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還想感歎簡直是業界良心……結論是,果然不能隨便立flag... 不吐槽劇情和歷史,不對歷史人物的人品做評判,僅僅從影片本身出發就槽點滿滿啊。。。
好好一出「正劇」,愣是看不下去啊。。。
枉費了相對來說還算是考究的服裝布景以及真心好聽的崑曲啊!!!
1 秦漢作為一個好演員,能不能給配個音啊。。。
港台腔分分鐘出戲啊。。。
2 對白要麼太現代,直白得要死,要麼生硬搬古語古詩。。。
現代的部分又刻意賣弄矯情。。。
3 英翻能上點心麼。。。
4 陳子龍黑化得簡直了。。。。
5 錢謙益和柳如是的感情進展如此之快,前面鋪墊不足,後面發展動因不夠,明明是二人心意相通彼此愛慕,搞得像錢是個眾叛親離的老色鬼一樣。。。。。
= ^ =6 實在是忍無可忍的床戲啊。。。
天然並不是大尺度床戲的反對者,然而床戲這種戲劇性極強的東西嚴重要分場合,尺度和效果都有嚴格的區別,然而這種不分輕重不分場合只為博眼球的做法在本劇里簡直丟人。。。
固然新影廠江河日下,然而節操掉成這樣我也是有點震驚。
7 結尾還有穿越是什麼鬼!!!
8 價值觀堪憂啊。。。
以柳如是為名而重點卻依然停留在八卦之上,柳的剛烈與氣節,對所愛之人的一往情深都被簡單化成了小三傍上了有才的老爺子然而同時對小鮮肉和舊情人戀戀不忘(雖然這個概括也極其粗暴但問題在於劇本的設定就關注這些八卦啊男情女愛啊……)對錢謙益的表達值得肯定,雖然其內心的矛盾糾結也沒有能夠充分表達,之後的反清復明似乎也不是本片重點(雖然如果只看片子依然想分分鐘拍死他。。。
),但秦漢的表演可圈可點,還好萬茜的表演還算正,服裝也幫忙不少,否則也是要狗血灑一地誒。。。
最後。
個人並不覺得開城門是壞事。
最近,能看的电视少之又少。
《想见你》结局后,就连条姐心里都空落落的。
没院线片的日子,想他。
那么,还有啥?
还有隔壁不太妙的《新世界》。
开分8.2,剧快播完了,分也快掉到及格线以下了。
槽点基本都集中在他俩身上——徐天和田丹。
一个天天只会喊“小朵”的无脑警察,一个怎么也打不死的女侠共党。
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这真的是《红色》的姊妹篇吗?
不过,虽是一片骂声,条姐还是觉得她最可惜——田丹的扮演者,万茜。
她,一直是演技派圈中的人物。
气质复杂,可塑性强。
既可柔情似水,又可孤冷清傲。
一人饰七角更是被誉为经典。
而这次,完全是人设,浪费了万茜的表演。
那么今天,条姐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万茜早期的电影作品《柳如是》。
就让我们跟随她回到明末清初的动荡年间,体味这传奇女子的一生。
为什么说她传奇?
