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Music,巴洛克音乐恋母迷思(港),声声长流(台),Musik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阿廖沙·施耐德,阿珈特·波尼茨,玛丽萨·特里安德菲里都,Argyris Xafis,Frida Tarana,Ninel Skrzypczyk,Miriam Jakob,沃尔夫冈·迈克尔,Finn-Henry Reyels,Stamatis Baknis,Eleni Chal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希腊,塞尔维亚语言:希腊语,英语年份:2023
简介:《音乐》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现代复述,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希腊与他的继父母一起长大,并在 20 岁时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在因犯罪入狱服刑期间,他坠入爱河并与一个女人生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女人原来是他的母亲。 故事发生在 20 年后的伦敦,这个男人现在和他的女儿住在一起,并 且开始失明。详细 >
看不懂但大为震撼,安静如流水,却时常将镜头拉远选择不去捕捉任何细小的东西,弱叙事下还能出现多次"平地惊雷",艹,竟然把变态的人物关系与角色压力拍的如此唯美,我是看不到情绪的,几乎台词被歌词取代,可能这就是音乐?一首俄狄浦斯之歌?
非常沉浸式,镜头设计玄妙,反戏剧冲突,反配乐,整个故事如水流一般推进。肃穆般的命运。结尾河边那段厉害极了。四星
no i cannot。画面ok 剧情 背后的故事内核 隐喻 get不到
我连看了六十多个投影仪屏保
3.5
夏娜莱克太天才了,在极度剥削的语言风格里如此地塞入完整的歌队功能(除去作为治邦者对立面的臣民意见),完整地遵循古典学的思路去发挥肃剧中弱势而偶在却命定的禀赋 /// 当然是剧本奖了……绝对巧妙的剧作铺排,诅咒、命运、盲目、乱伦、嗜杀、大脚、臣民、城邦各种元素穿针引线式的分布和互渗,在混沌背后对肃剧结构仍然保持破坏式的忠诚;神意或预知的功能被混淆点缀在若即若离、结伴而行的过程中;歌队以music的方式切割文本,归纳结构,但不再承载批判性的公共意见,倒不如说是被放逐者剖白式的自陈,对称位置上克瑞翁缺席——我们孱弱的俄狄浦斯不再担负好僭主的角色。
对古希腊以及布列松都不够了解,几处剪辑点有被戳到
补标
1 看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些摒弃一切取悦观众的方法而单纯为了传递感受的电影,有没有考虑过观众观看时的疲倦也是这种感受之一?2 组委会有没有对这片拿最佳剧本的解释?是因为导演的ppt做得好还是映后阐述比较精彩?我觉得样的奖项神迹值得所有电影节系导演研究学习
待重看
现在已经没法看这样的片子了
希腊神话结合音乐的现代演绎,这个西方视角真的让人感到无比疲惫。为什么总有电影创造者,流连于自己创作的空洞虚假的精致影像里,对当下世界发生的一切充耳不闻。悬浮且机械,孤芳自赏。
#二刷 #26022023 #Berlinale #ZooPalast #Competition 故事上改编自《俄狄浦斯王》,开场交代了男主的身世,父亲杀死孩子未果,母亲在山下死亡留下孩子,父亲在山上被抓留下眼镜,眼镜传给了Lucian。长大后男主推倒Lucian(弑父)造成其死亡但只被关一年,认识Lucian的青梅竹马女主相爱结婚生子(娶母),女主发现男主是杀害Lucian的人无法接受遂自杀,最后一切释怀。#一刷 #21022023 #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极简主义风格。模特表演,高效推进剧情,空镜转场,极少的对白,去戏剧表达。镜头上,大量的固定镜头和摇镜头,少有的推轨。空镜转场推进剧情。听上利用唱诗和音乐替换了布列松的内心独白。
夏娜莱克电影中的时空观大概和她的生死观是互文关系 宿命论仅作为一种呈现手段 而对人物进行局部特写 平移式凝视和躯体症候的旁观 其实是对他们的物化 声音画面全都依从一种恋物逻辑
#25th SIFF#。等同于直接把布列松拆解重构了,大量的手脚特写,跳跃和断裂,不一样的是少运动,多静止画面,即非连续性叙事的强烈的油画感,也像是融合了帕索里尼的一些特征;那么神话被抽离成一种结构,直接和日常碎片发生关系,剥开其中的血肉露出骨架,既熟悉又陌生,即人物的僵化、无反应或非反应,断裂因果,撬动链接,就像古代碑文的阅读方式,被影像化的碑文。能看出最后的效果是在试图融合知觉-影像(对感知屏蔽or新方向的开发)和情感-影像(以布列松为学习对象、对神话超越性的渴求),很有野心,但这种融合亦被碎片本身给断裂了,碑文是否可成为电影?这本就是一个问题,因为神话的骨架超越影像而存在。
第一次冒生放弃电影的想法是夏娜莱克的《漫漫吾日》,第二次则是《音乐》——影像虽然平和,但是内生出来的冷峻与不可接触感让人难以忍受。
不好说,导演把各种能让人精神高潮的片段串接起来隐喻古典又破碎又无理,搞得我很像巴浦洛夫的狗。男主出狱后好像月岛萤。一些多人站桩镜头有趣。好想知道在哪里拍的,然后去那里的民宿度假。最后的最后,你是不是有点恋足癖?或者对脚/脚伤有特别的感情?补一个,有一个女生在厨房里自己唱歌的片段,想起了金敏喜在黄色的墙边唱了三分钟歌的片段,可能是这片里最喜欢的。也学到了一些没用的知识,比如说镜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六个字母最后是o的,是梦。还有把danke shion翻译成了okay
“悲剧的诞生”。如果未曾看见,要眼睛何用;如果未曾相遇,要时空何用;如果未曾离去,要诗歌何用;如果奠定的结局无法纠正,那么再次演绎的必要又有何用。悲悯的情绪隐隐渗透情节画面的表象,在这浮祢的表象之下,又有何种深刻坚定的灵魂挣脱投入河流,这种力量,超越生命与死亡,引领我们走出遥远边际的迷雾,洗褪声嘶力竭的歌声。在俄狄浦斯王的经典故事中,夏娜莱克深谙戏剧的奥秘,却选择用肢体拥抱观众,提炼纯粹,将每个动作献给足以凝滞时空的美丽中,惊叹于画面简单的同时,也在惊叹着冲突与对抗的安宁,仿佛一切烟消云散都溶解在声音旋律的谜杂中,一种交融了人类精神与躯体的独特感官体验,它超越所有已知信息对话界限的极限,这就是「音乐」可以达到的:雷霆万钧的轰鸣穿过山谷抵达沉溺语言的海滩,多么弥足珍贵的佳作。——25'SIFF
待重看。
怎么才能骂得好听一点呢?柏林硬给奖真的是糊弄人哦,给了评审团或者艺术贡献都能说得过去了,偏偏是毫无剧本痕迹的编剧奖?在这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没有节奏甚至也没什么音乐的叫《音乐》的电影中,编剧到底起了个什么作用?如果是因为对《俄狄浦斯王》的现代化改编的话,对观众来说,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