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集的Mad Man,但是看了剧情介绍,和豆瓣的许多影评,大概也知道这部电视剧整体上讲些什么了。
不到10篇5星影评提得最多的有四个方面:一是混乱的男女关系,二是男主角妻子的悲剧人生,三是广告业的无道德无原则就是个大骗局,四是称赞导演高潮的主辅叙事风格以及每集的结尾处理。
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初步评价是:一,技术层面确实很不错,有教父般的黑道色彩,也有物质社会纸醉金迷的感觉,不乏出人意料的编剧(例如第三集男主在孩子生日聚会取蛋糕时玩消失,但是晚上带回一只漂亮的狗给孩子),更有好的广告创意(虽然电视剧中根本没把这个展开说),色彩镜头方面不是很精通,从外行看也还很顺眼,女演员的打扮发型,吸烟动作的优雅就更不用说了;二,男主角从世俗的角度看很成功,他清楚又迷失于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他要的只是权利、危险游戏;三,看电视剧确实不如看心理学的书、历史的书、哲学的书对人性了解得更过瘾,多少有点浪费时间,亲们悠着点。
哈哈,或许我就只看这三集啦,喜欢看的继续enjoy,美女帅哥还是很养眼滴。
我还是好好读书学习去了。
近年坚持追的美剧不过一喜剧、一正剧:''生活大爆炸''与此剧而已——因为兴趣散乱与懒。
生活大爆炸笑点密集兼具科普功能。
本片娱乐元素不弱,兼具入世教育,还有琳琅满目用尽心思的artdeco。
大陆动荡了几十年,最近渐渐有了点资本主义的样儿,有了点资本主义的世情。
现实生活中职场生活(外企)的那些商业情谊、明争暗斗、空降太子什么的和本片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
就是有一点,也许二战之后香烟成了某种精神的象征吧,这部剧里面的吸烟镜头实在太多太多了。
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屏息,鼻腔和咽喉有被呛到的错觉。
<图片1>上次这么卖力荐剧还是在2010年,当时看完《波士顿法律》,各种抓耳挠腮,个中微妙处恨无人可以分享。
于是逮着机会就向周围朋友安利,然而应者寥寥。
极少数点开了,受不了开头短平快的节奏和纷杂的叙事线索,没看完第一集就点了叉。
时间一长,我也就耸耸肩接受了——人生就是这么寂寞如雪呗!
看个美剧,在现实中也找不到同好。
这已经是我第二回写长文推荐《Mad man》(广告狂人)了。
上回写完《一人是一座岛》时,《广告狂人》还剩全季的最后几集未播。
前段时间终于把结尾几集看完了。
总算各人的因缘际遇都有交待。
连Peggy都有了情感归属。
编剧其实早安排好了那么一人。
只待曲终人散之时,在灯火阑珊之处将其拎出来凑成一对,而且一点不突兀。
共事十年以上还能互相欣赏的异性同事可以直接去领结婚证了吧?
<图片2>当年讨厌Don讨厌得一度弃剧。
有人把Don从第一集开始的情人捋了一遍,真是一项浩大工程。
丫就是广告圈的种马!
可是结尾处,当他坐在麦肯巨大的环形办公桌前,周围一色衣冠楚楚,和他一样谈笑自若,万物皆备于我的创意总监们,Don眉宇间的落寞无处可藏。
看到这里,我又心疼得不行。
没办法,谁让丫天生自带男主光环。
在麦迪逊大街混迹了几十年,男女之间那点事,谁睡了谁,谁和谁在一起了,谁和谁分手了,大概是最不能算事的事了。
如同每一场宿醉,天一亮,自动痊愈,打针吃药都不用的。
再见面,彼此还能默契地揭过不提,依然是合作无间的Partner。
麦肯最终收回了Sterling Cooper公司的独立经营权,将所有人员打散收编自己麾下。
一时间,新旧交替,人仰马翻。
原本自己一亩三分地里,杀伐决断任我行。
到了人家屋檐下,少不得雌伏在大机构僵化机械的制度和流程之下。
旧时同事们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在新公司里立住脚根。
Don依然被麦肯的大老板们施以青眼,表面上光鲜如昔,内心却早荒芜成了一片盐碱地。
十年间,原本在麦迪逊大街有自己一席之地的Sterling Cooper公司几经合并收购,几次命悬一线,始终能保有自己的title,这回算是彻底终结于此。
创始人Cooper斯人已逝。
Sterling这个老浪子的心气情怀也散落成渣。
顶梁柱Don对职业生涯心生厌倦。
<图片3>麦肯巨大的会议室里,满屋子都是和他一样的创意总监们。
会议主持不再是老搭档Roger,侃侃而谈另有其人。
别的创意总监阐述自己手里头的Case,他不过是众多旁听者中的一个。
往常,不管是会议开到半截还是行至尾声,当Don想说点什么的时候,他必定先掸落手中的烟灰,猛吸一口,微蹙眉头,然后自信而强势地对整个广告从创意到执行来一段盖棺定论的conclusion。
客户听了心满意足,下属听了心领神会,总之皆大欢喜。
这一刻,坐在麦肯的环形会议桌前,Don看上去有些孤单,有些隔隔不入。
职业困境是一方面,生活也深陷泥淖。
女儿无意间撞破他和楼下邻居太太搞外遇,第二次婚姻即将到头,…… Don绝对不是《广告狂人》里面第一个试图从东方哲学和宗教里面寻找出路的人。
Sterling Cooper早期有个copywriter中途跑去当喇嘛了,后来在小酒吧里还和旧时同事偶遇一场,自此消失在众人视野。