只因标签太多。
这些标签,你或许都想象不到是出自同一人。
她是家喻户晓的民间风尘女子,“秦淮八艳”之首,也是风靡一世的女文青,大才女。
多少名儒雅士为她倾倒,却很少有人能顶住世俗压力。
这一切都源于柳如是坎坷的身世。
柳如是,原名杨爱,生逢乱世。
五岁便遭父母遗弃,被卖到了一个叫做归家院的地方。
这里,是江南头牌徐佛的家。
她在这里学艺。
学舞艺歌技。
这是她的宿命,也是她的起点。
十四岁时,杨爱被掠卖到吴江周家作婢女。
虽然周家老爷的太太们个个充满心机,但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书籍和笔墨。
待周老爷离世后,无处可去的她终是坠入烟花柳巷。
但,这并不等同于堕落。
那时她叫杨影怜——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即使辗转于各色男人之间,却并未有丝毫低俗之感。
反而多了几分素净与书香之气。
因为,她从来都是以艺艳压。
美却不魅。
来看看此时的万茜。
最让人难忘的便是她执扇唱曲的镜头。
一手执扇柄,一手敛袖。
身着青衣,韵味十足。
一颦一笑浅吟低唱间既有秦淮八艳之首的风情与才情,又有独属于杨影怜的高傲与清冷。
这段,不好演。
多一分就是艳媚,少一分将丝毫没有被各家文人欣赏的说服力。
把握的如此精准,难。
就像当时杨影怜之难。
因为她遇到了他,“云间三子”之一陈子龙。
那时,陈子龙正被当做乱党被官兵追赶,偶入这旖旎之地。
碰巧闯入杨影怜的闺房。
杨影怜在看到外人时,先是立马拿起来桌上的刀具,足见女子少有的英勇之气。
后听闻公子乃才子陈子龙,神情中流露出欣喜之情。
这是对才子的倾慕。
再猛然想到自己的身份,神色又黯淡了下来。
不过,她还是救了他。
几笔之间就在官兵面前把一滴血迹画成了梅花。
接下来的事,人人都能想到。
一个才子,一位佳人,坠入爱河。
俩人吟诗作对,互诉衷肠,并且度过了五年的时光。
为了能和陈子龙相配,她散尽钱财脱籍从良,只为相守。
此时,她莲步款款,足隐在裙下,脚步轻柔。
活脱脱一个恋爱中的女子。
只可惜,陈子龙是什么人?
“文高两汉,诗轶三唐”同时更是心比天高、恃才傲物。
他把前途仕路看的比儿女之情重要的多。
俩人注定道不相同。
杨影怜改名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既是落寞,又是豪情。
自此,世上再无杨影怜,而多了一位柳如是。
并与满口都是“与你相遇是子龙一生最宝贵经历”的渣男陈子龙分道扬镳。
不过,谁的爱情路上没遇到过一两个渣男呢?
总会遇到能托付终身的男人。
这个人就是钱谦益,江南东文坛的领袖,东林党的党魁。
满腔热血无处施展,空有满腹经纶。
但,也就是这才情吸引了柳如是。
她曾说:“论才学,我只嫁给钱谦益一般的人。
”
果真,俩人看对了眼。
已经头发半白的钱谦益同样也被才华横溢的柳如是所吸引。
一句“桃花得气美人中”抓住了他的心。
他要娶她。
不是黑灯瞎火的娶进门。
而是以匹嫡之礼风光迎娶了柳如是,明媒正娶。
即使在婚礼当天,他们被世人唾骂,被石头白菜砸船。
1641年六月初七,柳如是还是最幸福的女人。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不怕。
”“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不怕。
”“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不怕。
”
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是幸福的。
对酒当歌,吟诗作画,游山玩水。
柳如是以为钱谦益是真正懂她的人,是生命中唯一那个能让她做梁红玉的男人。
可没人想到,在国难当头之际,钱谦益竟没有一位女子刚烈。
1645年,清军南下,朝廷逐渐难以抵抗。
钱谦益选择了献城。
献城为了百姓,是时局下的无奈之举,柳如是只得接受现实。
但,虽无法控制国家,却可以选择自身的生死。
泛舟时,柳如是劝说丈夫钱谦益以死殉国,保全自己名声和文人气节。
而柳如是也自会投湖殉夫。
此时的她坚毅的,是刚烈的。
可当她转头看向句句怕死的钱谦益,满眼是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自己一直以来崇拜的丈夫竟是如此贪生怕死之人。
最终,钱谦益竟然以“水太冷了”的理由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二人之间的爱情。
她失望至极,投湖自尽,后又被救了上来。
自此,“月下投江”成为千古佳话,而“怕水太凉”成为千古笑谈。
但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如果不想死那就一起做一对普通夫妻吧。
而此时钱谦益却剃发降清,做了贰臣。
这一左一后,对比明显,尽是讽刺。
不过,好在后来钱谦益暗资陈子龙,力劝郑成功,为抗清奔波,也算是抹去了那贪生怕死的黑历史。
两人也算是相濡以沫的度过了一生。
虽然钱谦益死后,柳如是的结局还是很悲情。
但有貌、有才、有正气。
这就是柳如是。
也正因为如此,国学大师陈寅恪才会对她连连称道,并花费多年时间研究考证,晚年即使双目失明也要口述完成《柳如是别传》这本著作。
在电影中,万茜也是把柳如是的妩媚与气节演到了极致。
柳如是的形色神韵在万茜的颦笑里举止间摇曳流媚。
而《柳如是》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园林、服饰、诗词、昆曲之类的东西也还是较好地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韵味。
虽然模仿《步步惊心》版的“穿越式”结局令观众不满。
但,有万茜的柳如是,有秦汉的钱谦益。
足够。
你最喜欢万茜的什么电影电视剧呢?
