜看到,近些年以《想见你》《天桥上的魔术师》为代表的新台剧在题材选择、叙事手法变得更加多元,整体的制作水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新台剧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不断给华语观众带来惊喜。

2022年3月18日,《华灯初上》第三季落幕,吊了观众4个月胃口的凶手终于在倒数第二集亮明身份,多线交叉的叙事、时代质感以及对个体人物的内心关切聚合成这部华语悬疑剧的代表作。

同月27日,由侯孝贤监制、黄熙编剧导演、与HBO合作的《良辰吉时》在流媒体CATCHPLAY+以及HBO上线,引发华人世界的集体瞩目:国际名导首次坐镇剧集,知名电影人黄文英、姚宏易、廖庆松等分别担任艺术总监、摄影指导、剪辑指导,许志远和林强担任配乐,张艾嘉、李康生、谢欣颖、杨祐宁、姚以缇、段钧豪、薛仕凌等一批台湾资深演员和新锐力量出演,阵容豪华到让影迷们大呼过瘾。

担任此剧编剧和导演的是黄熙,作为侯孝贤的弟子,之前曾凭借《强尼·凯克》入围过金马影展最佳新导演。

《良辰吉时》一共7集,目前在已上线5集。

前5集故事各自独立,除却吴月女(张艾嘉饰)和她手里的木偶猴外,观众猜不到这几个故事的其他关联。

剧中演员如段钧豪、姚以缇、谢欣颖等在不同集里演的人物名字、身份也各不相同,更是把观众搞得有些困惑。

4月17日在第五集上线的同一天,该剧集在金马奇幻影展作为闭幕片,在大银幕上一次性播出5、6、7集大结局,现场两个厅的观众可谓是“幸运儿”,能够提前看完全部内容,不需要再苦等一礼拜。

更重要的是看完第七集,随着剧情发展,前面积攒六集的谜团铺垫都将慢慢解开。

原来该剧集讲的是一个苦命女人吴月女在弥留之际想起她生命中的过往,那些与她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人:她在年轻的时候遇见一个不负责任的情人,跟他私奔,生了一个孩子,被迫去做公娼,后来因为失手打死了情人,在邻居礼仪师的帮助下,将尸体抛在海里。

后来她和礼仪师在一起,好不容易等到晚年雨过天晴,又因为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性命。

谢欣颖饰演年轻时期的吴月女,张艾嘉饰演年长时期的吴月女,二人在剧集最末有一段对话,令人动容,是全剧情绪最浓之处。

如此看来,该剧第一集讲的是礼仪师唐念生(李康生饰)——吴月女爱人的故事;第二集讲的是吴月女情人——洪允龙(薛仕凌饰)的故事;第三集讲的是落魄红顶艺人(杨祐宁饰)的故事,他曾目睹吴月女和唐念生在海边抛尸;第四集则是文文(陈妍霏饰)的故事,由于她横穿马路,造成了吴月女和儿子阿翔的死亡;第五集是子安(姚以缇饰)的故事,她是吴月女的闺蜜/姐妹;第六集是吴月女儿子阿翔(黄远饰),在一次收大体的过程中的离奇故事。

由于这些部分都是吴月女在弥留之际的回忆,因此难免会有模糊和不合逻辑之处。

人物的面孔可能也模糊不清,恰如人在做梦的时候,感觉梦境是清晰的,但人物和事件难免有会逻辑上的错乱。

这种创作手法,对于传统的电视剧观众来说,有着一定的观看门槛,会常常感觉剧情交待不清,人物行为动机不明,难以像观看传统电视剧一样,找到一条脉络清晰的叙事线索。

但这些状况其实黄熙及团队之前也有考虑到。

好在流媒体时代,影迷向的观众给了很好的解读分析,他们追完每一集后都会在网络平台进行讨论。

同时大多数观众也表示正是侯导团队电影级制作的加持,使得《良辰吉时》这部剧质感满满,在观感上相对于传统电视剧更倾向于电影影像的质感。

事实上,我也倾向将《良辰吉时》看成是一部长达3个多小时悬疑感强、情绪浓烈的电影,要看到最后的部分,才能解开谜团,同时剧情本身又能带给观众丰富的情感体验跟思考。

黄豆豆:我挺喜欢你的第一部长片《强尼·凯克》。

我也在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没想到是一部剧集。

是不是《强尼·凯克》结束之后你都在做这个剧本的创作?

当时是准备拍成电影长片吗?

黄熙:《强尼·凯克》之后我创作了两部电影长片剧本,《良辰吉时》是由其中一个发展而来。

黄豆豆:那后来怎么会改成剧集的创作呢?