公司创始人Cooper在办公室里悬挂着日本触手系卡通色情画。
连日常习惯都向东方人致敬——所有高管进入他办公室必须脱鞋。
作为潮流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缔造者,麦迪逊的广告人审美高于一般普罗大众,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上帝也无法将他们从迷途中指引出来的时候,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的孔子和老庄。
<图片4>结尾处,Don和一群像他一样迷失的人,避世在一个很偏僻的村庄。
每天在悬崖边打打太极,练练瑜伽。
当一群厌世者围坐一起,看上去像是吸毒者的互助会,Don糊里糊涂地参与了他们的讨论。
在这群衣着邋遢的失意人群中,他这个来自曼哈顿的精英男士看上去依然那么格格不入。
直到一个叫做莱纳德的男人站了起来,对大家说:“我一直活在角落里,习惯了被人忽视。
在办公室里,人们从我身边走过,从不正眼看我。
我回到家,看着我的妻子和孩子,当我坐下时,他们根本懒得看我一眼……” 听到这里,唐抬起头来看着他,莱纳德继续说:“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我在冰箱里,有人过来关上了冰箱的门,周围陷入一片黑暗,每个人都自顾自地吃着饭。
然后门开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笑,不过他们依旧不正眼看我。
接着门又关上了,灯也熄灭了。
” 其他人听完这番话一脸淡然,惟独Don哭得不能自持。
这个梦既是隐喻也是现实。
当男人像冰箱一样供养着家人的生活,殊不知真正家庭的天伦之乐正在远离他们。
女儿Sally撞破了自己的奸情,父亲的形象跌破谷底。
第一任妻子在电话那边一脸厌倦:请你不要再打电话来。
所有血缘羁绊和情感牵连的亲人都离他远去。
天朝其实也一样。
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日益边缘化,父亲在子女成长中长期缺位,留下一地鸡毛的婆媳关系和长大后指责原生家庭的子女……一如冯唐所说:周围男性怎么看和美好生活没有关系,刚升VP的全副心思想升MD,刚升正处的全副心思想升副局,挣了几百万的想挣一个亿,挣了一个亿的想到创业板上市产品卖到美国去,一腔驴血,一脸大包……再看看我周围这些二十出头的男人,单向度的价值取向。
一眼即可望穿,少了回味咂摸的空间,一如这十年间广告设计风潮的变化——日趋扁平化。
一切向“钱”看,你我都是时代裹挟的风和沙。
不是说“一腔驴血,一脸大包”的价值观不好,而是少了一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可爱和可敬。
《波士顿法律》也好,《广告狂人》也罢,打动我的不过是职业与操守、信念与理想所折射出来的男人情怀。
都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审美的母系时代”,时代要求男性剔除几千年文化基因里面的“直男癌”因子,补充一些“性情营养”。
微博上有女生说起感性男人:有才华的、内心纠结的中年男人,都是重大自然灾难,到哪毁哪,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确实是这么回事——如果一个四十多有才华的男人,还没世故浑噩成一座空壳,内心还常纠结之处,绝对秒得你渣都不剩。
我身边很少这样的男人。
如果你们身边恰好有,记得告诉我。
<图片6>个人订阅号:溯洄而上寻找气质相近的朋友
《广告狂人》时间背景置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广告史上广告极盛时期,作为中国人来说,我们也许很难去理解那个年代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因为自己国家那时候正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更别说商业社会成熟的广告行业。
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一切都意义深远。
六十年代的美国纷繁复杂,权力瓦解,个性解放。
各种思潮层出不穷,价值观的涌现也似乎告诉了我们美国如今之所以为美国的原因。
有人赞美本剧的文案为美剧Top3,确实,台词都经过精心打磨,全剧骨子里弥漫着一种复古与闷骚。
对于上世纪六十年底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还原,温文尔雅的老派绅士和职场女性,尤其是西装革履的绅士们,称其男士衣品的典范与楷模不过分,在当下时装界引领了一个复古风潮。
优秀的摄影与布景,对于细节的考究,对历史的充分还原,不仅仅体现在服饰,更表现于那个时代社会现状。
时代背景与角色、情节密切交织,有野心编剧把整部剧放入巨变的文化历史背景中,若干时代变革的明线,有主题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和人物转变。