影片讲述了在明清易代之际,关于士人的思想裂变和守节守身的问题。
最佳的是【角色塑造】,复杂而立体,不是脸谱化的人物。
1.柳如是,虽出身底层,却展现出了投水殉国的勇气和幡然醒悟后怀着身孕为钱谦益奔走营救的决心。
一个有才情和风骨的女性。
2.钱谦益在动荡时期流露出的抉择与挣扎,使他不再是乾隆口中单一的“贰臣”,而是一个能与之共情的,有血有肉的文人。
3.以及二人的感情,很细腻。
经历了不顾世俗反对结为夫妻的热烈(一介士大夫以匹嫡之礼娶青楼女子,他懂她的自尊和骄傲);到钱谦益为柳如是建造“我闻馆”、“绛云楼”、“红豆馆”的深情;再到政治立场上的分歧和分离;再到钱被捕入狱,柳如是怀着身孕奔走看望,并劝说钱活下去。
最终在树下的时空错落…因为经历了颠簸的前半生,所以显得后面的平淡生活尤为来之不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不足】1.台词出戏2.剧情稍显平淡
整个影片细节做得到位,而且也有江南那细雨绵绵,靡靡之音的感觉。
可能和大环境有关,对于满清入关的描写有些刻意的回避,并有意把这件事情归结为改朝换代,自然更迭。
更是让一个群众演员来打圆场说“我们老百姓不管谁当皇帝,看明朝和清朝斗像看戏一样。
” 确实,中国人不在意皇帝是谁,可并不代表他们就一点立场和信仰都没有,中国人信家族,信祖先。
明亡亡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在异族的铁蹄下,这个曾经华美儒雅的民族遭受了千年未有的变革,甚至于面目全非。
诚然,很多江南的地区或明朝的大臣因为希望苟生,或者存有保全家人朋友性命的欲望而投降清朝。
阴险的满洲八旗利用者汉人的孱弱,妄图彻底击碎因华夷之辨而根植于汉人心目中的优越感。
他们用剃发易服这种野蛮的强制手段彻底改变了华夏族延续几千年的外型特征。
最为注重文化传承的华夏族瞬间般丧失了与祖先的相似性,华夏的根基从视觉角度发生了严重的动摇。
再次,清王朝的文字狱更是切断了华夏族的气节和已然顺应时代而进步的汉文化及其诉求。
他们再次把华夏拉回了等级森严的框架中,并且这一次,加上了前所未有的奴性气质。
终清一朝,多少见风使舵和善用手腕的小人,软骨头,汉奸当道,真正有正义感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士大夫多归隐山林。
无数起义都破天荒地打着恢复前朝的口号,无论明朝有多么腐朽。
这样的满清还能祈望他有所作为吗?