黄熙:其实《良辰吉时》一开始不是我最放在心上的故事。

当时两个故事,一个关于“生”,一个“死”。

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所以这边(《良辰吉时》)就写了死亡。

有时候“生”写不下去就写写“死”。

所以《良辰吉时》一开始更沉重一点,文本也更暗黑。

但它其实还是从一个长片故事开始的,只是因为我自己蛮爱看影集的,有天又刚好想到“猴子顺口溜”,就觉得如果是长片做成影集也蛮有趣的。

其实开始时比较像一个很大的故事,然后一条一条出去的支线,先写了六集。

写完六个独立的小故事后就想,毕竟电影长片先写的,对于主人公吴月女还真的挺有感情的,还是想讲讲这个女人,于是写了第七集,回到吴月女身上,又重新修改了前六集。

黄豆豆:所以在一开始的框架里并没有把第七集的部分提前构思好。

黄熙:对。

其实是先写了几个小故事,一开始我们有做一些田调,了解到很多关于华人殡葬文化的习俗,也采访了很多殡葬业者听到了不少相关故事,现实比故事更荒诞更具人情。

这些民俗文化跟真实故事都蛮有趣的,因为它们本身故事性就很强。

所以才会想说,如果是类似寓言的小故事,做成短的影集的会是什么样子。

于是就写了六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再融入吴月女的故事。

最开始是很简单的想法,也没有觉得它会这么快被制作、拍摄出来。

黄豆豆:因为写了七集,所以才用“一个礼拜七天”这样的构思把它串起来。

黄熙:对,后来资方从发行上觉得一个礼拜的概念挺好的。

因为按照顺口溜是念到星期十猴子死掉。

我最开始想,猴子第十天死的话,就可以写九集。

但后来资方觉得一个礼拜正好是一个时间单位的循环,后来就做成了七集。

黄豆豆:你刚才提到的关于猴子的顺口溜,这个应该是台湾地区比较熟悉的,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过。

黄熙:我本来以为猴子顺口溜是广为人知的,后来问了身边朋友,才发现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地区性的东西。

我们后来做一些调研,发现了一种共同性,就是大家都会听过类似童谣,小时候没多想或者觉得挺有趣,但是长大之后就发现挺黑暗的,即便是《两只老虎》也是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眼睛,就觉得怎么会让小朋友唱这种东西。

但因为剧本已经写完,故事已经和猴子关联比较紧密,所以我们就没有再换成大家更熟悉的童谣。

黄豆豆:对。

所以我本来看第一集,看到那个猴子的时候,我还有一种看《红衣小女孩》的感觉,以为会是个恐怖片。

黄熙:可能大家一开始会以为是恐怖片,或者带一些悬疑。

但看到后面会发现其实有些感人有些温暖的存在。

黄豆豆:其实整个剧到最后一集的时候,才把前面的一些谜团揭开。

如果把这部电视剧想象成一个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觉得是一个很精彩的悬疑片。

我看到第七集后,再反过头来琢磨前面的一些人物和细节,觉得挺精彩的,有一种兴奋感。

《良辰吉时》不像传统电视剧,你们当初在制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种叙事手法和构思对普通观众来讲门槛太高。

黄熙:我创作时还好。

从文本到完成片子,中间发生许多次的再创作,演员、主创团队对文本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一直在发展。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封闭的创作。

这也是受侯导的影响,包括长期在侯导身边的团队也好,演员也好,我自己也好,其实创作上都很开放的,我们都很兴奋。

这次的拍摄时间加上休假只有五十二天(本剧去年4月21日杀青,大结局上线前3天是杀青一周年),而且每集故事相对独立,每集影像风格、叙事节奏又都不同,所以就变成我们要跟主创跟二十几位演员一起去准备去想办法。

很多事情它都发生得非常快速,所有的建议和火花在很短的时间内要碰撞跟尝试。

大家都挺亢奋的,大家也没有在纠结它需要更像影集还是更像电影,就是按照适合每个故事的呈现方式,按照熟悉的工作方式来拍。

当然这次也很幸运,因为都是熟悉彼此的同事与前輩,工作起来特别有默契,大家也不会说不愿意或者害怕丢一些新东西来尝试。

所以我们在现场的时候,即使已经围读过本,很多演员突然想到一个灵感,他会询问能不能这样试试,然后就变成了大家一起在创作,很多集数都因此变得跟最初剧本有所不同,更加动人。

所以《良辰吉时》出来后,我觉得是个很有趣的作品。

我相信《良辰吉时》的观看门槛是有的,也不能说是观看门槛,这样说也不合适,只能说这部影集不是特别大众向,对于有些人来说很喜欢,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是他爱看的。

包括剧本上的设计是有做反转,每个小故事至少都有一个反转。

那时的想法是不要花太长的篇幅去讲一个故事,所以不会有太多的铺垫跟解释,因此观看上可能会有点挑战观众的习惯。

因为一般集数比较长的影集,它会有较长的时间让观众慢慢进入、熟悉人物,再慢慢有一些事件发生。

可是我们的一集里有较多的事件发生,所以观众观看的时候会辛苦一点。

黄豆豆:目前你听到周围人或者一些观众的反馈怎么样?

有没有出乎你的意料?

黄熙:我觉得有。

我本来想象接受的观众群会更少,我不太用社群网络,但听到别人传来的一些影评甚至是网友的分析解读还蛮感动的,因为他们看的真的非常非常细。

我也会把这些分享给主创团队,因为有很多的确是主创团队在拍摄时候的小巧思,很高兴有被看到。

而且有更多的内容是观众自己解读出来的,这部分我自己是非常惊喜,比如说我会想观众怎么可以看到更远的东西,那是我都还来不及看、来不及构思的东西。

黄豆豆:是的,我周围喜欢这个剧的人会认为这个电视剧非常特别、电影感很强,包括还没更完就有一种边追边等待最后结果的感觉。

另外一些人是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没太看懂,这些人会认为是不是等到了后面几集就会有解释。

那我看完全集后就想探讨一下最后一集跟前面几集的逻辑关系。

你刚才也说到了最后一集是最后才创作的,要把这几集用吴月女串起来,那么第一集是不是就是讲吴月女爱人的故事,第二集我有一点没有特别看懂,就是说薛仕凌演的这个角色跟吴月女的情人都叫洪允龙,他是同一个人吗?