寓时代于细节:1.女性地位逐渐上升剧中Sterling Cooper广告公司坐落于纽约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nue),其对于广告业界的意义就好比华尔街之于金融,剧名中MAD Men也双关意指次。
办公室内的女性大部分都是基层工作者,打字员或者秘书,虽然女性在职场的地位还很低,但是男人们在女人在场的情况下却要脱帽以示尊敬。
文案策划者及之上的创意总监及合伙人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左手一杯威士忌,右手一根LuckyStrike香烟,男士们时常在办公室内畅所欲言,时不时开开关于女性的玩笑,一切由于Peggy都出现发生着小小的改变。
从男主的秘书开始,在第一季结尾成功因为不经意的机会被任命为文案撰写者,可以说在此之后象征着女性在职场地位逐渐升高。
2.少数裔群体社会地位在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之前,黑人群体依然处于社会的底层。
剧中公司的电梯员、清洁工和保姆都是黑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辞退;犹太人仍然在受到歧视,承受着外界的细碎言语。
此外,还有种种:同性恋还未被社会宽容接受:电视机进入家庭,肯尼迪入主白宫等。
剧本每一个细节的时代背景都经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细到剧中人的家庭陈设,手中阅读的书籍,约会的餐厅,六十年代的纽约,到处都是故事。
其实从六十年代到现在,广告的改变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传播方式的更新,但是根本实质并没有改变,用剧中Don的话来说:Advertising is based on one thing: Happiness. And you know what happiness is? Happiness is the smell of a new car… It’s freedom from fear. It’s a billboard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that screams with reassurance that whatever you’re doing is okay. You are okay.广告是如何操纵人们的心理的呢?
我们专业都学到过,广告人跟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广告人除了做调研、使用统计模型,还应用心理学关于视觉感知与欲望的本质的研究来设计广告,努力渗透到消费者的无意识层面,在人们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操纵他们的行为。
但男主并这样认为。
他排斥关于消费者反应的科学计算,更喜欢用自己的直觉去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更愿意去借助于电影和诗歌而非心理学报告。
Just think about it. Deeply. Then forget it. And an idea will…jump up in your face.对于现在中国的广告业,没有成熟的广告氛围情况下,大多数广告都是单向性的传播,将消费者仅仅视为一个群体。
其实他们忽略了消费者作为许多个体的存在,广告语往往自卖自夸、自说自话、装腔作势。
但与此同时,社会变迁迅速,信息更新频率与日俱增,以往单纯的揣摩已经无法涵盖大范围群体,需寻求大数据的支持大数据。
二者有机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告。
剧中的许多案例看似只是简简单单的琐碎工作,为何要花上这么多时间?
凝结的心思,创意点需要大量的构思与积累。
“如果广告很好,那么人们从来不会认为它有用。
”广告的直接收益并不能直接量化表示,却能深刻感受到。
The world is built on human’s needs. We are in charge of their needs.(The Case The Slogan The Fantasy)除了创意,广告公司自然还有很多行业故事:合伙人突发心脏病引发的客户信任危机;为了更大更有名气的客户而将小客户无情踢走;竞争对手为了撬人墙脚走亲属路线;精心准备的创意展示在最后一刻因为客户方人员变动而夭,竞争对手DDB,麦肯,李奥贝纳都被提及,真是一个风云的时代。
职场小白没有感同身受,业内摸打滚爬了许多年的大佬们应该会很有感触,初闻不识剧中意,再看已是剧中人。
广告+纽约,从来不会沉闷。
开始看后发现剧情和预先想象得完全不一样,没有想象地欢快活力四射,但随着剧情深入而渐入佳境。
Don平时不动声色,每每在关键时刻三句两句就给出极佳的创意,表面上仍然一副眉头微锁的凛然。
顶替他人身份,内心无法填补的缺憾,无限风流事;妻子经常of course挂在嘴边,其实怀念着过去当模特的日子,家庭主妇与社会脱节的担忧,对于丈夫的逐渐疏离感,内心问题无处诉说的无奈,在手持猎枪射击鸽子时得到很好的体现。
“女人不是古董,好的女人放在家里除了生灰就是出轨。
”寂寞何人倾诉?