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到底是“几千年封建没落的制度”还是因为满清的特殊性,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历史烟云散去,即便是主旋律的笼罩下,我也不认为应该将历史模糊地甚至歪曲地处理。
华夏族需要文艺复兴,需要找寻根基和凝聚力。
这并不影响它在现今的社会与其他族群的求同存异。
历史一直都在,任何为了满足当前利益而对历史做出的篡改只会在千年后,被后人当做又一段贻笑大方的历史。
有关柳如是的故事想必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
柳如是是秦淮八绝之首,跟北宋的李清照一样是一位著名的才华横溢的女诗人。
她的身世真的可以像影片开头的那段个人独白那样——“作为一个女人,我生错了时代,但恰恰我又生对了时代……”。
生于明末清初的柳如是因家庭变故而成为一名风尘女子,但她一生都在努力让自己掌控个人的命运,包括自己选择爱情的另一半,甚至自己给自己取名字。
柳如是绝对称得上是女中豪杰,真正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
影片的叙事趋于流畅,将主人公的身世刻画得相当细致和细腻。
最主要的还是万茜作为大美人将柳如是这一形象演绎得相当传神和形象,演技非常地精湛。
二十多岁的柳如是嫁给一个将近花甲的老头子。
柳如是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糟老头。
难道妓女一定要嫁给老头。
柳如是和钱谦益只是很不幸运的生活在乱世。
当陈子龙拒绝了柳如是后。
柳如是没有像失恋之后就要死要活的那种。
因为她是个很独立很有思想的女性,她是一个有属于自己房间的女性。
她可以继续去寻找第二春第三春第四春。
钱谦益去清廷上班路上,柳如是拉着一匹马给钱谦益送钱。
钱谦益问柳如是爱不爱他。
柳如是很生气的说了一番话,然后把盘缠丢给钱谦益。
柳如是不是一个轻易说爱的人。
但是她爱钱谦益。
一个人一生之中能够与自己心灵相契的人是何其幸运,就像贾宝玉和林黛玉,汤一介和乐黛云,柳如是和钱谦益。
很多电影里的爱很夸张。
我认为电影里的爱不夸张的就是好电影。
高中时买了一本书叫做《她们谋生亦谋爱》,那时对明末秦楼女子的状况很感兴趣,书里有写到柳如是。
柳如是,轻念这个名字,婉转在口齿间就有种悲哀的尾音,也许名字就是一个谶语,在她决定改名字那天就是。
书写得并不好,记得一个人评价这本书,说:“作者不是作为一个历史记录者,而更像是书中人物的姐妹,替她们忿不平,谴责男人。
以为自己是当事人,而没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书写故事,也没有明白历史的无奈和它的必然性。
”这个评语非常准确,以致我一直都想找到一种方式,更像是历史呈现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我看——明末江南商女的离恨和抉择,士大夫的矛盾和情感。
我想看水乡的浆慢慢荡慢慢荡,荡出我不知道的隐情密谋,我想看历史不停转不停转,转到每一个人的每一张脸每一个皱眉和哽咽。
然后我等到了《柳如是》。
董小宛在夜晚出嫁时,柳如是对冒辟疆说:“不如我们放烟花炮竹” 冒答:“夜深人静,还是不必了吧。
” 柳如是的盈盈眼波里已经猜到董小宛的结局。
但是花轿起,人背面,她还是执拗地点起了烟火,青色熏烟中笑靥如花:“去吧,去吧,你托付的男人不能许你一个美好结局,就让姐妹为你扮一个花燃炮响的婚礼”。
秦楼女子的默然和离索,别人不懂,只有她们互相最懂。
物伤其类,那一刻,柳树下,黑夜中,就是这部电影最耐人思索的画面吧。
那天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嫁船上被人掷下的白菜叶,是所有人的不明白和自己的明白,聪慧如她不悲不喜,宛然看着身边的男人。
世界上所有人都不懂他,欺她叹她笑她骂她都可以,都可以不闻不问,只要他懂。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
”“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
”“我不怕”牢狱里柳如是掉下泪来,新婚那天她不信,这一天她信了。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违背的,除了命运。
大的命运譬如国家都是如此,小人物的命运又能如何?