黄熙:他们是同一个人。

其实看到第七集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前六集里面出现的一些人物和吴月女之间的关系,但是仅仅止于那个关系而已,并没有想做悬疑反转那种,重点还是在人物跟情感上,希望这种带悬念的手法,能让观众更加关心吴月女这个平时不会被人关注的女人,可能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观众是有趣的,对于有些观众可能是有些“上当”了(笑)。

吴月女年轻的时候跟洪允龙一起私奔但没什么好结果,等于前面的剧情内容都更象是吴月女的一种投射,是一些因为她而衍生出来的故事。

比如第一集说我们讲的是唐念生的故事,可到底这故事是真是假,我觉得都可以讨论,我也没把故事写死。

在剧中人跟人的关系是真的,但是事件就有真有假,事件的真假也在于你怎么看,怎么去相信,怎么去理解。

这个部分可能就是所谓的观看门槛吧,也应该是观众觉得在观看的时候比较痛苦的地方。

黄豆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太平市”,但其实里面写的很多事情在我看来都是现实的一种写照,那你取名“太平市”有没有一定的反讽意味?

黄熙:开始写的时候没有,但是拍完了之后发现还挺讽刺的,因为当初写“太平”这个名字当然跟“太平间”是有一点呼应。

我觉得看到第七集后,我相信有些观众比较可以理解到底整个“良辰吉时”在说什么。

除了前面一到六集我们尝试讲述的一些悬疑感、值得推敲的情节、甚至娱乐感之外,我觉得最后还是回到人本身,或吴月女本身,或者我们每一个人本身,最后还是讲你自己是谁、你自己的存在、你自己的生命。

最终还是在祈求一个生命对于平安与太平的向往与追求。

所以我觉得“太平”它最开始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出来后竟有那个效果,跟黑色幽默呼应也是挺好的。

黄豆豆:当初是怎么考虑会出现像段钧豪、姚以缇、周采诗这些演员演这么多不同的角色?

黄熙:最开始考虑制作时,就发现每集故事不同人物不同,对于演员的数量是极大的要求,有些集数的角色戏份虽然不多,但也都是很重要的。

当时跟制片人还有选角指导讨论时,大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同一演员出演不同角色会如何呢?

当然这如果只是从制作层面的退而求其次是不会这么做的,我们想的更多的还是一个创作上的事情。

其实整个故事在创作设计时很明确是讲,吴月女人生弥留之际,她去回忆一些故人。

因为你知道人在做梦或人生弥留之际的时候会想起的人,不是逻辑性的,甚至不是特别准确的。

就比如说你以为记得这个人,但是在你回忆当中,他可能面貌已经模糊了。

或者回忆一件事时,只是把认识的人的脸放进去,而事情中真实的人的具体身份已经不得而知了。

有天团队里有人说了自己一个解读,说的是第二集,洪允龙做了错事,有一个叫王思洁的很勇敢的女生向洪允龙复仇。

吴月女是一个受害者,是一个被洪允龙伤害的人,她只是最后一次因为忍不住而意外把洪允龙弄死,但吴月女在整个过程中对洪允龙的反抗是不如王思洁的。

那投射到星期二的故事当中,王思洁就变成小吴月女的长相,所以王思洁的那张脸其实就是小吴月女的脸。

而在实际帮助小吴月女的姐妹,就是子安(姚以缇饰)的脸和洪姐(周采诗饰)的脸,她们是现实中吴月女身边的人。

这部分隐喻不是剧本可以完成的,而是大家创作时碰撞出来的。

当时演员规划跟排期是很复杂的,但确实团队有放一些小小的巧思在里面,然后有观众会读解到这些东西,就很令人高兴。

我们所有的东西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逻辑或者说是完全理性的安排,更多是一个情感上的逻辑或吴月女弥留之际她的一个逻辑,再以此来安排七集的故事架构和演员出演。

黄豆豆:对的,我觉得这个的确是需要解释,不然观众观看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困扰。

黄熙:是,创作时有这样的预感,也做了一些调整,但整体这个剧会有这样的接受门槛吧。

但没办法,这是这次的尝试,也许下次会拍的又不一样了。

我们当时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并且想做些跟以往不同的尝试,同时流媒体平台播放也多了些宽容度,我们就试试看。

这个故事可能不是面向最广泛的观众,可能会更影迷向一些,或者更讨平时看这类题材的观众喜欢,他们可能会在观看的时候觉得有趣一些。

但是,对于平时不是爱看这种的观众看上去会难接受一些,这个我们自己是有一些预判。

我们只能在拍摄和讲故事的时候去想清楚怎么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做得好一点,以及在上线时,会有一些互动、导读方向的东西。

或者说,如果想要保守想要更广泛的观众,可能选择“死亡”这个议题就不适合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死亡”是一个值得被讨论的内容。

黄豆豆:所以看完这个戏,我觉得它比起我们看的那些传统的家长里短、甜蜜偶像的电视剧,的确沉重很多,刚才黄熙导演说到的关于“死亡”的这个议题,我真的觉得好沉重。

当时你怎么会对这个议题或主题有思考呢?