那些表面上光鲜亮丽、完美如蛋糕上的小人的夫妻,其实内心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困扰。
What do women want? Any excuse to get closer.更妙的是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受时代所限也受潮流驱使,没有一个人是独立于时代而存在的。
一张张玩世不恭的脸背后隐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妙语连珠的同时又受着多少自尊、利益和欲望的驱使。
在这些竞争和角力告一段落之后的空虚、无助和孤独——无论时代怎么变,都恒久不变的个体孤独,就仿佛片头那个在纷繁世界里自由落体的Don(马男波杰克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顺便说一句,这个片头我非常喜欢,楼宇各式各样巨大广告间坠落穿梭,纽约客广告人的真实内心写照。
Don Draper给柯达圆盘式幻灯机构思创意时,联想到了自己的家庭,剧中他把自己不同时期的家庭照片放在圆盘幻灯机上一桢桢前后播放。
用品牌传达态度与情感,用怀旧感勾起顾客美好回忆,在座的客户和文案都被Don所感染到,广告主当场推掉了之后和其他公司的会谈。
我特意把这段摘录了下来:Technology is a glittering lure, but there is the rare occasion when the public can be engaged on a level beyond flash. If they have a sentimental bond with the product. My first job I was in-house at a fur company. This old pro copy writer. A Greek named Teddy. And Teddy told me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in advertising is "new." It creates an itch. You simply put your product in there as a kind of calamine lotion. But he also talked about a deeper bond with a product. Nostalgia. It's delicate but potent. Switch it on. Teddy told me that in Greek, nostalgia literally means, 'the pain from an old wound.' It's a twinge in your heart, far more powerful than memory alone. This device isn't a spaceship, it's a time machine. It goes backwards and forwards. And it takes us to a place where we ache to go again. It's not called 'The Wheel.' It's called 'The Carousel.' It lets us travel the way a child travels. Around and around and back home again. A place where we know we are loved.富甲天下的美国梦,品味不凡的纽约客,风起云涌的60年,不拘一格的广告人——生存或死亡从来不是一个问题——泡到女人和卖掉广告才是世界转动的原因。
Keep Calm and Smoke and Drink.
唐的生活是由一段又一段艳遇构成的,他就象广告界的007,随时能从令人窒息的现实里一走了之,有的人就是为了突破禁忌而活着。
妻子一味的依赖使唐必须充当保护者,与情人只是寻欢作乐,两者都不能坦露焦虑和软弱,直到遇见梅肯,才让他释放内心的痛苦。
第二季结尾,贝蒂赢回了丈夫,如果她像过去一样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唐会永远无视她的需要。
然而信任并不能让欲望变得诚实,这是婚姻的可悲之处。
欲望还是会让人离开责任的牢笼,一次又一次。
另一方面,《广告狂人》展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要么钓上金龟婿一劳永逸,要么以性为诱饵放荡不羁,要么做贤妻良母安分守己,要么用实力搏取一席生存之地。
每一种选择都包含着风险,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赢家。
勤劳克己如佩吉,也要穿着低胸装坐在客户怀里赔尽笑脸。
女人未必是弱者,但为了生存她们必须伪装。
courtesy 2021-2025
llllllllllll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remember, it is not a patriachy.
作为一个着力塑造的家庭主妇,betty在剧中的打扮明显区别于其他女人——其他上班的女人(她老公的情人、同事,她独立抚养孩子的邻居)和其他主妇(老是来串门的她的邻居好友)。
宽边发带、公主一样的蓬蓬裙、天使一样的薄纱睡衣,那向内微弯烘托出精致小脸的发尾、淡金的发色、温婉的小领、走来走去蓬裙擦过椅子如端着轻梦的姿态,充满一种古典优雅的洋气,像印在古典版画广告上的那种美人儿。
这样的形象是否是50年代末理想主妇的完美典型?
在剧集开始之初并没有交代男主角的已婚身份,而是描写了他约会的一个女人,靠画商业画养活自己,不计划、不做饭,好象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嘻皮艺术家。
然后是男主同一公司的职业女性,穿合身的职业裙装,妆点得一丝不苟,虽然在职场处于弱势地位,但仍试图在规则下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男主一天繁忙的工作与交际之后,第一集行将结束,随着下班回家上楼的一长段相对单纯的情境加上音乐的铺垫,一只纤手拉开台灯,现出家的真貌——秀美的主妇卧在床上波斯猫一般慵懒地睁开眼:”我给办公室打过电话了,他们说你走了。
”原来男主竟然不是黄金单身汉!
原来他老婆是这样一种小甜甜风格!
他弯腰,她欠身,两人拥吻,她告诉他烤箱里有盘吃的——经过一整天征战的深夜,有人等,有饭吃,夫复何求!
但是,经过这么多铺垫抖了包袱的第一集居然都是假象!