这恐怕是她最后自缢的根本原因。
面对甲申之变,面对嘉定三屠,面对国祚移转,她只有无奈地顺从,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她不能要求别人什么,她只能冷眼看着巨变发出无力的呐喊却丝毫不能抗争。
她曾是那么骄傲,那么要强,她要在秦楼女子的婚礼上以匹嫡之礼嫁出去,她不要蒙头要让所有人看到是她柳如是光明正大地嫁出去。
她要在城破之日投河殉国,她要私济军款给抗清军士,她可以做很多努力,但是最可悲的是明白这种抗争无力而且无用,却执意要去面对失败的心情,面对最爱的男人一败涂地被人侮辱的心情。
所以她才原谅他,所以她才愿意和他相扶到老,世道已经是如此险恶,为何不活得美满点,活得尽兴点!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在柳如是心里,只要一颗红豆便够。
在中国,愿意将视角探向明末的颠沛流离国破山河,愿意精致地打造服装与首饰,一点一点还原明末气息,愿意静静唱着昆曲缓缓轻弹古琴不造作的作品,已经不多了。
扬州十日、云间三子、南明朝廷、攻复南都,退守台湾......有多少电影愿意讲这些,愿意顶着不卖钱的风险向观众普及这些?
真的已经不多了。
所以女主角一会儿董洁的颔首一会儿徐静蕾的扬眉,主人公频频读错的字词的音调,结局画蛇添足的莫名其妙,都在欸乃一声的爱恨情仇里稀释成平淡。
我想学一学柳如是的心胸气节,想学一学柳如是的了然开阖。
因为这些全部都会在历史的洪流里,冲刷成沙滩上棱角残破的贝壳。
当柳如是唱着“小楼睡起倚云屏”,衣袂下吹起袅袅清风,我知道,她是不是那个柳如是,都已没有关系。
如何用电影呈现一段复杂的历史,如果按陈寅恪那样用细致缜密的考据功夫来做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好发挥想象力极尽虚构之能事。
但虚构的重点在哪儿,如何虚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
所以,它与当时的真实历史是两码事,我们只能就电影本身的表现来谈。
为了让纷繁复杂的历史清晰地呈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减法,不用太多刻意的描绘,而用“对比”这简单的方式就让人物性格更加明朗。
于是,在这部电影中,处处可见“对比”之处:1、陈子龙与钱谦益的对比。
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商业片,那就必须照顾普通观众的口味,将柳如是与陈子龙、钱谦益的爱情作为主线,时代、战争、乱离只是作为背景。
陈子龙虽潇洒飘逸却畏惧人言,钱谦益满腹文章又挑战世俗,一个年轻,一个年老,柳如是对二人均情深义厚,让人感慨。
后期钱谦益与大木(郑成功)又形成对比,一个对清廷俯首称臣不能满足柳如是做梁红玉的心愿,一个誓死抵抗与柳如是的大节心心相映。
2、柳如是与青楼姐妹的对比。
刚出场时,青楼姐妹在众文士面前极力表现,柳如是端庄矜持却最终赢得花魁。
在爱情中,柳如是的坚贞气节、女性意识的觉醒又是导演格外推崇的,这在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一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对比,前面是柳如是在青楼的姐妹夜晚出嫁,新郎官畏畏缩缩、姐妹们大失所望心情复杂的情节。
3、钱谦益与当时文人、高官的对比。
在众多文人雅士在青楼观看女子表演定级别时,钱谦益却在独饮闷酒大喊“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