黄熙:可能是因为那时正好在写另外一个讲生命的故事吧,那与它对照的就是死亡这个议题。

所以《良辰吉时》在呈现形式上我也尽量让这个沉重感淡一点点,采用一种比较黑色幽默的方式,除了第七集稍微写实一些。

在剧中的很多的表演其实很不写实、很怪异,所有演员的状态也都比较夸张。

他们表演起来就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般的偶像剧或者家庭剧的写实表演方式。

那时有跟演员聊说可以有一点点的舞台感、剧场感的表演,包括很多情节处理时,演员的情绪演绎方式不是很理所应当的一种表现。

我觉得这些方式都是在让整个剧不是在一种严肃的态度里探讨死亡这个主题。

死亡它的确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但我们不太想去一直讲述它,因为那个压力的确是颇大的。

但是,因为死亡的存在,反而会让你去思考很多其他的东西。

所以,其实我们希望大家想的是,你活着的时候到底是个什么状态,你希望你活着的时候到底要做什么,通过死亡来反思,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自己的生命,或者是当你碰到一些你觉得很荒谬的事情时,你怎么去把这个日子再过好一点。

我觉得我们不是平铺直述地去讲活着的时候的事情,而是透过死亡去讲活着的时候的事情。

黄豆豆:对,之前像电影《父后七日》、《孤味》,其实也都在讲死亡,但也是用比较黑色幽默的手法。

《良辰吉时》最后一场戏,谢欣颖和张艾嘉相遇,我觉得特别感人,我觉得这是整个剧的灵魂,就是怎么跟年轻的自己,或者说年轻的跟未来的、老的、死亡的自己相遇的话,会思考怎么样活得更有价值。

当初是怎么设计的这场戏?

黄熙:因为每集都有人物会回到“帆城”,那是张姐饰演的吴月女所在的地方,是她弥留的一个空间。

第七集的部分,有跟张姐讨论,那第七集是谁要跟她在帆城?

是所有人都再进来帆城,还是比如洪允龙回来呢?

那时候我们也是有思考挣扎过,后来就突然灵光一闪,感觉说好像她跟她自己,如果跟年轻的吴月女一起回到帆城的话,也是一种自我和解吧。

我觉得人到最后那一刻,也就只剩下自己了。

所以我就写了她跟年轻的自己相遇了。

那场戏拍摄时我发现大家非常投入,我有吓一跳,我很少写这么煽情的东西,我写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点却步。

拍摄时我坐在监视器后面看,拍完一条后就发现现场氛围不太对。

我们剧组是本来就挺安静的剧组,因此拍摄现场都是很安静的,但是那场特别安静。

第一条拍完后,我发现有点不太对劲,大家情绪特别重,两位演员也好,然后包括姚宏易导演,那时候连我们的推轨师都哭了。

技术组都是一帮硬汉,就感觉怎么每个人眼眶都有点怪怪的,因为他们更接近张姐跟谢欣颖的位置,我到那一刻才发现,好像这一场有些不一样了。

当下是感动的,我自己看了也被两位演员完全打动。

因为我当时写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鼻酸的感觉如此强烈。

黄豆豆:那在前面六集里,你个人有比较偏爱哪几个故事?

黄熙:我个人的话,其实还蛮喜欢第一集的……这样讲会不会代表其他的不喜欢?

(笑)到第五集的时候,制作层面和团队拍摄的整个状态都比较顺。

第五集有两位演员是新加坡演员,那时他们必须隔离出来才能拍摄,所以读本会是线上,前面接触也很少。

一开始有担心,包括定妆也都很赶,结果第五集拍得很顺。

而且两位演员也注入了很多变化。

黄豆豆:第五集的陈罗密欧故意用了一种夸张的表演风格。

黄熙:对,陈罗密欧很夸张,他用了很奇怪的演绎方式,也是我们现场才讨论出来的。

他完全是用舞台剧,或者是早期的台湾连续剧的一种表演方式。

第五集整个都困在船上拍摄,空间非常小,但是出来效果还不错。

到第六集,想说礼拜六嘛,就轻松一点,我们找了《强尼·凯克》的演员回来,然后这一集写的是无厘头的故事。

小时候看很多综艺节目的搞笑短剧,很夸张以及莫名其妙的打闹,所以这些演员们在里面几乎跟《强尼·凯克》是完全不一样的样貌,包括我们故意把瑞玛席丹搞得很不一样,来了两天角色就死了,在情节上反而是段钧豪跟唐治平多一些。

就我个人觉得还挺有趣的。

我们团队内部也常会问这个问题,好奇团队的人会更喜欢的哪一集,而且很妙的是,大家的答案其实都不太一样。

黄豆豆: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是第一集,即便看完全剧再回过头去,我也会觉得第一集的反转和想法好有意思。

而且里头李康生和吴大维的表演方法的冲撞,我都觉得非常有趣和黑色幽默。

黄熙:这个题材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沉重,而且要尝试讲述它还蛮挑战的。

其实一直以来,怎么讲关于死亡的议题,我们有比较小心翼翼地想。

但思路一直是不想做得沉重,因为本身华语观众就不太看或者讨论这样的话题,还拍得特别沉重,就容易让观众排斥。

所以我们就想用黑色幽默来冲淡一下,也想有情感上的温暖可以放里面。

第一集拍摄时康哥(李康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惊喜,他的表演节奏、方式和他带来一种喜剧方式,在现场也是很好笑的。

我们本来在殡仪馆的一个废弃的停尸间里面搭的景,刚开始时大家压力很大,因为还是会怕,很少有人晚上会在那里。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康哥和大维哥一来,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很妙,两种不同表演方式的演员凑到一起,带出了一种氛围。

我们是先拍第一集的,所以也很感谢这个缘分,我们后面几乎就延续第一集的调性,基本上是康哥帮我们定了黑色幽默的呈现方式。

第七集,康哥跟谢欣颖擦指甲油那一场戏,是我自己很喜欢的,虽然那场看不太出来,但现场真的蛮好笑的。

黄豆豆:所以我觉得整个剧的选角很厉害。

黄熙:对,非常感谢演员们愿意加入,以及制片人和选角指导非常细腻的对演员们与角色的评估。

黄豆豆:我还蛮好奇的,你以前在侯导的剧组实习过是吗?