和betty的淑女洋装一样,她洗衣服、做饭,照料两个孩子,凡事听丈夫的,不管家庭财务,表面上是个典型的小女人。
可是她莫名奇妙地手抖出卖了她,事实上她焦虑深重,气压阀高危,无法对任何人倾诉,甚至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男主角反复强调“我一直以为人们是不开心才去看心理医生,但我看看你,看看这些,看看他们……”他认为他供养着她在大房子里生活,不用操心物质,有两个活泼的孩子,没有不开心的理由。
然而他深更半夜才回家,或者干脆不回;回家要么带着工作,要么带着香水味,要么累得不想关注她;不对她打开心防,甚至连出身都不肯坦荡告诉她。
她提醒他教训一下调皮的孩子,他不愿意责打,她总觉得不够力度,其实她责怪的不是孩子,而是他对家庭的关心不够。
她提醒他坐下来,抱抱她,在后来大部分出镜的时候都是叨叨着一些琐事抱怨,几乎让看客都厌烦了,男人累了一天,怎么就那么不懂事?
男主有天就说了,“你像个小女孩”。
betty有一个被压抑的人格,她回答男主的话时都是微笑着,说“of course",背过身又成面无表情的失心人,很气愤了,却又像鸵鸟一样躲起来不发泄。
在每天重复的单调主妇生活里,她害怕自己越来越失去光彩,怀念过去被人追求的日子。
以至于在和心理医生的倾诉中,她总疑心男人们看着她、对她有意思;因为单身女邻居的性早熟小男孩倾慕,明知道不对,还是给了他一缕自己的金发;对来家里作客的丈夫的上司不自觉地眉目传情,表现出崇拜来吸引他;得到一个作为丈夫跳槽诱饵的模特机会雀跃万分,反复说着自己早前是个模特。
性,成了她压抑之后幻想的东西。
她每天等待着丈夫回家,脑海里从早到晚都是性事。
她又是个高贵的主妇,所以在不自觉地勾引上司之后拒绝他,对偶尔来家的空调推销员抱有好感又及时抑制,贴住震动的洗衣机幻想和他做爱。
她的压抑与爆发也成了此剧的冲突看点之一,比如第一季第9集的精彩结尾。
邻居威胁要杀掉咬伤他的鸽子的betty家的大狗,女孩儿深夜噩梦找父母哭诉,betty对丈夫说交给她谈免得伤了和气,第二天一早,却是在悠扬歌声、蓝天白鸽的晴天风景下,美国甜心叼烟眯眼的举枪猎杀。
《广告狂人》的细节和拿捏情绪是非常精道的,几乎没有用力过猛的时候。
举第一季13集的两个例子。
她的好友邻居跑来哭诉丈夫有外遇,问她该怎么办,“我以为你知道该怎么办”“我?
我怎么会知道?
”她抬起眉毛问道,好友也直直看着她,“我不知道”。
显然,她的邻居是觉得她丈夫有外遇的,但她看上去还是不知情的无辜者。
稍停送走邻居,她支开女佣,拿出一封没拆开的电话单藏起。
待到丈夫回家,又以朋友遇到外遇为由来质问丈夫,看看她的问句,她分明一清二楚!
“九点半了,你干嘛不在城里过夜?
”“她应该给他下毒。
一个人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爱人?
这样对待和自己共同生儿育女的人?
难道这些都无关紧要?
”凝视丈夫。
当丈夫回答“谁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做?
”,她盯得眼眶要恨出火,气愤得胸膛起伏。
可是到底不愿意承认现实,将疑心的电话打过去,发现丈夫原来是打给自己的心理医生,顿时松了一口气。
尽管第一季的结尾,男主角因为贩卖放映机时播放家庭照片的创意感动了自己,终于放下工作全家一起去旅行,但是最后他坐在楼梯的长镜还是给第二季留下危险的伏线。
可以想象,在下一季,将眼看着betty这个绝望的主妇崩溃。
————————《广告狂人》有一个扎实的剧本,演员也不错,虽然最出彩的是男主角这个中年危机男,但是各个主要角色都多面而丰满:因为男主的嫉妒把别的男人送的电视一把推下窗的老情人;妩媚的S身段享受美女特权的公司调味品;有品位有坚持差一步还是做了小三的商场女老板;油滑的不想吃软饭却不得不吃、卑鄙下流却是情势被逼的客户经理……就连只露过一两面的古板学究形象的女调研员也给人留下印象:从不微笑,习惯用数据和佛洛依德说话,除了性别没有明显女性气质,汇报时还要强调自己的博士身份。
而秘书——后来的文案Peggy,与剧中女性的价值观完全不同。
她不依附于男人,尽力做好本分,朝着目标努力。
她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夜情之后,并没有纠缠已婚男,而是默默承受痛苦。
在第一季中,她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留下很多伏笔,期待下一季的精彩。
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在第一天下班后的晚上就接受了油滑的Campbell,他第一次与她见面甚至是很轻佻地说话。
虽然剧集里把他定位成一个在未结婚前对女性很有杀伤力的男人(可是明明一眼看上去就另人生厌!