与钱谦益同时期的人物着墨并不多,但他们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承担爱国责任与乐享儿女私情的对比无时不在,他们成为钱谦益抉择时的对照。
如钱谦益献城后,阮大铖略带伤感地请他做当世田横立志抗清,之后又通过茶馆老板之口道出阮大铖的结局:降清后做了大官又被杀——钱谦益抉择的复杂性凸显了出来。
说到此处,突然感到,这部电影虽然想表现柳如是的女性意识觉醒,但电影的结果让是让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在消费柳如是,几个床戏镜头倒没什么,但钱谦益将酒倒在柳如是的裸背上用布满胡须的老嘴舔舐、在柳如是裸背上作画,这不可能是历史中钱谦益的性趣,而恰恰是导演刻意或者强制加进去的消费品。
另外,柳如是给水兵鼓舞士气,用的理由是敌军将戕害美人,自古英雄爱美人,官兵们都是英雄所以要为了保护女人奋勇杀敌——让观众一方面受到气节的鼓舞,另一方面得到意淫的享受。
它表面上是想做女性独立自由的文章,却逃不脱男性主导的审美意识的牵绊。
结尾的穿越情节更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明显是流行电视剧的桥段,大有狗尾续貂之嫌。
今天下午,在時差懵懂之中飛上塵網,終於看了電影《柳如是》得償宿願。
看到一半,略知其大意,惟已不敵睡兵,遂先入夢鄉,拋下錢柳等人繼續在遺民與貳臣的俇攘中掙扎。
醒來時,恰與他們共赴老境。
試問枕邊人,這十幾年中發生了什麼大事?
卻道,原來是一個當壚野老,以一番 朝代更迭不過一場大夢的閒話,遂教河東君幡然改轍,沒跟著鄭成功去了臺島云云。
真沒想到與我午睡同時,錢柳諸人也還卻了一場槐夢啊。
但又不禁莞爾。
怎麼當年我的夢裡就沒有一個當壚嬌娘,用幾句鶯聲燕語,勾轉了我去遠離臺灣呢。
歷史與人生,當真可以這樣偶然作戲嗎?
真可歎,什麼是亡天下、為什麼明末人對天下之亡如此恐懼憤恨,此片畢竟夢寐。
或許,那是因為我們的天下,早已亡之又亡,再三再四。
我們的世界連同我們自己,早面目全非。
我們都是貳臣、参臣、肆臣乃至伍臣的後人。
甚至於,天下之亡,還多的是我們的先人搞出來的。
不說這些了。
當今之世,此片已屬難能可貴,我就不再求全責備了。
但唯有一點還是得說。
我們既不談國家大事,只談風月詩詞,那麼詩詞念誦就該特別講究。
且說河東君虜獲錢謙益芳心的那句詩「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女主角讀不出入聲字,這可以諒解,但是西泠二字,可不該讀成西leng3。
更惹人興歎的是,河東君詠岳武穆「海內如今傳戰斗,田橫墓下亦堪愁」這兩句詩固然膾炙於劇中人口,每逢國難當頭就要拿來吟誦一次,但戰斗二字竟都讀成「戰鬥dou4」。
我記得,從前讀《柳如是別傳》,見引的是「戰斗dou3」,蓋指刁斗而言。
傳戰斗,猶似傳刁斗,當是變化唐詩「寒風一夜傳刁斗」而來。
換字原因,或許為調和平仄,或許是因為河東君一向作異好奇。
總之簡字天下裡,斗鬥已然混一,無所區別。
但此片所演的,畢竟是古人之天下。
万茜自身独特的东方女性魅力,宜古宜今的外形,清冷娇媚的气质,再搭配上素雅精致的扮相,外加扎实的表演功底,她在电影《柳如是》里,将柳如是演绎得活灵活现,被观众称为“柳如是”本尊。
当时年事已高的钱谦益被战事与公务早已折腾得精疲力竭。
可守城大战在即,为了鼓舞众将士奔赴杀敌,柳如是便代替卧病在床的夫君,为将士们展开了一番鼓舞士气的演讲。
但天命难为,最后南都还是失守了。
为了保全无辜老百姓的性命,钱谦益选择了投降献城,但献城就等同于卖国。
一般献城之人都会选择自杀保住自己最后的气节,不愿意苟活一世。
柳如是也是这般想法,打算同钱谦益共赴黄泉:一人殉国,一人殉夫。
但钱谦益却并非这般所想,他还想活下去。
面对贪生怕死的丈夫,柳如是难掩失望失落。