后来再去美国学电影,然后回到台湾之后再来到侯导这边来工作,是这样的吗?

黄熙:没有,我先去念书,念书的中间去实习,参与了《南国再见,南国》。

然后毕业再回来,在侯导公司,也参与了《刺客聂隐娘》。

黄豆豆:作为年轻导演,你在侯导、黄文英、姚宏易、廖庆松等这些老师面前,会不会有压力呢?

黄熙:当然有啊(哈哈)。

这一次侯导、文英老师、廖老师、姚哥,我觉得他们都比较像是老师。

我们会先把想法拿出来,给到每个部门的老师,大家再做一些讨论。

我觉得侯导的团队,不管是文英老师、廖老师或者是姚哥,真的都是蛮开放的,让我们去做很多的尝试。

当然你得有想法,得清楚告诉他们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觉得他们在知道想法是什么的时侯,他们其实不太干预,也不会说你这个不好,那个不行,反倒是给很大空间去尝试。

先做出来看是什么样子,所以我觉得侯导团队有一个很特别的点,就是会勇于去尝试很多东西。

或许这些老师也知道这个剧观影门槛会有些高,但是他们不会来直接地阻止你。

反倒是会比较在意你到底有没有更创新的东西,你有没有去做很多的尝试。

而且我们最开始讨论的时侯就一直想说打造一个虚构、但很多细节上写实的一个空间,太平市是一整套的系统,有服装、钱币、地名、指示牌、报纸,所有影集出现的道具我们都完整设计出来了一套。

同时这个戏又要是虚的,又要是实的,其实很难,在画面中怎么去实现,在声音中怎么去实现,然后配乐又怎么去做。

这里面其实有好多很不容易达到的效果,也有赖于几位前辈们的帮忙跟过程中的鼓励,才得以实现。

黄豆豆:这个剧集里头的配乐是怎么样的一个创作情况?

黄熙:配乐是蛮有趣的部分,我们会先设定一个整体的基调,同时又每集配乐都不同。

只能根据整体基调,再根据每一集的音乐点细化。

哪个部分该突显或收敛,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都很难以拿捏,因此配乐老师在创作过程中也很挑战自己,有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音乐在具体使用中却不合适,有时发现反其道而行之的效果更好。

所以这次会比较辛苦,老师大概创作了不少于一百首曲子(笑)。

另外一点,其实所有配乐和歌曲的部分也是我们想传达的信息,例如片头曲、片尾曲,是剔除所有表现形式后,很贴近我们创作理念的核心内容与价值所在。

黄豆豆:对,你们的团队真的是阵容豪华(笑)。

黄熙:这归功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开始我们就想说做一个有趣的、不一样的东西。

所有的团队和成员都投入在这一个作品上,除去做好本职工作外,大家也会提出很多新奇的点子。

像配乐的制作,早在剧本写作和现场拍摄阶段就已提前介入,我会定期跟他分享创作和剧组的进度,他也会到拍摄现场听环境音再制作。

对大家来说,《良辰吉时》算是一种互相激励吧,我观察到连姚宏易老师和许志远老师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初期都还在琢磨,我觉得大家开始都一直在琢磨“太平市”到底是什么,如何处理等等。

不过一旦深入后,就会发现老师们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与探索,像姚宏易老师有时候会对剧情有突发奇想,那我们两个人就会在摄影机旁很小声的讨论,我就现场改剧本,所以是一个很有趣的创作过程。

黄豆豆:大家也觉得这是一个新尝试。

黄熙:每一个环节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找片头曲的时候,我们先放偶戏,然后用很多音乐搭配,发现都不行,我们的选角指导就提议用范晓萱的《I Promise》,结果意外地合适,所以它也是由缘分促成的合作。

黄豆豆:那作为创作者你有没有想补充的部分?

黄熙:您看到最后,会觉得到了第七集与自己的预期不太一样吗?

黄豆豆:有点不太一样,甚至蛮出乎意料,我很喜欢后面的设定,原来谢欣颖饰演的角色与张艾嘉饰演的角色是同一个人,从某个角度看,她们的长相也很像。

黄熙:对,这也是我们得到的一个意外惊喜,当时我们回传剧照时,就不只一个人觉得两个人看着有点像。

《良辰吉时》有许多这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也让我们看到好多演员很多不同以往的面向与可能性。

我们也好奇第七集播出后,大家对《良辰吉时》整体的感受是什么。

黄豆豆:就像刚才黄熙导演说的,第七集是对前六个部分的收束,使得前面的那些似乎有些缥缈、虚幻、黑色幽默的剧情得以落地。

这个设计很棒,满足了大家之前对侯导团队的强烈期待。

看完后我觉得吴月女怎么这么苦命。

黄熙:是大家都觉得说怎么会有这么悲惨的人物,天底下的惨事好像都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笑)。

它结局不是一个类型片的大反转,那种密集的反转在之前的每集剧情中已经有过,最后我们还是会回到人物和情感上。

黄豆豆:我想问一下导演,你的电影《女儿的女儿》目前有在做吗?