),但是毕竟是第一天的同事,完全没有美好的情感铺垫,何况他星期天就要结婚。
难道“我今晚想见你"”我必须见你“这样的调情话,杀伤力有那么大吗?
而且到要生产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怀孕了,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50年代末妇女的生理卫生知识这么薄弱吗?
看完mad man,我心中一直在想,dong如此体贴压抑的表演外,到底藏着多少的冷血与计较。
往好里说,叫冷静,往坏里说,叫做秀。
dong,像是穿着高级西装的稻草人,用温柔的言语和专注的眼神骗过了追求感觉的女人们,用浮夸的演技和强势的劝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事业与金钱!
dong,男人,究竟这是一个角色,还是活生生的存在!?
mad men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peggy的角色最有教育意义,从她将手放在dong的手上聊表安慰的时候,你就该明白。
她有自己的目标,但她和身边光彩照人的秘书形成对比的时候,你就该明白,她执着己念。
当她轻易和贱男上床,但又表现出一点在乎与试探的时候,你才发现,kao,原来这就是个想装成熟世故的小清新应届大学毕业女学生么!
直到最后一集(还是第二季第一集??
),小peggy(她减肥成功了!!
)对其他秘书的态度中,我们才读出了,什么叫作,此一时彼一时,成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获得,态度必须由你的地位,心理来决定,彻底忘了以前那个严肃呆板,总是紧张到让人不爽的peggy吧,新的mad man 诞生了!
基于见证很多可悲可气的出轨事迹,男主dong的故事,在我心中掀起诸多反映!
当生活真正来的时候,我们从不能喊停,所以不要太纵意任为,你以为那是一时的激情,你以为那是心灵相通,那就仔细去感受感受,再行动,当你以为你认真的时候,你只是希望自己那么觉得罢了!
据说第一季只是铺垫前戏,大戏在后面才次第登场。
但就我目前只看过一季的序幕来说,已经各种出乎意料——神马?
主题竟然是介个?
敢不敢再洞若观火点?
既然要大书特书它,不妨夸张点说,在看过的所有影视文学作品加起来里,还没有哪个对女性处境的描写能超过这剧的绝望度。
为什么绝望,因为绝望是共性,绝望是环境。
看完之后生平第一次反思以前怎么老是叫喳喳地喊着自己是男权主义者。
我的男权观,理论基础就是武断“男人什么都比女人强”。
高下差异化是生理天性决定的,所以我讨厌女权主义者们讲什么“平等”,生来不平的差异你非要强调机会平等,岂不是更突出你作为弱者的特殊性?
如果你因为特殊性而被拔高对待,那这反而更是平等的对立面了。
展示平等就是不要特殊,所有弱势群体都一个道理。
但我也欣赏牛逼的女性,这种欣赏说来也欠打,我并不把她们作为女性出色的代表,而是觉得牛逼正因为她们不像女的,她们摆脱女性天生带有的那些弱势和缺点才能如此闪亮,在我的臆想中,出色的女性就应该都站到男人一边去,然后共同来鄙视剩下那些大多数的、真正的、平庸的女人。
以上这变态的两性三观,跟随了我多年风吹日晒,直到遇上这部剧,完全被华丽丽无情情地击碎了——没有一种可能来证明女人的牛逼,没有一种可能你跳脱出弱势群体而和男人站在一起,它丫完全就是个男权测谎仪。
戏里女性角色很多,个个典型而不特别,也就是传说中的代表着存在的普遍性,城市里女人的各种形态各种处境各种应对都有展示,让人痛苦的就是,从任何一个身上都看不到任何出路—— A.百无聊赖的全职主妇。
相夫教子是社会和家庭对你全部和唯一的要求,“带孩子去社区看游泳池灌满水”算是“非常有趣”的一天活动,即使在怀疑到丈夫外遇之前,就已经像时时刻刻的茱莉安摩尔那样活得不爽了。
不爽是正常的,不爽得很传统。
betty的突破方向便是那位离婚女邻居,变成她最害怕成为的人,但这种预想的恐惧感已足以把她压垮成抑郁。
B.独立就要养活自己,那就做一个在职场上力争上游的巾帼青年好了。
于是变成另一个常见的类型,拼命想证明自己除了女性特征之外的闪耀点给人看(当然,peggy其实并没有这么极端,这部剧的好就是没有哪个角色绝对化)。
以为这样就牛逼了?
以为屏蔽别人就看不见了?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因为女体而被关注,而是就算出色出大天来别人关注的仍只是你的女体。
peggy是第一季看完为止最职业上有作为的女性,但同时她的歧视遭遇却也是最频繁、最让人不舒服的。
公司这个大环境她作为初入者感触最直观明显,我要是她真的疯掉一亿回。
想必很多人在最初看剧时都很难适应,完全无法理解一帮还算是社会精英的男人,怎么能全体都如此的狰狞恶毒,女人那点希望自己因为优秀而能被人珍视和仰慕的愿望完全被他们毫不掩饰猥琐的嘴脸和言语击碎成渣,但是,有多夸张,就有多真实。
即使是今时今日,以为一切就改观了吗?