为了维护自己最后爱国的底线,她毅然决定自己投河自尽,以身殉国,所幸钱谦益将其从河中救出,保住了性命。
既然钱谦益贪恋生命,做不成“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柳如是便劝说他远离政坛,做个普通人,了此余生。
不想他不仅献了城,还跑去当了清朝的官,称为二臣,俩人也因为这次迥然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发生了重大分歧。
夫妻本是同林鸟,但彼此也存在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们之间展开了冷战,一人奔赴京城,一人留守南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代名妓”柳如是却并非如此,她始终心系国家生死,甚至愿意投江殉国保住气节。
柳如是的胸怀和气节,骨子里的勇敢和坚持,先天的聪明后天的文采,都让她成为那个时代里女性的佼佼者。
电影《柳如是》还原了她传奇的一生,对她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有所刻画。
另外,电影在细节上也极为考究,无论是片中人物服饰还是园林建筑、室内家具,都对她生活的那个年代进行了细致的还原。
唯美的画面配上传统戏曲,和影片刻意放慢的节奏,让观众仿佛穿越了时代,回到几百年前的那个诗意江南。
优点:万茜很有气质。难得拍的很正经很用心,没讲民族和谐。缺点:不够精致,配角多带猥琐气,柳隐穿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浮生如梦
好故事,画面也十分唯美
听风看云晒太阳。。。
呵呵
画面美得没的说
请问结局是神马?
传记性质的电影,更适合电视剧吧!给女主赞个
静静的纯纯的,还不错吧
乱世。
古代奇女子!
为啥电影里面黄宗羲看上去跟钱谦益像是同龄人?——有些地方“现代化”的不错.....有些地方为啥透出主旋律的那种二?
一星为秦汉和钱谦益在猥琐气质上的暗合。整部片子什么玩意啊,冯绍峰演的那货是宋征舆不是陈子龙好伐
无论是万茜还是伊能静总比不上小时候看的杨千珊的入木。万茜纵使有着才女的气质高贵和品性孤傲,可充其量像个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实在不像是一个琴棋书画皆精通的才情并茂的一代名妓。结局雷死我了尼玛竟然是穿越剧啊!竟然又回到博物馆万茜在走冯绍峰现代装露脸,看的我以为这是《步步惊心》啊。。。
非常安静的电影,但最后那个穿越是干什么的?
这什么东西啊!台湾味道太浓了,没有明末清初的气息,像是现代人被塞进古装里而已。女主气场太弱,如董洁和徐静蕾的混合体,无董洁的清风明月,多了徐静蕾的山卡拉村姑做作笨拙。秦汉你好出戏啊,根本不在状态,两个人跟本就不搭。硬配上好词好景也是浪费!一个字:惨不忍睹!
真心的想说白瞎了后期调色和江南园林的各种美景了。台词和剧情bug实在数之不尽了。画面观感美轮美奂偏偏要说些现代感十足的话,钱谦益的翘舌不清总让人跳戏!园林屋子实在太美了!!
真想给2星。雷死我了,好做作。
万茜小文艺小清新完虐倪妮不解释,冯绍峰开口就没个才子样活脱脱一瘪三,秦汉虽为教授实为禽兽。最后恕我才疏学浅,苏州妓女我只认识董小宛和赛金花。。。
三星给万茜,一星给还原。太美,一步一摇都像是明代仕女图里抠下来的影像,万茜的脸型,身段,眉眼,烟媚的笑容和克制的泪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流水账一样的剧情也阻止不了我想在这部电影里天长地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