黄熙:《女儿的女儿》就是前面说的关于生命的故事。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本来会先拍《女儿的女儿》,再拍《良辰吉时》。

由于本来有一部分纽约的取景,就耽搁了。

《女儿的女儿》还在继续,而且这个期间我们也在观察疫情对电影的影响,疫情后大家想看什么样的电影,会怎么看电影,因为《良辰吉时》是疫情期间拍的,我们有些感受,也很幸运能顺利拍完并上线了,现在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女儿的女儿》找到了叙事表达跟制作的创新点,这种创新也获得了一些的人认可,希望能早些跟大家见面。

黄豆豆:好的,那后面导演还有拍剧集的打算吗?

黄熙:是有的,我觉得剧集的创作蛮有趣的。

因为可以有比较长的篇幅可以去做更多的内容。

而且不仅是我们,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很多人也在讨论,正如你最开始讲到的,其实也可以把它想成一个三小时的电影。

黄豆豆:好的,谢谢导演的分享。

黄熙:不会不会,也感谢黄豆豆老师。

原文刊载于【映画台湾】,请关注

 7 ) 《良辰吉时》—我愿称之为没有任何恐怖画面的恐怖片

(说明:看的作品比较少,也没有写过什么剧评,以下内容有感而发)虽说标签是喜剧,但这部剧刚开始看到人会觉得诡异,一些地方毫无逻辑,压抑,由心底而生出的恐惧,毛骨损然,细思极恐,甚至背后发凉,直到第七集出来后,会觉得一下子思路清晰,我们可以在第七集里看到前面所有故事的细节,最神奇的就是故事并没有说明我们在看得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状况,没有旁白,连背景音乐都特别小声,我们就好像身处其中,并不是上帝视角,我们在看得时候也捉摸不透故事的走向,只能从细节中想象,所以这部剧留给观众讨论的地方有很多。

本人来看,这部剧是对黑色喜剧的完美诠释,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影片形式。

关于故事内容,我觉得是对一种人人都有的人性的恶的批判,因为并没有罪大恶极,像照镜子一样,我们好像会在里面看到自己未来的选择,同时因为故事的内容安排,以及叙事方式,让人产生了类似于“梦”的情绪。

故事里很多细节值得深挖。

 8 ) 《良辰吉时》用7天的方式回顾一生:大结局之后的回看感想

被牵动了一个月的心终于随着第7集的播出慢慢平静,很久没看到这么诚意满满的剧集,集数友好,剧本扎实,演技到位,细节满满,还有可爱的官方小猴和影迷亲切互动,总之是想给10个五星的程度!

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但好开心有种不停解谜的感觉,像在盘剧本杀,也像在拼拼图。

7集看完之后又反反复复回看前面的集数,看见小细节就开心,真是感谢有这么用心的工作人员做出这么精良的剧集,在这个春天留下如此美好的回忆。

(以下部分涉及剧透,如果你还没有看过,想体会原汁原味的观影过程,建议绕行哦!

)其实7集看完也还是有很多谜团没解开,但还是试着用自己的想法自圆其说。

也许很多事情本没有答案,只是看自己的体会。

前6集是6个平行的寓言式小故事,每个故事结尾都有反转。

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每集都有一个核心人物,这些人或是主人公吴月女生命中重要的人,或是惊鸿一瞥,或是匆匆过客,像《一颗苹果》里唱的,「有些人经过我身旁,住在我脑中,在我心里钻洞,有些人变成相片,堆在角落,灰尘像雪一般冰冻」而第7集这些人物倾巢出动,纷纷登场。

“帆城”是吴月女弥留之际的精神空间,最后一集才知道帆城的样子来自吴月女儿子阿翔亲手制作的水灯。

水灯寄托对逝者的缅怀思念,实现放灯者的心愿和企求,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吴月女弥留的时候来到了代表祈福的水灯里,飘在生命之河上,水面上来来往往漂浮着各色各样的水灯,吴月女在生命之河中遇见旁的水灯,和水灯里的魂魄交谈。

人们在这个空间得到精神上片刻的「太平」,回首往昔,冰释前嫌,自我救赎,放下执念,做回自己,重新来过。

如果用第7集的真实空间来解读前6集的故事,也许是这样——EP01 piao客和他的孩子们

EP01郭伯响 吴月女年轻时的piao客第一集讲的是吴月女piao客郭伯响家的故事,郭爸一生放纵,所以三个子女也并不孝顺,却又假装孝顺。

郭爸想摆脱三个子女的纠缠,于是“金蝉脱壳”,和情人小苏拿着财产私奔逍遥,走前亲手安排自己的葬礼,甚至请来众多老同学一起见证,从此以后便可安心过「第二人生」。

私心认为老唐可能并不是郭伯响的儿子,但老唐确实做过换大体接回自己父亲的事。

在吴月女的混乱回忆中,两件事做了嫁接,变成了一桩离奇案,成全了故事的反转。

EP01结尾吴月女擦洗的可能是小时候屋里的这些铁盒EP02 一场迟来的复仇第二集是前男友洪允龙的前传,本来是个公子哥的洪允龙一生做尽荒唐事,伤害了不少人,自己却浑然不觉。

每个被他伤害的人都想复仇,有的人是想小小报复,有的人是想要他命。

但也许在吴月女心里,失手打死洪允龙总归是件不愿意面对的事,如果报复只是一场不该玩的游戏,只威吓却不致命,大家的人生会不会都比较好过?