那只是男人们学会了假装文明罢了,关起门来兄弟们只剩自己人的时候,除了下三路讨论,你以为一帮人真会45度角集体纯爱憧憬着沈佳宜?
剧中时代跟现在比心理上并没有丝毫进步,唯一的差异只是,那时还不需要伪装,这点看起来更触目惊心。
在办公室环境下,Don可能是表现最不猥琐的一个,但却反而最能反映问题。
Don第一次见peggy,正为被pete言语惯性骚扰的peggy解了围,给人植入don跟他们多少不太一样的印象,他似乎应该更文明,更懂尊重,男猪脚嘛,在每次peggy受到歧视和骚扰时无形中被寄予主持公道、显示不凡的期望。
但是Don,什么都没做。
他没有任何像newsroom中will那样的行为,一副恨不得体恤全公司的人文关怀意识。
在peggy作提案展示,嘀咕连个椅子都没有时,他跟旁边那些男人一样,露出“就应该是这样”的表情。
在peggy朝他要求提升办公室加薪时,他语气里的嘲笑和看不起比他人更甚,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one of them。
慢慢的,don的人性在情节推动里被更多面地展示,他是个有多想在人前展示自己完美无缺的人,应该不用多说了。
所以觉得按他的为人处世,就算内心里不以为然,表面装一装对女性的尊重似乎也是合乎常理的。
那他为什么不装?
因为彼时的大环境对他没有装这方面的要求。
社会这样对待女性理所应当,他不需要去主动关怀显示自己更civilized,也不需要明明想关怀而装着不关去防止在其他男人面前显得突兀,他心底压根就没觉得这有什么。
所以虽然peggy受到的那些嘲讽歧视都来自其他男人,但并没有说过一句出格话的don在这方面反而最说明普遍性和让人心冷。
C.既然如此,索性不再逞强,直接在职场中享受着因为女性身份而被注视和优待罢,不被任何情感牵绊,顺便像男人那样给自己找点游戏人间的乐子。
这个命题更古老了,joan的未来是什么?
一辈子自由享乐,成为60年代的samantha?
没有这样的空间给她。
joan的工作能力来自她在人际关系中的游刃有余,这个职位说白了永远只是一个后勤部门,她对公司业务本身没能力、也没觉得有必要去了解。
面对peggy渐渐深入到业务领域,她表现出一点诧异,外带一点小小的嫉妒,虽然在感情上她有耍男人于股掌的资本,但在内心里,她从来不觉得男人掌控世界这一点是可以去撼动的。
“风流”和“淫荡”两词分别为男人和女人差异而生,如果joan有一天因为不再貌美波大而失去了她一路赖以生存的资本,结局还是会找个条件还好的嫁掉?
被像当年她自己一样的女人分享着丈夫,从而变成又一个绝望的主妇?
她不会甘心,也不忍这么替她设想。
所以不知道是为下面伏笔还是纯粹信笔而写,编剧竟为joan设计了一段被同性表白的剧情。
这个按我上述逻辑,只会联想到是探讨另一种出路的可能性,如果你不是取向上必须与男人关联,是否就能逃过这种歧视环境的死劫了?
joan的反应是对此礼貌而不屑一顾,当即用投怀送抱陌生男给了对方答复,一副我宁可被一百个猥琐男践踏也不愿意当一个真情女的女神的决绝。
她应该最爱男权社会的,因为男权环境比女权环境更能发挥她的优势。
D.命差不能赖社会。
那命好呢?
像犹太女那样,标准白富美,还加智商分。
她却又过不了渣男关。
rachel这个角色我很喜欢,乍看很强势,拒绝得也很坚绝,但情节推进,亦不是那种非黑即白型脸谱型。
编剧给她设的聪明值太高了,每次与don交手,都把对方阴暗心理看得一清二楚,毫不留情地一语揭穿,尤其在各种直接关系自己感情和愿望的情景下,还能保持这种冷静判断,确实高于常人。
但是从感性角度又实在扛不住对方耍无赖,同样是败给感情诱惑,女人的牺牲就总是比男人多。
说到这儿就躲不过必须要说说don。
经历决定性格这些废话都不用多说了,打从换身份起,don就对世界重新构建了一个他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优秀、正面,不能有任何不和谐的元素。
所以don和以往那些万人迷的男猪脚们不同,他的身上并没有不按理出牌的邪气魅力(为了吸引客户那些工作谋略不算),他从非主流的泥潭中挣扎出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贴合主流。
他找的情妇个个都貌美独立,短期稳定关系,对于roger找来的应聘姐妹那样的底层临时羔羊,他彬彬有礼地笑和拒绝,在觉得“这种约炮方式配得上老子么”不屑一顾的同时,还营造了一副高贵不凡的表相,而且连他自己都信了。
在Don光鲜形象的背面,只有普通人的软弱和自私,还有他独有的极度缺乏安全感。
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他绝不为任何行为负责、凡事必撇清的习惯,这种习惯甚至有时并不是为了展示给大众看,也不完全是为防止给对方落下口实,而只是满足他对自己image的构想,好像什么事他都是无辜的。
他明知道只要他一句话就能阻止betty去拍广告,但这样硬生生显得没道理的话他不会出口,当然,他心里不会觉得没道理,只要暗地里使绊就好。
对rachel更是,明明已经死缠烂打成功推倒,还是要对方亲口求,好像这样就能自我催眠责任不在他了似的。
这些都跟他胡闹着逼美女插画师情人扔了电视机是一个道理,他想达成的猥琐愿望他都避免直白说出,但会仗着自己被爱,用各种方式让对方自行为之。
太崩溃了。
Just like looking into the mirror. E.相对来说,只有美女插画师稍稍能让我喘口气。
甘当情人,但也没洒脱到能听don谈论妻子的程度。
干柴烈火,但面对巴黎邀请,既不生气也不答应(这点跟joan表现一样撞车了:扶正我没兴趣,但也别以为给个甜头就当糖吃,不被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是仅剩不多的自由)。
最最关键的就是,艺术这个领域实在有特殊性。
在美女和她那些艺术家朋友相处的氛围中,就不再能感觉到像片中其它场合一样的那种强烈的性别歧视感,艺术家们不管真的还装的,多少都带点无视一切差异、等级、规则的气质,不如直接说这就是嗑药气好了。
所以台上女孩被起哄着脱下上衣,猥亵度却远远不及广告公司那些所谓精英男们竞猜和验证女员工内裤的颜色。
而差异、等级、规则这些东东,正是don一生不惜一切代价去苦苦追求争取来的,所以他讨厌那些艺术家,其实是在他们面前又没了底。
综上,这剧对女性的眼光宗旨,你就是个被臆淫和实淫的附属品,无论你女强人能耐登天,还是女弱人平庸愚蠢,都只是低等动物。
这样再去看她们的挣扎和尝试,更觉得徒劳和不忍。
比如我虽然不喜欢betty,看到她的短暂模特复出生涯被中止还没什么,但看她在制造这背后一切的don面前还要编个自己不想做了的理由来维持可笑的尊严时,也足以淹没在悲凉之情里了。
这些浅见只是base于第一季情节,后面都说更精彩,再走着看吧。
看之前我就知道个个片子得了很多奖,我也知道是讲广告人,而且是60年代的背景,我以为会是一部活色生香、生猛异常的励志片,看下来却发现只对了一半,虽然活色生香,却并不生猛,处处透着绝望,60年代难道是一个绝望的年代?
广告之于这个片子似乎关系并不太大,更多的看到中产的处境,绝望、孤独而没落?
这是一部电视剧吗?
纽约时报对它评价很高,可是我觉得很拖沓啊
loathsome
带坏青少年
这群狗男女令人极度不适
又一部慢热剧
果然神!!!
为毛俺看不进去呢!
劈腿狂人
慢热,复古,有腔调。剧本扎实,台词见功底,众多形形色色却个性鲜明的人物。麦迪逊大街装扮精致的女人和商业精英们,不忠之外留恋过的情人们,每个人心中各自隐藏的秘密们,都飘出屏幕之外,变成了那个六十年代的印记。
华丽丽的复古味道。很多广告界的人我一直认为不适宜娶妻生子,因为他们过于华而不实。剧情还是很有深度的!
不知道是我看的字幕的问题,还是本来那时候的人就这么说话,他们说话真的好绕啊~~ 要很认真看~
还是没能坚持看下去
很好的剧,而且不急着看完。
妈的真的不能看评论,三百多个人赞剧里的女的除了peggy都很有味道?第一波女性进入职场,Peggy意义重大,你还要评论她们的长相?着墨这么重在她克服性别不平等在职场上升的历程,被历史抛下的Betty最后下场凄凉,你最后就看出了一个Peggy没味道???她味道可大着呢🙄
总有种在看旧电影的感觉。。
尝试了三次,实在看不下去。那个年代对性别关系的刻画令人生理不适。
Don rocks!!!!!!
看了一半,感觉无感啊~~~或许是适合男生看的片子吧,没有吸引我的点!
对不起,神剧实在是看不下去,原谅我放荡不羁爱自由!给不负责任的两星!
看到后面才微微的有意思了,第十二集Don过去的隐情和Nixon未来事件的爆发暗暗相合,营造出黄金时代下隐藏的悲悯气息,果然编剧的强大让人瞠舌。