于是吴月女在洪允龙的葬礼上跳了丧义舞,每年也都会去当年抛尸的码头烧纸。

在“帆城”相见,二人终于可以坐着好好说说话,也算是放下心结吧。

EP02洪允龙,吴月女一生的噩梦,前男友,孩子的父亲EP03小镇昔日传奇的自我救赎第三集完全是吴月女想象出来的故事,也许是去码头送水的时候,听见了广播里说刘长坤的事迹,而人体广告牌tom哥又老去小卖铺买烟。

于是吴月女把二人嫁接在了一起,幻想了一出自我救赎的绑架大案。

tom哥的广告牌信息和EP03刘长坤广告牌信息一模一样而幻想里生了重病的善良富家小少爷伦伦,也许来源自太平顶烟花巷洪姐的儿子伦伦吧,两人从小都很爱看书。

健康的生活在烟花巷,跟有钱却得了难治的重病,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哪个更惨些。

真实的伦伦从小也经常被使唤去买烟EP04香菜和儿歌 畸形的爱文文是导致吴月女出车祸的小女孩。

死前遇见的文文穿着连帽红衣,拿着外卖,手里还有一只夜市上常见的粉红兔子。

私心认为第四集讲的是老唐妈妈唐静文的故事,吴月女把死前看到的小女孩的形象嫁接到老唐妈妈的故事里,而老唐则变成自己父亲的样子。

EP04文文,吴月女死前的遇见的小女孩,注意手上的粉色兔子🐰EP05子安的故事吴月女可能并没有跟死前的子安对过话。

她去船上探望子安的时候,子安就已经自杀了。

至于因为舞蹈的执念,可能只是一种想象里的美化吧。

在真实的世界里,子安给吴月女买了一顶紫色的假发,告诉她你戴上假发就可以做公娼的营生,但摘了假发,就是阿翔的妈妈,就是吴月女,就可以随心做自己。

如此心细如发、如此善良的女孩,却还是没有逃过自己的心魔,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论真相如何,都令人叹惋吧。

这一集子安男友在船舱里读的台词,来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关于永恒轮回。

查拉图斯特拉听到一个预言家如此预言:"一切皆虚空,一切皆相同,一切皆曾经有过!"于是他心怀悲伤,饮食俱废,接着做了一个噩梦,梦见棺材裂开,迸发出千种哄笑。

EP05子安,也许想当舞蹈家的闺蜜💃但她并不会跳舞

吴月女开头去烧纸的时候拿着一把百合花和一袋纸钱

结尾的时候吴月女也拿着同样的花和一袋纸钱吴月女可能并没有见到子安,也许她也想再见她一面,说不定劝劝子安,就可以让她好起来。

EP06收大体离奇事件第六集大概是我最看不懂的一集。

但这一集开头层层倒叙的手法蛮妙的。

感觉即使是平平无奇的内容也能因为这个倒叙而变得不平凡。

这集的结尾报纸上写着透天厝5死2失踪,根据在这个屋子里出现过的7个人,死的大概是小豪,小豪爸爸,阿远,女警察,保险员。

那失踪的是唐治平和他儿子?

EP06阿翔,在殡仪馆收大体的儿子

EP06结尾报纸上的新闻 五死二失踪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谁也放不过,谁也逃不脱,只有生命终结的时候回首一生,才会真的释然。

《良辰吉时》是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但最后一场吴月女和小吴月女的相遇,却让人忘却了死亡的恐惧和痛苦。

年轻的时候我们畅想老了之后的样子,以后过的好不好,人生会不会有变化,现在的痛苦值不值得。

老了之后回看年轻的自己,有心疼,有不舍,也有羡慕,羡慕那时即使痛,却还有大把的青春时光。

不得不说整部剧的美术跟置景太细致太厉害,才能让我们在“太平宇宙”里尽情徜徉。

从报纸到路牌,从杂志到街道,沉浸式观剧非常爽!

期待“太平宇宙”后续还能有更加精彩的故事!

 9 ) 生死停留?

耐着性子看完七集,总觉得似曾相识,想了想,大概是05年的电影,生死停留。

良辰吉时演技还是在线的,更魔幻,更碎。

so,有些点确实get不到,想破头也没想明白什么意思,也许这就是导演要的效果吧。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10 ) 不認為第五集是鈔惜

九號秘事製作組已證實migg是真实存在的,但本劇第五集的小玉是存在的嗎?如果你也認為小玉是不存在的,是第五集女主的心理投射,那兩劇要表達的意義就大不相同。

如果migg是真实存在的,他的動作就算和小玉相似,意義也會不同。

例如migg刪電話留言,是惡意為了達到地位互換的目的,小玉動手機,是女主與外界隔絕的心態。

第五集之前就一直有人拿此劇和九號秘事相比,可能導演猜到了,利用其中一集來玩一個細節相似,但意涵完全不同的梗。

另外我認為九號秘事的男主心魔主要是女友過世無法接受(請去參考大神的分析),本劇第五集女主心魔主要是自以為懷才不遇,是有程度上的差異。

有人把九號秘事中的同事 Stevie的探望 比上小吳月女的來訪,說成也是鈔錫,這意義就差更遠了,這件事是吳月女一生中的大心魔, 對於Stevie呢?還有蜘蛛呢? 還有女主在網中跳舞作繭自縛呢?

沒看到英國Tom 也來秀一段吧?

《良辰吉时》短评

黑色、有趣、好看。更像是电影而不是剧集。谢欣颖演技不错,最后一集和李康生那段戏非常美好。

5分钟前
  • 好好看电影
  • 力荐

良辰吉時Twisted Strings(2022.03.27~2022.04.24 335min-7E-48min)推荐星级:★★★☆小李评分:7.6小季评分:8.2# 新台剧复兴的豪华阵容,非常有电影场景的质感,百无禁忌直观死亡。童谣:星期天,猴子乐翻天。"着猴"在闽南语中指境况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转变。吴月女在生死弥留之际"走马灯"回忆起与她人生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爱人、情人、目击者、肇事者、闺蜜、儿子。叙事手法和剧情构思对普通观众会有挑战,殡葬文化习俗和闪回的千丝万缕难免有模糊和不合逻辑之处,恰如梦境是清晰的,但人物和事件并不脉络清晰。演员人尽其才,七集剧演员不过二十来人,诸多演员一人分饰多角,是碎片化的闪回。死亡并不可怕,甚至还很珍贵,是良辰吉時。 #

6分钟前
  • Lucky李IST
  • 推荐

一脸懵逼不知所云

10分钟前
  • Karlie
  • 较差

台词和表演极度写实,非常自然不矫揉造作,是近年难得一见不”端着”演的好剧。前两集观感不错,七集代表的一周七天,期待故事串联起来之后的精彩。但是节奏未免太过拖沓,第三集的故事撑不起一集的长度就在那硬水……

14分钟前
  • 覗き見がうるさ
  • 还行

我当时看完第一集就疯狂给身边朋友安利的一部剧。现在看完了,想要向那些朋友致歉。

15分钟前
  • xTnis
  • 较差

没有最后一集,单纯每一集的反转和荒诞也很喜欢,可是每一集关联的人物又让你在看的时候受到很多疑问的干扰,情不自禁的会思考之前的某一集的这个人物,导致这一集也看的有点不尽兴。最后一集,恍然大悟《生死停留》里就讲过了,疑问解开了,但因为这是吴女士个人的弥留臆想,那它每一集的主题就是吴女士的人生主题,这不是你我的主题,是一个历经人间善恶美丑的母亲的主题。至此,需不需要二刷大概心里有数了。说白了,一开始太精彩搞得自己想多了,中间错乱的人物关联又把故事讲飞了,期待最后给我个答案,最后一集嘛,又觉得自己被耍了。

19分钟前
  • 王小诗
  • 推荐

不要看到侯孝贤就无脑打高分!!这什么无头无脑的电视啊??故弄玄虚的,完全不知道这里面的人在干嘛讲的什么鬼故事??更搞笑的是经费不够吗??演员用一批演不同故事??想到去年那部比恐怖片更恐怖的 谁在你身边……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姐妹档

23分钟前
  • 77
  • 很差

迷糊,但这迷糊有点意思。

28分钟前
  • 夜树
  • 推荐

后面是有点无聊…

30分钟前
  • 金毛玲
  • 推荐

31分钟前
  • 一醉青
  • 还行

发自内心的,我希望这些井底之蛙的湾湾永远活在这种阴暗、潮湿、愚蠢、自以为是、自欺欺人、懒惰的、阴尸倒阳的、自呓自哎地……环境里慢慢腐烂!多看它们一眼都觉得恶心!

34分钟前
  • 在雾升起之后
  • 很差

(難怪當時試片完之後 媒體們都滿臉'一言難盡'…) 整體有種卡在'文藝手法/反類型'or'敘事強情節'之間的矛盾感… 類似的題材,在通俗面,可能[出境事務所]處理得還比較'好看'… 雖然幕後主創黃金陣容,但或許劇本/剪輯的節奏可以再捋一捋… 兩星給演員 辛苦他們了… (ps, 或許可以作為本片的'入口', 導演黃熙在訪談中提到, 故事靈感源自TW知名童謠, 講述一隻猴子七天的生活, 進而延伸到生死議題 [傀儡猴/七集]… “星期一,猴子穿新衣 [片中=壽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 [片中=腳尾飯];星期三,猴子去爬山;星期四,猴子去考試;星期五,猴子去跳舞;星期六,猴子去斗六;星期七,猴子死翹翹 [原本是'星期七猴子漆油漆' 但編導改成了死亡]…”…

36分钟前
  • 木柵永樂町
  • 较差

宣传主创多厉害,阵容多豪华的剧,一般都不咋地。这部剧就很好印证了,真是难受至极。 导演编剧监制想显示自己业内口碑和超级能力,豪情壮志打算拍一部用暗喻方式表达一个极为宏大的能够串联在一起的奇幻惊悚的剧,结果水平太次,拍成了晦涩难懂狗屁不通华丽的草包。第一集第二集还挺有趣。尤其是换骨灰那段,让我有错觉,这难道是一部旷世奇作吗?结果第三集开始打回原形,就是普通小故事,各种黑暗元素凑一块,仅仅只是敢写敢拍而已的水平。除了画面高级,创意,细节,反转都不如巨兴茂导演的《灵魂摆渡》,距离的还很远很远…… 张艾嘉就是被高估的影视人,名声挺大,压根没几个拿的出手的片。

39分钟前
  • 超级佛朗基
  • 还行

🧸

42分钟前
  • 小张
  • 较差

勉强2.5

44分钟前
  • 目击者
  • 较差

看不太明白,也觉得比较一般。第五集演员演得好差引起我大不适。

45分钟前
  • 细混子
  • 还行

本来还可以,可惜抄袭。

46分钟前
  • 格外讨囍
  • 还行

很吃驚有這樣的水準,每一集都很有亮點,市井生活,充滿著意外,然後就是這樣的小意外組成了大人生。

47分钟前
  • ZZ
  • 力荐

第六集比较好看,层层递进。其他的编剧编的台词太过于尴尬了,非常地作者化。

48分钟前
  • 에펠탑에서
  • 还行

补标。又是那种在大陆不会拍得出来的剧….

50分钟前
  • Philistin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